CN203449900U - 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49900U
CN203449900U CN201320497897.4U CN201320497897U CN203449900U CN 203449900 U CN203449900 U CN 203449900U CN 201320497897 U CN201320497897 U CN 201320497897U CN 203449900 U CN203449900 U CN 203449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s
plate
bottom plate
base plate
battery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978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仲奎
郝全义
阳奕鹏
张冬冬
姜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3204978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49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49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499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电池舱的底板包括下底板和侧底板,侧底板的底面与下底板的两侧侧面固定连接,侧底板的顶面与第一侧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下底板的另外两侧侧面与第二侧板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侧板的两侧侧面与侧底板和第一侧板固定连接,侧底板与排气管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少于80mm。电池舱左右方向在保证左右边纵梁位置的情况下尽量向两边扩,动力电池前后方向上,前方接近于后地板前横梁,后方尽量远离后围,达到扩大吸能空间的目的。为了让出排气管的布置空间,电池舱底部的两侧设计成向上倾斜状结构。总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工艺实现容易。

Description

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驱动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根据整车布置的需要,将动力电池布置于行李箱底部,相应的,后地板需要设计成带有电池舱的结构。电池舱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到燃油箱和排气管的布置,行李箱的容积,工艺可行性,以及后地板骨架的结构强度和汽车后部的碰撞性能,如何设计电池舱结构,将这几项要求都能兼顾是目前面临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该结构不仅具有较大的容积,同时综合考虑了电池舱与排气管之间的距离,使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包括后地板,后地板底部连接有排气管,后地板后部设有电池舱,电池舱中固定有电池包,排气管设置于电池舱的底板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的底板包括下底板和侧底板,侧底板的底面与下底板的两侧侧面固定连接,侧底板的顶面与第一侧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下底板的另外两侧侧面与第二侧板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侧板的两侧侧面与侧底板和第一侧板固定连接,侧底板与排气管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少于80mm。 
进一步地,所述侧底板和第一侧板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侧底板均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的两侧侧壁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有螺栓 过孔,所述电池舱两侧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开有与螺栓过孔相对应的螺纹孔,螺栓穿过螺栓过孔与螺纹孔配合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三块支撑板,支撑板的两侧开有螺栓过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后地板后部设计电池舱,电池舱左右方向在保证左右边纵梁位置的情况下尽量向两边扩,直到侧部与边纵梁搭接在一起;动力电池前后方向上,前方接近于后地板前横梁,后方尽量远离后围,达到扩大吸能空间的目的。考虑到动力电池单体的方体结构,在制造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动力电池舱尽量设计成有棱角的盒状结构,为了让出排气管的布置空间,电池舱底部的两侧设计成向上倾斜状结构。总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工艺实现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舱和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地板和电池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包固定于电池舱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地板和电池舱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包固定于电池舱中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后地板,2—排气管,3—电池舱,4—电池包,5—底板,6—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侧底板,9—下底板,10—支撑板,11—螺栓过孔,12—固定支架,13—螺纹孔,14—冷却进风管,15—电池模组,16—鼓风机,17—电池管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的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包括后地板1,后地板 1底部连接有排气管2,后地板1后部设有电池舱3,电池舱3中固定有电池包4,排气管2设置于电池舱3的底板5下方,所述电池舱3的底板5包括下底板9和侧底板8,侧底板8的底面与下底板9的两侧侧面固定连接,侧底板8的顶面与第一侧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下底板9的另外两侧侧面与第二侧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侧板7的两侧侧面与侧底板8和第一侧板6固定连接,侧底板8与排气管2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少于80mm。后地板1后部取消了备胎槽,设计成电池舱3,且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将电池舱3和排气管2之间的距离设计在大于等于80mm的范围中,保证了电池舱3和排气管2之间不会互相影响。电池舱3的左右方向在保证左右边纵梁位置的情况下尽量向两边扩,直到侧部与边纵梁搭接在一起;动力电池前后方向上,前方接近于后地板1的前横梁,后方尽量远离后围,达到扩大吸能空间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底板8和第一侧板6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第一侧板6,第二侧板7和侧底板8均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考虑到动力电池单体的方体结构,在制造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动力电池舱3尽量设计成有棱角的盒状结构,为了让出排气管2的布置空间,电池舱3底部的两侧设计成向上倾斜状结构。总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工艺实现容易。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电池包4的两侧侧壁连接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上开有螺栓过孔11,所述电池舱3两侧设有固定支架12,固定支架12上开有与螺栓过孔11相对应的螺纹孔13,螺栓穿过螺栓过孔11与螺纹孔13配合固定。所述电池包4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三块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两侧开有螺栓过孔11。通过固定支架12和支撑板10的结构,将电池包4固定于电池舱3中,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保证了结构稳定,同时电池包4不与电池舱3的侧壁和底板5接触,减少了电池舱3的承载压力,进一步稳定了电池舱3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8所示,电池模组15固定于电池包4中,由于两侧的电池模组15较高,因此可以在中部的电池模组15上方设置电池管理单元17,合理利用了空间,使电池舱3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且电池包4通过冷却进风管14和鼓风机16进行散热,如图3所示,鼓风机16也 可以合理安装于电池舱3中,且冷却进风管14为扁平管,可通过后座与后地板1之间的间隙进行布置,不额外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在考虑了排气管2,电池包4和以及电池包4的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对电池舱3进行了合理布置,易于制造,装载空间大,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包括后地板(1),后地板(1)底部连接有排气管(2),后地板(1)后部设有电池舱(3),电池舱(3)中固定有电池包(4),排气管(2)设置于电池舱(3)的底板(5)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3)的底板(5)包括下底板(9)和侧底板(8),侧底板(8)的底面与下底板(9)的两侧侧面固定连接,侧底板(8)的顶面与第一侧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下底板(9)的另外两侧侧面与第二侧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侧板(7)的两侧侧面与侧底板(8)和第一侧板(6)固定连接,侧底板(8)与排气管(2)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少于8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底板(8)和第一侧板(6)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第一侧板(6),第二侧板(7)和侧底板(8)均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4)的两侧侧壁连接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上开有螺栓过孔(11),所述电池舱(3)两侧设有固定支架(12),固定支架(12)上开有与螺栓过孔(11)相对应的螺纹孔(13),螺栓穿过螺栓过孔(11)与螺纹孔(13)配合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4)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三块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两侧开有螺栓过孔(11)。
CN201320497897.4U 2013-08-14 2013-08-14 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49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97897.4U CN203449900U (zh) 2013-08-14 2013-08-14 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97897.4U CN203449900U (zh) 2013-08-14 2013-08-14 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49900U true CN203449900U (zh) 2014-02-26

Family

ID=50129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9789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49900U (zh) 2013-08-14 2013-08-14 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499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0208A (zh) * 2016-04-14 2016-07-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动力系统安装结构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091921A (zh) * 2018-01-30 2019-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结构
WO2020057307A1 (zh) * 2018-09-18 2020-03-26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车以及电动车的供电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0208A (zh) * 2016-04-14 2016-07-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动力系统安装结构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091921A (zh) * 2018-01-30 2019-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结构
CN110091921B (zh) * 2018-01-30 2021-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结构
WO2020057307A1 (zh) * 2018-09-18 2020-03-26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车以及电动车的供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3039B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分布式安装的电动汽车车架结构
CN204279629U (zh) 一种电动车框架结构
CN202712300U (zh) 动力电池系统箱体
CN205202706U (zh) 纯电动车动力电池框架结构
CN209479764U (zh) 一种纯电汽车车体平台架构及安装有该架构的新能源汽车
CN203449900U (zh) 汽车动力电池舱的布置结构
CN105438262A (zh) 一种新型电动卡车底盘结构
CN203472503U (zh)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包固定结构
CN102530088A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
CN205044508U (zh) 一种分布式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的布置结构
CN105128644A (zh) 一种分布式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箱组的布置结构
CN21012375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箱体
CN105196851A (zh) 一种中型纯电动客车用的底盘
CN202703468U (zh) 一种客车前围防撞梁
CN219203368U (zh) 电池箱、电池及车辆
CN201890127U (zh) 高压电池安装结构
CN203372050U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的安装总成
CN206086323U (zh) 一种专用车底盘电池一体化架构
CN201601168U (zh)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箱框架
CN202009061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具有风冷机构的动力电池装置
CN214688994U (zh) 一种集成电池包壳体的一体化车身结构
CN204110150U (zh) 一种一体式电动汽车底盘
CN210912624U (zh) 一种前置前驱动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框架结构
CN209381769U (zh)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总布置结构和车辆
CN112744063A (zh) 一种集成电池包壳体的一体化车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