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5088U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45088U CN203445088U CN201320510776.9U CN201320510776U CN203445088U CN 203445088 U CN203445088 U CN 203445088U CN 201320510776 U CN201320510776 U CN 201320510776U CN 203445088 U CN203445088 U CN 2034450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ay
- switch
- winding
- push rod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该合体机构的特点是开关外壳与继电器外壳合二为一构成一个长筒形的长外壳,电磁开关机构安装在长外壳的下部,继电器机构位于长外壳内电磁开关机构的上方,两者之间由一接线座间隔定位,并设置与开关顶杆、继电器顶杆同轴的连接杆,在电机启动伊始利用开关顶杆推动相吸合的连接杆和继电器铁芯,使继电器顶杆顶起继电器动触片以将限流电阻切入,而在限流时间结束后则通过将继电器绕组断电,连接杆和继电器铁芯失去吸合力,令继电器顶杆复位从而将限流电阻切出。本实用新型能减少起停电机安装空间、降低其短路风险、简化生产工序,并具有可靠性高、易于实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起停电机的电磁开关和ICR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背景技术
起停电机,也称启停电机,用于起动汽车的发动机。现有常规的起停电机由电机和电磁开关组成,电磁开关的触点串接于电机的主回路上,用于控制电机的得、失电,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起动齿轮。当点火开关接通时,电磁开关的线圈得电吸合电磁开关的触点使电机主回路接通,电机得电运转,另一方面电磁开关的吸合力推动起动齿轮与发动机的齿圈啮合,从而带动发动机旋转。
随着社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加重,汽车行驶在拥挤的城市交通道路中时,总免不了停车等红绿灯或者塞车等待,而发动机怠速消耗的能源是一种浪费,而且还会增大尾气排放量,污染空气。因此,近年来快速发展出一种汽车环保技术——发动机启停系统,特别适用于走走停停的城市路况。当驾驶员在遇到红灯或塞车时,制动使车辆停下后,汽车会自动将发动机熄火,节省怠速运转而浪费的燃油;重新行驶时,再自动重新启动发动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动机怠速时燃油的损耗,对节省能源与减低排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对汽车的起停电机的要求随之提高,起停电机需要适应频繁的或者快速的起动要求。否则,一方面会很容易导致起停电机由于起动峰值电流过大,造成其使用寿命缩短;另一方面,过大的起动峰值电流也会对车载电子设备造成影响与损害。
为了能有效地减小起停电机的启动峰值电流,提供一种能适用于发动机启停系统的起停电机,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一种《抑制起停电机峰值起动电流的方法、继电器及起停电机》,该实用新型申请的申请号为201210590649.4,参见图1、2,在起停电机的回路中接入继电器,该继电器包括由继电器绕组1、继电器铁芯2、继电器顶杆3、继电器弹簧组成的继电器动作组件、输入端子B、限流电阻11、继电器静触片、继电器接线柱13、继电器动触片和动触片弹簧,所述限流电阻11电连接在输入端子和继电器接线柱之间,同时,动触片弹簧将继电器动触片压紧在分别位于输入端子和继电器接线柱13上的继电器静触片12上,使输入端子与继电器接线柱电气连通,构成常闭态;用以切入和切出限流电阻,达到在不影响起停电机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抑制峰值起动电流的目的。
但上述在先申请的方案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电磁开关K2和ICR继电器K1均与电机25分体且并列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安装处内,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汽车发动机的小型化及安装、维修的操作;
第二,由于电磁开关K2和ICR继电器K1为各自单一结构,电磁开关K2和ICR继电器K1之间需要采用连接线进行电气连接,同时该连接线也必须用绝缘材料包裹,增加了连接线与汽车发动机发生短路的风险;
第三,由于电磁开关K2和ICR继电器K1的间隔距离比较近,它们的安装往往需要专用夹具,不利于起动电机安装工艺的简化,造成其工艺时间变长、工艺成本增加,另外,由于起停电机在某些车型上的安装位置极为狭窄,分别单独对电磁开关K2和ICR继电器K1进行安装、连接线更换的维修难度极大;
第四,由于电磁开关K2和ICR继电器K1的分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磁开关K2和ICR继电器K1的器件、材料的利用率,从而造成起停电机的生产成本也较高;
第五,限流电阻的切入/切出由继电器绕组控制,容易受电磁干扰而造成限流电阻的切入/切出出现偏差,使得限流电阻抑制电机峰值起动电流的可靠性和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起停电机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应用上述电磁开关和继电器合体结构的起停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包括开关外壳、继电器外壳、电磁开关机构和继电器机构,所述电磁开关机构包括由开关绕组、开关铁芯、开关顶杆、开关弹簧组成的开关动作组件、开关动、静触片和输出端子;所述继电器机构包括由继电器绕组、继电器铁芯、继电器顶杆、继电器弹簧组成的继电器动作组件、输入端子、限流电阻、继电器接线柱、继电器动、静触片和动触片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开关外壳与继电器外壳合二为一构成一个长筒形的长外壳,所述电磁开关机构安装在所述长外壳的下部,所述继电器机构位于长外壳内电磁开关机构的上方,即位于长外壳的中部,两者之间由一接线座间隔定位,所述接线座是一个具有与长外壳内壁相适应的台式座体,其具有一横向的开有中心开孔的台板,该接线座下端架在电磁开关机构上,上方则支承继电器机构;
所述继电器顶杆与开关顶杆位于同一轴线上且在该两者之间增设有一个同轴线的由杆头和杆身组成的连接杆,所述继电器铁芯与增设的铁芯端盖固定连接围成一个具有内部空腔的继电器铁芯构件,其中,继电器铁芯位于下方并开有下端面通孔,该继电器铁芯构件活动安装在所述继电器绕组的中心位置,继电器顶杆固定在铁芯端盖的上端面,所述连接杆的杆头活动安装在所述继电器铁芯构件的内部空腔中,并且杆头在该内部空腔中可相对内部空腔运动一个继电器顶杆的复位距离,所述连接杆的杆身则从所述下端面通孔穿出,再穿过接线座的中心开孔,与开关顶杆上端面在常态下间隔相对,并且,当继电器绕组通电时继电器铁芯和连接杆会吸合为一体;
所述输入端子、继电器接线柱和输出端子均设置在长外壳的上部,所述开关静触片设有两块,相分离的设置在所述接线座的台板下表面上,并且,一块开关静触片与所述继电器接线柱电连接,另一块开关静触片与所述输出端子电连接;
所述开关动触片安装在开关顶杆的上端部,当开关顶杆向上移动顶起所述连接杆时,所述开关动触片电连接在两块开关静触片之间。
工作时,接通点火开关后(参见图3-1),汽车的蓄电池开始为起停电机供电,主电流I从输入端子B输入,控制电流则从控制端子S输入,输入控制端子S的控制电流分成两路,一路控制电流i1向开关绕组1输出,另一路控制电流i2向继电器绕组7输出,在点火开关接通后的限流时间内(由控制芯片控制,图未显示),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同时通电,开关铁芯2推动开关顶杆3向上移动,顶触到连接杆18,与此同时,继电器铁芯8a也与连接杆18相吸合为一体,故开关顶杆3通过连接杆18和继电器铁芯8a推动继电器顶杆9向上移动,一方面,将继电器动触片14顶离继电器静触片12,使输入端子B和继电器接线柱13的直接通路断开,即令限流电阻11切入,另一方面,开关动触片5随着开关顶杆的上移而接触开关静触片20,从而连通开关接线柱6与输出端子M,形成限流回路,主电流I依次通过输入端子B、限流电阻11、继电器接线柱13、开关接线柱6、开关动、静触片5、20和输出端子M输入到电机25的控制端,驱动电机25对汽车的发动机进行起动。由于电机25启动伊始在回路中切入了限流电阻11,从而抑制了起停电机在启动瞬间过大的启动电流。
但限流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电机的起动性能,故需控制限流时间(由控制芯片控制),限流后,继电器绕组7即断电(参见图3-2),继电器铁芯8a和连接杆18之间失去吸合力,由于连接杆18的杆头18a与继电器顶杆之间留有一个复位空间,从而使继电器顶杆9和继电器铁芯8a在连接杆18不动的情况下,也能在继电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继而使得继电器动触片14在动触片弹簧的作用下重新贴合两块静触片12,使得限流电阻11被继电器动、静触片14、12的通路短路而切出,此时,主电流I依次通过输入端子B、继电器动、静触片14和12、继电器接线柱13、开关接线柱6、开关动、静触片5、20和输出端子M输入到电机25的控制端,让驱动电机25继续对汽车的发动机进行起动,直至汽车发动机正常起动为止。
为了确保合体结构由初始状态过渡到限流状态的过程中,连接杆与继电器铁芯均能保持吸合,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继电器动作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的杆头为形,所述铁芯端盖为内腔适配于该杆头的底部敞口盖体,所述继电器铁芯固定连接在铁芯端盖的底部敞口上,所述继电器绕组安装在中心侧缺口的“[]”形导磁框架中,当开关绕组和继电器绕组均通电时,所述吸合为一体的连接杆与继电器铁芯均与所述导磁框架形成用于继电器绕组磁场的闭合磁路。
为了确保合体结构由初始状态过渡到限流状态的过程中,连接杆与继电器铁芯均能保持吸合,本实用新型中继电器动作组件还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的杆头为“T”形,所述铁芯端盖为内腔适配于该杆头的底部敞口盖体,并且该盖体由导磁材料制成的上部与非导磁材料制成的下部固定连接组成,盖体的外表面覆盖有一层薄非导磁材料,所述继电器铁芯固定连接在铁芯端盖的底部敞口上,所述继电器绕组安装在中心侧缺口的“[]”形导磁框架中,当开关绕组和继电器绕组均通电时,所述吸合为一体的连接杆与继电器铁芯均与所述铁芯端盖和导磁框架形成用于继电器绕组磁场的闭合磁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确保在电机启动伊始即切入限流电阻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开关绕组和继电器绕组均断电的情况下,所述开关顶杆上端到连接杆下端之间的距离x,所述继电器顶杆上端到继电器动触片之间的距离y,以及所述开关动触片到所述开关静触片的距离z,满足以下条件:x+y<z。
为了连接杆能自动回位,与继电器铁芯能更好的吸合,同时避免动作时继电器顶杆和连接杆相撞击,对继电器动作组件造成损害,作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动作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继电器铁芯构件的内部空腔中增设有连接杆弹簧;该连接杆弹簧抵接在铁芯端盖的上端面与连接杆的杆头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长外壳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长外壳由盖体、壳体和内壳体构成,所述盖体为长外壳的上部,所述输入端子、限流电阻、继电器接线柱、继电器动、静触片、动触片弹簧和输出端子安装在盖体的上部,所述壳体为顶部敞口的筒形壳体,作为长外壳的中下部,所述开关动作组件安装在壳体的下部;所述接线座安装在开关动作组件上方,位于壳体的中部;所述内壳体安装在接线座的上方,位于壳体的上部,用于安装所述继电器动作组件,使所述继电器动作组件整体坐落在接线座上方,并且让所述连接杆的杆身穿过接线座台板上的中心开孔进入所述台板下方的空间中;当所述盖体的下部与壳体的顶部连接组成完整的长外壳时,所述继电器顶杆的上端位于继电器动触片的下方附近。
本实用新型为优化制作的工艺,可以进一步做以下改进:所述连接座的台式座体结构中的台板位于整个座体高度方向的上中部,所述连接座的台板上方和下方均为空腔,在所述台板上,其中心开孔设置为中心导向孔,该中心导向孔向上突出于台板,使之接近于内壳体的底面,该中心导向孔的下部为喇叭形,以留出开关顶杆的上端部顶触连接杆上移时的移动空间;在所述台板上还以中心开孔为基准沿径向对称开有两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两块开关静触片,该两安装孔分别嵌装有与开关静触片一体的导流柱,并采用L形的开关接线柱和输出接线柱,以它们的横杆部分分别连接在所述两导流柱的上端,它们的竖杆部分则在盖体与壳体连接组成完整的长外壳时,分别依次穿出开设在内壳体侧壁和盖体下部侧壁上的纵向通孔,其中,开关接线柱与所述继电器接线柱电连接,输出接线柱与所述输出端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所述盖体为底部敞口的筒形盖体,其顶面内壁开有一个足以容纳所述动触片弹簧的中心盲孔,并且其顶面以该中心盲孔为中心十字形分布开设有四个安装通孔,所述两继电器静触片相间隔并对称地固定在该中心盲孔底部,所述继电器动触片则活动安装在中心盲孔中,并位于所述继电器静触片与动触片弹簧之间,在动触片弹簧的作用下,继电器动触片贴在两继电器静触片上形成常闭开关;所述输入端子和继电器接线柱分别嵌装在盖体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安装通孔中,并且它们的上部伸出盖体外,下部则分别于所述两继电器静触片连接,所述限流电阻为半环形电阻,其两端分别连接在输入端子和继电器接线柱的底面;所述盖体的另外两个相对的安装通孔即为所述盖体下部侧壁上的两个纵向通孔,所述输出端子为一螺栓,其水平固定在盖体的顶部并且其螺纹部朝外,所述输出接线柱的上端开有竖向凹槽,当盖体与壳体连接组成完整的长外壳时,所述输出端子适配嵌入所述输出接线柱的竖向凹槽中;所述开关接线柱的上端开有通孔,所述继电器接线柱与开关接线柱之间通过连接片电连接,该连接片为一端带弯头另一端带连接孔的长形片状物,其弯头端带孔,通过一螺栓与开关接线柱的上端通孔电连接并固定,另一端的连接孔则用于与继电器接线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内壳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内壳体为顶部开有通孔、底部敞口、侧壁开有两个相对的通孔的空腔壳体,其中,内壳体侧壁上的两个相对的通孔即为所述内壳体的侧壁纵向通孔,顶部通孔为由上小下大的导向孔组成的阶梯孔,并且该下导向孔足以容纳套装在继电器顶杆上的继电器弹簧;所述继电器绕组安装在内壳体的空腔中,所述继电器铁芯构件活动安装在继电器绕组的中心位置,所述继电器顶杆的上端穿过上方导向孔伸出到所述继电器动触片的下方附近,所述继电器弹簧抵接在下方导向孔的上端面与铁芯端盖的上端面之间,所述连接杆的杆身从内壳体的底部敞口露出。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壳体的底面中心开有导向孔,其内部位于底部与中部的交界位置设置开有中心导向孔的导磁盖板,并且导磁盖板的中心导向孔底部设有静铁芯,所述开关绕组安装在壳体位于其底面与导磁盖板之间的内壁上,所述开关铁芯安装在开关绕组的中心位置,所述开关顶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开关铁芯的顶面上,其上端穿出导磁盖板的中心导向孔,并使所述开关动触片位于导磁盖板上方,所述开关弹簧套装在开关顶杆上,并抵接在所述静铁芯与开关铁芯之间;所述接线座的底部贴在导磁盖板的顶面上,并使得所述开关动触片位于接线座底部的长方形凹腔中,所述开关绕组通电时,静铁芯与开关铁芯相吸合,使开关顶杆向上移动并将所述连接杆向上顶起,并使开关动触片分别与所述两开关静触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动作组件还可作以下改进:所述开关动触片通过一绝缘安装滑套滑动安装在开关顶杆的上端部,并通过增设套装在开关顶杆上的滑套弹簧,使该滑套弹簧抵接在绝缘安装滑套和开关铁芯的顶面之间,以在开关顶杆向上移动时缓冲开关静触片和开关动触片之间的冲击力,并使得开关动触片压紧在所述两块开关静触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一体化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绕组通电时间的控制器,并设有输入控制电流的控制端子;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接线座上,所述控制端子设置在盖体的上端面,控制端子一路与开关绕组电连接,另一路通过控制器与继电器绕组电连接,并且控制器、控制端子、开关绕组、继电器绕组之间的电气连接导线通过开设在所述长外壳内的孔道布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起停电机,包括电机、电磁开关、带限流电阻的继电器和由外部蓄电池供电输入的电源输入端,所述供电端分别与开关绕组、继电器绕组和输入端子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开关和继电器应用上述任意一项合体化结构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机构和继电器机构一体化有机地安装在同一个长外壳内,减少了起停电机在汽车发动机安装处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汽车发动机的小型化;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机构和继电器机构一体化设计,使二者良好地保护在长外壳之内,无需增加额外防护,并且一体化结构仅在长外壳顶部设置有接线端子与电机进行电气连接,缩短了电磁开关与继电器和电机之间外露的连接线路,便于集中进行防护,能够有效降低短路风险;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机构和继电器机构的一体化设计,简化了起停电机的安装工序,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使得一体化结构更换和安装的维修难度降低;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结构中,电磁开关机构和继电器机构共用开关接线柱,从而减少了材料的用量,使起停电机的重量减轻,有助于降低汽车的油耗;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机构和电磁开关机构通过接线座隔离定位,以安装在长外壳中,开关动作组件与继电器动作组件在常态下相分离,确保了在电机启动伊始继电器绕组和开关绕组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合体机构的可靠性;
第六,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形杆头的连接杆,依据连接杆的行程距离设计该杆头的长度,即可使得合体结构由初始状态过渡到限流状态的过程中,吸合为一体的连接杆与继电器铁芯均与导磁框架形成用于继电器绕组磁场的闭合磁路,确保了连接杆与继电器铁芯在此过程中均能保持吸合,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合体结构的工作可靠性,并且由于铁芯端盖为内腔适配于形杆头的底部敞口盖体,在为杆头在铁芯端盖中提供了足够一个继电器顶杆复位距离的运动距离的同时,继电器铁芯构件还能保持足够短,使得合体结构更为紧凑。
第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开关顶杆、继电器顶杆同轴的连接杆,在电机启动伊始即利用开关顶杆推动相吸合的连接杆和继电器铁芯,使得继电器顶杆顶起继电器动触片,以将限流电阻切入而达到抑制起停电机启动电流的目的,而在限流时间结束后则通过将继电器绕组断电,连接杆和继电器铁芯失去吸合力,令继电器顶杆复位从而将限流电阻切出,也就是说:限流电阻的切入时间是由开关顶杆至连接杆加上继电器顶杆至继电器动触片的行程距离之和所决定的,仅通过使开关顶杆上端到连接杆下端之间的距离x,继电器顶杆上端到继电器动触片之间的距离y,以及开关动触片到开关静触片的距离z,在开关绕组和继电器绕组均断电的情况下满足条件:x+y<z,即能使得限流电阻在电机启动伊始的切入时间先于启动电流的输出时间,而对启动电流进行限流保护;另外,设计继电器绕组与电磁开关绕组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距离,即能保证它们不会相互干扰,确保在电机启动伊始,限流电阻的切入时间早于开关动触片与开关静触片的电连接时间,以确保限流电阻能抑制起停电机在启动瞬间过大的启动电流,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性高,易于实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在先申请的继电器接入起停电机的回路的电原理图;
图2为在先申请的起停电机的整体外观立体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起停电机回路的电原理图——切入限流电阻状态;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的起停电机回路的电原理图——切出限流电阻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电磁开关与继电器合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未通电时,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未通电时,图4的C-C剖视示意图;
图5-3为图5-1的F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已通电时,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6-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已通电时,图4的C-C剖视示意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开关绕组1保持通电、继电器绕组7已断电时,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7-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开关绕组1保持通电、继电器绕组7已断电时,图4的C-C剖视示意图;
图8-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未通电时,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8-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未通电时,图4的C-C剖视示意图;
图9-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已通电时,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9-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已通电时,图4的C-C剖视示意图;
图10-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开关绕组1保持通电、继电器绕组7已断电时,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图10-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开关绕组1保持通电、继电器绕组7已断电时,图4的C-C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电磁开关与继电器合体中盖体22总成的仰视外观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电磁开关与继电器合体中内壳体23总成的外观立体图;
图1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电磁开关与继电器合体中接线座26总成的俯视外观立体图;
图1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电磁开关与继电器合体中接线座26总成的仰视外观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电磁开关与继电器合体中壳体16总成的俯视外观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起停电机的整体外观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起停电机的信号流程框图。
图中,K1-ICR继电器;K2-电磁开关;B-输入端子;M-输出端子;S-控制端子;1-开关绕组;2-开关铁芯;3-开关顶杆;4-开关弹簧;5-开关动触片;6-开关接线柱;7-继电器绕组;8a-继电器铁芯;8b-铁芯端盖;9-继电器顶杆;10-继电器弹簧;11-限流电阻;12-继电器静触片;13-继电器接线柱;14-继电器动触片;15-动触片弹簧;16-壳体;17-输出接线柱;18-连接杆;18a-杆头;18b-杆身;19-连接杆弹簧;19b-工字型橡胶垫;20-开关静触片;21-导流柱;22-盖体;23-内壳体;24-控制器;25-电机;26-接线座;26a-接线座的中心开孔;27-导磁盖板;28-静铁芯;29-绝缘安装滑套;30-滑套弹簧;31-连接片;32-螺栓;33-导磁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4至图7-2、图1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包括长筒形长外壳、电磁开关机构、继电器机构、接线座26、控制器24和控制端子S。其中,电磁开关机构安装在长外壳的下部,继电器机构位于长外壳内电磁开关机构的上方,即位于长外壳的中部,两者之间由接线座26间隔定位;长外壳由盖体22、壳体16和内壳体23构成;电磁开关机构包括由开关绕组1、开关铁芯2、开关顶杆3、开关弹簧4组成的开关动作组件、开关动、静触片5、20和输出端子M;继电器机构包括由继电器绕组7、继电器铁芯8a、继电器顶杆9、继电器弹簧10组成的继电器动作组件、输入端子B、限流电阻11、继电器接线柱13、继电器动、静触片14、12和动触片弹簧15。
本实施例一的盖体22作为长外壳的上部,用于安装输入端子B、限流电阻11、继电器接线柱13、继电器动、静触片14、12、动触片弹簧15和输出端子M;盖体22为底部敞口的筒形盖体,顶面内壁开有一个足以容纳动触片弹簧15的中心盲孔,并且其顶面以该中心盲孔为中心十字形分布开设有四个安装通孔。两继电器静触片12相间隔并对称地固定在中心盲孔底部,继电器动触片14则活动安装在中心盲孔中,并位于继电器静触片12与动触片弹簧15之间,在动触片弹簧15的作用下,继电器动触片14贴在两继电器静触片12上形成常闭开关;输入端子B和继电器接线柱13分别嵌装在盖体22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安装通孔中,并且它们的上部伸出盖体22外,下部则分别于两继电器静触片12连接,限流电阻11为半环形电阻,其两端分别连接在输入端子B和继电器接线柱13的底面;而盖体22的另外两个相对的安装通孔均为盖体22下部侧壁上的纵向通孔;另外,输出端子M为一螺栓,其水平固定在盖体22的顶部并且其螺纹部朝外。
本实施例一的壳体16作为长外壳的中下部,其下部用于安装开关动作组件;壳体16为顶部敞口的筒形壳体,其底面中心开有导向孔,内部位于底部与中部的交界位置设置开有中心导向孔的导磁盖板27,并且导磁盖板27的中心导向孔底部设有静铁芯28,开关绕组1位于在壳体16位于其底面与导磁盖板27之间的内壁上,开关铁芯2安装在开关绕组1的中心位置,开关顶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开关铁芯2的顶面上,其上端穿出导磁盖板27的中心导向孔,开关弹簧4套装在开关顶杆3上,并抵接在静铁芯28与开关铁芯2之间;开关动触片5通过绝缘安装滑套29滑动安装在开关顶杆3的上端部,位于导磁盖板27上方,滑套弹簧30套装在开关顶杆3上,并抵接在绝缘安装滑套29和开关铁芯2的顶面之间,以在开关顶杆3向上移动时时,缓冲开关静触片20与开关动触片5之间的冲击力,并使得开关动触片5压紧在两块开关静触片20上。
本实施例一的接线座26安装在开关动作组件上方,位于壳体16的中部;它是一个具有与长外壳内壁相适应的台式座体,其具有一横向的开有中心开孔26a的台板,它的台式座体结构中的台板位于整个座体高度方向的上中部,连接座26的台板上方和下方均为空腔,在台板上,其中心开孔26a设置为中心导向孔,该中心导向孔向上突出于台板,使之接近于内壳体的底面,该中心导向孔的下部为喇叭形,以留出开关顶杆3的上端部顶触连接杆18上移时的移动空间;在台板上还以中心开孔26a为基准沿径向对称开有两安装孔,用于安装两块开关静触片20,该两安装孔分别嵌装有与开关静触片20一体的导流柱21,其中两块开关静触片20相分离的设置在接线座26的台板下表面,并采用L形的开关接线柱6和输出接线柱17,以它们的横杆部分分别连接在两导流柱21的上端,其中输出接线柱17的上端开有竖向凹槽。接线座26下端架在电磁开关机构上,其底部贴在导磁盖板27的顶面上,并使开关动触片5位于接线座26底部的长方形凹腔中,以便于开关绕组1通电时,静铁芯28与开关铁芯2相吸合,使开关顶杆3向上移动并将连接杆18向上顶起,令开关动触片5分别与两开关静触片20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23安装在接线座26的上方,位于壳体16的上部,用于安装继电器动作组件;内壳体23为顶部开有通孔、底部敞口、侧壁开有两个相对的纵向通孔的空腔壳体,其中,顶部通孔为由上小下大的导向孔组成的阶梯孔,并且该下导向孔足以容纳套装在继电器顶杆9上的继电器弹簧10;继电器绕组7固定安装在中心侧缺口的“[]”形导磁框架33中,而该导磁框架33则固定安装在内壳体23的空腔中;继电器铁芯8a与增设的铁芯端盖8b固定连接围成一个具有内部空腔的继电器铁芯构件,其中,铁芯端盖8b为内腔适配于该杆头18a的底部敞口盖体,继电器铁芯8a开有下端面通孔并固定连接在铁芯端盖8b的底部敞口上,该继电器铁芯构件活动安装在继电器绕组7的中心位置;继电器顶杆9的下端固定在铁芯端盖8b的上端面,上端穿过内壳体23的顶部通孔伸出;连接杆18由杆头18a和杆身18b组成,该杆头18a为形并且活动安装在继电器铁芯构件的内部空腔中,杆头18a在该内部空腔中可相对内部空腔运动一个继电器顶杆9的复位距离,连接杆18的杆身18b则从继电器铁芯8a的下端面通孔穿出,以从内壳体23的底部敞口露出,并且继电器顶杆9与连接杆18位于同一轴线上,当继电器绕组7通电时,继电器铁芯8a和连接杆18会吸合为一体;继电器铁芯构件的内部空腔中还增设有连接杆弹簧19,该连接杆弹簧19抵接在铁芯端盖8b的上端面与连接杆18的杆头18a之间;继电器弹簧10抵接在下方导向孔的上端面与铁芯端盖8b的上端面之间。内壳体23的两个相对的纵向通孔分别套装在上述L形的开关接线柱6和输出接线柱17的竖杆部分,以使继电器动作组件整体坐落在接线座26上方,由接线座26支承,并且让连接杆18的杆身18b穿过接线座26台板上的中心开孔26a进入台板下方的空间中,与开关顶杆3上端面在常态下间隔相对,并且继电器顶杆9、连接杆18与开关顶杆3位于同一轴线上。
当本实施例一的盖体22的下部与壳体16的顶部连接组成完整的长外壳时,开关接线柱6和输出接线柱17的竖杆部分则分别穿出开设在盖体22下部侧壁上的纵向通孔,使得继电器顶杆9的上端位于继电器动触片14的下方附近,其中,开关接线柱6与继电器接线柱13电连接,输出接线柱17与输出端子M电连接,具体的说:输出端子M适配嵌入输出接线柱17的竖向凹槽中;而开关接线柱6的上端开有通孔,继电器接线柱13与开关接线柱6之间通过连接片31电连接,该连接片31为一端带弯头另一端带连接孔的长形片状物,其弯头端带孔,通过一螺栓32与开关接线柱6的上端通孔电连接并固定,另一端的连接孔则用于与继电器接线柱13连接。
在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断电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一的开关顶杆3上端到连接杆18下端之间的距离x,继电器顶杆9上端到继电器动触片14之间的距离y,以及开关动触片5到开关静触片20的距离z,满足以下条件:x+y<z。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24用于控制继电器绕组7通电时间,控制端子S用于输入控制电流,控制器24安装在接线座26上,控制端子S设置在盖体22的上端面,控制端子S一路与开关绕组1电连接,另一路通过控制器24与继电器绕组7电连接,并且控制器24、控制端子S、开关绕组1、继电器绕组7之间的电气连接导线通过开设在长外壳内的孔道布线。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起停电机包括电机25、电磁开关、带限流电阻的继电器和由外部蓄电池供电输入的电源输入端,电磁开关和继电器应用上述一体化结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开关绕组1、继电器绕组7和输入端子B电气连接,输出端子M与电机25的控制端电气连接。其中,起停电机的输出端子M与汽车电机的控制端通过连接线缆电连接,连接线缆的接线端子套在输出端子上,并通过一螺母将该接线端子与起停电机输出端子M和输出接线柱17锁紧固定,以保证它们之间可靠的电连接。
如图16所示,汽车的点火开关接通后,汽车的蓄电池开始为起停电机供电,即上述电源输入端同时输出一路主电流I和一路控制电流,其中主电流I从输入端子B输入起停电机,控制电流从控制端子S输入起停电机;输入控制端子S的控制电流分成两路,一路控制电流i1直接输出到开关绕组1,另一路控制电流i2通过控制器24输出到继电器绕组7,参见图6-1和图6-2,在点火开关接通后的限流时间内,控制电流i2直接通过控制器24,使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同时通电,开关铁芯2推动开关顶杆3向上移动,顶触到连接杆18,与此同时,继电器铁芯8a也与连接杆18相吸合为一体,故开关顶杆3通过连接杆18和继电器铁芯8a推动继电器顶杆9向上移动,一方面,克服动触片弹簧15的阻力将继电器动触片14顶离继电器静触片12,使输入端子B和继电器接线柱13的直接通路断开,即令限流电阻11切入,另一方面,开关动触片5随着开关顶杆的上移而接触开关静触片20,从而连通开关接线柱6与输出端子M,形成限流回路,主电流I依次通过输入端子B、限流电阻11、继电器接线柱13、开关接线柱6、开关动、静触片5、20、输出接线柱17和输出端子M输入到电机25的控制端,驱动电机25对汽车的发动机进行起动。由于电机25启动伊始在回路中切入了限流电阻11,从而抑制了起停电机在启动瞬间过大的启动电流。
为了不影响电机的起动性能,该限流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180ms,为了保证限流电阻11能有效工作,上述控制器24无论是选用控制芯片还是自制控制电路,其让控制电流i2直接通过的响应时间均要求小于10ms;参见图7-1和图7-2,在限流时间后,控制器24截断控制电流i2,使继电器绕组7断电,而此时开关绕组1仍保持通电,继电器铁芯8a和连接杆18之间失去吸合力,由于连接杆18的杆头18a与继电器顶杆之间留有一个复位空间,从而使继电器顶杆9和继电器铁芯8a在连接杆18不动的情况下,也能在继电器弹簧10的作用下复位,继而使得继电器动触片14在动触片弹簧的作用下重新贴合两块静触片12,使得限流电阻11被继电器动、静触片14、12的通路短路而切出,此时,主电流I依次通过输入端子B、继电器动、静触片14和12、继电器接线柱13、开关接线柱6、开关动、静触片5、20、输出接线柱17和输出端子M输入到电机25的控制端,让驱动电机25继续对汽车的发动机进行起动,直至汽车发动机正常起动为止。
参见图5-1和图5-2,在汽车发动机正常起动后,点火开关复位,汽车的蓄电池停止对起停电机供电,使得开关绕组1也断电,开关顶杆3受开关弹簧4的作用复位,输出端子M和继电器接线柱13的开关动触片5电气通路断开,电机25失电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的起停电机恢复到初始状态。
参见图5-3,上述合体结构处于初始状态下,当汽车的点火开关接通后,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即能获得供电而产生磁场,对于继电器绕组7来说,由于在初始状态下导磁框架33、连接杆18和继电器铁芯8a围成一个封闭的回路,使得继电器绕组7产生的磁场在该封闭回路上形成闭合磁路Φ,连接杆18与继电器铁芯8a得以紧紧的吸合为一体;并且,即便在初始状态下连接杆18和继电器铁芯8a由于外部因素而分离,由于导磁框架33、连接杆18和继电器铁芯8a围成的回路仅在连接杆18与继电器铁芯8a之间存在间隙,而使得磁路Φ也仅在连接杆18与继电器铁芯8a之间断开,令连接杆18与继电器铁芯8a上由于继电器绕组7产生的磁场而产生极性相反的磁极,并且继电器绕组7产生的磁场的磁压降集中在连接杆18与继电器铁芯8a之间,使得连接杆18与继电器铁芯8a受到强大的磁力而迅速的吸合为一体。其中,铁芯端盖8b应采用足够薄的隔磁材料支撑,一方面保证上述磁路Φ能够穿透铁芯端盖8b而得以形成闭合回路,另一方面则保证磁路Φ形成后,仅连接杆18与继电器铁芯8a之间吸合,而避免连接杆18与导磁框架33之间发生吸合。
另外,在合体结构处于限流状态下,上述导磁框架33、连接杆18和继电器铁芯8a同样能围成一个封闭的回路,使得继电器绕组7产生的磁场在该封闭回路上形成闭合磁路Φ,所以,本实施例一的合体结构能够确保合体结构由初始状态过渡到限流状态的过程中,在外部因素影响下连接杆与继电器铁芯均能保持吸合,从而本实施例一具有高工作可靠性。
实施例二
如图4、图8-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二的连接杆18的杆头18a为“T”形,铁芯端盖8b为内腔适配于该杆头18a的底部敞口盖体,并且该盖体由导磁材料制成的上部与非导磁材料制成的下部固定连接组成,盖体的外表面覆盖有一层薄非导磁材料,继电器铁芯8a固定连接在铁芯端盖8b的底部敞口上。另外,本实施例二采用工字型橡胶垫19b替代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杆弹簧19,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相同,其中,磁路Φ的闭合回路由导磁框架33、连接杆18、继电器铁芯8a和铁芯端盖8b形成,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上述工字型橡胶垫19b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弹性材料或者弹性结构替换。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例如,上述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控制器24控制继电器绕组7在点火开关接通时晚于开关绕组1通电,以确保输入端子B和导流柱13在继电器动触片14的电气通路上断开的时间早于开关动触片5电气连接在开关接线柱6和输出端子M之间的时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包括开关外壳、继电器外壳、电磁开关机构和继电器机构,所述电磁开关机构包括由开关绕组(1)、开关铁芯(2)、开关顶杆(3)、开关弹簧(4)组成的开关动作组件、开关动、静触片(5、20)和输出端子(M);所述继电器机构包括由继电器绕组(7)、继电器铁芯(8a)、继电器顶杆(9)、继电器弹簧(10)组成的继电器动作组件、输入端子(B)、限流电阻(11)、继电器接线柱(13)、继电器动、静触片(14、12)和动触片弹簧(15),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开关外壳与继电器外壳合二为一构成一个长筒形的长外壳,所述电磁开关机构安装在所述长外壳的下部,所述继电器机构位于长外壳内电磁开关机构的上方,即位于长外壳的中部,两者之间由一接线座(26)间隔定位,所述接线座(26)是一个具有与长外壳内壁相适应的台式座体,其具有一横向的开有中心开孔(26a)的台板,该接线座(26)下端架在电磁开关机构上,上方则支承继电器机构;
所述继电器顶杆(9)与开关顶杆(3)位于同一轴线上且在该两者之间增设有一个同轴线的由杆头(18a)和杆身(18b)组成的连接杆(18),所述继电器铁芯(8a)与增设的铁芯端盖(8b)固定连接围成一个具有内部空腔的继电器铁芯构件,其中,继电器铁芯(8a)位于下方并开有下端面通孔,该继电器铁芯构件活动安装在所述继电器绕组(7)的中心位置,继电器顶杆(9)固定在铁芯端盖(8b)的上端面,所述连接杆(18)的杆头(18a)活动安装在所述继电器铁芯构件的内部空腔中,并且杆头(18a)在该内部空腔中可相对内部空腔运动一个继电器顶杆(9)的复位距离,所述连接杆(18)的杆身(18b)则从所述继电器铁芯(8a)的下端面通孔穿出,再穿过接线座(26)的中心开孔(26a),与开关顶杆(3)上端面在常态下间隔相对,并且,当继电器绕组(7)通电时继电器铁芯(8a)和连接杆(18)会吸合为一体;
所述输入端子(B)、继电器接线柱(13)和输出端子(M)均设置在长外壳的上部,所述开关静触片(20)设有两块,相分离的设置在所述接线座(26)的台板下表面上,并且,一块开关静触片(20)与所述继电器接线柱(13)电连接,另一块开关静触片(20)与所述输出端子(M)电连接;
所述开关动触片(5)安装在开关顶杆(3)的上端部,当开关顶杆(3)向上移动顶起所述连接杆(18)时,所述开关动触片(5)电连接在两块开关静触片(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8)的杆头(18a)为“T”形,所述铁芯端盖(8b)为内腔适配于该杆头(18a)的底部敞口盖体,并且该盖体由导磁材料制成的上部与非导磁材料制成的下部固定连接组成,盖体的外表面覆盖有一层薄非导磁材料,所述继电器铁芯(8a)固定连接在铁芯端盖(8b)的底部敞口上,所述继电器绕组(7)安装在中心侧缺口的“[]”形导磁框架(33)中,当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通电时,所述吸合为一体的连接杆(18)与继电器铁芯(8a)均与所述铁芯端盖(8b)和导磁框架(33)形成用于继电器绕组(7)磁场的闭合磁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开关绕组(1)和继电器绕组(7)均断电的情况下,所述开关顶杆(3)上端到连接杆(18)下端之间的距离x,所述继电器顶杆(9)上端到继电器动触片(14)之间的距离y,以及所述开关动触片(5)到所述开关静触片(20)的距离z,满足以下条件:x+y<z。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铁芯构件的内部空腔中增设有连接杆弹簧(19);该连接杆弹簧(19)抵接在铁芯端盖(8b)的上端面与连接杆(18)的杆头(18a)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外壳由盖体(22)、壳体(16)和内壳体(23)构成,所述盖体(22)为长外壳的上部,所述输入端子(B)、限流电阻(11)、继电器接线柱(13)、继电器动、静触片(14、12)、动触片弹簧(15)和输出端子(M)安装在盖体(22)的上部,所述壳体(16)为顶部敞口的筒形壳体,作为长外壳的中下部,所述开关动作组件安装在壳体(16)的下部;所述接线座(26)安装在开关动作组件上方,位于壳体(16)的中部;所述内壳体(23)安装在接线座(26)的上方,位于壳体(16)的上部,用于安装所述继电器动作组件,使所述继电器动作组件整体坐落在接线座(26)上方,并且让所述连接杆(18)的杆身(18b)穿过接线座(26)台板上的中心开孔(26a)进入所述台板下方的空间中;当所述盖体(22)的下部与壳体(16)的顶部连接组成完整的长外壳时,所述继电器顶杆(9)的上端位于继电器动触片(14)的下方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6)的台式座体结构中的台板位于整个座体高度方向的上中部,所述连接座(26)的台板上方和下方均为空腔,在所述台板上,其中心开孔(26a)设置为中心导向孔,该中心导向孔向上突出于台板,使之接近于内壳体的底面,该中心导向孔的下部为喇叭形,以留出开关顶杆(3)的上端部顶触连接杆(18)上移时的移动空间;在所述台板上还以中心开孔(26a)为基准沿径向对称开有两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两块开关静触片(20),该两安装孔分别嵌装有与开关静触片(20)一体的导流柱(21),并采用L形的开关接线柱(6)和输出接线柱(17),以它们的横杆部分分别连接在所述两导流柱(21)的上端,它们的竖杆部分则在盖体(22)与壳体(16)连接组成完整的长外壳时,分别依次穿出开设在内壳体(23)侧壁和盖体(22)下部侧壁上的纵向通孔,其中,开关接线柱(6)与所述继电器接线柱(13)电连接,输出接线柱(17)与所述输出端子(M)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2)为底部敞口的筒形盖体,其顶面内壁开有一个足以容纳所述动触片弹簧(15)的中心盲孔,并且其顶面以该中心盲孔为中心十字形分布开设有四个安装通孔,所述两继电器静触片(12)相间隔并对称地固定在该中心盲孔底部,所述继电器动触片(14)则活动安装在中心盲孔中,并位于所述继电器静触片(12)与动触片弹簧(15)之间,在动触片弹簧(15)的作用下,继电器动触片(14)贴在两继电器静触片(12)上形成常闭开关;所述输入端子(B)和继电器接线柱(13)分别嵌装在盖体(22)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安装通孔中,并且它们的上部伸出盖体(22)外,下部则分别于所述两继电器静触片(12)连接,所述限流电阻(11)为半环形电阻,其两端分别连接在输入端子(B)和继电器接线柱(13)的底面;所述盖体(22)的另外两个相对的安装通孔即为所述盖体(22)下部侧壁上的两个纵向通孔,所述输出端子(M)为一螺栓,其水平固定在盖体(22)的顶部并且其螺纹部朝外,所述输出接线柱(17)的上端开有竖向凹槽,当盖体(22)与壳体(16)连接组成完整的长外壳时,所述输出端子(M)适配嵌入所述输出接线柱(17)的竖向凹槽中;所述开关接线柱(6)的上端开有通孔,所述继电器接线柱(13)与开关接线柱(6)之间通过连接片(31)电连接,该连接片(31)为一端带弯头另一端带连接孔的长形片状物,其弯头端带孔,通过一螺栓(32)与开关接线柱(6)的上端通孔电连接并固定,另一端的连接孔则用于与继电器接线柱(1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3)为顶部开有通孔、底部敞口、侧壁开有两个相对的通孔的空腔壳体,其中,内壳体(23)侧壁上的两个相对的通孔即为所述内壳体(23)的侧壁纵向通孔,顶部通孔为由上小下大的导向孔组成的阶梯孔,并且该下导向孔足以容纳套装在继电器顶杆(9)上的继电器弹簧(10);所述继电器绕组(7)安装在内壳体(23)的空腔中,所述继电器铁芯构件活动安装在继电器绕组(7)的中心位置,所述继电器顶杆(9)的上端穿过上方导向孔伸出到所述继电器动触片(14)的下方附近,所述继电器弹簧(10)抵接在下方导向孔的上端面与铁芯端盖(8b)的上端面之间,所述连接杆(18)的杆身(18b)从内壳体(23)的底部敞口露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的底面中心开有导向孔,其内部位于底部与中部的交界位置设置开有中心导向孔的导磁盖板(27),并且导磁盖板(27)的中心导向孔底部设有静铁芯(28),所述开关绕组(1)安装在壳体(16)位于其底面与导磁盖板(27)之间的内壁上,所述开关铁芯(2)安装在开关绕组(1)的中心位置,所述开关顶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开关铁芯(2)的顶面上,其上端穿出导磁盖板(27)的中心导向孔,并使所述开关动触片(5)位于导磁盖板(27)上方,所述开关弹簧(4)套装在开关顶杆(3)上,并抵接在所述静铁芯(28)与开关铁芯(2)之间;所述接线座(26)的底部贴在导磁盖板(27)的顶面上,并使得所述开关动触片(5)位于接线座(26)底部的长方形凹腔中,所述开关绕组(1)通电时,静铁芯(28)与开关铁芯(2)相吸合,使开关顶杆(3)向上移动并将所述连接杆(18)向上顶起,并使开关动触片(5)分别与所述两开关静触片(20)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动触片(5)通过一绝缘安装滑套(29)滑动安装在开关顶杆(3)的上端部,并通过增设套装在开关顶杆(3)上的滑套弹簧(30),使该滑套弹簧(30)抵接在绝缘安装滑套(29)和开关铁芯(2)的顶面之间,以在开关顶杆(3)向上移动时缓冲开关静触片(20)和开关动触片(5)之间的冲击力,并使得开关动触片(5)压紧在所述两块开关静触片(2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开关和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绕组(7)通电时间的控制器(24),并设有输入控制电流的控制端子(S);所述控制器(24)安装在接线座(26)上,所述控制端子(S)设置在盖体(22)的上端面,控制端子(S)一路与开关绕组(1)电连接,另一路通过控制器(24)与继电器绕组(7)电连接,并且控制器(24)、控制端子(S)、开关绕组(1)、继电器绕组(7)之间的电气连接导线通过开设在所述长外壳内的孔道布线。
13.一种起停电机,包括电机(25)、电磁开关、带限流电阻的继电器和由外部蓄电池供电输入的电源输入端,所述供电端分别与开关绕组(1)、继电器绕组(7)和输入端子(B)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开关和继电器应用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合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10776.9U CN203445088U (zh) | 2013-08-20 | 2013-08-20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10776.9U CN203445088U (zh) | 2013-08-20 | 2013-08-20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45088U true CN203445088U (zh) | 2014-02-19 |
Family
ID=5009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10776.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45088U (zh) | 2013-08-20 | 2013-08-20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450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56580A (zh) * | 2013-08-20 | 2013-12-18 |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
-
2013
- 2013-08-20 CN CN201320510776.9U patent/CN20344508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56580A (zh) * | 2013-08-20 | 2013-12-18 |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
CN103456580B (zh) * | 2013-08-20 | 2015-06-17 |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48698B (zh) | 汽车风阻刹车装置及其电气控制系统 | |
CN103456580B (zh)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 |
CN203445088U (zh)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合体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起停电机 | |
CN103311054B (zh)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一体化结构及应用该一体化结构的起停电机 | |
CN210122944U (zh) | 一种火花塞间隙可调的点火装置 | |
CN203242577U (zh) | 一种电磁开关与继电器的一体化结构及应用该一体化结构的起停电机 | |
CN202811155U (zh) | 矿井用浇封型电磁阀 | |
CN203415500U (zh) | 车辆起动机电磁开关、车辆起动机及车辆起动系统 | |
CN203358674U (zh) | 电动汽车用一体化转向油泵 | |
CN201307568Y (zh) | 漏电综合保护器吸盘式电磁开关机构 | |
CN203067150U (zh) | 抑制起停电机峰值起动电流的继电器及起停电机 | |
CN100414091C (zh) | 机动车用发动机无怠速控制装置 | |
CN202756734U (zh) | 双功率电磁阀 | |
CN202816781U (zh) | 一种户内高压交流真空断路器 | |
CN203402171U (zh) | 汽车风阻刹车装置及其电气控制系统 | |
CN206922673U (zh) | 一种带有断电锁电机功能的控制器 | |
CN205789732U (zh) | 一种分体式峰值电流抑制继电器 | |
CN203293976U (zh) | 一种日间行车灯控制装置 | |
CN204011303U (zh) | 一种带警示灯的漏电保护开关 | |
CN202573821U (zh) | 一种车门自动闭合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闭合系统 | |
CN221327609U (zh) | 发动机开关结构 | |
CN1917353A (zh) | 大功率内置旁路电机软启动器 | |
CN209844630U (zh) | 一种自制双电源互投装置 | |
CN201478097U (zh) | 无触点电子点火控制器铁芯 | |
CN201916099U (zh) | 一种耐热性能改良的笔式点火线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617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