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9147U - 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9147U
CN203439147U CN201320532779.2U CN201320532779U CN203439147U CN 203439147 U CN203439147 U CN 203439147U CN 201320532779 U CN201320532779 U CN 201320532779U CN 203439147 U CN203439147 U CN 203439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ange
wall outer
top cov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327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克铭
梅魁银
许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327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9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9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91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和车辆,所述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包括:顶盖外板;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顶盖外板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形成搭接部;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加强板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两侧的主平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侧围内板点焊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内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顶盖外板的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外观美观,结构强度大,且该结构更好地提高了白车身模态、白车身扭转刚度以及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汽车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通常是采用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有如下缺点:
1、点焊焊接的焊点明显,不美观,会影响整车主焊线的工艺设计;
2、焊接区域需要作密封防水处理,还需要增加装饰条遮丑,工艺复杂、零部件多;
3、点焊焊接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压力,使得焊接后的钢板冷却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热应力变化,进而对顶盖的连接强度、白车身模态、白车身扭转刚度、白车身安全性能都产生影响。
而且现有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结构强度弱,这样白车身的安全性能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该结构外观美观,结构强度大,且该结构更好地提高了白车身模态、白车身扭转刚度以及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需要提供一种具有该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包括:顶盖外板;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顶盖外板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形成搭接部;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加强板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两侧的主平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侧围内板点焊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内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顶盖外板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通过利用激光焊接形成搭接部,从而外观美观,结构强度大,且该结构更好地提高了白车身模态、白车身扭转刚度以及安全性能,且通过设置侧围加强板,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白车身的安全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侧围外板具有第一翻边,所述顶盖外板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邻近以构成所述搭接部。
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范围是:30°~60°。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的重合面宽度的范围是:0~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的重合面宽度为1mm。
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的间隙范围是:0~0.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的间隙是0mm。
所述侧围加强板形成有向所述侧围外板凸出的凸出部。该形状的侧围加强板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
由于该连接结构外观美观,结构强度大,能够提高白车身模态、白车身扭转刚度以及安全性能的,由此,车辆通过设置该结构,从而整个车辆的外观更加美观,车辆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连接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连接结构包括:顶盖外板1、侧围外板2、侧围内板3和侧围加强板4。
侧围外板2与顶盖外板1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形成搭接部(附图1中,A区域内即为侧围外板2与顶盖外板1之间的搭接部)。该搭接部位于车辆外部的可视区域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连接结构,通过激光焊接形成搭接部,从而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激光焊接没有焊接凸缘,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连接结构,外观漂亮,不需要再加装饰件,减少了零件数量,节省了成本;
2、由于激光焊接的焊道是连续的,因此有利于提高车辆的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连接结构的密封性,而且不需要后期进行密封处理,制造工艺简单;
3、激光焊接的原理是瞬间产生高温熔化钢板,由于激光焊接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焊接面积、控制激光的强度和焊接速度,因此激光焊接时,材料在瞬间被加以高温又瞬时冷却,金属材料的结晶速度快,产生的晶粒小,几乎没有热应力区域,有效的保证材质的原属性,更加容易达到设计强度,在相同条件下,激光焊接比点焊接的强度高30%。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连接结构,通过激光焊接形成搭接部,从而可以提高白车身模态、身扭转刚度和白车身安全性能。
此外,侧围内板3与侧围外板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31,侧围加强板4设在容纳空间31内,且侧围加强板4的两侧的主平面(侧围加强板4中面积最大的平面)分别与侧围外板2和侧围内板3点焊连接(附图1中的B区域即为侧围加强板4与侧围外板2和侧围内板3点焊连接的部位)。通过设置侧围加强板4,可以提高整个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整个白车身的安全性能。具体地,侧围加强板4形成有向侧围外板2凸出的凸出部,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侧围加强板4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几”字形,该形状的侧围加强板4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有利地,侧围加强板4与侧围外板2、侧围内板3的连接部位于顶盖外板1的下方,也就是说,侧围加强板4与侧围外板2和侧围内板3点焊连接的部位位于顶盖外板1的下方,如图1所示。这样,侧围加强板4与侧围外板2和侧围内板3点焊连接的部位,可以通过顶盖外板1进行遮挡,在外部看不到点焊连接的部位,外观更加美观。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连接结构,外观美观,结构强度大,且该结构更好地提高了白车身模态、白车身扭转刚度以及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侧围外板2具有第一翻边21,顶盖外板1具有第二翻边11,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邻近以构成搭接部,进一步地,该搭接部通过激光进行焊接,由此使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的重合面宽度的范围是:0~2mm。其中,“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的重合面宽度”是指,在空间位置上,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的沿其自身的延伸方向的重合面的尺寸。例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均从外向内向下延伸,二者的重合面宽度为L,L的范围是0~2mm。优选地,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的重合面宽度为1mm。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该重合面仅指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在空间位置上的重合关系,即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其中,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之间的间隙范围是:0~0.5mm。优选地,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之间的间隙是0mm,也就是说,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优选的是接触的。
此外,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的范围是:30°~60°。这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大体平行,二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且均为30°~60°。优选地,第一翻边21和第二翻边1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45°。
综上,上述的第一翻边21与第二翻边11之间的尺寸关系,能很好的保证激光焊接的质量,进而使制造简单,连接强度大,进一步提高白车身模态、白车身扭转刚度以及白车身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顶盖外板1与侧围外板2结构。由于该连接结构外观美观,结构强度大,能够提高白车身模态、白车身扭转刚度以及安全性能的,由此,车辆通过设置该结构,从而整个车辆的外观更加美观,车辆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外板;
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顶盖外板之间通过激光焊接形成搭接部;
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
侧围加强板,所述侧围加强板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侧围加强板的两侧的主平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侧围内板点焊连接,所述侧围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内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顶盖外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具有第一翻边,所述顶盖外板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邻近以构成所述搭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范围是:3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的重合面宽度的范围是:0~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的重合面宽度为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的间隙范围是:0~0.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的间隙是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板形成有向所述侧围外板凸出的凸出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
CN201320532779.2U 2013-08-29 2013-08-29 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和车辆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9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2779.2U CN203439147U (zh) 2013-08-29 2013-08-29 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2779.2U CN203439147U (zh) 2013-08-29 2013-08-29 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9147U true CN203439147U (zh) 2014-02-19

Family

ID=50090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3277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9147U (zh) 2013-08-29 2013-08-29 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9147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6138A (zh) * 2014-09-16 2015-03-04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前罩铰链安装板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结构
CN107891914A (zh) * 2017-10-12 2018-04-10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悬浮车顶的车身结构
CN109080415A (zh) * 2018-09-29 2018-12-2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滑门导轨的安装方法
CN109720421A (zh) * 2017-10-31 2019-05-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总成、车身焊接总成和车辆
WO2019161749A1 (en) * 2018-02-26 2019-08-29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0587128A (zh) * 2019-08-26 2019-12-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白车身开闭件内外板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6138A (zh) * 2014-09-16 2015-03-04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前罩铰链安装板与侧围外板的连接结构
CN107891914A (zh) * 2017-10-12 2018-04-10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悬浮车顶的车身结构
CN107891914B (zh) * 2017-10-12 2019-06-18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悬浮车顶的车身结构
CN109720421A (zh) * 2017-10-31 2019-05-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总成、车身焊接总成和车辆
WO2019161749A1 (en) * 2018-02-26 2019-08-29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11377154B2 (en) 2018-02-26 2022-07-05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9080415A (zh) * 2018-09-29 2018-12-2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滑门导轨的安装方法
CN109080415B (zh) * 2018-09-29 2020-07-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滑门导轨的安装方法
CN110587128A (zh) * 2019-08-26 2019-12-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白车身开闭件内外板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39147U (zh) 车辆的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结构和车辆
CN101327810B (zh) 车辆用中柱的加强部件
CN203047395U (zh) 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
CN104439733A (zh) 汽车下车身的焊接方法
CN206781757U (zh) 一种防寒结构及包含该防寒结构的轨道车辆
CN203888594U (zh) 汽车天窗加强板总成
CN207128565U (zh) 用于车辆的玻璃导轨以及车门和车辆
CN2933685Y (zh) 轿车顶盖前内板与侧围焊接定位结构
CN103909979A (zh) 高顶微型客车的顶盖与侧围的搭接结构
CN203751548U (zh) 焊接件
CN203637533U (zh) 汽车后门三角块总成
CN206067924U (zh) 一种用于半承载客车挡泥板的安装机构
CN204362126U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05970781U (zh) 一种提升模态频率的汽车天窗
CN206255746U (zh) 一种快装型电梯轿底
JP2015171857A (ja) 自動車用アウタ補強材
CN115416761B (zh) 一种前机舱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2836004U (zh) 金属侧挡板式连体后底板
CN208630480U (zh) 地图袋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2836018U (zh) 金属侧挡板式后底板组件
CN203454234U (zh) 抽油烟机、用于其的面板组件和前盖板
CN204775493U (zh) 车身侧围外板总成
CN203580887U (zh) 一种分体式汽车前雨刮安装结构
CN203005543U (zh) 中立柱内蒙皮上边梁焊接总成
JP2020019242A (ja) 車両用樹脂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両用樹脂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3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1

Address after: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