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80875U -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80875U
CN203380875U CN201320377466.4U CN201320377466U CN203380875U CN 203380875 U CN203380875 U CN 203380875U CN 201320377466 U CN201320377466 U CN 201320377466U CN 203380875 U CN203380875 U CN 203380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packed
vehicle side
bracing piece
utens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774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万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3203774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80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80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808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包括,可移动的框架;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两个汽车侧围的上端部的上支撑结构;以及,用于固定至少两个汽车侧围的下端部的下支撑结构。所述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可以一次输送多个汽车侧围,具有一定的存储能力,可满足生产线的工作节拍;由于各个汽车侧围通过相应的定位卡块固定在该流转器具上,因此可以保证各个汽车侧围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受到磕碰损伤;本流转器具结构简单,成本低,经济实用,满足需求,节省了投资。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转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背景技术
侧围是各种车型都具有的一个总成,相比于轿车车型,轻型客车的侧围具有重量大、体积大的特点,在搬运的过程中比较困难,而且易对侧围的外板及结构造成损伤,对白车身评审有较大影响。因此,一个合适的侧围流转器具,既要满足对侧围总成的定位及搬运,又不能对侧围造成损伤,还要保证此器具有一定的存贮能力以满足节拍,此外,侧围流转工位器具还必须满足移动方便,本身有锁死固定机构,以保证在停止时不易发生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点是,所述流转器具包括,
可移动的框架;
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两个汽车侧围的上端部的上支撑结构;以及,
用于固定至少两个汽车侧围的下端部的下支撑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包括,
垂直于水平面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包括沿顺时间方向顺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和第四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三杆垂直设置;以及,
第五杆和第六杆,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分别固装在所述第一杆和第四杆的交接处、以及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的交接处;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均垂直于所述框架设置,并且所述第五杆的自由端和第六杆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以及,
四个滚轮,其中两个滚轮固装在所述第五杆的下端面,其余两个滚轮固装在所述第六杆的下端面。
优选的是,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
第七杆,所述第七杆的一端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杆上,另一端的朝向与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以及,
固装在所述第七杆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卡块,所述第一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的上部开设的第一定位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卡块在所述第七杆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所述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一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第一水平杆、垂直杆和第二水平杆顺次首尾连接而成;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的自由端面分别固装在所述第一杆上;所述第七杆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水平杆与垂直杆的交接处。
优选的是,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一端固装在所述第二水平杆与垂直杆的交接处,第一加强杆的第二端固装在所述第七杆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七杆的自由端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第五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五杆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卡块,所述第二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的下部开设的第二定位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卡块在所述第五杆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所述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二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下支撑结构还包括第八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八杆上的至少两个第三定位卡块;其中,
所述第八杆的一端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杆上,另一端的朝向与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所述第八杆位于所述第七杆和第五杆之间;并且,
所述第三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的下部开设的第二定位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三定位卡块在所述第八杆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对应的第三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二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下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第一端固装在所述第八杆的下端面,第二加强杆的第二端固装在所述第五杆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一端邻近所述第八杆的自由端设置,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五杆的自由端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所述第一杆和第四杆之间的第三加强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之间的第四加强杆,所述第三加强杆与所述第一杆的下部和第四杆的左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加强杆与所述第三杆的下部和第四杆的右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所述第四杆和第五杆之间的第五加强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四杆和第六杆之间的第六加强杆,所述第五加强杆与所述第四杆的左部和第五杆的后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六加强杆与所述第四杆的右部和第六杆的后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第一杆和第四杆之间的与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平行的多个第七加强杆。
优选的是,所述滚轮具有防止其自身转动的锁死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可以一次输送多个汽车侧围,具有一定的存储能力,可满足生产线的工作节拍;由于各个汽车侧围通过相应的定位卡块固定在该流转器具上,因此可以保证各个汽车侧围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受到磕碰损伤;可移动的框架具有的滚轮包括防止其自身转动的锁紧结构,使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在停止时不会发生移动;本器具结构简单,成本,经济实用,满足需求,节省了投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该汽车侧围流转器具一次可输送四个汽车侧围,两个长的汽车侧围,两个短的汽车侧围。如图所示,所述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包括可移动的框架,用于固定四个汽车侧围的上端部的上支撑结构,以及用于固定四个汽车侧围的下端部的下支撑结构。
具体地,第一,所述框架包括垂直于水平面的矩形框、第五杆2011和第六杆2012、以及四个滚轮203。其中,所述矩形框包括沿顺时间方向顺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杆1011、第二杆1012、第三杆1013和第四杆1014,所述第一杆1011和第三杆1013垂直设置。所述第五杆2011和第六杆2012分别固装在所述第一杆1011和第四杆1014的交接处、以及所述第三杆1013和第四杆1014的交接处;所述第五杆2011和第六杆2012均垂直于所述框架设置,并且所述第五杆2011的自由端和第六杆2012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所述四个滚轮203的其中两个固装在所述第五杆2011的下端面,其余两个滚轮203固装在所述第六杆2012的下端面,使所述框架可移动。
第二,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第七杆304以及固装在所述第七杆304上的四个第一定位卡块5011,5012,5013,5014。其中,所述第七杆304的一端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杆1011上,另一端的朝向与所述第五杆2011和第六杆2012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四个所述第一定位卡块5011,5012,5013,5014分别对应地与四个所述汽车侧围的上部开设的四个第一定位卡槽相匹配,各个所述第一定位卡块在所述第七杆304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与该第一定位卡块相对应的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一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第一水平杆301、垂直杆305和第二水平杆302顺次首尾连接而成;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杆301和第二水平杆302的自由端面分别固装在所述第一杆1011上;所述第七杆304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水平杆301与垂直杆305的交接处。
为增加所述上支撑结构的受力强度,对于上一实施例,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杆303,所述第一加强杆303的第一端固装在所述第二水平杆302与垂直杆305的交接处,第一加强杆303的第二端固装在所述第七杆304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杆303的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七杆304的自由端设置。
第三,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第五杆2011、以及固装在所述第五杆2011上的两个第二定位卡块5021、5022。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卡块5021、5022与两个长的汽车侧围的下部开设的第二定位卡槽相匹配,各个所述第二定位卡块在所述第五杆2011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长的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二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为配合长度较短的一类汽车侧围,所述下支撑结构还包括第八杆401、以及固装在所述第八杆401上的两个第三定位卡块5023、5024;其中,所述第八杆401的一端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杆1011上,另一端的朝向与所述第五杆2011和第六杆2012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所述第八杆401位于所述第七杆304和第五杆2011之间;并且,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卡块5023、5024与短的汽车侧围的下部开设的第二定位卡槽相匹配,各个所述第三定位卡块在所述第八杆401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对应的第三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二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为增加所述下支撑结构的受力强度,所述下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杆402,所述第二加强杆402的第一端固装在所述第八杆401的下端面,第二加强杆402的第二端固装在所述第五杆201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加强杆303的第一端邻近所述第八杆401的自由端设置,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五杆2011的自由端设置。
为增加框架的受力强度,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所述第一杆1011和第四杆1014之间的第三加强杆1031,以及固装在所述第三杆1013和第四杆1014之间的第四加强杆1032,所述第三加强杆1031与所述第一杆1011的下部和第四杆1014的左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加强杆1032与所述第三杆1013的下部和第四杆1014的右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
再有,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所述第四杆1014和第五杆2011之间的第五加强杆2021,以及固装在所述第四杆1014和第六杆2012之间的第六加强杆2022,所述第五加强杆2021与所述第四杆1014的左部和第五杆2011的后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六加强杆2022与所述第四杆1014的右部和第六杆2012的后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
另外,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第一杆1011和第四杆1014之间的与所述第一杆1011和第二杆1012平行的至少两个或多个第七加强杆102。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203具有防止其自身转动的锁死结构。
所述汽车侧围流转器的使用方法为,将两个长的轻型商用车的侧围和两个短的轻型商用车的侧围分别通过第一定位卡块固定在第七杆上,然后将两个长的汽车侧围通过第二定位卡块固定在第五杆上,将两个短的汽车侧围通过第三定位卡块固定在第八杆上。一个所述汽车侧围流转器具一次可输送四套汽车侧围,将各个侧围搬运到指定流水线工位上,如此循环。通过上述流转器具,真正做到了同一生产线生产不同车型的柔性生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转器具包括, 
可移动的框架; 
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两个汽车侧围的上端部的上支撑结构;以及, 
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两个汽车侧围的下端部的下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垂直于水平面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包括沿顺时间方向顺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和第四杆,所述第一杆和第三杆垂直设置;以及, 
第五杆和第六杆,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分别固装在所述第一杆和第四杆的交接处、以及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的交接处;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均垂直于所述框架设置,并且所述第五杆的自由端和所述第六杆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以及, 
四个滚轮,其中两个滚轮固装在所述第五杆的下端面,其余两个滚轮固装在所述第六杆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 
第七杆,所述第七杆的一端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杆上,另一端的朝向与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以及, 
固装在所述第七杆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卡块,所述第一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的上部开设的第一定位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卡块在所述第七杆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所述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一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第一水平杆、垂直杆和第二水平杆顺次首尾连接而成;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的自由端面分别固装在所述第一杆上;所述第七杆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水平杆与垂直杆的交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一端固装在所述第二水平杆与所述垂直杆的交接处,第一加强杆的第二端固装在所述第七杆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七杆的自由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第五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五杆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卡块,所述第二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的下部开设的第二定位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卡块在所述第五杆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所述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二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结构还包括第八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八杆上的至少两个第三定位卡块;其中, 
所述第八杆的一端垂直固装在所述第一杆上,另一端的朝向与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的自由端的朝向相同,所述第八杆位于所述第七杆和第五杆之间;并且, 
所述第三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的下部开设的第二定位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三定位卡块在所述第八杆上设置的位置需满足:当汽车侧围放置在流转器具上时,彼此相对应的第三定位卡块与所述汽车侧围上的第二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第一端固装在所述第八杆的下端面,第二加强杆的第二端固装在所述第五杆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一端邻近所述第八杆的自由端设置,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五杆的自由端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所述第一杆和第四杆之间的第三加强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之间的第四加强杆,所述第三加强杆与所述第一杆的下部和第四杆的左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四加强杆与所述第三杆 的下部和第四杆的右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所述第四杆和第五杆之间的第五加强杆,以及固装在所述第四杆和第六杆之间的第六加强杆,所述第五加强杆与所述第四杆的左部和第五杆的后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六加强杆与所述第四杆的右部和第六杆的后部构成一直角三角形。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装在第一杆和第四杆之间的与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平行的多个第七加强杆。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流转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具有防止其自身转动的锁死结构。 
CN201320377466.4U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80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7466.4U CN203380875U (zh)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7466.4U CN203380875U (zh)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80875U true CN203380875U (zh) 2014-01-08

Family

ID=49869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77466.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80875U (zh)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808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1743A (zh) * 2013-06-27 2013-10-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1743A (zh) * 2013-06-27 2013-10-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64319U (zh) 自行车挂架
CN104015650A (zh) 一种可调整式汽车固定装置
CN203380875U (zh)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CN204339272U (zh) 一种新型的铝合金型材加工设备
CN203714556U (zh) 智能型全自由度无障碍立体存取装置
CN206926991U (zh) 一种机床销售运输设备
CN103331743B (zh) 一种汽车侧围流转器具
CN204822969U (zh) 一种起重机端梁运送工作台
CN204920326U (zh) 一种用于标准自行车立体车库的自动进车装置
CN103144699B (zh) 一种车身吊具扶正装置及车身吊具
CN203834995U (zh) 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CN205149911U (zh) 一种车间转运装置
CN203920602U (zh) 一种可伸缩汽车顶部平台
CN210707478U (zh) 一种工件运输车
CN210175612U (zh) 一种受电弓安装平台多层储运装置
CN203382072U (zh) 链板机
CN204935627U (zh) 一种用于存放汽车前围侧板的工位器具
CN204661257U (zh) 一种客车前挡玻璃储存转运工装
CN208485131U (zh) 一种货架转弯平台的安装结构
CN206218483U (zh) 一种轮胎货架组件
CN210736120U (zh) 一种物流叉车的改良结构
CN204624471U (zh) 一种适用于穿梭车的立体货架
CN213169527U (zh) 玻璃存放装置
CN215475202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动物流车
CN213420377U (zh) 一种广告标识简易封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722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