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62451U - 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62451U
CN203362451U CN201320388292.1U CN201320388292U CN203362451U CN 203362451 U CN203362451 U CN 203362451U CN 201320388292 U CN201320388292 U CN 201320388292U CN 203362451 U CN203362451 U CN 203362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waste heat
air compressor
sleeve pipe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882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振亚
郑富林
于国贤
黄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overe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203882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62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62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624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其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形成套管结构,多组套管结构的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依次两两连接,两组不相邻的套管结构的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相通,分别形成润滑油和冷却水的短路管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改变油路和水路行程来增减余热回收器油-水换热面积,获得适宜流量、相应温度的热水,并控制润滑油温降处在合理范围。2)实现余热回收器与螺杆空压机的合理匹配,延长空压机的运行寿命。3)针对55kW及以上的喷油螺杆空压机的热回收效果非常明显,可获得高达55℃~60℃的热水,并确保润滑油的合理工作温度。

Description

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式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空压机在电子电器、食品、汽车、橡胶轮胎、机械加工、纺织等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空压机耗电一般占工业企业25%左右,个别工矿企业甚至高达70%。其中,喷油螺杆空压机可回收热量占轴端输入功率70-90%,节能空间巨大,回收获得的能量可用于员工洗澡、锅炉补水等领域。但是,目前空压机还是主要靠冷却风机、冷却塔、冷却水泵等方式和设备来帮助空压机散热降温,确保压缩机正常运行。合理回收利用空压机的余热,不仅可以降低运行温度以保证空压机较高的产气量,而且可以降低企业能源成本,尤其在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今,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要求,达到“能尽其用”能源利用思路。
然而,空压机余热利用是新技术、新行业。在获得较高的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率的同时,又要保证空压机能够正常稳定运行,润滑油的温降不宜过大,需要空压机余热回收器与空压机科学合理匹配。因此,该技术对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要求较为严格。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及规范。市场上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技术由于结构及工艺设计不合理,若润滑油温降控制不当,存在将空压机烧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润滑油温降控制不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改变行程的余热回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余热回收装置,其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形成套管结构,多组套管结构的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依次两两连接,两组不相邻的套管结构的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相通,分别形成润滑油和冷却水的短路管路。
作为优选的是:所述的套管结构内管内部为润滑油管路,外管与内管之间为冷却水管路。
作为优选的是:所述的套管结构包括15组套管,呈3列5行排列。
作为优选的是:第1列、第2行套管的内管通过第一阀门与第1列、第3行套管的内管连接,第1列、第2行套管的外管通过第二阀门与第1列、第3行套管的外管连接;第2列、第3行套管的内管通过第三阀门与第2列、第4行套管的内管连接,第2列、第3行套管的外管通过第四阀门与第2列、第4行套管的外管连接。
作为优选的是:第1列、第2行套管的内管通过第五阀门与第2列、第3行套管的内管连接,第1列、第2行套管的外管通过第六阀门与第2列、第3行套管的外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此余热回收装置的空压机系统,包括空压机、油气分离器,所述的空压机出油口连接油气分离器的入油口,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出油口连接余热回收装置的入油口,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出油口连接空压机入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改变油路和水路行程来增减余热回收器油-水换热面积,灵活调节自来水的入口流量,以达到获得适宜流量和温度的热水,同时又控制润滑油温降处在合理范围的目标。
2)余热回收器可变行程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油-水换热面积的可调性,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冷却水流量及热水温度,进而实现余热回收器与螺杆空压机的科学合理匹配,延长空压机的运行寿命。
3)本实用新型针对55kW及以上的喷油螺杆空压机的热回收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获得高达55℃~60℃的热水,同时确保润滑油的合理工作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多组套管结构,套管结构内管内部为润滑油流道,外管与内管之间为冷却水流道。
套管结构的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依次两两连接,两组不相邻的套管结构的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通过阀门相通,分别形成润滑油和冷却水的短路管路。
套管结构包括15组套管,呈3列5行排列。第1列、第2行套管的内管通过第一阀门86与第1列、第3行套管的内管连接,第1列、第2行套管的外管通过第二阀门85与第1列、第3行套管的外管连接;所述的套管第2列、第3行套管的内管通过第三阀门83与第2列、第4行套管的内管连接,第2列、第3行套管的外管通过第四阀门82与第2列、第4行套管的外管连接。套管第1列、第2行套管的内管通过第五阀门87与第2列、第3行套管的内管连接,所述的套管第1列、第2行套管的外管通过第六阀门89与第2列、第3行套管的外管连接。
采用此余热回收装置的空压机系统,包括空压机4、油气分离器1,空压机4的出油口连接油气分离器1的入油口,油气分离器1的出油口连接余热回收装置80的入油口,余热回收装置80的出油口连接空压机4的入油口。
当润滑油温降需求较高时,开启回收器的全程换热功能,打开第一阀门86、第二阀门85、第三阀门83和第四阀门82,关闭第五阀门87和第六阀门89,经油气分离,气体从管路2排出,润滑油从热油入口管道9引入余热回收器80,流经各套管的内管及第一阀门86、第三阀门83后,完成换热过程,由回油管5引至空压机4继续工作,此工况下,自来水经泵7供至余热回收器80的入口管6,依次流经各套管结构的外管、第四阀门82和第二阀门85,流至热水出口管10,供向用户。
当润滑油温降要需求较低时,开启回收器的部分行程换热功能,打开第五阀门87和第六阀门89,关闭第一阀门86、第二阀门85、第三阀门83和第四阀门82,经油气分离,气体从管路2排出,润滑油从热油入口管道9引入余热回收器80,流经两根套管的内管、第五阀门87、润滑油短路管道84和八根套管的内管,完成换热过程,由回油管5引至空压机4继续工作,此工况下,自来水经泵7供至余热回收器80冷水入口管6,依次流经八根套管的外管、第六阀门89、冷却水短路管道88及两根套管的外管,流至热水出口管10,供向用户。

Claims (6)

1.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由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形成的、依次连接的多组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不相邻的套管结构的润滑油管路和冷却水管路相通,分别形成润滑油和冷却水的短路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结构内管内部为润滑油管路,外管与内管之间为冷却水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结构包括15组套管,呈3列5行排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列、第2行套管的内管通过第一阀门与第1列、第3行套管的内管连接,第1列、第2行套管的外管通过第二阀门与第1列、第3行套管的外管连接;第2列、第3行套管的内管通过第三阀门与第2列、第4行套管的内管连接,第2列、第3行套管的外管通过第四阀门与第2列、第4行套管的外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列、第2行套管的内管通过第五阀门与第2列、第3行套管的内管连接,第1列、第2行套管的外管通过第六阀门与第2列、第3行套管的外管连接。
6.一种空压机系统,包括空压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的空压机出油口连接油气分离器的入油口,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出油口连接余热回收装置的入油口,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出油口连接空压机入油口。
CN201320388292.1U 2013-07-01 2013-07-01 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62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88292.1U CN203362451U (zh) 2013-07-01 2013-07-01 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88292.1U CN203362451U (zh) 2013-07-01 2013-07-01 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62451U true CN203362451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81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8829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62451U (zh) 2013-07-01 2013-07-01 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624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7451A (zh) * 2014-04-01 2014-06-18 杭州凯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式空压机高温余热回收机及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7451A (zh) * 2014-04-01 2014-06-18 杭州凯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式空压机高温余热回收机及工艺
CN103867451B (zh) * 2014-04-01 2016-04-27 杭州凯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式空压机高温余热回收机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9208U (zh) 石油工业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2419031B (zh) 超高温热泵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2914085B (zh) 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2254492U (zh) 采用多组喷射器并联的喷射式热泵机组
CN102927718B (zh) 一种新型双效双温高温热泵装置
CN202973654U (zh) 余热回收式双效双温装置
CN203362451U (zh) 余热回收装置及采用此装置的空压机系统
CN204301573U (zh) 一种应用于生产聚四氟乙烯的换热器
CN204064024U (zh) 用于重质油组分的循环水冷却塔
CN204063569U (zh) 一种两级制热的热泵机组
CN202382481U (zh) 一种超高温热泵装置
CN204829289U (zh) 一种蒸汽减温减压系统
CN204345765U (zh) 空冷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双机并联运行系统
CN204214136U (zh) 导热油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3183716U (zh) 带有热量回收装置的酒精蒸馏装置
CN202835922U (zh) 满液式热泵机组
CN204254928U (zh) 一种透平乏汽废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3451783U (zh) 用于经编车间冷却系统的经编机冷却装置
CN208416951U (zh) 具有温度控制装置的螺杆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2254461U (zh) 一种三级串联高温热泵机组
CN201381967Y (zh) 一种新型热能转换器
CN201050462Y (zh) 空压机余热热水、蒸汽机组
CN204352738U (zh) 自加热控制系统
CN204787258U (zh) 一种油田污水余热原油外输加热系统
CN204984902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二次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20

Address after: Room 301-2, district B, building No. 143,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QINGDAO DOVERE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061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Songling Road No. 99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