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8508U -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58508U
CN203358508U CN 201320308012 CN201320308012U CN203358508U CN 203358508 U CN203358508 U CN 203358508U CN 201320308012 CN201320308012 CN 201320308012 CN 201320308012 U CN201320308012 U CN 201320308012U CN 203358508 U CN203358508 U CN 203358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rod
vehicle
hydraulic arm
rotary connection
airc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3080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30801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58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58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585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触发组件、动力组件和执行组件,触发组件、动力组件和执行组件均设在交通工具上,触发组件包括主控单元、传感器和手动开关,执行组件包括防护杆,动力组件包括液压伺服系统和防护杆液压臂,主控单元分别电连接传感器、手动开关和液压伺服系统,防护杆液压臂与液压伺服系统通过液压管连接,防护杆活动连接防护杆液压臂。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控单元自动控制或者手动控制防护杆的伸缩,在出现事故时实现吸能缓冲或者稳定交通工具的功能,增强了交通工具对乘员的防护能力,同时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不需大幅增加交通工具的体积,制造成本不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交通工具已经广泛使用在各种不同领域,与人们生活工作出行息息相关。由于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和交通工具的速度提高,交通事故的发生不断增多,同时带来的人员伤亡也是不可避免。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多种,主观上有驾驶者疲劳驾驶、判断错误等,客观上有交通工具制动或转向失灵等,这些因素很难准确控制,但是减少交通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可以通过改善交通工具防护功能来实现。
交通工具中的汽车通常是通过吸能区来包括乘员安全,但是由于汽车的体积有限,不可能将吸能区做得很大,因此吸能区的吸能效果有限。而其他交通工具中的船和火车则并没有吸能缓冲的装置或定向稳定交通工具本体的装置,使得在出现事故时,基本上不能吸收撞击能量或者是出现本体摇晃或者脱轨的现象,如1912年的Titanic号轮船撞冰山事故和2012年意大利的COSTA号轮船撞礁石事故。而对于飞机来说,相撞的几率很小,出现飞机本身出现故障的几率较大,因此便需要安全着陆,现今多数的飞机出现故障时想要安全着陆取决于飞行员的经验与能力,并没有后备的防护装置能够辅助飞行员实现安全着陆。发生在美国的飞机成功安全降落Hudson河上的事件很大程度依赖飞行员的经验以及降落地点的偶然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增强交通工具对乘员的防护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包括触发组件、动力组件和执行组件,触发组件、动力组件和执行组件均设在交通工具上,触发组件包括主控单元、传感器和手动开关,执行组件包括防护杆,动力组件包括液压伺服系统和防护杆液压臂,主控单元分别电连接传感器、手动开关和液压伺服系统,防护杆液压臂与液压伺服系统通过液压管连接,防护杆活动连接防护杆液压臂。
进一步地,交通工具为船,执行组件还包括气囊部件,防护杆设在船体的左右两侧,防护杆液压臂一端旋转连接船,另一端旋转连接防护杆,防护杆旋转连接船体;防护杆的横杆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防护杆液压臂的外侧固定有气囊部件。
进一步地,执行组件还包括防护栏和拉索,动力组件还包括防护栏液压臂,防护栏设在船体的前后两端,防护栏液压臂一端旋转连接船体,另一端旋转连接防护栏,拉索一端固定连接船体,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栏;防护栏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防护栏液压臂的外侧固定有气囊部件。
进一步地,交通工具为汽车,动力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轮,执行组件还包括气囊部件,防护杆设在汽车的前后两端,主控单元电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传动轮,传动轮与防护杆液压臂的固定端同轴固定,防护杆液压臂的活动端固定连接防护杆;防护杆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防护杆液压臂的外侧固定有气囊部件。
进一步地,防护装置还包括外壳,外壳设在汽车底部,外壳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顶壳和底壳,执行组件还包括缓冲杆,外壳设有用于引导缓冲杆的滑槽,缓冲杆设在汽车的左右两侧,动力组件还包括传动齿轮和齿条,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的末端旋转连接缓冲杆,缓冲杆的末端滑动连接于外壳的滑槽;在缓冲杆处于完全伸展状态时,底壳外侧抵顶缓冲杆;缓冲杆的横杆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
进一步地,执行组件还包括两个手摇杆,手摇杆包括把手、连杆和支撑杆,把手固定连接连杆,支撑杆固定连接连杆,连杆分别旋转连接汽车车身左右两侧,连杆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
进一步地,交通工具为飞机,动力组件还包括弹簧,执行组件还包括气囊部件,防护杆均匀布设在飞机的底端,防护杆的长度由前往后逐渐增大,防护杆液压臂一端旋转连接防护杆,另一端旋转连接飞机;弹簧一端固定连接飞机机体,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杆;飞机的底端设有限位块和安全栓,飞机的驾驶舱内设有第一拉环,飞机内设有控制绳,安全栓通过控制绳连接第一拉环;防护杆固定端旋转连接飞机机体,防护杆活动端抵顶于安全栓;在防护杆完全打开时,防护杆抵顶于限位块;防护杆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
进一步地,飞机顶端设有容纳槽,容纳槽里设有闭合栓和压簧,飞机内设有拉绳,执行组件还包括设在容纳槽内的定向翼和滑翔伞,压簧设在滑翔伞下方,定向翼一端卡接容纳槽口,另一端卡接闭合栓,飞机的驾驶舱内设有第二拉环、第三拉环和第四拉环,闭合栓通过控制绳连接第二拉环;在滑翔伞打开状态时,滑翔伞通过拉绳连接飞机机体,定向翼固定于拉绳上,定向翼的前端通过控制绳连接第三拉环,定向翼的后端通过控制绳连接第四拉环。
进一步地,气囊部件包括充气元件和气囊,充气元件电连接主控单元,充气元件固定连接气囊。
进一步地,交通工具为包括多节独立车厢的轨道列车,执行组件还包括两个偏心轮制动器,偏心轮制动器的外部轮廓成凸轮形状,防护杆前端旋转连接前一节车厢尾部,偏心轮制动器设在后一节车厢头部,防护杆后端抵顶在两个偏心轮制动器之间,防护杆液压臂一端旋转连接偏心轮制动器,另一端旋转连接列车,偏心轮制动器旋转连接列车;防护杆横截面呈工字型,偏心轮制动器抵顶于防护杆的凹槽内,偏心轮制动器外表面和防护杆凹槽的内表面分别设有摩擦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控单元自动控制或者手动控制防护杆的伸缩,在出现事故时实现吸能缓冲或者稳定交通工具的功能,增强了交通工具对乘员的防护能力,同时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不需大幅增加交通工具的体积,制造成本不高。
(2)本实用新型在防护杆上还设有气囊部件,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增加了吸能缓冲区,增强了防护装置的缓冲吸能作用,同时也增强了稳定交通工具(如船)行驶方向的功能。
(3)本实用新型防护杆和气囊部件安装在交通工具(如飞机)的底端,增强了飞机在非正常着陆时的缓冲作用,同时垂直定向翼可以帮助稳定飞机的飞行方向,滑翔伞则防止了飞机失去动力时垂直下冲的可能。
(4)本实用新型防护杆设在交通工具(如火车)的两节车厢之间,同时由两个偏心轮制动器夹紧,在出现紧急制动情况时,主控单元可以由自动控制或者手动控制偏心轮制动器对防护杆实施夹紧,夹紧力由主控单元判断,偏心轮制动器与防护杆的摩擦吸收了动能,实现了缓冲吸能作用,同时也稳定了车厢之间的连接,降低了脱轨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防护杆液压臂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防护杆的横杆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前端部分)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中间部分)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防护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定向翼和滑翔伞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定向翼和滑翔伞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图15的A-A剖面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交通工具10为船。防护装置包括触发组件110、动力组件210和执行组件410。触发组件110、动力组件210和执行组件410均安装在船上。触发组件110包括主控单元112、传感器113和手动开关111。执行组件410包括防护杆411、防护栏412和拉索413。动力组件210包括液压伺服系统211、防护杆液压臂213、防护栏液压臂214和液压管212。
主控单元112分别电连接传感器113、手动开关111和液压伺服系统211。主控单元112控制着液压伺服系统211,而主控单元112发出的命令可以是根据传感器113传来的信号分析得出,也可以是人工通过手动开关111给予主控单元112控制命令。防护杆液压臂213、防护栏液压臂214分别与液压伺服系统211通过液压管212连接。液压伺服系统211通过液压管212来控制防护杆液压臂213和防护栏液压臂214的伸缩。
执行组件410还包括气囊部件60。防护杆411设在交通工具10(即船体)的左右两侧,主要用于防护来自船体两侧的碰撞或者帮助稳定船体。防护杆液压臂213一端销轴旋转连接交通工具10(即船体),另一端销轴旋转连接防护杆411。防护杆411销轴旋转连接交通工具10(即船体)。防护杆411的横杆4111的凹槽4112内设有气囊部件60,如图5所示。防护杆液压臂213的外侧固定有气囊部件60,如图4所示。图1中的虚线部分所示为防护杆411的极限位置,防护杆411可以往上收起,也可以深入海中减轻海中礁石对交通工具10(即船体)的伤害。
防护栏412设在交通工具10(即船体)的前后两端,主要用于防护来自船体前后方的碰撞。防护栏液压臂214一端销轴旋转连接在交通工具10(即船体)上,另一端销轴旋转连接防护栏412。拉索413一端固定连接交通工具10(即船体),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栏412。拉索413主要起到了限制防护栏412行程的作用,避免防护栏412过度外伸。防护栏412的凹槽内设有气囊部件60,其具体结构关系类似于防护杆411的凹槽4112与气囊部件60的结构关系,如图5所示。防护栏液压臂214的外侧固定有气囊部件60,其具体结构关系类似于防护杆液压臂213与其气囊部件60的结构关系,如图4所示。图2中虚线部分为防护栏412的极限收起位置。
气囊部件60包括充气元件61和气囊62,充气元件61电连接主控单元112,充气元件61固定连接气囊62。气囊部件60的作用是利用爆炸将气体充满气囊62。气体的吸能缓冲作用比较显著,用在这里可以提高防护装置的吸能缓冲能力。图2中的气囊62为完全涨开的状态,气囊62处于防护栏412和防护栏液压臂214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使用时,传感器113检测到交通工具10的不平稳,主控单元112识别出传感器113的信息,然后主控单元112传送电信号给液压伺服系统211,液压伺服系统211通过防护杆液压臂213将防护杆411伸出,通过防护栏液压臂214将防护栏412伸出。同时防护杆411和防护栏412都设有气囊部件60,主控单元112传送电信号给充气元件61,充气元件61对气囊62进行充气,气囊62充满气体后可以漂浮在海面上,从而达到稳定交通工具10(船)的作用。同样地,也可以通过手动开关111控制主控单元112,主控单元112控制防护杆411和防护栏412的伸出,可以达到防撞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图6至图9所示,交通工具为汽车20。防护装置包括触发组件120、动力组件220、执行组件420和外壳520。触发组件120、动力组件220和执行组件420均安装在汽车20上。触发组件120包括主控单元122、传感器123和手动开关121。执行组件420包括防护杆422和缓冲杆421。动力组件220包括液压伺服系统225、防护杆液压臂228、驱动电机221、减速器222、传动轮227、传动齿轮223、齿条224和液压管226。
主控单元122分别电连接传感器123、手动开关121和液压伺服系统225,防护杆液压臂228与液压伺服系统225通过液压管226连接。主控单元122控制着液压伺服系统225,而主控单元122发出的命令可以是根据传感器123传来的信号分析得出,也可以是人工通过手动开关121给予主控单元122控制命令。
执行组件420还包括气囊部件60。防护杆422设在汽车20的前后两端,主要用于防护来自汽车20前后方的碰撞。主控单元122电连接驱动电机221,驱动电机221通过减速器222连接传动轮227。传动轮227与防护杆液压臂228的固定端2281同轴转动,防护杆液压臂228的活动端2282固定连接防护杆422。驱动电机221的输出力矩经过减速器222之后增大,令传动轮227的旋转力矩增大。传动轮227带动防护杆液压臂228往外旋转,防护杆液压臂228控制防护杆422的伸缩。防护杆422的凹槽内设有气囊部件60,其具体结构关系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防护杆411的凹槽4112与气囊部件60的结构关系,如图5所示。防护杆液压臂228的外侧固定有气囊部件60,其具体结构关系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防护杆液压臂213与其气囊部件60的结构关系,如图4所示。
缓冲杆421设在汽车20的左右两侧,主要用于防护来自汽车20两侧的碰撞。外壳520设在汽车20底部,外壳520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顶壳521和底壳522。外壳520设有用于引导缓冲杆421的滑槽21。驱动电机221通过减速器222连接传动齿轮223,传动齿轮223与齿条224啮合。齿条224的末端销轴旋转连接缓冲杆421,缓冲杆421的末端4211滑动连接于滑槽21。驱动电机221的输出力矩经过减速器222之后增大,令传动齿轮223的旋转力矩增大。齿条224在传动齿轮223的驱动下往中间或两侧移动,齿条224带动了缓冲杆421移动。而缓冲杆421的末端在滑槽21中滑动,而滑槽21的形状是中间水平线,两端倾斜线向下,因此缓冲杆421在齿条224带动下往外伸时,当缓冲杆421的末端遇到倾斜线向下拉,缓冲杆421的外端则往上翘,到汽车车门中间的位置停止。在缓冲杆421处于完全伸展状态时,底壳522外侧抵顶缓冲杆421,这主要是为了限制缓冲杆421的行程。缓冲杆421的横杆4212的凹槽内设有气囊部件60,其具体结构关系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防护杆411的凹槽4112与气囊部件60的结构关系,如图5所示。
执行组件420还包括两个手摇杆423,手摇杆423包括把手4231、连杆4232和支撑杆4233,把手4231固定连接连杆4232,支撑杆4233固定连接连杆4232。连杆4232分别销轴旋转连接汽车20车身左右两侧,连杆4232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60,其具体结构关系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防护杆411的凹槽4112与气囊部件60的结构关系,如图5所示。
气囊部件60包括充气元件61和气囊62,充气元件61电连接主控单元122,充气元件61固定连接气囊62。气囊部件60的作用是利用爆炸将气体充满气囊62。气体的吸能缓冲作用比较显著,用在这里可以提高防护装置的吸能缓冲能力。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在使用时,传感器123检测到速度的异常和外部交通工具高速靠近时,主控单元122会根据传感器123信息往液压伺服系统225和驱动电机221传送电信号,液压伺服系统225通过防护杆液压臂228将防护杆422伸出,驱动电机221将缓冲杆421伸出。同时缓冲杆421和防护杆422中的充气元件61收到主控单元122的电信号而对气囊62进行充气,进而实现了缓冲防撞的功能。同样地,也可以使用手动开关121通过主控单元122控制缓冲杆421和防护杆422的伸出。手摇杆423的作用是当汽车20的电子系统失效时,用户可以手动掰动把手4231,将支撑杆4233摇出,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防护杆422在收回时所处的位置如图7中虚线所示。缓冲杆421在收回时处于顶壳521与底壳522之间的位置。手摇杆423在收回时的位置如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如图10至图14所示,交通工具为飞机30。防护装置包括触发组件130、动力组件230和执行组件430。触发组件130、动力组件230和执行组件430均安装在飞机30上。触发组件130包括主控单元132、传感器133和手动开关131。执行组件430包括防护杆431。动力组件230包括液压伺服系统231、防护杆液压臂233、弹簧234和液压管232。
主控单元132分别电连接传感器133、手动开关131和液压伺服系统231。防护杆液压臂233与液压伺服系统231通过液压管232连接。主控单元132控制着液压伺服系统231,而主控单元132发出的命令可以是根据传感器133传来的信号分析得出,也可以是人工通过手动开关131向主控单元132发出控制命令。液压伺服系统231通过液压管232来控制防护杆液压臂233的伸缩。
执行组件430还包括气囊部件60。防护杆431均匀布设在飞机30的底端,长度方向布置4条防护杆431,宽度方向布置3条防护杆431。防护杆431的长度由前往后逐渐增大。防护杆液压臂233一端销轴旋转连接防护杆431,另一端销轴旋转连接飞机30。弹簧234一端固定连接飞机30机体,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杆431。防护杆液压臂233与弹簧234处于防护杆431的同一侧位置。飞机30的底端设有限位块32和安全栓33,飞机30的驾驶舱内设有第一拉环35,飞机30内设有若干条控制绳34。安全栓33通过控制绳34连接第一拉环35。防护杆431固定端销轴旋转连接飞机30机体,防护杆431活动端抵顶于安全栓33。当防护杆431在闭合时,防护杆431活动端抵顶于安全栓33,安全栓33起到了对防护杆431的锁止作用;当拉动第一拉环35,安全栓33被拉开时,防护杆431完全打开,防护杆431在防护杆液压臂233和弹簧234的作用下弹出至极限位置,防护杆431抵顶于限位块32,限位块32起到了限位作用,并且在防护杆431受力时限位杆起到了支点的作用。弹簧234的作用是当防护杆液压臂233失效时也能确保防护杆431的弹出。防护杆431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60,其具体结构关系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防护杆411的凹槽4112与气囊部件60的结构关系,如图5所示。防护杆431设在飞机30的底端主要是用在当飞机30降落而起落架无法工作时充当缓冲的作用,而防护杆431的长度由前往后增大是由于飞机30要先从尾部下降,后部的防护杆431是先接触地面的。
飞机30的顶端设有容纳槽31,容纳槽31里设有闭合栓39和压簧235。飞机30内设有若干拉绳433。定向翼432设在飞机30的顶端。执行组件430还包括设在容纳槽31内的定向翼432和滑翔伞434。飞机30的驾驶舱内设有第二拉环36、第三拉环37和第四拉环38。滑翔伞434在闭合时处于定向翼432与容纳槽31形成的空间之内。压簧235设在滑翔伞434下方,定向翼432一端卡接容纳槽31口,另一端卡接闭合栓39,闭合栓39通过控制绳34连接第二拉环36。当手工拉动第二拉环36,闭合栓39被打开,压簧235的弹性回复力迫使定向翼432和滑翔伞434往飞机30外面飞出,在风力作用下滑翔伞434完全打开,此时滑翔伞434通过拉绳433连接飞机30机体,定向翼432固定于拉绳433上,定向翼432的前端通过控制绳34连接第三拉环37,定向翼432的后端通过控制绳34连接第四拉环38。定向翼432的主要作用是当飞机30的尾翼失去作用时可以手工拉动第三拉环37和第四拉环38,按实际情况改变定向翼432的方向,为飞机30的方向调节提供一定的帮助。滑翔伞434在飞机30失去动力而急速下降时起到缓冲的作用。
气囊部件60包括充气元件61和气囊62,充气元件61电连接主控单元132,充气元件61固定连接气囊62。飞机30底端的气囊部件60的作用是利用爆炸将气体充满气囊62,气体的吸能缓冲作用比较显著,用在这里可以提高防护装置的吸能缓冲能力。如图10所示,防护杆431的气囊62在完全涨开的状态时位于防护杆431与飞机30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在使用时,传感器133检测出飞机30已经失控时,手工拉动第一拉环35,打开安全栓33,主控单元132收到传感器133传来的信息,控制液压伺服系统231将并将防护杆431往下伸出。在飞机30需要迫降时,下方的防护杆431起到了缓冲作用,传感器133检测出防护杆431受压,主控单元132收到传感器133传来的信息,便传送电信号给防护杆431里的充气元件61,充气元件61对气囊62进行充气后,气囊62便形成了对飞机30的又一缓冲保护层。同样地,以上的动作都可以通过手动开关131控制主控单元132来实现。当手工拉动第二拉环36,闭合栓39被打开,压簧235的弹性回复力迫使定向翼432和滑翔伞434往飞机30外面飞出,在风力作用下滑翔伞434完全打开,滑翔伞434起到了缓冲作用。滑翔伞434在完全展开时如图10、图12和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如图15和图16所示,交通工具为包括多节独立车厢轨道列车40。防护装置包括触发组件140、动力组件240和执行组件440。触发组件140、动力组件240和执行组件440均安装在交通工具40上。执行组件440包括防护杆441和两个偏心轮制动器442。触发组件140包括主控单元142、传感器143和手动开关141。动力组件240包括液压伺服系统241、防护杆液压臂243和液压管242。
主控单元142分别电连接传感器143、手动开关141和液压伺服系统241。防护杆液压臂243与液压伺服系统241通过液压管242连接。主控单元142控制着液压伺服系统241,而主控单元142发出的命令可以是根据传感器143传来的信号分析得出,也可以是人工通过手动开关141给予主控单元142控制命令。液压伺服系统241通过液压管242来控制防护杆液压臂243的伸缩。
两个偏心轮制动器442并排设在后一节车厢42头部。为了获得最大的刹车力矩,偏心轮制动器442的重心应设在远离防护杆441的位置。防护杆441前端销轴连接前一节车厢41尾部,防护杆441后端夹在两个偏心轮制动器442之间。防护杆液压臂243一端销轴连接偏心轮制动器442,另一端销轴连接交通工具40。偏心轮制动器442旋转连接交通工具40。如图12所示,防护杆441横截面呈工字型,偏心轮制动器442抵顶于防护杆441的凹槽内,偏心轮制动器442外表面设有摩擦层4421,防护杆441凹槽的内表面设有摩擦层4411。防护杆液压臂243在液压伺服系统241的控制下外伸,带动两个偏心轮制动器442往防护杆441旋转。偏心轮制动器442在旋转时,其凸出部分会压紧防护杆441,从而产生摩擦制动力。而防护杆441的摩擦层4411和偏心轮制动器442的摩擦层4421均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同时提高两者的摩擦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在使用时,当主控单元142通过传感器143检测到交通工具40在紧急制动时,主控单元142传送电信号给液压伺服系统241,液压伺服系统241通过防护杆液压臂243推动两个偏心轮制动器442,偏心轮制动器442的外部轮廓成凸轮形状。偏心轮制动器442夹紧防护杆441,为交通工具40的紧急制动添加了制动力,同时偏心轮制动器442与防护杆441的摩擦也提供了吸能缓冲的作用,能够更快地吸收动能,令交通工具40紧急制动时可以更快地停下。采用偏心轮制动器442的原因是当防护杆液压臂243失效时,根据惯性原理,偏心轮制动器442的重心在制动时会有往前行的惯性,便可以实现自动对防护杆441夹紧,从而产生制动力。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组件、动力组件和执行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动力组件和执行组件均设在交通工具上,所述触发组件包括主控单元、传感器和手动开关,所述执行组件包括防护杆,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液压伺服系统和防护杆液压臂,所述主控单元分别电连接传感器、手动开关和液压伺服系统,所述防护杆液压臂与液压伺服系统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防护杆活动连接防护杆液压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为船,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气囊部件,所述防护杆设在船体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护杆液压臂一端旋转连接船,另一端旋转连接防护杆,所述防护杆旋转连接船体;所述防护杆的横杆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所述防护杆液压臂的外侧固定有气囊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防护栏和拉索,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防护栏液压臂,所述防护栏设在船体的前后两端,所述防护栏液压臂一端旋转连接船体,另一端旋转连接防护栏,所述拉索一端固定连接船体,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栏;所述防护栏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所述防护栏液压臂的外侧固定有气囊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为汽车,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轮,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气囊部件,所述防护杆设在汽车的前后两端,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防护杆液压臂的固定端同轴固定,所述防护杆液压臂的活动端固定连接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所述防护杆液压臂的外侧固定有气囊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在汽车底部,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顶壳和底壳,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缓冲杆,所述外壳设有用于引导缓冲杆的滑槽,所述缓冲杆设在汽车的左右两侧,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传动齿轮和齿条,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条的末端旋转连接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末端滑动连接于外壳的滑槽;在所述缓冲杆处于完全伸展状态时,所述底壳外侧抵顶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横杆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两个手摇杆,所述手摇杆包括把手、连杆和支撑杆,所述把手固定连接连杆,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连杆,所述连杆分别旋转连接汽车车身左右两侧,所述连杆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为飞机,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气囊部件,所述防护杆均匀布设在飞机的底端,所述防护杆的长度由前往后逐渐增大,所述防护杆液压臂一端旋转连接防护杆,另一端旋转连接飞机;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飞机机体,另一端固定连接防护杆;飞机的底端设有限位块和安全栓,飞机的驾驶舱内设有第一拉环,飞机内设有控制绳,所述安全栓通过控制绳连接第一拉环;所述防护杆固定端旋转连接飞机机体,所述防护杆活动端抵顶于安全栓;在所述防护杆完全打开时,所述防护杆抵顶于限位块;所述防护杆的凹槽内固定有气囊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飞机顶端设有容纳槽,飞机内设有拉绳,所述容纳槽里设有闭合栓和压簧,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设在容纳槽内的定向翼和滑翔伞,所述压簧设在滑翔伞下方,所述定向翼一端卡接容纳槽口,另一端卡接闭合栓,飞机的驾驶舱内设有第二拉环、第三拉环和第四拉环,所述闭合栓通过控制绳连接第二拉环;在所述滑翔伞打开状态时,所述滑翔伞通过拉绳连接飞机机体,所述定向翼固定于拉绳上,所述定向翼的前端通过控制绳连接第三拉环,所述定向翼的后端通过控制绳连接第四拉环。
9.如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部件包括充气元件和气囊,所述充气元件电连接主控单元,所述充气元件固定连接气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为包括多节独立车厢的轨道列车,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两个偏心轮制动器,所述偏心轮制动器的外部轮廓成凸轮形状,所述防护杆前端旋转连接前一节车厢尾部,所述偏心轮制动器设在后一节车厢头部,所述防护杆后端抵顶在两个偏心轮制动器之间,所述防护杆液压臂一端旋转连接偏心轮制动器,另一端旋转连接列车,所述偏心轮制动器旋转连接列车;所述防护杆横截面呈工字型,所述偏心轮制动器抵顶于防护杆的凹槽内,所述偏心轮制动器外表面和防护杆凹槽的内表面分别设有摩擦层。
CN 201320308012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58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08012 CN203358508U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08012 CN203358508U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58508U true CN203358508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806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30801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58508U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5850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849A (zh) * 2014-10-25 2015-01-07 蒋科化 轮船防撞击支撑杆装置
CN106422109A (zh) * 2016-11-15 2017-02-22 大连理工大学 舶体外板爬壁作业体跟踪式安全绳绞缆防护器系统及其定位防护使用方法
CN106945799A (zh) * 2017-04-01 2017-07-1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风扇艇的防撞装置
CN107031860A (zh) * 2017-04-25 2017-08-11 张绍臣 飞机起落架故障飞机安全降落装置
CN110053646A (zh) * 2019-05-09 2019-07-26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普速电力机车用卧轨保护装置
CN113581403A (zh) * 2021-09-29 2021-11-02 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体的防撞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0849A (zh) * 2014-10-25 2015-01-07 蒋科化 轮船防撞击支撑杆装置
CN106422109A (zh) * 2016-11-15 2017-02-22 大连理工大学 舶体外板爬壁作业体跟踪式安全绳绞缆防护器系统及其定位防护使用方法
CN106422109B (zh) * 2016-11-15 2021-12-07 大连理工大学 舶体外板爬壁作业体跟踪式安全绳绞缆防护器系统及其定位防护使用方法
CN106945799A (zh) * 2017-04-01 2017-07-1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风扇艇的防撞装置
CN107031860A (zh) * 2017-04-25 2017-08-11 张绍臣 飞机起落架故障飞机安全降落装置
CN110053646A (zh) * 2019-05-09 2019-07-26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普速电力机车用卧轨保护装置
CN113581403A (zh) * 2021-09-29 2021-11-02 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体的防撞装置
CN113581403B (zh) * 2021-09-29 2021-12-31 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体的防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58508U (zh)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防护装置
CN104786971A (zh) 一种分离式防撞击轿车
CN106143381B (zh) 一种汽车事故安全弹出逃生舱
CN105584440A (zh)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CN207751700U (zh) 一种汽车aebs测试试验用移动模拟目标车
CN109238733A (zh) 一种汽车aebs测试试验用移动模拟目标车
CN112061413A (zh) 一种飞机迫降用地面辅助托架
US5398775A (en) Nose dive preventing front suspension assembly
CN104773125A (zh) 车辆边侧翼防撞系统
CN102814810A (zh) 一种救援装置
CN201300798Y (zh) 汽车用双杠双缓保险杠
CN206141425U (zh) 一种安全警示灯
CN204548004U (zh) 一种分离式防撞击轿车
CN203005568U (zh) 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
CN102632855B (zh) 轿车防撞系统
KR101760582B1 (ko) 선박 접안 장치
CN101032947A (zh) 对碰撞具有缓冲作用的汽车防撞装置
CN201195521Y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安全装置
CN108583908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弹射座椅
CN202764904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
CN101786440A (zh) 汽车防撞防摔防撞人防冲崖防落水安全保护装置
CN106585723A (zh) 一种汽车防撞底盘
CN102431645A (zh) 一种防坠毁单人直升机
CN103287583B (zh) 一种水力式阻拦索系统
CN206589837U (zh) 一种带有碰撞弹射型驾驶舱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