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6605U - 锥杆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锥杆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56605U
CN203356605U CN 201320393472 CN201320393472U CN203356605U CN 203356605 U CN203356605 U CN 203356605U CN 201320393472 CN201320393472 CN 201320393472 CN 201320393472 U CN201320393472 U CN 201320393472U CN 203356605 U CN203356605 U CN 203356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ain body
cone bar
plant
position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3934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坤堂
李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weier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iweier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iweier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iweier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3934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56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56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566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锥杆加工装置,包括固定在机床上的第一主体、嵌装在该第一主体前端的轴承、配置于该轴承上的第二主体,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分别开设保持同轴并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第二主体前端于第二通孔内嵌设具有与第二通孔保持同轴的第三通孔的定位套,锥杆的杆体收装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在锥杆加工过程中,可将锥杆的杆体收装在这三个通孔中,以防止锥杆变形或表面光滑度被损伤。

Description

锥杆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锥杆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很多轴类零件的长径比L/d>25。在切削力、重力、顶尖顶紧力、离心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下,横置的细长轴很容易弯曲甚至失稳。传统的防止变形的方法有很多中,比如装夹方式的改善,采用一夹一顶、双顶尖甚至拉夹的方式,还有比如使用跟刀架,中心架,弹性顶尖,改善刀具角度,采用正反刀加工等,因为是低强度杆,而仅仅采用这些传统的方法不能加工出一种长300mm,直径2.4mm~4mm最小壁厚为0.2mm的空心锥杆。而一些专用机床也无法加工出这样的空心锥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锥杆变形或表面光滑度被损伤的锥杆加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锥杆加工装置,包括固定在机床上的第一主体、嵌装在该第一主体前端的轴承、配置于该轴承上的第二主体,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上分别开设保持同轴并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主体前端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嵌设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保持同轴的第三通孔的定位套,锥杆的杆体收装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所述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定位套上依次开设保持同轴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在所述锥杆加工过程中,可将所述锥杆的杆体收装在这三个通孔中,以防止所述锥杆变形或表面光滑度被损伤。
优选的,所述杆体包括沿其轴向具有不同锥度的多段,所述定位套包括与单段杆体具有相同锥度的多个,每个所述定位套与所述第二主体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在所述锥杆加工过程中,可根据每段杆体的锥度而设置与其配套的所述定位套,有利于提高定位效果,防止所述锥杆在加工过程中变形。
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的前侧部分的孔径小于其后侧部分的孔径。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前侧部分的孔径小于其后侧部分的孔径,通过前侧部分与所述锥杆紧密接触,能够保证对所述锥杆所进行的自锁性,通过后侧部分与所述锥杆相配合能够避免两者过定位。
优选的,在所述定位套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一平面部,在所述第二主体上开设沿垂直于其轴向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并与所述平面部相对的安装孔,螺钉旋接于该安装孔上并其端部抵接在所述平面部上。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所述平面部、螺钉及安装孔等相配合,能够使定位套紧固在第二主体上。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于未与所述定位套重叠设置的部位紧贴设有第二软管。
采用上述结构,在所述杆体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时,在该杆体外围设有所述第二软管,通过所述第二软管能够避免因所述杆体与所述第二通孔直接接触而导致所述杆体的外圆周表面受损,有利于提高所述锥杆的表面光滑度。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紧贴设有与所述第二软管相衔接的第一软管。
采用上述结构,在所述锥杆加工过程中,所述第二主体连同锥杆一并相对于第一主体旋转,通过所述第一软管能够避免由于所述杆体相对于第一主体转动而与第一通孔壁部直接接触导致所述杆体的外圆周表面受损,有利于提高所述锥杆的表面光滑度。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相结合处配置有轴承端盖。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所述轴承端盖能够对所述轴承进行密封,防止灰尘侵入。
附图说明
图1为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锥杆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锥杆置于锥杆加工装置上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5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杆加工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述描述中,所述前(后)对应于图1~图3中的上(下)。
如图1所示,锥杆5整体为一细长杆状部件,其杆体51由沿其轴向延伸的多段构成,且这多段杆体具有不同锥度。杆体51的总长为300mm,其位于前端部分的直径为4.0mm,其位于后端部分的直径为2.4mm。锥杆5具有沿其中心线贯通的第四通孔52,该第四通孔52的孔径为2.0mm,构成第四通孔52侧壁的最小厚度为0.2mm。由于图1所示锥杆5的长径比较大,若采用传统方法中的夹、拉、顶等方式容易导致锥杆5变形,无法保证锥杆5的锥度及其表面光洁度。
如图2所示,锥杆加工装置主要包括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3和定位套4。第一主体1整体呈具有莫氏锥度的筒状部件,它固定在数控机床上,主要起支撑定位作用。在第一主体1的前端设有轴承位,在第一主体1的中心线上开设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1,配置于轴承位处的一对轴承2与该第一通孔11保持同轴。在第一通孔11内于其壁部紧贴设有第一软管61。
第二主体3为一旋转体,其前端具有一圆锥面34,第二主体3的靠近该圆锥面34部分的外径长度大于其靠近后端部分的外径长度,即在第二主体3的靠近后端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一台阶部,在该台阶部上配置有一对轴承2,在这一对轴承2中间设有利于装卸的轴承垫环8。通过轴承2连接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3,使第二主体3相对于第一主体1实现转动。在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3相结合处配置有轴承端盖7,通过该轴承端盖7能够对轴承2进行密封,防止灰尘侵入。在第二主体3的中心线上形成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31,该第二通孔31与第一通孔11保持同轴且两者孔径相同。在第二主体3的靠近圆锥面34部分上形成垂直于第二主体3的轴向并与第二通孔31连通的安装孔32,在该安装孔32内配置有螺钉33。
如图4和图5所示,定位套4整体呈圆筒状,在定位套4的顶端沿其圆周方形形成具有斜面的凸缘43。定位套4置于第二通孔31内,并凸缘43的底部抵接在第二主体3的顶端。定位套4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通孔31的轴向长度,在第二通孔31内于未与定位套4重叠设置的部位紧贴设有与第一软管61相衔接的第二软管62。在定位套4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与前述安装孔32相对的平面部42,前述螺钉33旋接于安装孔32内并其端部抵接在平面部42上,从而使定位套4紧固在第二主体3上。
如图4所示,在定位套4的中心线上形成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三通孔41,该第三通孔41与第二通孔31保持同轴,其前侧部分的孔径小于其后侧部分的孔径,这样,在锥杆5加工过程中,杆体51置于第三通孔41内(如图3所示),通过第三通孔41的前侧部分与锥杆5紧密接触,能够保证对锥杆5的自锁性,通过后侧部分与锥杆5相配合能够避免对锥杆5过定位。
另外,由于杆体51的多段具有不同锥度,在锥杆5加工过程中,通常以单段杆体作为一加工单元逐段加工,为了与每段杆体相匹配,定位套4包括多个,并每个定位套4与第二主体3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每个定位套4的第三通孔41的前侧部分的孔径等于单段杆体51的最大外径,主要根据分段加工杆体的节点直径来确定。这样,在锥杆5加工过程中,可根据每段杆体51的锥度而设置与其配套的定位套4,有利于提高定位效果,防止锥杆5在加工过程中变形。
下面结合图3对锥杆加工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描述。如图3所示,首先,将被加工锥杆毛坯装在数控车床尾座,用软爪9夹紧锥杆毛坯先车出锥杆5的第一段锥度后,松开软爪9,把被加工锥杆毛坯拉出适当距离,把第一段锥度配合到第一个定位套4的第三通孔41中以保证自锁、夹紧。然后,进行第二段锥度的加工,加工完第二段锥度后,根据第二段锥度的直径尺寸将其配合到第二个定位套4上以保证自锁,以此类推,使锥杆5的杆体51收装在第三通孔41、第二通孔31和第一通孔11内,以防止锥杆5变形或表面光滑度被损伤。另外,由于设有第一软管61和第二软管62,在锥杆5加工过程中,能够避免杆体51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31的壁部直接接触而导致杆体51的外圆周表面受损,有利于提高锥杆5的表面光滑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仅以外径介于2.4~4mm,轴向长度为300mm的锥杆为例进行的说明,然而并非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锥杆加工装置还适用于具有其他锥度并低强度的超细长锥杆。

Claims (7)

1.一种锥杆加工装置,包括固定在机床上的第一主体(1)、嵌装在该第一主体(1)前端的轴承(2)、配置于该轴承(2)上的第二主体(3),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主体(1)和所述第二主体(3)上分别开设保持同轴并连通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31),在所述第二主体(3)前端于所述第二通孔(31)内嵌设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31)保持同轴的第三通孔(41)的定位套(4),锥杆(5)的杆体(51)收装于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31)和第三通孔(4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51)包括沿其轴向具有不同锥度的多段,所述定位套(4)包括与单段杆体(51)具有相同锥度的多个,每个所述定位套(4)与所述第二主体(3)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41)的前侧部分的孔径小于其后侧部分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套(4)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一平面部(42),在所述第二主体(3)上开设沿垂直于其轴向与所述第三通孔(41)连通并与所述平面部(42)相对的安装孔(32),螺钉(33)旋接于该安装孔(32)上并其端部抵接在所述平面部(4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孔(31)内于未与所述定位套(4)重叠设置的部位紧贴设有第二软管(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锥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孔(11)内紧贴设有与所述第二软管(62)相衔接的第一软管(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3)相结合处配置有轴承端盖(7)。
CN 201320393472 2013-07-03 2013-07-03 锥杆加工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56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93472 CN203356605U (zh) 2013-07-03 2013-07-03 锥杆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93472 CN203356605U (zh) 2013-07-03 2013-07-03 锥杆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56605U true CN203356605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80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39347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56605U (zh) 2013-07-03 2013-07-03 锥杆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566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3778A (zh) * 2016-10-20 2017-04-26 中核(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车削细长轴的加工辅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3778A (zh) * 2016-10-20 2017-04-26 中核(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车削细长轴的加工辅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95272U (zh) 一种不通孔薄壁套筒类零件外壁加工夹具
CN102699718B (zh) 一种筒类零件车削加工用定位工装
CN203664731U (zh) 一种车床用弹性胀力芯轴
CN203751363U (zh) 一种车床尾座用多功能卡盘
CN204639184U (zh) 油缸缸体车削用定心涨夹具
CN202239728U (zh) 一种用于加工薄壁类零件的装夹装置
CN203356605U (zh) 锥杆加工装置
CN201863087U (zh) 一种精磨内、外套圈的复合支承
CN201446439U (zh) 用于加工轴套类零件的主轴芯棒
CN202716077U (zh) 筒类零件车削加工用定位工装
CN203875363U (zh) 一种车床尾座用卡盘
CN202984740U (zh) 一种钻床用立卧转换钻头
CN204818307U (zh) 一种去内孔口毛刺的刀具
CN203900347U (zh) 一种提高工件同轴度的滚丝辅助架
CN206732155U (zh) 一种可更换顶尖头的硬质合金顶尖
CN207953209U (zh) 一种卧式车床的托架用夹具
CN203664845U (zh) 一种内花键齿轮加工专用夹具
CN103028760A (zh) 回转钻模
CN2774677Y (zh) 内置式活顶尖
CN203993183U (zh) 支撑绝缘子车加工夹具
CN111451930A (zh)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加工的砂轮装置
CN211639489U (zh) 外圆磨锥度定位芯轴
CN203125172U (zh) 一种车床定位装置
CN203343885U (zh) 磨长轴内孔用夹具
CN103143793A (zh) 一种滚齿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