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5847U - 换位回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位回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45847U
CN203345847U CN 201320155899 CN201320155899U CN203345847U CN 203345847 U CN203345847 U CN 203345847U CN 201320155899 CN201320155899 CN 201320155899 CN 201320155899 U CN201320155899 U CN 201320155899U CN 203345847 U CN203345847 U CN 203345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on apparatus
stationary member
transposition
actuating device
turn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558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卫军
申东翼
顾星
林宁
陈贤帅
周雪峰
谢占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32015589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45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45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458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换位回转装置,包括: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衔接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收容装置的下方;第一驱动装置,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的旋转;抬升装置,用于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第二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或结合;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进行水平方向的换位;其中,当抬升装置将第一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时,第一收容装置离开原始位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收容装置进入第一收容装置的原始位置;抬升装置借由衔接构件驱动使第二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接合。

Description

换位回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材质的软管在自动生产线中的收料部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塑料软管生产过程中的收卷,一般采用如下的技术:收卷装置包括一个转臂,在转臂上安装了两个卷筒,一个位于卷料的工位上,另一个位于卸料的工位。位于卷料工位的卷筒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将加工好的软管整齐地缠绕在卷筒上,软管卷满卷料工位的卷筒后,传感器发出信号,使转臂回转,将原卸料的工位上的空卷筒转至卷料的工位收卷,卷满后的卷筒则转至卸料工位换卷,如此往复。 
但是,有些塑料软管在实际生产之中,刚成品的时候,不能被过份拉伸,上述的收卷装置需要转臂,也需要卷筒以使得塑料软管围绕实际存在的中心轴以利用张力的方式进行盘绕,这容易使得塑料软管的性能发生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对塑料软管造成过份拉伸的的换位回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换位回转装置,包括: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衔接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收容装置的下方;第一驱动装置,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的旋转;抬升装置,用于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第二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或结合;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进行水平方向的换位;其中,当抬升装置将第一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时,第一收容装置离开原始位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收容装置进入第一收容装置的原始位置;抬升装置借由衔接构件驱动使第二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接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收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收容器和第一固定构件,所述第一收容器通过第一固定构件和衔接构件连接,且第一固定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衔接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滑台、穿过滑台的回转件和固定安装于滑台 的轴承组件,回转件的上部分为回转台,回转件的下部分为回转轴,第一收容器固定安装于回转台上,回转轴穿设于轴承组件。 
优选地,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和安装于轴承座的圆锥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 
优选地,所述滑套的上端的侧面和所述回转轴的轴孔的下端的侧面均为圆锥面,所述滑套的圆锥面与所述回转轴的圆锥面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衔接构件包括滑套和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穿设于滑套,所述滑套套设于所述回转件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抬升装置包括一抬升气缸和受抬升气缸驱动的拨叉,拨叉用于将推动滑套和滚动轴承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回转电机,回转电机具有输出轴,输出轴上设有一导向键,所述衔接构件凹设有一定位槽以配合所述导向键。 
优选地,所述第二收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收容器和第二固定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收容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收容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滑台和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滑台为一体式。 
优选地,所述换位回转装置还包括一对平行的导杆和安装于导杆上的多个滑块,所述滑台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块上,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滑台在导杆上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回转电机,回转电机具有输出轴,输出轴上设有一导向键,所述衔接构件凹设有一定位槽以配合所述导向键 
本实用新型的换位回转装置设有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第一收容装置在收料完毕后,被抬升装置驱动,使得第一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进行水平方向的换位;换位完成后,抬升装置下降,使得第二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接合,这样,可以,收卷没有借助塑料软管的张力,保持产品品质优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盘软管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送管单元和切管单元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换位回转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换位回转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换位回转装置的局部的剖视图,表示第一收容装置、衔接构件、第一驱动装置和抬升装置在盘管过程中的配合状态; 
图6为图1所示的换位回转装置的局部的剖视图,表示第一收容装置、衔接构件、第一驱动装置和抬升装置在盘管结束后的工作料盘即将换位的状态。 
附图标号说明 
机架1                  切管单元2               报警装置3 
固定导架4              定位辊4a、4b            移动导架5 
主动辊5a               从动辊5b                同步带5c 
导轨7                  变径电机8a              传动件8b 
工作料盘9a             预备料盘9b 
第一固定构件10         滑台11 
衔接构件12             滑套12a                 滚动轴承12b 
回转件13               回转台13a               回转轴13b 
轴承座15a              圆锥滚子轴承15b         推力球轴承15c 
锁紧螺母16             导杆17                  滑块18 
导杆支承座19           抬升装置26              抬升气缸26a 
拨叉26b                回转电机27              输出轴27a 
导向键27b              工位气缸30 
具体实施方式
(一)整体 
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软管在自动生产线成品后进行收料,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上的送管单元、切管单元2、换位回转装置、报警装置3和控制系统(未图示);送管单元,用于将生产线上的成品的软管传送至换位回转装置;切管单元2,用于将软管裁切成预定的长度;换位回转装置,用于将软管有序地盘绕成卷;报警装置2,用于 检测送管单元、切管单元2、换位回转装置的工作状况,当送管单元、切管单元2和换位回转装置之中的任何之一出现故障,报警装置3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以进行报警。 
(二)送管单元和切管单元 
如图1和图2所示,送管单元包括固定导架4、移动导架5、导轨7、第一主动机构和第二主动机构。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导架4包括一对定位辊4a、4b,所述定位辊4a、4b之间形成软管的通道,固定导架4相对于移动导架5而言,固定导架4的移动(如箭头A和B方向所示)不是频繁的,但是依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导轨7移动以进行位置的调节。 
所述移动导架5包括一对夹送辊,夹送辊包括一主动辊5a和一从动辊5b,主动辊5a和从动辊5b之间形成软管的通道。 
第一主动机构包括为变径电机8a和传动件8b,移动导架5安装于传动件8b上,当变径电机8a驱动传动件8b时,传动件8b带动移动导架5进行直线移动。 
第二主动机构包括送管电机(未图示)和同步带5c,所述送管电机通过同步带5c驱动所述主动辊5a转动,从而驱动软管进行传送。 
切管单元2固定安装于移动导架5的下方,且切管单元2跟随移动导架5的移动而同步移动。软管先从固定导架4的一对定位辊(4a、4b)之间穿出,再从移动导架5的一对夹送辊(5a、5b)中间穿过,然后垂直经过切管单元2中设置的通孔,通孔中安装有裁切的刀具。 
(三)换位回转装置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换位回转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还包括衔接构件12、抬升装置26、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收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收容器(第一收容器为工作料盘9a)和第一固定构件10。所述第二收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收容器(第二收容器为预备料盘9b)和第二固定构件。第一收容器和第二收容器的结构相同,第一固定构件10和第二固定构件结构相同。工作料盘9a放置于切管单元2的下方, 预备料盘9b放置工作料盘9a的一侧,暂时闲置。 
如图6所示,工作料盘9a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构件10,第一固定构件1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衔接构件12。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构件10包括滑台11、穿过滑台11的回转件13和固定安装于滑台11的轴承组件,回转件13的上部分为回转台13a,回转件13a的下部分为回转轴13b,工作料盘9a固定安装于回转台13a上,回转轴13b穿设于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15a和安装于轴承座的圆锥滚子轴承15b和推力球轴承15c,轴承座15a通过机械连接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台11上。轴承座15a下方具有一锁紧螺母16,锁紧螺母16套设于回转轴的下端,用于将推力球轴承15c固定于轴承座15a上。 
应当理解的是,圆锥滚子轴承15b主要承受以径向为主的径、轴向联合载荷,而推力球轴承15c这种轴承可承受轴向载荷,但不能承受径向载荷。这里,轴承座15a主要承受的是轴向载荷,因此理论上只用推力球轴承15c就可以,但是为了防止第一驱动装置径向的跳动误差,所以要再装一个圆锥滚子轴承15b。 
如图3所示,所述换位回转装置还包括一对平行的导杆17和安装于导杆17上的多个滑块18,所述滑台11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块18上,每一导杆17的两端通过导杆支承座19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料盘9a和预备料盘9b在同一滑台11上。 
如图4和图6所示,衔接构件12包括位于回转件13下方的一滑套12a,滑套12a的上端的侧面为圆锥面,中间和下端为侧面为圆柱面,且中间部分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滑套12a的上端进入回转轴13b下端的轴孔内,回转轴13b下端的轴孔的末端亦为圆锥面,以配合滑套12a上端的圆锥面,这样,滑套12a依靠圆锥面向上抵持回转轴13b。当滑套12a与回转件13组装时,圆锥面具有导引作用,有利于滑套12a和回转件13的对中。 
衔接构件12还包括滚动轴承12b,滑套12a的下端套设于滚动轴承12b之中。 
抬升装置26包括一抬升气缸26a和受抬升气缸驱动的拨叉26b,拨叉26b用于将推动滑套12a和滚动轴承12b在竖直方向的移动。拨叉26b插入滚动轴承12b上,拨叉26b的U形开口只能水平方向插入滚动轴承12b上;当插入滚动轴 承12b,拨叉26b于竖直方向的移动带动滚动轴承12b和滑套12a一起上下移动。 
第一驱动装置为回转电机27,回转电机27具有输出轴27a,输出轴27a上设有一导向键27b,滑套12a的内表面凹设有一定位槽(未图示)以配合导向键27b,使得输出轴27a的转动传递给滑套12a,滑套12a与拨叉26b之间因为设有滚动轴承12b,这样,滑套12a与滚动轴承12b承形成滚动摩擦,将摩擦带来的机械损伤降低了最少。因为滑套12a依靠圆锥面向上抵持回转轴13b,滑套12a于回转轴13b通过滑动摩擦,传动动力,如图5所示。而滑套12a从回转轴13b下方分离,也很容易,如图6所示。 
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装置为用于水平推移滑台的工位气缸30,工位气缸30与滑台11固定安装,工位气缸30推动滑台11沿着导杆17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四)整机工作原理 
(A)关于工序 
如图1和图3所示,送管单元将软管送至工作料盘9a,工作料盘9a在回转电机26的作用下不停的旋转,移动导架5则在第一主动机构的驱动下做往复的直线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常见的情况是,移动导架5的初始位置位于距离工作料盘9a的中心最远的位置(称之为边缘位置),然后往靠近工作料盘9a中心的方向移动,即软管从外至里逐渐绕圈;然后再从中心位置往边缘位置移动,即软管依照外—>里—>外顺序逐渐绕圈,这样周而复始,直到达到预定的长度。第二种常见的情况是,移动导架5的初始位置位于工作料盘9a中心的方向,再朝向边缘位置,接着再由边缘位置向工作料盘9a的中心进行盘绕,即软管依照里—>外—>里顺序进行盘绕。这样,保证了逐层盘绕,形成有序的形状,不容易打结。 
应当理解的是,工作料盘9a只是围绕回转电机26的轴线进行旋转,而移动导架5的每次移动的步进距离(即移动导架5的每次移动的最小单元)应当与软管的直径大体相当,这样,每层的软管之间的排布才密实,不过于松散。 
如图2所示,应当理解的是,固定导架4的一对定位辊(4a、4b)的之间的距 离、移动导架5的主动辊5a和从动辊5b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同规格的软管进行调整,这样,移动导架5的每次移动地步进距离也是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软管进行调整,通过人工设置合理的参数于控制系统中。 
如图5和图6所示,当工作料盘9a装满符合要求的长度的软管后,控制系统指令切管单元将软管裁剪。同时,控制系统指令抬升气缸26a向下移动;当抬升气缸26a驱使拨叉26b向下运动时,滑套12a和滚动轴承12b往下移动,且滑套12a沿着输出轴27a移动,这样,滑套12a从下方脱离回转轴13b。衔接构件12与第一固定构件10分离。 
此时,控制系统指令第二驱动装置推动滑台11沿着导杆17移动,如图1的图面方向所示,滑台11向左水平移动,固定于轴承座15a的工作料盘9a向左移动以等待人员将成卷的软管取出,预备料盘9b向工作料盘9a的方向移动,即预备料盘9b变成了工作料盘。 
应当理解的是,工作料盘9a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构件10、衔接构件12和第一驱动装置等等,而预备料盘9b下方只设有与第一固定构件10结构相同的第二固定构件,并无上下活动的衔接件和第一驱动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只能是一个料盘,而不是两个料盘,当工作料盘9a的软管盘卷足够长度后,被移开,等待人工收走软管以变成一个空的料盘用于备用,同时预备料盘9b进入切管单元2下方,变成工作料盘。 
(B)关于速度控制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测速器(未图示)和第二测速器(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速器和第二测速器均优选为传感器。把送管单元将软管送至切管单元2的速度定义为第一速度,所述第一测速器用于检测第一速度,控制系统根据生产线的出品速度来对第一速度进行调整,如果生产线的出品速度变快,则加快主动辊5a的旋转,使得盘管的速度也加快;如果生产线的出品速度变慢,则降低主动辊5a的旋转,使得盘管的速度也变慢,这样,根据生产线的出品速度与盘软管的速度保持一致,不会造成软管的堆叠。 
把换位回转装置之中的工作料盘的盘卷速度定义为第二速度,所述第二测速器用于检测第二速度,控制系统根据第一速度来对第二速度进行调整,如果送管 的速度变快,则加快工作料盘9a的旋转,使得盘管的速度也加快;如果送管的速度变慢,则降低工作料盘9a的旋转速度,使得盘管的速度也变慢,这样,根据送管的速度与盘软管的速度保持一致,不会造成软管的堆叠。同时,在切管时会产生短暂的停顿,当控制系统接收到软管已经达到预定的长度需要剪切的信号后,也将主动降低工作料盘9a的旋转速度。 
因为固定导架4与移动导架5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当正常工作中,由于切管和调换工作料盘9a与预备料盘9b时,有时间上的停顿,此段距离有助于缓冲软管的送管,此时,软管会呈现弧形,一旦切管完成并完成工作料盘9a与预备料盘9b的对调,此时,第一主动机构驱动主动辊5a加快运转,使得固定导架4与移动导架5之间的软管呈水平状态,然后第二主动机构再让主动辊5a降低速度,使得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保持匹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 
衔接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收容装置的下方; 
第一驱动装置,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的旋转; 
抬升装置,用于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第二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或结合; 
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进行水平方向的换位; 
其中,当抬升装置将第一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时,第一收容装置离开原始位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收容装置进入第一收容装置的原始位置;抬升装置借由衔接构件驱动使第二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收容器和第一固定构件,所述第一收容器通过第一固定构件和衔接构件连接,且第一固定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衔接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滑台、穿过滑台的回转件和固定安装于滑台的轴承组件,回转件的上部分为回转台,回转件的下部分为回转轴,第一收容器固定安装于回转台上,回转轴穿设于轴承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和安装于轴承座的圆锥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构件包括滑套和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穿设于滑套,所述滑套套设于所述回转件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的上端的侧面和所述回转轴的轴孔的下端的侧面均为圆锥面,所述滑套的圆锥面与所述回 转轴的圆锥面相互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装置包括一抬升气缸和受抬升气缸驱动的拨叉,拨叉用于将推动滑套和滚动轴承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回转电机,回转电机具有输出轴,输出轴上设有一导向键,所述衔接构件凹设有一定位槽以配合所述导向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收容器和第二固定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收容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收容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滑台和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滑台为一体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位回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平行的导杆和安装于导杆上的多个滑块,所述滑台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块上,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滑台在导杆上移动。 
CN 201320155899 2013-02-06 2013-03-29 换位回转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45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55899 CN203345847U (zh) 2013-02-06 2013-03-29 换位回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68731 2013-02-06
CN201320068731.0 2013-02-06
CN 201320155899 CN203345847U (zh) 2013-02-06 2013-03-29 换位回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45847U true CN203345847U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45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55899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45847U (zh) 2013-02-06 2013-03-29 换位回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458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3877B (zh) * 2013-02-06 2015-12-09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换位回转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3877B (zh) * 2013-02-06 2015-12-09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换位回转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3870A (zh) 自动盘软管机
CN101264835B (zh) 卷绕机
CN203382320U (zh) 一种半径可调式卷放装置
CN201990289U (zh) 一种复合非织造布材料卷绕机
CN203794282U (zh) 一种薄膜中心表面收卷机
CN201907666U (zh) 玻璃生产线自动铺纸机
CN103170589B (zh) 一种非晶带材的在线卷取装置
CN203862726U (zh) 带有防擦伤功能的卷取磁力导板装置
CN202558319U (zh) 一种卷绕提升装置
CN105000427A (zh) 一种涤纶清洁球绕线装置
CN203345847U (zh) 换位回转装置
CN203212112U (zh) 自动盘软管机
CN206624087U (zh) 立式全自动铺纸装置
CN210735703U (zh) 一种用于电容膜的放卷装置
US7516915B2 (en) Double driving roll winding device for continuous rolling machine with controlled application load of the driving rolls
CN102190181A (zh) 一种tbm连续皮带机胶带缠绕整理装置
CN204823514U (zh) 一种电力电缆收线器
CN204369199U (zh) 管道收卷装置
CN103213877B (zh) 换位回转装置
CN201240715Y (zh) 卷绕机
CN202029447U (zh) 平卷纸管时同时进行卷管和切管的装置
CN204727334U (zh) 一种涤纶清洁球绕线装置
CN204381107U (zh) 自动下料铝卷卷绕机
CN205443737U (zh) 带状介质切条装置
CN201456371U (zh) 一种挤出复合设备二放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09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