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1659U -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41659U
CN203341659U CN 201320245160 CN201320245160U CN203341659U CN 203341659 U CN203341659 U CN 203341659U CN 201320245160 CN201320245160 CN 201320245160 CN 201320245160 U CN201320245160 U CN 201320245160U CN 203341659 U CN203341659 U CN 203341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separator
cyclone
cone
rake
whirlwind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451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胜辉
徐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idea Chunhua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idea Chunhua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idea Chunhua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451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41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41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416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器装置及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多个旋风锥,每个旋风锥上、下端开口且侧壁上设置有具有预定高度的有进气口,每个旋风锥至少由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构造成由上端到下端逐渐收紧的形状,且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通过将旋风锥构造成具有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的结构,使旋风锥被构造成了非对称的锥体,由此可以提高每个旋风锥的分离效率,且旋风锥的这种结构使得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紧凑、尺寸小巧,且旋风锥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将漩涡端部转移到旋风锥末端,从而避免二次返混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Description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器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风分离器通常包括有多个旋风锥,多个椎体均为通用锥体,锥体呈对称,即锥体自身的倾斜角度均相同。为了在满足高分离效率的要求,锥体自身的倾斜角度需要尽可能的小,同时锥体长度尽可能的长。但受产品外形尺寸的限制,锥体自身的倾斜角度的值往往取值较大,从而分离效率不理想。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在上述的旋风锥的基础上改变每个锥体的排列方式,使锥体与旋风分离器的中心线成一定角度,来减小锥体自身的倾斜角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同时增加锥体长度,以实现较高的分离效率,但此时的锥体所占的横向空间会增大,从而导致整机尺寸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结构紧凑、尺寸小巧,有效提高了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结构紧凑、尺寸小巧、分离效率较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需要提供具有该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旋风锥,每个所述旋风锥上、下端开口且侧壁上设置有具有预定高度的有进气口,每个所述旋风锥至少由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构造成由上端到下端逐渐收紧的形状,且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通过将旋风锥构造成具有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的结构,使旋风锥被构造成了非对称的锥体,由此可以提高每个旋风锥的分离效率,且旋风锥的这种结构使得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紧凑、尺寸小巧,且旋风锥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将漩涡端部转移到旋风锥末端,从而避免二次返混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倾斜部由上至下倾斜角度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倾斜部由上至下形成有多个倾斜部,所述多个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由上至下依次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5°~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风锥的高度与进风口的高度比为4~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风锥的高度与进风口的高度比为5.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旋风分离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装置,具有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通过将旋风锥构造成具有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的结构,使旋风锥被构造成了非对称的锥体,由此可以提高每个旋风锥的分离效率,且旋风锥的这种结构使得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紧凑、尺寸小巧,且旋风锥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将漩涡端部转移到旋风锥末端,从而避免二次返混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该吸尘器具有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通过将旋风锥构造成具有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的结构,使旋风锥被构造成了非对称的锥体,由此可以提高每个旋风锥的分离效率,且旋风锥的这种结构使得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紧凑、尺寸小巧,且旋风锥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将漩涡端部转移到旋风锥末端,从而避免二次返混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风分离器的旋风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旋风分离器的旋风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旋风锥;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开口(落灰口);101第一倾斜部;102第二倾斜部;1011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旋风分离器,可以包括多个旋风锥10,每个旋风锥10上端和下端开口且侧壁上设置有具有预定高度H1的有进气口11。含尘气体可以从进气口11进入到旋风锥10内,含尘气体在旋风锥10内做螺旋运动(如图1、图2中的箭头方向),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旋风锥10的内壁上然后从旋风锥10的下端的开口13(落灰口)排出,干净的空气从旋风锥10上端的出气口12排出。每个旋风锥10至少由第一倾斜部101和第二倾斜部102构造成由上端到下端逐渐收紧的形状,以使进入到旋风锥10内的含尘气体可以做螺旋运动。且第一倾斜部101的倾斜角度a大于第二倾斜部102的倾斜角度b,即旋风锥10被构造成非对称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通过将旋风锥10构造成具有第一倾斜部101和第二倾斜部102的结构,使旋风锥10被构造成了非对称的锥体,由此可以提高每个旋风锥10的分离效率,且旋风锥10的这种结构使得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紧凑、尺寸小巧,且旋风锥10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将漩涡端部转移到旋风锥末端,从而避免二次返混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倾斜部101由上至下倾斜角度a可以逐渐增大。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倾斜部101由上至下的剖面可以为圆弧形。由此,可以在旋风锥10内部构造出不对称的空间,且含尘气体可以在旋风锥10内很顺畅的做螺旋运动。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倾斜部101可以由上至下形成有多个倾斜部1011,多个倾斜部1011的倾斜角度由上至下依次增大。由此,可以在不增大旋风锥10的体积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旋风锥10的分离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旋风分离器,第一倾斜部101与第二倾斜部102可以一体成型。由此,可以方便对旋风锥10以及旋风分离器的加工。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倾斜部101与旋风锥10的中心轴线的夹角a可以为10°~30°。由此,可以提高旋风锥10的分离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倾斜部101与旋风锥10中心轴线的夹角可以为10°~15°,在此范围内,旋风锥10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倾斜部101与旋风锥10的中心轴线的夹角a可以为12°。在第一倾斜部101与旋风锥10的中心轴线的夹角a为12°时,旋风锥10的分离效率最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倾斜部102与旋风锥10的中心轴线的夹角b可以为0°~10°。由此,可以使旋风锥10内形成较好的分离空间,在不扩大旋风分离器整体体积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旋风锥10的分离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倾斜部102与旋风锥10的中心轴线的夹角b可以为5°~10°。在此范围内,可以使旋风锥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倾斜部102与旋风锥10的中心轴线的夹角b可以为7°。在第二倾斜部101与旋风锥10的中心轴线的夹角b为7°时,旋风锥10的分离效率最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旋风锥10的高度H2与进风口11的预定高度H1的比为4~10。旋风锥10的高度H2与进风口11的预定高度H1比在此区间内时,旋风锥10可以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旋风锥10的高度H2与进风口11的高度H1的比为5.5时,旋风锥10具有较优的分离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旋风分离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装置,具有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通过将旋风锥10构造成具有第一倾斜部101和第二倾斜部102的结构,使旋风锥10被构造成了非对称的锥体,由此可以提高每个旋风锥10的分离效率,且旋风锥10的这种结构使得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紧凑、尺寸小巧,且旋风锥10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将漩涡端部转移到旋风锥末端,从而避免二次返混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的旋风分离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该吸尘器具有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通过将旋风锥10构造成具有第一倾斜部101和第二倾斜部102的结构,使旋风锥10被构造成了非对称的锥体,由此可以提高每个旋风锥10的分离效率,且旋风锥10的这种结构使得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紧凑、尺寸小巧,且旋风锥10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将漩涡端部转移到旋风锥末端,从而避免二次返混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旋风锥,每个所述旋风锥上、下端开口且侧壁上设置有具有预定高度的有进气口,每个所述旋风锥至少由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构造成由上端到下端逐渐收紧的形状,且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由上至下倾斜角度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由上至下形成有多个倾斜部,所述多个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由上至下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0°~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5°~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旋风锥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7°。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锥的高度与进风口的所述预定高度比为4~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锥的高度与进风口的高度比为5.5。
13.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器。
14.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CN 201320245160 2013-05-08 2013-05-08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41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45160 CN203341659U (zh) 2013-05-08 2013-05-08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45160 CN203341659U (zh) 2013-05-08 2013-05-08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41659U true CN203341659U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41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45160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41659U (zh) 2013-05-08 2013-05-08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416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824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824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4138240B (zh) * 2013-05-08 2017-06-06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5983B2 (en) Cyclonic separating device, cleaner,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cyclonic separating method
CN105902240A (zh) 旋风分离器与吸尘器尘杯
EP2085011B1 (en) Cyclone dust-collecting apparatus
CN201182962Y (zh) 真空液体、粉尘过滤器
CN103431810A (zh) 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
CN203468514U (zh) 一种旋风分离式尘杯
CN208659168U (zh) 多级旋风分离结构和具有其的尘杯组件、吸尘器
WO2006031009A1 (en) Cyclone collector
CN206102561U (zh) 旋风分离器与吸尘器尘杯
CN203341659U (zh)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4116463A (zh)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7898383B (zh) 尘杯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3220328U (zh)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JP5759341B2 (ja) サイクロン装置
US20210038036A1 (en) Cyclonic separation devi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A3034325A1 (en) Horizontal gas-liquid separator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1015437A (zh) 一种三次分离的吸尘器尘杯
CN203263285U (zh) 旋流器和具有其的旋风分离装置、吸尘器
CN205031178U (zh)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CN104172988A (zh) 一种真空吸尘器尘气分离装置
CN201182569Y (zh) 一种三次分离的吸尘器尘杯
CN104138240A (zh)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3263296U (zh)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5030158A (zh)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CN107692929B (zh) 尘杯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39 Cao Hu road Xiang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MIDEA CLEAN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River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Li Xiangcheng District No. 999 215131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Midea Chunhu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