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0158A -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0158A
CN105030158A CN201510515664.6A CN201510515664A CN105030158A CN 105030158 A CN105030158 A CN 105030158A CN 201510515664 A CN201510515664 A CN 201510515664A CN 105030158 A CN105030158 A CN 105030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ne
dust
dirt
access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56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30158B (zh
Inventor
胡卫
邹辉
宋炳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156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0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0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30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所述旋风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蜗形导向段,所述壳体上具有贯通所述容纳腔的中部安装孔、尘气导入口以及排尘口,所述尘气导入口与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相对,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排尘口相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风锥具有更好的尘气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电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尘杯式吸尘器中通常设置旋风锥以将尘土与空气进行分离。但已有的旋风锥,尘气进入旋风锥后在旋风锥内自由旋转,尘气分离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尘气分离效果好的旋风锥。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旋风锥的尘杯组件以及具有该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风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蜗形导向段,所述壳体上具有中部安装孔、尘气导入口以及排尘口,所述尘气导入口与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相对,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排尘口相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风锥具有更好的尘气分离效果。
优选地,自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绕所述中心安装孔螺旋向上延伸状。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形成为所述蜗形导向段,所述底壁的内边沿形成所述中部安装孔;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的外边沿连接,所述侧壁上形成所述尘气导入口,所述侧壁的顶端敞开以形成所述排尘口。
优选地,所述侧壁为环形,所述侧壁的顶面与所述中部安装孔的中心轴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蜗形导向段沿圆柱螺旋线向上延伸,且所述圆柱螺旋线的升角为固定值。
优选地,所述升角为20-30度。
优选地,所述旋风锥还包括进入管段,所述进入管段的第一端具有尘气进口,所述进入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相衔接且与所述尘气导入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入管段为直线形管段,所述进入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的切线方向相一致。
优选地,所述旋风锥还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中部安装孔内,所述固定套内设有旋转扣位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包括:过滤锥,所述过滤锥上设有过滤孔;以及所述的旋风锥,所述过滤锥安装到所述中部安装孔内且所述过滤孔形成为供分离后气体排出的排气口。
优选地,还包括尘杯,所述旋风锥的壳体位于所述尘杯内。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所述的尘杯组件。
优选地,所述吸尘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尘杯上盖,所述尘杯上盖包括:上盖体;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上盖体可枢转地连接,所述锁紧件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卡接部和提拉部;以及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上盖体之间,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且所述弹性连接件将所述第二卡接部常止抵在第一卡接部上,解锁时所述提拉部向上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脱离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钩,所述卡孔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上盖体的上表面具有容纳槽,所述锁紧件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所述提拉部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限定出用于使手伸入的操作口。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固定部,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提拉部连接;卡钩段,所述卡钩段与所述支撑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卡钩段位于所述支撑段的一侧,所述弹性连接件、所述固定部、所述提拉部位于所述支撑段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压缩弹簧。
优选地,所述尘杯的内侧壁形成为环形且所述内侧壁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优选地,所述内侧壁为椭圆柱形、半圆柱形、多棱柱形或多棱锥形。
优选地,还包括地刷,所述机体与所述地刷通过地刷安装组件电连接,所述地刷安装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座、插座、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插座与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且所述插座相对所述固定板可滑动,所述插座内设有插孔;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插针,所述插针与所述地刷连接,所述插针配合在所述插座内且与所述插座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座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插座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所述弹性件常止抵在第一止挡部与所述固定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具有与所述插座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插座的轴向依次外套在所述插座上。
优选地,所述插针的顶端具有第一导电接触面,所述插孔的底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面相适配的第二导电接触面,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面为半球面形或锥面形。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风锥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风锥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立体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俯视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上盖与机体配合处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上盖与机体配合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机体与地刷连接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安装到机体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尘杯组件100,吸尘器200,
尘杯10,内侧壁11,第一分侧壁111,第二分侧壁112,第三分侧壁113,过渡圆角114,
尘杯上盖20,上盖体21,容纳槽211,固定部211a,操作口212,第一弹簧定位杆213,锁紧件22,第二卡接部221,支撑段221a,卡钩段221b,提拉部222,第二弹簧定位杆223,弹性连接件23,
旋风锥30,壳体31,蜗形导向段(底壁)311,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311a,蜗形导向段的第二端311b,中部安装孔312,尘气导入口313,排尘口314,壳体的侧壁315,通孔316,
进入管段32,进入管段的第一端32a,进入管段的第二端32b,尘气进口321,固定套33,
过滤锥40,过滤孔(排气口)41,
过滤组件50,
机体60,风道61,总出风口62,第一卡接部63,
电机70,
地刷80,
地刷安装组件90,
第一连接件91,固定座911,安装孔911a,插座912,插孔912a,第一止挡部912b,第二止挡部912c,弹性件913,第一电连接线914,
第二连接件92,插针921,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第二电连接线9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旋风锥3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风锥30,旋风锥30包括:壳体31。
其中,壳体31内限定出蜗形导向段311,壳体31上具有贯通容纳腔的中部安装孔312、尘气导入口313以及排尘口314,尘气导入口313与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相对,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二端311b与排尘口314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自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向第二端呈单向延伸状,尘气导入口313与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相对是指经尘气导入口313进入壳体31内的尘气直接进入到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相应地,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二端311b与排尘口314相对是指,经蜗形导向段311排出的尘土可以直接经排尘口314排出,上述相对不限于在结构上正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风锥30,通过在壳体31内设置蜗形导向段311,以使尘气经尘气导入口313进入壳体31后在蜗形导向段311的引导下流动,从而将灰尘快速有效的从排尘口314甩出,具有更好的尘气分离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自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向第二端呈绕中心安装孔911a螺旋向上延伸状。换言之,蜗形导向段311呈自第一端向第二端螺旋向上延伸的蜗形(螺旋形)。由此,经尘气导入口313进入的尘气螺旋向上旋转后经排尘口314排出,便于尘气中的尘土与气体分离以从排尘口314排出,具有更好的尘气分离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壳体31包括:底壁以及侧壁315。其中,底壁形成为蜗形导向段311,底壁的内边沿形成中部安装孔312,侧壁315与底壁的外边沿连接,侧壁315上形成尘气导入口313,侧壁315的顶端敞开以形成排尘口314。由此,尘气经壳体的侧壁315的尘气导入口313进入后,在蜗形导向段311的导向作用下使尘土与气体更好的分离,而且使旋风锥30的结构更加单、紧凑。
进一步地,侧壁315为环形,侧壁315的顶面与中部安装孔312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也就是说,自侧壁315的与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相对应的一端向侧壁315的与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二端311b相对的一端,侧壁315的高度逐渐减小。由此,便于尘气的快速、高效的分离,进一步改善了旋风锥30的尘气分离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蜗形导向段311沿圆柱螺旋线向上延伸,且圆柱螺旋线的升角为固定值。由此,蜗形导向段311均匀向上延伸以使尘气在蜗形导向段311内运动更平稳。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蜗形导向段311还可以沿圆锥形螺旋线向上延伸,该圆锥形螺旋线位于一个圆锥面上,圆锥形螺旋线的第一端邻近圆锥面的顶部,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可以与圆锥形螺旋线的第一端相对应,或者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二端311b与圆锥形螺旋线的第一端相对应。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圆柱形螺旋线的升角为20-30度。这样,尘气在蜗形导向段311上的运动更平稳,降低尘气流动所受的阻碍。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旋风锥30还包括进入管段32,进入管段32的第一端32a具有尘气进口321,进入管段的第二端32b与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相衔接且与尘气导入口313相连通。具体地,进入管段32连接在壳体31的尘气进口321处,尘气经进入管段32流畅地进入到蜗形导向段311处,由此,进入管段32不仅为进入壳体31内进行尘气分离的尘气提供引导作用,而且便于旋风锥30在尘杯内的布置。
进一步地,进入管段32为直线形管段,进入管段32的长度方向与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的切线方向相一致。具体地,参照图2所示,进入管段32的横截面为方形,进入管段32自下向上延伸且进入管段32的上端与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连接,进入管段32的上端连接在壳体31的尘气进口321的边沿上。由此,减少了尘气由进入管段32向蜗形导向段311过渡的能量损耗,使尘气在旋风锥30内的运动更流畅,进一步提高了尘气分离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旋风锥30还包括固定套33,固定套33连接在壳体31的中部安装孔312内,固定套33内设有旋转扣位结构。如图1所示,固定套33为圆柱形套体,固定套33的外壁与壳体31的中部安装孔312相贴合,固定套33的内壁上设有旋转扣位结构,旋转扣位结构可以是螺纹形的扣齿,固定套33内的旋转扣位结构与尘杯组件100的过滤锥40相连接,过滤锥40的环形侧壁与蜗形导向段311、壳体31的侧壁共同限定出供尘气流动的尘气通道,过滤锥40的环形侧壁上具有供气体进入过滤锥40内的过滤孔41。由此,便于旋风锥30的拆装以及旋风锥30在尘杯内的紧密固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固定套33的上端可以与蜗形导向段311相平齐,或固定套33的上端位于蜗形导向段311的下方,又或者固定套33的上端向上伸出壳体31外,固定套33上设有多个排气口。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100,包括过滤锥40以及上述旋风锥30。如图3所示,过滤锥40上设有过滤孔41,过滤锥40安装到中部安装孔312内且过滤孔41形成为供分离后气体排出的排气口。由此,蜗形导向段311的设置使旋风锥30的尘气分离效果更好,增强了吸尘器200整体的尘气分离效果。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100的尘气分离过程。
灰尘与气体的混合物(即尘气)经旋风锥30的进入管段32的尘气进口321进入壳体31内,尘气经蜗形导向段311的第一端311a向第二端螺旋向上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经设置在中间孔处的过滤锥40上的排气口排出,分离出的灰尘经壳体31顶部的排尘口314排出并落入尘杯10中,由此实现尘气在旋风锥30中的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尘杯组件还包括尘杯10,旋风锥30的壳体位于所述尘杯10内,尘杯10的内侧壁11为环状且内侧壁1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具体地,旋风锥30具有中部安装孔312、尘气进口321、排尘口314,旋风锥30的排尘口314位于尘杯10内,过滤锥40位于尘杯10内,过滤锥40安装在中部安装孔312内,过滤锥40具有与旋风锥30相对的排气口。
需要说明的是,中部安装孔312在旋风锥30上的位置不限于正中间,还可以是偏离旋风锥30的中心的安装孔911a。
由此,经旋风锥30的排尘口314排出的尘气进入到尘杯10中,且尘气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旋转,由于尘杯10的内侧壁1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内侧壁11会对尘气沿周向的转动形成阻挡,使灰尘快速落入尘杯10内,不仅提升了尘气分离效果,而且降低了尘杯组件100的吸力损耗。
其中,旋风锥30以及过滤锥40均位于内侧壁11中,旋风锥30的尘气进口321可以伸出尘杯10外,旋风锥30的顶部敞开以形成排尘口314,尘气经旋风锥30的尘气进口321进入并在旋风锥30与过滤锥40限定出的空间内旋转,最终大部分气体经过滤锥40的过滤孔41进入过滤锥40内,大部分灰尘从旋风锥30的排尘口314排出并在尘杯10的内侧壁11与旋风锥30的侧壁限定出的环形空间内旋转,最终落入尘杯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侧壁11为椭圆柱形、半圆柱形、多棱柱形或多棱锥形。具体而言,内侧壁11为椭圆柱形是指内孔的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内侧壁11为半圆柱形是指内孔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内侧壁11为多棱柱或多棱锥形是指内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其中多边形可以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可以理解的是,其中三边形可以是三角形(包括但不限于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包括但不限于等腰梯形)。
当然,内侧壁11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形状,凡是能够对灰尘在尘杯10内周向运动形成阻碍的形状均落入非圆形的范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内侧壁11为大体三棱柱形.内侧壁11包括首尾连接并形成环形的三个分侧壁。由此,尘杯10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造型美观、简洁。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分侧壁的连接处具有过渡圆角114。在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相邻的两个分侧壁之间具有过渡圆角114,第一分侧壁111形成在尘杯组件100的后侧,第二分侧壁112形成在尘杯组件100的左侧,第三分侧壁113形成在尘杯组件100的右侧,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呈左右对称分布。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吸力在尘杯10内的损耗,且便于尘杯10内部的清洗。
有利地,第一分侧壁111与第二分侧壁112之间的夹角、第一分侧壁111与第三分侧壁11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分侧壁111与第二分侧壁112之间的过渡圆角114、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之间的过渡圆角114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之间的曲率半径。
在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三个分侧壁分别为第一分侧壁111、第二分侧壁112、第三分侧壁113,第一分侧壁111与尘气进口321所在侧相背离,第二分侧壁112和第三分侧壁113位于第一分侧壁111的两侧,自第一分侧壁111向尘气进口321延伸的方向上,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逐渐靠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旋风锥30的侧壁与第一分侧壁111之间的间隙大于旋风锥30的侧壁与第二分侧壁112的间隙,和/或,旋风锥30的侧壁与第一分侧壁111之间的间隙大于旋风锥30的侧壁与第二分侧壁112的间隙。由此,灰尘在旋风锥30与尘杯10的侧壁之间转动时,灰尘在第二分侧壁112和第三分侧壁113处受到阻挡,会直接落入尘杯10内,提升了尘气分离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分侧壁113为弧形且相对尘杯10的中心内凹。由此,尘杯10的内侧壁11能够为尘气的运动提供良好的导向,以使尘气有规律的运动,便于灰尘的落下。
除此之外,旋风锥30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通孔316,以使旋风锥30内细小的灰尘经通孔316排出,同时使尘杯10中的气体回流至旋风锥30内,进而最终进入过滤锥40内,进一步提高了尘气分离效果。
下面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200。吸尘器200包括上述尘杯组件100。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200还包括机体60,机体60上设有第一卡接部63,尘杯组件100还包括尘杯上盖20,尘杯上盖20包括上盖体21、锁紧件22以及弹性连接件23,锁紧件22与上盖体21可枢转地连接,锁紧件22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卡接部221和提拉部222。弹性连接件23连接在第二卡接部221与上盖体21之间,第一卡接部63与第二卡接部221配合且弹性连接件23将第二卡接部221常止抵在第一卡接部63上,解锁时提拉部222向上转动以使第二卡接部221与第一卡接部63脱离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锁紧件22集成在尘杯上盖20上,锁紧件22的第二卡接部221与机体60的第一卡接部63互相配合且弹性连接件23将第二卡接部221止抵在第一卡接部63上,由此,尘杯上盖20与机体60紧密连接;拆下尘杯上盖20时(解锁时),向上翻动提拉部222以使锁紧件22上的第二卡接部221同向转动,进而使第二卡接部221以与机体60的第一卡接部63脱离配合,尘杯上盖20整体被取下,仅需一个向上提拉的动作就能将尘杯上盖20从机体60上拆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装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卡接部63为卡孔,第二卡接部221为卡钩,卡孔与卡钩卡接配合。由此,锁紧件22上的卡钩插入到机体60的卡孔内以便于尘杯上盖20与机体60的快速拆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63还可以是卡构,第二卡接部221可以是与该卡钩相适配的卡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卡接部63和第二卡接部221均可以是卡钩,两个卡钩互相搭扣住以使尘杯上盖20锁紧在机体6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体21的上表面具有容纳槽211,锁紧件22可枢转地连接在容纳槽211的侧壁上,提拉部222与容纳槽211的侧壁限定出用于使手伸入的操作口212。具体地,如图7所示,容纳槽211邻近机体的第一卡接部63设置,锁紧件22可枢转地连接在容纳槽211的后上方,容纳槽211的后侧壁至少部分敞开,锁紧件22的提拉部222位于容纳槽211内且第二卡接部221至少部分从容纳槽211后侧壁的敞开处伸出,容纳槽211的前侧壁与提拉部222之间限定出操作口212。由此,经操作口212伸入容纳槽211内即可向上拉动提拉部222以将尘杯上盖20拆下或向下按压提拉部222以将尘杯上盖20安装到机体60上,方便使用者拆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容纳槽211内设有固定部211a,弹性连接件23的第一端与第二卡接部221连接,弹性连接件23的第二端与固定部211a连接。如图7所示,固定部211a连接在容纳槽211的底壁上,弹性连接件23位于第二卡接件与固定部211a之间,弹性连接件23的第一端(图7所示的后端)与第二卡接部221的后侧面连接,弹性连接件23的第二端(图7所示的前端)与固定部211a的前侧面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部221包括:支撑段221a和卡钩段221b。支撑段221a的第一端(图7所示的上端)与提拉部222连接,卡钩段221b与支撑段221a的第二端(图7所示的下端)连接,卡钩段221b位于支撑段221a的一侧,弹性连接件23、固定部211a、提拉部222位于支撑段221a的另一侧。
有利地,支撑段221a与固定部211a互相平行。由此,设置在支撑段221a与固定部211a之间的弹性连接件23作用在支撑段221a上的抵压力更稳定、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拉部222的上表面与上盖体21的上表面大体平齐。由此,上盖组件的外形更美观、简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弹性连接件23为压缩弹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弹性连接件23不限于压缩弹簧,还可以是任意受压缩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件913。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第二卡接部221上设有第一弹簧定位杆213,上盖体21上设有第二弹簧定位杆223,第一弹簧定位杆213、第二定位杆223分别伸入压缩弹簧的的两端。由此,第一弹簧定位杆213和第二弹簧定位杆223能够对压缩弹簧更好的定位。
此外,尘杯组件还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设置在过滤锥40的上方,吸尘器200还包括电机70、机体60内设有与过滤组件50连通的风道61,机体60的下部还设有与风道61连通的总出风口62。
如图9至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200还包括地刷80,机体60与地刷80通过地刷安装组件90电连接,地刷安装组件90包括: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2。
其中,第一连接件91包括固定座911、多个插座912、弹性件913,插座912与固定座911通过弹性件913连接且插座912相对固定板可滑动,插座912内设有插孔912a。第二连接件92具有插针921,插针921配合在插座912内且与插座912电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件91的固定座911连接在机体60上,第二连接件92连接在地刷上。机体60与地刷80固定连接后,第一连接件91的固定座911与第二连接件92的插针921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当加工以及装配误差较大时,插座912在固定座911上的位置可适应性调节,由此,使插针921与插座912的接触始终保持良好,增强了地刷与机体60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连接件91上插座912的个数以及第二连接件92上插针921的个数均为3个,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连接件91上插座912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相应地,第二连接件92上的插针921的个数与第一连接件91上插座912的个数相一致且插针921与插座912一一对应配合。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插座912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912b,插座912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止挡部912c,弹性件913以及固定座911位于第一止挡部912b和第二止挡部912c之间,弹性件913常止抵在第一止挡部912b与固定座911之间。
由此,弹性件913可带动插座912相对固定座911移动,以在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较大时,插座912在固定座911上的位置可调节,进而保证插孔912a与插座912接触良好。
在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固定座911具有与插座912适配的安装孔911a,安装孔911a和弹性件913沿插座912的轴向依次外套在插座912上。具体地,插座912套设在安装孔911a内,弹性件913外套在插座912上,位于插座912第一端的第一止挡部912b与弹性件913的后端相止抵,弹性件913的前端与固定座911的后端相止抵,固定座911的前端与位于插座912第二端的第二止挡部912c相止抵。这样,弹性件913紧密地连接在插座912与固定座911之间,以使插座912可稳定、可靠的沿安装孔911a移动,从而更好地保证插座912与插孔912a的接触良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插针921的顶端具有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插孔912a的底端具有与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相适配的第二导电接触面。由此,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与第二导电接触面通过面接触实现插针921与插孔912a的电连接,导电更稳定、接触更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为半球面形或锥面形。具体地,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为半球形或锥面形时,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呈自插针921的底端至顶端逐渐变尖状,第二导电接触面的形状与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的形状相一致。由此,便于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快速插入到第二导电接触面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插针921形成为大体圆柱形,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为形成在插针921前端的倒圆或倒角。相应地,插孔912a也形成为大体圆柱形,第二导电接触面形成在插座912的后端。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形成为插针921的倒角时,倒角呈45-60度。由此,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与第二导电接触面的接触更稳定、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913为压缩弹簧。参照图10和11所示,压缩弹簧的长度方向与插座91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由此,地刷安装组件90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弹性件913并不限于压缩弹簧,弹性件913还可以是其它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零件,例如弹片、可伸缩机构等。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机体60具有第一控制单元,插座912的底端具有与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线914(参见图11),地刷具有第二控制单元,插针921的底端具有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线922(参见图11)。由此,插针921插入插座912上后,第一电连接线914与第二电连接线922相导通,以使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便于第一控制单元向第二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以控制地刷的运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的前后方向与插针921的长度方向、插孔912a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实际应用时,第一连接件91可以形成为地刷80上的连接端子,第二连接件92可以形成为机体60上的连接端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4)

1.一种旋风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锥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蜗形导向段,所述壳体上具有中部安装孔、尘气导入口以及排尘口,所述尘气导入口与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相对,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排尘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锥,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绕所述中心安装孔螺旋向上延伸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形成为所述蜗形导向段,所述底壁的内边沿形成所述中部安装孔;
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的外边沿连接,所述侧壁上形成所述尘气导入口,所述侧壁的顶端敞开以形成所述排尘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锥,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环形,所述侧壁的顶面与所述中部安装孔的中心轴线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形导向段沿圆柱螺旋线向上延伸,且所述圆柱螺旋线的升角为固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角为20-30度。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锥还包括进入管段,所述进入管段的第一端具有尘气进口,所述进入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相衔接且与所述尘气导入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管段为直线形管段,所述进入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蜗形导向段的第一端的切线方向相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锥还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中部安装孔内,所述固定套内设有旋转扣位结构。
10.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锥,所述过滤锥上设有过滤孔;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锥,所述过滤锥安装到所述中部安装孔内且所述过滤孔形成为供分离后气体排出的排气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尘杯,所述旋风锥的壳体位于所述尘杯内,所述尘杯的内侧壁形成为环形且所述内侧壁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为椭圆柱形、半圆柱形、多棱柱形或多棱锥形。
13.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尘杯上盖,所述尘杯上盖包括:
上盖体;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上盖体可枢转地连接,所述锁紧件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卡接部和提拉部;以及
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上盖体之间,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且所述弹性连接件将所述第二卡接部常止抵在第一卡接部上,解锁时所述提拉部向上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脱离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钩,所述卡孔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的上表面具有容纳槽,所述锁紧件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所述提拉部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限定出用于使手伸入的操作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固定部,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
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提拉部连接;
卡钩段,所述卡钩段与所述支撑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卡钩段位于所述支撑段的一侧,所述弹性连接件、所述固定部、所述提拉部位于所述支撑段的另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压缩弹簧。
20.根据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刷,所述机体与所述地刷通过地刷安装组件电连接,所述地刷安装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座、插座、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插座与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且所述插座相对所述固定板可滑动,所述插座内设有插孔;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插针,所述插针与所述地刷连接,所述插针配合在所述插座内且与所述插座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插座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所述弹性件常止抵在第一止挡部与所述固定座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具有与所述插座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插座的轴向依次外套在所述插座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的顶端具有第一导电接触面,所述插孔的底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面相适配的第二导电接触面,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面为半球面形或锥面形。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CN201510515664.6A 2015-08-21 2015-08-21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Active CN105030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5664.6A CN105030158B (zh) 2015-08-21 2015-08-21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5664.6A CN105030158B (zh) 2015-08-21 2015-08-21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158A true CN105030158A (zh) 2015-11-11
CN105030158B CN105030158B (zh) 2017-11-14

Family

ID=54437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5664.6A Active CN105030158B (zh) 2015-08-21 2015-08-21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015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6725A1 (zh) * 2015-12-10 2017-06-15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吸尘器
US10335002B2 (en) 2016-01-20 2019-07-02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CN110167411A (zh) * 2017-02-06 2019-08-23 伊莱克斯公司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分离系统及包括分离系统的真空吸尘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5119A (ja) * 2003-02-28 2004-09-16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電気掃除機
KR100776403B1 (ko) * 2007-02-14 2007-11-16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201274361Y (zh) * 2008-07-10 2009-07-15 徐志 一种电连接器接触对轴向弹性施力连接的装置
CN202981882U (zh) * 2012-12-13 2013-06-12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锁扣结构的吸尘器
CN203841612U (zh) * 2014-04-14 2014-09-24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CN205031178U (zh) * 2015-08-21 2016-02-17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5119A (ja) * 2003-02-28 2004-09-16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電気掃除機
KR100776403B1 (ko) * 2007-02-14 2007-11-16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201274361Y (zh) * 2008-07-10 2009-07-15 徐志 一种电连接器接触对轴向弹性施力连接的装置
CN202981882U (zh) * 2012-12-13 2013-06-12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锁扣结构的吸尘器
CN203841612U (zh) * 2014-04-14 2014-09-24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CN205031178U (zh) * 2015-08-21 2016-02-17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6725A1 (zh) * 2015-12-10 2017-06-15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吸尘器
WO2017096724A1 (zh) * 2015-12-10 2017-06-15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吸尘器
US10517452B2 (en) 2015-12-10 2019-12-31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Cyclonic separating device for upright vacuum cleaner and upright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US10335002B2 (en) 2016-01-20 2019-07-02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CN110167411A (zh) * 2017-02-06 2019-08-23 伊莱克斯公司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分离系统及包括分离系统的真空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158B (zh) 201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1178U (zh)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CN105030158A (zh)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US10314451B2 (en) Vacuum cleaner
US10813512B2 (en) Cyclone dust collector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204909310U (zh)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7898383A (zh) 尘杯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5030157A (zh)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1518403U (zh) 可自动收线的电线接线盒
CN206434260U (zh) 手持吸尘器
CN209284899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原汁机
CN204909309U (zh) 吸尘器
CN107692929B (zh) 尘杯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0582358U (zh) 过滤网安装结构及气尘分离装置和真空吸尘器
CN204635942U (zh) 一种方便进料的立式螺杆挤压榨汁机
CN104116463A (zh)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KR20050119738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어셈블리
US10299647B2 (en) Vacuum cleaner
CN107752905B (zh) 尘杯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11035319A (zh) 扫地机器人的壳体以及扫地机器人
CN203263285U (zh) 旋流器和具有其的旋风分离装置、吸尘器
CN203220328U (zh) 旋风分离器、具有它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4179408U (zh) 一种多功能安全接线板
CN105030156A (zh) 吸尘器
CN102613942A (zh) 立式吸尘器
CN206434277U (zh) 尘杯组件的杯壳、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