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27276U - 复合板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27276U
CN203327276U CN2012205098464U CN201220509846U CN203327276U CN 203327276 U CN203327276 U CN 203327276U CN 2012205098464 U CN2012205098464 U CN 2012205098464U CN 201220509846 U CN201220509846 U CN 201220509846U CN 203327276 U CN203327276 U CN 203327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heating
bus bar
plate
composi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098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利辛斯基
B·罗伊尔
G·沙尔
S·韦尔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Original Assignee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filed Critical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Priority to CN2012205098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27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27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272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明的复合板,电加热层在板面的一部分上延伸,并可通过连接元件与电压源电连接,连接元件包括带状的第一汇流线和带状的第二汇流线,它们各通过全部带长与加热层直接导电连接,使得在施加馈电电压后加热电流通过由加热层构成的加热区流动,第一汇流线与第一扁平导体直接导电连接,第二汇流线与第二扁平导体直接导电连接,复合板具有至少一个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在两个单层板之间设置电的区域加热元件,它具有这样的欧姆电阻,使得通过施加馈电电压能够加热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其中区域加热元件以对加热区电气并联的方式与第一扁平导体以及与第二扁平导体直接导电连接。区域加热元件以加热线的方式构造,其至少分段地在粘接层内嵌入。

Description

复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技术的领域,并且涉及具有电加热层的透明的复合板。 
背景技术
具有电加热层的透明板众所周知,并且在专利文献中多次说明。对此仅举例参照德国公开说明书DE10200705286、DE102008018147A1和DE102008029986A1。在汽车中它们经常作为风挡使用,因为中心视域根据法律规定不允许具有任何明显的视觉限制。通过由加热层产生的热量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凝固的液体、冰和雪。 
加热电流通常通过至少一对条状或者带状电极导入加热层内。该条状或者带状电极应该作为汇流线把加热电流尽可能均匀地导入加热层内并且在宽的工作面上分布。通过当今在工业化成批生产中使用的材料产生的加热层的面电阻较高,为每单位面积数欧姆的数量级。为仍然能够实现对于实际应用足够的加热功率,馈电电压必须相应提高,但是例如在汽车中仅存在标准的12到24伏特的车体电压可供使用。因为加热层的面电阻随加热电流的流动路径的长度增加,所以相反极性的汇流线应该具有彼此尽可能小的距离。因此在通常宽度大于高度的汽车风挡的情况下,汇流线沿两个较长的风挡边缘设置,以便加热电流能够通过风挡高度的较短的路径流动。然而这种结构产生这样的后果,为擦拭风挡提供的玻璃板刮水器的静止或者停驶位置通常位于加热区之外,使得在那里不再存在足够的加热功率,风挡刮水器可能被冻住。 
欧洲专利申请EP0524537A2表示一种提供有电加热层的风挡,其中在刮水器停放的区域内提供两个扁平的加热条作为加热元件。这些加热条各通过一个邻近风挡下缘设置的下汇流线电连接到电压源的一个极,以及通过一根连接到电压源的另一个极。这种安排的缺点是,下汇流线另外还由用于两个加热条的电流加载。 
德国专利申请DE102007008833A1表示一种可用电加热的风挡,其在刮水器停放的区域内另外可加热。为此目的提供加热线,它们连接在一条作为接地 端子的下汇流线上。这些加热线独立于风挡的加热在视域内施加电位。在这种安排中下汇流线也另外由用于加热线的电流加载。 
实用新型内容
与此相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以有利的方式扩展具有电加热层的透明的复合板,所述复合板由两个通过热塑性粘接层彼此连接的单层板组成,在单层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电加热层,其至少在板面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通过连接元件与电压源电连接,其中连接元件包括带状的第一汇流线和带状的第二汇流线,它们各通过全部带长与加热层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使得在施加馈电电压后加热电流通过由加热层构成的加热区流动,其中第一汇流线与至少一个第一扁平导体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第二汇流线与至少一个第二扁平导体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该复合板具有至少一个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其中在两个单层板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电的区域加热元件,它具有欧姆电阻,使得通过施加馈电电压能够加热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其中区域加热元件以对加热区电气并联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扁平导体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扁平导体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并且区域加热元件以加热线的方式构造,其至少部段地在粘接层内嵌入。 
该任务以及其他的任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建议通过上述复合板解决。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了有利的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技术方案,至少区域地与加热层接触地设置一个或者多个连接段,用于将区域加热元件与第一和/或第二扁平导体电连接,其中给连接段的与加热层接触设置的区域提供相对环境的电绝缘包皮。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技术方案,至少区域地在复合板的没有加热层的边缘区内设置一个或者多个连接段,用于将区域加热元件与第一和/或第二扁平导体电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技术方案,加热线具有35到150μm范围的直径和/或这样制造,从而能够提供300到1000W/m2板面积范围的化冰功率供使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技术方案,加热线具有35到150μm范围的直径和/或这样制造,即使在12到24伏特范围的馈电电压的情况下能够提供300到1000W/m2板面积范围的化冰功率供使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技术方案,加热线具有至少一个弯曲的线段,其中该弯曲的线段具有大于4mm的曲率半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技术方案,其设计为汽车风挡,所述至少一个没有加热区的区域用作为该风挡刮水的风挡刮水器的静止或者停放位置和/或用作与外部环境通信的通信窗口。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技术方案,区域加热元件覆盖邻近下面的板边缘设置的汇流线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表示出一种具有可电加热的透明的层(下面称“加热层”)的透明板,其特别作为汽车的风挡构造。加热层至少在板面的重要的部分上、特别在它的(中央的)视野上延伸,并且通过电连接元件与电压源电连接。连接元件具有外部连接端子,其为与电压源的两个极连接而提供。此外连接元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电极,其用于向加热层导入加热电流,并且与加热层直接导电连接,使得在施加馈电电压后加热电流流过由加热层构成的加热区。在本实用新型的意义上术语“加热区”涉及加热层的一个区域,其通过加热电流可直接加热,所述加热电流通过在连接电极上施加馈电电压产生。 
连接电极以条状或者带状电极(“母线条”)的形式构造,以便作为母线把加热电流宽范围分布地导入加热层内。于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板内提供一个带状的第一汇流线和一个带状的第二汇流线,它们各通过全部带长(也就是说通过汇流线在延伸方向的全部的长度上)与加热层直接导电连接。为此目的,两个带状的汇流线完全在加热层上例如用(丝网)印刷方法通过印制设置,但是这里当各汇流线以沿该汇流线的全部长度延伸的连接段在加热层上设置即已足够。因此汇流线各具有一个接触区,其在全部带长上延伸,并且与加热层直接电接触。与高欧姆的加热层相比,汇流线具有相对小的或者低欧姆的电阻,以致它们自身对于电加热实际上不做贡献。在汽车的风挡的情况下第一汇流线邻近上面的风挡边缘设置,第二汇流线邻近下面的风挡边缘设置,使得两条汇流线在风挡或者汽车的横向延伸。 
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板内的汇流线在它的全部延伸长度上直接电连接到加热层,因此汇流线仅在板的横向延伸。因此在板的两个侧边缘处,特别在没有涂层的或者用加热层涂敷然而与加热区电气分开的板的边缘区内不设置汇流线。通过在板的侧边缘处不提供汇流线这一事实,能够以有利的方式避免汇流线电 阻升高从而避免由此引起的电功率损失。当汇流线通过(丝网)印刷印制时工艺上是有利的,这里,通过在板的侧边缘不提供汇流线,能够避免通过印制汇流线削弱板。 
作为另外的连接元件板具有扁平带导体(例如带状金属薄膜),其与汇流线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于是第一汇流线与至少一个第一扁平带导体直接导电连接,第二汇流线与至少一个第二扁平带导体直接导电连接。例如为此目的扁平带导体各以一个连接段在各汇流线上设置。因此扁平带导体各具有一个接触区,其直接导电接触相关的汇流线。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板具有至少一个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它不能由通过汇流线导入加热层的加热电流直接加热。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特别可以涉及这样的没有加热层的板区域,其例如可以通过后来去除加热层或者在涂敷加热层时通过掩膜制造。另外也可以,虽然在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内存在加热层,但是其由于汇流线的设置不能施加馈电电压从而不能由加热电流通过(不可直接加热)。 
在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内至少设置一个可电加热的加热元件(下面称“区域加热元件”),其用于欧姆加热并且具有这样的欧姆电阻,使得通过施加与在加热层上同样的馈电电压能够电加热该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这里重要的是,区域加热元件在对于加热区的并联电路中与加热层的电连接元件电连接。为此目的,区域加热元件与至少一个与第一汇流线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接触的第一扁平带导体和至少一个与第二汇流线直接导电接触的第二扁平带导体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因此区域加热元件不与汇流线直接导电连接。 
区域加热元件可以通过扁平带导体用和加热层同一个馈电电压供电,使得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去掉单独的外连接端子。此外通过区域加热元件不与汇流线直接导电连接这一事实,能够以有利的方式避免汇流线通过区域加热元件的电流遭受另外的电气加载。而用于区域加热元件的电流避开汇流线直接从扁平带导体供给区域加热元件。能够以有利的方式用特别高的效率加热板,因为用于区域加热元件的电流不导入汇流线,使得能够避免由此产生的较高的电损失。 
如果本实用新型的板作为汽车风挡制造,则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但是不一定是没有加热层的板区域例如涉及用于透过电磁信号的通信窗口或者涉及为风挡刮水的风挡刮水器的静止或者停放的区域。特别在后一种情况下本实用新 型的板以特别有利的方式能够不需要用于区域加热元件的单独的电引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板中,区域加热元件通过连接段与第一和/或第二扁平带导体直接导电连接。就此而言,当连接段至少区域地与加热层特别是加热区接触设置时特别从工艺方面考虑是有利的,其中至少给加热段的与加热层或者加热区接触设置的区域提供一个与环境电绝缘的包皮。这样的包皮例如可以以聚氨酯漆的形式构造。同样也可以,使连接段至少部分地在板的一个没有加热层或者加热区的边缘区域内设置。在后一种情况下能够不需要连接段的电绝缘的包皮。 
在本实用新型的板的一种特别有利的结构中它作为具有两个通过热塑粘接层彼此连接的单层板的复合板制造,其中加热层位于单层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和/或位于一个在单层板之间设置的载体的表面上。此时区域加热元件在两个单层板之间设置并且可以至少部段地嵌入粘接层内,以便实现区域加热元件的特别简单和可靠的固定。应该理解,两个单层板不必强制由玻璃组成,而它们也可以由非玻璃化材料例如塑料组成。特别区域加热元件可以位于复合板的和加热层相同的一侧(例如“侧面3”),也就是说特别也位于粘接层的那一侧。另外同样可以,使区域加热元件和加热层位于粘接层的不同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板的另一个有利的结构中,至少一个区域加热元件例如以金属的加热线或者加热薄膜的形式制造,这能够以特别简单和低成本的工艺实现。优选加热线具有35到150μm范围的直径并且这样制造,使得它具有0.1到1欧姆/m的欧姆电阻,以便使得特别在12到24伏特范围的馈电电压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希望的加热功率。优选加热线在这里这样构造,使得它例如在12到24伏特范围的馈电电压的情况下可以给板面提供300到1000W/m2范围的加热功率供使用。对于加热线具有至少一个弯曲的线段的情况,优选该弯曲的线段具有大于4mm的曲率半径,以便在敷设时改善实际的可操作性和减小折断风险。 
在工业化成批生产中一种作为加热线制造的区域加热元件以工艺上特别简单和低成本的方式制造。为此目的,例如可以对于加热线使用一个基本上可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导向头,其与一个加热的压力辊如此耦合,使得把加热线压入用于粘接复合板的两个单层板的粘接层中。通过加热的压力辊能够实现粘接层的局部软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板作为汽车风挡的情况下,当区域加热元件覆盖邻近下面 的风挡边缘设置的汇流线设置时是有利的。通过该措施能够以有利的方式也在下面的汇流线的区域内实现风挡的加热。下汇流线通常仅具有非常小的欧姆加热功率并且位于加热区外。因此在风挡的该条状区域内也能够确实可靠地去除冰雪层。 
应该理解,不同的设计能够单独地或者以任意的组合实现。特别是上述以及下面还将说明的特征不仅可以在给出的组合中而且也在其他的组合中使用或者单独使用,而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附图说明
根据一个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参考附图。 
附图1以简化的不按比例的描绘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作为汽车风挡的形式的板的实施例的示意视图, 
附图2是图1所示板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中以总体用参考数字1举例表示的汽车风挡的形式表现本实用新型的板。风挡1作为复合板制造,它包括刚性的外板2和刚性的内板3(如参见图2),两者都作为单层板制造,并且通过一种热塑性粘接层4彼此连接,所述热塑性粘接层这里例如是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PVB)、乙烯乙酸乙烯酯薄膜(EVA)或者聚安酯薄膜(PU)。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例如由汽车的工业化成批生产的这样一种复合板的基本结构众所周知,所以这里对此不必详细深入说明。两个单层板2、3大小近似相同,具有大体梯形收缩的轮廓并且例如用玻璃制造,这里它们同样也可以用非玻璃化的材料例如塑料制造。对于像风挡以外的其他的应用,两个单层板2、3也可以用柔软的材料制造。 
风挡1的轮廓通过板边缘5规定,其相应于梯形形状由两个长的板边缘5a、5a’(在装入位置的上和下)和两个短的板边缘5b、5b’(在装入位置的左和右)组成。在内板3的与粘接层4连接的一侧(“侧面3”)上沉积一层透明的、用于电加热风挡1的加热层6。加热层6基本上涂满内板3的全部面,其中内板3的所有侧面的环绕的边缘条7不涂敷,使得加热层边缘8相对于板边缘5向内缩回。该措施用于实现加热层6向外的电气绝缘。此外保护加热层6不被板边缘5向前推进腐蚀。 
以众所周知的方式加热层6包括一个层系列,具有至少一个导电的金属分 层,优选银,和也许另外的分层例如降低反射层和阻断层。该层系列可承载高的热负荷是有利的,使得它能够承受为弯曲玻璃板所需要的通常大于600℃的高温而不损坏,但是也可以提供可承载低的热负荷的层系列。代替直接在内板3上设置,它例如也可以在一个塑料薄膜上设置,后者接着与外板2和内板3粘接。加热层6例如通过溅射(磁控管-阴极溅射)设置。加热层6的面电阻例如在0.1到6欧姆/面积单位的范围内。 
加热层6与第一(上)汇流线10和第二(下)汇流线11直接导电连接。两条汇流线10、11分别构造为带状或者条状,并且用作为向加热层6内宽范围地导入供电电流的连接电极。为此目的,汇流线10、11在加热层6上设置,其中第一汇流线10沿上面的长的板边缘5a延伸,第二汇流线11沿下面的长的板边缘5a’延伸。因此两条汇流线10、11沿它们的全部带长与加热层6直接导电连接并且各在一个位于它们的下侧的接触区域内接触加热层6。两条汇流线10、11仅沿长的板边缘5a、5a’延伸,而不沿短的板边缘5b、5b’延伸。两条汇流线10、11用相同的材料组成,并且例如可以通过在加热层6上压一种糊料例如以丝网印刷方法制造。但是另外可以选择的方案是,汇流线10、11也可以用窄的金属薄膜条例如由铜或铝制造。它们例如可以在粘接层4上固定并且在连接外板2和内板3时在加热层6上设置。此时可以通过热和压力的作用在连接单层板时保证导电接触。仅补充指出,加热层6的最上面的位置可以由电绝缘材料组成。如果压印汇流线10、11,则例如可以通过印糊中的玻璃料实现为导电接触对加热层6的蚀刻。如果作为金属薄膜条设置汇流线10、11,则例如可以通过电烙铁局部去除加热层6的用绝缘材料制的最上面的层。 
在第一汇流线10上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第一连接导体12,它作为扁平带导体(例如窄的金属薄膜)导体构造,并且具有第一外部连接端子20,其用于与用于提供馈电电压的电压源的一个极(例如负极)连接。第一连接导体12大体在上面的长的板边缘5a的中间垂直于第一汇流线10设置。在第二汇流线11上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两个第二连接导体13、13’,它们同样分别作为扁平带导体(例如窄的金属薄膜)导体构造,并且各具有一个第二外部连接端子21、21’,其用于与上述电压源的另一个极(例如正极)连接。两个第二连接导体13、13’以一个中间间隔在一个下面要说明的没有加热区的区域9的中心区域16两侧垂直于第二汇流线11设置。连接导体12、13、13’各在位于相 关的汇流线的下侧的接触区域内接触汇流线10、11。 
通过两条汇流线10、11包围加热区14,其中在施加馈电电压时流过加热电流。由于与加热层6相比欧姆电阻可忽略,所以实际上汇流线10、11不被加热,不对加热功率做出值得注意的贡献。 
如已在开始时所提到的,加热层6的面电阻随加热电流的流动路径的长度而增加,所以当两条汇流线10、11具有彼此尽可能小的距离时,考虑到能够满意地提供加热功率是有利的。出于这一理由,建议把一个下面的板区,其不再属于视野,而相应于为风挡刮水用的风挡刮水器的静止或者停放的区域,构造为没有加热区的区域9。在该没有加热区的区域9内同样有加热层6,但是它不位于两条汇流线10、11之间,不能由加热电流流过,因此不能被直接加热。 
为加热没有加热区的区域9,它具有一条加热线15,其用作可电加热的区域加热元件。加热线15由电绝缘的包皮例如聚氨酯漆包围。这里加热线15形成两个加热区17、17’,它们位于中心区域16的两侧,并且通过加热线15的蛇形曲折延伸规定。加热线15的蛇形曲折延伸用于至少近似地面加热没有加热区的区域9。加热线15的第一线端18在一条(图中左侧)第二连接导体13上以直接接触方式导电连接,而第二线端19在另一条(图中右侧)第二连接导体13’上以直接接触方式导电连接。具体说,加热线15从一加热区17内它的第一线端18出发,蛇形曲折延伸,不横跨中心区域16,它大体在一半的汇流线长度上在下汇流线或者第二汇流线11上方或者正在其上设置,接着在没有加热层的边缘条7内沿左边的短的板边缘5b延伸,继续在全部汇流线长度上在上汇流线或者第一汇流线10上方或者正在其上沿上面长的板边缘5a延伸,并且在没有加热层的边缘条7内沿右边的短的板边缘5b’延伸,以便然后在另一加热区17’再次蛇形曲折延伸,不跨越中心区域16,它大体在一半的汇流线长度上在下汇流线或者第二汇流线11上方或者正在其上延伸,最后在第二线端19处结束。这里加热线15在上面长的板边缘5a处在一个接触点与第一连接导体12直接电接触,然而由于电的包皮与第一汇流线10没有被直接的电气接触。为在第一接触点24处在加热线15和第一连接导体12之间直接电接触,在第一连接导体12的区域内局部去除加热线15的电绝缘包皮,这在成批生产中例如可以通过设置一个用于去除漆层的电烙铁实现。以相应的方式把加热线15的电包皮在两个第二连接导体13、13’处为形成各自的第二接触点25而除去。否则加热线15完全 由绝缘漆层包围。 
因此,加热线15的位于两个加热区17、17’之外的连接段23用于电连接第一连接导体12。因此通过在两条汇流线10、11上施加馈电电压能够同时加热加热区14和加热线15,其中汇流线10、11不用加热线15的电流加载。而是电流例如从第一连接导体12直接导入加热线15,在那里在加热线15内的两个平行的电流路径上分布,并且在两个第二连接导体13、13’处再次导出。因此两个汇流线10、11不通过用于加热线15的加热电流加载,使得能够以有利的方式避免附加的电损失。 
加热线15优选,但不强求,用金属材料特别是铜或者钨组成。加热线15具有例如35到150μm范围的直径,使得它具有0.1欧姆到1欧姆/m范围的欧姆电阻,其在通常12到24伏特的汽车电路电压的情况下具有适合实际应用的加热功率。优选可以提供300到1000W/m2板面积的范围的加热功率供使用。在弯曲段中优选加热线15具有4mm的最小的曲率半径,由此能够实现简单地敷设。 
虽然其未在图中表示,但是下面的一点同样是可能的,即加热线15在两个加热区域17、17’之外至少部段地在加热层6上与其接触延伸。加热线15在这里例如在粘接层4的和加热层6的同一侧上设置,然而也可以在粘接层4的另一侧上设置。同样可以,加热线15仅构造为一个唯一的加热区域,这通过蛇形曲折在中心区域16延伸或者细分为两个电气上分开的段实现。一体的加热线15形成一个贯通的导体回路,由此使得在工艺上能够特别简单和低成本地敷设该线。代替两个第二连接导体13、13’,同样可以仅提供一个唯一的第二连接导体,其例如在第二汇流线11的中间设置。 
如图1所示,风挡另外包括一个通信窗口22,它作为另外的没有加热区的区域9构造。通信窗口22用于与外部环境通信,为此目的可通过电磁波。通信窗口22的详细的功能对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无关紧要,所以这里不必详细深入说明。应该理解,在通信窗口22内可以以相应的方式设置加热线,其与加热层6的连接导体12、13、13’以直接接触的方式电气连接,以便直接加热通信窗口。 
附图1中区域加热元件例如以加热线15的形式表现,同样可以用窄的金属薄膜条制造区域加热元件,其例如可以在粘接层4上固定。 
下面举例通过其重要的步骤说明风挡1的制造方法。 
首先,从玻璃坯料以希望的梯形轮廓切割外板和内板2、3。接着通过溅射给内板3涂敷加热层6,边缘条7通过使用掩膜不涂敷。还可以对于用于风挡刮水器的静止或者停放的下面的板区域不涂敷。另外可选的方案还可以是,首先涂敷坯料,然后从它切割内板3。以这种方式预处理的内板3为形成通信窗口22被去涂层,这在工业化成批生产中例如可以借助机械的磨蚀轮进行。另外也可以通过去除涂层制造边缘区7和必要时用于风挡刮水器的静止或者停放的下面的板区域。接着例如用丝网印刷方法在内板3上印制两条汇流线10、11。作为印刷糊料例如可以使用银印刷糊料。接着预先烘烤印刷糊料,继之在高温下弯曲板2、3,以及粘接和钎焊连接导体,以及组装外板和内板2、3并且借助粘接层4粘接。 
在组装外板和内板2、3之前例如可以借助一种压入工具的施加头把加热线15压入粘接层4内,此时特别可以加热加热线15,以便由于例如PVB的较低的熔点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在粘接层4中的热固定。另外也可以在粘接层4中为加热线15提供一个槽并且把它放入。为此目的加热线15实际卷绕成一个线圈,以便它能够通过展开逐渐供给。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导体12、13、13’的电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钎焊或者借助导电粘接材料例如以超声焊接方法的固定进行。对于加热线15用绝缘漆层包封的情况,与连接导体12、13、13’的电连接可以以简单方式通过电烙铁进行,漆层通过那时作用的高温去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电加热层的透明板供使用,其中在至少一个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区域加热元件,它在一个与汇流线电连接的薄膜导体上连接。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去掉省去区域加热元件的单独的连接端子。 
附图标记列表 
1风挡 
2外板 
3内板 
4粘接层 
5板边缘 
5a、5a’长的板边缘 
5b、5b’短的板边缘 
6加热层 
7边缘条 
8加热层边缘 
9没有加热区的区域 
10第一汇流线 
11第二汇流线 
12第一连接导体 
13、13’第二连接导体 
14加热区 
15加热线 
16中心区域 
17、17’加热区域 
18第一线端 
19第二线端 
20’第一连接端子 
21、21’第二连接端子22通信窗口 
23连接段 
24第一接触点 
25、25’第二接触点 

Claims (8)

1.复合板(1),其由两个通过热塑性粘接层(4)彼此连接的单层板(2、3)组成,在单层板(2、3)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电加热层(6),其至少在板面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通过连接元件(10、11、12、13、13’)与电压源电连接,其中连接元件包括带状的第一汇流线(10)和带状的第二汇流线(11),它们各通过全部带长与加热层(6)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使得在施加馈电电压后加热电流通过由加热层(6)构成的加热区(14)流动,其中第一汇流线(10)与至少一个第一扁平导体(12)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第二汇流线(11)与至少一个第二扁平导体(13、13’)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该复合板具有至少一个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9),其中在两个单层板(2、3)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电的区域加热元件,它具有欧姆电阻,使得通过施加馈电电压能够加热没有加热区的板区域(9),其中区域加热元件以对加热区(14)电气并联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扁平导体(12)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扁平导体(13)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电连接,并且区域加热元件以加热线(15)的方式构造,其至少部段地在粘接层(4)内嵌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1),其中,至少区域地与加热层(6)接触地设置一个或者多个连接段(23),用于将区域加热元件与第一和/或第二扁平导体(12、13、13’)电连接,其中给连接段(23)的与加热层(6)接触设置的区域提供相对环境的电绝缘包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1),其中,至少区域地在复合板的没有加热层的边缘区(7)内设置一个或者多个连接段(23),用于将区域加热元件与第一和/或第二扁平导体(12、13、1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复合板(1),其中,加热线(15)具有35到150μm范围的直径和/或这样制造,从而能够提供300到1000W/m2板面积范围的化冰功率供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复合板(1),其中,加热线(15)具有35到150μm范围的直径和/或这样制造,即使在12到24伏特范围的馈电电压的情况下能够提供300到1000W/m2板面积范围的化冰功率供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复合板(1),其中,加热线(15)具有 至少一个弯曲的线段,其中该弯曲的线段具有大于4mm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复合板(1),其设计为汽车风挡,所述至少一个没有加热区的区域(9)用作为该风挡刮水的风挡刮水器的静止或者停放位置和/或用作与外部环境通信的通信窗口(22)。 
8.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复合板(1),其中,区域加热元件覆盖邻近下面的板边缘(5a’)设置的汇流线(11)设置。 
CN2012205098464U 2012-08-08 2012-08-08 复合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27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098464U CN203327276U (zh) 2012-08-08 2012-08-08 复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098464U CN203327276U (zh) 2012-08-08 2012-08-08 复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27276U true CN203327276U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66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0984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27276U (zh) 2012-08-08 2012-08-08 复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2727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9213A (zh) * 2015-09-17 2016-02-17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区设有低电阻区的汽车夹层玻璃
CN105338673A (zh) * 2015-09-17 2016-02-17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带有通讯窗的电加热汽车夹层玻璃
CN106797678A (zh) * 2014-04-17 2017-05-31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加热覆层的透明片材
CN107610808A (zh) * 2017-08-29 2018-01-19 广东凯西欧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复合板
CN112047648A (zh) * 2020-09-01 2020-12-08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678A (zh) * 2014-04-17 2017-05-31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加热覆层的透明片材
CN106797678B (zh) * 2014-04-17 2020-09-01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加热覆层的透明片材、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05329213A (zh) * 2015-09-17 2016-02-17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区设有低电阻区的汽车夹层玻璃
CN105338673A (zh) * 2015-09-17 2016-02-17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带有通讯窗的电加热汽车夹层玻璃
CN107610808A (zh) * 2017-08-29 2018-01-19 广东凯西欧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复合板
CN112047648A (zh) * 2020-09-01 2020-12-08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2777B (zh) 带有电加热层的透明板及其制造方法
JP5642274B2 (ja) 加熱コーティングを備える透明な窓ガラス
KR101493577B1 (ko) 가열가능한 코팅을 갖는 투명 창유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203327276U (zh) 复合板
JP6463842B2 (ja) 電気的な加熱層を備えた透明なパネル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103961A1 (en) Transparent article which can be electrically extensively heate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the use thereof
EP3400753B1 (en) Heatable glazing
JP2018515877A (ja) 加熱可能なガラスパネル
CN109392205B (zh) 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前挡玻璃
CN107404777B (zh) 一种汽车前挡夹丝加热玻璃
CN109562604B (zh) 可加热的嵌装玻璃
CN105376883A (zh) 带有通讯窗无膜层区域可均匀电加热的汽车夹层玻璃
CN110271393B (zh) 一种具有透明导电膜的夹层玻璃
CN203167323U (zh) 带有可加热的覆层的透明的板
CN110248434B (zh) 一种具有透明导电膜的窗玻璃
EP3220716A1 (en) Transparent window pane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layer
CN105357785A (zh) 一种带有横线过渡区的汽车夹层电加热玻璃
CN115461217A (zh) 层压式嵌装玻璃的母线隐藏方法
MXPA97002378A (en) Windshield which can be heated electric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