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94236U -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94236U
CN203294236U CN2013203181508U CN201320318150U CN203294236U CN 203294236 U CN203294236 U CN 203294236U CN 2013203181508 U CN2013203181508 U CN 2013203181508U CN 201320318150 U CN201320318150 U CN 201320318150U CN 203294236 U CN203294236 U CN 203294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bar
headstock
registration device
lock body
dead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181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锦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3181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94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94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942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包括车头定位装置,车头定位装置包括拉杆、连杆、锁身及拉杆定位装置,拉杆的底端铰接在摩托车车头上,锁身固定在拉杆前端,锁身内设置有锁舌,连杆固定在两个车把之间,所述拉杆后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拉杆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槽,固定槽的形状适配限位块的形状,拉杆经过两个位置:第一位置,拉杆上的限位块卡入固定槽内,锁舌伸出锁身,锁舌的前端面抵住拉杆;第二位置,锁舌缩进锁身,限位块脱离固定槽,新型结构的摩托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使用者在停车时可以直接将拉杆向下拉动实现车头与车身的固定,而且在要开锁时,可以直接坐在车上或者站在车旁边进行开锁,无需蹲下身。

Description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领域,尤其是一种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现在是人类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摩托车在停车时,首先先锁上其后轮的车锁,之后在车把摆动至一定的角度并将车把锁住(本实用新型中将这个转动后的角度称之为摆动角度),传统的车头锁一般都是设置在摩托车底部,使用者在操作时都需要蹲下身子,十分的不方便,而且设置在摩托车底部的车锁非常容易被撬开,造成摩托车的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迅速快捷的将车头与车身锁住且安全性能高的车头定位装置及使用该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头定位装置,包括拉杆、连杆、锁身及拉杆定位装置,所述拉杆的底端用于与摩托车的车头铰接,所述锁身固定在拉杆前端,锁身内设置有锁舌,锁舌可伸出及回缩的设置在锁身上,所述连杆用于与摩托车的车把固定,所述拉杆后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拉杆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槽,固定槽的形状适配限位块的形状,拉杆经过两个位置:
第一位置,拉杆上的限位块卡入固定槽内,锁舌伸出锁身,锁舌的前端面抵住拉杆;
第二位置,锁舌缩进锁身,限位块脱离固定槽。
为防止拉杆的误操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车头定位装置还包括弹簧,弹簧将拉杆拉向连杆。
为加强连杆的遮挡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连杆的截面为长方形。
为方便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车头定位装置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的转动带动拉杆的摆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包括摩托车车头及车身,摩托车车头可转动的设置在车身上,所述摩托车还包括车头定位装置,车头定位装置包括拉杆、连杆、锁身及拉杆定位装置,所述拉杆的底端铰接在摩托车车头上,所述锁身固定在拉杆前端,锁身内设置有锁舌,锁舌可伸出及回缩的设置在锁身上,所述连杆固定在两个车把之间,所述拉杆后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拉杆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槽,固定槽的形状适配限位块的形状,拉杆经过两个位置:
第一位置,拉杆上的限位块卡入固定槽内,锁舌伸出锁身,锁舌的前端面抵住拉杆;
第二位置,锁舌缩进锁身,限位块脱离固定槽。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车头定位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拉杆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杆上。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车头定位装置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的转动带动拉杆的摆动。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连杆的截面为正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新型结构的车头定位装置及使用该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在停车后,首先将车头摆动至特定角度,再通过拉杆的移动,通过限位块与连杆的配合,进而实现车头与车身互相固定,整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使用者在停车时可以直接将拉杆向下拉动实现车头与车身的固定,不用再掏出钥匙去锁合车头,而且在要开锁时,可以直接坐在车上或者站在车旁边进行开锁,无需蹲下身。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位于正常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的局部放大图A;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位于正常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拉杆;    2-连杆;    3-锁身;    31-锁舌;    4-拉杆定位装置;    41-固定槽;    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附图5,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包括摩托车车头及车身,摩托车车头可转动的设置在车身上,摩托车还包括车头定位装置,车头定位装置包括拉杆1、连杆2、锁身3及拉杆定位装置4,所述拉杆1的底端铰接在摩托车车头上,所述锁身3固定在拉杆1前端,锁身3内设置有锁舌31,锁舌31可伸出及回缩的设置在锁身3上,所述连杆2固定在两个车把之间,所述拉杆1后端设置有限位块5,所述拉杆定位装置4固定在车身上,拉杆定位装置4包括固定槽41,固定槽41的形状适配限位块5的形状,当车头摆动至存放角度时,所述固定槽41位于拉杆1的摆动轨迹上,拉杆1经过两个位置:
第一位置,拉杆1上的限位块5卡入固定槽41内,锁舌31伸出锁身3,锁舌31的前端面抵住拉杆1;
第二位置,锁舌31缩进锁身3,限位块5脱离固定槽41。
上述第一位置即需要对车头锁合的位置,参照附图4,车头在摆动的同时,拉杆1随着车头一同摆动,拉杆1在本实施例中是直接铰接在车头上的,本实施例中,拉杆1是直接铰接在车头的转轴(即连接车轮与车把的轴)上,连杆2固定在两个车把之间,因此在车头摆动的过程中,连杆2也跟着一起摆动,拉杆定位装置4是固定在车身上的,因此在车头转动的过程中拉杆定位装置4是不动的,即固定槽41的位置是不动的,当车头摆动至存放位置时,通常车头与车身的摆动角度在80°左右,固定槽41设置在拉杆1的摆动轨迹上,这时将拉杆1朝向固定槽41摆动,设置在拉杆1后端的限位块5便会卡入固定槽41中。
本实施例中,约定了一个前后端的位置关系,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整个定位装置反过来安装,即将上述设置位置镜像设置,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5的形状可为方形,而固定槽41设置与限位块5相应的形状,限位块5从纵向卡入固定槽41,限制了拉杆1的左右摆动,而且也使拉杆1不能再向后拉动,这时,锁舌31伸出,锁舌31的前端面正好抵住连杆2,使拉杆1也不能往前拉动,通过固定槽41及连杆2的设置,有效的防止了拉杆1四个方向的移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块的形状可以为弧形等,本实用新型并不做具体限制。
限位块5与固定槽41的配合,限制了拉杆1三个方向的移动,而且限位块5是从上至下卡入固定槽41,限位块5与固定槽41的面积可以设置较大,加大两者配合的受力面积,实现拉杆1的牢固卡合。
当需要从第一个位置移动至第二个位置时,参照附图5,即要免除车头的锁合状态,通过钥匙或者其他手段将锁舌31缩入锁身3中,连杆2便没有限制拉杆1的向前移动,拉杆1可以向前摆动一端距离,这时限位块5离开固定槽41,车头免除锁合状态。
钥匙孔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制,可以在锁身3的任何位置或拉杆1的任何位置,通常是便于使用者操作的位置,插入钥匙后便可简单的控制锁舌31的移动。
锁身3可以通过螺纹固定、卡合固定或者其他方式牢固的固定拉杆1上,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的锁为子弹锁,锁舌3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
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固定槽41不在拉杆1的摆动轨迹上,拉杆1后端的限位块5是不可能卡入固定槽41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例如摩托车的倒退或者转弯过程中,限位块5有可能会卡入固定槽41中,造成摩托车的操作失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头定位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拉杆1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杆2上,位于正常状态时,弹簧是将拉杆1拉向连杆2,免除了限位块5误卡入固定槽41的情况。
所述车头定位装置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的转动带动拉杆1的摆动,使用者可以通过选择自己适合的方法来操作车头定位装置,具体的,可以将整个车头定位装置都隐藏在摩托车的车头与车身中,而只在车头位置设置一个旋钮,当需要锁车头时,直接转动旋钮即可。
当位于第一状态时,锁舌31的前端面是与连杆2抵住配合的,为了加大配合的面积并实现锁舌31的牢固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2的截面为正方形,采用面接触,更加牢固可靠,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连杆的具体形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截面也可以是圆形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车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连杆、锁身及拉杆定位装置,所述拉杆的底端用于与摩托车的车头铰接,所述锁身固定在拉杆前端,锁身内设置有锁舌,锁舌可伸出及回缩的设置在锁身上,所述连杆用于与摩托车的车把固定,所述拉杆后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拉杆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槽,固定槽的形状适配限位块的形状,拉杆经过两个位置:
第一位置,拉杆上的限位块卡入固定槽内,锁舌伸出锁身,锁舌的前端面抵住拉杆;
第二位置,锁舌缩进锁身,限位块脱离固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弹簧将拉杆拉向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截面为长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的转动带动拉杆的摆动。
5.一种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包括摩托车车头及车身,摩托车车头可转动的设置在车身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头定位装置,车头定位装置包括拉杆、连杆、锁身及拉杆定位装置,所述拉杆的底端铰接在摩托车车头上,所述锁身固定在拉杆前端,锁身内设置有锁舌,锁舌可伸出及回缩的设置在锁身上,所述连杆固定在两个车把之间,所述拉杆后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拉杆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槽,固定槽的形状适配限位块的形状,拉杆经过两个位置:
第一位置,拉杆上的限位块卡入固定槽内,锁舌伸出锁身,锁舌的前端面抵住拉杆;
第二位置,锁舌缩进锁身,限位块脱离固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拉杆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的转动带动拉杆的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截面为正方形。
CN2013203181508U 2013-06-04 2013-06-04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94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181508U CN203294236U (zh) 2013-06-04 2013-06-04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181508U CN203294236U (zh) 2013-06-04 2013-06-04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94236U true CN203294236U (zh) 2013-11-20

Family

ID=49570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1815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94236U (zh) 2013-06-04 2013-06-04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942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8296A (zh) * 2013-06-04 2013-09-25 刘锦秀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8296A (zh) * 2013-06-04 2013-09-25 刘锦秀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CN103318296B (zh) * 2013-06-04 2016-02-03 刘锦秀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2386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太阳能电动滑板车
CN203294236U (zh)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CN204383145U (zh) 一种带车载自行车架的多功能车载遮阳棚
CN104290794B (zh)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及支撑架组件
CN204736983U (zh)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车把锁
CN105818911B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CN103318296B (zh)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CN202923755U (zh)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CN203032749U (zh) 用于童车的方向盘离合结构
CN204821935U (zh) 一种折叠器
CN102963460B (zh) 车头定位装置及带有车头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CN203921013U (zh) 车头自动感应定位装置及带有自动感应定位装置的摩托车
CN204021135U (zh) 一种折叠式童车
CN206049767U (zh) 婴儿推车的换向结构
CN201914292U (zh) 幼儿推车
CN203402343U (zh) 一种带锁的自行车前叉及该自行车
CN204846235U (zh) 一种折叠器的锁扣
CN203410375U (zh) 一种自行车固定架的转动结构
CN204527282U (zh) 方向操控系统分体式方向管柱结合体
JP2014058215A (ja) 自転車ハンドル収納装置
CN203937621U (zh) 农用三轮车防盗器
CN213627047U (zh) 一种门锁锁体
CN207417044U (zh) 两轮折叠滑板车
CN204055917U (zh) 一种婴儿推车
CN202294917U (zh) 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0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