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60693U -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60693U
CN203260693U CN 201320204331 CN201320204331U CN203260693U CN 203260693 U CN203260693 U CN 203260693U CN 201320204331 CN201320204331 CN 201320204331 CN 201320204331 U CN201320204331 U CN 201320204331U CN 203260693 U CN203260693 U CN 203260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plate
cooling water
battery pack
water pipe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043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应波
郑卫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043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60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60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606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E60/12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冷却模块;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平行叠放的单体电池;所述冷却模块包括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第三冷却板和第四冷却板;四个冷却板均沿电池的厚度方向放置,且第一冷却板、第三冷却板分别位于电池组上设有电极引出端的两个端面,第二冷却板、第四冷却板分别位于电池组的顶面和底面;每个冷却板内均设有冷却管,相邻两个冷却板之间的冷却管通过转接管道连通,冷却管和转接管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通过在电池组厚度方向的四周面均设置冷却板,能有效提高电池组内的整体传热和散热效果,使电池组内部温度场分布更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传热功率的储能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电力需求逐年增长,用电高峰和低谷的负荷差距越来越大,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储能,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以求减少电能浪费、实现削峰调谷,并可以降低总装机容量,节约投资。而储能电站则是在储能技术领域的一项突破。它能在用电低谷时向电池组充电储能,用电高峰期时电池组放电回馈电网,对电网进行局部错峰调谷,均衡用电负荷。同时储能电站还可存储太阳能和风能电站产生的电能,突破时间和气候限制,解决了全天候使用新能源的难题。
电池储能电站,相比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传统储能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和运行寿命优势,经济效益突出,需求巨大,应用前景广阔。全球电力需求逐年增长,用电高峰和低谷的负荷差距越来越大,电池储能电站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将给电网储能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更新,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电池储能电站是由众多储能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所组成的,每个单体电池的工作状态都会对储能电池模组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要使单体电池发挥最佳的工作效率,必须保证其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同时还要求各单体电池的工作性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保证储能电池模组乃至整个储能电站有最大的工作效率。而要保证单体电池的一致性就必须使整个电池模组的温度场均匀,这对现有的电池模组热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储能电池模组内电池组内部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电池整体散热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模组,所述储能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冷却模块;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平行叠放的单体电池;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分别位于电池组四周、且两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第三冷却板和第四冷却板; 
四个冷却板均沿电池的厚度方向放置,且所述第一冷却板、第三冷却板分别位于电池组上设有电极引出端的两个端面,而第二冷却板、第四冷却板分别位于电池组的顶面和底面;
每个冷却板内均设有冷却管,相邻两个冷却板之间的冷却管通过转接管道连通,冷却管和转接管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的电极之间通过连接片焊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冷却板与电池组之间均设有一层绝缘导热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冷却板、第三冷却板的上端均通过螺钉与第二冷却板固定连接;第一冷却板、第三冷却板的下端均通过螺钉与第四冷却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冷却板与第四冷却板之间通过拉杆和螺母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冷却板内的冷却管均具有进口和出口;其中第二冷却板的冷却管的出口通过第一转接管道与第三冷却板的冷却管的进口连通,第三冷却板的冷却管的出口通过第二转接管道与第四冷却板的冷却管的进口连通,第四冷却板的冷却管的出口通过第三转接管道与第一冷却板的冷却管的进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冷却板内的冷却管均为弯曲单一管道,且贯穿该冷却板的整个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转接管道的两端与相邻的冷却板内的冷却管的连接处均设有紧固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通过在电池组的厚度方向的四周面均设置冷却板,尤其在电池组的具有电极引出端的两个端面(即发热量较大的两个区域)设置第一冷却板和第三冷却板,从而能有效提高电池组内的整体传热和散热效果,使电池组内部温度场分布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二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第四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2中第一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C剖视图。
图9是图2中第三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D-D剖视图。
图中,1——单体电池,2——连接片,3——第二冷却板,4——第四冷却板,5——第一冷却板,6——第三冷却板,7——第一转接管道,8——第三转接管道,9——第二转接管道,10——拉杆,11——螺母,12——第二导热垫片,13——第四导热垫片,14——第一导热垫片,15——第三导热垫片;
31——第二通孔,32——第二螺纹孔,33——第二出口,34——第二进口;41——第四通孔,42——第四螺纹孔,43——第四出口,44——第四进口;51——第一冷却板5的上方固定端,52——第一冷却板5的下方固定端,53——第一出口,54——第一进口;61——第三冷却板6的上方固定端,62——第三冷却板的下方固定端,63——第三出口,64——第三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模组,所述储能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冷却模块。其中,电池组包括多个平行叠放的单体电池1,各单体电池1之间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本实用新型没有特殊限定。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所述单体电池一般为方形,其包括两大面、两侧面和两端面。本实用新型中,如无特殊说明,电池的两端面即是指电池两电极引出端所在的面;而两大面是指单体电池面积最大的两个面;侧面是指与两端面、两大面垂直的面。多个单体电池1之间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电极之间通过连接片2焊接连接在一起,从而得到一个整体的电池组。
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模块包括分别位于电池组四周、且两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冷却板5、第二冷却板3、第三冷却板6和第四冷却板4。四个冷却板均沿电池的厚度方向放置,且第一冷却板5、第三冷却板6分别位于电池组上设有电极引出端的两个端面,而第二冷却板3、第四冷却板4分别位于电池组的顶面和底面,即第二冷却板3和第四冷却板4均位于单体电池1的两侧面上,便于将各单体电池1内的热量进行有效热传导,起到散热作用。
每个冷却板内均设有冷却管,且相邻两个冷却板之间的冷却管通过转接管道连通,冷却管和转接管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冷却板3即位于电池组的顶面,其可以对电池组的顶面进行传热,散热效率高。该第二冷却板3的边缘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2和第二通孔31,其中第二通孔31内可穿设拉杆10、并套上螺母11,将第二冷却板3与第四冷却板4之间固定连接。第二螺纹孔32的位置与第一冷却板5、第三冷却板6上的上方固定端的位置对应,可通过在该第二螺纹孔32内装入螺钉将第二冷却板3与相邻的第一冷却板5、第三冷却板6分别固定连接。
第二冷却板3内设有弯曲单一流道的冷却管,且该冷却管贯穿第二冷却板3的整个区域;该冷却管的两端即为进口和出口,即第二进口34、第二出口33。其中,第二进口34即为整个冷却模块内冷却介质的初始入口,第二出口33通过第一转接管道7与第三冷却板6的冷却管的进口(即第三进口64)连通。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四冷却板4位于电池组的底面,其形状与第二冷却板3的形状类似,其边缘位置也开设有第四螺纹孔42和第四通孔41。其中第四通孔41的位置与第二冷却板3上第二通孔31的位置对应,通过在第二通孔31、第四通孔41内装入拉杆10,然后在拉杆10两端套上螺母11并拧紧,即可将第二冷却板3与第四冷却板4固定。第四螺纹孔42的位置与第一冷却板5、第三冷却板6上的下方固定端的位置对应,可通过在该第四螺纹孔42内装入螺钉将第四冷却板4与相邻的第一冷却板5、第三冷却板6分别固定连接。
第四冷却板4内设有弯曲单一流道的冷却管,且该冷却管贯穿第四冷却板4的整个区域;该冷却管的两端即为进口和出口,即第四进口44和第四出口43。其中,第四进口44通过第二转接管道9与第三冷却板6的出口(即第三出口63)连通,而第四出口43则通过第三转接管道8与第一冷却板5的进口(即第一进口54)连通。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冷却板5位于电池组的右端面,其可以对电池的电极引出端的端面进行散热。该第一冷却板5上设有用于与第二冷却板3固定连接的上方固定端51,以及用于与第四冷却板4固定连接的下方固定端52。其中,对于第一冷却板5的上方固定端51的个数没有特殊限定,其与第二冷却板3上右侧的第二螺纹孔32的个数匹配即可。即通过在第一冷却板5的上方固定端51内插入螺钉,并将螺钉固定拧紧于第二冷却板3右侧的第二螺纹孔32内,即可将第一冷却板5的上方与第二冷却板3固定。
对应地,第一冷却板5的下方固定端52的个数也没有特殊限定,其与第四冷却板4上右侧的第四螺纹孔42的个数匹配即可。即通过在第一冷却板5的下方固定端52内插入螺钉,并将螺钉固定拧紧于第四冷却板4右侧的第四螺纹孔42内,即可将第一冷却板5的下方与第四冷却板4固定。
第一冷却板5内设有弯曲单一流道的冷却管,且该冷却管贯穿第一冷却板5的整个区域;该冷却管的两端即为进口和出口,即第一进口54和第一出口53。如前所述,第一进口54通过第三转接管道8与第四冷却板4的第四出口43连通,而第一出口53即为整个冷却模块内冷却介质的最终出口。
同理,如图9和图10所示,如图第三冷却板6的结构与第一冷却板5的结构类似,其位于电池组的左端面,也是用于对电池的电极引出端的端面进行散热。对应地,该第三冷却板6上设有用于与第二冷却板3固定连接的上方固定端61,以及用于与第四冷却板4固定连接的下方固定端62。其中,对于第三冷却板6的上方固定端61的个数没有特殊限定,其与第二冷却板3上左侧的第二螺纹孔32的个数匹配即可。即通过在第三冷却板6的上方固定端61内插入螺钉,并将螺钉固定拧紧于第二冷却板3左侧的第二螺纹孔32内,即可将第三冷却板6的上方与第二冷却板3固定。
对应地,第三冷却板6的下方固定端62的个数也没有特殊限定,其与第四冷却板4上左侧的第四螺纹孔42的个数匹配即可。即通过在第三冷却板6的下方固定端62内插入螺钉,并将螺钉固定拧紧于第四冷却板4左侧的第四螺纹孔42内,即可将第三冷却板6的下方与第四冷却板4固定。
第三冷却板6内设有弯曲单一流道的冷却管,且该冷却管贯穿第三冷却板6的整个区域;该冷却管的两端即为进口和出口,即第三进口64和第三出口63。如前所述,第三进口64通过第一转接管道7与第二冷却板3的第二出口33连通,而第三出口63则通过第二转接管道9与第四冷却板4的第四进口44连通。
综上,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的流程路线为:冷却介质从第二冷却板3的第二进口34流入,从其第二出口33流出,经过第一转接管道7从第三冷却板6的第三进口64流入,从其第三出口63流出,再通过第二转接管道9从第四冷却板4的第四进口44流入,从其第四出口43流出,然后通过第三转接管道8从第一冷却板5的第一进口54流入,最后从其第一出口53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该冷却系统的流程也可反向进行,即冷却介质从第一冷却板5的第一出口53流入,最后从第二冷却板2的第二进口34流出,这样整个管路内部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就发生反转。
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的冷却板的材质可为金属或其他导热性能较好的非金属如陶瓷等,其内部管道可通过内埋铜管或其他金属管实现(要注意内部管道与液体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也可通过内部开孔形成流道,或者通过两块金属板(其中一块金属板开有槽型突起)焊接合成。对于冷却板内的冷却管的形状和线路、以及冷却板的厚度,可根据散热要求和安装位置空间进行适当改变。例如,所述冷却板可为内嵌铜管或内部开孔的金属铝板,也可为其他材质的金属或非金属板,本实用新型没有特殊限定。
相邻两个冷却板内的冷却管之间通过转接管道连接,具体包括第一转接管道7、第二转接管道9和第三转接管道8,该转接管道一般采用弹性较好的非金属管,优选采用耐腐蚀的橡胶软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个转接管道的两端与相邻的冷却板内的冷却管的连接处均设有紧固件(附图中未示出),例如可以采用金属卡扣或其他紧固件,以确保管道内流通的冷却介质不发生泄露。
如前所述,各块冷却板之间通过拉杆10、螺母11、螺钉或其他固定件与电池组之间进行装配固定,还可增设螺母垫片,以保证冷却板与电池组之间接触良好。其中,所述拉杆10优选采用强度较好的金属材质,直径一般从4mm到8mm,可以是铝合金、钛合金和不锈钢等。拉杆10两端有一定长度的螺纹,长度一般为5-15mm,用于装配螺母11。所述螺母1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各种不锈钢或镀镍带法兰面螺母,其厚度为5-15mm,根据具体的受力需求以及电池模组的整体空间尺寸限制而定。螺母垫片的材质一般采用不锈钢板或镀镍钢板,根据受力分布情况而定,主要是增加受力面积。螺母垫片的厚度一般为0.5-1.5mm。
本实用新型中,为保证电池组与每个冷却板之间接触良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每个冷却板与电池组之间均设有一层绝缘导热垫片,具体包括第二导热垫片12、第四导热垫片13、第一导热垫片14和第三导热垫片15。其中第二导热垫片12即位于第二冷却板3与电池组的顶面之间,而第四导热垫片13即位于第四冷却板4与电池组的底面之间,第三导热垫片15位于第三冷却板6与电池组的左端面(即电池组左侧连接片2)之间,而第一导热垫片14则位于第一冷却板5与电池组的右端面(即电池组右侧连接片2)之间。其中,各导热垫片的材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厚度较薄的绝缘导热材料,流入可以为导热硅胶片,也可为导热硅脂、导热膏等其他绝缘导热介质。同时,导热垫片的厚度要适中,既能达到绝缘要求,又要尽量减小热阻,优选为0.3~2mm,更优选为1mm。各导热垫片的面积和与其接触的冷却板的面积大小一致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其内部的冷却模块适用于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内纵向尺寸和安装位置公差的一致性很好的情况,该冷却模块能有效提高电池组内的整体传热和散热效果,使电池组内部温度场分布更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冷却模块;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平行叠放的单体电池(1);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分别位于电池组四周、且两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冷却板(5)、第二冷却板(3)、第三冷却板(6)和第四冷却板(4); 
四个冷却板均沿电池的厚度方向放置,且所述第一冷却板(5)、第三冷却板(6)分别位于电池组上设有电极引出端的两个端面,而第二冷却板(3)、第四冷却板(4)分别位于电池组的顶面和底面;
每个冷却板内均设有冷却管,相邻两个冷却板之间的冷却管通过转接管道连通,冷却管和转接管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的电极之间通过连接片(2)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板与电池组之间均设有一层绝缘导热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板(5)、第三冷却板(6)的上端均通过螺钉与第二冷却板(3)固定连接;第一冷却板(5)、第三冷却板(6)的下端均通过螺钉与第四冷却板(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板(3)与第四冷却板(4)之间通过拉杆和螺母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板内的冷却管均具有进口和出口;其中第二冷却板(3)的冷却管的出口通过第一转接管道(7)与第三冷却板(6)的冷却管的进口连通,第三冷却板(6)的冷却管的出口通过第二转接管道(9)与第四冷却板(4)的冷却管的进口连通,第四冷却板(4)的冷却管的出口通过第三转接管道(8)与第一冷却板(5)的冷却管的进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板内的冷却管均为弯曲单一管道,且贯穿该冷却板的整个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转接管道的两端与相邻的冷却板内的冷却管的连接处均设有紧固件。
CN 201320204331 2013-04-22 2013-04-22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60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04331 CN203260693U (zh) 2013-04-22 2013-04-22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04331 CN203260693U (zh) 2013-04-22 2013-04-22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60693U true CN203260693U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73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04331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60693U (zh) 2013-04-22 2013-04-22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60693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0072A (zh) * 2016-01-12 2016-04-06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行波管放大器的冷却装置
CN106207303A (zh) * 2015-06-01 2016-12-07 保时捷股份公司 车辆部件
WO2017000746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板、锂离子电池模组及汽车
CN106992334A (zh) * 2017-05-17 2017-07-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车辆及其液冷式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WO2021008541A1 (zh) * 2019-07-17 2021-01-21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及汽车
JP2021521618A (ja) * 2018-04-10 2021-08-26 ソゲフィ・エア・アンド・クーリング ハウジングに組み込まれた温度調整手段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2021521619A (ja) * 2018-04-10 2021-08-26 ソゲフィ・エア・アンド・クーリング 熱交換領域を組み込んだ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CN115832560A (zh) * 2021-10-29 2023-03-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架及货架的制造方法
JP7535411B2 (ja) 2020-08-21 2024-08-16 三協立山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7303A (zh) * 2015-06-01 2016-12-07 保时捷股份公司 车辆部件
CN106207303B (zh) * 2015-06-01 2019-08-09 保时捷股份公司 车辆部件
WO2017000746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板、锂离子电池模组及汽车
CN105470072A (zh) * 2016-01-12 2016-04-06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行波管放大器的冷却装置
CN106992334A (zh) * 2017-05-17 2017-07-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车辆及其液冷式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JP2021521618A (ja) * 2018-04-10 2021-08-26 ソゲフィ・エア・アンド・クーリング ハウジングに組み込まれた温度調整手段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2021521619A (ja) * 2018-04-10 2021-08-26 ソゲフィ・エア・アンド・クーリング 熱交換領域を組み込んだ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7395560B2 (ja) 2018-04-10 2023-12-11 ソゲフィ・エア・アンド・クーリング 熱交換領域を組み込んだ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7395559B2 (ja) 2018-04-10 2023-12-11 ソゲフィ・エア・アンド・クーリング ハウジングに組み込まれた温度調整手段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US11901536B2 (en) 2018-04-10 2024-02-13 Sogefi Air & Cooling Battery unit with temperature-regulating means built into the housing
WO2021008541A1 (zh) * 2019-07-17 2021-01-21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及汽车
JP7535411B2 (ja) 2020-08-21 2024-08-16 三協立山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
CN115832560A (zh) * 2021-10-29 2023-03-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架及货架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60693U (zh)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CN203260692U (zh)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CN208028191U (zh) 一种液冷和风冷结合散热的动力电池
CN105789733A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电源装置
CN105932367B (zh) 一种基于耦合式热管理的电池储能系统及方法
CN206921972U (zh) 一种散热结构、电池热管理装置和汽车
WO2022021065A1 (zh) 一种电芯模组液冷结构及应用其的电池包
CN111864302B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散热管理系统
CN104538664A (zh) 一种具有强化换热且有效保持电堆温度均匀性的冷却系统
CN110890494A (zh) 一种带有液冷装置的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CN108110376A (zh) 一种阻燃冷却型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20106662U (zh) 液冷电池包
CN110544753A (zh) 一种新型带管路式铜镍复合片的液冷模组
CN115000578A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热管理系统
CN202651308U (zh) 一种电池散热装置
CN207651637U (zh) 电动商用车液冷装置及液冷系统
CN20767703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储能模组
CN220830061U (zh) 储能集装箱和光伏系统
CN215816040U (zh) 一种液冷散热电池模组
CN203787535U (zh) 用于电动汽车被动热管理的全铝散热电池箱
CN105552294A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2342698U (zh) 电池散热装置及电池设备
CN115752056A (zh) 一种采用薄板封装的高效稳定相变蓄冷装置
CN115395164A (zh) 一种单体电池、电池组及电池包
CN115603002A (zh) 一种电性汇流件、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