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56264U -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56264U
CN203256264U CN201320240616.7U CN201320240616U CN203256264U CN 203256264 U CN203256264 U CN 203256264U CN 201320240616 U CN201320240616 U CN 201320240616U CN 203256264 U CN203256264 U CN 203256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irculation
heat exchanger
circulation airlift
reactor
cool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406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策
李干禄
吴兵
李晖
陈可泉
欧阳平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202406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56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56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562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包括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所述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的底部装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上连接有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膜管。本实用新型将膜管应用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利用膜管的纳米级孔径,使得从膜管中逸出的气泡直径小,数量多,克服了喷嘴式和板孔式分布器气泡较大,使得传质性能大大提高,有利于对发酵液中溶氧的控制。

Description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领域,涉及一种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背景技术
气升式反应器主要分成两大类,即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和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两种反应器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流体循环路径来区分的。当在升流区内曝气,由于升、降流区内空气含率不同造成的表观流体密度的差异,最终导致流体在反应器外循环。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可看成是由两个气液鼓泡床以及两者顶部与底部连接部分组成。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常温常压下,纯水中氧的溶解度为0.2mmol/L,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则更低。而在发酵过程发酵液中氧气浓度是限制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所以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对其传质性能要求较高。特别是随着反应器体积的增大,其内部各区域的局部气含率及传质性能将成为反应器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氧传递的强化在生物发酵过程中十分重要,尤其在高密度发酵中氧的传递常常成为限制性因素。 
单位体积发酵液每小时的耗氧量,一般为25-100mmol/(L*h)。谷氨酸发酵18h耗氧速率为51mmol/(L*h),同一类微生物的耗氧速率还受温度、发酵液成分和浓度的影响,如当供氧不足,葡萄糖浓度为1%时,酵母的耗氧速率为15-18mmol/(L*h),而供氧充足,葡萄糖浓度为15%时,耗氧速率则达342-396mmol/(L*h)。所以提高反应器传质性能可以大大提高微生物发酵好氧速率,提高生产菌的生长、代谢速率。在实际的搅拌桨发酵罐发酵过程中,通常是利用搅拌桨来提高混合效果和提高传质效果,然而,搅拌桨的能耗很大,其能够占到总能耗的1/3。 
采用纳米孔径的膜管进行曝气,一方面由于产生的气泡直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小,导致气液接触面积较大。另一方面,小气泡能够随着液体流动进入降流区,提高降流区的溶氧浓度。所以采用膜管布气得到的体积传质系数要大于一般喷嘴式和孔板式。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也可以提高气液反应器的传质。 
采用膜管曝气是一种技术手段,相比于喷嘴式或孔板式,采用膜管曝气的优势在于传质性能好、能耗低、适应性大、经济性好等,但目前尚未有将膜管应用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解决现有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中采用喷嘴式和孔板式布气得到的体积传质系数较低,不利于好氧微生物发酵、限制菌体生长、代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包括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所述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的上升区和下降区内分别设置具有多个扇形板翅换热片的板翅式换热器一和板翅式换热器二;板翅式换热器一上端有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一,下端有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一,其中,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一通过环管一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一通过环管二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板翅式换热器二上端有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二,下端有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二,其中,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二通过环管三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二通过环管四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所述的搅拌式反应器的底部装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上连接有多根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膜管。 
所述的气体分布器和膜管之间为螺纹连接。 
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一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之间为活动连接。 
所述的活动连接为支撑件一和螺栓相连接。 
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二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之间为活动连接。 
所述的活动连接为支撑件二和螺栓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将膜管应用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利用膜管的纳米级孔径,使得从膜管中逸出的气泡直径小,数量多,克服了喷嘴式和板孔式分布器气泡较大,使得传质性能大大提高,有利于对发酵液中溶氧的控制;另外,膜管与气体分布器之间是通过螺纹来连接的,可以大大方便拆卸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B-B向的俯视图。
图中,1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2板翅式换热器一,3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一,4环管一,5支撑件一,6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一,7环管二,8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二,9环管三,10板翅式换热器二,11支撑件二,12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二,13环管四,14气体分布器,15膜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是图1中A-A向和B-B向的俯视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包括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的上升区和下降区内分别设置具有多个扇形板翅换热片的板翅式换热器一2和板翅式换热器二10,扇形板翅换热片用于交换热量,图1所示的为具有两个上升区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板翅式换热器一2上端有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一3,下端有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一6,其中,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一3通过环管一4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一6通过环管二7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便于蒸汽或者冷却水的流动。板翅式换热器二10上端有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二8,下端有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二12,其中,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二8通过环管三9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二12通过环管四13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便于蒸汽或者冷却水的流动。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的底部装有气体分布器14,气体分布器14上连接有多根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膜管15。气体分布器14用于曝气,和打气装置相连接,气体从膜管15的纳米级孔径中逸出,加大发酵液中的溶氧。
为了方便拆卸检修,气体分布器14和膜管15之间为螺纹连接,同时,板翅式换热器一2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之间为活动连接,只要能够实现便于拆装的活动连接均可,本实施例中板翅式换热器一2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为支撑件一5和螺栓相连接。同理,板翅式换热器二10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之间也为活动连接,为支撑件二11和螺栓相连接。 
当需要时,蒸汽从板翅式换热器一2和板翅式换热器二10的上端的蒸汽进口进入,通过环管一4和环管三9到达板翅式换热器一2和板翅式换热器二10的板翅换热片,交换热量后进入环管二7和环管四13,然后从下端的蒸汽冷凝水出口排出;当需要冷却时,冷却水从板翅式换热器一2和板翅式换热器二10的下端的冷却水进口进入,通过环管二7和环管四13到达板翅式换热器一2和板翅式换热器二10的板翅换热片,交换热量后进入环管一4和环管三9,然后从上端的冷却水出口排出。同时,气体经过气体分布器8后,从膜管9的纳米级孔径中逸出,由于膜管9的纳米级孔径,使得产生的气泡直径小,数量多,克服了喷嘴式和板孔式分布器气泡较大,使得传质性能大大提高,有利于对发酵液中溶氧的控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利用10 m3的反应器采用膜管曝气方式发酵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
    首先进行培养基灭菌,开启搅拌电机,转速在100r/min,使发酵液受热均匀。当温度升到95度以上即可停止搅拌。再进行空气过滤器和空气管道的灭菌,稍开过滤器和排水阀,从而保证空气管道灭菌。最后出料口、采样阀、蒸汽阀门以及出口阀稍开,保证该管路灭菌。 
发酵培养与结果:按10%的接种量将产L-赖氨酸的大肠杆菌(购买自CGMCC,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1.0281)接入装有5 m3发酵培养基的10 m3采用膜管进行曝气的搅拌式反应器中(1L发酵培养基含:葡萄糖20~40 g/L,(NH4)2SO4 1.5~1.8 g,KH2PO1.2 g,玉米浆 1~2 g,L-苏氨酸0.2~0.4 g),通气量为200~250 m3/h,搅拌转速100~200 r/min,发酵温度35~37 ℃,流加氨水以控制pH在6.5~6.8,每隔2~4 h检测残糖浓度,并流加700 g/L的葡萄糖,维持残糖浓度在10~15 g/L,发酵结束前4~5 h,停止流加糖液,当残糖降至5~7 g/L时,即发酵结束,整个发酵周期约72 h。发酵过程中,气体经过气体分布器8后,从膜管9的纳米级孔径中逸出,从出口阀通入大气中。在发酵高峰期将进气量提高至最大,使得氧的溶解度能够达到3-4ppm,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发酵过程中是手动控制罐压的,所以在调节空气流量时,须同时调节出口阀,从而使得罐压恒定大于0.03Mpa。 
对比常规的反应器不具备膜管曝气结构,而其他的结构与本发明反应器相同,由镇江东方生物工程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反应器大小10m3,发酵方式和培养基和本实施例一致。通过发酵结果如下:本发明的反应器采用膜管曝气得到的溶氧为4.3ppm,对比常规反应器的溶氧数据为2.6ppm。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采用膜管曝气的反应器,其提高了溶氧浓度,提高了反应器总体传质系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利用50 m3反应器采用膜管曝气方式发酵生产柠檬酸的方法。
首先进行培养基灭菌,开启搅拌电机,转速在100r/min,使发酵液受热均匀。当温度升到95度以上即可停止搅拌。再进行空气过滤器和空气管道的灭菌,稍开过滤器和排水阀,从而保证空气管道灭菌。最后出料口、采样阀、蒸汽阀门以及出口阀稍开,保证该管路灭菌。 
发酵培养与结果:按10%的接种量将产柠檬酸黑曲霉(购买自CGMCC,黑曲霉的保藏编号为CGMCC5343)接入装有35m3发酵培养基的50m3的采用膜管进行曝气的反应器中(1L发酵培养基含:薯干50~70 g,α-淀粉酶80 U/g原料,(NH4)2SO4 45~65 g),通气量为2500~4000 m3/h,搅拌转速100~150 r/min,发酵温度28~30 ℃,整个发酵周期约65 h。发酵过程中,气体经过气体分布器8后,从膜管9的纳米级孔径中逸出,从出口阀通入大气中。在发酵高峰期将进气量提高至最大,使得氧的溶解度能够达到3-4ppm,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发酵过程中是手动控制罐压的,所以在调节空气流量时,须同时调节出口阀,从而使得罐压恒定大于0.03Mpa。 
对比常规的反应器不具备膜管曝气结构,而其他的结构与本发明反应器相同,由镇江东方生物工程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反应器大小50m3,发酵方式和培养基和本实施例一致。通过发酵结果如下:本发明的反应器采用膜管曝气得到的溶氧为3.9ppm,对比常规反应器的溶氧数据为2.3ppm。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采用膜管曝气的反应器,其提高了溶氧浓度,提高了反应器总体传质系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利用20 m3反应器采用膜管曝气方式发酵生产ARA的方法。
首先进行培养基灭菌,开启搅拌电机,转速在100r/min,使发酵液受热均匀。当温度升到95度以上即可停止搅拌。再进行空气过滤器和空气管道的灭菌,稍开过滤器和排水阀,从而保证空气管道灭菌。最后出料口、采样阀、蒸汽阀门以及出口阀稍开,保证该管路灭菌。 
发酵培养与结果:按10%的接种量将产ALA的高山被孢霉(菌株代号为ME-AA01,购自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接入装有12m3发酵培养基的20m3的采用膜管进行曝气的反应器中(发酵培养基成分为80g/L葡萄糖,20g/L酵母粉,500mg/L磷酸盐,添加500mg/L谷氨酸钠盐),通气量为400~500 m3/h,搅拌转速100~150 r/min,发酵温度28~30 ℃,整个发酵周期约180 h。发酵过程中,气体经过气体分布器8后,从膜管9的纳米级孔径中逸出,从出口阀通入大气中。在发酵高峰期将进气量提高至最大,使得氧的溶解度能够达到3-4ppm,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发酵过程中是手动控制罐压的,所以在调节空气流量时,须同时调节出口阀,从而使得罐压恒定大于0.03Mpa。 
对比常规的反应器不具备膜管曝气结构,而其他的结构与本发明反应器相同,由镇江东方生物工程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反应器大小20m3,发酵方式和培养基和本实施例一致。通过发酵结果如下:本发明的反应器采用膜管曝气得到的溶氧为4.1ppm,对比常规反应器的溶氧数据为2.5ppm。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采用膜管曝气的反应器,其提高了溶氧浓度,提高了反应器总体传质系数。 

Claims (6)

1.一种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包括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所述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的上升区和下降区内分别设置具有多个扇形板翅换热片的板翅式换热器一(2)和板翅式换热器二(10);板翅式换热器一(2)上端有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一(3),下端有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一(6),其中,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一(3)通过环管一(4)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一(6)通过环管二(7)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板翅式换热器二(10)上端有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二(8),下端有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二(12),其中,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法兰二(8)通过环管三(9)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法兰二(12)通过环管四(13)把扇形的板翅换热片连成一个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式反应器(1)的底部装有气体分布器(14),气体分布器(8)上连接有多根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膜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分布器(14)和膜管(15)之间为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一(2)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之间为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连接为支撑件一(5)和螺栓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二(10)与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1)之间为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连接为支撑件二(11)和螺栓相连接。
CN201320240616.7U 2013-05-07 2013-05-07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56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40616.7U CN203256264U (zh) 2013-05-07 2013-05-07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40616.7U CN203256264U (zh) 2013-05-07 2013-05-07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56264U true CN203256264U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68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4061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56264U (zh) 2013-05-07 2013-05-07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562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5180A (zh) * 2013-05-07 2013-07-24 南京工业大学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CN109735452A (zh) * 2019-03-25 2019-05-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膜管布气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5180A (zh) * 2013-05-07 2013-07-24 南京工业大学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CN109735452A (zh) * 2019-03-25 2019-05-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膜管布气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96077U (zh) 自动控制的好氧性微生物发酵罐
CN103215179A (zh) 采用膜管曝气的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EP3640337A1 (en)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culturing aspergillus niger seeds and producing citric acid using same
JP2018529367A (ja) ガス供給が遮断可能なバイオリアクター
CN106434401B (zh) 一种富含麦角甾醇的酵母菌株及麦角酵母粉的制备方法
CN103614428B (zh) 一种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
CN203256264U (zh)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CN101195801A (zh) 灵芝多糖制备设备和制备工艺
CN103224876A (zh) 采用膜管曝气的搅拌式反应器
CN101831382A (zh) 以难溶气体为发酵原料的无泡供气-固液分离一体式膜生物膜反应器
CN201648392U (zh) 无泡供气-固液分离一体式膜生物膜反应器
CN204981855U (zh) 一种带有筛板的气升式发酵罐
CN103215180A (zh) 采用膜管曝气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CN104031834B (zh) 一种光合细菌连续反应制氢方法
CN202157075U (zh) 一种气升式外加磁场生物反应器
CN203222583U (zh) 采用膜管曝气的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
CN203222584U (zh) 采用膜管曝气的搅拌式反应器
CN103060189A (zh) 内置板翅式换热器的搅拌式反应器及控温方法
CN205635573U (zh) 一种卧式内外双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
CN201834919U (zh) 一种卧式搅拌生物反应器
CN109735452A (zh) 一种膜管布气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CN203807476U (zh) 一种发酵罐
CN205275589U (zh) 一种光合反应器
CN103060188A (zh) 内置板翅式换热器的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及控温方法
CN105273994B (zh) 一种合成气厌氧发酵用塔式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Termination date: 201505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