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46531U -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46531U
CN203246531U CN 201220628891 CN201220628891U CN203246531U CN 203246531 U CN203246531 U CN 203246531U CN 201220628891 CN201220628891 CN 201220628891 CN 201220628891 U CN201220628891 U CN 201220628891U CN 203246531 U CN203246531 U CN 203246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electric machine
plagiocephaly
space
screw mand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288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维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ODRAG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ODRAG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ODRAG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ODRAG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288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46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46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465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内空间检测系统,特别是一种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它针对车身骨架上设置的多个调节结构设置多个调节控制结构,各调节控制结构是一个控制器连接一个调节电机,电脑输入调节数据通过控制器确定调节电机转动量,调节电机固定在车身骨架上,调节电机带动带动丝杆转动,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程度,控制被调节部件进行调节操作。它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它通过一个智能化的平台,根据不同车型,局部部件实体模型经过调整,通过相关机构实现驾驶室内部空间大小变化,以便空间布置设计人员和评审时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驾驶室不同的空间感,同一个平台可以在不同车型上,尽可能的避免时间、人力、场地、资金等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内空间检测系统,特别是一种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多数汽车空间设计布置大多数可以实现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阶段不用再像过去一样需要制作1:1的实体样件模型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在电脑里空间布置因为很难充分了解设计中驾驶人员的亲身感受,安全隐患等。在设计阶段很难实现每修改一次就制作一个1:1的实体样件模型,不同型号的车做不同的实体模型,会浪费很多时间、人力、资金等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它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它通过一个智能化的平台,根据不同车型,局部部件实体模型经过调整,通过相关机构实现驾驶室内部空间大小变化,以便空间布置设计人员和评审时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驾驶室不同的空间感,同一个平台可以在不同车型上,尽可能的避免时间、人力、场地、资金等资源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它针对车身骨架上设置的多个调节结构设置多个调节控制结构,各调节控制结构是一个控制器连接一个调节电机,电脑输入调节数据通过控制器确定调节电机转动量,调节电机固定在车身骨架上,调节电机带动带动丝杆转动,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程度,控制被调节部件进行调节操作。
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骨架上的各调节结构包括前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前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前排斜头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前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后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后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后排斜头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后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智能化的平台,根据不同车型,局部部件实体模型经过调整,通过相关机构实现驾驶室内部空间大小变化,以便空间布置设计人员和评审时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驾驶室不同的空间感,同一个平台可以在不同车型上,尽可能的避免时间、人力、场地、资金等资源的浪费。可以在感受的同时通过电脑编程精确进行空间布置的调节,当调节到最佳空间时,通过电脑或液晶显示屏可以了解调节的数据,使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调节的数据进行下一阶段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前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前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前排斜头部空间(顶棚和侧围连接区域)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图9是前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后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1的左视图。
图14是后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的右视图。
图17是后排斜头部空间(顶棚和侧围连接区域)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8的左视图。
图20是后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系统车身骨架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系统各调节机构的控制结构原理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的调节工作简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它是由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结构构成。
请参阅图22,该实用新型系统的机械结构中包括前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1,前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2,前排斜头部空间(顶棚和侧围连接区域)支架调节结构3,前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4,后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5,后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6,后排斜头部空间(顶棚和侧围连接区域)支架调节结构7,后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8,定位基准块(4个)9。以下对个部分组成机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表述。
请参阅图1-3,它是前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由车身骨架11,座椅安装支架12,座椅上下调节滑轨13,座椅上下调节电机14组成。
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传给座椅上下调节电机14,座椅上下调节电机14带动座椅安装支架12在车身骨架11安装的座椅上下调节滑轨13上下滑动,来实现前排座椅上下调节。
请参阅图3-5,它是前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由前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21,横板支架22,滑轮机构23,固定板24,紧固螺钉25,丝杆26,丝杆螺母27构成。
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传给前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21,前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21带动丝杆26旋转,通过丝杆26和丝杆螺母27的配合来实现前排车顶的上下调节。
请参阅图6-8,它是前排斜头部空间(顶棚和侧围连接区域)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由前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31,横板支架32,滑轮机构33,固定板34,紧固螺钉35,丝杆36,丝杆螺母37,前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38构成。
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前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31,前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31带动丝杆36旋转,通过丝杆36和丝杆螺母37的配合来实现前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前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38,通过丝杆36和丝杆螺母37的配合来实现前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
请参阅图9-10,它是前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由前门铰链41,内护板骨架42-,前门骨架43-,轮滑机构44,紧固螺钉45,前门内护板46,丝杆螺母47,丝杆48,前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49。
前门骨架43通过螺栓固定在前门铰链41上,再通过螺栓固定在内护板骨架42上,前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49固定在前门骨架43上,轮滑机构44固定在前门骨架43上,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前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49,前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49驱动丝杆48和丝杆螺母47的配合程度来实现前门内护板46的Y向移动,来实现前门肩部的Y向调节。
请参阅图11-13,它是后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由X向电机51,X向滑动机构52,后座椅骨架53,丝杆54,车身骨架55,Z向滑动机构56,丝杆螺母57,丝杆58,Z向电机59构成。
后座椅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骨架55上,X向调节控制器固定在后座椅骨架53上,X向滑动机构52固定在后座椅骨架53上,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X向电机51,X向电机51通过丝杆54和丝杆螺母配合的程度来实现后座椅X向移动。Z向调节控制器固定在后座椅骨架53上,Z向滑动机构固定在后座椅骨架53上,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Z向电机59,Z向电机59通过丝杆58和丝杆螺母47的配合程度来实现后椅座Z向移动。
请参阅图14-16,它是后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由后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61,横板支架62,滑轮机构63,固定板64,紧固螺钉65,丝杆66,丝杆螺母67构成。
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后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61,后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61带动丝杆66旋转,通过丝杆66和丝杆螺母67的配合来实现后排车顶的上下调节。
请参阅图17-19,它是后排斜头部空间(顶棚和侧围连接区域)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由后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71,横板支架72,滑轮机构73,固定板74,紧固螺钉75,丝杆76,丝杆螺母77,后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78构成。
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后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71,后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71带动丝杆76旋转,通过丝杆76和丝杆螺母77配合来实现前排斜头部空间的Z向调节。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后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78,后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78带动丝杆旋转,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来实现前排斜头部空间的Y向调节。
请参阅图20-21,它是后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由后门铰链81,内护板骨架82,后门骨架83,轮滑机构84,紧固螺钉85,后门内护板86,丝杆螺母87,丝杆88,后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89构成。
后门骨架83通过螺栓固定在后门铰链81上,再通过螺栓固定在内护板骨架82上,后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89固定在后门骨架83上,轮滑机构84固定在后门骨架83上,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后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89,后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89驱动的丝杆88和丝杆螺母87配合程度来实现后门内护板86的Y向移动,来实现后门肩部Y向调节。
本实用新型系统中,各部件调节的控制原理如图23所示,这些部件的调节控制基本都遵循相似的调节原理,各部分既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干扰,又可以协同工作,完成整体调节要求。如图24所示,一个控制器A通过线束B连接一个调节电机C,电脑输入调节数据通过控制器A确定调节电机C转动量,调节电机C固定在车身骨架上,调节电机C带动联轴器D,联轴器D带动丝杆E转动,通过丝杆E和丝杆螺母G的配合程度,控制固定板H移动,固定板H通过螺栓F固定在被调节部件I上,这样就完成了某个部件的调节。图24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的调节工作简程。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对系统车身骨架d如下调节操作:
1、前排调节要求:
a、前排座椅相对基准位置Z方向可调节;
b、前排车顶相对基准位置Z方向可调节;
c、前排斜头部空间(顶棚和侧围连接区域)相对基准位置Y/Z方向可调节;
d、前门肩部空间相对基准位置Y方向可调节;
2、后排调节要求:
a、后排座椅相对基准位置Z方向可调节;
b、后排座椅相对基准位置X方向可调节;
c、后排车顶相对基准位置Z方向可调节;
d、后排斜头部空间(顶棚和侧围连接区域)相对基准位置Y/Z方向可调节;
e、后门肩部空间相对基准位置Y方向可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Claims (10)

1.一种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它针对车身骨架上设置的多个调节结构设置多个调节控制结构,各调节控制结构是一个控制器连接一个调节电机,电脑输入调节数据通过控制器确定调节电机转动量,调节电机固定在车身骨架上,调节电机带动带动丝杆转动,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程度,控制被调节部件进行调节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骨架上的各调节结构包括前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前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前排斜头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前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后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后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后排斜头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后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由车身骨架,座椅安装支架,座椅上下调节滑轨,座椅上下调节电机组成;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传给座椅上下调节电机,座椅上下调节电机带动座椅安装支架在车身骨架安装的座椅上下调节滑轨上下滑动,来实现前排座椅上下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由前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横板支架,滑轮机构,固定板,紧固螺钉,丝杆,丝杆螺母构成;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传给前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前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带动丝杆旋转,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来实现前排车顶的上下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排斜头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由前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横板支架,滑轮机构,固定板,紧固螺钉,丝杆,丝杆螺母,前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构成;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前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前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带动丝杆旋转,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来实现前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前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来实现前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由前门铰链,内护板骨架,前门骨架,轮滑机构,紧固螺钉,前门内护板,丝杆螺母,丝,前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构成;前门骨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前门铰链上,再通过螺栓固定在内护板骨架上,前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固定在前门骨架上,轮滑机构固定在前门骨架上,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前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前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驱动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程度来实现前门内护板的Y向移动,来实现前门肩部的Y向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架调节结构由X向电机,X向滑动机构,后座椅骨架,丝杆,车身骨架,Z向滑动机构,丝杆螺母,丝杆,Z向电机构成;后座椅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骨架上,X向调节控制器固定在后座椅骨架上,X向滑动机构固定在后座椅骨架上,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X向电机,X向电机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配合的程度来实现后座椅X向移动;Z向调节控制器固定在后座椅骨架上,Z向滑动机构固定在后座椅骨架上,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Z向电机,Z向电机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程度来实现后椅座Z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车顶支架调节结构的由后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横板支架,滑轮机构,固定板,紧固螺钉,丝杆,丝杆螺母构成;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后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后排车顶上下调节电机带动丝杆旋转,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来实现后排车顶的上下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斜头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由后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横板支架,滑轮机构,固定板,紧固螺钉,丝杆,丝杆螺母,后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构成;调节时,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后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后排斜头部空间Z向调节电机带动丝杆旋转,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配合来实现前排斜头部空间的Z向调节。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后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后排斜头部空间Y向调节电机带动丝杆旋转,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的配合来实现前排斜头部空间的Y向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门肩部空间支架调节结构由后门铰链,内护板骨架,后门骨架,轮滑机构,紧固螺钉,后门内护板,丝杆螺母,丝杆,后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构成;后门骨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后门铰链上,再通过螺栓固定在内护板骨架上,后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固定在后门骨架上,轮滑机构固定在后门骨架上,电脑输入数据,通过控制器把信号给后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后门肩部Y向调节电机驱动的丝杆和丝杆螺母配合程度来实现后门内护板的Y向移动,来实现后门肩部Y向调节。
CN 201220628891 2012-11-23 2012-11-23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46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8891 CN203246531U (zh) 2012-11-23 2012-11-23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8891 CN203246531U (zh) 2012-11-23 2012-11-23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46531U true CN203246531U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7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28891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46531U (zh) 2012-11-23 2012-11-23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465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7623A (zh) * 2012-11-23 2013-04-24 上海瑞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CN109489992A (zh) * 2018-12-17 2019-03-1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模拟护板的人机验证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7623A (zh) * 2012-11-23 2013-04-24 上海瑞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CN103057623B (zh) * 2012-11-23 2015-02-25 上海瑞珑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CN109489992A (zh) * 2018-12-17 2019-03-1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模拟护板的人机验证装置
CN109489992B (zh) * 2018-12-17 2020-07-10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模拟护板的人机验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7623B (zh)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CN105403410B (zh) 车辆的人机主观评价通用平台
CN103926087B (zh) 一种汽车人机工程检查台架
CN104677646A (zh) 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模拟试验装置
CN206224230U (zh) 一种基于雷达回波模拟的acc测试平台
DE102015103279B4 (de) Autonomes Fahrzeug mit rekonfigurierbarem Innenraum
US2007003842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eloping a vehicle package
US20080007101A1 (en)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for moving the vehicle seat in a vehicle cabin
CN101719171B (zh) 一种多自由度方向盘转向系统的评价系统
CN109545063A (zh) 一种汽车人机工程的验证装置
CN203246531U (zh) 通用智能化空间总布置验证系统
DE102009034077A1 (de) Lenkwinkelsensor und Fahrzeugsystem mit einem solchen Lenkwinkelsensor
CN101718633B (zh) 一种多自由度座椅系统和选换档手刹系统的评价系统及其评价方法
CN104634587A (zh) 一种汽车踏板舒适性验证设备的踏板调节系统
CN101054881B (zh) 汽车车门电动齿扇式交叉臂结构玻璃升降器快速设计方法
CN202916100U (zh) 汽车内部空间模拟装置
CN210221504U (zh) 乘用车人机布置验证的自动调节平台
CN103568976A (zh) 一种带记忆功能的汽车扶手箱
CN205038056U (zh) 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测试实验台
CN207841119U (zh) 汽车座椅工装
CN107202702A (zh) 一种轨道交通的模拟系统
CN202171424U (zh) 汽车内外一体汽车验证模型
CN209069601U (zh) 车辆支撑骨架调节模拟装置
CN106441872A (zh) 汽车驾驶台油门系统工效学测试装置
DE10345615A1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Testen von Steuervorgängen bei einem Fahrzeu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22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