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7903U - 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37903U
CN203237903U CN 201320120071 CN201320120071U CN203237903U CN 203237903 U CN203237903 U CN 203237903U CN 201320120071 CN201320120071 CN 201320120071 CN 201320120071 U CN201320120071 U CN 201320120071U CN 203237903 U CN203237903 U CN 203237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frame
connecting panel
frame connecting
bearing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200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争光
武德
邵卫锋
梁剑
许开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is Electrical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zi Otis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zi Otis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zi Otis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200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37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37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379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解决了现有主机底座不稳固,有失效风险,以及固定点位置固定,不能满足不同功率和不同类型主机的安装需求的问题。主机底座包括主机连接板,主机连接板垂直横梁长度方向的其中一条侧边的两端角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腰孔,在横梁上设置有第二腰孔,第一腰孔与第二腰孔上下叠合呈十字交叉状,在主机连接板的四角上分别设置有压紧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四点固定方式,有效降低了主机底座的失效风险;采用压紧机构对主机连接板进行固定,提高了主机底座整体安全性;调节固定螺栓可以对主机连接板进行各个方向上的调节,满足不同功率和不同类型主机的安装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应不同型号主机安装、固定更紧固的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
扶梯主机是扶梯运行的动力源,要保证扶梯安全平稳地运行,必须首先保证扶梯主机被安全可靠地固定,以避免扶梯主机产生移动、翻转、安装不稳等失效形式,同时需要满足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率主机的安装需求。 
目前,大多数设计是在主机底座横梁上焊接三个固定压块和一个调节块,是一种三点固定式设计。这种设计虽然可以满足不同功率主机的安装需求,但是由于只有三点固定的设计限制,当其中任意一固定点发生破坏时,主机底座就会失效,造成扶梯主机移动、甚至反转。同时这三个固定块大多采用铸造或焊接拼接的工艺制造,在制作时容易产生铸造缺陷或焊接缺陷,可靠性不高。 
也有部分厂家是采用四点固定式设计。这类的设计通常是直接在安装主机的位置焊接四个螺栓固定点,但这四个固定点的位置都是针对某一特定功率主机的专门设计,当主机的功率发生变化或主机类型不同时,固定点的位置和固定方案都需要重新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功率和不同类型主机的安装需求。 
如申请号为201110143253.0,名称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主机安全装置的中国发明申请,该专利包括主机和底座,由附图1和2可以看出,在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主机的支脚通过螺栓直接与安装孔相固定,这就存在上述的缺点:固定点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当主机的功率发生变化或主机类型不同时,固定点的位置和固定方案都需要重新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功率和不同类型主机的安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主机底座不稳固,有失效风险,以及固定点位置固定,不能满足不同功率和不同类型主机的安装需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应不同型号主机安装、固定更紧固的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包括设置在两横梁上的主机连接板,所述主机连接板垂直横梁长度方向的其中一条侧边的两端角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腰孔,在所述横梁上与第一腰孔位置对应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腰孔,所述第一腰孔与第二腰孔上下叠合呈十字交叉状,在第一腰孔和第二腰孔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横梁固定,在主机连接板的四角上分别设置有压紧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四点固定设计方式,在主机连接板四个角处同时压紧,这样使得在主机连接板任一点发生破坏后,其余三点仍能有效固定扶梯主机,使得主机的失效风险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为扶梯安装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主机连接板可以进行四个方向全方位调节,方便了主机的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对主机连接板上表面和侧边进行压紧的第一压紧组件和对连接板侧边进行压紧的第二压紧组件,所述该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支座安装在横梁上,在第一支座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压紧螺栓,第一压紧螺栓穿过第一支座,第一压紧螺栓前端朝向主机连接板侧面,在第一支座上设置有支架,该支架前端延伸至主机连接板上方,在支架前端上垂直设置有第二压紧螺栓,第二压紧螺栓穿过支架前端,第二压紧螺栓的前端朝向主机连接板上表面;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第二支座,第二支座安装在横梁上,在第二支座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压紧螺栓,第一压紧螺栓穿过第二支座,第一压紧螺栓前端朝向主机连接板侧面。旋紧压紧螺栓,压紧螺栓顶在主机连接板表面或侧边上,这样压紧机构从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对主机连接板进行压紧,使得主机连接板固定更稳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有两组,分别设置在主机连接板远离第一腰孔的两个角上,其中一个第一压紧组件的第一支座安装在横梁侧面,该第一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平行的一侧面上,另一个第一压紧组件的第一支座设置在横梁表面上,该第一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垂直的一侧面上。两个第一压紧组件分别从垂直和平行横梁方向对主机连接板进行压紧,这样就限制了主机连接板在这两个方向上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包括有两组,分别设置在主机连接板第一腰孔所在的两个角上,两组第二压紧组件的第二支座分别安装在两横梁上,第二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垂直的一侧面上。两个第二压紧组件从垂直横梁方向对主机连接板进行压紧,这样配合两个第一压紧组件,牢牢将主机连接板固定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还包括有一组第二压紧组件,该第二压紧组件设置在主机连接板平行横梁的一侧上,压紧组件的第二支座设置在横梁侧面上,第二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平行的一侧面上。另外增加一组第二压紧组件,使得主机连接板安装更加稳固,更不易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横梁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栓相配合的滑动螺母,所述滑动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在螺母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动条,在横梁上第二腰孔所在位置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动螺母的滑动条分别伸入在滑孔内,在螺母主体上设置有1~3个螺母孔。该滑孔长度与第二腰孔长度一样活略长,滑动螺母整个长度要大于横梁的宽度,这样滑动螺母的滑动条放置在滑孔内,使得滑动螺母进行前后或左右滑动,在主机连接板为适应不同功率主机在移动时,该滑动螺母也可以进行移动,无需将螺母拧下,方便了操作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机连接板上设置有四个用于安装主机的主机固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机连接板与横梁之间设置有垫片。该垫片使得主机连接板能更平稳的安装在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四点固定方式,有效降低了主机底座的失效风险;2.采用压紧机构对主机连接板进行固定,提高了主机底座整体安全性;3.调节固定螺栓可以对主机连接板进行各个方向上的调节,满足不同功率和不同类型主机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横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压紧机构在横梁上安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紧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螺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横梁  2-主机连接板  3-第二压紧组件  4-第一压紧组件  6-第一腰孔  7-第二腰孔  8-主机固定孔  9-垫片  10-固定螺栓  11-第二支座  12-第一压紧螺栓  13-第一支座  14-第二压紧螺栓  15-支架  16-滑孔  17-滑动螺母  18-螺母主体  19-滑动条  20-螺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如图1所示,主机底座安装在横梁1上,该横梁具有两根,平行设置,主机底座包括有主机连接板2,该主机连接板放置在两横梁上。
在主机连接板垂直横梁长度方向的其中一条侧边即图1中下侧边的两端角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腰孔6,该第一腰孔长度方向垂直横梁长度方向,如图2所示,在横梁上与第一腰孔位置对应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腰孔7,该第二腰孔长度方向与横梁长度方向平行,在主机连接板放置在横梁上时,第一腰孔与第二腰孔上下叠合呈十字交叉状,固定螺栓10穿过第一腰孔和第一腰孔,在横梁底面上与一滑动螺母17连接,将主机连接板固定。在主机连接板上还设置有4个主机固定孔8。 
如图6所示,该滑动螺母17包括螺母主体18,在螺母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动条19,在螺母主体表面上还设置有2个螺母孔20。 
如图4所示,在横梁上第二腰孔16所在位置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滑孔16,该滑孔长度方向与横梁长度方向相平行,滑动螺母设置在横梁内,滑动螺母的两滑动条分别伸入在两侧的滑孔内。固定螺栓穿过第一腰孔和第二腰孔后连接在螺母孔内。 
在主机连接板2的四角上分别设置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对主机连接板2上表面和侧边进行压紧的第一压紧组件4和对连接板侧边进行压紧的第二压紧组件3,如图2和5所示,该第一压紧组件4包括第一支座13,第一支座安装在横梁1上,在第一支座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压紧螺栓12,第一压紧螺栓穿过第一支座,第一压紧螺栓前端朝向主机连接板侧面,在第一支座上设置有支架15,支架与第一支座为一体制成,支架垂直于第一支座表面,该支架前端延伸至主机连接板上方,在支架前端上垂直设置有第二压紧螺栓14,第二压紧螺栓穿过支架前端,第二压紧螺栓的前端朝向主机连接板上表面。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压紧组件3包括第二支座11,第二支座安装在横梁1上,在第二支座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压紧螺栓12,第一压紧螺栓穿过第二支座,第一压紧螺栓前端朝向主机连接板侧面。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组件4具有两组,分别设置在主机连接板2远离第一腰孔6的两个角上即图1中上侧的两角上,其中左边的第一压紧组件的第一支座安装在横梁1侧面,该第一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平行的一侧面上。位于右边的第一压紧组件的第一支座设置在横梁表面上,该第一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垂直的一侧面上。两组第二压紧组件的第二压紧螺栓从支架上向主机连接板表面压紧。 
如图1所示,第二压紧组件具有两组,分别设置在主机连接板2第一腰孔6所在的两个角上即图1主机连接板下侧边两角上,两组第二压紧组件的第二支座11分别安装在两横梁上,第二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12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垂直的一侧面上。这样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分别从上下、前后、左右对主机连接板进行压紧,使得主机连接板稳固连接,不易被移动。另外在主机连接板2平行横梁的一侧上还设置有一组第二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的第二支座设置在横梁侧面上,第二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平行的一侧面上。 
另外为了使得主机连接板能更平稳的固定在横梁上,在主机连接板的四角与横梁之间设置有垫片9。 
本实施例在安装时,将主机连接板放置在横梁上,通过调整固定螺栓在第二腰孔内位置,第二腰孔与固定螺栓的位置,对主机连接板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将固定螺栓与滑动螺母相紧固,将主机连接板固定。接着分别旋转第一压紧组件上的第一压紧螺母和第二压紧螺母,以及第二压紧组件上的第一压紧螺母,使得它们仅仅压在主机连接板的表面和侧面上,牢牢将主机连接板限位固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横梁、主机连接板、第二压紧组件、第一压紧组件、第一腰孔、第二腰孔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包括设置在两横梁上的主机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连接板(2)垂直横梁(1)长度方向的其中一条侧边的两端角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腰孔(6),在所述横梁上与第一腰孔位置对应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腰孔(7),所述第一腰孔与第二腰孔上下叠合呈十字交叉状,在第一腰孔和第二腰孔上设置有固定螺栓(10),固定螺栓与横梁固定,在主机连接板(2)的四角上分别设置有压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对主机连接板(2)上表面和侧边进行压紧的第一压紧组件(4)和对连接板侧边进行压紧的第二压紧组件(3),所述该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支座(13),第一支座安装在横梁(1)上,在第一支座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压紧螺栓(4),第一压紧螺栓穿过第一支座,第一压紧螺栓前端朝向主机连接板侧面,在第一支座上设置有支架(15),该支架前端延伸至主机连接板上方,在支架前端上垂直设置有第二压紧螺栓(14),第二压紧螺栓穿过支架前端,第二压紧螺栓的前端朝向主机连接板上表面;所述第二压紧组件(3)包括第二支座(11),第二支座安装在横梁(1)上,在第二支座上水平设置有第一压紧螺栓,第一压紧螺栓穿过第二支座,第一压紧螺栓前端朝向主机连接板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压紧组件(4)包括有两组,分别设置在主机连接板(2)远离第一腰孔(6)的两个角上,其中一个第一压紧组件的第一支座安装在横梁侧面,该第一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平行的一侧面上,另一个第一压紧组件的第一支座设置在横梁表面上,该第一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垂直的一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压紧组件(3)包括有两组,分别设置在主机连接板(2)第一腰孔(6)所在的两个角上,两组第二压紧组件的第二支座分别安装在两横梁上,第二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垂直的一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还包括有一组第二压紧组件(3),该第二压紧组件设置在主机连接板(2)平行横梁的一侧上,第二压紧组件的第二支座设置在横梁侧面上,第二支座上的第一压紧螺栓顶向主机连接板与横梁平行的一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其特征是在横梁(1)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栓(10)相配合的滑动螺母(17),所述滑动螺母包括螺母主体(18),在螺母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动条(19),在横梁上第二腰孔(7)所在位置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滑孔(16),所述滑动螺母的滑动条分别伸入在滑孔内,在螺母主体上设置有1~3个螺母孔(2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机连接板(2)上设置有四个用于安装主机的主机固定孔(8)。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其特征是所主机连接板(2)与横梁(1)之间设置有垫片(9)。
CN 201320120071 2013-03-18 2013-03-18 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7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20071 CN203237903U (zh) 2013-03-18 2013-03-18 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20071 CN203237903U (zh) 2013-03-18 2013-03-18 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37903U true CN203237903U (zh) 2013-10-16

Family

ID=4931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20071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7903U (zh) 2013-03-18 2013-03-18 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379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6567A (zh) * 2014-11-05 2015-03-04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厚的主机底板
CN104961026A (zh) * 2015-07-06 2015-10-07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扶梯主机的螺纹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6567A (zh) * 2014-11-05 2015-03-04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厚的主机底板
CN104961026A (zh) * 2015-07-06 2015-10-07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扶梯主机的螺纹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2033A (zh) 发动机前传动机匣和后传动机匣的对接装配用工装
CN109466421B (zh) 一种车灯与车灯框架连接结构
CN203237903U (zh) 一种自动扶梯主机底座结构
CN203545388U (zh) 一种空心电梯导轨
CN105421203A (zh) 车架、铣刨机以及铣刨机重心的调节方法
CN203021155U (zh)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驱动主机底座
CN201525416U (zh) 一种可翻转可调整的走道护栏装置
CN202320354U (zh) 一种磁浮车辆中间滑台连接装置
CN207391958U (zh) 一种采用翻转板连接的单轨关节型道岔
CN201670670U (zh) 塔吊加、降节导向装置
CN202124440U (zh) 越野轮胎起重机和支腿水平油缸的支撑装置
CN104590985B (zh) 轨道车辆整体提吊的提吊装置及提吊方法
CN216443692U (zh) 一种小型拖拉机可伸缩履带底盘
CN204339263U (zh) 船用低速柴油机机座用安全作业平台
CN208248515U (zh) 一种用于雪橇式直升机地面移动的搬运设备
CN205855708U (zh) 六导轨的货梯轿厢架结构
CN204342072U (zh) 一种车门内板定位装置
CN209426742U (zh) 支腿结构以及工程车辆
CN2480230Y (zh) 清障车的平板机构
CN201143958Y (zh) 新型纵横梁连接用过渡支架
CN215513864U (zh) 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汽车车架
CN105438102A (zh) 一种载货汽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CN202718688U (zh) 巷道用支架防斜装置
CN108528751A (zh) 一种用于雪橇式直升机地面移动的搬运设备
CN202295237U (zh) 海洋平台单臂悬臂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19 No. nine, 28 R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Jiangg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Otis Electrical Eleva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9 No.28, Jiuhuan Road,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Xizi Otis Elevato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