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5383U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35383U CN203235383U CN2013202313923U CN201320231392U CN203235383U CN 203235383 U CN203235383 U CN 203235383U CN 2013202313923 U CN2013202313923 U CN 2013202313923U CN 201320231392 U CN201320231392 U CN 201320231392U CN 203235383 U CN203235383 U CN 2032353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clone
- gravity
- face plate
- dust removal
- whirlwind cycl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包括壳体,在壳体的空腔内沿水平方向设有重力旋风除尘部分和至少一组的电除尘部分,重力旋风除尘部分的出风口和电除尘部分的进风口之间设有均风装置,在所述的电除尘部分和重力旋风除尘部分上均设有出灰口,该装置通过对重力旋风除尘部分进行改进,并将内部空间合理分割成重力沉降室和旋风分离室,有效对含尘气体多级处理,保证除尘效果,经重力旋风除尘部分处理后的气体经其出风口进入电除尘部分进行再次除尘,通过静电收尘后排出,整个设备具有收尘效率低,运行费用小,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旋风管的电收尘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背景技术
旋风除尘是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干式气-固分离装置。对于捕集、分离5~10um以上的粉尘效率较高,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维护简单,操作性能稳定,不受含尘气体的温度限制。
电收尘器是利用静电吸引微细尘粒从而使气体净化达到收尘目的的装置。对粒径5um以下的尘粒有很好的捕捉效果,若使用条件合适,其除尘效率可达99%甚至更高。其优点是:收尘效率高,处理烟气量大,消耗电能少,适应于高温烟气的回收,并且自动化程度高。
目前对于电收尘器的收尘极、电晕极及振打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对于原理组合型电收尘器的研究比较少。复合式电收尘器(专利号: CN2010303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电收尘器,包括壳体、进风管、出风口、中 心风管、振打器、电晕电极、灰斗、排灰阀、均流锥,灰斗设置在壳体的下部, 灰斗的下方设有排灰阀,中心风管设置在壳体的内中央,中心风管的外侧面与 壳体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电晕电极,壳体的上部设有进风管且与中心风管相联通, 壳体的上部还设有出风口,壳体的外侧面设有振打器,中心风管的下方设有均 流锥,还包括中心风管内依次设有上变向阻流器、下变向阻流器,均流锥的下 方设有抑尘锥,壳体的内底部与中心风管外底部之间设有底部布风板。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使粗颗粒粉尘实现预分离,使进入除尘电场区的含尘气体的浓 度大大降低。因为旋风收尘放在中心风管内实现,旋风筒轴向尺寸要与电场高度方向一致,因此旋风筒轴向尺寸大,另外因旋风筒只能是放在中心,在处理风量大时,只能使旋风筒尺寸增加,因而旋风收尘效果差。旋风式电收尘器(专利号:CN1266744)旋风式电收尘器是一种集离心惯性、电场荷电和电场过滤收尘于一体的除尘设备。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过电机带动转子的旋转,引导和迫使进入电收电器内的含尘气体旋转和运动,转子上设有风叶和电极,在转子的高速旋转同时形成密集的电场网,转子外侧根据不同的原理设有不同的电极形成不同的电场并相互作用,随着气体的旋转和运动,粉尘在离心力和电场力作用下和在密集的电场网中被收集。这种电收尘器通过转子引导气流旋转,结构相对复杂。
组合立筒式电除尘器(专利号:CN2329446)是一种组合立筒式电除尘器,属于除尘技术领域,它由旋风除尘装置和电除尘装置组合而成。旋风除尘装置由多个旋风子构成,每个旋风子与位于上部的电场同轴。电除尘装置为立筒式,其收尘极由多个方形棱台状伞片串联形成,灰尘从伞片外缘落入大灰斗,旋风子室设有小灰斗与电除尘器的大灰斗分开卸灰,避免了二次扬尘。该除尘装置与目前使用的组合式电收尘器相比,具有除尘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扬尘、维修更换简单等优点,适用于高浓度含尘气体的除尘。该收尘器是组合旋风收尘原理,但因旋风筒每个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系统漏风比较大,影响电收尘器的稳定运行。因为有配风管,使得整个结构复杂。
目前把重力收尘、旋风收尘与卧式电收尘器进行原理组合的研究还没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该装置通过改进重力旋风收尘部分的结构,将重力沉降室通过旋风子上花板、旋风子下花板和阻尼板阻隔成一级重力沉降室和二级重力沉降室,并将多个倾斜设置旋风子分布在一级重力沉降室内,该结构有效集合重力沉降、旋风收尘,所以从原理上讲,是重力沉降、旋风收尘、重力沉降三级串联,所以收尘效率高,其次又因单个旋风子尺寸小,旋风收尘效率高,总收尘效率提高。该结构另外一优点是多个旋风子并联,并同处一壳体内,所以处理风量可以随旋风子数量个数而增加。且系统散热面积减少,使系统散热减少,而且整个设备还具有收尘效率高,运行费用小,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包括带有进风口、洁净气体出口的壳体,在壳体的空腔内沿水平方向设有重力旋风除尘部分和至少一组的电除尘部分,重力旋风除尘部分的出风口和电除尘部分的进风口之间设有均风装置,在所述的电除尘部分和重力旋风除尘部分上均设有出灰口,所述的重力旋风除尘部分包括重力沉降室和设置在重力沉降室内的旋风子,所述的重力沉降室由旋风子上花板、旋风子下花板和阻尼板将重力沉降室内的空腔分割成一级重力沉降室和二级重力沉降室,进风口与所述的一级重力沉降室相连通;所述一级重力沉降室由旋风子上花板、旋风子下花板和阻尼板包围而成,其中,旋风子上花板、旋风子下花板分别与水平面呈锐角设置,阻尼板设置在远离进风口的一侧,并在所述阻尼板开设有重力沉降粉尘出口;
所述旋风子设置在一级重力沉降室内,旋风子内部的空间为旋风分离室,旋风子固定连接在旋风子上花板和旋风子下花板之间,旋风子的中轴线分别垂直于旋风子上花板和旋风子下花板,旋风子的含尘气体进口位于一级重力沉降室内,旋风子上端的分离气体出口和下端的排灰尘口均与二级重力沉降室相连通。
所述的旋风子上花板和旋风子下花板相互平行,旋风子上花板、旋风子下花板分别于与水平面呈30°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重力、旋风除尘部分进行有效组合,并将内部空间合理分割成重力沉降室和旋风分离室,有效对含尘气体多级处理,保证除尘效果,经重力旋风除尘部分处理后的气体经均风装置进入电除尘部分进行再次除尘,通过静电收尘后排出,整个设备具有收尘效率高,处理风量大、运行可靠等优点。
其二、在重力旋风除尘部分中,通过旋风子上花板、旋风子下花板和阻尼板阻隔成一级重力沉降室和二级重力沉降室,并将多个倾斜设置旋风子分布在一级重力沉降室内,所述一级重力沉降室由旋风子上花板、旋风子下花板和阻尼板包围而成,所述旋风子上花板、旋风子下花板分别与水平面呈锐角设置,阻尼板设置在远离进风口的一侧,并在所述阻尼板开设有重力沉降粉尘出口;通过以上结构改进,在一级重力沉降室内,气体流速降低,大颗粒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实现与气体的分离,同时,固体颗粒碰到旋风子外壁,失去惯性也得到分离,因此,分离效果更好;然后初步分离的气体进入旋风子内部再次将大颗粒粉尘分离掉,分离后的气体再次进入空间较大的二级重力沉降室,气体流速降低,大颗粒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再次沿着倾斜的旋风子上花板落下收集,此结构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而且因为多个旋风子在密闭设置在一级重力沉降室内,所以系统保温效果非常好。有利于后面电收尘器的稳定工作。
其三、本实用新型将旋风子倾斜布置,将旋风子的中轴线分别垂直于旋风子上花板和旋风子下花板,同时将旋风子上花板、旋风子下花板的倾斜安装角度为30°,保证分离后粉尘顺利排出。
其四、本实用新型装置上花板处于与水平倾斜安装,便于电收尘收下粉尘的排出。
其五,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检修,很容易清除内部的粉尘堆积现象,因此提高了设备的运转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重力旋风除尘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旋风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壳体,101、进风口,102、洁净气体出口,103、出灰口,2、电除尘部分,3、重力旋风除尘部分,4、均风装置,301、重力沉降室,3011、一级重力沉降室,3012、二级重力沉降室,3013、旋风子上花板,3014、旋风子下花板,3015、阻尼板,3016、重力沉降粉尘出口,302、旋风子,3021、含尘气体进口,3022、分离气体出口,3023、排灰尘口,30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包括带有进风口101、洁净气体出口102的壳体1,在壳体1的空腔内沿水平方向设有重力旋风除尘部分3和至少一组的电除尘部分2,重力旋风除尘部分3的出风口303和电除尘部分2的进风口之间设有均风装置4,通过均风装置4将含尘气流均匀进入电除尘部分2处理,在所述的电除尘部分2和重力旋风除尘部分3上均设有出灰口103,
所述的重力旋风除尘部分3包括重力沉降室301和设置在重力沉降室内的旋风子302,所述的重力沉降室301由旋风子上花板3013、旋风子下花板3014和阻尼板3015将重力沉降室301内的空腔分割成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和二级重力沉降室3012,进风口101与所述的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相连通;所述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由旋风子上花板3013、旋风子下花板3014和阻尼板3015包围而成,其中,旋风子上花板3013、旋风子下花板3014分别与水平面呈锐角设置,阻尼板3015设置在远离进风口101的一侧,并在所述阻尼板3015开设有重力沉降粉尘出口3016;
所述旋风子302设置在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内,旋风子302内部的空间为旋风分离室,旋风子302固定连接在旋风子上花板3013和旋风子下花板3014之间,旋风子302的中轴线分别垂直于旋风子上花板3013和旋风子下花板3014,旋风子302的含尘气体进口3021位于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内,旋风子302上端的分离气体出口3022和下端的排灰尘口3023均与二级重力沉降室3012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旋风子上花板3013和旋风子下花板3014相互平行,旋风子上花板3013、旋风子下花板3014分别于与水平面呈30°夹角。
本文所述的旋风子即为市场上所售的旋风分离器,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整体的结构设计并结合倾斜设置的旋风分离器,而对于旋风分离器并无改进,常规的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为:含粉尘气体受负压作用力沿旋风筒外壁切向进入,受离心力和重力双重作用力实现气体与固体的分离。
本装置中,将多个旋风子设置在一级重力沉降室内,根据处理风量,可以布置多个旋风子,所以处理风量可以满足工艺要求,同时因为多个旋风子在一个壳体内,所以系统保温效果好,且旋风子尺寸小,收尘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仅仅对该设备中的重力旋风除尘部分进行改进,电除尘部分并无改动,因此对电除尘部分无需过多描述,电除尘部分其收尘极是圆台伞状结构,与组合立筒式电除尘器电收尘部分结构相同。
Claims (2)
1.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包括带有进风口(101)、洁净气体出口(102)的壳体(1),在壳体(1)的空腔内沿水平方向设有重力旋风除尘部分(3)和至少一组的电除尘部分(2),重力旋风除尘部分(3)的出风口(303)和电除尘部分(2)的进风口之间设有均风装置(4),在所述的电除尘部分(2)和重力旋风除尘部分(3)上均设有出灰口(10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重力旋风除尘部分(3)包括重力沉降室(301)和设置在重力沉降室内的旋风子(302),所述的重力沉降室(301)由旋风子上花板(3013)、旋风子下花板(3014)和阻尼板(3015)将重力沉降室(301)内的空腔分割成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和二级重力沉降室(3012),进风口(101)与所述的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相连通;所述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由旋风子上花板(3013)、旋风子下花板(3014)和阻尼板(3015)包围而成,其中,旋风子上花板(3013)、旋风子下花板(3014)分别与水平面呈锐角设置,阻尼板(3015)设置在远离进风口(101)的一侧,并在所述阻尼板(3015)开设有重力沉降粉尘出口(3016);
所述旋风子(302)设置在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内,旋风子(302)内部的空间为旋风分离室,旋风子(302)固定连接在旋风子上花板(3013)和旋风子下花板(3014)之间,旋风子(302)的中轴线分别垂直于旋风子上花板(3013)和旋风子下花板(3014),旋风子(302)的含尘气体进口(3021)位于一级重力沉降室(3011)内,旋风子(302)上端的分离气体出口(3022)和下端的排灰尘口(3023)均与二级重力沉降室(301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风子上花板(3013)和旋风子下花板(3014)相互平行,旋风子上花板(3013)、旋风子下花板(3014)分别于与水平面呈30°夹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2313923U CN203235383U (zh) | 2013-05-02 | 2013-05-02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2313923U CN203235383U (zh) | 2013-05-02 | 2013-05-02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35383U true CN203235383U (zh) | 2013-10-16 |
Family
ID=49312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23139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35383U (zh) | 2013-05-02 | 2013-05-02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3538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3815A (zh) * | 2013-05-02 | 2013-08-28 | 洛阳理工学院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CN104128056A (zh) * | 2014-07-29 | 2014-11-05 | 洛阳理工学院 | 一种集重力、旋风除尘于一体的卧式电除尘器 |
-
2013
- 2013-05-02 CN CN2013202313923U patent/CN20323538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3815A (zh) * | 2013-05-02 | 2013-08-28 | 洛阳理工学院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CN103263815B (zh) * | 2013-05-02 | 2015-06-10 | 洛阳理工学院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CN104128056A (zh) * | 2014-07-29 | 2014-11-05 | 洛阳理工学院 | 一种集重力、旋风除尘于一体的卧式电除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52146B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立式电收尘器 | |
CN207695009U (zh) | 一种旋风分离器 | |
CN201702045U (zh) | 旋风分离器 | |
CN105484788A (zh) | 矿用干湿联合多级除尘装置 | |
CN106362880A (zh) | 用于烟道气除尘的双极荷电-旋风分离装置和工艺 | |
CN203235341U (zh) | 一种集重力收尘的高效旋风收尘器 | |
KR101129782B1 (ko) | 집진장치 | |
CN203235383U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
CN103263816B (zh) | 一种集高效旋风收尘的气箱式袋式收尘器 | |
CN103272438B (zh) | 一种集重力收尘的高效旋风收尘器 | |
CN103263815B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卧式电收尘器 | |
CN104128058A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除尘于一体的立式电除尘器 | |
CN104128056A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除尘于一体的卧式电除尘器 | |
KR100980341B1 (ko) | 전기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기 | |
CN203235384U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立式电收尘器 | |
CN203315950U (zh) | 工业硅“75硅铁”冶炼矿热炉烟尘气高效预处理装置 | |
CN104128057A (zh) | 一种集高效旋风除尘的气箱式袋式除尘器 | |
CN203971675U (zh) | 一种集高效旋风除尘的气箱式袋式除尘器 | |
CN203971673U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除尘于一体的卧式电除尘器 | |
CN203971674U (zh) | 一种集重力、旋风除尘于一体的立式电除尘器 | |
CN207169338U (zh) | 一种基于旋风除尘和高压静电的除尘装置 | |
CN203235382U (zh) | 一种集高效旋风收尘的气箱式袋式收尘器 | |
CN107983067A (zh) | 一种多功能陶瓷除尘器装置 | |
CN205324012U (zh) | 静电旋风分离器 | |
CN203678148U (zh) | 环保高效型集尘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610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