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0154U - 双层透明导电膜 - Google Patents

双层透明导电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50154U
CN203150154U CN 201320063772 CN201320063772U CN203150154U CN 203150154 U CN203150154 U CN 203150154U CN 201320063772 CN201320063772 CN 201320063772 CN 201320063772 U CN201320063772 U CN 201320063772U CN 203150154 U CN203150154 U CN 203150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netting twine
line
shape groove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637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菲
高育龙
曹淼倩
顾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637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50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50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501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层透明导电膜,包括第一基底;第一压印胶层,设于第一基底上,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增粘层,设于第一压印胶层上;第二基底,设于增粘层上;第二压印胶层,设于第二基底上,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网格为随机网格,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由于一个网格为随机网格,另一个为规则网格,无对准精度要求,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Description

双层透明导电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薄膜,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透明导电膜。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膜是一种既具有高的导电性,又对可见光有很好的透光性的优良性能的导电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经成功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触控面板、电磁波防护、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透明表面发热器及柔性发光器件等领域中。
一般制备透明导电膜的方法需要采用曝光、显像、蚀刻和清洗工序对透明导电膜进行图形化,然后根据图形在基底的表面形成导电区域和透光区域。或者采用印刷法直接在基底上的特定的图形区域形成金属网格。双层导电膜中的金属网格对薄膜的光电性能起决定作用,它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同时还需要具有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反射率。双层透明导电膜需要在叠加或设计的过程中,将上下层的网格对准,用以来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以及网格区域间的配色差异。因此双层导电膜的对准精度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在10μm,才能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并保证高透光性,这样在生产中由于对准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对设备和操作的要求也同样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能降低对准精度要求并具有较高的透光性的双层透明导电膜。
一种双层透明导电膜,包括:
第一基底;
第一压印胶层,设于所述第一基底上,所述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增粘层,设于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第二基底,设于所述增粘层上;
第二压印胶层,设于所述第二基底上,所述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随机网格的单元的中央的空白区域的面积占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面积的比例大于95%,所述规则网格的单元的中央的空白区域的面积占所述第二导电层的面积的比例大于9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随机网格的单元为不规则的四边形,所述规则网格的单元为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随机网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所述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的斜率范围在(-1,1)的网格线的数量大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或网格线斜率范围(-1,1)的网格线的数量小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所述规则网格为正六边形网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随机网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所述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在各个角度上分布均匀,所述分布均匀满足:两个节点之间的网格线与水平方向X轴形成θ角,所述θ角成均匀分布,所述均匀分布为统计每一条随机网格的θ值;然后按照5°的步距,统计落在每个角度区间内网格线的概率pi,由此在0~180°以内的36个角度区间得到p1、p2……至p36;pi满足标准差小于算术均值的20%。
一种双层透明导电膜,包括:
基底,
第一压印胶层,设于所述基底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第二压印胶层,设于所述基底的另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一种双层透明导电膜,包括:
基底,所述基底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隔离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隔离层上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上述的双层透明导电膜中,双层透明导电膜的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在第一导电层的表面形成了第一网格,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在第二导电层的表面形成了第二网格,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一个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在叠加或设计双层导电膜的过程中,无对准精度要求,并可以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以及网格区域间的配色差异,更进一步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无对准精度要求,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的双层透明导电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B为实施例1的双层透明导电膜的第二层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第一层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双层透明导电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A为实施例2的第二层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3B为实施例2的第一层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双层透明导电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A为实施例3的第一层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4B为实施例3的第二层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双层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双层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7为实施例3的双层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透明导电膜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A,图1A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双层导电膜100的横截面示意图,双层导电膜100自下而上包括第一基底110、第一压印胶层120、第一导电层101、增粘层103、第二基底110’、第二压印胶层120'和第二导电层102。
第一基底110为PET材质,基底110的厚度为188μm,呈透明状。
第一压印胶层120设置在第一基底110上。第一压印胶层120为UV压印胶材质,在第一压印胶层120上设有压印形成第一网线状沟槽14,沟槽深度为3μm,宽度为2.2μm。第一网线状沟槽14形成了第一网格,第一网格为随机网格。
第一导电层101设置在第一压印胶层120上,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14中的导电材料金属银,金属银在第一网线状沟槽14相互连通形成导电区。填充的金属银的厚度小于沟槽14的深度,约为2μm。
增粘层103,粘接在第一导电层101上。
第二基底110’设置在增粘层103上,与第一基底110的结构和材质类似。
第二压印胶层120’设置在第二基底110’上,在第二压印胶层120’上压印有第二网线状沟槽14’。第二网线状沟槽14’形成的第二网格为规则网格。
第二导电层102设置在第二压印胶层120’上,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14’中的导电材料金属银,金属银在第一网线状沟槽14’相互连通形成导电区。填充的金属银的厚度小于沟槽14’的深度,约为2μm。
第一导电层101和第二导电层102通过增粘层103粘合在一起,形成双层导电膜100。
请参阅图1B,图1B为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层102的平面示意图。第二网线状沟槽14’形成了的第二网格为规则网格。规则网格由多个网格单元12并列排布形成的规则。在本实施例中,网格单元12随机选择一点作为网格单元12的一个起始节点12a,网格线121以节点12a为起始点延伸至节点12b,网格线124同样从节点12a开始沿与网格线121不同的方向延伸,到达节点12d,网格线122和网格线123分别以节点12b和12d为起始点,沿着与网格线124和网格线121不同方向延伸相交形成节点12c,此时组成的网格单元12为规则四边形。以同样的方法,分别选择各个节点为起始点重复上述的过程,形成第二导电层102的网格。即网格线121、网格线122、网格线123和网格线124围成了网格单元12。组成网格单元12网格线的长度为280μm。网格单元12的四条网格线围成的中间空白区域13为绝缘区域,该绝缘区域也作为透光区域。空白区域13的面积占网格单元12的总面积的比例大于95%,即第二导电层102的规则网格内空白区域的面积占第二导电层102的总面积的比例大于95%。该比例使得导电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
请参阅图2,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一层导电层101平面图。第二网线状沟槽14’形成的第一网格为随机网格。随机网格由多个网格单元21并列排布形成。网格单元21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网格单元21的起始点节点21a,网格线211以节点21a为起始点延伸至节点21b,网格线214同样从节点21a开始沿与网格线211不同的方向延伸,到达节点21d,网格线212和网格线213分别以节点21b和21d为起始点,沿着与网格线214和网格线211不同方向延伸相交形成至节点21c,此时组成的网格单元21为不规则四边形,依次排列形成第一导电层101的随机网格。即网格线211、网格线212、网格线213和网格线214形成了网格单元21,网格单元21的四条网格线围成的中间空白区域22为绝缘区域。该绝缘区域也作为透光区域。空白区域22的面积占网格单元21总面积的比例大于95%,即第一导电层101的随机网格内的空白区域的面积占与第一导电层101的面积的比例大于95%。组成网格单元21的周长与第二导电层102的网格单元12的周长相同。在其他的实施中,不规则四边形的网格单元21的形成方法还可以为:首先,设计好规则的正四边形网格单元,然后使每个正四边形的节点进行移动,移动后的节点要保证连接起来的四边形为不规则四边形;节点移动的方法为以原节点中心,到原点距离为d范围内,随机移动;网格线211、网格线212、网格线213和网格线214所围成的网格单元21。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制备双层导电膜100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第一基底110表面涂布压印胶,得到第一压印层120,在第一压印层120上进行图形化压印,形成第一网线状沟槽14,第一网线状沟槽14形成的第一网格为随机网格。
S102、在第一网线状沟槽14中填充导电材料并烧结,形成第一导电层101。
导电材料为金属银。
S103、在第一导电层101上粘接一层增粘层103。
增粘层103用于更好将第一导电层101和第二导电层102粘接在一起。
S104、在增粘层103上粘接第二基底110’,在第二基底110’上涂布压印胶,
得到第二压印胶层120’,在第二压印胶层120’进行图形化压印,形成第二网线状沟槽14’,第二网线状沟槽14’形成的第二网格为规则网格。
S105、在第二网线状沟槽14’中填充导电材料并烧结,形成第二导电层102。
将第一导电层101作为感应层,将第二导电层102作为驱动层。将两层导电层叠加后通过增粘层103粘接起来即可,在叠加的过程中,第一导电层101和第二导电层102在叠加的过程中无对准精度要求,且能很好的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以及网格区域间的配色差异。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比较低。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双层导电膜200的横截面示意图,双层导电膜200自下而上包括第一导电层201、第一压印胶层210、基底203、第二压印胶层210’和第二导电层202。
基层203设置在两层导电层的中间。基底203的材质为PET,基底203的厚度为188μm。
第一压印胶层210设置在基底203的下表面上,通过在第一压印胶层210压印形成第一网线状沟槽32,沟槽深度为3μm,宽度为2.2μm。第一网线状沟槽32形成的第一网格为随机网格。
第一导电层201设置在第一压印胶层210,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32中的导电材料金属银,填充的厚度小于第一网线状沟槽32的深度,约为2μm。由于压出的第一网线状沟槽32相互连通,填充的金属银形成了导电区。
第二压印胶层210’设置在基底203的上表面上,在第二压印胶层210’上通过压印形成第二网线状沟槽32’,沟槽深度为3μm,宽度为2.2μm。第二网线状沟槽32’形成的第二网格为规则网格。
同样,第二导电层202设置在第二压印胶层210’上,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32’中导电材料金属银。由于压出的第二网线状沟槽32’相互连通,填充的金属银相互连通,形成了导电区。
如图3A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层202的平面图,第二网线状沟槽32’形成的第二网格为规则网格。规则网格包括并列排布的多个网格单元33。网格单元33的形状为正六边形,为规则的网格。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网格单元33的起始节点33a,网格线331从节点33a延伸至节点33b,网格线332从节点33b延伸到节点33c,网格线333从节点33c延伸到节点33d,网格线334从节点33d延伸到节点33e,网格线335从节点33e延伸到节点33f,网格线336从节点33f延伸到节点33a,这样形成正六边的网格单元33;重复上面的过程,在第二导电层202由多个网格单元33排列形成了规则网格。正六边形的单元网格33围成的空白区域337为绝缘区域。该绝缘区域也是透光区域。正六边形的单元网格33围成的空白区域337面积占单元网格33的总面积的比例大于96.2%,即第二导电层202的规则网格内的空白区域的面积占第二导电层202的总面积的比例大于96.2%。该比例使得导电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单元网格33的周长为280μm。
如图3B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201的平面图。第一网线状沟槽32形成的第一网格为随机网格。随机网格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网格单元33’。网格单元33’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可以有不规则的三边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多个不规格多边形的单元网格33’形成了第一导电层201的随机网格,其中网格线为直线段。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的斜率范围在(-1,1)的网格线的数量大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即网格线与X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的网格线的数量大于网格线与X轴的夹角大于45°的网格线的数量。或另一种情况:网格线斜率范围(-1,1)的网格线的数量小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网格单元33’的四条网格线围成的空白区域337’为绝缘区域。该绝缘区域也作为透光区域。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制备双层导电膜200的方法包括步骤:
S201、在基底203的一个表面涂布压印胶,得到第一压印胶层210,在第一压印胶层210上进行图形化压印,形成第一网线状沟槽32,第一网线状沟槽32形成的第一网格为随机网格。
S202、在第一网线状沟槽32中填充导电材料并烧结,形成第一导电层201。
其中,导电材料为金属银。
S203、在基底203的另一表面涂布压印胶,得到第二压印胶层210’,在第二压印胶层210’上进行图形化压印,形成第二网线状沟槽32’,第二网线状沟槽32’形成的第二网格为规则网格。
S204、在第二网线状沟槽32’中填充导电材料并烧结形成第二导电层202。
第一导电层201包括多个不规则多边形的网格单元33’,多个网格单元33’形成了随机网格。第二导电层202包括多个正六边形的单元网格33,多个单元网格33形成了规则网格。在形成第二导电层202的规则网格单元33时,第一导电层201和第二导电层202在叠加的过程中无对准精度要求,且能很好的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以及网格区域间的配色差异。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比较低。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双层透明导电膜300的结构为单面双层结构,自下而上的包括基底41,第一导电层301、隔离层303和第二导电层302。
基底41的材质为PET,基底41的厚度为188μm,呈透明状。在基底41上有压印形成第一网线状沟槽42,沟槽深度为3μm,宽度为2.2μm。第一网线状沟槽42形成的第一网格为规则网格。
第一导电层301设置在基底41上,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42中的导电材料。导电材料本实施例中为银。填充的金属银的厚度小于第一网线状沟槽42的深度,约为2μm。由于压出的第一网线状沟槽42相互连通,填充的金属银形成了第一导电层301。
隔离层303设置在第一导电层301上。隔离层303的材料为聚合物,例如UV压印胶。隔离层303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42’。第二网线状沟槽42’形成的网格为随机网格。
第二导电层302设置在隔离层303上,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42’中的导电材料,即金属银。填充的金属银的厚度小于沟槽42’的深度,约为2μm,且沟槽的深度小于隔离层303的厚度。由于压出的沟槽42’相互连通,填充的金属银形成了第二导电层302。
如图4A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301的平面图。第一网线状沟槽42形成了规则网格。规则网格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网格单元45。网格单元45为菱形,
网格线与X轴夹角θ为20°。网格单元45的网格内的空白区域为绝缘区域,该绝缘区域也可作为透光区。第一导电层301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6.6%。
图4B中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层302的平面图。第二网线状沟槽42’形成随机网格。随机网格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网格单元45’。网格单元45’为不规则多边形,多个不规则多边形的单元网格45’形成了随机网格,随机网格中的网格线是直线段。随机网格呈均匀分布,该均匀分布满足:网格线与右向水平方向X轴所成角度θ呈均匀分布,所述均匀分布为统计每一条随机网格的θ值;然后按照5°的步距,统计落在每个角度区间内网格线的概率pi,由此在0~180°以内的36个角度区间得到p1、p2……至p36;pi满足标准差小于算术均值的20%。网格单元45’的网格内的空白区域为绝缘区域,该绝缘区域也可以作为透光区。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制备双层薄膜导电层300包括步骤:
S301、在基底41的表面进行图形化压印,形成第一网线状沟槽42。第一网线状沟槽42形成的第一网格为规则网格。
S302、在第一网线状沟槽42中填充并烧结导电材料,形成第一导电层301。
导电材料为金属银。
S303、在第一导电层301的表面涂布聚合物,形成隔离层303,在隔离层303进行图形化压印,形成第二网线状沟槽42’。第二网线状沟槽42’形成的第二网格为随机网格。
涂布的聚合物层可以是UV压印胶。
S304、在第二网线状沟槽42'中填充导电材料并烧结,形成第二导电层302。
首先使用压印技术在基底303的表面进行图形化压印,形成功能区中的第一网格状沟槽42,这些沟槽42的深度为3μm,宽度为2.2μm;然使用刮涂技术在基底303表面压印形成图形化的所有网格状沟槽42中填充导电材料并烧结得到第一导电层301;多个第一网线状沟槽42排列形成规则网格。规则网格满足上述的均匀分布,然后在第一导电层301上对进行图形化涂布聚合物,形成隔离层303,该隔离层303覆盖第一导电层301。厚度为4μm,在隔离层303上进行图形化压印,形成第二网线状沟槽42’,多个第二网线状沟槽42’排列形成随机网格,然后采用刮涂技术在沟槽中填充导电材料并烧结得到第二导电层30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双层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底;
第一压印胶层,设于所述第一基底上,所述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增粘层,设于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第二基底,设于所述增粘层上;
第二压印胶层,设于所述第二基底上,所述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网格的单元的中央的空白区域的面积占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面积的比例大于95%,所述规则网格的单元的中央的空白区域的面积占所述第二导电层的面积的比例大于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网格的单元为不规则的四边形,所述规则网格的单元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网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所述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的斜率范围在(-1,1)的网格线的数量大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或网格线斜率范围(-1,1)的网格线的数量小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所述规则网格为正六边形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网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所述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在各个角度上分布均匀,所述分布均匀满足:两个节点之间的网格线与水平方向X轴形成θ角,所述θ角成均匀分布,所述均匀分布为统计每一条随机网格的θ值;然后按照5°的步距,统计落在每个角度区间内网格线的概率pi,由此在0~180°以内的36个角度区间得到p1、p2……至p36;pi满足标准差小于算术均值的20%。
6.一种双层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第一压印胶层,设于所述基底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第二压印胶层,设于所述基底的另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7.一种双层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所述基底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隔离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隔离层上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
CN 201320063772 2013-02-04 2013-02-04 双层透明导电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0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3772 CN203150154U (zh) 2013-02-04 2013-02-04 双层透明导电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3772 CN203150154U (zh) 2013-02-04 2013-02-04 双层透明导电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50154U true CN203150154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7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637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0154U (zh) 2013-02-04 2013-02-04 双层透明导电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501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6500A (zh) * 2013-02-04 2013-12-04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双层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6500A (zh) * 2013-02-04 2013-12-04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双层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6500B (zh) * 2013-02-04 2016-03-09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双层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6500B (zh) 双层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A2826027C (en) Patterned flexibl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426501B (zh) 透明导电膜
CN102456296B (zh) Led立体显示屏
KR101554572B1 (ko) 무늬가 있는 투명 도전성 막
CN103176657B (zh) 触摸屏及其导电层
CN103425366B (zh) 引线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190790A1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US8993896B2 (en) Lead electro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425320B (zh) 透明触摸屏
CN203150154U (zh) 双层透明导电膜
CN203178962U (zh) 触摸屏及其导电层
US9024197B2 (en) Pattern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CN109545436A (zh) 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181515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117939U (zh) 透明触摸屏
CN203178956U (zh) 透明触控面板
US9313896B2 (en) Double-layer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3338280U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
CN103294269A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5789149U (zh) 一种导电膜
CN205789148U (zh) 一种导电薄膜
CN203179569U (zh) 透明导电膜
WO2020253772A1 (zh) 电磁屏蔽膜
CN210641254U (zh) 电磁屏蔽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