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7939U - 透明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透明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7939U
CN203117939U CN 201320064041 CN201320064041U CN203117939U CN 203117939 U CN203117939 U CN 203117939U CN 201320064041 CN201320064041 CN 201320064041 CN 201320064041 U CN201320064041 U CN 201320064041U CN 203117939 U CN203117939 U CN 203117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layer
netting twine
shape groove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640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菲
高育龙
曹淼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640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7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7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79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明触摸屏,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透明覆盖层、感应层和第二透明覆盖层。感应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基底、第一压印胶层、第一导电层、增粘层、第二基底和第二压印胶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且形成第一网格;第一导电层包括在槽内的导电材料及与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且形成第二网格,其中一个网格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在叠加或设计触摸屏的过程中,无对准精度要求,并可以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以及网格区域间的配色差异,更进一步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无对准精度要求,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Description

透明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触摸屏。
背景技术
透明触摸屏有广泛应用范围,可与多点触摸、智能显示等技术融合,用作显示终端,用在百货查询、自动售货机等各个领域,具有展示、互动、广告等协同效果。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种产品在国内量产和规模化应用,电影中的场景将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透明触摸屏将随时随地地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型触摸屏分为单点电容式触摸屏和多点电容式触摸屏两种。多点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基体,多个透明导电层,电容感应电路以及多个导线。此外,透明导电层之间及导线之间的间隙中形成有填充层,该填充层的材料具有与透明导电层及导线材料相同或接近的折射率和透射率,从而使触摸屏整体透光性的视觉差异最小。
其中制备透明触摸屏的透明导电层的方法需要采用曝光、显像、蚀刻和清洗工序对透明导电膜进行图形化,然后根据图形在基底的表面形成导电区域和透光区域。或者采用印刷法直接在基底上的特定的图形区域形成金属网格。双层导电膜中的金属网格对薄膜的光电性能起决定作用,它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同时还需要具有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反射率。触摸屏需要在叠加或设计的过程中,将上下层的网格对准,用以来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以及网格区域间的配色差异。因此对准精度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在10μm,才能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并保证高透光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对准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对设备和操作的要求也同样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能降低对准精度要求并具有较高的透光性的透明触摸屏。
一种透明触摸屏,包括:
第一透明覆盖层,用于连接显示器;
感应层,粘设在所述第一透明覆盖层上,所述感应层包括:
第一基底;
第一压印胶层,设于所述第一基底上,所述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
增粘层,设于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第二基底,设于所述增粘层上;
第二压印胶层,设于所述第二基底上,所述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二引线电极;
第二透明覆盖层,粘设在所述感应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随机网格的单元为不规则的四边形,所述规则网格的单元为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电极包括相连的接线柱和引线,所述引线包括绝缘基底及覆盖在所述绝缘基底上的胶质材料,所述胶质材料上设有沟槽式网格,所述引线还包括填充于所述沟槽式网格内的导电材料,所述沟槽式网格的网格线与脱模方向形成的夹角为0°~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沟槽式网格的网格线与脱模方向形成的夹角为0°~4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沟槽式网格由多个曲边形单元网格紧密排列形成,所述曲边形单元网格包括两条直线和连接所述两条直线的两端的两条波浪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沟槽式网格由多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单元网格紧密排列形成,相邻两个长方形单元网格的长边相互垂直,且短边的长度为长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沟槽式网格由多个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或扁六边形单元网格紧密排列形成。
一种透明触摸屏,包括:
第一透明覆盖层,用于连接显示器;
感应层,粘设在所述第一透明覆盖层上,所述感应层包括:
基底,
第一压印胶层,设于所述基底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
第二压印胶层,设于所述基底的另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二引线电极;
第二透明覆盖层,粘设在所述感应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规则网格为正六边形网格,所述随机网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所述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的斜率范围在(-1,1)的网格线的数量大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或网格线斜率范围(-1,1)的网格线的数量小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规则网格的透光率大于87.8%,所述随机网格的透光率大于89.1%。
一种透明触摸屏,包括:
第一透明覆盖层,用于连接显示器;
感应层,粘设在所述第一透明覆盖层上,所述感应层包括:
基底,所述基底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
隔离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隔离层上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二引线电极;
第二透明覆盖层,粘设在所述感应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规则网格为菱形网格,所述随机网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所述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在各个角度上分布均匀,所述分布均匀满足:两个节点之间的网格线与水平方向X轴形成θ角,所述θ角成均匀分布,所述均匀分布为统计每一条随机网格的θ值;然后按照5°的步距,统计落在每个角度区间内网格线的概率pi,由此在0~180°以内的36个角度区间得到p1、p2......至p36;pi满足标准差小于算术均值的20%。
上述的透明触摸屏中,包括两层透明的导电层,在两个导电层的表面形成了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一个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在叠加或设计触摸屏的过程中,无对准精度要求,并可以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以及网格区域间的配色差异,更进一步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无对准精度要求,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透明触摸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A为实施例1的第一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2B为实施例1的第一电极的引线填充图案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第二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透明触摸屏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第一导电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第二导电层平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的透明触摸屏截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的第一导电层平面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的第二导电层平面示意图;
图10为引线的其他填充图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透明触摸屏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透明触摸屏100的截面图,透明触摸屏100自上而下包括第一透明覆盖层110、感应层120和第二透明覆盖层130。
第一透明覆盖层110用于连接显示器140。
感应层120通过粘接剂粘接在第一透明覆盖层110和第二透明覆盖130之间。感应层12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基底11、第一压印胶层12、第一导电层13、增粘层14、第二基底15、第二压印胶层16和第二导电层17。
第一基底11为PET材质,基底11的厚度为188μm,呈透明状。
第一压印胶层12设置在第一基底11上。第一压印胶层12为UV压印胶材质,在第一压印胶层12上设有压印形成第一网线状沟槽,沟槽深度为3μm,宽度为2.2μm。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了第一网格,第一网格为规则网格。
第一导电层13设置在第一压印胶层12上,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金属银及与金属银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23。金属银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相互连通形成导电区。填充的金属银的厚度小于沟槽的深度,约为2μm。
增粘层14,粘接在第一导电层13上。
第二基底15设置在增粘层14上,第二基底15与第一基底11的结构和材质类似。
第二压印胶层16设置在第二基底15上,在第二压印胶层15上压印有第二网线状沟槽。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的第二网格为随机网格。
第二导电层17设置在第二压印胶层16上,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金属银及与金属银相连的第二引线电极34,(如图2A所示)。金属银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相互连通形成导电区。填充的金属银的厚度小于沟槽的深度,约为2μm。
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17通过增粘层14粘合在一起,形成感应层120。
第二透明覆盖层130通过粘接剂粘接在感应层120的第二导电层17上。
如图2A所示为图1中的第一导电层13的平面示意图,第一导电层13的表面的网格为规则四边形网格,即:长方形。第一导电层13的规则网格由网格线211、网格线212、网格线213和网格线214所围成的网格单元21排列组成。网格单元21的四条网格线围成的中间空白区域22为绝缘区域,空白区域22的面积和网格单元21的面积之比大于95%,透过率为大于88.6%。
第一导电层13的网格的边缘设置的第一引线电极23包括接线柱231和引线232,接线柱231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3的边缘,引线232通过接线柱231与第一导电层13中的网格相连接,并通过引线232将其引出。引线232包括绝缘基底及覆盖在绝缘基底上的胶质材料,胶质材料上设有沟槽式网格,引线232还包括填充于沟槽式网格内的导电材料,沟槽式网格的网格线与脱模方向形成的夹角为0°~90°。在其他的实施中,沟槽式网格的网格线与脱模方向形成的夹角也可以为0°~45°。
如图2B所示为引线232的平面示意图,引线232由波浪线233和直线234相交组成网格235,网格235有两条波浪线233和两条直线234所围成,图2B中的波浪线233和直线234为正交,图2B只是示意图,波浪线233和直线234相交只是相交的一种情况,不限于正交的这种方式,较优选的选择正交方式相交。引线232水平方向的部分波浪线233水平,直线234竖直方向,引线232竖直方向的部分波浪线233竖直方向,直线234水平方向;引线232中的网格还可以是图10中给出的4种网格。分别为:A、引线中的网格由多个大小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单元网格紧密排列形成,且短边的长度为长边长度的二分之一。B、引线中的网格由多个大小相同的扁六边形单元网格紧密排列形成。C、引线中的网格由多个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单元紧密排列形成。D、引线中的网格由多个长方形单元网格紧密排列形成,相邻两个长方形单元网格的长边相互垂直,且短边的长度为长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如图3所示为图1中第二导电层17的平面示意图,第二导电层17中所填充的金属银形成的网格单元为不规则四边形31,不规则四边形31包括边线32和空白绝缘区域33,空白绝缘区域33的面积占不规则四边形31的面积的比例大于95%,其透过率大于88%。
第二导电层17的边缘设置的第二引线电极34包括接线柱341和引线342,接线柱341设置于第二导电层17的边缘,引线342通过接线柱341与第二导电层17中的网格相连接,且通过引线342将其引出。引线342也是由网格组成,引线342的网格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图10中给出的4种网格。在上文中已经有详细说明,在此不赘述。
上述的透明触摸屏中,包括两层透明的导电层,在两个导电层的表面形成了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一个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在叠加或设计触摸屏的过程中,无对准精度要求,并可以避免不良的光学现象以及网格区域间的配色差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无对准精度要求,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更进一步地,由于引线电极的网格线与水平X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0°~90°,由于网格线与水平X轴方向形成的夹角较小,而夹角内的胶比较少,因此在脱模时只有极少的胶质材料会粘附在模具上,这样能够避免胶质材料残留。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透明触摸屏200的截面图,透明触摸屏200自下而上包括第一透明覆盖层210、感应层220和第二透明覆盖层230。
第一透明覆盖层210,用于连接显示器240。
感应层220,粘设在第一透明覆盖层210上。感应层22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导电层43、第一压印胶层42、基层41、第二压印胶层44和第二导电层45。
基层41,设置在两层导电层的中间。基底41的材质为PET,基底41的厚度为188μm。
第一压印胶层42,设置在基底41的下表面上,通过在第一压印胶层42压印形成第一网线状沟槽,沟槽深度为3μm,宽度为2.2μm。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的第一网格为规则网格。
第一导电层43设置在第一压印胶层42的下表面,且通过粘接剂与第一透明覆盖层相连。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金属银及与金属银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54。填充的金属银的厚度小于第一网线状沟槽的深度,约为2μm。由于压出的第一网线状沟槽相互连通,填充的金属银形成了导电区。
第二压印胶层44设置在基底41的上表面,在第二压印胶层44上通过压印形成第二网线状沟槽,沟槽深度为3μm,宽度为2.2μm。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的第二网格为随机网格。
同样,第二导电层45设置在第二压印胶层44上,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中导电材料金属银及与金属银相连的第二引线电极64。由于压出的第二网线状沟槽相互连通,填充的金属银相互连通,形成了导电区。
第二透明覆盖层230通过粘接剂粘接在感应层220的第二导电层45上。
如图5所示为图4中第一导电层43的平面示意图,第一导电层43表面的网格单元为正六边形51,正六边形51由边线52和空白绝缘区域53组成,其中空白绝缘区域53由边线52围成。空白区域53的面积和网格正六边形51的面积之比大于95%,透过率大于87.8%。
第一导电层43的边缘设置的第一引线电极54包括接线柱541和引线542,接线柱541设置于第一导电层43的边缘,引线542通过接线柱541与第一导电层43中的网格相连接,且通过引线542将其引出。引线542也是由网格组成,引线542的网格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图10中给出的4种网格。在实施例1中已经有详细说明,在此不赘述。
如图6所示为图4中第二导电层45的平面示意图,第二导电层45的网格单元61为随机网格,随机网格中的网格线62是直线段,网格线62围成空白导电区域63,网格61是为金属线组成的多边形随机网格。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的斜率范围在(-1,1)的网格线的数量大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即网格线与X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的网格线的数量大于网格线与X轴的夹角大于45°的网格线的数量;或另一种情况网格线斜率范围(-1,1)的网格线的数量小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其透过率大于89.1%。
第二导电层45的边缘设置的第二引线电极64包括接线柱641和引线642,接线柱641设置于第二导电层45的边缘,引线642通过接线柱641与第二导电层45中的网格相连接,且通过引线642将其引出。引线642也是由网格组成,引线642中填充的网格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图10中给出的4种网格。在实施例1中已经有详细说明,在此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透明触摸屏300的截面示意图,自下而上的包括第一透明覆盖层310,感应层320和第二透明覆盖层330。
第一透明覆盖层310用于连接显示器340。
感应层320通过粘接剂与第一透明覆盖层310和第二透明覆盖层330相连。感应层320包括依次相连的基底71、第一导电层72、隔离层73和第二导电层74。
基底71的材质为PET,基底71的厚度为188μm,呈透明状。在基底71上有压印形成第一网线状沟槽,沟槽深度为3μm,宽度为2.2μm。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的第一网格为规则网格。
第一导电层72设置在基底71上,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金属银及与金属银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82(如图8所示)。填充的金属银的厚度小于第一网线状沟槽的深度,约为2μm。由于压出的第一网线状沟槽相互连通,填充的金属银形成了导电区。
隔离层73在第一导电层72上。隔离层73材料为聚合物,例如UV压印胶。隔离层73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的网格为随机网格。
第二导电层74置在隔离层73上,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中的导电材料金属银及与金属银相连的第二引线电极92(如图9所示)。由于压出的沟槽相互连通,填充的金属银形成了导电区。
第二透明覆盖层330通过粘接剂粘接在感应层320的第二导电层74上。
图8所示为图7中第一层导电膜72的平面示意图。第一层导电膜72表面的网格单元81是由金属线组成的菱形,网格线与X轴夹角为20°。网格单元81的网格内的空白区域为绝缘区域,该绝缘区域也可作为透光区。第一层导电膜72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8.6%。
第一层导电膜72的边缘的第一引线电极82包括接线柱821和引线822,接线柱821设置于第一层导电膜72的边缘,引线822通过接线柱821与导电层8中的网格中的金属银相连接,且通过引线822将其引出。引线822也是由网格组成,引线822的网格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图10中给出的4种网格。在实施例1中已经有详细说明,在此不赘述。
如图9所示为图7中第二层导电膜74的平面示意图,第二层导电膜74的网格单元91为随机网格。随机网格中的网格线是直线段,且与右向水平方向X轴所成角度θ呈均匀分布,该均匀分布满足两个节点之间的网格线与水平方向X轴形成θ角,所述θ角成均匀分布,所述均匀分布为统计每一条随机网格的θ值;然后按照5°的步距,统计落在每个角度区间内网格线的概率pi,由此在0~180°以内的36个角度区间得到p1、p2......至p36;pi满足标准差小于算术均值的20%。
第二层导电膜74的边缘设置的第二引线电极92包括接线柱921和引线922,接线柱921设置于第二层导电膜74的边缘,引线922通过接线柱921与第二层导电膜74中的网格中地金属银相连接,且通过引线922将其引出。引线922也是由网格组成,引线922的网格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图10中给出的4种网格。在实施例1中已经有详细说明,在此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明覆盖层,用于连接显示器;
感应层,粘设在所述第一透明覆盖层上,所述感应层包括:
第一基底;
第一压印胶层,设于所述第一基底上,所述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
增粘层,设于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第二基底,设于所述增粘层上;
第二压印胶层,设于所述第二基底上,所述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二引线电极;
第二透明覆盖层,粘设在所述感应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网格的单元为不规则的四边形,所述规则网格的单元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电极包括相连的接线柱和引线,所述引线包括绝缘基底及覆盖在所述绝缘基底上的胶质材料,所述胶质材料上设有沟槽式网格,所述引线还包括填充于所述沟槽式网格内的导电材料,所述沟槽式网格的网格线与脱模方向形成的夹角为0°~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式网格由多个曲边形单元网格紧密排列形成,所述曲边形单元网格包括两条直线和连接所述两条直线的两端的两条波浪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式网格的网格线与脱模方向形成的夹角为0°~4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式网格由多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单元网格紧密排列形成,相邻两个长方形单元网格的长边相互垂直,且短边的长度为长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式网格由多个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或扁六边形单元网格紧密排列形成。
8.一种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明覆盖层,用于连接显示器;
感应层,粘设在所述第一透明覆盖层上,所述感应层包括:
基底,
第一压印胶层,设于所述基底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
第二压印胶层,设于所述基底的另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压印胶层上设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二引线电极;
第二透明覆盖层,粘设在所述感应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网格为正六边形网格,所述随机网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所述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的斜率范围在(-1,1)的网格线的数量大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或网格线斜率范围(-1,1)的网格线的数量小于斜率(-∞,-1)和(1,+∞)的网格线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网格的透光率大于87.8%,所述随机网格的透光率大于89.1%。
11.一种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明覆盖层,用于连接显示器;
感应层,粘设在所述第一透明覆盖层上,所述感应层包括:
基底,所述基底上设有第一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一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一网格;
第一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一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一引线电极;
隔离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隔离层上有第二网线状沟槽,所述第二网线状沟槽形成第二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中其中之一为规则网格,另一个为随机网格;及
第二导电层,包括填充在第二网线状沟槽的导电材料及与所述导电材料相连的第二引线电极;
第二透明覆盖层,粘设在所述感应层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网格为菱形网格,所述随机网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所述不规则的多边形网格的网格线在各个角度上分布均匀,所述分布均匀满足:两个节点之间的网格线与水平方向X轴形成θ角,所述θ角成均匀分布,所述均匀分布为统计每一条随机网格的θ值;然后按照5°的步距,统计落在每个角度区间内网格线的概率pi,由此在0~180°以内的36个角度区间得到p1、p2......至p36;pi满足标准差小于算术均值的20%。
CN 201320064041 2013-02-04 2013-02-04 透明触摸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7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4041 CN203117939U (zh) 2013-02-04 2013-02-04 透明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4041 CN203117939U (zh) 2013-02-04 2013-02-04 透明触摸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7939U true CN203117939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6404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7939U (zh) 2013-02-04 2013-02-04 透明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179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5320A (zh) * 2013-02-04 2013-12-04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触摸屏
CN105593794A (zh) * 2013-12-18 2016-05-18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压力检测器以及具备压力检测器的触摸面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5320A (zh) * 2013-02-04 2013-12-04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触摸屏
CN103425320B (zh) * 2013-02-04 2017-05-3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触摸屏
CN105593794A (zh) * 2013-12-18 2016-05-18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压力检测器以及具备压力检测器的触摸面板
CN105593794B (zh) * 2013-12-18 2017-04-26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具备压力检测器的触摸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7116B (zh) 柔性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2182995U (zh) 彩膜基板及电容式触摸屏
CN104598074B (zh)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3426500A (zh) 双层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65518B (zh) 一种触摸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03179574U (zh) 透明导电体
CN103425320A (zh) 透明触摸屏
CN203786704U (zh) 偏光片模块和触摸显示模组
CN203117939U (zh) 透明触摸屏
CN208819542U (zh) 一种透明显示屏
CN203178956U (zh) 透明触控面板
CN109545436A (zh) 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9506A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5319B (zh) 透明触控面板
CN203338280U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
CN109545445A (zh) 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94269A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5342A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及单层多点式触控屏
CN109545444A (zh) 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94270A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3150154U (zh) 双层透明导电膜
CN103336629A (zh) 滤光片组件和触摸显示屏
CN203311374U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
CN203338281U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
CN106415461A (zh) 触摸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