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19542U - 一种透明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明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19542U
CN208819542U CN201821410912.6U CN201821410912U CN208819542U CN 208819542 U CN208819542 U CN 208819542U CN 201821410912 U CN201821410912 U CN 201821410912U CN 208819542 U CN208819542 U CN 208819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bead
layer
light
transparent
hyalin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09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柏昇
范文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Fu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Fuxiang Med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Fuxiang Med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Fuxiang Medi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09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19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19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195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明显示屏,包括若干第一灯珠、若干第二灯珠、层组件和控制装置,层组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灯珠设置第一表面上构成第一发光面,第一灯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矩阵状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发光面且互相垂直,第一方向相邻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是第二方向相邻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的两倍,第二灯珠设置于第二表面上构成第二发光面,第二发光面与第一发光面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第二灯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矩阵状排列,第一方向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的距离是第二方向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的距离的两倍,第一方向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中间位置对应设置一颗第二灯珠,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发光方向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透明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领域,尤指一种透明显示屏。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屏可显示图文信息或进行视频播放来达到广告或装饰等目的。透明显示屏的主要构件包括了玻璃、发光二极管(LED)、透明导电玻璃。发光二极管以阵列分布的方式设置于透明导电玻璃表面,玻璃则覆盖于发光二极管与透明导电玻璃的上方,并透过夹胶工艺将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材料,设置于玻璃与透明导电玻璃之间。如此一来,只要再结合信号控制系统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操作,便可形成可以动态视频播放的透明显示屏。
为了提供发光二极管操作所需的信号,在透明导电玻璃表面上会制作相当数量的导电线路,分别连接至各个发光二极管。然而,受到导电线路、工艺和材料等诸多原因的限制,使得发光二极管无法密集的配置,导致发光二极管的点阵密度无法提升。发光二极管其点阵密度的受限,也导致透明显示屏所显示的图文信息或视频其分辨率无法再进一步提升,从而影响了广告或装饰的效果。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能提高发光二极管的点阵密度的透明显示屏,以成为各家业者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显示屏,具有显示屏透明化、播放质量高清化、生产工艺简便化等优点。
为克服现有的技术困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透明显示屏,透明显示屏包括若干第一灯珠、若干第二灯珠、层组件和控制装置。层组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灯珠设置于第一表面上而构成第一发光面,且第一灯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矩阵状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发光面且互相垂直,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是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的两倍。第二灯珠设置于第二表面上而构成第二发光面,第二发光面与第一发光面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第二灯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矩阵状排列,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的距离是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的距离的两倍。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中间位置垂直对应在第二发光面的位置处设置一颗第二灯珠。控制装置是电信号连接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用以使透明显示屏呈现图案,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发光方向一致。
通过两层发光面上第一方向的灯珠错位设置,可以实现显示屏整体的灯珠设置密度,提高显示屏的像素,使显示出来的画面更加细腻高清。
本实用新型的层组件具有第一透明层,第一透明层的上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一透明层的下表面为第二表面,层组件还可具有第一透明覆盖件和第二透明覆盖件,第一透明覆盖件覆盖第一透明层的上表面,第二透明覆盖件覆盖第一透明层的下表面。
在另一种架构下,本实用新型的层组件具有第二透明层和第三透明层,第二透明层与第三透明层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在此种架构下,第二透明层的下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三透明层的上表面为第二表面,层组件还可具有第一中间透明层,第一中间透明层位于第二透明层和第三透明层间且覆盖第二透明层的下表面和第三透明层的上表面。
在另一种架构下,本实用新型的层组件具有第四透明层和第五透明层,第四透明层与第五透明层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在此种架构下,第四透明层的上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五透明层的上表面为第二表面,层组件还可具有第三透明覆盖件和第二中间透明层,第三透明覆盖件覆盖第四透明层的上表面,第二中间透明层位于第四透明层和第五透明层间且覆盖第五透明层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发光面沿第二方向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其中位于左半部的第一灯珠的导电线路是以依循第二方向的方式朝左延伸至第一发光面的左侧边,位于右半部的第一灯珠的导电线路是以依循第二方向的方式朝右延伸至第一发光面的右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发光面沿第二方向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其中位于左半部的第二灯珠的导电线路是以依循第二方向的方式朝左延伸至第二发光面的左侧边,位于右半部的第二灯珠的导电线路是以依循第二方向的方式朝右延伸至第二发光面的右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线路可为透明导电材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为40mm,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为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发光面上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灯珠和第二发光面上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灯珠的错位共同组合成透明显示屏的灯珠阵列,因此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受制于导线布局的最小间距限制,进一步的缩减阵列中相邻灯珠的距。从而能显着的提高灯珠阵列密度,提高分辨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各种实施架构,减少第一发光面和第二发光面之间的层件数量,因此灯珠间的高低落差能有效缩减,而有助于整体透明显示屏的画面更加均匀,增加清晰度与视觉美感,并且还能进一步减轻透明显示屏产品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透明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面与第二发光面的俯视图。符号说明:
1 层组件
11 第一透明层
12 第二透明层
13 第三透明层
14 第一透明覆盖件
15 第二透明覆盖件
16 第三透明覆盖件
17 第一中间透明层
18 第二中间透明层
2 控制装置
20 印刷电路板
21 控制芯片
22 柔性电路板
23 第四透明层
24 第五透明层
3 增透膜
A1 第一发光面
A2 第二发光面
C1 导电线路
C2 导电线路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L1 第一灯珠
L2 第二灯珠
S1 第一表面
S2 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表面”、“下表面”、“上方”、“下方”、“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透明显示屏包括了若干第一灯珠L1、若干第二灯珠L2、层组件1和控制装置2。
层件组1具有第一表面S1及第二表面S2,第一灯珠L1设置于第一表面S1上而构成第一发光面A1,第二灯珠L2设置于第二表面S2上而构成第二发光面A2。
第一灯珠L1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呈矩阵状排列。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平行于第一发光面A1且互相垂直。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L1的距离是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L1的距离的两倍。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L1的距离为40mm,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L1的距离为20mm。
第二发光面A2与第一发光面A1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第二灯珠L2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呈矩阵状排列。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L2的距离是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L2的距离的两倍。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L2的距离为40mm,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L2的距离为20mm。
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发光方向一致,并且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灯珠L1和第二灯珠L2可以选择由发光二极管组成。
控制装置2电信号连接此若干第一灯珠L1和此若干第二灯珠L2,用以使透明显示屏呈现图案。
请参阅图2,图2显示了透明显示屏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从透明显示屏的上方俯视时,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L1的中间位置设置一颗第二灯珠L2,意即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L1的中间位置垂直对应在第二发光面A2的位置处设置一颗第二灯珠L1。在此种架构下,从上方俯视时,沿着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间的距离,正好等于沿着第二方向D2上相邻两颗第一灯珠L1的距离,并且等于第二方向D2上相邻两颗第二灯珠L2的距离。通过这样的设计,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所组成的阵列,可有效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显着提高灯珠阵列的密度,从而提高分辨率。
实施例1
请参阅图3,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层组件1具有第一透明层11,第一透明层11可为玻璃或压克力,并于其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导电线路,以分别电连接第一灯珠L1及第二灯珠L2。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明层11的上表面为前述的第一表面S1,第一灯珠L1是设置于其上而构成前述的第一发光面A1,第一透明层11的下表面为前述的第二表面S2,第二灯珠L2是设置于其上而构成前述的第二发光面A2。层组件1具有第一透明覆盖件14和第二透明覆盖件15,第一透明覆盖件14和第二透明覆盖件15可为玻璃、压克力或膜片,其中使用膜片具有整体重量轻,成本低及制作容易等优点。第一透明覆盖件14覆盖第一透明层11的上表面,第二透明覆盖件15覆盖第一透明层11的下表面。
另也可选择不制作第一透明覆盖件14和第二透明覆盖件15,使第一灯珠L1及第二灯珠L2直接接触空气,减少制造工艺,节省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发光方向一致,所以当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的发光面皆朝向上方时,第二灯珠L2的焊盘便会改置至第一透明层11的下表面上,使其电连接于第一透明层11的下表面上的导电线路。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层组件1具有第二透明层12和第三透明层13,第二透明层12和第三透明层13可为玻璃或压克力,并于第二透明层12的下表面和第三透明层13的上表面分别设置导电线路,以分别电连接第一灯珠L1及第二灯珠L2。第二透明层12与第三透明层13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第二透明层12的下表面为前述的第一表面S1,第一灯珠L1是设置于其上而构成前述的第一发光面A1,第三透明层13的上表面为前述的第二表面S2,第二灯珠L2是设置于其上而构成前述的第二发光面A2。
由于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发光方向一致,当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的发光面皆朝向上方时,第一灯珠L1的焊盘便会改置至第二透明层12的下表面上,使其电连接于第二透明层12的下表面上的导电线路。
层组件1具有第一中间透明层17,第一中间透明层17可为胶材并位于第二透明层12和第三透明层13间且覆盖第二透明层12的下表面和第三透明层13的上表面,以提供黏合、隔离保护及填充空隙等功能。第一中间透明层17除了用来黏合第二透明层12和第三透明层13外,同时可以用来隔离保护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
也可选择不制作所述第一中间透明层17,而改成设置间隙壁(spacer)的方式,在第二透明层12和第三透明层13间形成一间隙层,来取代第一中间透明层17,提供隔离保护的功能。
实施例3
请参阅图5,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层组件1具有第四透明层23和第五透明层24,第四透明层23和第五透明层24可为玻璃或压克力,并于第四透明层23的上表面和第五透明层24的上表面分别设置导电线路,以分别电连接第一灯珠L1及第二灯珠L2。第四透明层23与第五透明层24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第四透明层23的上表面为前述的第一表面S1,第一灯珠L1是设置于其上而构成前述的第一发光面A1,第五透明层24的上表面为前述的第二表面S2,第二灯珠L2是设置于其上而构成前述的第二发光面A2。层组件1并具有第三透明覆盖件16和第二中间透明层18,第三透明覆盖件16可为玻璃,压克力或膜片,其中使用膜片具有整体重量轻,成本低及制作容易等优点,第二中间透明层18可为胶材。第三透明覆盖件16覆盖第四透明层23的上表面,第二中间透明层18位于第四透明层23和第五透明层24间且覆盖第五透明层24的上表面,以提供黏合、隔离保护及填充空隙等功能。第二中间透明层18除了用来黏合第四透明层23和第五透明层24外,同时可以用来隔离保护第二灯珠L2。
也可选择不制作第二中间透明层18,而改成设置间隙壁(spacer)的方式,在第四透明层23和第五透明层24间形成一间隙层,来取代第二中间透明层18,提供隔离保护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透明显示屏可更包括一增透膜3,视产品的需求与否而选择性的设置在层组件1的发光面上,如图3至图5所示。增透膜3的折射率介于层组件1的表层的折射率及空气的折射率之间,用以减少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所产生的光晕,以增加清晰度与视觉美感。增透膜3可为AR(Anti-Reflection)膜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薄膜。
以图3为例,增透膜3可设置于第一透明覆盖件14上,并且其折射率介于第一透明覆盖件14的折射率及空气的折射率之间。以图4为例,增透膜3可设置于第二透明层12上,并且其折射率介于第二透明层12的折射率及空气的折射率之间。以图5为例,增透膜3可设置于第三透明覆盖件16上,并且其折射率介于第三透明覆盖件16的折射率及空气的折射率之间。
请参阅图6,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发光面A1与第二发光面A2的俯视图,第一发光面A1沿第二方向D2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其中位于左半部的第一灯珠L1的导电线路C1是以依循第二方向D2的方式朝左延伸至第一发光面A1的左侧边,位于右半部的第一灯珠L1的导电线路C1是以依循第二方向D2的方式朝右延伸至第一发光面A1的右侧边。
如图6所示,延伸至第一发光面A1左侧边与右侧边的导电线路C1会分别电连接至控制装置2,以传输控制装置2的电信号。控制装置2包括了印刷电路板20及制作于其上的控制芯片21,并且可经由柔性电路板22电连接导电线路C1,以控制第一灯珠L1的操作。
第二发光面A2沿第二方向D2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其中位于左半部的第二灯珠L2的导电线路C2是以依循第二方向D2的方式朝左延伸至第二发光面的左侧边,位于右半部的第二灯珠L2的导电线路C2是以依循第二方向D2的方式朝右延伸至第二发光面A2的右侧边。
同样地,延伸至第二发光面A2左侧边与右侧边的导电线路C2会分别电连接至控制装置2,以传输控制装置2的电信号。控制装置2包括了印刷电路板20及制作于其上的控制芯片21,并且可经由柔性电路板22电连接导电线路C2,以控制第二灯珠L2的操作。
上述的导电线路C1与C2可以选择透明导电材质来制作,例如氧化铟锡(ITO)或氟掺杂氧化锡(FTO)。当然,随着产品需求的不同,也可选择不透光的材料来制作,例如金属线。
另需说明的是,在图4的实施例中,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是分别制作于第二透明层12的下表面以及第三透明层13的上表面,并且其间只夹置了第一中间透明层17,因此除了能降低第一灯珠L1与第二灯珠L2的高低落差外,也有助于透明显示屏的画面更加均匀。并且,因为不需要再使用额外的透明覆盖件来遮盖保护灯珠,所以能减轻透明显示屏产品的重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发光面上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灯珠和第二发光面上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灯珠的错位共同组合成透明显示屏的灯珠阵列,因此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受制于导线布局的最小间距限制,进一步的缩减阵列中相邻灯珠的距离,而能显着的提高灯珠阵列密度,从而提高分辨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尽量减少介于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间的层件数量,因此灯珠间的高低落差能有效缩减,而有助于整体透明显示屏的画面更加均匀,增加清晰度与视觉美感,并且还能进一步减轻透明显示屏产品的重量。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任何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修改及变化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且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0)

1.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屏包括若干第一灯珠、若干第二灯珠、层组件和控制装置,所述层组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灯珠设置于第一表面上构成第一发光面,且所述第一灯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矩阵状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发光面且互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是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的两倍;所述第二灯珠设置于第二表面上构成第二发光面,所述第二发光面与第一发光面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所述第二灯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矩阵状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的距离是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二灯珠的距离的两倍;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中间位置垂直对应在第二发光面的位置处设置一颗第二灯珠;所述控制装置是电信号连接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用以使所述透明显示屏呈现图案;所述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发光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组件具有第一透明层,所述第一透明层的上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透明层的下表面为第二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组件具有第一透明覆盖件和第二透明覆盖件,所述第一透明覆盖件覆盖第一透明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透明覆盖件覆盖第一透明层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组件具有第二透明层和第三透明层,所述第二透明层与第三透明层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所述第二透明层的下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三透明层的上表面为第二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组件具有第一中间透明层,所述第一中间透明层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层和第三透明层间且覆盖第二透明层的下表面和第三透明层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组件具有第四透明层和第五透明层,所述第四透明层与第五透明层互相平行且上下设置,所述第四透明层的上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五透明层的上表面为第二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组件具有第三透明覆盖件和第二中间透明层,所述第三透明覆盖件覆盖第四透明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中间透明层位于第四透明层和第五透明层间且覆盖第五透明层的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面沿第二方向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其中位于所述左半部的第一灯珠的导电线路是以依循第二方向的方式朝左延伸至第一发光面的左侧边,位于所述右半部的第一灯珠的导电线路是以依循第二方向的方式朝右延伸至第一发光面的右侧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面沿第二方向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其中位于所述左半部的第二灯珠的导电线路是以依循第二方向的方式朝左延伸至第二发光面的左侧边,位于所述右半部的第二灯珠的导电线路是以依循第二方向的方式朝右延伸至第二发光面的右侧边。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路为透明导电材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为40mm,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颗第一灯珠的距离为20mm。
CN201821410912.6U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透明显示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19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0912.6U CN208819542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透明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0912.6U CN208819542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透明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19542U true CN208819542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75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091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19542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透明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1954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5252A (zh) * 2021-04-13 2021-06-01 深圳市蝉翼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透明led显示屏制作工艺
CN112885253A (zh) * 2021-04-13 2021-06-01 深圳市蝉翼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透明led显示屏制作工艺
CN112908200A (zh) * 2021-04-13 2021-06-04 深圳市蝉翼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透明led显示屏制作工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5252A (zh) * 2021-04-13 2021-06-01 深圳市蝉翼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透明led显示屏制作工艺
CN112885253A (zh) * 2021-04-13 2021-06-01 深圳市蝉翼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透明led显示屏制作工艺
CN112908200A (zh) * 2021-04-13 2021-06-04 深圳市蝉翼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透明led显示屏制作工艺
CN112885253B (zh) * 2021-04-13 2023-12-29 珠海华萃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透明led显示屏制作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19542U (zh) 一种透明显示屏
JP632465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TWI47665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5137649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2902395B (zh) 触控显示装置
TWI440050B (zh) Single - sided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and its making method
US8947399B2 (en) Dual-substrat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2681726B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3513812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156118A (zh) 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201346384A (zh) 觸控面板
CN104281313A (zh) 触控面板
CN204143400U (zh) 一种触控面板结构
TWI578214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JP620663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8874212A (zh) 新型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
US9563322B2 (en) Embedded capacitiv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mbedded capacitive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55111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40160366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211349322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425320A (zh) 透明触摸屏
CN113285041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201541300A (zh) 裝飾基板及其觸控面板
TW201537408A (zh) 觸控顯示面板
TW201416927A (zh) 單片式電容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Unit 708, 7th Floor, 273 Lingxia West Road, Hul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FUX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708, 7th Floor, 273 Lingxia West Road, Hul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FUXIANG MEDIA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