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7502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7502U
CN203147502U CN2013201263503U CN201320126350U CN203147502U CN 203147502 U CN203147502 U CN 203147502U CN 2013201263503 U CN2013201263503 U CN 2013201263503U CN 201320126350 U CN201320126350 U CN 201320126350U CN 203147502 U CN203147502 U CN 203147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ng slot
lgp
reference column
pad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263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敏华
杨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Guiyang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1263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7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7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75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和光源,背板包裹导光板的背面和侧面,背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导光板的上侧和下侧对应地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柱与定位槽相配合,导光板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光源,光源位于导光板与背板之间,还包括支撑垫片,支撑垫片设置在背板的下侧与导光板的下侧之间,用于支撑导光板,背板下侧的定位柱与导光板下侧的定位槽之间留有膨胀间隙,背板上侧的定位柱阻止导光板向上膨胀,导光板受热后向下膨胀并压缩支撑垫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导光板膨胀方向,解决了定位柱亮斑问题,同时保证了导光板定位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定位采用定位柱,如图1所示,定位柱100铆接在背板1上,与导光板2上的定位槽101相配合,光源3设置在导光板2的入光侧,虚线框B内部的区域为可视区域。因为定位柱100的结构强度好、尺寸精准,在宽边框背光模组中被大量使用。
但是,这种定位方式也存在相应的缺点:采用定位柱定位导光板时,导光板向上膨胀,所以要在导光板上部的定位槽处预留较大的膨胀空间,而模组的上部边框宽度一般比下部边框窄,这样便造成导光板上部的定位槽的底部更靠近可视区,定位槽的弧形面易反光而形成亮斑现象。
为了解决定位亮斑问题,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四角定位方式,即在背板四角装配塑料或硅胶垫块来定位导光板,如图2所示,背板1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硅胶垫200,硅胶垫200支撑导光板2,光源3设置在导光板2的入光侧。
四角定位可以很好的解决定位亮斑问题,但四角定位同样存在缺陷,尤其在各结构件尺寸不良时。例如,承载导光板2的背板1的尺寸偏大,导光板2的尺寸偏小时,导光板2活动间隙会比设计值偏大,在运输过程中,导光板2会产生小幅震动,易造成导光板2与上部的膜片、或下部的反射片摩擦,产生磨伤现象,磨伤后易出现白团,严重影响观看效果,所以这种定位方式具有不稳定性。
因此,设计一种背光模组,使导光板的定位合理可靠、同时不会存在定位柱亮斑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合理地解决导光板亮斑问题,同时使导光板的定位准确可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和光源,所述背板包裹所述导光板的背面和侧面,所述背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导光板的上侧和下侧对应地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所述导光板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之间,还包括支撑垫片,所述支撑垫片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下侧与所述导光板的下侧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导光板,所述背板下侧的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导光板下侧的所述定位槽之间留有膨胀间隙,所述背板上侧的所述定位柱阻止所述导光板向上膨胀,所述导光板受热后向下膨胀并压缩所述支撑垫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背板的上侧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导光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槽无间隙配合;所述背板的下侧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导光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在左右方向上无间隙配合,在上下方向上间隙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背板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第三定位柱,所述导光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槽在上下方向上无间隙配合,在左右方向上间隙配合;所述背板的下侧中部设置有第四定位柱,所述导光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四定位槽,所述第四定位柱与所述第四定位槽之间在上下方向上间隙配合,在左右方向上间隙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包括可视区和非可视区,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和所述第四定位槽均设置于非可视区内,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和所述第四定位槽的底部到所述可视区的边界线的距离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第四定位柱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三定位槽的槽深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宽相同,所述第三定位槽与所述第四位槽的槽宽相同,所述第四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深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下侧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垫片和第二支撑垫片,所述第一支撑垫片和所述第二支撑垫片均为矩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左上角处设置有第一角垫,所述导光板的左下角处设置有第二角垫,所述第一角垫和所述第二角垫均呈直角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角垫和所述第二角垫为软质硅胶垫,所述第一支撑垫片和所述第二支撑垫片为硬质硅胶垫。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为圆柱形,所述定位槽为向内开口的方形槽或圆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组。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导光板的膨胀方向,解决了窄边框模组中的定位亮斑问题,并保证了导光板的定位准确可靠;通过定位柱和定位槽相配合迫使导光板向下膨胀,使位于背板上下两侧的导光柱到上下可视区的距离相同,并通过支撑垫片支撑导光板,保证了导光板下侧的定位槽与背板下侧的导光柱之间有间隙使导光板可以向下膨胀,解决了窄边框模组中的定位亮斑问题,并保证了导光板的定位准确性;支撑垫片采用硬质硅胶即能起到支撑导光板的作用,又因其具有弹性,不会阻碍导光板向下膨胀,进一步保证了导光板定位的准确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改变导光板的膨胀方向,解决了窄边框模组中的定位亮斑问题,支撑垫片采用硬质硅胶即能起到支撑导光板的作用,又因其具有弹性,不会阻碍导光板向下膨胀,进一步保证了导光板定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导光板定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另一种导光板定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的左视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中第一定位柱及第一定位槽相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中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槽相配合及第二支撑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中第三定位柱及第三定位槽相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中第四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槽相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中第一支撑垫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中第一角垫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中第二角垫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1中各部件与附图标记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背板,11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3第三定位柱,14第四定位柱,2导光板,21第一定位槽,22第二定位槽,23第三定位槽,24第四定位槽,3光源,4第一支撑垫片,5第二支撑垫片,6第一角垫,7第二角垫,8胶框,100定位柱,101定位槽,200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3所示,包括背板1、导光板2和光源3,所述背板1包裹所述导光板2的背面和侧面,所述背板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导光板2的上侧和下侧对应地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所述导光板2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光源3,所述光源3位于所述导光板2与所述背板1之间,还包括支撑垫片,所述支撑垫片设置在所述背板1的下侧与所述导光板2的下侧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导光板2,所述背板1下侧的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导光板2下侧的所述定位槽之间留有膨胀间隙,所述背板1上侧的所述定位柱阻止所述导光板2向上膨胀,所述导光板2受热后向下膨胀并压缩所述支撑垫片。
如图3所示,所述导光板2通过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安装在所述背板1上,所述背板1的右侧设置有光源安装板,所述光源3安装在所述光源安装板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光源3为LED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光源,只要满足背光模组的使用需求即可,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通过改变导光板2的膨胀方向,使导光板2向下膨胀,即使位于背板1上下两侧的导光柱到上下可视区的距离相同,解决了窄边导光柱亮斑的问题,并保证了导光板2定位的准确性。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定位结构仅包括第一定位柱11、第一定位槽21,、第二定位柱12和第二定位槽22。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背板1的上侧靠近所述光源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所述导光板2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1,所述第一定位柱11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1无间隙配合。
所述背板1的下侧靠近所述光源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2,所述导光板2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定位槽22,所述第二定位柱12与所述第二定位槽22在左右方向上无间隙配合,在上下方向上间隙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定位柱11和第二定位柱12可以是与背板1一体制成的。一体制成力学效果好,可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当然,第一定位柱11和第二定位柱1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背板1连接,例如铆接在背板1上或者焊接在背板1上。
因第一定位柱11和第二定位柱12的左右均无活动间隙,所以第一定位柱11和第二定位柱12可称为精准定位柱,通过精准定位柱可以精确定位导光板2,同时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向光源3一侧膨胀挤坏光源3的现象发生。
又因第二定位柱12可在第二定位槽22内上下活动,保证了导光板2可向下膨胀,解决了窄边导光柱亮斑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4、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背板1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第三定位柱13,所述导光板2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三定位槽23,所述第三定位柱13与所述第三定位槽23在上下方向上无间隙配合,在左右方向上间隙配合。
如图4所示,通过将导光板2更改为向下膨胀,导光板2上的第三定位槽的底部到胶框8的内开口的距离为A,导光板2上的第四定位槽的底部到胶框8的内开口的距离也为A,即第三定位槽的底部到可视区的距离与第四定位槽的底部到可视区的距离相等。这样,便很好地克服了在制作窄边框模组时产生亮斑的问题。
所述背板1的下侧中部设置有第四定位柱14,所述导光板2上对应地设置有第四定位槽,24所述第四定位柱14与所述第四定位槽24之间在上下方向上间隙配合,在左右方向上间隙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三定位柱13和第四定位柱14可以是与背板1一体制成的。一体制成力学效果好,可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当然,第三定位柱13和第四定位柱14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背板1连接,例如铆接在背板1上或者焊接在背板上。
第三定位柱13和第四定位柱14的左右活动间隙均较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预留足够的膨胀和收缩空间,以保证导光板2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下的有一定的膨胀或收缩空间;第三定位柱13和第四定位柱14均设置左背板1的中部,保证了导光板2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下膨胀或收缩时,不会干扰到光源3。
又因第四定位柱14可在第四定位槽24内上下活动,保证了导光板2可向下膨胀,解决了窄边导光柱亮斑的问题。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导光板2包括可视区和非可视区,虚线框B内部的区域为可视区,虚线框B外部的区域为非可视区。所述第一定位槽21、第二定位槽22、第三定位槽23和所述第四定位槽24均设置于非可视区内,所述第一定位槽21、第二定位槽22、第三定位槽23和所述第四定位槽24的底部到所述可视区的边界线的距离相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柱11、第二定位柱12、第三定位柱13、第四定位柱14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槽21和所述第三定位槽23的槽深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槽21和所述第二定位槽22的槽宽相同,所述第三定位槽23与所述第四位槽的槽宽相同,所述第四定位槽24与所述第二定位槽22的槽深相同。
首先,由于背光模组的下部边框比上部边框宽,加大导光板2下部定位槽的深度对亮斑的加重作用要比加大导光板2上部定位槽的深度轻微的多,通过将导光板2更改为向下膨胀后,使第一定位槽21、第二定位槽22、第三定位槽23和第四定位槽24的底部到所述可视区的边界线的距离相等,即第一定位柱11、第二定位柱12、第三定位柱13、第四定位柱14到可视区的距离相同,这样,可以克服在使用窄边框背光模组时使用传统定位柱产生的亮斑现象。
其次,所述第一定位柱11、第二定位柱12、第三定位柱13、第四定位柱14的直径相同便于加工制作。
最后,第一定位槽21和第三定位槽23的槽深相同即第一定位槽21和第三定位槽23在图示方向中宽度相同,保证了导光板2不会向上膨胀;第一定位槽21和第二定位槽22的槽宽相同即第一定位槽21和第二定位槽22在图示方向中长度相同,且等于导光柱的长度,保证了导光板2不会左右移动;第三定位槽23和第四定位槽24的槽宽相同即第三定位槽23和第四定位槽24在图示方向中长度相同,且大于导光柱的长度,保证了导光板2左右有可膨胀或收缩的空间;第二定位槽22和第四定位槽24的槽深相同即第二定位槽22和第四定位槽24在图示方向中宽度相同,保证了可导光板2向下膨胀,且膨胀后导光板2不会偏移。
实施例四:
如图3、图6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导光板2的下侧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垫片4和第二支撑垫片5,所述第一支撑垫片4和所述第二支撑垫片5均为矩形。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垫片4和所述第二支撑垫片5为硬质硅胶垫。
当然,第一支撑垫片4和第二支撑垫片5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首先,在导光板2的下侧对称设置第一支撑垫片4和第二支撑垫片5,且第一支撑垫片4和第二支撑垫片5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这样,在支撑导光板2的同时,保证了导光板2不会向左侧或者右侧倾斜。
其次,第一支撑垫片4和第二支撑垫片5均设计为矩形,矩形与导光板2的接触面积大,即加大了支撑面积,保证了第一支撑垫片4和第二支撑垫片5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最后,第一支撑垫片4和第二支撑垫片5为硬质硅胶垫,硬质硅胶垫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会阻碍导光板2向下膨胀,并具有防滑的优点。
实施例五:
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导光板2的左上角处设置有第一角垫6,所述导光板2的左下角处设置有第二角垫7,所述第一角垫6和所述第二角垫7均呈直角形。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角垫6和所述第二角垫7为软质硅胶垫。
当然,第一角垫6和第二角垫7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导光板2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分别设计第一角垫6和第二角垫7,且第一角垫6和第二角垫7均呈直角形,可与导光板2的左上角和左下角相配合,并可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导光板2在左部旋转运动,进一步,第一角垫6和第二角垫7为软质角垫,软质角垫既能限制导光板2的旋转运动,又不会限制导光板2向出光侧膨胀,且软质角垫同样具有防滑的优点。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显然,该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定位柱为圆柱形,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槽为向内开口的方形槽。
如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定位柱为圆柱形,定位槽为向内开口的圆弧形槽。
圆弧形槽包括一与圆柱形定位柱相适配的圆形曲面和两平面,所述两平面分别与圆形曲面的两端向连,定位柱可在圆形曲面内移动,这样的设计,使定位柱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与定位槽发生碰撞导致导光板2损坏和开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导光板的膨胀方向,解决了窄边框模组中的定位亮斑问题,并保证了导光板的定位准确可靠;通过定位柱和定位槽相配合迫使导光板向下膨胀,使位于背板上下两侧的导光柱到上下可视区的距离相同,并通过支撑垫片支撑导光板,保证了导光板下侧的定位槽与背板下侧的导光柱之间有间隙使导光板可以向下膨胀,解决了窄边框模组中的定位亮斑问题,并保证了导光板的定位准确性;支撑垫片采用硬质硅胶即能起到支撑导光板的作用,又因其具有弹性,不会阻碍导光板向下膨胀,进一步保证了导光板定位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和光源,所述背板包裹所述导光板的背面和侧面,所述背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导光板的上侧和下侧对应地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所述导光板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之间,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垫片,所述支撑垫片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下侧与所述导光板的下侧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导光板,
所述背板下侧的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导光板下侧的所述定位槽之间留有膨胀间隙,所述背板上侧的所述定位柱阻止所述导光板向上膨胀,所述导光板受热后向下膨胀并压缩所述支撑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上侧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导光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槽无间隙配合;
所述背板的下侧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导光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在左右方向上无间隙配合,在上下方向上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第三定位柱,所述导光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槽在上下方向上无间隙配合,在左右方向上间隙配合;
所述背板的下侧中部设置有第四定位柱,所述导光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四定位槽,所述第四定位柱与所述第四定位槽之间在上下方向上间隙配合,在左右方向上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可视区和非可视区,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和所述第四定位槽均设置于非可视区内,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和所述第四定位槽的底部到所述可视区的边界线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第四定位柱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三定位槽的槽深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宽相同,所述第三定位槽与所述第四位槽的槽宽相同,所述第四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深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下侧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垫片和第二支撑垫片,所述第一支撑垫片和所述第二支撑垫片均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左上角处设置有第一角垫,所述导光板的左下角处设置有第二角垫,所述第一角垫和所述第二角垫均呈直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垫和所述第二角垫为软质硅胶垫,所述第一支撑垫片和所述第二支撑垫片为硬质硅胶垫。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为圆柱形,所述定位槽为向内开口的方形槽或圆弧形槽。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3201263503U 2013-03-19 2013-03-1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7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263503U CN203147502U (zh) 2013-03-19 2013-03-1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263503U CN203147502U (zh) 2013-03-19 2013-03-1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7502U true CN203147502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2635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7502U (zh) 2013-03-19 2013-03-1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7502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78A (zh) * 2014-12-30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定位块的制作方法
CN104806921A (zh) * 2014-01-29 2015-07-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显示器
CN104964211A (zh) * 2015-07-14 2015-10-07 陈祖华 一种背光组件
WO2016045147A1 (zh) * 2014-09-28 2016-03-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606290B2 (en) 2014-01-29 2017-03-28 Innolux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having engaging convex and concave positioning elements
CN107340645A (zh) * 2017-08-30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胶框、光学膜材、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CN109655960A (zh) * 2019-02-26 2019-04-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90121015A1 (en) * 2017-01-05 2019-04-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47114A1 (zh) * 2019-09-12 2021-03-18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显示装置
WO2021143645A1 (zh) * 2020-01-13 2021-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203052A (zh) * 2021-12-28 2022-03-18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826290A (zh) * 2022-11-14 2023-03-21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6921A (zh) * 2014-01-29 2015-07-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显示器
US9606290B2 (en) 2014-01-29 2017-03-28 Innolux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having engaging convex and concave positioning elements
WO2016045147A1 (zh) * 2014-09-28 2016-03-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106945A1 (zh) * 2014-12-30 2016-07-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定位块的制作方法
CN104570478B (zh) * 2014-12-30 2017-05-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定位块的制作方法
CN104570478A (zh) * 2014-12-30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定位块的制作方法
CN104964211A (zh) * 2015-07-14 2015-10-07 陈祖华 一种背光组件
US10502892B2 (en) * 2017-01-05 2019-12-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121015A1 (en) * 2017-01-05 2019-04-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340645A (zh) * 2017-08-30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胶框、光学膜材、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US10488581B2 (en) 2017-08-30 2019-11-2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ame, optical film, backligh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655960A (zh) * 2019-02-26 2019-04-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655960B (zh) * 2019-02-26 2020-06-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047114A1 (zh) * 2019-09-12 2021-03-18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显示装置
WO2021143645A1 (zh) * 2020-01-13 2021-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789313B2 (en) 2020-01-13 2023-10-17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203052A (zh) * 2021-12-28 2022-03-18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203052B (zh) * 2021-12-28 2024-04-12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826290A (zh) * 2022-11-14 2023-03-21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4750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621718B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203785652U (zh) 一种电芯厚度及宽度测试机
CN20430086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740033B2 (en) Test apparatus of a direct-light-type backlight module
CN103712128A (zh) 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1266361B (zh) 背光模块及其框架和固定元件
CN102767761B (zh) 背光模组
CN104730741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窄边框液晶模组
CN204903917U (zh)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066008B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647426U (zh) Led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543549B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模组
CN103791320B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
CN205450511U (zh) 一种led液晶模组
CN102946704B (zh) 一种中框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7602090U (zh) 一种物理教学压力演示装置
CN101273288B (zh) 光漫射板及背光装置
CN202338865U (zh) 导光板限位结构及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
CN104062474A (zh) 异形fpc光学芯片模组测试插座
CN203797285U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底座及平板显示装置
CN203162732U (zh) 背光模组
CN10279804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610542U (zh) 一种物理实验用组合光镜装置
CN102788323A (zh) 导光板固定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IYANG HISENSE ELECTR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QINGDAO HISENSE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09

Owner name: QINGDAO HISENSE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66555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TO: 550006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09

Address after: Xiaohe District of Guizhou city of Guiyang province No. 39 550006

Patentee after: GUIYANG HISENSE ELECTRONIC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