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4667U - 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4667U
CN203144667U CN 201320109709 CN201320109709U CN203144667U CN 203144667 U CN203144667 U CN 203144667U CN 201320109709 CN201320109709 CN 201320109709 CN 201320109709 U CN201320109709 U CN 201320109709U CN 203144667 U CN203144667 U CN 203144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olymer
mandrel
woven material
liquef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097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小青
郑丹
张建新
刘小杰
刘利伟
李岱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geria Custer Medica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geria Custer Medica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geria Custer Medica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geria Custer Medica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097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4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4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46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包括一个容纳液化聚合物的容器,一个沉积电极;所述沉积电极上设有第一电位,与所述沉积电极相隔布置有用于将液化聚合材料挤出的给料器;所述给料器与所述第一电位连接,所述给料器与所述沉积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卷绕聚合物纤维、且在其表面形成无纺材料的第一芯轴;还设有第二芯轴,所述第二芯轴与所述第一芯轴正交或平行,所述沉积电极围绕所述第二芯轴旋转,从而形成一围绕所述第一芯轴旋转的静电场。所述静电场内设有用于辅助液化聚合物形成射流且将聚合纤维围绕第一芯轴拧成捆状的拉伸汇聚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制造出同时具备高强度和高弹性的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无纺材料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运用电喷射方式生产无纺材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可以运用液化聚合物的静电纺丝技术获得包含聚合物纤维的产品。静电纺丝是一种用于生产超薄合成纤维的方法,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并且增强了成品的质量稳定性。
静电纺丝的过程中会产生由溶液凝结而成的细流或由液体向固体转化时蒸发状态下所形成的射流,该过程会生成无纺结构。细小的液体射流是通过电力作用把少量高分子溶液拉伸而成的。更确切的说,静电纺丝工艺是对液化物质进行处理,比如把高分子聚合物置于电场中,通过电极的电力将液体制成纤维,此外再进行硬化处理。对于在室温下一般为固态的液体物质,硬化的步骤可能冷却较慢;因而可能还需应用其他步骤比如化学硬化(聚合作用)或者凝结溶剂等,把制出的纤维通过放置好的沉降装置收集起来,再从里面取出。沉降装置的模具是根据成品所要求的形状所定制的,可以是管状,扁平状,甚至不规则的形状。
通过静电纺丝生产出来的管状纤维可用作制造人造血管,以及线材或其它可从中穿过的器件结构等。管状纤维还可用于各种人造导管,比如尿管,导气管或胆管。
经静电纺丝所制造出来的无纺材料可用作绷带等敷料。应用静电纺丝材料的主要优点是纤维丝的直径很小,使片状产品的缝隙很密集,因此也有更大的表面积。静电纺丝纤维在终端无纺产品的另一种应用是过滤材料、尿布、医用和个人用的卫生保健产品、隔热产品和具有生物保护作用等特性的衣服。
在众多静电纺丝的应用中上,尤其是在医疗用途上,需要的是产品的强度和弹性属性相结合。比如说,支架的纤维涂层应具备能够拉伸数倍同时强度上不减弱,还可长时间使用的特性。然而在设计人造血管,心脏瓣膜等所面临的类似问题是,无纺聚合纤维网的强度取决于纤维的取向,所用聚合物的机械性能,纤维的几何尺寸和外形,以及纤维的拉伸程度。
迄今为止,静电纺丝已经有效应用于各种产品。然而,传统的无纺产品展现的仍达不到在高拉伸程度下最佳的横向拉伸强度。传统的静电纺丝工艺在根本上制约了产品的机械性能表现,特别是采用原先的生产设备无法有效的制造出同时具备高强度和高弹性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可以有效的制造出同时具备高强度和高弹性的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予以实现的一个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一个容纳液化聚合物的容器,一个沉积电极;所述沉积电极上设有第一电位,与所述沉积电极相隔布置有用于将液化聚合材料挤出的给料器;所述给料器与所述第一电位连接,所述给料器与所述沉积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卷绕聚合物纤维、且在其表面形成无纺材料的第一芯轴;还设有第二芯轴,所述第二芯轴与所述第一芯轴正交或平行,所述沉积电极围绕所述第二芯轴旋转,从而形成一围绕所述第一芯轴旋转的静电场。
进一步讲,所述静电场内设有用于辅助液化聚合物形成射流且将聚合纤维围绕第一芯轴拧成捆状的拉伸汇聚装置。所述拉伸汇聚装置由设置在旋转静电场中的至少一台鼓风机构成。
本实用新型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予以实现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一个容纳液化聚合物的容器,一个沉积电极;所述沉积电极上设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与所述沉积电极相隔布置有用于将液化聚合材料挤出的给料器;所述给料器与所述第一电位连接,所述给料器与所述沉积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卷绕聚合物纤维、且在其表面形成无纺材料的第一芯轴;第二电位上连接有一电极系统,所述电极系统用于形成围绕第一芯轴旋转的静电场。
进一步讲,所述电极系统由至少一个旋转电极构成,该旋转电极围绕第一芯轴旋转。
所述电极系统包含两个或更多的固定电极,该电极系统连接于至少一个电源,每个固定电极生成一个含时恒定电场,所述电源里的电子连接保证所有电场含时向量均围绕第一芯轴旋转。
所述沉积电极的形状是圆柱形电极、平面电极和不规则电极中的任何一种。
所述沉积电极上设有第三电位,所述第三电位连接有一用于降低上述静电场的不匀性的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的形状选自平板、圆柱、圆环和金属线中的一种。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芯轴的轴线平行或具有45~90°的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制造出同时具备高强度和高弹性的产品,另外,通过增加辅助电极,既能控制静止的和转动的部件之间的电场,又能极大的降低电场不匀性,同时,还能控制纤维束的沉积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静电纺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静电喷射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至少一个鼓风机下生产缠绕聚合纤维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连接给料器动作原理形式下缠绕聚合纤维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里静电喷射装置通过电极系统作用缠绕聚合纤维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旋转电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固定电极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包含一个辅助电极的静电喷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图2至图4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可先参考图1中关于现有技术中静电纺丝装置的构造和操作说明。
图1所示的使用传统静电纺丝设备生产无纺材料的装置,包括一个可作为提供一个或更多细微孔3的容器的给料器4,给料器4起到储存聚合物使其被纺成液态,即溶解或融化的作用;给料器4被放置于离沉积电极1一段预定距离的位置,用来设定两者中间的第一芯轴2,该沉积电极1起到在电极上形成无纺结构的作用,沉积电极1是依照组装好成品的几何构造所定制的。
当沉积电极1连接到高压电源的负极时,给料器4需要接地,以在沉积电极1和给料器4间产生一个电场。也可以将沉积电极1在给料器4与高压电源正极连接时进行接地处理。为了生成无纺材料需把液化聚合物(比如热融化或溶解聚合物)挤出比如通过给料器4的细微孔3用液体静压力或压力泵(图1中未列明)来实现此动作。一旦形成压出的弯月面聚合物,则开始进行溶剂蒸发或冷却的工序,伴随着液滴锥体形成。在给料器4和沉积电极1中间的电位会产生一个电场,在给料器4的区域里偶尔会伴随单级电晕放电效应。因为液化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因此会对上述的液滴充电。液滴内的电排斥会导致液体静压力的急剧上升。半刚性包层被拉伸并且会在其表面形成许多破裂的微孔,使得给料器4里的液化聚合物超细射流柱通过微孔喷射出来。在库仑力效应下,射流从给料器4中射出并朝着极性相反的电极,也就是沉积电极1的方向运动。射流在电极间的空间里高速运动使其冷却或蒸发,以此在沉积电极1的表面上聚集形成纤维物。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给料器4和沉积电极1间产生的电场属于静电场,并且电场线基本上与电极间的空间呈基本平行。因此,带电的聚合纤维趋于与电场线并行,且运行轨迹不相交,只会在沉积电极1上彼此接触。纤维物间相互的静电排斥力效应使得纤维在电极间运动的时候难以相互缠绕。形成的无纺材料强度取决于静电纺丝工艺中所用聚合物的机械性能,比如弹性系数和抗裂强度系数,以及聚合纤维的横断面积和形状等几何属性。比如说,单根的粗纤维强度应当比单根细纤维的强度大。然而,当许多条细纤维捆成一束的时候,它的强度要比单独一条同样大小的纤维的强度大得多,甚至比更粗的单根纤维的强度也要大。此外,捆成一束的纤维比起每根纤维单独成束(纤维间彼此基本平行,没有任何物理上的接触)时的强度也要大许多。强度的增强是由于纤维均匀分布所产生的摩擦力,会随着纤维数量和接触点长度的增加而加大摩擦力。换句话说,纤维丝间接触的面积越大,纤维束的强度则越强。
在无纺材料领域里,尤其是静电纺丝生产的无纺材料,仍需继续挑战以提高成品的强度,同时具备其他优异的特性,比如,轻量化,更轻薄,更小的孔隙率,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更好的过滤能力等等。在许多实际应用中成品的延展能力是另一个重要的特性。需指出的是,通过如图1所示的现有静电纺丝设备生产的无纺材料的强度是经由聚合材料和纤维物厚度及形状所表达的。这些参数一般是根据成品所需特性所选择的,并经常根据一个或多个参数再进行折中处理。
本实用新型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可以提高无纺材料的强度,主要通过提供一个旋转的静电场后,使得获得的无纺材料的强度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的一个最佳实施例,该装置包括一个容纳液化聚合物的容器,一个沉积电极1,所述沉积电极1上设有第一电位,与所述沉积电极1相隔布置有用于将液化聚合材料挤出的给料器4;所述给料器4与所述第一电位连接,所述给料器4与所述沉积电极1之间设有用于卷绕聚合物纤维、且在其表面形成无纺材料的第一芯轴2;还设有第二芯轴5,所述第二芯轴5与所述第一芯轴2正交或平行,所述沉积电极1可以围绕着所述第二芯轴5旋转,从而形成一围绕所述第一芯轴2旋转的静电场,如图2中带有弧形箭头的圆周所示。从液化聚合物中形成一种无纺材质的过程中,可操作给料器4随着沉积电极1运动,以保障完成纤维在沉积电极1上预定的包裹步骤。
进一步讲,为了将从给料器射出的液体拉伸为纤维,并将许多聚合纤维缠绕在一起、且围绕第一芯轴拧成捆状,最好在所述静电场内设有用于辅助液化聚合物形成射流且将聚合纤维围绕第一芯轴拧成捆状的拉伸汇聚装置,该拉伸汇聚装置可以顺利地将一束纤维丝朝着沉积电极1的运转方向运行,并在该沉积电极1上面形成无纺材料。该拉伸汇聚装置可能包括任何用于缠绕穿梭着的聚合纤维的机械和(或)电子部件。
如图3中显示了利用至少一台鼓风机7将聚合纤维围绕第一芯轴2拧成捆状,鼓风机7的设计和建造是为了在电极间的空间里提供一股气流,该气流的特点是通过足够的涡流使给料器4中压出的纤维能够缠绕在一起。因为气流有衰减的特性,因此须细致地确定鼓风机的数量(图3中示出了是三台),外形和走向,以使聚合纤维在电极间的整个运动过程接受到涡流效应。
图4示出了使给料器4的喷射口能够围绕第一芯轴2圆周(或椭圆或不规则模式下的)运动方式,此运动方式将缠绕从给料器4中压出的聚合纤维。需指出的是,此运动方式能够通过一种非零切向加速度来实现所提及的效果。这保证了不同的纤维丝以不同的运动特性移动并逐渐缠绕在一起。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结构是:包括一个容纳液化聚合物的容器,一个沉积电极1,所述沉积电极1上设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与所述沉积电极1相隔布置有用于将液化聚合材料挤出的给料器4;所述给料器4与所述第一电位连接,所述给料器4与所述沉积电极1之间设有用于卷绕聚合物纤维、且在其表面形成无纺材料的第一芯轴2;第二电位上连接有一电极系统9,所述电极系统9可以采取任何已知的技术建立,所述电极系统9用于形成围绕第一芯轴旋转的静电场。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电极系统9可以由至少一个旋转电极91构成,该旋转电极91围绕第一芯轴2旋转,旋转电极91安装在与沉积电极1(图6中未体现)连接的第二电位上,可生成一个与旋转电极91运动方向一致的电场,因此可生成一个拥有至少一个旋转组件的电场。
图7示意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系统9的最佳实施例,所述电极系统包含两个或更多的固定电极92,该电极系统连接于至少一个电源93,以便使在电极系统9和沉积电极1(以及电极系统9和给料器4)之间不同的电位能够及时变化。因此,每个固定电极92生成了一个含时恒定电场,电源93里的电子连接保证了所有电场(含时)向量均围绕第一芯轴2旋转。
为了保证旋转电场能在极间不同的点位作用,电极系统9需能够随着沉积电极运动。需指出的是,给料器4和电极系统9均能够独立或同步地进行该纵向运动。
如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运转模式中,液化聚合物经由给料器4射出,然后在旋转静电场的影响下在极间运动,电极间的电场拥有至少一个旋转组件(也即,电极系统9中至少有一个组件是可以旋转的)围绕在第一芯轴2周围(由于电极系统9和沉积电极1之间不同的电位所生成)和一个固定电场(由给料器4和沉积电极1之间的不同电位所生成)。因此,除了跟随沉积电极1的方向运动之外,液化聚合物的射流在电场旋转组件的影响下还绕着第一芯轴2扭转运动。转动的频率是在电极系统9的适当设置下所控制的,而且也受所用电位的差异值影响。
电场旋转组件对与电极系统9相邻的射流的影响要比对电极系统9相隔较远的射流影响大。因此,纤维丝的轨迹从刚开始就彼此交叉,在沉降之前就产生了物理性接触并相互缠绕。
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从初始的纤维射流中制造出了高阶的纤维束。纤维束的结构是不均匀的,且取决于该纤维举例电极系统9的距离。具体的说,纤维丝的扭结及交织程度和一捆纤维中的纤维丝数量,均与距电极系统9的距离呈递增函数关系。当捆状纤维在极间运动期间,它们可能也相互缠绕,再形成更粗的纤维。纤维条的一般直径介于5微米和15微米之间,这主要取决于所用聚合物的化学性质。
形成纤维束的时候,纤维束会继续在电极间朝着沉积电极1运动,并在沉积电极1上面形成无纺材料。形成的材料拥有三维网状结构,主要是通过纤维间大量各异的交错形成的。而纤维的交错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显著提高了无纺材料的强度。纤维相互错位的能力提高了无纺材料在负荷下的弹性,根据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成形的材料可至少拉伸150%。无纺材料纤维的另一个独有特性是:获得的孔隙由大小各异的细孔所组成的,其中,较大的细孔一般直径为10微米,由相对较粗的纤维丝所缠绕而成的,而较小的细孔的直径一般为0.1微米,在纤维束里面形成的。一般情况下大孔的数量比小孔的数量多。平均的孔径可以保证由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制造出来的无纺材料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可作为一种过滤介质或是过滤器的载体。
本实用新型中的沉积电极1可根据所制出无纺材质的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比如,沉积电极1可制成圆柱形的,平面的(即扁平状的电极)或者可制成复合形状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在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沉积电极1上生成无纺材料。比如扁平的沉积电极(可认为是具有无限曲率半径)或者大管径的沉积电极。然而,当使用至少部分为小曲率半径的沉积电极时,电场最大向量强度的方向使沉积电极1被纤维束同轴覆盖。因此,小管径的成品可能在径向强度上有局限性。
在沉积电极1包含锐利的边缘和(或)多种形状尺寸的凹处的例子中,在沉积电极1附近的电场量级可能超过空气的电性强度(大约30千伏/立方米),并且可能会在沉积电极1的区域内产生电晕放电。电晕放电会影响如下面详述地降低工艺中进行涂层的效率。电晕放电的引发是伴着生成大量的与带电纤维电荷符号相反的空气离子。当电场被它的电荷极性所引导,这些空气离子开始朝着与纤维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从沉积电极1朝着给料器4运动。其结果是:许多这种离子生成了一种体电荷(离子云),不均匀地分布在电极间,从而导致部分电场线相对于沉积电极1会更靠近体电荷。此外,在电极内部相反电荷的存在,也降低了纤维上的电场力,这就导致大量的纤维沉积在电极之间。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沉积电极1收集纤维非常低效,甚至不能收集到纤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放置一个辅助电极10成功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该辅助电极10既能控制静止的和转动的部件之间的电场,又能极大的降低电场不匀性,还能控制纤维束的沉积方向。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可以用来生产小直径和/或复杂外形的纤维壳。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所述沉积电极1上设有第三电位,所述第三电位连接有一用于降低上述静电场的不匀性的辅助电极10,所述辅助电极10的形状选自平板、圆柱、圆环和金属线中的一种,所述辅助电极10用于控制电极间的电场大小和方向;辅助电极10还能用来控制聚合物纤维束沉积在沉积电极1的方向。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辅助电极10用作一个辅助筛选电极。一般来说,筛选的使用会使沉积量减少,这对至少有一部分为小曲率半径的沉积电极来说尤为重要。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辅助电极10的尺寸,形状,位置和数量的选择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收集纤维,同时降低在沉积电极1区域电晕放电的影响并控制纤维束沉积的方向。因此,辅助电极10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可以是各种形状。在需要对纤维走向加强控制的时候,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辅助电极10设计为可沿着第二芯轴5移动。该辅助电极10的轴向运动即可与给料器4和电极系统9同时运动又可单独运动。图8中示出了辅助电极10与第二芯轴5是平行的关系,为了控制纤维束的沉积方向,辅助电极10也可倾斜于第二芯轴5呈45~90°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中装入给料器4的液化聚合物可以是聚氨酯,聚酯,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乙烯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聚碳酸酯,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环氧乙烷,聚(左旋乳酸),聚(丙交酯-CD-葡萄糖苷),聚已酸内酯,聚磷酸脂,聚(羟基乙酸),聚(DL-乳酸)和一些其它共聚物。生物大分子像DNA,蚕丝,壳聚糖,纤维素也可以使用。这些液化聚合物需要提高电导率。依据此实用新型可通过在液化聚合物中添加电荷控制助剂(例如:极性助剂)提高电导率,一个极性聚合物-添加剂复合物能与电离的空气分子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在电场作用下容易成纤。
实施例:制造直径6mm,长度为200mm的血管移植物。
将一根直径6mm,长300mm的金属杆作为沉积电极,沉积电极中间的200mm部分在室温下(24℃)覆膜。沉积电极的角速度为100RPM。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级CarboSil20,从聚合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购得。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纤性、生物相容性和强力。DMF和丙酮以质量比1:1到1:2混合,作为实验中的溶剂。
给料器4的喷丝头用作给料电极,喷丝头内径为0.5mm,挤出速率为3ml/h。沉积电极加载-50kV的电位,给料电极接地。给料电极与沉积电极1之间的距离为35cm。给料电极能沿着第二芯轴轴向以一定速率往复运动。两个旋转电极用于卷绕聚合物纤维,这两个旋转电极由金属杆制造,两者相距70mm,并与机座垂直。给料器的喷丝头安装在机座上,并位于两个旋转电极之间(即位于电极系统的中心)且与两个旋转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同,两个旋转电极的端部比喷丝头的端部长出2-5mm。
利用三种方法生产上述血管移植物:
(1)用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静电纺丝法;
(2)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其中旋转电场的频率为100min-1,用静电喷射的方法;
(3)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其中旋转电场的频率为850min-1,用静电喷射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旋转电场是通过使用一个旋转的电位在零以下的旋转电极来实现的。为了比较,除了电场的旋转频率,所有的静电纺参数和电位是固定的。
将所生产的血管移植物利用常规的方法进行轴向强力测试、径向强力测试、水渗透性测试、拉伸测试和胀破强力测试。另外,还依据ANSI/AAMIVP20-1994进行孔隙率测试。
表1列出了以上三种方法生产的血管移植物的一些性能对比:
表1
序号 性能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1 轴向强力,N 42 45 54
2 径向强力,N/25cm 78 84 92
3 水渗透性,ml/(cm2·min) 3.0 4.8 8.5
4 孔隙率,% 72 74 80
5 线密度,gr/m 6.0 6.0 6.0
6 断裂伸长率,% 130 145 168
7 胀破强度 通过 通过 通过
从表1中得出,本实用新型中形成的旋转电场可以明显的提高血管移植物的轴向和径向强力。而用传统的静电纺丝生产的血管移植物的水渗透性和孔隙率与本实用新型相比都比较小。另外,在旋转电场下,血管移植物的拉伸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包括一个容纳液化聚合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沉积电极;
所述沉积电极上设有第一电位,与所述沉积电极相隔布置有用于将液化聚合材料挤出的给料器;
所述给料器与所述第一电位连接,所述给料器与所述沉积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卷绕聚合物纤维、且在其表面形成无纺材料的第一芯轴;
还设有第二芯轴,所述第二芯轴与所述第一芯轴正交或平行,所述沉积电极围绕所述第二芯轴旋转,从而形成一围绕所述第一芯轴旋转的静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场内设有用于辅助液化聚合物形成射流且将聚合纤维围绕第一芯轴拧成捆状的拉伸汇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汇聚装置由设置在旋转静电场中的至少一台鼓风机构成。
4.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包括一个容纳液化聚合物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沉积电极;
所述沉积电极上设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与所述沉积电极相隔布置有用于将液化聚合材料挤出的给料器;
所述给料器与所述第一电位连接,所述给料器与所述沉积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卷绕聚合物纤维、且在其表面形成无纺材料的第一芯轴;
第二电位上连接有一电极系统,所述电极系统用于形成围绕第一芯轴旋转的静电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系统由至少一个旋转电极构成,该旋转电极围绕第一芯轴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系统包含两个或更多的固定电极,该电极系统连接于至少一个电源,每个固定电极生成一个含时恒定电场,所述电源里的电子连接保证所有电场含时向量均围绕第一芯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电极的形状是圆柱形电极、平面电极和不规则电极中的任何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电极上设有第三电位,所述第三电位连接有一用于降低上述静电场的不匀性的辅助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的形状选自平板、圆柱、圆环和金属线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芯轴的轴线平行或具有45~90°的夹角。
CN 201320109709 2013-03-11 2013-03-11 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4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9709 CN203144667U (zh) 2013-03-11 2013-03-11 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9709 CN203144667U (zh) 2013-03-11 2013-03-11 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4667U true CN203144667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2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0970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4667U (zh) 2013-03-11 2013-03-11 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46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9428A (zh) * 2016-03-17 2017-12-01 株式会社东芝 喷嘴头模块及电场纺丝装置
CN109097843A (zh) * 2018-09-25 2018-12-28 东莞市倍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均匀电场分布的多针头静电纺丝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9428A (zh) * 2016-03-17 2017-12-01 株式会社东芝 喷嘴头模块及电场纺丝装置
CN109097843A (zh) * 2018-09-25 2018-12-28 东莞市倍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均匀电场分布的多针头静电纺丝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ghoraibi et al. Different methods for nanofiber design and fabrication
CN109137199B (zh) 一种取向可控的静电纺纳米纤维包芯纱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US8342831B2 (en) Controlled electrospinning of fibers
CN103088478B (zh) 一种取向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连续制备装置
KR100621428B1 (ko) 전기방사를 이용한 연속상 필라멘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제조된 연속상 필라멘트
CN202107802U (zh) 螺旋叶片纳米纤维发生器及静电螺旋纺丝装置
CN101724979B (zh) 一种制备夹层纳米织物的静电纺丝方法及其装置
CN106222763B (zh) 一种连续制备螺旋微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及其方法
CN107245776B (zh) 一种适用于产业化生产纳米纤维纱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868675A (zh) 一种纳米纤维包芯纱的连续制备装置
CN104695066A (zh) 转环型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7849A (zh) 纳米纤维发生装置
CN109208090A (zh) 一种新型无针静电纺丝装置及其纺丝方法
CN104711719A (zh) 旋转收集器制备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03144667U (zh) 一种用于将液化聚合物制成无纺材料的装置
CN106435773B (zh) 一种用于静电纺丝的涡流式接收器及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
CN106048749B (zh) 一种直线形槽状无针式静电纺丝装置及纺丝方法
KR100607416B1 (ko) 전기방사를 이용한 연속상 필라멘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제조된 연속상 필라멘트
CN106811845B (zh) 球形对喷刷式批量化纳米纤维纱线加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08603A (zh) 高效制备纳米纤维织物的静电纺丝装置
CN203112981U (zh) 一种取向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连续制备装置
WO2023185849A1 (zh) 一种纳米纤维纱线及其连续成纱方法
Zhou et al. Developments in electrospinning of nanofiber yarns
CN204728007U (zh) 旋转收集器制备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装置
KR20060128256A (ko) 전기방사를 이용한 연속상 매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매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