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2926U - 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2926U
CN203142926U CN 201320123178 CN201320123178U CN203142926U CN 203142926 U CN203142926 U CN 203142926U CN 201320123178 CN201320123178 CN 201320123178 CN 201320123178 U CN201320123178 U CN 201320123178U CN 203142926 U CN203142926 U CN 203142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dial wall
vertical tube
chase
standpipe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231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宜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1231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2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2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29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该可连结手把管的竖管,其在身部中央形成贯穿状的贯孔,而特别于贯孔的内侧壁形成槽道区,该槽道区沿内侧壁轴向分布至少一道凹沟,得以匀称地缩小竖管管壁厚度,从而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车辆中的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自行车的用以连结把手管的竖管。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结构中,为能连结手把管于自行车,所以在自行车的车首管套装固定竖管一端,竖管的另一端供手把管横向组装固定,以便骑行者得以抓持手把管来操控自行车的方向。 
竖管在两端之间会形成相通两端的孔,孔内壁由一端至另一端都是相同厚度,重量难以减少。由于自行车为求骑乘更能减少阻力,强化骑乘速度,因此自行车车架已朝轻量化方向来开发,故而不断研发制成车架的材料可以更轻而兼备刚性。 
另外有一种竖管,为能轻量化,而在竖管的孔内壁,在一中央特定位置的管壁厚变薄。尽管也能达到轻量化目的,但是一特定大区域的管壁厚变薄,该处的抗扭矩强度就有弱化的现象,因此如何兼顾轻量化、结构强度稳定的优点,是需要去克服。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行车竖管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自行车竖管,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自行车竖管,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主要是竖管在管内侧壁形成对称分布的槽道区,通过槽道区间隔分布的凹沟,达到竖管有效轻量化、结构强度可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该可连结手把管的竖管包含身部,该身部中央形成贯穿状的贯孔,其中:在该贯孔的内侧壁形成有槽道区,该槽道区包含在该贯孔的该内侧壁,至少在该内侧壁的两个相对侧,沿轴向分布至少一道凹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竖管的槽道区是在内侧壁相对两侧各分布槽道区,各槽道区包含多条凹沟与至少一个区隔部,其中沿内侧壁轴向间隔形成多道凹入、径向分布的凹沟,而该区隔部与身部平行并垂直连接凹沟。 
前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竖管的区隔部位于内侧壁的上、下方位置,区隔部与内侧壁同高度。 
前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槽道区于贯孔内侧壁,形成一道螺旋线形的凹沟。 
前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槽道区是在内侧壁的两个相对侧,以各具上下两排的形式,等距间隔地分布多条凹入的凹沟。 
前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中所述槽道区的凹沟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于竖管的贯孔内侧壁形成凹沟,凹沟分布形式为两个相对侧对称形式,并且凹沟如有多个以上,便呈等距间隔的安排,以提供匀称、多位置分布凹沟,而能有效地缩减竖管管壁厚度,有效地提供轻量化的目的与极佳功效,本实用新型使竖管轻量化,得以提升骑车操控的灵活性,并能对骑士加速骑速而有适度帮助。 
2.承前所述,凹沟间隔的安排形成了槽道区,得利用槽道区造成竖管管壁有凹凸变化,以适度提供一抗扭力的结构刚性,提升竖管的抗扭矩强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合手把管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端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 
10:竖管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13:身部 
14:贯孔 
15:内侧壁 
20、201、202:槽道区 
21、22、23、24:凹沟 
211:区隔部 
40:把手管 
42:车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如图1所示,竖管10基本上包含有两端,分别是第一端11、第二端12,第一端11、第二端12之间为身部13,于第一端11、第二端12端面形成贯穿状的贯孔14(请参阅图2),利用第一端11供手把管40横向贯穿并且予以束设固定,第二端12则供纵向套装并固定于车首管42上端外侧面,本实用新型的竖管10特点如图2所示,主要是在贯孔14内的结构改变。 
请再参阅图2、图3所示,竖管10在身部13形成贯穿孔状的贯孔14,贯孔14的内侧壁15形成槽道区20,该槽道区20是于内侧壁15分布有多条凹沟21,而提供轻量化的特点。其中先说明图3、图4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在内侧壁15的相对两侧各分布槽道区20,槽道区20可以包含多种形态的凹沟,其中是在内侧壁15沿轴向间隔地形成多道凹入、径向弧形分布的凹沟21,位于两侧的凹沟21是由与内侧壁15同高度的区隔部211,让多道径向弧形的凹沟21,自轴向的区隔部211两侧分布而有如鱼骨般型态,通过这些间隔分布的凹沟21以及区隔部211的配置,便能在不需改变竖管10的体积,便可局部多点地、匀称地缩减竖管10管壁厚度,有效使竖管10在体积不变的情形下有效轻量化。 
另如图5、图6所示,则显示另一形式的槽道区201,是在贯孔14内侧壁15上,沿着轴向形成一道连续螺旋线形式的凹沟22,通过螺旋线形的凹沟22分布于贯孔14整个内环侧的内侧壁15。 
又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槽道区202得以形成另一种型态,其是在内侧壁15的两个相对侧,以分成两排的形式,等距间隔地分布多个呈方形凹部的凹沟23、24,其中位于下侧呈等距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沟23,沿轴向形成一排,位于上侧一排为凹沟24,两种凹沟23、24可以是形状相同,比如均为方形,或是圆形,或是一排凹沟23为方形,上排的凹沟24为圆形等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该可连结手把管的竖管包含身部,该身部中央形成贯穿状的贯孔,其特征在于:
在该贯孔的内侧壁形成有槽道区,该槽道区包含在该贯孔的该内侧壁,至少在该内侧壁的两个相对侧,沿轴向分布至少一道凹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的槽道区是在内侧壁相对两侧各分布槽道区,各槽道区包含多条凹沟与至少一个区隔部,其中沿内侧壁轴向间隔形成多道凹入、径向分布的凹沟,而该区隔部与身部平行并垂直连接凹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的区隔部位于内侧壁的上、下方位置,区隔部与内侧壁同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区于贯孔内侧壁,形成一道螺旋线形的凹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区是在内侧壁的两个相对侧,以各具上下两排的形式,等距间隔地分布多条凹入的凹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区的凹沟为方形。
CN 201320123178 2013-03-18 2013-03-18 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2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23178 CN203142926U (zh) 2013-03-18 2013-03-18 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23178 CN203142926U (zh) 2013-03-18 2013-03-18 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2926U true CN203142926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0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231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2926U (zh) 2013-03-18 2013-03-18 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29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8405A (zh) * 2021-11-27 2022-01-14 闫付运 一种可碰撞压缩的转向管状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8405A (zh) * 2021-11-27 2022-01-14 闫付运 一种可碰撞压缩的转向管状总成
CN113928405B (zh) * 2021-11-27 2022-12-27 浙江柏思达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碰撞压缩的转向管状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00078U (zh) 基于加劲肋外置与混凝土外包的空心钢管柱形结构
CN203174885U (zh) 提高钢管和混凝土握裹力的钢管混凝土柱
CN203142926U (zh) 自行车竖管改良结构
CN204937961U (zh) 一种用于支撑发动机的托盘
CN202344233U (zh) 高速立式加工中心机床立柱结构
CN201987101U (zh) 立体滚动式货架
CN205908676U (zh) 一种用于扭力梁后桥的衬套
CN203818910U (zh) 汽车轮毂
CN104129227A (zh) 一种辐条式轮子的花鼓
CN203612156U (zh) 自行车前叉转向装置
CN203372341U (zh) 自行车的车手把
CN202764605U (zh) 驱动桥桥壳
CN202344232U (zh) 高速立式加工中心机床床身改良结构
CN206105805U (zh) 一种模具周转支架
CN202883672U (zh) 齿轮箱齿轮轴精锻件
CN206548247U (zh) 立柱及采用该立柱的横梁式货架
KR20210005334A (ko) 차량용 서스펜션 부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3172798U (zh) 主架体及其自行车
CN103991500A (zh) 一种金属杆折叠器
CN204368376U (zh) 一种运动型自行车的前叉
CN203268226U (zh) 一种易装配的电动自行车踏板机构
CN202883705U (zh) 无外圈满装圆柱滚子轴承
CN207060298U (zh) 一种新型可载物自行车车架
CN203171166U (zh) 一种牙膏制管机焊接工位端盖
CN203652027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