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1830U - 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1830U
CN203131830U CN 201320088887 CN201320088887U CN203131830U CN 203131830 U CN203131830 U CN 203131830U CN 201320088887 CN201320088887 CN 201320088887 CN 201320088887 U CN201320088887 U CN 201320088887U CN 203131830 U CN203131830 U CN 203131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fire hole
ring fire
fire
lug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888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红梅
张炳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8888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31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1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18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所述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周向上形成有沿其轴向相互间隔开的至少一圈火孔部;和两个凸起部,所述两个凸起部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且每个所述凸起部上均形成有与所述火孔部对应的、且贯穿相应的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本体的主火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该内环火盖的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内环火盖的直径,从而内环火的火焰不易与外环火的火焰发生干涉,进而发生烟气中的CO含量超标的情况,而且该内环火盖也无需在燃烧器的分气盘上开孔,就可满足可靠点火和热电偶感应火焰温度的要求,且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分体式燃烧器为了满足可靠点火要求,一种方法是将内环火盖直径加大,将点火位置和热电偶感应位置均分布在内环火盖处,另一种是将点火针和热电偶出火位置分别布置在分气盘上。
然而,第一种方法由于受到炉头头部结构尺寸的限制,当点火针对内环火盖放电点火时,内环火盖的直径均需要做到大于42mm才能可靠点火。当内环火盖直径偏大时,首先内环火盖尺寸与外环火盖不协调,同时当内环火盖直径过大时,内环火的火焰容易与外环火的火焰干涉,导致烟气中CO(一氧化碳)含量超标。另外一种燃烧器的内环火盖直径为36mm以内,但点火和热电偶感应火的火孔的位置均布置在分气盘上,因为许多分气盘的材料是铝合金,但是铝合金材料用于火孔位置不符合国标要求,国标规定燃烧器火孔部位应使用耐温大于700℃的材料。如果在铝分气盘的火孔位置处镶铜成本将提高,可靠性也不能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烧性能满足国标要求且可靠性高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内环火盖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燃烧器的燃气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周向上形成有沿其轴向相互间隔开的至少一圈火孔部;和两个凸起部,所述两个凸起部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且每个所述凸起部上均形成有与所述火孔部对应的、且贯穿相应的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本体的主火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通过设置两个凸起部和主火孔,两个凸起部可分别对准燃烧器的点火针和热电偶,点火针可对与其对应的凸起部放电,从而火焰可经由凸起部上的主火孔迅速传递到整个内环火盖的火孔部上,热电偶可感应其所对应的凸起部上的主火孔的火焰的温度。该内环火盖的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内环火盖的直径,从而内环火的火焰不易与外环火的火焰发生干涉,进而发生烟气中的CO含量超标的情况,而且该内环火盖也无需在燃烧器的分气盘上开孔,就可满足可靠点火和热电偶感应火焰温度的要求,且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多个辅助火孔,每个所述辅助火孔依次贯穿相应的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本体,且所述多个辅助火孔邻近所述主火孔设置,所述辅助火孔的尺寸小于所述主火孔的尺寸。由此,通过设置多个辅助火孔,可有效稳定相应的凸起部上的主火孔的火焰,防止出现离焰等现象。
可选地,所述辅助火孔为两个且所述两个辅助火孔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主火孔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环火盖进一步包括:火槽,所述火槽设在所述凸起部上,所述火槽水平贯穿所述凸起部且与所述主火孔连通。由此,通过设置火槽,主火孔的火焰可通过火槽的扩散将主火孔的火焰快速地传递到内环火盖的火孔部上。
具体地,所述火槽从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沿朝向所述本体中心的方向凹入。
可选地,所述火槽在所述本体的轴向的方向上的宽度为0.6~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凸起部的底部设有销钉。由此,通过设置销钉,可将内环火盖位置固定,从而保证了两个凸起部分别对准点火针和热电偶。
可选地,所述本体为圆环形,所述本体的直径小于等于36mm。由此,内环火的火焰不易与外环火的火焰发生干涉,从而烟气中的CO含量不易超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点火针和热电偶,所述点火针和热电偶位于所述内环火盖的外侧,且所述点火针和热电偶分别与所述两个凸起部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内环火盖,点火针可对与其对应的凸起部放电,从而火焰可经由凸起部上的主火孔迅速传递到整个内环火盖的火孔部上,热电偶可感应另一个凸起部上的主火孔的火焰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面板;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燃烧器,其中所述燃烧器设在所述面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燃烧器,反应速度快,效率高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内环火盖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内环火盖;
1:本体;11:火孔部;111:火孔;
2:凸起部;21:主火孔;22:辅助火孔;23:火槽;
3:销钉;
1000:燃烧器;
200:外环火盖;400:点火针;500:热电偶;
300:分气盘;301:贯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燃烧器1000的内环火盖100,该内环火盖100可用于分体式燃烧器10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燃烧器1000的内环火盖100,包括:本体1和两个凸起部2。本体1的周向上形成有沿其轴向相互间隔开的至少一圈火孔部11。也就是说,本体1的周向上可形成有一圈火孔部11,或形成有两圈、三圈甚至多圈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火孔部11。火孔部11可以包括多个贯穿本体1且在本体1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火孔111。需要理解的是,火孔111的大小、数量以及火孔111之间彼此间隔开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两个凸起部2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本体1的外周壁上,具体地,每个凸起部2均从本体1的外壁面沿径向向外延伸,且每个凸起部2上均形成有与火孔部11对应的、且贯穿相应的凸起部2和本体1的主火孔21。可选地,凸起部2和本体1之间光滑过渡。
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本体1大致呈圆环形,且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在邻近本体1的上端面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两圈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火孔部11,每圈火孔部11均包括多个大小相同、贯穿本体1且在本体1的周向上相互间隔开的火孔111,而两圈火孔部11的火孔111的大小不同,即与本体1的上端面的距离较近的火孔部11的火孔111小于与本体1的上端面的距离较远的火孔部11的火孔111,两个凸起部2设在本体1的外周壁上且相互间隔开设置,此时两个凸起部2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a,每个凸起部2上对应火孔部11的位置相应地形成有主火孔21,主火孔21依次贯穿凸起部2、本体1。需要理解的是,主火孔21的大小可与与其对应的火孔部11的火孔111大小相同,也可不同。
可选地,主火孔21和火孔111为圆形,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主火孔21和火孔111还可以为椭圆形、长圆形、或大于三边的多边形等其它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两个凸起部2和本体1一体成型。也就是说,两个凸起部2和本体1整体加工制造,两个凸起部2为本体1的一部分。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两个凸起部2还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与本体1连接成一体,此时两个凸起部2分别为两个单独部件,并分别单独加工制造,然后两个凸起部2通过焊接例如点焊的方式与本体1形成为一体结构,或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本体1形成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燃烧器1000的内环火盖100,通过设置两个凸起部2和主火孔21,两个凸起部2可分别对准燃烧器1000的点火针400和热电偶500,点火针400可对与其对应的凸起部2放电,从而火焰可经由凸起部2上的主火孔21迅速传递到整个内环火盖100的火孔部11上,热电偶500可感应其所对应的凸起部2上的主火孔21的火焰的温度。
该内环火盖100的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内环火盖100的直径,从而内环火的火焰不易与外环火的火焰发生干涉,进而发生烟气中的CO含量超标的情况,而且该内环火盖100也无需在燃烧器1000的分气盘300上开孔,就可满足可靠点火和热电偶500感应火焰温度的要求,且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凸起部2上设有多个辅助火孔22,每个辅助火孔22依次贯穿相应的凸起部2和本体1,且多个辅助火孔22邻近主火孔21设置,如图1所示,具体地,辅助火孔22为沿径向贯穿相应的凸起部2和本体1的通孔。多个辅助火孔22可在本体1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设置。通过设置多个辅助火孔22,可有效稳定相应的凸起部2上的主火孔21的火焰,防止出现离焰等现象。可选地,辅助火孔22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大于三边的多边形等。需要理解的是,辅助火孔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进一步地,辅助火孔22的尺寸可小于主火孔21的尺寸,如图1所示。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辅助火孔22的尺寸还可等于主火孔21的尺寸,或大于主火孔21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辅助火孔22为两个且两个辅助火孔22彼此间隔开地设在主火孔21的下方。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两个辅助火孔22在本体1的周向上相互间隔开设置,主火孔21位于两个辅助火孔22中心连线的正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环火盖100进一步包括:火槽23,火槽23设在凸起部2上,火槽23水平贯穿凸起部2且与主火孔21连通。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凸起部2上设有一条火槽23,火槽23从主火孔21的相对两端水平朝向凸起部2的边沿延伸。由此,通过设置火槽23,主火孔21的火焰可通过火槽23的扩散将主火孔21的火焰快速地传递到内环火盖100的火孔部11上。
具体地,火槽23从凸起部2的外表面沿朝向本体1中心的方向凹入。换言之,火槽23沿本体1的径向方向向内凹陷,如图1所示。
在本申请中,图1中示出了一个主火孔21及相应的一条火槽23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两个或者更多个主火孔21以及相应的两个或者更多条火槽23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选地,火槽23在本体1的轴向的方向上的宽度为0.6~1.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凸起部2的底部设有销钉3,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销钉3可仅设在对应点火针400的凸起部2的底部,或仅设在对应热电偶500的凸起部2的底部,或同时设在两个凸起部2的底部。由此,通过设置销钉3,可将内环火盖100位置固定,从而保证了两个凸起部2分别对准点火针400和热电偶5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的邻近其上端面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环形的凹槽,如图1所示,具体地,凹槽从本体1的外壁面朝向本体1中心的方向凹入。
在图1的示例中,本体1的外壁面上设有两圈火孔部11,其中一圈火孔部11设在凹槽内,另一圈火孔部11设在凹槽的下方,进一步地,每圈火孔部11均包括多个大小相同、贯穿本体1且在本体1的周向上相互间隔开的火孔111,而两圈火孔部11的火孔111的大小不同,即与本体1的上端面的距离较近的火孔部11的火孔111小于与本体1的上端面的距离较远的火孔部11的火孔1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凸起部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可分别与凹槽的下表面和本体1的下端面平齐。
可选地,本体1为圆环形,本体1的直径可小于等于36mm。由此,内环火的火焰不易与外环火的火焰发生干涉,从而烟气中的CO含量不易超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10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燃烧器1000的内环火盖100、点火针400和热电偶500。点火针400和热电偶500位于内环火盖100的外侧,且点火针400和热电偶500分别与两个凸起部2一一对应。
在图3的示例中,燃烧器1000还包括外环火盖200和分气盘300,外环火盖200和内环火盖100均大致呈环形,内环火盖100设在外环火盖200内,分气盘300设在内环火盖100和外环火盖200之间,分气盘300上设有至少两个贯通部301以分别穿过点火针400和热电偶500。
可选地,贯通部301为三个且三个贯通部301均匀分布在分气盘300上,两个凸起部2分别对应任意两个贯通部301,点火针400和热电偶500分别与两个凸起部2一一对应,如图3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0,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内环火盖100,点火针400可对与其对应的凸起部2放电,从而火焰可经由凸起部2上的主火孔21迅速传递到整个内环火盖100的火孔部11上,热电偶500可感应另一个凸起部2上的主火孔21的火焰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面板(图未示出)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的燃烧器1000,其中燃烧器1000设在面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燃烧器1000,反应速度快,效率高且成本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周向上形成有沿其轴向相互间隔开的至少一圈火孔部;和
两个凸起部,所述两个凸起部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且每个所述凸起部上均形成有与所述火孔部对应的、且贯穿相应的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本体的主火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多个辅助火孔,每个所述辅助火孔依次贯穿相应的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本体,且所述多个辅助火孔邻近所述主火孔设置,所述辅助火孔的尺寸小于所述主火孔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火孔为两个且所述两个辅助火孔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主火孔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火槽,所述火槽设在所述凸起部上,所述火槽水平贯穿所述凸起部且与所述主火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槽从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沿朝向所述本体中心的方向凹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槽在所述本体的轴向的方向上的宽度为0.6~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凸起部的底部设有销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圆环形,所述本体的直径小于等于36mm。
9.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
点火针和热电偶,所述点火针和热电偶位于所述内环火盖的外侧,且所述点火针和热电偶分别与所述两个凸起部一一对应。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和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中所述燃烧器设在所述面板上。
CN 201320088887 2013-02-26 2013-02-26 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1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88887 CN203131830U (zh) 2013-02-26 2013-02-26 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88887 CN203131830U (zh) 2013-02-26 2013-02-26 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1830U true CN203131830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3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88887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1830U (zh) 2013-02-26 2013-02-26 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31830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1583A (zh) * 2014-07-24 2014-10-2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火盖及应用此火盖的燃烧器
CN104807012A (zh) * 2015-04-13 2015-07-29 中山市星立方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外火盖和燃气燃烧器
CN104896476A (zh) * 2015-05-25 2015-09-09 中山维佳厨卫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式燃烧器
CN105423302A (zh) * 2015-12-17 2016-03-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环火盖及燃气灶
CN106122958A (zh) * 2016-06-21 2016-11-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CN106247328A (zh) * 2016-09-12 2016-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N106931438A (zh) * 2017-03-31 2017-07-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和燃烧器
CN110440260A (zh) * 2019-08-15 2019-11-12 中山古奇诺智能厨房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灶分气机构及燃气灶
CN112050212A (zh) * 2020-09-11 2020-12-0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内环火盖及包括其的灶具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1583A (zh) * 2014-07-24 2014-10-2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火盖及应用此火盖的燃烧器
CN104807012B (zh) * 2015-04-13 2017-03-01 广东星立方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外火盖和燃气燃烧器
CN104807012A (zh) * 2015-04-13 2015-07-29 中山市星立方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外火盖和燃气燃烧器
CN104896476A (zh) * 2015-05-25 2015-09-09 中山维佳厨卫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式燃烧器
CN105423302A (zh) * 2015-12-17 2016-03-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环火盖及燃气灶
CN106122958A (zh) * 2016-06-21 2016-11-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CN106247328A (zh) * 2016-09-12 2016-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N106247328B (zh) * 2016-09-12 2018-08-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N106931438A (zh) * 2017-03-31 2017-07-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和燃烧器
CN106931438B (zh) * 2017-03-31 2019-06-2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和燃烧器
CN110440260A (zh) * 2019-08-15 2019-11-12 中山古奇诺智能厨房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灶分气机构及燃气灶
CN112050212A (zh) * 2020-09-11 2020-12-0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内环火盖及包括其的灶具
CN112050212B (zh) * 2020-09-11 2022-01-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内环火盖及包括其的灶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1830U (zh) 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燃气灶
CN203963937U (zh) 燃烧器外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N201129728Y (zh) 分火器
CN105423302A (zh) 内环火盖及燃气灶
CN105351934B (zh) 火盖组件及应用此火盖组件的燃气灶
CN107438741B (zh) 燃烧器盖及气体燃烧器
CN201306711Y (zh) 二甲醚环保节能专用燃烧器
CN203404823U (zh) 用于燃气灶的聚能圈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N107339692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04676683B (zh) 燃气灶和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
CN204513392U (zh) 高效燃烧器
CN106122958A (zh)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CN1774599A (zh) 改进型的煤气炉灶
CN101832560A (zh) 一种燃气灶中心火盖及应用有该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CN201155762Y (zh) 炉头火盖
CN102072488B (zh) 薄膜冷却式波纹壳体结构燃烧室高速烧嘴
CN201215315Y (zh) 燃气灶燃烧器
CN201964488U (zh) 一种燃气灶节能罩
CN203099829U (zh) 火盖及具有该火盖的燃气灶
CN109959003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8920058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02792025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05878159U (zh) 涡轮旋火节能炉头
KR101366863B1 (ko) 회전식 연탄보일러
JP4428669B2 (ja) コンロ用親子バー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