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8932U - 散热模组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8932U
CN203118932U CN 201320155949 CN201320155949U CN203118932U CN 203118932 U CN203118932 U CN 203118932U CN 201320155949 CN201320155949 CN 201320155949 CN 201320155949 U CN201320155949 U CN 201320155949U CN 203118932 U CN203118932 U CN 203118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element
thermal transmission
heat radiation
radiation modul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559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修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5594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8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8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893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模组,包含:一第一热传元件、一第二热传元件;该第一热传元件具有一第一腔室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二热传元件具有一第二腔室及一传导部,该第二腔室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该传导部容设于前述第一腔室内,其外侧表面上设有该第一毛细结构,前述第一、二腔室分别填充有一工作流体,通过于该传导部设置第一毛细结构可增加该第二热传元件的导热效果,进而增加散热模组整体的热传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模组
技术领域
一种散热模组,尤指一种同时具有大面积传热及远端传热效果的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随现行电子设备逐渐以轻薄作为标榜的诉求。故各项元件皆须随的缩小其尺寸,但电子设备的尺寸缩小伴随而来产生的热变成电子设备与系统改善性能的主要障碍。无论形成电子元件的半导体尺寸不断地缩小,仍持续地要求增加性能。
当半导体尺寸缩小,结果热通量增加,热通量增加所造成将产品冷却的挑战超过仅仅是全部热的增加,因为热通量的增加造成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长度尺寸会过热,可能导致电子故障或损毁。
故公知业者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因散热空间狭小的问题,故以一种VC(Vapor Chalnber)散热装置(结构)设置于chip(晶片/体)上万作为散热使用,为了增加VC内的毛细极限,利用铜柱、Coating烧结、烧结柱、发泡柱、具孔洞(隙)支撑体等毛细结构用以支撑作为回流道,而上述支撑体的设计主要是由于微均温板上。下壁厚较薄(1.5mm以下应用),若无支撑体的连结上、下壁可能会造成热膨胀,而导致失能。
公知的均温板为一种面与面的均匀热传导,主要是由一侧与热源接触的受热面均匀的将热传递到另一侧的冷凝面,其具有较大面积的热传导,导热速度及均温效果快等优点,而其缺点在于无法将热量传递至远端散热,若热量无法适时散热,则容易积热于发热源附近,故此一缺点仍为均温板的最大缺点。
并现行公知技术亦具有热管与均温板结合的结构,但因两者为外部相互焊接组合,而外部焊接将会产生焊接热阻的情事发生,另外,当进行热传导时又因工作流体于均温板内的汽液循环由蒸发区蒸发至冷凝区冷凝,其热量先于均温板进行后,始得以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相互焊接的热管,故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士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升散热效能的散热模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包含:一第一热传元件、一第二热传元件;所述第一热传元件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热传元件具有一第二腔室及一传导部,该第二腔室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该传导部容设于前述第一腔室内,并该传导部的外侧表面设有前述第一毛细结构,前述第一、二腔室分别填充有一工作流体。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模组,包含:一第一热传元件,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一第二热传元件,具有一第二腔室及一传导部,该第二腔室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该传导部被容设于前述第一腔室内,并该传导部的外部设有前述第一毛细结构,前述第一、二腔室分别填充有一工作流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一热传元件具有一吸热侧,该吸热侧设于该第一热传元件的相反该第一腔室的另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一、二毛细结构可选择为纤维体及烧结粉末体及沟槽及亲水性涂层及网格体其中任一。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一热传元件为一均温板。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二热传元件为一热管。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传导部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的两端。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传导部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的两端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还具有一散热元件,与前述第二热传元件连接,所述散热元件选择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组其中任一。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一腔室所设置的第一毛细结构及该传导部所设置的第一毛细结构,可由纤维体及烧结粉末体及沟槽及亲水性涂层及网格体其中任一选择使用,但并不局限两者皆须为相同种类的毛细结构,亦可为混搭使用。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传导部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的两端,并插接于该第一热传元件的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二热传元件相互呈垂直。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传导部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的两端之间,并容于该第一热传元件的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二热传元件相互呈垂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传导部外侧表面成形的第一毛细结构得系以局部及全部的其中任一设置的型态呈现者。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不仅具有大面积的热传效果,同时亦具有远端散热的效果,并因该传导部亦设有第一毛细结构,故进一步大幅提升该散热模组整体的热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符号说明
散热模组 1
第一热传元件 11
第一腔室 111
第一毛细结构 112
吸热侧 113
第二热传元件 12
第二腔室 121
传导部 122
第二毛细结构 123
工作流体 2
散热元件 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散热模组1,包含:一第一热传元件11、一第二热传元件12;
所述第一热传元件11具有一第一腔室111,该第一腔室111内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112;所述第二热传元件12具有一第二腔室121及一传导部122,该第二腔室121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123,该传导部122容设于前述第一腔室111内,并该传导部122的外侧表面设有前述第一毛细结构112,前述第一、二腔室111、112分别填充有一工作流体2。
所述第一热传元件11具有一吸热侧113,该吸热侧113设于该第一热传元件11的相反该第一腔室111的另一侧,并该吸热侧113可对应贴设至少一发热源(图中未示)。
所述第一热传元件11为一均温板,所述第二热传元件12为一热管,,并如前所述,该第二热传元件12的至少一端容设于该第一热传元件11的第一腔室111中,该第二热源元件12的传导部122与该第一腔室111内壁相同皆具有第一毛细结构112,该第一毛细结构112可选择为纤维休及烧结粉末体及沟槽及亲水性涂层及网格休其中任一,本实施例以烧结粉末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所述第二毛细结构123亦可选择为纤维体及烧结粉末体及沟槽及亲水性涂层及网格体其中任一,此外该传导部122外侧表面成形的第一毛细结构112得以局部及/或全部设置的型态呈现者。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连结关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第二热传元件12的传导部122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12的两端,即为该第二热传元件12两端嵌设于该第一热传元件11的第一腔室111内,该传导部122的外侧与该第一腔室111内壁面相同设有第一毛细结构112。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连结关系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第二热传元件12另外与至少一散热元件3相连接,该散热元件3可选择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组其中任一,本实施例以散热器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
请参阅图5,为木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连结关系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第二热传元件12的传导部122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12的两端,并插设于该第一热传元件11的第一腔室111内,所述第一、二热传元件11、12相互呈垂直设置。
请参阅图6,为木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连结关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传导部122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12的两端之间,并容于该第一热传元件11的第一腔室111内,所述第一、二热传元件11、12相互呈垂直设置,并该传导部122可选择与该第一腔室111的壁面相接触或不与该第一腔室111的壁面相接触,本实施例以不相接触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连结关系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第二热传元件12与一散热元件3相连接。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组的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连结关系与前述第五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五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第二热传元件12与一散热元件3相连接。
前述第一至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111所设置的第一毛细结构112及该传导部122所设置的第一毛细结构112,可由纤维体及烧结粉末体及沟槽及亲水性涂层及网格体其中任一选择使用,但并不局限两者皆须为相同种类的毛细结构,亦可为混搭使用。

Claims (12)

1.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热传元件,具有一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内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
一第二热传元件,具有一第二腔室及一传导部,该第二腔室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该传导部被容设于前述第一腔室内,并该传导部的外部设有前述第一毛细结构,前述第一、二腔室分别填充有一工作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传元件具有一吸热侧,该吸热侧设于该第一热传元件的相反该第一腔空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毛细结构可选择为纤维体及烧结粉末体及沟槽及亲水性涂层及网格体其中任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传元件为一均温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传元件为一热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的两端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散热元件,与前述第二热传元件连接,所述散热元件选择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组其中任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设置的第一毛细结构及该传导部所设置的第一毛细结构,可由纤维体及烧结粉末体及沟槽及亲水性涂层及网格体其中任一选择使用,但并不局限两者皆须为相同种类的毛细结构,亦可为混搭使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的两端,并插接于该第一热传元件的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二热传元件相互呈垂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设于该第二热传元件的两端之间,并容于该第一热传元件的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二热传元件相互呈垂直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外侧表面成形的第一毛细结构得系以局部及全部的其中任一设置的型态呈现者。
CN 201320155949 2013-03-29 2013-03-29 散热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8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55949 CN203118932U (zh) 2013-03-29 2013-03-29 散热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55949 CN203118932U (zh) 2013-03-29 2013-03-29 散热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8932U true CN203118932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55949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8932U (zh) 2013-03-29 2013-03-29 散热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189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5682A (zh) * 2014-04-29 2015-11-0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5682A (zh) * 2014-04-29 2015-11-0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7678A1 (en)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spreading in an air-cooled thermal device
CN104567501B (zh) 一种多支路分布热管的制造方法
CN205093079U (zh) 散热装置
CN101819001A (zh) 超导元件结构
CN205488104U (zh) 一种超薄导热元件和一种弯折的超薄导热元件
CN104080313A (zh) 散热模块
CN203788635U (zh) 散热模块
CN201156860Y (zh) 散热用水冷头结构
CN203118932U (zh) 散热模组
CN102646651A (zh) 薄型热板结构
CN102012183B (zh) 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3369041U (zh) 散热模组
CN202142519U (zh) 薄型热板结构
CN201716656U (zh) 一种多热源散热模块结构
CN203537724U (zh) 散热装置
CN103968692B (zh) 散热结构
TWI305132B (zh)
CN105025682A (zh) 散热模块
CN104619156A (zh) 散热装置及通信产品
CN202254982U (zh) 薄型热管结构
CN204514142U (zh) 一种多支路分布热管
CN203040098U (zh) 均温板结构
CN103247584A (zh) 一种微槽群平板热管散片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CN103928413A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02373576U (zh) 散热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