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0410U - 转盘给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盘给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0410U
CN203110410U CN2013200982364U CN201320098236U CN203110410U CN 203110410 U CN203110410 U CN 203110410U CN 2013200982364 U CN2013200982364 U CN 2013200982364U CN 201320098236 U CN201320098236 U CN 201320098236U CN 203110410 U CN203110410 U CN 203110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disk
wind box
air inlet
main body
bel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982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吉飞
夏欣雨
黄丽君
冯雨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Priority to CN2013200982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0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0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04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盘给带装置包括进气总口(9)、轴孔(13)、吸附孔(15)动力机构、吸气装置和转盘主体;所述动力机构与转盘主体轴连接。所述转盘主体包括进气总口(9)和吸附孔(15),进气总口(9)置于转盘主体底面上,与吸气装置相连,用于为本装置吸气;若干所述吸附孔(15)均匀分布在转盘主体的侧面上,通过对气路的控制,实现对纸带的吸附输送。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墙板(1)、动力轴(4)和电机,所述动力轴(4)的一端穿过转盘主体中心与动力轴(4)相配合的轴孔(13)并锁紧,另一端穿过墙板(1)与外部电机相连。本装置结构简单、维修或维护简便,成本低,控制更精确且设备稳定性较好。

Description

转盘给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带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纸箱提手穿带机的转盘给带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在包装行业内安装纸箱提手带大多采用纸箱提手穿带机来代替以往的人工给纸箱穿带。采用纸箱提手穿带机后,大大提高了生产、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有效的避免了对纸箱的重复污染。但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纸箱提手穿带机的纸带供给装置一直沿用夹带式装置给带,这种给带装置结构复杂,设备的维护或维修繁琐,且成本较高,往往控制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给带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或维护简便,成本低,控制更精确且设备稳定性较好的转盘给带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的转盘给带装置包括进气总口、轴孔、吸附孔、动力机构、吸气装置和转盘主体;所述动力机构与转盘主体轴连接,用于给转盘主体提供动力和支撑转盘主体;所述转盘主体包括进气总口和吸附孔,进气总口置于转盘主体底面上,与吸气装置相连,用于为本装置吸气;若干所述吸附孔均匀分布在转盘主体的侧面上,通过对气路的控制,使得所述吸附孔的气路在所述转盘主体内部与所述进气总口相通或间歇相通,实现对纸带的吸附输送。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墙板、动力轴和电机,所述动力轴的一端穿过转盘主体中心与动力轴相配合的轴孔并锁紧,另一端穿过墙板与电机相连。
本装置中所述的一种转盘主体还包括转盘、风盒、支路气管和支路气口,风盒为一密闭双层中空体,且置于转盘内部;所述动力轴穿过转盘和风盒的同心轴孔,并与转盘和风盒锁紧,转盘和风盒能随动力轴转动而同步转动;所述转盘侧面上有吸附孔,吸附孔的数量为偶数,至少两个,中心对称,且相邻的两个吸附孔的距离应相等;风盒第一底面上有进气总口,吸气装置穿过转盘的底面与进气总口连接;风盒中间面、风盒第二底面和风盒侧面组成一空间,该空间以轴孔为顶点均匀分成若干小空间,每个小空间均对应一个吸附孔;每个小空间所包含的风盒中间面上均有一支路气口;支路气口分别与进气总口通过气路控制器连接,吸附孔和与其对应小空间的侧面通过支路气管连接。
进一步说,转盘的侧面上设置有导带槽,吸附孔置于导带槽的底面上,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手带的宽度。
本装置中的另一种转盘主体还包括转盘、风盒、支撑轴孔、支撑轴和支路气口;所述动力轴穿过转盘的轴孔,并与转盘锁紧,转盘能随动力轴转动而同步转动;所述风盒为一半圆盘密闭中空体,其半径应略小于转盘的半径;风盒第一底面上有一进气总口,进气总口与吸风装置相连;风盒的侧面上均匀分布若干吸附孔;风盒有与支撑轴相配合的支撑轴孔,支撑轴的一端穿过支撑轴孔,并与风盒锁紧,另一端与墙板固定连接,风盒不转动;风盒与转盘同心并列放置,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说,所述风盒为两个,分别置于转盘两侧,两个风盒互为镜像。
更进一步说,转盘侧面上有导带槽,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手带的宽度,导带槽的数量为偶数,至少两个,中心对称,且相邻的两个导带槽的距离应相等;转盘中心到导带槽槽底的距离应大于风盒的半径。
综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盘给带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吸附孔设计,利用吸气原理,实现输送手带的目的,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盘给带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和控制简单,维修方便,降低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其它有益效果为:
2、在转盘侧面上设置了导带槽,使本装置在吸附手带过程中,更加稳定,增加本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盘给带装置整体设备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给带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给带装置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给带装置实施例一中风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给带装置实施例二中风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墙板         2   转盘          3   送带机构
      4   动力轴       5   穿带机构      6   纸板
      7   支撑轴孔     8   风盒          9   进气总口
      10  支路气管     11  支路气口      12  手带
      13  轴孔         14  导带槽        15  吸附孔
      16  风盒第一底面 17  风盒中间面    18  风盒第二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盘给带装置,包括进气总口9、轴孔13、吸附孔15、动力机构、吸气装置和转盘主体。转盘主体上的中心位置上有一与动力机构相配合的轴孔13,动力机构通过轴与转盘主体连接,动力机构不仅可以带动转盘主体转动,为转盘主体提供动力;还可以起到支撑转盘主体的作用。转盘主体包括进气总口9和吸附孔15,转盘主体的底面上,有一进气总口9,其与吸气装置相连,控制本装置的气体流量,所谓转盘主体的底面即指的是转盘主体的两个圆面(全文均此意)。在转盘主体的侧面上,均匀分布若干吸附孔15,所谓转盘主体的侧面即指的是转盘主体周围的弧面(全文均此意)。进气总口9通过对个支路的气路控制,来实现对纸带的吸附输送。当需要吸附手带12时,外部吸气装置吸气,使手带12吸附在转盘主体的侧面上;当需要放开手带12时,通过气路控制,吸附该手带12的吸附孔15停止吸气,手带12松开。综上,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转盘主体为通过对气路的控制,可以实现对手带12吸附或松开的任何装置。所述的动力机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能为本装置提供动力且能支撑本转盘给带装置的所有机构。本装置中的动力机构包括墙板1、动力轴4和电机,动力轴4的一端穿过转盘主体中心与动力轴4相配合的轴孔并锁紧,另一端穿过墙板(1)与电机相连。
本装置中所述的转盘主体的一个实施例为,如图2,图4所示,转盘主体还包括转盘2、风盒8、支路气管10和支路气口11。风盒8是一密闭中空体,由于本装置工作时需要抽气,为了在抽气时能起到缓冲作用,故设计为双层结构。其置于转盘2的内部,转盘2与风盒8具有同心的轴孔13,动力轴4穿过轴孔13并与其锁紧,风盒8和转盘2在动力轴4的带动下,同步转动。转盘2的侧面上有若干吸附孔15,考虑到在本装置在接手带12的同时,要放开另一个手带12,使其能顺利的通过穿带机构5穿在纸板6上,故吸附孔15的数量应为偶数,至少为两个以上,且应均匀的分布在转盘2的侧面上,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吸附孔15的距离应相等。在风盒第一底面16上有一进气总口9,吸气装置穿过转盘2的底面与进气总口9连接。风盒中间面17、风盒第二底面18和风盒8的侧面组成一空间,该空间以轴孔13为顶点均匀分成若干小空间,每个小空间均对应一个吸附孔15,每个小空间所包含的风盒中间面17上均有一支路气口11。进气总口9通过气路控制器与各支路气口11相连,可以控制哪些支路气口11吸气,哪些支路气口11不吸气。吸附孔15和与其对应的小空间的侧面通过支路气管10连接。为了保证本装置在工作时能良好的吸附输送手带12,在转盘2的侧面上设有导带槽14,导带槽14为“凹”字型,吸附孔15应置于导带槽14的底面上,且导带槽14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手带12的宽度。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图5所示,与上面所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转盘主体不同。本实施例转盘主体还包括转盘2、风盒8、支撑轴孔7、支撑轴和支路气口11。风盒8是一密闭的半圆盘体,且为中空设计。本实施例中,风盒8是固定不动的,风盒8上有与支撑轴相配合的支撑轴孔7,支撑轴的一端穿过支撑轴孔7,并与风盒8锁紧;支撑轴的另一端与墙板1固定连接,实现风盒8固定不转动。在风盒第一底面16上设有进气总口9,与吸风装置相连,用于为本装置工作时抽风。风盒8的侧面上均匀分布若干吸附孔15。转盘2中心有一与动力轴4相配合的轴孔13,动力轴4穿过轴孔13,并与转盘2锁紧,使转盘2和动力轴4能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风盒8处于转盘2的外部,且与转盘2同心并列放置,风盒8和转盘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也就是说,动力轴4同时穿过转盘2和风盒8的中心,并且两者不能接触。当然,风盒8的半径应略小于转盘2的半径,这样才可以良好的输送手带12。由于带输送手带12的长度可能宽于转盘2的厚度,如果采用单侧吸附输送,容易发生手带12脱落或者其他输送不稳定的现象,故在转盘2的两侧均设置有风盒8,转盘2两侧的风盒8应互为镜像,且均与同一外部吸气装置相连。同样,本实施例在转盘2的侧面也有导带槽14,考虑到本装置在接手带12时还要放开另一手带12,故导带槽14的数量为偶数,至少两个,而且应中心对称,相邻的两个导带槽14的距离应相等;导带槽14的形状为“凹”字形,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手带12的宽度,且转盘2的中心到导带槽14的槽底的距离应大于风盒8的半径,以确保手带12能顺利通过导带槽14。
本装置其中第一个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转盘2上的导带槽14设置成与送手带12方向相对,送带机构3输送手带12,手带12被输送到导带槽14中,当手带12的长度符合工作需要时,将其裁断,此时的手带完全置于导带槽14中,此时吸气装置开始吸气,将手带12牢牢的吸附在导带槽14中;转盘2开始转动,与其相邻的另一导带槽14开始接另一条手带12。当最初的手带12被输送到穿带机构5位置时,吸附该手带12的吸附孔15将在气路控制器的控制下停止吸气,而其他吸附着手带12的吸附孔15在气路控制器的控制下,仍保持吸气状态。此时,被停止吸气的吸附孔15放开手带12,使手带12由穿带机构5穿在待穿纸板6上。循环上述过程,本装置一个吸附孔15在取手带12,与其对应的另一吸附孔15同时松开手带12,完成穿手带12的过程。
本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风盒8不随转盘2的转动而转动,故风盒8一直处于吸气状态,本装置接送带机构3传送过来的手带12时,需要处于风盒8的吸附区域;而需要松开手带12,向纸板6上穿带时,应处于风盒8的吸附区域外。也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本装置要实现的是在接手带12的同时,完成松开另一手带12过程,使其能在穿带机构5的作用下,穿在待穿纸板6上。故送带机构3应处于风盒8的吸附区域,而与其对应的穿带机构5应处于吸附区域外。本装置运行时,转盘2上的导带槽14与送带方向相对,送带机构3开始输送手带12,当手带12符合工作需要的长度时,将其裁断。由于风盒8一直处于吸风状态,故送带过程应足以克服风盒8的吸附力。被裁断的手带12被吸附在导带槽14中,转盘2开始转动,与其相邻的另一导带槽14开始接另一条手带12。当最初的手带12被输送到穿带机构5位置时,由于穿带机构5不处于风盒8的吸附区域,故没有吸附力,所以手带12松开,被穿带机构5穿到待穿纸板6上。循环上述过程,实现本装置同时完成接手带12和放开手带12的工作过程。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转盘给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总口(9)、轴孔(13)、吸附孔(15)、动力机构、吸气装置和转盘主体;
所述动力机构与转盘主体轴连接,用于给转盘主体提供动力和支撑转盘主体;
所述转盘主体包括进气总口(9)和吸附孔(15),进气总口(9)置于转盘主体底面上,与吸气装置相连,用于为本装置吸气;若干所述吸附孔(15)均匀分布在转盘主体的侧面上,通过对气路的控制,使得所述吸附孔(15)的气路在所述转盘主体内部与所述进气总口(9)相通或间歇相通,实现对纸带的吸附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给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墙板(1)、动力轴(4)和电机,所述动力轴(4)的一端穿过转盘主体中心与动力轴(4)相配合的轴孔(13)并锁紧,另一端穿过墙板(1)与电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盘给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主体还包括转盘(2)、风盒(8)、支路气管(10)和支路气口(11);风盒(8)为一密闭双层中空体,且置于转盘(2)内部;
所述动力轴(4)穿过转盘(2)和风盒(8)的同心轴孔(13),并与转盘(2)和风盒(8)锁紧,转盘(2)和风盒(8)能随动力轴(4)转动而同步转动;
所述转盘(2)侧面上有吸附孔(15),吸附孔(15)的数量为偶数,至少两个,中心对称,且相邻的两个吸附孔(15)的距离应相等;
所述风盒第一底面(16)上有进气总口(9),吸气装置穿过转盘(2)的底面与进气总口(9)连接;风盒中间面(17)、风盒第二底面(18)和风盒(8)侧面组成一空间,该空间以轴孔(13)为顶点均匀分成若干小空间,每个小空间均对应一个吸附孔(15);每个小空间所包含的风盒中间面(17)上均有一支路气口(11);支路气口(11)分别与进气总口(9)通过气路控制器连接,吸附孔(15)和与其对应小空间的侧面通过支路气管(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盘给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主体还包括转盘(2)、风盒(8)、支撑轴孔(7)、支路气口(11)和支撑轴;
所述动力轴(4)穿过转盘(2)的轴孔(13),并与转盘(2)锁紧,转盘(2)能随动力轴(4)转动而同步转动;
所述风盒(8)为一半圆盘密闭中空体,其半径应略小于转盘(2)的半径;风盒第一底面(16)上有一进气总口(9),进气总口(9)与吸风装置相连;风盒(8)的侧面上均匀分布若干吸附孔(15);
所述风盒(8)有与支撑轴相配合的支撑轴孔(7),支撑轴的一端穿过支撑轴孔(7),并与风盒(8)锁紧,另一端与墙板(1)固定连接,风盒(8)不转动;风盒(8)与转盘(2)同心并列放置,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盘给带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2)的侧面上设置有导带槽(14),吸附孔(15)置于导带槽(14)的底面上,且导带槽(14)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手带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盘给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盒(8)为两个,分别置于转盘(2)两侧,两个风盒(8)应互为镜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盘给带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2)侧面上有导带槽(14),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手带的宽度,导带槽(14)数量为偶数,至少两个,中心对称,且相邻的两个导带槽(14)的距离应相等;转盘(2)中心到导带槽(14)槽底的距离应大于风盒(8)的半径。
CN2013200982364U 2013-03-05 2013-03-05 转盘给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0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982364U CN203110410U (zh) 2013-03-05 2013-03-05 转盘给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982364U CN203110410U (zh) 2013-03-05 2013-03-05 转盘给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0410U true CN203110410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0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9823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0410U (zh) 2013-03-05 2013-03-05 转盘给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10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5846A (zh) * 2020-09-18 2021-01-26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提手带安装机的单工位提手带给料装置以及其给料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5846A (zh) * 2020-09-18 2021-01-26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提手带安装机的单工位提手带给料装置以及其给料方法
CN112265846B (zh) * 2020-09-18 2022-09-13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提手带安装机的单工位提手带给料装置以及其给料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6765U (zh) 回转运输机
CN206188001U (zh) 气浮平台、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CN102923513B (zh) 纸带吸附输送装置
CN106044225A (zh) 气浮平台、气浮装置及玻璃基板传送装置
CN203652514U (zh) 一种料架传送机
CN203110410U (zh) 转盘给带装置
CN107605896A (zh) 贴装机构及辅料贴附系统
CN104970920A (zh) 一种环腰直转位轮吸附气室结构
CN207481406U (zh) 一种印刷滚筒及丝网印刷设备
CN206527112U (zh) 一种聚丙烯薄膜加工用防尘装置
CN206437266U (zh) 自动贴膜装置
CN204938106U (zh) 一种铜箔皮带输送机
CN203419583U (zh) 平稳低噪式片材负压吸附输送装置
CN201867427U (zh) 测试打印编带一体机及分离式旋转盘
CN206751020U (zh) 柔性薄膜的搬运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10150129U (zh) 一种无极变速自动转运子母车
CN204505471U (zh) 一种均匀涂抹防滑胶合板上胶机
CN206437723U (zh) 一种瓦楞纸板翻转机及全自动瓦楞纸板翻转错位堆码机
CN207618951U (zh) 一种全电动式移载机构
CN206298017U (zh) 一种便于牛皮纸铺设的金属基板传送机构
CN207618094U (zh) 一种包装箱封胶装置
CN106744088B (zh) 一种瓦楞纸板翻转机及全自动瓦楞纸板翻转错位堆码机
CN209159052U (zh) 一种伸缩型瓦楞纸板的定位刷胶复合装置
CN103662597B (zh) 一种料架传送机
CN220975463U (zh) 一种硅片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