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84016U - 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84016U
CN203084016U CN 201220746514 CN201220746514U CN203084016U CN 203084016 U CN203084016 U CN 203084016U CN 201220746514 CN201220746514 CN 201220746514 CN 201220746514 U CN201220746514 U CN 201220746514U CN 203084016 U CN203084016 U CN 203084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joint
multimeter
cylindrical shell
str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465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7465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84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84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840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该接头包括:筒体,第一笔针、第二笔针,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引线。所述筒体内具有沿所述筒体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笔针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第二笔针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导槽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笔针相连以便驱动所述第一笔针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笔针相连以便驱动所述第二笔针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提高了万用表的适用范围和测量结果的精度。此外还提高了该接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检测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应用此接头的万用表。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万用表的笔针采用固定的一体式结构,将笔头固定在塑料上,前面的金属针用于测量。采用传统技术的万用表笔针的笔头比较大,而且不可调节。在进行精密电路测量时,就会出现很多困难,比如:笔头太粗而点错地方,在细小的元器件上进行测量就更加困难。还有可能因为同时点到多个元器件而导致短路等比较严重的后果发生。此外,在进行万用表串进电路中测量电流时,传统的万用表的笔针无法固定住导线,会出现导线和笔头脱离等现象的出现,增加了测量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多个笔针且笔针的伸出长度可调节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包括:筒体、第一笔针、第二笔针、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引线。具体而言,所述筒体内具有沿所述筒体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和第二导槽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均敞开;所述第一笔针在第一收回位置与第一测量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导槽内且所述第二笔针在第二收回位置与第二测量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导槽内,其中在所述第一测量位置所述第一笔针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且在所述第二测量位置所述第二笔针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筒体,所述第一笔针的第一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笔针的第一端面的面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笔针相连以便驱动所述第一笔针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笔针相连以便驱动所述第二笔针移动;所述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笔针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筒体内设有沿纵向可移动的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由此,具有小笔头的第二笔针可用于检测精密电路,避免在检测精密电路中产生点错或短路的现象,具有大笔头的第一笔针可用于检测触点较大的电路。因此,在万用表的测量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测量要求,分别采用第一笔针或第二笔针进行测量,提高了万用表的适用范围和测量结果的精度。此外,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可以收回至筒体内,以保护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避免露在筒体外的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被损坏,提高了该接头的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用于万用表的接头,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筒体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以及设在所述空腔内的第一和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内具有所述第一导槽且所述第二导向筒内具有所述第二导槽。由此,使装配过程方便,提高了该接头的装配效率,此外,还减少了接头耗费的材料,降低了该接头的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所述筒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的导盘,所述导盘上设有第一和第二过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向筒安装在所述导盘上,所述第一笔针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且所述第二笔针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由此,使第一笔针可在第一导槽内稳定移动,第二笔针可在第二导槽内稳定移动,提高了该接头的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避免因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偏离筒体的轴线而引起的使用不方便的现象。
所述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向筒相连。由此,便于该接头的布线,提高了布线效率。此外,避免因将引线与可移动的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直接相连而引起的不稳定的现象,降低了该接头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向筒的第二端均设有第一金属导片,所述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导片相连。由此,便于引线与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相连,增加了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的导电性能,提高了该接头内电连接的稳定性,便于电流传导,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
所述引线与所述导盘相连。由此,进一步地简化了该接头的布线,提高了该接头的连线的稳定性和装配效率,结构简单,导电效果好。
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向筒的第一端均设有第二金属导片,所述第一导向筒的第二金属导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笔针和所述导盘相连,所述第二导向筒的第二金属导片分别与所述第二笔针和所述导盘相连。由此,增加了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与导盘的导电性能,提高了电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筒体上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卡口且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卡口,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笔针相连的第一卡柱和常推动所述第一笔针向所述第一收回位置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笔针相连的第二卡柱和常推动所述第二笔针向所述第二收回位置移动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卡柱向外伸出所述第一滑槽并可在第一滑槽内沿纵向滑动且所述第二卡柱向外伸出所述第二滑槽并可在第二滑槽内沿纵向滑动。由此,使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便于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笔针在第一收回位置和第一测量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笔针在第二收回位置和第二测量位置之间移动,使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移动稳定,便于该接头的使用,此外,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具有自动回位的功能,使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在不使用的时,可以回复至第一收回位置或第二收回位置,提高了该接头的使用性能。
所述第一和第二限位卡扣均包括沿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由此,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可以使第一笔针和第二笔针由筒体内伸出不同的长度,便于检测,提高了该接头的适用范围。
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件为弹簧。由此,简化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结构,使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提高了接头的稳定性,便于接头的使用。
该接头还包括挂钩针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筒体内具有沿所述筒体的纵向延伸的第三导槽且所述第三导槽的第一端敞开,所述挂钩针在第三收回位置与第三测量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三导槽内,在所述第三测量位置所述挂钩针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筒体,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挂钩针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挂钩针移动。由此,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固定导线等元件时,可以通过挂钩针将导线定位,方便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测量的精度。
所述导线与所述挂钩针相连。由此,可以通过挂钩导通被测元件和万用表,增加了挂钩针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万用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万用表,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的接头,由此,该万用表可采用具有小笔头的第二笔针检测精密电路,避免在检测精密电路中产生点错或短路的现象,采用具有大笔头的第一笔针检测触点较大的电路,挂钩针可以勾住导线,避免导线脱落,提高了万用表的适用范围,并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度。此外,第一笔针、第二笔针和挂钩针可以收回至筒体内,以保护第一笔针、第二笔针和挂钩针。提高了万用表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第一笔针、第一导向筒以及第一驱动组件的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导盘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第一笔针、第一导向筒以及第一驱动组件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导盘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传统的万用表的笔针采用固定的一体式结构,将笔头固定在塑料上,前面的金属针用于测量。采用传统技术的万用表笔针的笔头比较大,而且不可调节。在进行精密电路测量时,就会出现很多困难,比如:笔头太粗而点错地方,在细小的元器件上进行测量就更加困难。还有可能因为同时点到多个元器件而导致短路等比较严重的后果发生。此外,在进行万用表串进电路中测量电流时,传统的万用表的笔针无法固定住导线,会出现导线和笔头脱离等现象的出现,增加了测量的难度。为解决传统的万用表测量过程中的一些困难,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多个笔针且笔针的伸出长度可调节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包括:筒体10,第一笔针21、第二笔针22,第一驱动组件31、第二驱动组件32和引线40。
具体而言,筒体10内具有沿筒体10的纵向(即如图1所示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导槽101和第二导槽102,第一导槽101和第二导槽102的每一个的第一端(即如图1所示向下的一端)均敞开。第一笔针21在第一收回位置与第一测量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第一导槽101内,第二笔针22在第二收回位置与第二测量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第二导槽102内。在该第一测量位置时,第一笔针21的第一端(即如图1所示第一笔针21向下的一端)伸出筒体10,在该第一收回位置时,第一笔针21位于第一导槽101内;在该第二测量位置时,第二笔针22的第一端(即如图1所示第二笔针22向下的一端)伸出筒体10,在该第二收回位置时,第二笔针22位于第二导槽102内。其中,第一笔针21的第一端面(即如图1所示第一笔针21向下方向的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二笔针22的第一端面(即如图1所示第二笔针22向下方向的端面)的面积,换言之,第二笔针22的笔头比第一笔针21的笔头细,第二笔针22可用于对精密电路进行测量,以避免出现点错或短路的情况,而在测量触点大的电路时,可以采用第一笔针21,以使第一笔针21与触点的接触更加稳定。第一驱动组件31与第一笔针21相连以驱动第一笔针21移动,第二驱动组件32与第二笔针22相连以驱动第二笔针22移动。引线40分别与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相连,换言之,引线40可以将第一笔针21和万用表导通,引线40也可以将第二笔针22和万用表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筒体10内设有沿纵向可移动的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由此,具有小笔头的第二笔针22可用于检测精密电路,避免在检测精密电路中产生点错或短路的现象,具有大笔头的第一笔针21可用于检测触点较大的电路。因此,在万用表的测量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测量要求,分别采用第一笔针21或第二笔针22进行测量,提高了万用表的适用范围,并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度。此外,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可以收回至筒体10内,以保护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避免露在筒体10外的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被损坏,提高了该接头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筒体10包括第一导向筒11、第二导向筒12以及壳体14,其中,壳体14内具有空腔,第一导向筒11、第二导向筒12设在壳体14的空腔内,第一导向筒11内具有所述第一导槽101,第二导向筒12内具有所述第二导槽102。由此,在该接头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装配第一导向筒11和第一笔针21以及第二导向筒12和第二笔针22,然后将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固定在壳体14的空腔内,使装配过程方便,提高了该接头的装配效率。此外,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设在壳体14的空腔内,减少了接头耗费的材料,降低了该接头的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筒体10也可以为圆柱形,并在圆柱形筒体内设置沿筒体的轴线方向的孔以形成第一导槽101和第二导槽102。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均为导电材料制成,第一导向筒11与第一笔针21电连接,第二导向筒12与第二笔针22电连接,因此,如图1所示,引线40分别与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相连,用于使引线40分别与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电连接,便于接头的布线,提高了布线效率。此外,避免因将引线40与可移动的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直接相连而引起的连接不稳定的现象,使该接头的电连接稳定,降低了该接头的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向筒11的第二端(即如图2所示的向上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金属导片111,引线与设在第一导向筒11上的第一金属导片111相连。同样地,第二导向筒12具有与第一导向筒11大致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二导向筒12的第二端也设有第一金属导片,对应地,引线40也与第二导向筒12的第一金属导片相连。由此,便于引线40与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相连,简化了引线40与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的连接结构,提高了该接头内电连接的稳定性,便于电流传导,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0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1的空腔的内壁上的导盘15,导盘15上设有第一过孔151和第二过孔152。其中,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安装在导盘15上,第一笔针21的第一端穿过第一过孔151,第二笔针22的第一端穿过第二过孔152。由此,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分别通过导盘15固定在壳体14上,提高了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的稳定性,并使第一笔针21可在第一导槽101内稳定移动,第二笔针22可在第二导槽102内稳定移动,提高了该接头的稳定性,此外,穿过第一过孔151的第一笔针21以及穿过第二过孔152的第二笔针22可以由筒体10的第一端的中部伸出筒体10,避免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与筒体10的空腔的内壁发生干涉,而且还提高了该接头的实用性,避免因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过于偏离筒体10的轴线而引起的使用不方便的现象。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导盘15为导电材料制成,导盘15可以分别与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电连接,因此,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引线40与导盘15相连,用于使引线40通过导盘15分别与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电连接,由此,仅需将引线40与导盘15相连即可实现引线40与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的电连接,进一步地简化了该接头的布线,提高了该接头的连线的稳定性和装配效率,结构简单,导电效果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筒11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金属导片112,第一导向筒11的第二金属导片112分别与第一笔针21和导盘15相连。对应地,第二导向筒12的第一端也设有第二金属导片,第二导向筒12的第二金属导片分别与第二笔针22和导盘15相连。由此,增加了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与导盘15的导电性能,提高了电连接的稳定性。
此外,第二金属导片为环形导片,第一导向筒11的第二金属导片112的内沿与第一笔针21接触,而第二导向筒12的第二金属导片的内沿与第二笔针22接触。由此,第一导向筒11的第二金属导片112可以对第一笔针21进行限位,第二导向筒12的第二金属导片可以对第二笔针22进行限位,提高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移动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增加导盘15与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的导电性。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0上设有沿纵向(即如图1所示的纵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04和第二滑槽105。其中,第一滑槽104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卡口1041,第二滑槽105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卡口1051。第一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卡柱311和第一弹性件312,具体地,第一卡柱311与第一笔针21相连的,第一弹性件312用于常推动第一笔针21向第一收回位置移动,换言之,第一弹性件312始终对第一笔针21施加一个使第一笔针21向第一收回位置移动的力,第一卡柱311向外伸出第一滑槽104并可在第一滑槽104内沿纵向滑动,换言之,第一卡柱311在第一滑槽104内滑动,以带动第一笔针21在第一导槽101内移动。第二驱动组件32包括第二卡柱321和第二弹性件322,具体地,第二卡柱321与第二笔针22相连,第二弹性件322用于常推动第二笔针22向第二收回位置移动,换言之,第二弹性件322始终对第一笔针21施加一个使第一笔针21向第二收回位置移动的力,第二卡柱321向外伸出第二滑槽105并可在第二滑槽105内沿纵向滑动,换言之,第二卡柱321在第二滑槽105内滑动,以带动第二笔针22在第二导槽102内移动。由此,使第一驱动组件31和第二驱动组件32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便于第一驱动组件31驱动第一笔针21在第一收回位置和第一测量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第二驱动组件32驱动第二笔针22在第二收回位置和第二测量位置之间移动,使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移动稳定,便于该接头的使用,此外,第一驱动组件31和第二驱动组件32具有自动回位的功能,使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在不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回复至第一收回位置或第二收回位置,提高了该接头的使用性能。
有利地,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限位卡口1041包括沿纵向在第一滑槽104的侧壁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限位卡口1051包括沿纵向在第二滑槽105的侧壁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由此,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可以使第一笔针21和第二笔针22由筒体10内伸出不同的长度,便于检测,提高了该接头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312为弹簧,第二弹性件322也为弹簧。由此,简化了第一弹性件312和第二弹性件322的结构,使第一弹性件312和第二弹性件322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提高了接头的稳定性,便于接头的使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性件312和第二弹性件322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筒体包括壳体14、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第一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卡柱311和第一弹性件312,第二驱动组件32包括第二卡柱321和第二弹性件32。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壳体14上形成所述第一滑槽104,第一导向筒11上形成有与第一滑槽104相对应的通槽,第一卡柱311与第一笔针21相连并伸出通槽和第一滑槽104,且第一卡柱311可沿纵向在通槽和第一滑槽104内滑动,用于带动第一笔针21沿纵向滑动,第一驱动组件31的第一弹性件312设在第一导向筒11内,并常推动第一笔针21向第一收回位置移动。对应地,筒体10、第二笔针22以及第二驱动组件32的连接关系与筒体10、第一笔针21以及第一驱动组件31的连接关系大体相同,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第一导向筒11和第二导向筒12的通槽开口为90度,可以将笔针包裹在相应的导向筒内。
如图7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该接头还包括挂钩针23和第三驱动组件33,筒体10内具有沿筒体10的纵向(即如图7所示的纵向)延伸的第三导槽103,第三导槽103的第一端(即如图7所示向下的一端)敞开,挂钩针23在第三收回位置与第三测量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第三导槽103内,在第三测量位置时,挂钩针23的第一端(即如图7所示的挂钩针23向下的一端)伸出筒体10,在第三收回位置时,挂钩针23位于第三导槽103内。第三驱动组件33与挂钩针23相连用于驱动挂钩针23移动。由此,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固定导线等元件时,可以通过挂钩针23将导线定位,方便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测量的精度。
具体而言,由图7至图10所示,筒体10包括第一导向筒11、第二导向筒12、第三导向筒13、壳体14以及导盘15,其中,壳体14内具有空腔,第一导向筒11、第二导向筒12及第三导向筒13均设在壳体14的空腔内,第一导向筒11内具有所述第一导槽101,第二导向筒12内具有所述第二导槽102,第三导向筒13内具有所述第三导槽103。导盘15上设有第一过孔151、第二过孔152和第三过孔153,第一导向筒11、第二导向筒12及第三导向筒13安装在导盘15上,第一笔针21的第一端(即如图7所示向下方向的一端)穿过第一过孔151,第二笔针22的第一端穿过第二过孔152,挂钩针23的第一端穿过第三过孔153。
筒体10上设有沿纵向(即如图1所示的纵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04、第二滑槽105及第三滑槽106。其中,第一滑槽104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卡口1041,第二滑槽105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卡口1051,第三滑槽106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三限位卡口1061。第一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卡柱311和第一弹性件312,第一卡柱311与第一笔针21相连,第一卡柱311向外伸出第一滑槽104并可在第一滑槽104内沿纵向滑动。第二驱动组件32包括第二卡柱321和第二弹性件322,第二卡柱321与第二笔针22相连,第二卡柱321向外伸出第二滑槽105并可在第二滑槽105内沿纵向滑动。第三驱动组件33包括第三卡柱331和第三弹性件332,第三卡柱331与挂钩针23相连,第三卡柱331向外伸出第三滑槽106并可在第三滑槽106内沿纵向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引线40与挂钩针23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三导向筒13的第二端(即如图7所示的向上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三金属导片(未示出),引线40通过该第三金属导片与挂钩针23电连接。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引线40与导盘15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采用弹簧、多个限位卡口和卡柱用于对第一笔针21、第二笔针22及挂钩针23进行驱动和定位,使操作灵活,在使用该接头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笔针的长度,将卡柱放在不同位置的限位卡口对笔针进行限位。这种驱动组件还可以使笔针在不使用时免受外部的损坏。该接头具有大笔针和小笔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换,解决了测量大小不同的元器件时的困难,当遇到较小元器件或者放置笔针的空间很小的地方时,我们可以采用小笔针,能够很方便的进行测量,而不会因为笔针头太大导致同时接触到多个元器件或者电路其他地方,而引起笔针点错或电路短路。在测量大的元器件时,使用小笔针的会导致定位不稳定,可以切换至大笔针,能很好的将笔针与元器件接触,定位稳定。
此外,传统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没有设置挂钩,在测量电流的时候容易出现导线脱落等现象,给测量带来了不便,本实用新型的接头增加了一个可以伸缩的挂钩针23以便于进行电流的测量。在使用挂钩针进行电流测量时,可以不用把第三卡柱331限定在第三限位卡口1061内,而另挂钩针23自由伸缩,将导线限定在接头的第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既实用又方便,还能对测量器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解决了传统接头的一些不足,提高了测量效率,操作简单实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万用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万用表,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接头,由此,该万用表可采用具有小笔头的第二笔针21检测精密电路,避免在检测精密电路中产生点错或短路的现象,采用具有大笔头的第一笔针21检测触点较大的电路,挂钩针23可以勾住导线,避免导线脱落,提高了万用表的适用范围,并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度。此外,第一笔针21、第二笔针22和挂钩针23可以收回至筒体10内,以保护第一笔针21、第二笔针22和挂钩针23。提高了万用表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内具有沿所述筒体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和第二导槽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均敞开;
第一和第二笔针,所述第一笔针在第一收回位置与第一测量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导槽内且所述第二笔针在第二收回位置与第二测量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导槽内,其中在所述第一测量位置所述第一笔针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且在所述第二测量位置所述第二笔针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筒体,所述第一笔针的第一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笔针的第一端面的面积;
第一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笔针相连以便驱动所述第一笔针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笔针相连以便驱动所述第二笔针移动;和
引线,所述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笔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以及设在所述空腔内的第一和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内具有所述第一导槽且所述第二导向筒内具有所述第二导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的导盘,所述导盘上设有第一和第二过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向筒安装在所述导盘上,所述第一笔针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且所述第二笔针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过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向筒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向筒的第二端均设有第一金属导片,所述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导片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与所述导盘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向筒的第一端均设有第二金属导片,所述第一导向筒的第二金属导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笔针和所述导盘相连,所述第二导向筒的第二金属导片分别与所述第二笔针和所述导盘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卡口且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卡口,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笔针相连的第一卡柱和常推动所述第一笔针向所述第一收回位置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笔针相连的第二卡柱和常推动所述第二笔针向所述第二收回位置移动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卡柱向外伸出所述第一滑槽并可在第一滑槽内沿纵向滑动且所述第二卡柱向外伸出所述第二滑槽并可在第二滑槽内沿纵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限位卡扣均包括沿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钩针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筒体内具有沿所述筒体的纵向延伸的第三导槽且所述第三导槽的第一端敞开,所述挂钩针在第三收回位置与第三测量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三导槽内,在所述第三测量位置所述挂钩针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筒体,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挂钩针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挂钩针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与所述挂钩针相连。
13.一种万用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万用表的接头。
CN 201220746514 2012-12-30 2012-12-30 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84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46514 CN203084016U (zh) 2012-12-30 2012-12-30 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46514 CN203084016U (zh) 2012-12-30 2012-12-30 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84016U true CN203084016U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29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4651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84016U (zh) 2012-12-30 2012-12-30 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8401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1241A (zh) * 2014-04-01 2014-07-02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能够伸缩的万用表表棒
CN105665865A (zh) * 2014-11-19 2016-06-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笔式多芯烙铁
CN106532288A (zh) * 2016-12-04 2017-03-22 重庆永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连接器
CN107817370A (zh) * 2017-10-31 2018-03-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多功能万用表笔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1241A (zh) * 2014-04-01 2014-07-02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能够伸缩的万用表表棒
CN105665865A (zh) * 2014-11-19 2016-06-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笔式多芯烙铁
CN105665865B (zh) * 2014-11-19 2019-02-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笔式多芯烙铁
CN106532288A (zh) * 2016-12-04 2017-03-22 重庆永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连接器
CN107817370A (zh) * 2017-10-31 2018-03-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多功能万用表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84016U (zh) 用于万用表的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万用表
CN203535078U (zh)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
CN204289994U (zh) 可视觉检查的fpc排插压入装置
CN201859220U (zh) 封条排塑料扣检测装置
CN205427081U (zh) Vcxo晶体电性能测试机构
CN209327411U (zh) 一种微型单针飞针测试头
CN201408225Y (zh) 热熔断体内阻测试机专用测试夹具
CN102680752A (zh) 柔性线路板电测治具
CN202142447U (zh) 带灯微动开关
CN202712676U (zh) 电缆对芯装置
CN211455582U (zh) 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自锁开关
CN208125804U (zh) 多用验电笔及电工工具套装
CN205175325U (zh) 一种便携式导轨精度测量装置
CN213934100U (zh) 一种FlexPCB光功能测试载具
CN207426242U (zh) 弹片固定结构
CN203218150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201788242U (zh) 一种usb设备的保护测试装置
CN205860982U (zh) 手持式间隙快速测量器
CN205484690U (zh) 一种适用于pcb测试治具的微型探针
CN220795424U (zh) 蓄电池检测装置
CN214473855U (zh) 一种导通测试装置
CN104411115A (zh) 可快换的柔性电路板排插压入检测设备
CN104394660A (zh) 可快换的fpc排插压入检测设备
CN202600106U (zh) 测试装置
CN102338860A (zh) 微型小密铅酸蓄电池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Termination date: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