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70178U - 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70178U
CN203070178U CN 201320071261 CN201320071261U CN203070178U CN 203070178 U CN203070178 U CN 203070178U CN 201320071261 CN201320071261 CN 201320071261 CN 201320071261 U CN201320071261 U CN 201320071261U CN 203070178 U CN203070178 U CN 203070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pad
gear
impeller
diapire
portabl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712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佑笙
杨居政
梁峻硕
刘铭伦
陈宏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70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701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壳体及二脚垫机构。壳体包括底壁。脚垫机构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壳体,各脚垫机构包括脚垫及传动单元。脚垫为挠性材质,设置于底壁并包括二相对壁部,以及连接于二壁部之间并且外露于底壁而用以接触表面的接触区。传动单元包括第一推动件,第一推动件能受驱动位移,沿平行底壁的方向推抵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朝邻近其中之另一壁部的方向位移,使接触区朝远离底壁方向位移。让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放置于表面,有助于散热及更符合人体工学。

Description

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笔记型电脑设计趋向轻薄化,只在笔记型电脑的底壳底部四角分别设置厚度较低且高度一致的四个脚垫。将笔记型电脑置于桌面时,通过所述脚垫撑立于桌面,致使笔记型电脑的键盘相对于桌面平放,对于使用者在使用键盘打字时,因不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造成打字上不便,还需额外拿物品垫高底壳后端。再者,由于笔记型电脑的主机板及中央处理单元(CPU)设置于键盘下方与底壳上方,若底壳与桌面间未留有适当的空气流通空间,并且笔记型电脑运行时间过久或者是周围环境温度过高,造成笔记型电脑无法正常散热而当机,导致使用者还需于底壳的底面额外配备散热座,以辅助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人体工学且能依据使用者使用习惯而调整高度,及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温度过高而调整高度的脚垫机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脚垫机构,适用于将一壳体支撑于一表面上,壳体包括一底壁,脚垫机构包含一脚垫及一传动单元。 
脚垫为挠性材质,设置于底壁并且包括二相对壁部,与一连接于二壁部之间并且外露于底壁而用以接触表面的接触区;传动单元设置于底壁并且包括一第一推动件,第一推动件能受驱动位移,沿一平行底壁的方向推抵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朝邻近其中之另一壁部的方向位移,使接触区朝远离底壁的方向位移。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人体工学且能依据使用者使用习惯而调整高度,及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温度过高而调整高度的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适用于放置于一表面上,并包含一壳体及二脚垫机构。 
壳体包括一底壁。脚垫机构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壳体,各脚垫机构包括一脚垫及一传动单元。 
脚垫为挠性材质,设置于底壁并且包括二相对壁部,与一连接于二壁部之间并且外露于底壁而用以接触表面的接触区。传动单元设置于底壁并且包括一第一推动件,第一推动件能受驱动位移,沿一平行底壁的方向推抵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朝邻近其中之另一壁部的方向位移,使接触区朝远离底壁的方向位移。 
脚垫还包括一碗形体,二壁部与接触区位于碗形体。 
传动单元还包括一驱动第一推动件移动的第一齿轮,第一推动件具有一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及一推抵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的第一推压部。 
传动单元还具有一电路板,电路板具有一控制驱动第一齿轮的处理器,及设置第一齿轮。 
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耦接处理器的温度感测器,处理器接收来自温度感测器的信号,而驱动第一齿轮。 
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耦接处理器的输入接口,处理器接收来自输入接口的信号,而驱动第一齿轮。 
传动单元还具有一设置位置邻近脚垫的其中之另一壁部的第二推动件,及一驱动第二推动件移动的第二齿轮,第二推动件具有一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及一平行底壁的方向推抵脚垫的朝邻近其中之一壁部方向位移的第二推压部。 
第二齿轮设置于电路板,处理器控制驱动第二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连接器接收到来自温度感测器或输入接口的信号,接着传输信号至处理器,处理器会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推压部施力挤压脚垫机构的脚垫的壁部,且接触区朝远离底壁的方向位移,让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放置于表面上,而增加了壳体与空气之间接 触面积,有助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散热;再者,让使用者长时间使用键盘打字不易疲劳,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且为二固定脚垫及二脚垫机构设置于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2-2所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温度感测器、输入接口、连接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关系的方块图; 
图4是脚垫机构的正视图,且为缩回脚垫高度; 
图5是沿图4中的线5-5所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类似图5的视图,且为伸出脚垫高度; 
图7是说明可携式电子装置伸出二脚垫高度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图中仅绘出一脚垫机构,且为缩回脚垫高度; 
图9是沿图8中的线9-9所截取的剖视图;及 
图10是类似图9的视图,且为伸出脚垫高度。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表面 
2    壳体 
21   底壁 
22   贯孔 
3    固定脚垫 
31   套环部 
32   接触部 
4    脚垫机构 
5    脚垫 
501  壁部 
502  壁部 
51   接触区 
52   碗形体 
53   抵接段 
54   颈段 
6    传动单元 
61   第一推动件 
611  第一齿条部 
612  第一推压部 
62   第二推动件 
621  第二齿条部 
622  第二推压部 
63   电路板 
631  第一齿轮 
632  第二齿轮 
633  连接器 
634  处理器 
64   固定板 
7    温度感测器 
8    输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二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放置于一表面1上,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壳体2、二个固定脚垫3、二个可调整高度的脚垫机构4、一温度感测器7及一输入接口8。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是一笔记型电脑,而壳体2指的是笔记型电脑的底壳。另外,可携式电子装置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等等。 
参阅图1、图2与图4,壳体2包括一俯视轮廓概呈一矩形的底壁21,底壁21具有多个呈圆形的贯孔22。在本实施例中,贯孔22的数量是以四个为例来说明。 
二个脚垫机构4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壳体2。各个脚垫机构4包括一脚垫5及一传动单元6。各个脚垫5设置于贯孔22并为挠性材质,包括二相对的壁部501、502,与一连接于二壁部501、502之间并且外露于底壁21而用以接触表面1的接触区51。下文为了方便说明特将壁部区分为设在图面左边的壁部501,及设在图面右边的壁部502,事实上二壁部501、502的构造均相同。更详细地说,各个脚垫5还包括一碗形体52、一位在碗形体52的抵接段53,及一颈段54。颈段54轴向延伸地设置于贯孔22的周面,抵接段53连接颈段54上缘并自颈段54的外缘环状突伸设置于底壁21的上表面,接触区51连接颈段54的下缘。而二壁部501、502分别位于抵接段53及颈段54的两相对侧。在本实施例中,二个脚垫5为橡胶材质所制成。 
参阅图2、图3与图4,各个传动单元6设置于底壁21并且包括一设置位置邻近左边的壁部501的第一推动件61、一设置位置邻近右边的壁部502的第二推动件62,及一电路板63。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一推动件61与各个第二推动件62对应设置于脚垫5的左右相对侧。电路板63具有一个对应第一推动件61位置设置的第一齿轮631、一个对应第二推动件62位置设置的第二齿轮632、一电连接温度感测器7及输入接口8的连接器633,及一控制驱动第一齿轮631及第二齿轮632且电连接连接器633的处理器634。连接器633接受来自温度感测器7及输入接口8信号,处理器634接受来自连接器633信号,而对第一齿轮631及第二齿轮632下达指令。 
第一推动件61具有一与第一齿轮631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611,及一推抵脚垫5的左边的壁部501的第一推压部612,第一齿条部611与第一推压部612位于两相邻侧边。第二推动件62具有一与第二齿轮632相啮合的第二齿条部621,及一推抵脚垫5的右边的壁部502的第二推压部622,第二齿条部621与第二推压部622位于两相邻侧边。第一推压部612与第二推压部622对应抵接段53的外形而呈一内凹弧形。 
温度感测器7是装设在掌托(palm rset,图未示,一般而言,是指笔记型电脑键盘前方,并且位于鼠标触控区两侧的区域)的下表面,当温度感测器7侦测到掌托附近的温度过高时,通知连接器633,接着传输信号至处理器634,进而调整脚垫机构4的高度;再者,当使用者通过输入接口8例如按下键盘中的某一按键(图未示),或是按下软体中的某一按钮(图未示),通知连接器633,接着传输信号至处理器634,进而调整脚垫机构4的高度。 
以下将说明可携式电子装置调整脚垫机构4高度的运作情形: 
参阅图2、图4与图5,在未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时,二脚垫机构4是处于缩回脚垫5高度。参阅图3与图6,当连接器633接收到来自温度感测器7或输入接口8的信号-伸出脚垫5高度,接着传输信号至处理器634,处理器634会驱动第一齿轮631顺时针转动与第二齿轮632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631带动第一推动件61的第一齿条部611朝着左边的壁部501朝邻近右边的壁部502的方向位移,同时第二齿轮632带动的第二齿条部621朝着右边的壁部502朝邻近左边的壁部501的方向位移,也就是说第一推动件61与第二推动件62相向而行彼此靠近,而脚垫机构4的脚垫5的抵接段53与颈段54分别受到来自第一推压部612及第二推压部622的施力挤压,使得抵接段53与颈段54由原本的略呈圆形的外形弹性变形成为略呈椭圆形的外形,且接触区51朝远离底壁21的方向位移,参阅图7,可携式电子装置可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放置于表面1上。 
参阅图3、图4与图5,当连接器633接收到来自温度感测器7或输入接口8的信号-缩回脚垫5高度,接着传输信号至处理器634,处理器634会驱动第一齿轮631逆时针转动与第二齿轮632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631带动第一推动件61的第一齿条部611朝着远离左边的壁部501的方向位移,同时第二齿轮632带动第二推动件62的第二齿条部621远离右边的壁部502的方向位移,也就是说第一推动件61与第二推动件62背向而行彼此远离,而脚垫机构4的脚垫5的抵接段53与颈段54解除第一推压部612及第二推压部622的施力,使得抵接段53与颈段54回复呈现圆形的外形,且接触区51朝邻近底壁21的方向位移。 
参阅图7,当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放置于表面1上,有助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散热,且不需要额外配置散热垫,足以达成散热功效。不仅如此,让使用者长时间使用键盘(图未示)打字不易疲劳,且不需额外拿物品垫高壳体2后端,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观点。参阅图6,使用者可以依需求调整伸出脚垫5高度,比如说伸高10mm、15mm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压部612及第二推压部622的进给量可依据驱动第一齿轮631及第二齿轮632旋转的角度做调节。 
参阅图4与图6,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脚垫机构4仅绘出脚垫5的壁部501及壁部502设置在抵接段53与颈段54的左右侧,而各个第一推动件 61与各个第二推动件62对应设置于脚垫5的左右相对侧,电路板63设置在脚垫5的前侧。使得脚垫5的壁部501、502受到来自第一推压部612及第二推压部622的左右方向的施力,进而接触区51变形凸伸。然则,脚垫5的壁部501、502设置在抵接段53与颈段54的前后侧,而各个第一推动件61与各个第二推动件62对应设置于脚垫5的前后相对侧,电路板63设置在脚垫5的左侧或右侧,使得脚垫5的壁部501、502受到来自第一推压部612及第二推压部622的前后方向的施力,进而接触区51变形凸伸。同理,脚垫5的壁部501及壁部502设置在抵接段53与颈段54的任意的两相对侧,而各个第一推动件61与各个第二推动件62对应设置邻近于脚垫5的壁部501及壁部502的两相对侧,使得脚垫5的壁部501及壁部502受到来自第一推压部612及第二推压部622的两侧上的方向施力,进而接触区51变形凸伸。 
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处为各个脚垫机构4的传动单元6并非是在脚垫5的壁部501、502的两侧上的方向施力,仅是在脚垫5的壁部501的单方向施力。 
传动单元6省略了第二推动件62(见图4),并包括一与固定设置位置邻近右边的壁部502的固定板64。电路板63省略了第二齿轮632(见图4)。 
第二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调整脚垫机构4高度的运作情形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以下仅说明差异处: 
参阅图8与图9,在未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时,并未对脚垫5的壁部501进行施力,而二脚垫机构4是处于缩回脚垫5高度。参阅图8与图10,处理器634接受到信号-伸出脚垫5高度,会驱动第一齿轮631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631带动第一推动件61的第一齿条部611朝着左边的壁部501朝邻近右边的壁部502的方向位移,此时固定板64固定不动,也就是说第一推动件61朝向固定板64而行彼此靠近,而脚垫机构4的脚垫5的抵接段53与颈段54受到来自第一推压部612的施力挤压,且接触区51朝远离底壁21的方向位移。 
参阅图8与图9,处理器634接受到信号-缩回脚垫5高度,会驱动第一齿轮631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631带动第一推动件61的第一齿条部611朝着左边的壁部501朝远离右边的壁部502的方向位移,此时固定板64固定不动,也就是说第一推动件61朝远离着固定板64而行,而脚垫机构4的脚垫5的抵接段53与颈段54解除第一推压部612的施力,且接触区51朝邻近底壁21的方向 位移。 
须说明的是,传动单元6的第一推动件61也可与固定板64的位置左右互换,或者是传动单元6的第一推动件61与固定板64设置在脚垫5前后侧,或者是传动单元6的第一推动件61与固定板64设置在脚垫5两相对侧,只要对着脚垫5的壁部501的单方向施力,且第一齿轮631对应第一推动件61的第一齿条部611设置,仍可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连接器633接收到来自温度感测器7或输入接口8的信号,接着传输信号至处理器634,处理器634会驱动第一齿轮631转动,第一推压部612施力挤压脚垫机构的脚垫5的壁部501,且接触区51朝远离底壁21的方向位移,让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放置于表面1上,而增加了壳体2与空气之间接触面积,有助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散热;再者,让使用者长时间使用键盘打字不易疲劳,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补充说明的是: 
一、前述实施例是通过齿轮传动方式致动第一推动件61位移,但通过改变设置位置,齿轮也可替换为凸轮等其他传动元件,只要能驱动第一推动件61位移并且推挤脚垫5变形进而改变壳体2与表面1之间的距离即可。 
二、传动单元6并不以配合设置在壳体2后端的两个脚垫5为限,也可视需求改变数量或与其他位置的脚垫5配合。 
三、本案传动单元6作动是受控于温度感测器7感测壳体2掌托区域的温度,但其应用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与其他形式的感测器搭配使用。 

Claims (14)

1.一种脚垫机构,适用于将一壳体支撑于一表面上,该壳体包括一底壁,其特征在于,该脚垫机构包含:
脚垫,为挠性材质,设置于该底壁并且包括二相对壁部,与一连接于该二壁部之间并且外露于该底壁而用以接触该表面的接触区;及
传动单元,设置于该底壁并且包括第一推动件,该第一推动件能受驱动位移,沿一平行该底壁的方向推抵该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朝邻近其中之另一壁部的方向位移,使该接触区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脚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脚垫还包括一碗形体,该二壁部与该接触区位于该碗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脚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还包括一驱动该第一推动件移动的第一齿轮,该第一推动件具有一与该第一齿轮开关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及一推抵该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的第一推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脚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还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一控制驱动该第一齿轮的处理器,及设置该第一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脚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还具有一设置位置邻近脚垫的其中之另一壁部的第二推动件,及一驱动该第二推动件移动的第二齿轮,该第二推动件具有一与该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及一平行该底壁的方向推抵该脚垫的其中之另一朝壁部朝邻近其中之一壁部方向位移的第二推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脚垫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齿轮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处理器控制驱动该第二齿轮。
7.一种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适用于放置于一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
壳体,包括一底壁;及
二脚垫机构,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该壳体,各该脚垫机构包括
脚垫,为挠性材质,设置于该底壁并且包括二相对壁部,与一连接于该二壁部之间并且外露于该底壁而用以接触该表面的接触区,及
传动单元,设置于该底壁并且包括一第一推动件,该第一推动件能受驱动位移,沿一平行该底壁的方向推抵该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朝邻近其中之另一壁部的方向位移,使该接触区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脚垫还包括一碗形体,该二壁部与该接触区位于该碗形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还包括一驱动该第一推动件移动的第一齿轮,该第一推动件具有一与该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及一推抵该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的第一推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还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一控制驱动该第一齿轮的处理器,及设置该第一齿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耦接该处理器的温度感测器,该处理器接收来自该温度感测器的信号,而驱动该第一齿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耦接该处理器的输入接口,该处理器接收来自该输入接口的信号,而驱动该第一齿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还具有一设置位置邻近脚垫的其中之另一壁部的该第二推动件,及一驱动该第二推动件移动的第二齿轮,该第二推动件具有一与该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及一平行该底壁的方向推抵该脚垫的朝邻近其中之一壁部方向位移的第二推压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齿轮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处理器控制驱动该第二齿轮。
CN 201320071261 2013-01-18 2013-02-07 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701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1181U TWM455900U (zh) 2013-01-18 2013-01-18 腳墊機構及具有腳墊機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02201181 2013-0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70178U true CN203070178U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68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7126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70178U (zh) 2013-01-18 2013-02-07 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70178U (zh)
TW (1) TWM4559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7364A (zh) * 2018-06-12 2019-12-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脚垫结构与便携式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9263B (zh) 2015-01-20 2016-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7364A (zh) * 2018-06-12 2019-12-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脚垫结构与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10597364B (zh) * 2018-06-12 2022-12-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脚垫结构与便携式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5900U (zh) 201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4218B (zh) 觸覺回饋式虛擬鍵盤之提供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TWI701490B (zh) 雙穩態顯示器、用以形成主動鍵之方法以及具有主動鍵之電子裝置
TWI47938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按鍵墊
US20120007822A1 (en) Detachable back mounted touchpad for a handheld computerized device
US11016576B2 (en) Reverse keyboard assembly
KR100639066B1 (ko) 열전달이 가능한 컴퓨터용 마우스 시스템
WO2016074406A1 (zh) 便携设备
CN203070178U (zh) 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EP272286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87616B (zh) 具有可定製預設的控制器附加裝置
US10296107B2 (en) Hand held manipula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buttons, directional control lever and a flexible conduit
JP4292228B1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02455781A (zh) 计算机键盘
US20070036603A1 (en) Portable keyboard
US10955934B2 (en) Remote capacitive interface
JP2013020332A (ja) 表示入力装置
TWI753453B (zh) 可定製控制器附加系統
US11086414B2 (en) Mouse device
TWM417605U (en) Thin film touch control keyboard structure of laptop computer
WO2020092927A1 (en) Adjustable keyboard
US20120306755A1 (en) Touch keyboard
JP6049441B2 (ja) 電子機器
CN102314229B (zh) 具有可移动按键的鼠标装置
CN109426365A (zh) 鼠标装置
US20130207897A1 (en)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