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46948U - 靠垫结构 - Google Patents
靠垫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046948U CN203046948U CN 201220669656 CN201220669656U CN203046948U CN 203046948 U CN203046948 U CN 203046948U CN 201220669656 CN201220669656 CN 201220669656 CN 201220669656 U CN201220669656 U CN 201220669656U CN 203046948 U CN203046948 U CN 2030469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 cushion
- mainboard
- flexible body
- cushion structure
- s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靠垫结构,供装设于座椅,如汽车、客运巴士等的座椅;于一靠垫预定处设有两连接部,以形成一主板及位于主板两侧的两侧板,该连接部为可挠材料且厚度小于主板、侧板,使连接部可弯折,以使侧板可朝主板方向形成角度的变化;俾使靠垫具有可重设大小的凹部,供不同使用者的头部躺靠,以辅助支撑人体的头、颈部,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降低制造成本等功效,另外侧板可朝主板折叠,以缩小体积,而便于携带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品,尤其是指一种靠垫结构。
背景技术
于日常生活中,汽车为我们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而一般汽车座椅上侧的头枕皆为固定式,只可以上下调整高度,且没有设置任何可以辅助支撑人体头、颈部的装置,当我们开车时虽然可将头部躺靠在头枕上,使开车时更加舒适,但常因路面状况不良而使头部左右摇晃,而无法贴紧头枕,长时间之下将使驾驶员的颈部酸痛、疲劳,产生不舒适的感受。
另外我们也常会搭乘客运、巴士等,尤其长途旅程乘坐时间长时,我们通常会躺靠在座椅小睡一下,而一般客运、巴士等的座椅最多仅能调整椅背的倾斜角度,使得躺靠睡觉时更加舒适,但常因路面状况不良而使头部左右摇晃,而无法贴紧椅背,长时间之下将使得颈部酸痛、疲劳,产生不舒适的感受,甚至睡觉时头部因摇晃而撞击到车窗,而造成头部的伤害。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M290828号、第M300180号,第M303836号、第M277634号,虽然具有支撑人体头、颈部的功效,但该些专利案的构件繁多、结构复杂,会增添组装、制造上的不便且会增加制造成本,另外构件繁多、结构复杂的产品也会导致不便于随身携带使用,因此该些专利案仍有缺失尚待改进。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靠垫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垫结构,其可供不同使用者的头部舒适地躺靠,其具有构造简单、便于制造、可降低制造成本,且可以缩小体积,而便于携带使用等功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靠垫结构,供装设于座椅,于一靠垫设有两可弯折的连接部,以形成一主板及位于主板两侧的两侧板,该连接部为可挠材料且其厚度小于主板、侧板的厚度。
上述靠垫中设有弹性体,外部包覆有布层。
上述主板设有供一固定带穿设的两开孔,固定带两侧表面设有可相互结合、分离的结合部,而该两结合部构成一固定装置。
上述结合部为可相互黏合、分离的子母式魔鬼毡。
上述靠垫结构还包含有一支撑装置,其包含有至少一连接主板、侧板的可挠体,可挠体位于主板、侧板之间。
上述主板、侧板分别设有多个供可挠体穿绕的穿孔,而可挠体于穿设主板后设有一调整组,调整组设有一调整主板、侧板间的可挠体长度的弹性钮。
上述侧板于两穿孔之间设有一槽部,可挠体穿绕后可位于槽部中。
上述可挠体为一长片状带体,而主板、侧板分别设有多个穿孔,穿孔的形状对应于可挠体外形,可挠体穿绕于穿孔,而可挠体设有可相互黏合、分离的黏扣部。
上述可挠体为带体状且设于主板两侧,可挠体一端部设有按扣部,而侧板也设有可与该可挠体按扣部相结合或分离的按扣部。
上述可挠体为带体状且设于主板两侧,可挠体一端部设有黏扣部,而侧板也设有可与该可挠体黏扣部相结合或分离的黏扣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设有两连接部,以形成一主板及两侧板,且该连接部为可挠材料,使连接部可弯折,以使侧板可朝主板方向形成角度的变化;使靠垫具有可重设大小的凹部,供不同使用者的头部舒适地躺靠,以辅助支撑人体的头、颈部,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降低制造成本等功效,另外该侧板可朝主板折叠,以缩小体积,而便于携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的展开平面图
图3A是图3中连接部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使用时的上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不使用时的上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固定于汽车座椅的头枕的示意图;
图6A是图6中靠垫结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固定于一般座椅的头枕的示意图;
图7A是图7中靠垫结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固定于客运巴士座椅的头枕的实施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的支撑装置的第二结构实施例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的支撑装置的第二结构实施例由另一侧观视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的支撑装置的第三结构实施例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的支撑装置的第四结构实施例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靠垫 10主板 11弹性体
12布层 13连接部 14开孔
15穿孔 20侧板 21穿孔
22槽部 23按扣部 24黏扣部
30可挠体 31调整组 311弹性钮
32黏扣部 33按扣部 34黏扣部
40固定带 41黏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靠垫结构可供装设于座椅(如汽车、客运巴士等的座椅),其设有一靠垫1,靠垫1中设有多个弹性体11,如橡胶、发泡材料等弹性材料,外部则以布层12将弹性体11紧密包覆,如此靠垫1具有适当的弹性,可供人体头、颈部舒适地躺靠。
该靠垫1于预定处设有两连接部13,以形成一主板10及两位于主板10两侧的侧板20,该连接部13也为布层12一部份,由于布层12为可挠材料,所以连接部13也为可挠材料,借由压合连接部13,使连接部13处的布层12相连结贴靠,且使连接部13厚度小于主板10、侧板20,如此连接部13即可弯折,使侧板20可朝主板10方向形成角度的变化,进而使靠垫1具有可重设大小的凹部。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板10于预定处设有两开孔14,以供一固定带40穿设,固定带40两侧表面设有可便于相互黏合、分离的黏扣部41,黏扣部41可为子母式魔鬼毡,而构成一固定装置,以便将靠垫1固定于座椅。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支撑装置,主要在主板10、侧板20的预定处分别设有多个穿孔15、21,以供一可挠体30(如绳、线等)穿绕,侧板20于两穿孔21之间设有一槽部22,可挠体30穿绕后可位于槽部22中而不会突出于侧板20表面,具有美观效果,而可挠体30于穿设主板10后设有一调整组31,调整组31设有一弹性钮311,未按压弹性钮311时,可将调整组31固定在可挠体30的预定位置,以固定主板10、侧板20间的可挠体30长度,以使主板10、侧板20可借由可挠体30而相互牵制,避免侧板20向外侧打开;而当按压弹性钮311时,可使调整组31在可挠体30上调整移动,以调整主板10、侧板20间的可挠体30长度。
请参阅图4、图6、图6A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可按压调整组31的弹性钮311,使主板10、侧板20间的可挠体30长度可作调整,亦即侧板20可朝主板10方向形成角度的变化,以使靠垫1具有可重设大小的凹部,可供不同使用者的头部躺靠,调整后将调整组31移动接近主板10的一侧且不再按压弹性钮311,即可将靠垫1的凹部大小作一固定,并可借由固定带40将靠垫1固定于汽车座椅的头枕,以辅助支撑人体的头、颈部;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降低制造成本等功效。
请参阅图7、图7A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借由固定带40将靠垫1固定于一般座椅的头枕,以辅助支撑人体的头、颈部。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直接将靠垫1放置于客运巴士座椅的头枕与人体头部之间,并供人体头部抵靠,以辅助支撑人体的头、颈部。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将侧板20朝主板10折叠,且将透出于主板10外的可挠体30往外拉到底,以使侧板20紧贴固定于主板10,并将调整组31移动接近主板10的一侧,且不再按压弹性钮311,如此即可以缩小整体体积,也便于携带使用。
请参阅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第二构造实施例,可挠体30可为一长片状布带或弹性带,而主板10、侧板20的穿孔15、21形状对应于可挠体30外形而呈长形孔状,使可挠体30穿绕于穿孔15、21,而可挠体30于近两端处设有可便于相互黏合、分离的黏扣部32,黏扣部32可为子母式魔鬼毡,如此在调整好靠垫1凹部大小后,将黏扣部32相互黏合固定,以固定主板10、侧板20间的可挠体30长度,如此即可将靠垫1的凹部大小作一固定。
请参阅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第三构造实施例,于主板10两侧设有多个可挠体30,可挠体30为带体状,且端部设有按扣部33,而侧板20也设有可与按扣部33相结合或分离的按扣部23,当将按扣部23、33相结合时,借由可挠体30的牵制以防止侧板20朝主板10弯折,如此即可将靠垫1的凹部大小作一固定。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第四构造实施例,于主板10两侧设有多个可挠体30,可挠体30为带体状,且端部设有黏扣部34,而侧板20也设有可与黏扣部34相结合或分离的黏扣部24,当将按扣部24、34相结合时,借由可挠体30的牵制以防止侧板20朝主板10弯折,如此即可将靠垫1的凹部大小作一固定。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靠垫结构,供装设于座椅,其特征在于:于一靠垫设有两可弯折的连接部,以形成一主板及位于主板两侧的两侧板,该连接部为可挠材料且其厚度小于主板、侧板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靠垫中设有弹性体,外部包覆有布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板设有供一固定带穿设的两开孔,固定带两侧表面设有可相互结合、分离的结合部,而该两结合部构成一固定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为可相互黏合、分离的子母式魔鬼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支撑装置,其包含有至少一连接主板、侧板的可挠体,可挠体位于主板、侧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板、侧板分别设有多个供可挠体穿绕的穿孔,而可挠体于穿设主板后设有一调整组,调整组设有一调整主板、侧板间的可挠体长度的弹性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靠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板于两穿孔之间设有一槽部,可挠体穿绕后可位于槽部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体为一长片状带体,而主板、侧板分别设有多个穿孔,穿孔的形状对应于可挠体外形,可挠体穿绕于穿孔,而可挠体设有可相互黏合、分离的黏扣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体为带体状且设于主板两侧,可挠体一端部设有按扣部,而侧板也设有可与该可挠体按扣部相结合或分离的按扣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体为带体状且设于主板两侧,可挠体一端部设有黏扣部,而侧板也设有可与该可挠体黏扣部相结合或分离的黏扣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669656 CN203046948U (zh) | 2012-12-07 | 2012-12-07 | 靠垫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669656 CN203046948U (zh) | 2012-12-07 | 2012-12-07 | 靠垫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046948U true CN203046948U (zh) | 2013-07-10 |
Family
ID=48729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66965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46948U (zh) | 2012-12-07 | 2012-12-07 | 靠垫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04694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16654A (zh) * | 2015-05-26 | 2015-08-05 | 郝雨 | 一种固定式护颈托枕 |
CN110877556A (zh) * | 2018-09-06 | 2020-03-13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乘客座椅的侧向头部支撑件 |
-
2012
- 2012-12-07 CN CN 201220669656 patent/CN20304694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16654A (zh) * | 2015-05-26 | 2015-08-05 | 郝雨 | 一种固定式护颈托枕 |
CN104816654B (zh) * | 2015-05-26 | 2017-09-19 | 郝雨 | 一种固定式护颈托枕 |
CN110877556A (zh) * | 2018-09-06 | 2020-03-13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乘客座椅的侧向头部支撑件 |
CN110877556B (zh) * | 2018-09-06 | 2022-08-02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乘客座椅的侧向头部支撑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27912B (zh) | 改进的旅行支承结构 | |
US9615682B1 (en) | Headrest for head and neck | |
US9028004B2 (en) | Vehicle seat | |
CN101746293B (zh) | 用于儿童座椅的头部支撑件和座椅垫组合件 | |
US20100299838A1 (en) | Travel pillow | |
CN208915020U (zh) | 一种带可调颈枕汽车按摩垫 | |
CN203046948U (zh) | 靠垫结构 | |
CN202573902U (zh) | 靠枕结构 | |
JP2000004994A (ja) | 自動車用クッション付きシートカバー | |
CN2877445Y (zh) | 旅途睡眠头托 | |
CN202541586U (zh) | 多功能行李折叠车 | |
CN203388608U (zh) | 一种便携式靠枕 | |
CN202641445U (zh) | 一种座椅 | |
CN209079718U (zh) | 车用快速拆卸式自救充气垫 | |
CN112075804A (zh) | 一种按摩沙发 | |
CN206231272U (zh) | 非充气车载折叠床 | |
CN210478462U (zh) | 一种挂设于椅背的按摩垫结构 | |
CN205800852U (zh) | 一种便携式折叠靠枕 | |
CN205706292U (zh) | 一种可自行更换表层的汽车座椅 | |
CN202847489U (zh) | 一种带气囊靠垫汽车坐垫 | |
CN220700963U (zh) | 一种座椅肩部调节气袋的固定结构 | |
CN202407915U (zh) | 一种靠枕 | |
CN203318217U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219668026U (zh) | 一种防滑脱的汽车座椅扶手 | |
CN207697569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坐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