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98748U - 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98748U
CN202998748U CN 201220558743 CN201220558743U CN202998748U CN 202998748 U CN202998748 U CN 202998748U CN 201220558743 CN201220558743 CN 201220558743 CN 201220558743 U CN201220558743 U CN 201220558743U CN 202998748 U CN202998748 U CN 202998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elastic buffer
buffer component
support column
brace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5874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5874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98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98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987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其包括:一支撑台,该支撑台上设有复数个支撑柱,每个支撑柱套设一弹性缓衝元件,每个支撑柱分别贯穿一电路板之贯穿孔,且该电路板為该复数个弹性缓衝元件所支撑,每个支撑柱之上部分别与一结合部结合;藉此,该结合部下压该电路板,该电路板下压该复数个弹性缓衝元件,该复数个弹性缓衝元件為该支撑台支撑,达成高度调整、减震功能。

Description

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随著时代巨轮之转动,科技突飞猛进,电子产品已成为不可缺之生活必须品,在电子产品中(例如:电脑、伺服器等),绝大多数均配置有电路板,电路板基本上置有诸如积体电路晶片、电阻器、电容器及其它各种电子元件,同时前述之电子元件亦会与其他装置相互连接。而已知之电子产品之内部结构,有4个待解决之问题:
1.   已知之电路板为刚性支撑,但随著电子产品趋向短小轻薄,为维持电子产品之可靠度,电路板之高度须具可调整性或提升组装后之电路板之水平度,若利用刚性支撑来达成目的,则电路板之製造费用将大幅提高。
(如第2图揭示,已知之电路板为刚性支撑,无法调整电路板之高度或水平度,因电路板与支撑台之距离H1为固定距离。)
2.   如电子产品的磁碟机、光碟机、冷却风扇等之机械运动会产生外力或震动,所述等外力或震动会至电路板上,使电路板上之电子元件产生不可预期之应力、移位或疲劳等,使电路板上之电路失效。 (如第3图揭示,已知之电路板为刚性支撑,因此不能吸收震动源A14传至电路板上之外力或吸收传至电路板上之震动。)
3.   于伺服器中,常发生冷却风扇藉由电路板传送外力或震动至硬碟上,硬碟因外力或震动之衝击而引致失效。
4.   当达成电路板高度调整、减震之功效时,如何确保电路板于狭小空间内,可对外电性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电路板高度调整结构,其可调整电路板之高度或水平度。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高度调整结构,系用以调整电路板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之水平度,所述电路板高度调整装置包括:
一种电路板高度调整结构,系用以调整电路板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之水平度,所述电路板高度调整装置包括:
一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复数个支撑柱,每个支撑柱套设一弹性缓冲元件,每个支撑柱分别贯穿一电路板之贯穿孔,且所述电路板为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所支撑,每个支撑柱之上部分别与一结合部结合;藉此达成,所述结合部下压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下压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为所述支撑台支撑,所述电路板便为所述弹性缓冲元件所支撑。前述之电路板高度调整结构,可利用下述步骤达成高度调整之目的:
1.   每个支撑柱分别置入一弹性缓冲元件。
2.   每个支撑柱分别贯穿一电路板之贯穿孔后,所述电路板置于所述弹性缓冲元件上。
3.   每个支撑柱之上部分别与一结合部结合,藉由,所述结合部下压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下压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所述电路板便为所述弹性缓冲元件所支撑。
4.   由于所述电路板为所述弹性缓冲元件所支撑,因此选取不同长度之弹性缓冲元件、弹性系数之弹性缓冲元件或/及更换不同下压深度之结合部,便可调整电路板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之水平度。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之上部与所述结合部为紧配结合。藉由,紧配结合,所述结合部固结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之上部与所述结合部为螺旋结合。藉由,螺旋结合,所述结合部螺固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之上部设有螺纹,所述结合部上设有螺孔,藉以,利用所述支撑柱之上部之螺纹与所述结合部之螺孔达成螺旋结合。藉由,螺旋结合,所述结合部螺固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之上部设有螺孔,所述结合部为一螺栓,藉此,利用所述螺孔与所述螺栓螺旋结合。藉由,螺旋结合,所述螺栓螺固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缓冲元件为一弹簧。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路板下方设有一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下方组设一导电部,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中之一弹性缓冲元件组设于所述导电部下方,且所述弹性缓冲元件可导电;所述弹性缓冲元件为所述支撑台支撑,且所述支撑台可导电;藉此达成,所述结合部下压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之导电层下压所述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下压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为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支撑,藉此,所述电路板之电流经由所述导电层、所述导电部、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最后被传至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部为一中空结构,且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系套入所述中空结构内。此中空结构可方便组装及确保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接触。
另本实用新型中,一伺服器,所述伺服器上设有所述电路板高度调整装置,所述伺服器上设有所述支撑台,所述伺服器上具有一震动源,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震动源旁,所述等弹性缓冲元件具有阻尼;藉由,所述阻尼,吸收从所述震动源直接或间接传送至所述电路板上之外力或震动。
另,间接传送至所述电路板上之外力或震动,系指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非直接接触,以间接方式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例如:图12至图16所揭示,所述震动源透过支撑台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另,直接传送至所述电路板上之外力或震动,系指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直接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例如:图17至图21所揭示,所述震动源直接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伺服器中之震动源可以为一散热风扇或一硬碟。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伺服器中之震动源为一散热风扇,且所述电路板上连接一硬碟;藉此,降低由震动源藉由所述电路板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硬碟上。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硬碟系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图1系为已知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2系为图1组合示意图,图中揭示支撑台A13上设有复数支撑柱A10,复数支撑柱A10对电路板A11系为刚性支撑,故当支撑柱A10之上部分别与结合部A12结合后,电路板A11与支撑台之距离H1为固定距离,因此无法调整电路板A11距离支撑台A13之高度或水平度。
图3系为已知之电路板支撑结构旁具有震动源之组合示意图,图中揭示电路板A11为刚性支撑,因此不能吸收震动源A14传至电路板A11上之外力或吸收传至电路板A11上之震动。
图4系为本实用新型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5系为图4之组合示意图,图中揭示:每个支撑柱100之上部分别与一结合部120结合(所述结合方式为:所述支撑柱之上部设有一螺纹,所述结合部上设有一螺孔,所述支撑柱之上部贯穿电路板110之贯穿孔170,且所述螺纹螺固于所述螺孔内,藉此,利用所述螺纹与所述螺孔螺旋结合)(或所述结合方式为:所述支撑柱之上部贯穿电路板110之贯穿孔170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与所述结合部为紧配结合),而电路板110为弹性缓冲元件150所支撑,由于所述电路板110为所述弹性缓冲元件150所支撑,因此藉选取不同长度之弹性缓冲元件150、弹性系数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或/及更换不同下压深度之结合部120,便可调整电路板110距离支撑台130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110距离支撑台130之水平度。
图6系为本实用新型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7系为图6之组合示意图,图中揭示:每个支撑柱100之上部设有一螺孔210,一螺栓200贯穿电路板110之贯穿孔170,且所述螺栓200螺固于所述螺孔210内,使所述电路板110为弹性缓冲元件150所支撑,由于所述电路板110为所述弹性缓冲元件150所支撑,因此藉选取不同长度之弹性缓冲元件150、弹性系数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或/及更换不同下压深度之螺栓200,便可调整电路板110距离支撑台130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110距离支撑台130之水平度。
图8系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9为图8之组合示意图,图中揭示:每个支撑柱100之上部分别与一结合部120结合(所述结合方式为:所述支撑柱之上部设有一螺纹,所述结合部上设有一螺孔,所述支撑柱之上部贯穿电路板110之贯穿孔170,且所述螺纹螺固于所述螺孔内,藉此,利用所述螺纹与所述螺孔螺旋结合)(或所述结合方式为:所述支撑柱之上部贯穿电路板110之贯穿孔170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与所述结合部为紧配结合);所述电路板110下方设有一导电层300;所述导电层300下方组设一导电部310,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中之一个弹性缓冲元件150组设于所述导电部310下方,且所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可导电;所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为所述支撑台130支撑,且所述支撑台130可导电;藉此,所述结合部120下压所述电路板110,所述电路板110之导电层300下压所述导电部310,所述导电部310下压所述个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所述个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150为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130支撑,藉此,所述电路板110之电流经由所述导电层300、所述导电部310、所述个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最后被传至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130。
图10系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11系为图10之组合示意图,图中揭示:每个支撑柱100之上部设有一螺孔210,一螺栓200贯穿电路板110之贯穿孔170,且所述螺栓200螺固于所述螺孔210内;所述电路板110下方设有一导电层300;所述导电层300下方组设一导电部310,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中之一个弹性缓冲元件150组设于所述导电部310下方,且所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可导电;所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为所述支撑台130支撑,且所述支撑台130可导电;藉此,所述螺栓200下压所述电路板110,所述电路板110之导电层300下压所述导电部310,所述导电部310下压所述个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所述个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150为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130支撑,藉此,所述电路板110之电流经由所述导电层300、所述导电部310、所述个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最后被传至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130。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之伺服器内之电路板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13系为图12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图中揭示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非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系透过支撑台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图14系为图12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图中揭示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非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系透过支撑台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图15系为图12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图中揭示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非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系透过支撑台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图16系为图12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图中揭示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非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系透过支撑台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图17系为本实用新型之伺服器内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18系为图17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图中揭示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直接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第十九图系为第十七图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图中揭示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直接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图20系为图17一种方式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图中揭示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直接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图21系为图17一种方式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图中揭示所述震动源与所述电路板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直接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图22揭示,震动源间接藉由电路板传送外力或震动至硬碟上。
图23揭示,震动源直接藉由电路板传送外力或震动至硬碟上。
附图说明    
图1系为已知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2系为图1之组合示意图。
图3系为已知之电路板支撑结构旁具有震动源之组合示意图。
图4系为本实用新型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5系为图4之组合示意图。
图6系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7系为图6之组合示意图。
图8系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9系为图8之组合示意图。
图10系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之爆炸图。
图11系为图10之组合示意图。
图12系为本实用新型之伺服器内之电路板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13系为图12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14系为图12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15系为图12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16系为图12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支撑结构与振动源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17系为本实用新型之伺服器内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18系为图17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19系为图17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20系为图17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21系为图17之另一种方式之电路板与振动源直接连接之示意图。
图22揭示,震动源间接藉由电路板传送外力或震动至硬碟上。
图23揭示,震动源直接藉由电路板传送外力或震动至硬碟上。
其中,
A10      支撑柱,
A11      电路板,
A12      结合部,
A13      支撑台,
A14      震动源,
H1       电路板与支撑台之距离,
100      支撑柱,
110      电路板,
120      结合部,
130      支撑台,
140      震动源,
145      硬碟,
150      弹性缓冲元件,
160      伺服器,
170      贯穿孔,
200      螺孔,
210      螺栓,
300      导电层,
310      导电部,
H2        电路板与支撑台之距离,
H3        电路板与支撑台之距离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确切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表述的内容。
参阅图4至图21揭示。
本例系一种电路板高度调整结构,系用以调整电路板110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110之水平度,所述电路板高度调整装置包括:
一支撑台130,所述支撑台130上设有复数个支撑柱100,每个支撑柱100套设一弹性缓冲元件150,每个支撑柱100分别贯穿一电路板110之贯穿孔170,且所述电路板110为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所支撑,每个支撑柱100之上部分别与一结合部120结合;藉此达成,所述结合部120下压所述电路板110,所述电路板110下压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为所述支撑台130支撑。前述之电路板110高度调整结构,可利用下述步骤达成高度调整之目的:
1.   每个支撑柱100分别置入一弹性缓冲元件150。
2.   每个支撑柱100分别贯穿一电路板110之贯穿孔170后,所述电路板110置于所述弹性缓冲元件150上。
3.   每个支撑柱100上部分别与一结合部120结合,藉由,所述结合部120下压所述电路板110,所述电路板110下压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所述电路板110便为所述弹性缓冲元件150所支撑。
4.   由于所述电路板110为所述弹性缓冲元件150所支撑,因此选取不同长度之弹性缓冲元件150、弹性系数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或/及更换不同下压深度之结合部120,便可调整电路板110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110之水平度。
另,如第五图揭示,右边电路板与支撑台之距离为H2,左边电路板与支撑台之距离为H3,因此可单独置换左边或右边不同长度之弹性缓冲元件150、弹性系数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或/及更换不同下压深度之结合部120,便可调整电路板110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110之水平度。
另,若电路板任一点之之高度或水平度不符规范,则只须单独置换所述点附件之弹性缓冲元件150之长度150或/及弹性系数,便可调整电路板110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110之水平度。(图中未揭示)
另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100之上部与所述结合部120为紧配结合。藉由,紧配结合,所述结合部120系固结于所述支撑柱100之上部。
另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100之上部与所述结合部120为螺旋结合。藉由,螺旋结合,所述结合部120系螺固于所述支撑柱100之上部。
另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100之上部设有一螺纹,所述结合部120上设有一螺孔。藉由,所述螺纹与所述螺孔螺旋固结,所述结合部120螺固于所述支撑柱100之上部。
另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柱100之上部设有一螺孔200,所述结合部为一螺栓210。藉此,所述螺孔200与所述螺栓210螺旋结合,所述结合部120螺固于所述支撑柱100之上部。
另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缓冲元件150为一弹簧。
另实用新型中,所述电路板110下方设有一导电层300;所述导电层300下方组设一导电部310,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中之一个弹性缓冲元件150组设于所述导电部310下方,且所述个弹性缓冲元件150可导电;所述弹性缓冲元件150为所述支撑台130支撑,且所述支撑台130可导电;藉此达成,所述结合部120下压所述电路板110,所述电路板110之导电层300下压所述导电部310,所述导电部310下压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150为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130支撑。藉由,所述电路板110之电流经由所述导电层300、所述导电部310、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150,最后被传至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130。
另实用新型中,一伺服器,所述伺服器上设有所述电路板高度调整装置,所述伺服器上设有所述支撑台130,所述伺服器上具有一震动源140,所述电路板110设于所述震动源140旁,所述等弹性缓冲元件150具有阻尼;藉由,所述等阻尼,吸收从所述震动源140直接或间接传送至所述电路板110上之外力或震动。
另,间接传送至所述电路板110上之外力或震动,系指所述震动源140与所述电路板110非直接接触,以间接方式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110上(例如:图12至图16所揭示,所述震动源140透过支撑台130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110上)。
另,直接传送至所述电路板110上之外力或震动,系指所述震动源140与所述电路板110直接接触,所述震动源140直接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110上(例如:图17至图21所揭示,所述震动源直接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电路板上)。
另实用新型中,所述伺服器中之震动源140为一散热风扇。
另实用新型中,所述伺服器中之震动源140为一散热风扇,且所述电路板110上连接一硬碟145;藉此,降低由散热风扇藉由所述电路板110传送外力或震动至所述硬碟145上,以降低所述硬碟145因外力或震动之衝击而引致失效。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硬碟145系设于所述电路板110上。
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伺服器中之震动源140为一硬碟。
本实用新型虽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

Claims (10)

1.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系用以调整电路板之高度或调整电路板之水平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高度调整装置包括:
一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复数个支撑柱,每个支撑柱套设一弹性缓冲元件,每个支撑柱分别贯穿一电路板之贯穿孔,且所述电路板为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所支撑,每个支撑柱之上部分别与一结合部结合;藉此达成,所述结合部下压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下压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为所述支撑台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与所述结合部为紧配结合;藉由,紧配结合,所述结合部固结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与所述结合部为螺旋结合;藉由,螺旋结合,所述结合部螺固于所述支撑柱之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元件为一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下方设有一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下方组设一导电部,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元件中之一个弹性缓冲元件组设于所述导电部下方,且所述弹性缓冲元件可导电;所述弹性缓冲元件为所述支撑台支撑,且所述支撑台可导电;藉此,所述结合部下压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之导电层下压所述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下压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为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支撑,藉此,所述电路板上之电流经由所述导电层、所述导电部、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最后被传至所述可导电之支撑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为一中空结构,且所述可导电之弹性缓冲元件系套入所述中空结构内。
7.一种设有权利要求1、2、3、4、5或6项所述的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器上设有所述支撑台,所述伺服器上具有一震动源,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震动源旁,所述等弹性缓冲元件具有阻尼;藉由,所述等阻尼,吸收从所述震动源直接或间接传送至所述电路板上之外力或震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源为一散热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连接一硬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碟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CN 201220558743 2012-10-29 2012-10-29 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98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58743 CN202998748U (zh) 2012-10-29 2012-10-29 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58743 CN202998748U (zh) 2012-10-29 2012-10-29 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98748U true CN202998748U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6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5874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98748U (zh) 2012-10-29 2012-10-29 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9874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4588A (zh) * 2014-04-30 2014-08-06 苏州倍辰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升降式印刷电路基板
CN105940440A (zh) * 2014-02-03 2016-09-14 巴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平铺式显示器的定位和对齐装置
CN111687788A (zh) * 2019-03-15 2020-09-22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组装光学装置的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440A (zh) * 2014-02-03 2016-09-14 巴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平铺式显示器的定位和对齐装置
CN105940440B (zh) * 2014-02-03 2020-07-10 巴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平铺式显示器的定位和对齐装置
CN103974588A (zh) * 2014-04-30 2014-08-06 苏州倍辰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升降式印刷电路基板
CN111687788A (zh) * 2019-03-15 2020-09-22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组装光学装置的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98748U (zh) 电路板高度调整及减震结构
CN201182049Y (zh) 单板及具有该单板的电子设备
WO2005091700A3 (en) Shared via decoupling for area arrays components
US20070230125A1 (en) Assembly of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circuit board
US20130039006A1 (en) Server rack assembly
US20140090966A1 (en) Keyboard with screw nut
CN101639719A (zh) 风扇模块
US20130039004A1 (en) Server rack assembly
WO2011133777A1 (en) Wedge lock for use with a single board computer, a single board comput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computer system
CN102548351A (zh) 散热装置
US20130272868A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fan
US20130039003A1 (en) Server rack assembly
CN202735166U (zh) 2000型恒应力试验机
US20130039005A1 (en) Server rack assembly
US2011018820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vibration-absorbing function
TWM448108U (zh) 電路板高度調整及減震結構及設有該電路板高度調整及減震結構之伺服器
CN206433264U (zh) 一种pcb板治具推紧固定装置
CN205902280U (zh) 一种pcb板的固定装置
CN209882214U (zh) 一种散热快速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CN203431081U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复合阻尼减震器
US8894357B2 (en) Fan module
CN203604155U (zh) 一种隔振装置
CN104125746A (zh) 电子装置
CN214014613U (zh)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线路板
CN213880649U (zh) 一种电路板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