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96457U - 热敏电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敏电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96457U
CN202996457U CN 201220590947 CN201220590947U CN202996457U CN 202996457 U CN202996457 U CN 202996457U CN 201220590947 CN201220590947 CN 201220590947 CN 201220590947 U CN201220590947 U CN 201220590947U CN 202996457 U CN202996457 U CN 202996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hermistor
additional terminal
connecting portion
add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909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芳贺岳夫
黎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Murat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Murat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Murat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Murat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909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96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96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964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以较少的负担来应对客户的要求的热敏电阻装置。包括第一块件(2)和第二块件(3),在第一块件上,形成有容纳于第一块件(2)中的热敏电阻元件(11)、与热敏电阻元件(11)电连接的基本端子构件(4、5)、和与基本端子构件(4、5)连接且延伸到第一块件(2)的外部的电连接部(41、43;51A、51B、53),在第二块件(3)上形成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附加端子(6、7、8),第一块件(2)与第二块件(3)嵌合,在设置于第二块件(3)的至少一个附加端子(8)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弹簧连接部(81),弹簧连接部(81)与形成于第一块件的至少一个电连接部(51B)嵌合并进行电连接。

Description

热敏电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括热敏电阻元件、将外部电路与该元件进行电连接所需的基本端子构件、和附加端子构件的热敏电阻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上述热敏电阻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第1412503A号)中记载的装置。该热敏电阻装置构成为,可与作为上述电路的一个示例的启动冰箱所包括的压缩机的电动机用的电路(以下称为电动机启动电路)连接(专利文献1的图1)。 
该热敏电阻装置大致上包括具有PTC(正温度系数)特性的热敏电阻元件、例如两个基本端子构件(即第一基本端子构件及第二基本端子构件)、和壳体。热敏电阻元件和第一及第二基本端子构件容纳在壳体内。第一及第二基本端子构件固定在壳体内,夹住并支承热敏电阻元件。 
另外,各基本端子构件例如具有插口(socket)和快接(faston)端子。在壳体上,在与各插口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通过该贯通孔,在各插口中,插入从电动机启动电路引出的连接器引脚等。各快接端子也是为了与电动机启动电路进行电连接而设置的,通过形成在壳体底部的贯通孔而突出到壳体外。 
为了提高客户(例如冰箱生产商)的生产性,根据该客户的要求,热敏电阻装置的生产商(以下简单地称为生产商)会将各种附加端子构件设置在该装置上。作为附加端子构件的示例,会设置用于对热敏电阻元件连接电容器的构件、和不与该元件电连接的独立构件。 
以往,生产商根据客户对于附加端子构件的每个要求,以对上述基本端子构件添加新端子构件的方式进行热敏电阻装置的壳体整体结构的设计。其结果是,生产商所持有的模具的种类和数量变多。另外,由于根据 客户的每个要求来生产壳体,因此生产商的加工工序及其管理也变得复杂。 
因此,在日本专利特开平2011-229370号公报(本申请的图12)中,实现了二体结构,该二体结构包括上述热敏电阻装置(第一壳体140)、以及与其分开设置的容纳热敏电阻装置的第二壳体170。这里,在从第一壳体140的内侧向外侧延伸的快接端子135B、和与形成在第二壳体170上的外部电路电连接的附加端子136之间,设置中继端子161来进行电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无需对热敏电阻装置本身添加附加端子来进行热敏电阻装置的壳体整体结构的设计,只要对应于客户的要求,对第二壳体170的形状和配置在第二壳体170上的附加端子进行设计即可,可使热敏电阻装置通用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第1412503A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2011-2293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9-306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9-92506号公报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然而,上述发明中,由于使用了中继端子161以用于使从第一壳体140的内侧延伸的快接端子135B与附加端子136电连接,因此增加了一个与向其它部件的连接无关的端子构件,从而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另外由于中继端子的配置会导致不清楚是否能充分地取得电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较少的负担来应对客户的要求的热敏电阻装置。具体而言,其目的在于,除了无需按附加端子的每个种类来改变壳体的结构以外,还使连接端子与附加端子连接时使用的端子构件数量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是一种热敏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块件和第二块件,在第一块件上,形成有容纳于第一块件中的热敏电阻元件、与上述热敏电阻元件电连接的基本端子构件、和与上述基本端子构件 连接且延伸到上述第一块件的外部的电连接部,在第二块件上形成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附加端子,上述第一块件与上述第二块件嵌合,在设置于上述第二块件的至少一个附加端子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弹簧连接部,上述弹簧连接部与形成于上述第一块件的至少一个电连接部嵌合并进行电连接。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能够容易地实现附加端子与电连接部的连接,而无需使用中继端子等其它构件。并且,可提供能以较少的负担来应对客户的要求的热敏电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是在第一方式的热敏电阻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连接部与上述电连接部在上述第一块件与上述第二块件嵌合的方向的相同方向上嵌合,使得上述弹簧连接部从上方按压上述电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由于以附加端子构件的弹簧连接部从上方按压形成于第一块件的电连接部的方式进行组装,因此即使朝着从第一块件拔出电连接部的方向施加力,也反而会在使第一块件与第二块件牢固地嵌合的方向上起作用,使电连接部与弹簧连接部的电接触强度提高,电连接性也变得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是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热敏电阻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块件上,设置有供上述附加端子插入的缝隙,在上述附加端子中的插入上述缝隙的部分设置有钩结构,在上述第二块件上设置有卡合上述钩结构的卡合部,上述钩结构与上述卡合部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通过在附加端子上设置钩结构,并在第二块件上设置与钩结构卡合的卡合部以使其卡合固定,从而附加端子与第二块件的卡合强度提高。其结果是,附加端子的弹簧连接部和电连接部之间,同时第一块件与第二块件之间的嵌合性得到提高。 
另外,在朝着从第一块件拔出电连接部的方向施加力时,由于形成于附加端子的钩结构、与形成于第二块的卡合结构之间的强卡合,使得附加端子的弹簧连接部的位置不易偏移。其结果是,在附加端子的弹簧连接部与电连接部之间,在使其更牢固地嵌合的方向上施加力,从而电连接部与弹簧连接部之间的电接触的强度提高,因此电连接性也变得良好。 
[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除了无需按附加端子的每个种类来改变壳体的结构以外,还能使连接端子与附加端子连接时使用的端子构件数量减少,可提供一种能以较少的负担来应对客户的要求的热敏电阻装置。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以附加端子构件的弹簧连接部从上方按压形成于第一块件的电连接部的方式进行组装,因此即使朝着从第一块件拔出电连接部的方向施加力,也反而会在使第一块件与第二块件牢固地嵌合的方向上起作用。另外,此时,由于附加端子的弹簧连接部与电连接部之间也在使其牢固地嵌合的方向上施加力,因此电连接部与弹簧连接部的电接触强度提高,电连接性也变得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组装完成图。 
图3是从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第一块件的开口侧观察时的图。 
图4是从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第二块件的开口侧观察时的图。 
图5(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弹簧连接部的侧视图,图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弹簧连接部的正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弹簧连接部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弹簧连接部的变形例的正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弹簧连接部的另一变形例的侧视图,图7(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弹簧连接部的另一变形例的正视图。 
图8(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弹簧连接部的又一变形例的侧视图,图8(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弹簧连接部的又一变形例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附加端子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第二块件及附加端子的变形 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第二块件及附加端子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现有例的热敏电阻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和图2中,热敏电阻装置1例如构成为可与冰箱的压缩机用的电动机启动电路连接,包括:第一块件2及第二块件3;热敏电阻元件11;第一及第二基本端子构件4、5;和第一及第二、第三附加端子构件6、7、8。第一块件2及第二块件3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优选具有相当于94V-0(UL标准)的难燃性。作为该树脂材料,可举例示出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苯酚等。 
图3中,第一块件2的上方开口,其底部18闭合。另外,第一块件2的侧方例如由前侧壁21、后侧壁22、左侧壁23、右侧壁24包围。至少容纳有热敏电阻元件11、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和第二基本端子构件5。 
热敏电阻元件11例如具有圆盘形状。热敏电阻元件11中,在左右方向相对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上具有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分别具有由镍构成的下层、和由银构成的上层。为了防止银的迁移,优选为下层的周缘相比于上层露出。这种热敏电阻元件11在使第一电极111朝向左侧壁23、使第二电极112朝向右侧壁24的状态下,配置在第一壳体2中。 
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及第二基本端子构件5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配置在第一壳体2内使得从左右方向夹住第一壳体2内的热敏电阻元件11。 
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沿第一壳体2的右侧壁23设置。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上设置有第一接触构件42。第一接触构件42从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的后端部分延伸,该第一接触构件42的前端部分与第一电极111的后端部分接触。这里,第一接触构件42的前端部分例如为片簧,朝右前方对热敏电阻元件11的后端部分施力。 
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还包括作为电连接部的、第一插口43、和第一快接端子41,以用于将热敏电阻元件11与电动机启动电路电连接。第一插口43设置在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的上部,从电动机启动电路引出的连接器引脚(未图示)等插入该第一插口43。另外,第一快接端子41设置在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的下部,从第一壳体2贯穿形成于底部18的贯通孔25,并从第二壳体3突出,以用于与电动机启动电路等进行连接。 
此外,第一接触构件42、第一插口43及第一快接端子41与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一体成型,或者通过例如焊接或铆接等与第一基本端子构件4接合。 
另外,第二基本端子构件5沿第一壳体2的左侧壁24设置。第二基本端子构件5上设置有第二接触构件52。第二接触构件52朝第二电极112的前端延伸,该第二接触构件52的前端部分与第二电极112接触。此外,第二接触构件52的前端部分优选例如为片簧,朝左后方对热敏电阻元件11的前端部分施力。 
另外,第二基本端子构件5包括作为电连接部的、第二插口53、第二快接端子51A、及第三快接端子51B,以用于与电动机启动电路电连接。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构件52、第二插口53、和各快接端子51A、51B与第一基本端子构件5一体成型,或者通过例如焊接或铆接等与第一基本端子构件5接合。 
第二插口53设置在第二基本端子构件5的上部,在第二插口53中,插入与电动机启动电路连接的连接器引脚。另外,各快接端子51A、51B设置在第二基本端子构件5的下部,经由第二基本端子构件5一体形成。而且,这些快接端子51A、51B通过形成于底部18的贯通孔26、27,从第一壳体2突出。 
此外,各接触构件42、52优选由例如对不锈钢或Cu-Ti合金镀覆了Ni的材料构成,以使得与各电极111、112的电连接良好。另外,各插口43、53及各快接端子41、51A、51B优选由例如不锈钢或Cu-Ni构成。 
另外,为了在第一壳体2中支承热敏电阻元件11,如图3所示,设置从底部18朝上方突出的第一支承单元28及第二支承单元29。第一支承单 元28夹着热敏电阻元件11与第一接触构件42斜交地相对,与第二电极111的后端部分接触。另外,第二支承单元29夹着热敏电阻元件11与第二接触构件52斜交地相对,与第一电极112的前端部分接触。利用第一支承单元28及第二支承单元29、和第一及第二接触构件42、52,弹性地支承热敏电阻元件11,以在第一壳体2内悬浮的状态进行保持。此外,对于这种热敏电阻元件11的支承结构,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306704号公报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另外,对于热敏电阻元件6的支承结构,不限于上述那样,例如也可为日本专利特开平9-92506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 
接下来,对第二插口3进行说明。图4中,第二块件3是独立于第一块件2的分开的构件,包括盖部31。盖部31使第二块件的开口闭合。该盖部31中,在第一插口43的正上方位置形成有贯通孔44,上述连接器引脚通过该贯通孔44插入第一插口43。同样地,在盖部31中在第二插口53的正上方位置形成有贯通孔45。这些贯通孔44、45优选形成为尽可能小的直径,以用于防止异物或特殊气体侵入第一块件2,从而提高第一块件2的密闭度。 
这里,为了提高第一块件2的密闭度,优选为第一块件2与第二块件3紧密结合。具体而言,第二块件3上形成有两个钩部33、34,第一块件2上形成有闭合盖部31时供钩部33、34插通并卡合的卡合孔210、211。而且,优选为,在第一块件2开口的周缘部形成有肋部(未图示),在第二块件3中与肋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供该肋部填埋的沟部(未图示)。 
第二块件3包括第一附加端子安装部35及第二、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36、37。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中,第一、第二附加端子安装部35相对于盖部31朝左侧突出,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37相对于盖部31朝右侧突出。构成为,在第一及第二、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35、36、37下表面,例如可通过压入或旋紧固定,安装第一及第二、第三附加端子构件6、7、8。 
第一及第二、第三附加端子构件6、7、8由金属那样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快接端子、旗形端子或旋紧固定端子构成。各附加端子构件6、7、8的各规格(种类、形状、安装位置)根据客户的要求来确定。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上设置有可 与第三快接端子51B电连接的弹簧连接部81。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以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的弹簧连接部81从上方按压形成于第一块件2的第三快接端子51B的方式进行组装,因此即使朝着拔出快接端子51B的方向施加力,也反而会在电气上使第一块件与第二块件牢固地嵌合的方向上起作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图5(A)、(B)所示的弹簧连接部81的结构,但也可使用朝上表面方向拔不出第三快接端子的结构、即图6(A)、(B)所示的81A;图7(A)、(B)所示的81B;图8(A)、(B)所示的81C那样的其它弹簧连接部的结构。 
此外虽然未限定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37的形状,但其可为缝隙形状以用于插入上述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 
另外,如图9~11所示,在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中的插入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37的缝隙的部分设置有钩结构82。而且,在第二块件3上设置有用于卡合钩结构82的卡合部38。而且,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的钩结构82与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的卡合部38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方法为,首先准备组装了各构件的第一块件2,将第一块件2的开口侧插入第二块件3进行组装。之后,从与组装该第一块件2和第二块件3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将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插入设置于该第二块件3的缝隙状的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37。此时,设置于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的弹簧连接部81插入该第三快接端子51B从而电连接。另外,在钩结构8插入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37的缝隙时,钩结构38发生弹性变形,与卡合部38卡合固定。此外,若钩结构38的前端为具有圆弧的形状,则在插入时不会损伤第二块件3。 
对于第一、第二附加端子构件6、7,可与组装第一块件2和第二块件3的顺序无关地,向第一、第二附加端子安装部35、36进行安装。另外,根据客户的要求,也可改变设置于各附加端子构件的快接端子、旗形端子、旋紧固定端子的个数,或省去第二附加端子安装部36本身。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图5(A)、(B)所示的弹簧连接部81的结构,但也可使用朝上表面方向拔不出第三快接端子的结构、即图6(A)、(B)所示 的81A;图7(A)、(B)所示的81B;图8(A)、(B)所示的81C那样的其它弹簧连接部的结构。 
[作用和效果] 
关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从第一块件2上方插入第二块件3,并从相同方向进一步将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8的弹簧连接部81与第三快接端子51B电连接的同时插入设置于第二壳体3的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从而可获得如下效果:除了无需按附加端子的每个种类来改变壳体的结构以外,还能使连接端子与附加端子连接时使用的端子构件数量减少,可提供一种能以较少的负担来应对客户的要求的热敏电阻装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效果。 
由于第二快接端子51A与第三快接端子51B在第一壳体2的内部经由第二基本端子构件5连接,因此施加于一个快接端子的压力会同样地也施加于另一个端子。由此即使例如朝着将与第二快接端子51A连接的其它部件的端子拔出的方向施加力,也反而会对第三快接端子51B和设置于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的弹簧连接部81朝着更牢固地连接的方向施加力,从而即使是弹簧接触,在电气上也较为稳定。 
在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的任一个附加端子上插入了其它部件的情况下,会在使第一块件2与第二块件3更牢固地嵌合的方向上施加压力,从而第一块件与第二块件的嵌合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还在使第三快接端子51B与设置于第三附加端子构件8的弹簧连接部81更牢固地连接的方向上施加力,因此即使是弹簧接触,在电气上也较为稳定。 
标号说明 
1热敏电阻装置 
2第一壳体 
3第二壳体 
4第一基本端子构件 
5第二基本端子构件 
6第一附加端子构件 
7第二附加端子构件 
8第三附加端子构件 
9第一内部连接端子 
10第二内部连接端子 
11PTC热敏电阻元件 
12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 
13辅助PTC热敏电阻元件 
18底部 
21前侧壁 
22后侧壁 
23左侧壁 
24右侧壁 
25贯通孔 
26贯通孔 
27贯通孔 
28第一支承单元 
29第二支承单元 
210卡合孔 
211卡合孔 
31盖部 
33钩部 
34钩部 
35第一附加端子安装部 
36第二附加端子安装部 
37第三附加端子安装部 
38钩结构 
41第一快接端子 
42第一接触构件 
43第一插口 
44贯通孔 
45贯通孔 
51A第二快接端子 
51B第三快接端子 
52第二接触构件 
53第二插口 
81弹簧部 
82卡合部 
111第一电极 
112第二电极 

Claims (3)

1.一种热敏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块件和第二块件,在第一块件上,形成有容纳于第一块件中的热敏电阻元件、与所述热敏电阻元件电连接的基本端子构件、和与所述基本端子构件连接且延伸到所述第一块件的外部的电连接部,在第二块件上形成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附加端子,
所述第一块件与所述第二块件嵌合,
在设置于所述第二块件的至少一个附加端子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弹簧连接部,
所述弹簧连接部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块件的至少一个电连接部嵌合并进行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连接部与所述电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块件与所述第二块件嵌合的方向的相同方向上嵌合,使得所述弹簧连接部从上方按压所述电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敏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块件上,设置有供所述附加端子插入的缝隙,
在所述附加端子中的插入所述缝隙的部分设置有钩结构,在所述第二块件上设置有卡合所述钩结构的卡合部,所述钩结构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CN 201220590947 2012-11-09 2012-11-09 热敏电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96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90947 CN202996457U (zh) 2012-11-09 2012-11-09 热敏电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90947 CN202996457U (zh) 2012-11-09 2012-11-09 热敏电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96457U true CN202996457U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67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9094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96457U (zh) 2012-11-09 2012-11-09 热敏电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96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5909B (zh) L型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408950B2 (en) Female connector assembly
US7740504B2 (en) Fuse and power circuit breaker including the same
JP4948575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US8550844B2 (en) Fluidproof connector
CN104025386B (zh) 电的插接连接器及与其相关的具有壳体的系统
CN101673909B (zh) L型同轴连接器
JP4575962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CN209766776U (zh) 接头转换器
JP2014192103A (ja) コネクタ
JP4851243B2 (ja) コンデンサ内蔵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6500771B2 (ja) コネクタ
KR20130006454A (ko) 고전류 커넥터
CN102859798A (zh) 电子部件
US11777253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03392264A (zh) 扁平电路连接器
JP5942930B2 (ja) 電子部品付きコネクタおよびホルダ
CN101622760B (zh) 用于机动车的控制设备
JP4813391B2 (ja) 分岐コネクタ
JPH0718381U (ja) コネクタ
CN103166018A (zh) 电子装置
CN202996457U (zh) 热敏电阻装置
CN106255028B (zh) 用于制造话筒单元的方法以及话筒单元
KR101651653B1 (ko) 와이어 투 와이어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10524152A (ja) バルブソ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