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92902U -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92902U
CN202992902U CN2012206723458U CN201220672345U CN202992902U CN 202992902 U CN202992902 U CN 202992902U CN 2012206723458 U CN2012206723458 U CN 2012206723458U CN 201220672345 U CN201220672345 U CN 201220672345U CN 202992902 U CN202992902 U CN 202992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light
backlight module
lgp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6723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丰
陈建泷
蔡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UN PRECISION INDUSTRY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UN PRECISION INDUSTRY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UN PRECISION INDUSTRY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UN PRECISION INDUSTRY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6723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92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92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929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含壳体、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导光板设置于壳体上,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光源模块设置于壳体上且邻近设置于入光侧,光源模块具有电路板和复数个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电路板包含基板和第一延伸部。基板平行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第一延伸部连接于基板的上缘,且第一延伸部垂直于基板并朝向导光板延伸,导光板位于第一延伸部与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光源模组的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或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组合将导光板进行限位,确保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取消了胶框,使得背光模组整体变薄,并减小了非显示区的宽度。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指一种利用电路板来限制导光板位置的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包含胶框110、光源模组120、导光板130、后壳体140、光学膜片150、散热片160和螺丝170。光源模组120设置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131,光源模组120具有发光元件121。光源模组120通过螺丝170固定于散热片160上。发光元件121发出的光源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131进入导光板130,并通过导光板130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其中,发光元件121一般为发光二极管(LED)。当LED与导光板130平齐时,背光模组100的光学品味表现最佳,图1中,导光板130的出光面132与发光元件121的上缘1211平齐。但在实际组装过程中,由于胶框110通常为塑胶框,材质较软,胶框110成型时可能会有翘曲,导致后续背光模组100组装时,与胶框110组装的元件容易发生翘曲的现象。继而导致LED与导光板130对位不佳,使得背光模组100的整体光学品味变差,影响画质,又由于胶框110的存在,加大了背光模组100非显示区的宽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电路板来限制导光板的位置的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含壳体、导光板和光源模块。导光板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光源模块设置于该壳体上且邻近设置于该入光侧,该光源模块具有电路板和复数个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该发光面发出的光线出射至该入光侧,该电路板包含基板和第一延伸部。基板平行于该入光侧;该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上缘,且该第一延伸部垂直于该基板并朝向该导光板延伸,该导光板位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壳体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板具有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下缘,且该第二延伸部平行于该第一延伸部,该导光板夹持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件或者第一遮光双面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电路层,该复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层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为金属板,该基板与该电路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层;或者该基板为非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利用光源模组的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或者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组合将导光板进行限位,确保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取消了胶框,使得背光模组整体变薄,并减小了非显示区的宽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该背光模组包含壳体、导光板和光源模块。导光板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光源模块设置于该壳体上且邻近设置于该入光侧,该光源模块具有电路板和复数个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该发光面发出的光线出射至该入光侧,该电路板包含基板和第一延伸部。基板平行于该入光侧;该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上缘,且该第一延伸部垂直于该基板并朝向该导光板延伸,该导光板位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壳体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板具有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下缘,且该第二延伸部平行于该第一延伸部,该导光板夹持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件或者第一遮光双面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电路层,该复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层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为金属板,该基板与该电路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层;或者该基板为非金属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液晶面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缓冲件;或者该液晶面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双面胶,该第二双面胶将该液晶面板与该第一延伸部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光源模组的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或者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组合将导光板进行限位,确保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取消了胶框,使得背光模组整体变薄,并减小了非显示区的宽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光源模组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光源模组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及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光源模组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背光模组200包含光源模块220、导光板230和壳体240。导光板230设置于壳体240上,导光板230具有入光侧231。光源模块220具有电路板222和复数个设置于电路板222上的发光元件221。光源模块220设置于壳体240上,且邻近设置于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发光元件221具有发光面2211,发光元件221的发光面2211发出的光线射出至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并经由入光侧231进入导光板230内部。电路板222包含基板2221和第一延伸部2225。基板2221平行于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基板2221具有上缘2223,第一延伸部2225连接于该上缘2223,且第一延伸部2225垂直于基板2221并朝向导光板230延伸,导光板230位于第一延伸部2225与壳体240之间。
如图2所示,第一延伸部2225与基板2221为一体成型,电路板221的侧面为一个朝向导光板230的倒L的形状。第一延伸部2225按压住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使得导光板230于方向AA’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确保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当然,第一延伸部2225也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基板2221,而不需要与基板2221一体成型,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光源模块与导光板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与图2中的背光模组不同的是,图4中的电路板222还具有第二延伸部2226。基板具有下缘2224。第二延伸部2226连接于基板2221的下缘2224,且第二延伸部2226平行于第一延伸部2225并朝向导光板230延伸。由图4可以看出,导光板230夹持于第一延伸部2225与第二延伸部2226之间。同样的,由于第一延伸部2225和第二延伸部2226于方向AA’上限制了导光板230的移动,确保了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图4中与图2中的标号相同的元件与图2中的作用相同,不另赘述。
同样的,第二延伸部2226也可以同基板2221一体成型。如图4所示,电路板221的侧面为一个朝向导光板230的ㄈ字的形状。第一延伸部2225按压住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同时第二延伸部2226抵靠导光板230的下表面233,使得导光板230于方向A上的移动收到限制,确保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当然,第二延伸部2226也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基板2221,而不需要与基板2221一体成型,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如图2及图4所示,导光板230与第一延伸部2225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件260。一般地,第一弹性缓冲件260为黑色。第一弹性缓冲件260可确保第一延伸部2225与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之间没有间隙,从而保证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又由于第一弹性缓冲件260为黑色,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可进一步确保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
实际操作中,导光板230与第一延伸部2225之间的元件还可以不是第一弹性缓冲件260,而是第一遮光双面胶。第一遮光双面胶将第一延伸部2225与此处的导光板230固定连接起来,使得第一延伸部2225与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之间没有间隙。一般地,第一遮光双面胶为黑色,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可确保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
类似地,如图5所示,实际操作中,导光板230的下表面233与第二延伸部2226之间也可以设置第四遮光双面胶290。一般的,第四遮光双面胶为黑色。若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与第一延伸部2225之间,以及导光板230的下表面233与第二延伸部2226之间同时设置遮光双面胶,则导光板230与光源模块220固定,导光板230于方向AA’上的位置即被限制,确保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当然,也可以将第四遮光双面胶290更换为黑色的弹性缓冲件。
如图2及图4中所示,背光模组200还具有散热片280,散热片280夹设于壳体240与电路板222之间。一般的,散热片280为金属片,壳体240为金属壳体,由于金属的散热性能较好,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发光元件221因发光产生的热量可以迅速地经由散热片280和壳体240从背光模组200的内部带出。
如图3及图5所示,基板2221具有第一表面2227,第一表面2227上形成有电路层2222,复数个发光元件221设置于电路层2222上。
为了增强背光模组200的散热效果,一般将基板2221选择为金属板,此时背光模组200内因发光元件221发光所产生的热能经由基板2221传递至散热片280,再由散热片280传递至壳体240,继而将热量引导至背光模组200的外部。由于金属可以导电,即壳体240、散热片280及基板2221都可以导电,为了防止发光元件221与这三者发生导通后形成短路,于基板2221与电路层2222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层2228。绝缘导热层2228的设置,既可以避免发光元件221与壳体240、散热片280及基板2221之间发生导通,同时可以保证散热的效果。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基板选择为非金属板,优选绝缘的非金属板,则此时不需要设置绝缘导热层2228。
如图3及图5所示,发光元件221为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具有发光面2211,发光面2211与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及第一表面2227均平行。这样一来,发光元件221发出的光线经由发光面2211出射至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再经由入光侧231进入导光板230内部,继而经由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射出。
此外,如图2及图4所示,背光模组200还可以包含光学膜片250和反射片270。光学膜片250位于导光板230上,可将由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出射的光线进一步均匀化。反射片270位于导光板230的下表面233与壳体240之间。反射片270可以将射至其表面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230,提高光源模块220的光线利用率。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0包含为图2中所示的背光模组200与液晶面板320,其中,液晶面板320设置于背光模组200上。
如图6所示,液晶面板320与第一延伸部2225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缓冲件330。当液晶面板320收到朝向导光板230的压力时,第二弹性缓冲件330可借由自身的形变提供液晶面板320一定的缓冲空间,增强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结构强度。当然,另一方面,第二弹性缓冲件330使得第一延伸部2225与液晶面板320之间没有间隙,使得从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射出的光线不至于从此处漏出液晶显示装置1000,从而保证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质量。又由于第二弹性缓冲件330一般为黑色,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可进一步确保自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射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
实际操作中,导光板230与第一延伸部2225之间的元件还可以不是第二弹性缓冲件330,而是第二遮光双面胶。第二遮光双面胶将第一延伸部2225与此处的液晶面板320固定连接起来,使得第一延伸部2225与液晶面板320之间没有间隙。一般地,第二遮光双面胶为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可确保自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射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此外,第二遮光双面胶自身的弹力也可以给液晶面板320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缓冲。
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0还包含外框310。外框310将液晶面板320与背光模组200固定。当然,还可以采用胶带将液晶面板320与背光模组200进行固定。
实际操作中,外框310与液晶面板320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缓冲件340。第三弹性缓冲件340使得外框310与液晶面板320之间没有间隙,使得从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射出的光线不至于从此处漏出液晶显示装置1000,从而保证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质量。又由于第三弹性缓冲件340一般为黑色,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可进一步确保自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射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实际操作中,导光板230与外框310之间的元件还可以不是第三弹性缓冲件330,而是第三遮光双面胶。第二遮光双面胶将外框310与此处的液晶面板320固定连接起来,使得外框310与液晶面板320之间没有间隙,使得从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射出的光线不至于从此处漏出液晶显示装置1000,从而保证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质量。一般地,第三遮光双面胶为黑色,具有吸光的作用,可确保自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射出的光线不会从此处漏出。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与图6中的液晶显示装置不同的是,图7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000由图4中的背光模组200与液晶面板310组合而成。即图6中的电路板222还具有第二延伸部2226。导光板230夹持于第一延伸部2225与第二延伸部2226之间。图7中与图6中的标号相同的元件与图6中的作用相同,不另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光源模组的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或者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组合将导光板进行限位,确保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取消了胶框,使得背光模组整体变薄,并减小了非显示区的宽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含: 
壳体,具有底板; 
导光板,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导光板具有入光侧;以及 
光源模块,设置于该底板上且邻近设置于该入光侧,该光源模块具有电路板和复数个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该发光面发出的光线出射至该入光侧,该电路板包含: 
基板,该基板平行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以及 
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上缘,且该第一延伸部垂直于该基板并朝向该导光板延伸,该导光板位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底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下缘,且该第二延伸部平行于该第一延伸部,该导光板夹持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件或者第一遮光双面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电路层,该复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金属板,该基板与该电路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层;或者该基板为非金属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与该第一表面平行。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 
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缓冲件;或者该液晶面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双面胶,该第二双面胶将该液晶面板与该第一延伸部固定。 
CN2012206723458U 2012-12-06 2012-12-06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92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723458U CN202992902U (zh) 2012-12-06 2012-12-06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723458U CN202992902U (zh) 2012-12-06 2012-12-06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92902U true CN202992902U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64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7234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92902U (zh) 2012-12-06 2012-12-06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92902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5691A (zh) * 2014-09-12 2014-12-24 立达信绿色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侧面光源的面板灯
CN108181758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遮光双面胶带及显示装置
CN108458280A (zh) * 2018-02-23 2018-08-28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8980695A (zh) * 2018-07-27 2018-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9254434A (zh) * 2018-05-08 2019-01-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376729A (zh) * 2021-03-09 2021-09-10 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5691A (zh) * 2014-09-12 2014-12-24 立达信绿色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侧面光源的面板灯
CN108181758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遮光双面胶带及显示装置
CN108181758B (zh) * 2018-01-03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遮光双面胶带及显示装置
CN108458280A (zh) * 2018-02-23 2018-08-28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54434A (zh) * 2018-05-08 2019-01-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254434B (zh) * 2018-05-08 2021-07-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980695A (zh) * 2018-07-27 2018-1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376729A (zh) * 2021-03-09 2021-09-10 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CN113376729B (zh) * 2021-03-09 2023-06-16 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92902U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US9632232B2 (en) Backligh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62020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8107825U (zh) 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3273545U (zh) 背光模块
TWI547740B (zh) 具遮光模組之背光模組以及使用此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CN104791670A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US9244299B2 (en) Backlight module of display device
US2013010716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2647443U (zh) Led背光模组及led液晶显示装置
CN104748017A (zh)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4285130U (zh) 一种背光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203082682U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2835056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000582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880565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215440U (zh) 一种具有胶框及导光板无卡扣设计的lcd背光模组
CN21227618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40119056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CN201262677Y (zh) 一种超薄液晶显示模块
US1035313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7817377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3472609B (zh) 液晶显示器
CN203533350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985829B2 (en) 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