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48735U - 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948735U CN202948735U CN2012206655677U CN201220665567U CN202948735U CN 202948735 U CN202948735 U CN 202948735U CN 2012206655677 U CN2012206655677 U CN 2012206655677U CN 201220665567 U CN201220665567 U CN 201220665567U CN 202948735 U CN202948735 U CN 2029487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isolation valve
- dead
- pipe section
- path iso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rotection For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水堆核电厂中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相连接的管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管道106、管道102、管道103和管道105:管道106的一端直接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依次通过第一道隔离阀和第二道隔离阀,另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系统;第一道隔离阀与第二道隔离阀之间形成死管段101;管道102、管道103联通第一道隔离阀两端;管道105一端连接管道103,另一端连接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再生换热器下泄管道的第一道隔离阀上游。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一回路死管段内部压力,消除死管段腐蚀现象,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水堆核电厂中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相连接的管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压水堆核电厂中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直接连接的管道106,其中有一段设置了两隔离阀201和202。在核电机组正常运行期间,为保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的完整性,两道隔离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两道隔离阀之间的管道101内部的流体处于静止状态,被称为死管段。
隔离阀201上游连接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隔离阀202下游连接到余热排出系统。在隔离阀201和202旁的管道上,设有管道102和103,通过这两根管道将隔离阀201两侧管道联通,并在103管道上设置一个防止死管段超压的止回阀203。在管道103上设置气动隔离阀204,其与安全注入系统连接。
在压水堆核电机组升温升压和正常运行期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的热量通过隔离阀201不断向死管段101传递。由于死管段101的压力较低,所以其内部流体的饱和温度也较低。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不断传递的热量下,死管段内流体的温度也不断升高,以致加热过程中产生汽水两相,导致阀门发生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相连接的死管段内流体因压力低且被持续加热,而产生汽水两相,以致发生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包括管道106、管道102、管道103。其中,管道106的一端直接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依次通过第一道隔离阀和第二道隔离阀,另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系统;第一道隔离阀与第二道隔离阀之间形成死管段101;管道103的一端与管道106相连,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和气动隔离阀,另一端与安全注入系统相连;管道102的一端连接入第一道隔离阀与第二道隔离阀之间的死管段101内部,另一端连接至管道103上第一逆止阀和气动隔离阀之间;本实用新型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包括管道105,其一端连接在管道103的气动隔离阀和安全注入系统之间,另一端连接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再生换热器下泄管道的第一道隔离阀上游。
作为优选方案,
管道103的一端与管道106相连,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气动隔离阀和第一手动隔离阀,另一端与安全注入系统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
管道105的一端连接在管道103的气动隔离阀和第一手动隔离阀之间,依次通过第二逆止阀、节流孔板和第二手动隔离阀,另一端连接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再生换热器下泄管道的第一道隔离阀上游。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能够在保留原先管道功能基础上增加一回路死管段内部压力,使得死管段内的流体始终处于不饱和温度,处于水密实状态,从而可消除死管段腐蚀现象,进而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能够用于在役运行核电厂技术改造,同时也能够用于同类型新建核电厂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相连接的死管段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第一道隔离阀201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避免腐蚀现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01-第一道隔离阀,202-第二道隔离阀,203-第一逆止阀,204-气动隔离阀,205-第一手动隔离阀,206-第二逆止阀,207-第二手动隔离阀,301-节流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如下所述:
管道106的一端直接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依次通过第一道隔离阀201和第二道隔离阀202,另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系统。在核电机组正常运行期间为保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的完整性,两道隔离阀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一道隔离阀201与第二道隔离阀202之间形成死管段101。
管道103的一端与管道106相连,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203和气动隔离阀204,另一端与安全注入系统相连;管道102的一端连接入第一道隔离阀201与第二道隔离阀202之间的死管段101内部,另一端连接至管道103上第一逆止阀203和气动隔离阀204之间。
管道105的一端连接在管道103的气动隔离阀204和安全注入系统之间,另一端连接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再生换热器下泄管道的第一道隔离阀上游。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管道103的一端与管道106相连,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203、气动隔离阀204和第一手动隔离阀205,另一端与安全注入系统相连。
设置第一手动隔离阀205对引压管道内流质进行隔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管道105的一端连接在管道103的气动隔离阀204和第一手动隔离阀205之间,依次通过第二逆止阀206、节流孔板301和第二手动隔离阀207,另一端连接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再生换热器下泄管道的第一道隔离阀上游。
设置第二逆止阀206能够有效防止冷却剂回流;节流孔板301能够限制流量;第二手动隔离阀207能够在发生意外时起隔离作用。
从实施案例中可以看出,从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再生热交换器下泄管道引出的增压管道105,通过截止阀207,节流孔板301,第二逆止阀206连接到管道103;并通过管道103连接管道102,进而连接到死管段101。再生热交换器下泄管道的压力为15.4MPa,通过管道后在死管段101处的压力为15.3MPa。从而大幅度改善了死管段101的内部压力,避免死管段101被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不断加热后发生汽水两相的情况发生,从而消除了死管段的腐蚀现象。
Claims (3)
1.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包括管道106、管道102、管道103。其中,管道106的一端直接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依次通过第一道隔离阀(201)和第二道隔离阀(202),另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系统;第一道隔离阀(201)与第二道隔离阀(202)之间形成死管段101;管道103的一端与管道106相连,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203)和气动隔离阀(204),另一端与安全注入系统相连;管道102的一端连接入第一道隔离阀(201)与第二道隔离阀(202)之间的死管段101内部,另一端连接至管道103上第一逆止阀203)和气动隔离阀(204)之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道105,其一端连接在管道103的气动隔离阀(204)和安全注入系统之间,另一端连接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再生换热器下泄管道的第一道隔离阀上游。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管道103的一端与管道106相连,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203)、气动隔离阀(204)和第一手动隔离阀(205),另一端与安全注入系统相连。
3.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的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管道105的一端连接在管道103的气动隔离阀(204)和第一手动隔离阀(205)之间,依次通过第二逆止阀(206)、节流孔板(301)和第二手动隔离阀(207),另一端连接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再生换热器下泄管道的第一道隔离阀上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6655677U CN202948735U (zh) | 2012-12-03 | 2012-12-03 | 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6655677U CN202948735U (zh) | 2012-12-03 | 2012-12-03 | 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48735U true CN202948735U (zh) | 2013-05-22 |
Family
ID=4842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66556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48735U (zh) | 2012-12-03 | 2012-12-03 | 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94873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14047A1 (zh) * | 2013-08-01 | 2015-02-05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核电站热段安全注入系统 |
CN106908219A (zh) * | 2017-05-02 | 2017-06-30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一种多阀组联动的临界流实验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3932153A (zh) * | 2021-09-28 | 2022-01-14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核电厂“死管段锅炉效应”的解决方法 |
-
2012
- 2012-12-03 CN CN2012206655677U patent/CN2029487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14047A1 (zh) * | 2013-08-01 | 2015-02-05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核电站热段安全注入系统 |
GB2524453A (en) * | 2013-08-01 | 2015-09-23 | China Nuclear Power Eng Co Ltd | Safety injection system of hot leg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 |
GB2524453B (en) * | 2013-08-01 | 2020-06-17 | China Nuclear Power Eng Co Ltd | Safety injection system of a hot leg of a nuclear power station |
CN106908219A (zh) * | 2017-05-02 | 2017-06-30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一种多阀组联动的临界流实验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6908219B (zh) * | 2017-05-02 | 2019-01-29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一种多阀组联动的临界流实验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3932153A (zh) * | 2021-09-28 | 2022-01-14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核电厂“死管段锅炉效应”的解决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48735U (zh) | 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 |
CN105370408A (zh) | 一种新型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 |
CN102693673B (zh) | 非能动安全压水堆核岛主系统模拟运行仪器 | |
CN103806969A (zh) | 一种超临界co2工质循环发电系统 | |
CN203375786U (zh) | 低温液体冷量回收系统 | |
CN205918455U (zh) | 一种热电厂疏水回收系统装置 | |
CN204126853U (zh) | 空压机余热回收机组水路结构 | |
CN203741130U (zh) | 一种循环热水系统的除垢装置 | |
CN203980711U (zh) | 一种适用于船舶机舱的高效制冷装置 | |
CN202836272U (zh) | 氨气发电机组及专用换热器 | |
CN105107360A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脱硝系统氨区液氨应急排放系统 | |
CN113187570B (zh) | 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及方法 | |
CN201315168Y (zh) | 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 |
CN212178844U (zh) | 一种用于轴加冷却水降温的装置 | |
CN213450536U (zh) | 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动力系统 | |
CN210239767U (zh) | 一种压气站余热发电系统 | |
CN201369176Y (zh) | 一种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 |
CN204206700U (zh) | 一种海洋平台发电机组高效冷却系统 | |
CN103541782B (zh) | 基于配气活塞式热气机的船舶余热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2006198U (zh) | 地热管道、水暖散热器除垢装置 | |
CN201314459Y (zh) | 可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 |
CN113606055A (zh) | 一种船舶柴油机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 | |
CN207813864U (zh) | 液压式天然气压缩机冷却系统 | |
CN113739125A (zh) | 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海洋钻井平台柴油机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2338895U (zh) | 蒸汽疏水回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