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42408U - 一种易折式双口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折式双口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42408U
CN202942408U CN 201220627876 CN201220627876U CN202942408U CN 202942408 U CN202942408 U CN 202942408U CN 201220627876 CN201220627876 CN 201220627876 CN 201220627876 U CN201220627876 U CN 201220627876U CN 202942408 U CN202942408 U CN 202942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sy
connection tube
transfusion
sealant
double bi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278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6278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42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42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424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折式双口管,包括: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输液用连接管(2)和双口管主体(3),所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所述输液用连接管(2)和所述双口管主体(3)为一体成型的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使用成本低,使用安全简单,便于生产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易折式双口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易折式双口管,主要用于非PVC大输液软袋上。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非PVC单室软袋大输液接口通常为硬质单口管接口,其接口只能起到一种药进出的作用,且在实际操作加药到袋中时,其输液口也同时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产生渗漏和造成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又设计了双软管,但双软管口管内径小,导致灌装时流量小,输液时滴不净等系列问题,且软管和塞子成本较高。为解决以上两种包材存在的缺陷又推出了船形硬双口管,大概有两类:一类是两个相同或两个不同的连接管注塑成一体制作成船形硬双口管,在与非PVC膜材制成输液袋经过双管灌装后经机械力将两个内带硅橡胶塞的口盖分别安装到两个连接管上;另一类是将灌装输液用连接管与加药用连接管注塑成一体制作成船形硬双口管,而后经过往加药用连接管内放入硅橡胶塞再进行薄膜(铝箔)热封制成加药用一体式连接管,这种船形硬双口管才算真正完成;在与非PVC膜材制成输液袋经过单管灌装后经机械力将一个内带硅橡胶塞的口盖安装到灌装输液用连接管上。
第一类船形硬双口管在与非PVC膜材制成输液袋经灌装后需加两个口盖,其缺点是,首先使用两个口盖的成本相对只用一个口盖的成本更高;其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机械制造和使用零件成本都较高;最后由于是两个敞开的连接管,生产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第二类将灌装输液用连接管与加药用连接管注塑成一体的船形硬双口管,而后需将硅橡胶塞放入连接管再用薄膜(铝箔)热封好。整个过程结构复杂,使用原材料种类多,在工艺、生产安排的工序也相应较多,工艺要求严格,生产成本和原料成本都比较高,中间环节也多,污染风险增大,操作繁琐且不方便,生产效率低。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船形双口管,使其自身成本更低,制造和使用设备成本更低,生产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风险更低,生产使用更安全。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易折式双口管,是由灌装加药用连接管和输液用易折式连接管组合而成的船形硬双口管,该易折式船形硬双口管其结构简单新颖,密封性好,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生产制作和原料使用成本更低,医护人员操作更简单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折式双口管,包括:灌装加药用连接管、输液用连接管和双口管主体,所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所述输液用连接管和所述双口管主体为一体成型的构件。该一体成型的方式采用注塑成型。这样,易折式双口管的整体性能和密封性能更好。该双口管主体可以为船型、圆柱形、椭圆柱型等。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的内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棱形或者椭圆形。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将灌装加药用连接管的内管设置为其他的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凸台。该定位凸台用于与口盖密封焊接以及装夹定位,其形状为圆形管口。
进一步地,所述输液用连接管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层、易折手柄、易折节点和第二密封层。第一密封层、易折手柄、易折节点和第二密封层在输液用连接管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液用连接管的内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内孔的孔径大小与标准输液针头过盈配合。输液用连接管的壁厚为1mm~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层为设置于所述输液用连接管上端端口上的密封塞,所述所述第一密封层为圆台型、圆柱型或者凹圆柱型的密封塞。或者,所述第一密封层是将所述输液用连接管上端端口加热挤压使其粘合在一起形成的密封层。当第一密封层为圆柱型的密封塞时,该第一密封层是这样形成的:在易折式双口管注塑完成后在洁净环境下将另一个圆柱型且只有一端端头薄密封的连接管套入输液用连接管圆形管内进行过盈配合密封,该薄密封层的厚度为0.2mm~0.5mm。当第一密封层是将所述输液用连接管上端端口加热挤压使其粘合在一起形成的密封层时,该第一密封层是这样形成的:在易折式双口管注塑完成后在洁净环境下将输液用连接管最上端的圆形管通过加热挤压方式使其粘合在一起形成密封,密封长度为2mm~3mm。
进一步地,所述易折手柄的形状为方形、棱形或者椭圆形,所述易折手柄的厚度为2㎜~3㎜。该易折手柄设置于输液用连接管上端用于输液时扳断该易折手柄,将输液针头插入到输液用连接管的内孔中,手柄的形状为方形,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手柄四周筋轮廓厚,中间薄,以达到节约原材料从而节约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输液用连接管在所述易折节点处的管壁厚度为0.2㎜~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输液用连接管是一体成型的构件。该第二密封层为一层很薄的密封层,第二密封层与输液用连接管在注塑过程中一体成型完成的,第二密封层的厚度约为0.2~0.5mm。优选地,第二密封层在输液用连接管中的位置,根据输液针的标准长度,以输液针在输液过程中恰好平齐整个船形硬双口管的船形状底部为标准来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易折式双口管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灌装加药用的连接管和输液用的易折式连接管组合而成的船形硬双口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船形硬双口管的一系列问题,有效避免了外部环境对药液的污染,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加输液产品的密封性、气密性,提高软袋输液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灌装时流量小,也解决了输液时滴不净的难题,是一种新型设计也符合以后发展趋势。
2、现有技术连接管、口盖要使用四、五种材料完成这种连接,需要许多中间环节和工序,生产投入成本高,生产操作繁琐不方便。现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法简单,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便于生产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原料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易折输液用连接管为一体式的,灭菌后为无菌状态,使用时不需要再消毒处理,也方便医护人员开启。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使用成本低,使用安全简单,便于生产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易折式双口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易折式双口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易折式双口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易折式双口管,是由灌装加药用连接管和输液用易折式连接管组合而成的船形硬双口管,该易折式船形硬双口管其结构简单新颖,密封性好,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生产制作和原料使用成本更低,医护人员操作更简单使用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折式双口管,请参考图1和图2,该易折式双口管为船形硬双口管,包括: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输液用连接管2和双口管主体3,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输液用连接管2和双口管主体3为一体成型的构件,优选为注塑成型。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用于插接灌装管道和加药管道,将灌装管道或加药管道插入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内,即可通过该易折式双口管向药袋中灌装或加注药液。输液用连接管2用于插接输液针头,将输液针头穿过第二密封层插入到输液用连接管2内,并导通药袋,即可实施输液。双口管主体3用于连接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和输液用连接管2,并且封塞药袋的袋口。
优选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内管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以便于灌装药液。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内管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棱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凸台4,定位凸台4即为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上端翻边伸出的法兰。定位凸台4用于与口盖密封焊接。以及用于夹装时的固定定位。该定位凸台4优选为圆环形法兰盘,定位凸台4的内管口为圆形管口。
优选地,输液用连接管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层6、易折手柄7、易折节点8和第二密封层10。第一密封层6为设置于输液用连接管2上端端口上的密封塞,作为第一密封层6的密封塞为圆柱型的密封塞,该圆柱型的密封塞是这样形成的:在易折式双口管注塑完成后在洁净环境下将另一个圆柱型且只有一端端头薄密封的连接管套入输液用连接管圆形管内进行过盈配合密封,该薄密封层的厚度为0.2mm~0.5mm,优选为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作为第一密封层6的圆柱型密封塞还可以是中空的圆柱型密封塞,或者中空的圆台形密封塞或者实心的圆台形密封塞,密封塞的底部或者中部或者顶部形成封堵,即该密封塞的纵截面为形状为凹型。
输液用连接管2的内孔9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内孔9的孔径大小与标准输液针头过盈配合。即将标准输液针头插入到输液用连接管2的内孔9内后,输液用连接管2的内壁对输液针头形成挤压抱紧。
易折手柄7在输液用连接管2的外周沿该易折式双口管纵向线方向设置。易折手柄7的形状为方形,易折手柄7的厚度为2㎜~3㎜,优选为2.0㎜、2.5㎜、3.0㎜。该易折手柄设置于输液用连接管上端用于输液时扳断该易折手柄,将输液针头穿过第二密封层10插入到输液用连接管的内孔中,手柄的形状为方形,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手柄四周筋轮廓厚,中间薄。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易折手柄7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棱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易折节点8用于使用该易折式双口管,从该处折断,接插输液针头。输液用连接管2在易折节点8处的管壁厚度为0.2㎜~0.8㎜,优选为0.2㎜、0.3㎜、0.45㎜、0.5㎜、0.6㎜、0.8㎜。
第二密封层10与输液用连接管2是一体成型的构件。该第二密封层为一层很薄的密封层,第二密封层与输液用连接管在注塑过程中一体成型完成的,第二密封层10的厚度约为0.2~0.5mm,优选为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优选地,第二密封层在输液用连接管中的位置,根据输液针的标准长度,以输液针在输液过程中恰好平齐整个船形硬双口管的船形状底部为标准来确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折式双口管,请参考图1和图3,该易折式双口管为船形硬双口管,包括: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输液用连接管2和双口管主体3,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输液用连接管2和双口管主体3为一体成型的构件,优选为注塑成型。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用于插接灌装管道和加药管道,将灌装管道或加药管道插入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内,即可通过该易折式双口管向药袋中灌装或加注药液。输液用连接管2用于插接输液针头,将输液针头穿过第二密封层插入到输液用连接管2内,并导通药袋,即可实施输液。双口管主体3用于连接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和输液用连接管2,并且封塞药袋的袋口。
优选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内管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以便于灌装药液。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内管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棱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凸台4,定位凸台4即为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上端翻边伸出的法兰。定位凸台4用于与口盖密封焊接。以及用于夹装时的固定定位。该定位凸台4优选为圆环形法兰盘,定位凸台4的内管口为圆形管口。
优选地,输液用连接管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层6、易折手柄7、易折节点8和第二密封层10。第一密封层6为设置于输液用连接管2上端端口上的密封塞,第一密封层6是将输液用连接管2上端端口加热挤压使其粘合在一起形成的密封层,该密封层是这样形成的:在易折式双口管注塑完成后在洁净环境下输液用连接管2上端端口加热挤压使其粘合在一起形成密封,该密封长度为2mm~3mm,优选为2.0mm、2.5mm、3.0mm。
输液用连接管2的内孔9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内孔9的孔径大小与标准输液针头过盈配合。即将标准输液针头插入到输液用连接管2的内孔9内后,输液用连接管2的内壁对输液针头形成挤压抱紧。
易折手柄7在输液用连接管2的外周沿该易折式双口管纵向线方向设置。易折手柄7的形状为方形,易折手柄7的厚度为2㎜~3㎜,优选为2.0㎜、2.5㎜、3.0㎜。该易折手柄设置于输液用连接管上端用于输液时扳断该易折手柄,将输液针头穿过第二密封层10插入到输液用连接管的内孔中,手柄的形状为方形,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手柄四周筋轮廓厚,中间薄。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易折手柄7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棱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易折节点8用于使用该易折式双口管,从该处折断,接插输液针头。输液用连接管2在易折节点8处的管壁厚度为0.2㎜~0.8㎜,优选为0.2㎜、0.3㎜、0.45㎜、0.5㎜、0.6㎜、0.8㎜。
第二密封层10与输液用连接管2是一体成型的构件。该第二密封层为一层很薄的密封层,第二密封层与输液用连接管在注塑过程中一体成型完成的,第二密封层的厚度约为0.2~0.5mm,优选为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优选地,第二密封层在输液用连接管中的位置,根据输液针的标准长度,以输液针在输液过程中恰好平齐整个船形硬双口管的船形状底部为标准来确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易折式双口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输液用连接管(2)和双口管主体(3),所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所述输液用连接管(2)和所述双口管主体(3)为一体成型的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内管(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棱形或者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加药用连接管(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凸台(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用连接管(2)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层(6)、易折手柄(7)、易折节点(8)和第二密封层(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用连接管(2)的内孔(9)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内孔(9)的孔径大小与标准输液针头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6)为设置于所述输液用连接管(2)上端端口上的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层(6)为圆台型、圆柱型或者凹圆柱型的密封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6)是将所述输液用连接管(2)上端端口加热挤压使其粘合在一起形成的密封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折手柄(7)的形状为方形、棱形或者椭圆形,所述易折手柄(7)的厚度为2㎜~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用连接管(2)在所述易折节点(8)处的管壁厚度为0.2㎜~0.8㎜。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折式双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层(10)与所述输液用连接管(2)是一体成型的构件。
CN 201220627876 2012-11-23 2012-11-23 一种易折式双口管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42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7876 CN202942408U (zh) 2012-11-23 2012-11-23 一种易折式双口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7876 CN202942408U (zh) 2012-11-23 2012-11-23 一种易折式双口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42408U true CN202942408U (zh) 2013-05-22

Family

ID=48418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27876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42408U (zh) 2012-11-23 2012-11-23 一种易折式双口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424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0064A (zh) * 2013-10-30 2014-02-05 罗晓 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0064A (zh) * 2013-10-30 2014-02-05 罗晓 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
CN103550064B (zh) * 2013-10-30 2017-01-18 罗晓 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20631U (zh) 一种外扣压式易折双口管
CN202426872U (zh) 多立管密封盖
CN202920632U (zh) 一种内扣压式易折双口管
CN202942408U (zh) 一种易折式双口管
CN201752494U (zh) 梭型管体座双立管密封盖
CN102406545A (zh) 用于盛装药液的双腔袋
CN202314369U (zh) 双立管密封盖
CN201791086U (zh) 塑针加药装置
CN202027919U (zh) 双立管密封盖
CN202446488U (zh) 用于盛装药液的三腔袋
CN202288839U (zh) 马鞍式管体座式双管联体输液袋配件
CN101804010B (zh) 梭形座带顶拉式灌装输液管和垫片环加药管的输液袋配件
CN202637485U (zh) 带两单接口的输液袋
CN101804009B (zh) 梭形座带顶拉式输液管和垫片环加药管的输液袋配件
CN201752496U (zh) 有易撕密封膜的双管与马鞍式管体座输液袋配件
CN202288840U (zh) 马鞍式管体座式双管联体输液袋配件
CN201664423U (zh) 梭形座带侧拉灌装输液管和垫片环加药管的输液袋配件
CN202288841U (zh) 马鞍式管体座式双管联体输液袋配件
CN202288853U (zh) 梭形管体座式输液袋配件
CN102525811A (zh) 用于盛装药液的三腔袋及其灌液方法
CN201603107U (zh) 梭形座带顶拉式灌装输液管和垫片环加药管的输液袋配件
CN204501656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1603106U (zh) 梭形座带顶拉式输液管和垫片环加药管的输液袋配件
CN202288849U (zh) 双管联体输液袋配件
CN204501652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