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91086U - 塑针加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塑针加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91086U
CN201791086U CN2010205397734U CN201020539773U CN201791086U CN 201791086 U CN201791086 U CN 201791086U CN 2010205397734 U CN2010205397734 U CN 2010205397734U CN 201020539773 U CN201020539773 U CN 201020539773U CN 201791086 U CN201791086 U CN 201791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bottle
chemicals dosing
dosing plant
moulding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397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o Little Plastic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STAR PHARMMED CONSUMABLE Ltd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STAR PHARMMED CONSUMABLE Ltd BEIJING filed Critical AUSTAR PHARMMED CONSUMABLE Ltd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0205397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91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91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910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塑针加药装置,所述塑针加药装置包括:药瓶结合端,其具有圆形的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环侧壁,所述底部的上部设置有穿刺针;输液袋结合端,其包括具有管道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易断部;所述底部的下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的管道与所述穿刺针的针孔相贯通。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无需组装即可使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密封紧实,能够避免配药过程中产生的漏液、污染药液的问题。

Description

塑针加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塑针加药装置,尤其有关于一种医用配药用的塑针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医院对病人进行输液前,需要根据不同病人的用药情况,来配置不同的输液用药。配药是将输液袋中的母液输送至粉剂瓶内,与粉剂瓶内的药粉进行混合,之后再把经混合后的药液输送至输液袋中,最终形成输液用药。整个配药过程需要无菌、密封的进行,并且还要注意避免漏液、污染药液的现象产生。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配药装置,该配药装置连接在输液袋的软管1’及药瓶2’之间,其包括具有第一结合端31’和第二结合端32’的连通器3’。其中,第一结合端31’的顶部设有连接部311’,连接部311’螺纹连接于一连接接头4’,该连接接头4’与输液袋软管1’相连并具有深入该软管1’内的易折断部412’;第二结合端32’呈盖体状,直接套设在药瓶2’的瓶口21’上,第二结合端32’内卡扣连接有穿刺针33’。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配药装置在配药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配药前首先要组装配药装置,具体是将连通器3’的第一结合端31’与连接接头4’螺接,并将穿刺针33’卡扣固定在连通器3’的第二结合端32’内。其次,待配药装置组装完毕后,将药瓶2’、输液袋的软管1’与配药装置相连并进行后续的配药作业。现有的配药装置需要多个部件组装在一起,组装繁杂且耗时,并且由于各部件之间是组装连接在一起的,不可避免会存在连接缝隙,而该缝隙很容易使细菌进入而污染药液,还有可能导致漏液现象的发生。为避免污染药液,可在组配前对每个部件进行必要的密封处理,并在组配时进行消毒,此过程不仅操作繁杂,而且各部件在进行组装时也会存在被细菌污染的可能,因此不能完全避免药液污染的问题。
2)现有的配药装置与输液袋的软管1’相连接的一端设有一个易折断部412’,当把输液袋中的液体灌注到药瓶2’中时,需要将易折断部412’掰断。现有的易折断部412’大体呈圆柱体状,其与输液袋的软管1’管壁之间的间隙很小,且易折断部412’的端部为便于扳折通常设置的较大,当易折断部412’折断后,较大的端部容易堵塞在输液袋的软管1’中,且较大的端部无任何缝隙,液体很难透过较大的端部流进或流出,导致配药堵塞,影响配药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针加药装置,该装置无需组装即可使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密封紧实,能够避免配药过程中产生漏液、污染药液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针加药装置,所述塑针加药装置包括:
药瓶结合端,其具有圆形的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环侧壁,所述底部的上部设置有穿刺针;
输液袋结合端,其包括具有管道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易断部;
所述底部的下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的管道与所述穿刺针的针孔相贯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的下部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的下端形成有凹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药瓶结合端相连的一端径向向外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凹槽相配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针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药瓶结合端的底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凸部,所述卡扣凸部为卡扣凸圈,所述卡扣凸圈呈环形,或者呈间断的非连续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凸部,所述卡扣凸部为卡扣凸棱,所述卡扣凸棱为多个,所述多个卡扣凸棱轴向延伸均匀分布。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易断部远离所述药瓶结合端的一端形成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易断部其它部分的径向尺寸。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的截面呈“+”字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的外缘形成有多个凸块。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瓶结合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塑料片和薄膜,所述薄膜包覆在所述塑料片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其药瓶结合端的底部与输液袋结合端的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且穿刺针一体成型于药瓶结合端的底部,连接部的管道与穿刺针的针孔相贯通。该塑针加药装置无需组装即可使用,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的优点,且其操作简单,能够节省配药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二、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药瓶结合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塑料片和薄膜,能够有效保证在配药前塑针加药装置的无菌性,进一步避免了污染药液的可能,使配药更加安全卫生。
三、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输液袋结合端的易断部的端部设置成较大的结构,且其截面呈“+”字形或者在其外缘设有凸块,这样设置便于输液袋中的液体透过“+”字形结构或凸块结构自然形成的缝隙流进或流出,易断部在掰断后不会堵塞输液袋的软管,整个配药过程自然流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塑针加药装置与药瓶、输液袋软管连接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针加药装置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针加药装置与药瓶、输液袋软管连接的截面图。
图4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的上下位置关系是针对图2所示而言的。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针加药装置,包括药瓶结合端1和输液袋结合端2。其中,药瓶结合端1具有圆形的底部11和围绕所述底部11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环侧壁12,所述底部11的上部设置有穿刺针3;输液袋结合端2包括具有管道211的连接部21和与所述连接部21相连的易断部22;所述底部11的下部与所述连接部21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21的管道211与所述穿刺针3的针孔31相贯通。
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用于连接药瓶4和输液袋,实现将输液袋中的母液输送至药瓶4,与药瓶4中的粉剂进行混合后,再将混合好的药液输送至输液袋中。如图3所示,在使用时,具体是将塑针加药装置的药瓶结合端1套设在药瓶4的瓶口41上,穿刺针3刺入药瓶4中;输液袋结合端2深入与输液袋相连的输液袋软管5中,且其连接部21的外周壁紧密贴合输液袋软管5的内侧壁。在配药时,掰断输液袋结合端2的易断部22,此时输液袋中的母液通过连接部21的管道211、穿刺针3的针孔31流入药瓶4中,与药瓶4中的药粉进行混合。本实施例中的塑针加药装置,其药瓶结合端1与输液袋结合端2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整个装置连接紧密无缝隙,密封性好,能够避免配药过程中产生漏液、污染药液的问题发生。该装置无需组装即可使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优点,能够节省配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部11的下部设有凸部111,所述凸部111的下端形成有凹槽112,例如燕尾槽,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药瓶结合端1相连的一端径向向外延伸有凸缘212,所述凸缘212与所述凹槽112相配合。具体是,凸部111一体成型地设置在药瓶结合端1的底部11下表面,其具有与穿刺针3针孔31相贯通的通孔,通孔的周缘形成所述凹槽112,连接部21的凸缘212卡扣在凸部111的凹槽112中,利用超声波焊接对凸部111进行熔融,熔融后的凸部111将凸缘212包裹在凹槽112中,从而使连接部21被牢固的固接于药瓶结合端1。通过超声波焊接制成的塑针加药装置,密封性能好,能够保证配药过程中药液的无菌性。当然,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凹槽也可以设置在连接部21上,凸缘设置在凸部111上,连接部21上的凹槽与凸部111上的凸缘相互配合,并利用超声波焊接后,同样能具有密封性能好,能够保证配药过程中药液的无菌性的优点。
请再次参阅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穿刺针3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药瓶结合端1的底部11。具体是,在药瓶结合端1的底部11中心位置处向上形成所述穿刺针3,穿刺针3的针孔31贯穿底部11。穿刺针3与药瓶结合端1无任何缝隙,在配药时,穿刺针3直接刺入药瓶4中,穿刺针3在药瓶4瓶口41处的胶塞包裹下,与药瓶4紧密连接,药液顺着穿刺针3的针孔31流入药瓶4,与药瓶4中的药粉充分混合后,混合后的药液再通过穿刺针3的针孔31、连接部21的管道211流入输液袋中。整个配药过程密封性好,进一步确保了配药时药液的无菌性,防止漏液现象的产生。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穿刺针3与底部11相连接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3,加强筋13用于加固穿刺针3,使穿刺针3在穿刺时更加稳固,易于穿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侧壁12上设置有卡扣凸部121。如图3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的药瓶结合端1套设在药瓶4的瓶口41上时,该卡扣凸部121卡扣在瓶口41上,并对应着瓶口41与瓶身43之间缩小的瓶颈42。卡扣凸部121可防止药瓶4在自然状态下从加药装置上脱落,以确保药瓶结合端1与药瓶4结合的稳定性。
进一步而言,所述卡扣凸部121为卡扣凸圈,所述卡扣凸圈呈环形,或者呈间断的非连续状(图中未示)。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卡扣凸部121为卡扣凸棱,所述卡扣凸棱为多个,所述多个卡扣凸棱轴向延伸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凸部121可为任何形状,只要能够起到将药瓶结合端1卡扣固定在药瓶4的瓶口41处,保证药瓶4不松脱即可,在此不作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易断部22远离所述药瓶结合端1的一端形成有握持部221,所述握持部22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易断部22其它部分(即易断部22上的除了其下端的握持部221以外的部分)的径向尺寸。具体是,易断部22的上部的截面呈圆形,握持部221的截面呈“+”字形(如图4所示),或者于握持部221的外缘形成有多个凸块(图中未示)。握持部221设置成具有较大径向尺寸的结构,主要是方便对易断部22施力,以使易断部22易被扳折;另外,握持部221的截面设计成“+”字形或者在其外缘设有凸块,是便于输液袋中的液体透过“+”字形结构或凸块结构自然形成的缝隙流进或流出,易断部22在掰断后不会堵塞输液袋的软管5,整个配药过程自然流畅。
请再次参阅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药瓶结合端1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包括塑料片6和薄膜7,所述薄膜7包覆在所述塑料片6的外侧。药瓶结合端1的开口处设置有塑料片6和薄膜7,能够有效保证在配药前塑针加药装置的无菌性,进一步避免了污染药液的可能,使配药更加安全卫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穿刺针3为塑针,所述塑针具有两个侧边孔32。侧边孔32设置成两个,使得配药时输液袋中的药液流动更加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塑针加药装置,所述塑针加药装置包括:
药瓶结合端,其具有圆形的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环侧壁,所述底部的上部设置有穿刺针;
输液袋结合端,其包括具有管道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易断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下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的管道与所述穿刺针的针孔相贯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下部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的下端形成有凹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药瓶结合端相连的一端径向向外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凹槽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药瓶结合端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凸部,所述卡扣凸部为卡扣凸圈,所述卡扣凸圈呈环形,或者呈间断的非连续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凸部,所述卡扣凸部为卡扣凸棱,所述卡扣凸棱为多个,所述多个卡扣凸棱轴向延伸均匀分布。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断部远离所述药瓶结合端的一端形成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易断部其它部分的径向尺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截面呈“+”字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外缘形成有多个凸块。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瓶结合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塑料片和薄膜,所述薄膜包覆在所述塑料片的外侧。
CN2010205397734U 2010-09-21 2010-09-21 塑针加药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1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97734U CN201791086U (zh) 2010-09-21 2010-09-21 塑针加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97734U CN201791086U (zh) 2010-09-21 2010-09-21 塑针加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91086U true CN201791086U (zh) 2011-04-13

Family

ID=43846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39773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1086U (zh) 2010-09-21 2010-09-21 塑针加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9108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6074A (zh) * 2011-06-22 2012-12-26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混药接口
CN102836075A (zh) * 2011-06-22 2012-12-26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染混药接口
CN102836071A (zh) * 2011-06-22 2012-12-26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药嘴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6074A (zh) * 2011-06-22 2012-12-26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混药接口
CN102836075A (zh) * 2011-06-22 2012-12-26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染混药接口
CN102836071A (zh) * 2011-06-22 2012-12-26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药嘴
CN102836075B (zh) * 2011-06-22 2016-05-25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染混药接口
CN102836074B (zh) * 2011-06-22 2016-05-25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混药接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6251186B2 (en) Container with a hollow needle
EP3071489B1 (en) Child resistant blow-fill seal container
CN201791086U (zh) 塑针加药装置
CN104013529A (zh) 一种自动配药器
CN202920631U (zh) 一种外扣压式易折双口管
CN202920632U (zh) 一种内扣压式易折双口管
CN205948042U (zh) 一种输液软袋用一体式双硬管接口
CN201578565U (zh) 带有预混药袋的输液瓶
CN202942408U (zh) 一种易折式双口管
CN202637485U (zh) 带两单接口的输液袋
CN201510520U (zh) 带两单硬接口的输液袋
CN202036528U (zh) 硬双接口
CN201782961U (zh) 硬双接口及具有其的大输液软包装
CN201469766U (zh) 带硬双接口的输液袋
CN201020023Y (zh) 采用双胶塞易折式组合盖的大输液塑料瓶包装
CN105919803B (zh) 一种一体式双硬管双阀输液软袋及其制备方法
CN2925477Y (zh) 采用双胶塞组合盖的大输液软袋包装
CN202288851U (zh) 梭形管体座式输液袋配件
CN203694116U (zh) 一种自动配药器
CN202136583U (zh) 一种硬双接口
CN202637486U (zh) 带两单接口的输液袋
CN202920630U (zh) 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
CN202777071U (zh) 带两单接口的输液袋
CN102525813A (zh) 双立管密封盖
CN201823068U (zh) 梭形管体座带拉环式灌装输液管的输液袋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exi Road 101407 Beijing city Huairou District Yanqi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 3

Patentee after: Reno Little Plastic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West Riverside Road 101407 Beijing city Huairou District Yanq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o. 3

Patentee before: AUSTAR PHARMMED CONSUMABLE LTD., BEIJIN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