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01656U -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01656U
CN204501656U CN201520156291.3U CN201520156291U CN204501656U CN 204501656 U CN204501656 U CN 204501656U CN 201520156291 U CN201520156291 U CN 201520156291U CN 204501656 U CN204501656 U CN 204501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ory
easy
presser feet
pad
transfusion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62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立品
范稀
马百钧
谢友顺
张长河
周小龙
蔡凤群
何伟成
姚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ZHOU JUNJIAN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ZHOU JUNJIAN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ZHOU JUNJIAN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ZHOU JUNJIAN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562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01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01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01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袋用配件,包括第一配件管体和设置在其管腔上部的垫片、以及用于辅助作业的第二配件管体,在第一配件管体的上端口设置有用于将其端口密封的密封盖,该密封盖包括一体成型的拉盖和压圈,该压圈包括用于焊接的压盘和用于压装垫片的压脚,压脚设置于压盘的底部,所述压盘与所述第一配件管体的上端口固定焊接后,压脚伸入管腔内部并压装在垫片的上表面上,来压装固定垫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配件管体和第二配件管体可分别实现加药、输液、排气、冲洗等功能,避免了交叉污染。其一体结构,利于输液生产时无需再焊接密封盖以实现对管体的密封,减少焊接工序,降低因二次焊接对药液造成污染的风险;通过在垫片上设置压圈,有效增强垫片的安装牢固性,可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因垫片松动而出现漏液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输液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输液袋配件包括进出液体的管道和管道封口装置,其管道封口装置常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进出液体的管道进行密封。其缺点是,输液厂家在包装药液时需先将该进出液体的管道与输液袋焊合,灌装药液后,再将管道封口装置与管道进行焊合密封。这种药液包装中经两道焊合过程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对焊合工艺要求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易对药液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为了方便于针体穿刺固定,管道封口装置一般都设置有垫片,由于垫片是通过周向挤压的方式设置在管道的封口部位,容易出现松动。尤其是,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针体是直接固定在垫片上的,针体会随着人体的活动而出现晃动的现象,这就极其容易造成垫片的松动而产生漏液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经过改进、可减少输液生产时的焊接工序,保证药液的安全性,同时可有效防止输液时发生漏液现象的输液袋用配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用配件,包括第一配件管体和设置在其管腔上部的垫片、以及用于辅助作业的第二配件管体,其中,在第一配件管体的上端口设置有用于将其端口密封的密封盖,该密封盖包括一体成型的拉盖和压圈,该压圈包括用于焊接的压盘和用于压装垫片的压脚,压脚设置于压盘的底部,所述压盘与所述第一配件管体的上端口固定焊接后,压脚伸入管腔内部并压装在垫片的上表面上,来压装固定垫片。
进一步,所述拉盖包括凹型盖体、拉环和薄片,凹型盖体中间为与其密封连接的薄片,薄片周边设置有易拉压痕,拉环连接在薄片的上面。
进一步,所述压脚为压脚环或若干个压脚柱,压脚环或若干个压脚柱与所述压盘均一体成型,所述压盘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压脚环的外径小于第一配件管体上端口的内径;若干个压脚柱沿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排列,若干个压脚柱整体形成的结构外径小于第一配件管体上端口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件管体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一针体用导管和第一连接管体,第一针体用导管的中空及外形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一连接管体的中空及外形为圆柱形、棱形柱体、扁棱形柱体或类圆形柱体结构的任意搭配,第一连接管体中空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针体用导管中空的横截面积;第一针体用导管和第一连接管体的交界处设置有用于所述垫片的下端面支撑的台阶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针体用导管的上端设置有焊接环,所述压盘与焊接环进行焊合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二配件管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针体用导管、第二连接管体和易折盖,易折盖为在第二针体用导管的开口端边缘向上延伸一体成型,易折盖与第二针体用导管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易折薄片。
进一步,所述易折盖包括所述易折薄片、易折压痕和阀柄,所述易折薄片周边设置有易折压痕,阀柄连接在所述易折薄片上,所述阀柄、易折压痕和易折薄片组合结构形成易开启结构。
进一步,所述易折盖能够替换为带有撕裂压痕的易拉片或易拉环,该易拉片或易拉环形成所述易开启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针体用导管和第一连接管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隔膜,该第一密封隔膜为平面结构,厚度为0.4-0.8mm;所述垫片中心部设有便于插入针体的凹穴。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件管体和第二配件管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输液袋的连接端,该连接端设置有类梭形管体座,类梭形管体座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体、第二配件管体一体制成,所述类梭形管体座的侧面的两侧均设置尾翼;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陷格,或者所述侧面为光滑平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配件管体的内径略小于输液针的内径,所述第二配件管体内表面构成的内腔体为外端口内径略大于内端口内径的锥体结构;所述第二配件管体采用弹性材质制成,穿刺时输液针利用其与管侧壁的摩擦力和张紧力稳固插装在所述第二配件管体内。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输液袋用配件能够实现加药和输液功能。其一体结构,利于输液生产时无需再焊接密封盖以实现对管体的密封,减少了焊接工序,降低了因二次焊接对药液造成污染的风险;通过在垫片上设置压圈,能有效增强垫片的安装牢固性,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垫片松动而出现漏液的情况。第一配件管体和第二配件管体可分别实现加药、输液、排气、冲洗等功能,避免了交叉污染。本产品结构设计简单,质量轻便,占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第一配件管体和第二配件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液袋用配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配件管体的上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配件管体的上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密封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另一密封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是压圈,2是第一针体用导管,3是第一连接管体,4是第一密封隔膜,5是垫片,6是压盘,7是台阶面,8是压脚环,9是密封盖,10是焊接环,11是类梭形管体座,12是侧面,13是尾翼,14是凹陷格,15是梭形底面,16是第一导液孔,17是压脚柱,18是第二配件管体,19是拉盖,20是第二导液孔,21是拉环,22是薄片,23易拉压痕,24是通孔,25是凹型盖体,26是凸起小平台,27是第二针体用导管,28是第二连接管体,29是易折盖,30是易折薄片、31是易折压痕,32是阀柄,33是第一配件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用配件,包括第一配件管体33、第二配件管体18、垫片5、压圈1和密封盖9,第一配件管体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一针体用导管2和第一连接管体3,基本结构组成为:垫片5卡入第一针体用导管2内,密封盖9与针体用导管2进行焊合固定,密封盖以起到密封保护作用。
其中,垫片5设置在第一针体用导管2内,垫片5的外径略大于第一针体用导管2的内径,垫片5以周向挤压的方式初步固定于第一针体用导管2内。
密封盖9包括一体成型的拉盖19和压圈1,其中,拉盖19包括凹型盖体25、拉环21和薄片22,凹型盖体25中间为与其密封连接的薄片22,薄片22周边设置有易拉压痕23,拉环21连接在薄片22的上面,拉环21和薄片22组合结构形成易开启结构。
压圈1包括用于焊接的压盘6和用于压装垫片的压脚环8,压脚环8设置于压盘6的底部,压盘6和压脚环8一体成型,压盘6的中心设置有用于针体穿过的通孔24。薄片22的周边与通孔24的内孔壁之间密封连接,两者之间的交接部位形成易拉压痕23。薄片22的周边与通孔24的内孔壁之间的连接结构即为拉盖19和压圈1之间的连接结构。
压脚环8的外径略小于第一针体用导管2的内径,便于自动组装时压圈能够顺利与第一针体用导管2相结合。第一针体用导管2的上端设置有焊接环10,第一针体用导管2和第一连接管体3的交界处设置有用于垫片5的下端面支撑的台阶面7,压盘6与焊接环10进行焊合固定后,压脚8将伸入到第一针体用导管2的管腔内部,并压装在垫片5的上表面上,压脚8将垫片5压装在其下端面与台阶面7之间,进而来进一步压装固定垫片5。通过压圈1上压脚环8对垫片5起到挤压固定,在输液的过程中不会因垫片5的松动而产生漏液。
第一针体用导管2和第一连接管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隔膜4,第一密封隔膜4为平面结构,厚度为0.4-0.8mm。为了便于穿刺,垫片5的中心部设有便于插入针体的凹穴。
第二配件管体18用于向输液容器内添加药品和/或用于辅助作业,第二配件管体18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针体用导管27、第二连接管体28和易折盖29,第二连接管体28的横截面积大于小于第二针体用导管27,易折盖29为在第二针体用导管27的开口端边缘向上延伸一体成型。易折盖29包括易折薄片30、易折压痕31和阀柄32,易折盖29的盖体顶部中间为易折薄片30,易折盖29与第二针体用导管27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易折薄片30,易折薄片30周边设置有易折压痕31,阀柄32连接在易折薄片30上,阀柄32、易折压痕31和易折薄片30组合结构形成易开启结构。易折盖29还能够替换为带有撕裂压痕的易拉片或易拉环,该易拉片或易拉环形成所述易开启结构。
第二配件管体18的内径略小于输液针的内径,第二配件管体18内表面构成的内腔体为外端口内径略大于内端口内径的锥体结构,该锥体结构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3度。第二配件管体18采用弹性材质制成,这样当输液针穿刺进入第二配件管体18时,利用输液针与管侧壁的摩擦力、张紧力及锥度自锁的作用,将输液针紧紧夹持在第二配件管体18内,以防止输液针滑落,同时避免了漏液。
第一连接管体3和第二连接管体28的底部设置有类梭形管体座11,类梭形管体座11与第一连接管体3及第二连接管体28均一体制成,类梭形管体座11的梭形底面15上设置有第一导液孔16和第二导液孔20,第一导液孔16与第一连接管体3中空相通,第二导液孔20与第二连接管体28中空相通。第一导液孔16的横截面等于第一连接管体3中空横截面,第二导液孔20的横截面等于第二连接管体28中空横截面,类梭形管体座11的两个侧面12为用于与输液袋连接的焊接面。
为了使类梭形管体座11与输液袋薄膜的焊接效果更好,在类梭形管体座11的两个侧面12的两侧均设置尾翼13。尾翼13还可以进一步与输液袋焊接固定。类梭形管体座11的两个侧面12上设置若干个凹陷格14,当有多个凹陷格时,各凹陷格外表面成一平面,设置凹陷格14的作用也是为了提高梭形管体座11与输液袋薄膜的焊接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针体用导管2的中空及外形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一连接管体3的中空及外形均为圆柱形柱体结构,第一连接管体3中空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针体用导管2中空的横截面积。第一针体用导管2和第二针体用导管27的外壁上均设置凸起小平台26。
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输液袋用配件与输液袋配套安装时,将类梭形管体座11装入输液袋内,与输液袋加热焊接实现与袋体的密封。在加药或输液前,撕下密封盖9,将针头刺入第一针体用导管2,进而刺入垫片5和第一密封隔膜4,进行加药或输液使用。
实施例2
主体结构同于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管体3的外形及中空可为空心扁棱形、棱形柱体或类圆形柱体结构的任意组合。且第一连接管体3中空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针体用导管2中空的横截面积。
实施例3
主体结构同于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导液孔20的横截面大于第二连接管体28中空横截面。
实施例4
主体结构同于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液孔16的横截面大于第一连接管体3中空横截面。
实施例5
主体结构同于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侧面12为光滑平面。
实施例6
如图8、图9所示,主体结构同于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压圈1包括压盘6和若干个压脚柱17,若干个压脚柱17设置于压盘6的底部,压盘6和压脚柱17一体成型,并且若干个压脚柱17沿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排列。压盘6的中心设置有用于针体穿过的通孔,若干个压脚柱17整体形成的结构外径略小于第一针体用导管2的内径,便于自动组装时压圈能够顺利与第一针体用导管2相结合。采用若干个压脚柱17作为压脚,可节省材料,减轻重量,节约成本。压脚柱17可采用圆柱、方柱、梯形柱等多种结构形式。
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这些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件管体和设置在其管腔上部的垫片、以及用于辅助作业的第二配件管体,在第一配件管体的上端口设置有用于将其端口密封的密封盖,该密封盖包括一体成型的拉盖和压圈,该压圈包括用于焊接的压盘和用于压装垫片的压脚,压脚设置于压盘的底部,所述压盘与所述第一配件管体的上端口固定焊接后,压脚伸入管腔内部并压装在垫片的上表面上,来压装固定垫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盖包括凹型盖体、拉环和薄片,凹型盖体中间为与其密封连接的薄片,薄片周边设置有易拉压痕,拉环连接在薄片的上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为压脚环或若干个压脚柱,压脚环或若干个压脚柱与所述压盘均一体成型,所述压盘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压脚环的外径小于第一配件管体上端口的内径;若干个压脚柱沿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排列,若干个压脚柱整体形成的结构外径小于第一配件管体上端口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件管体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一针体用导管和第一连接管体,第一针体用导管的中空及外形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一连接管体的中空及外形为圆柱形、棱形柱体、扁棱形柱体或类圆形柱体结构的任意搭配,第一连接管体中空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针体用导管中空的横截面积;第一针体用导管和第一连接管体的交界处设置有用于所述垫片的下端面支撑的台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体用导管的上端设置有焊接环,所述压盘与焊接环进行焊合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件管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针体用导管、第二连接管体和易折盖,易折盖为在第二针体用导管的开口端边缘向上延伸一体成型,易折盖与第二针体用导管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易折薄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折盖包括所述易折薄片、易折压痕和阀柄,所述易折薄片周边设置有易折压痕,阀柄连接在所述易折薄片上,所述阀柄、易折压痕和易折薄片组合结构形成易开启结构;所述易折盖能够替换为带有撕裂压痕的易拉片或易拉环,该易拉片或易拉环形成所述易开启结构。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体用导管和第一连接管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隔膜,该第一密封隔膜为平面结构,厚度为0.4-0.8mm;所述垫片中心部设有便于插入针体的凹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体和第二配件管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输液袋的连接端,该连接端设置有类梭形管体座,类梭形管体座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体、和第二配件管体一体制成,所述类梭形管体座的侧面的两侧均设置尾翼;所述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陷格,或者所述侧面为光滑平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袋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件管体的内径略小于输液针的内径,所述第二配件管体内表面构成的内腔体为外端口内径略大于内端口内径的锥体结构;所述第二配件管体采用弹性材质制成,穿刺时输液针利用其与管侧壁的摩擦力和张紧力稳固插装在所述第二配件管体内。
CN201520156291.3U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Active CN204501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291.3U CN204501656U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291.3U CN204501656U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01656U true CN204501656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699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6291.3U Active CN204501656U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016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7786A (zh) * 2021-06-08 2021-09-24 岱川医疗(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气水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7786A (zh) * 2021-06-08 2021-09-24 岱川医疗(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气水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81953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4501656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2920632U (zh) 一种内扣压式易折双口管
CN204501652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4501657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4501658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4501654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4501655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4501653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2822114U (zh) 带两单接口的输液袋
CN205126862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2637485U (zh) 带两单接口的输液袋
CN104706528A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2288839U (zh) 马鞍式管体座式双管联体输液袋配件
CN205126863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3354909U (zh) 一种过渡型输液袋用配件
CN104666081A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2288840U (zh) 马鞍式管体座式双管联体输液袋配件
CN204932262U (zh) 一种带双配件管体的输液袋
CN205814689U (zh) 一种易折式组合盖
CN205054875U (zh) 一种输液袋用配件
CN203001436U (zh) 组合盖及具有该组合盖的输液容器
CN205126860U (zh) 一种带双配件管体的输液袋
CN202426871U (zh) 梭形管体座多立管密封盖
CN202288841U (zh) 马鞍式管体座式双管联体输液袋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