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19892U - 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19892U
CN202919892U CN 201220576116 CN201220576116U CN202919892U CN 202919892 U CN202919892 U CN 202919892U CN 201220576116 CN201220576116 CN 201220576116 CN 201220576116 U CN201220576116 U CN 201220576116U CN 202919892 U CN202919892 U CN 202919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heating power
electric cooker
tim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761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毅东
黄兵
房振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7611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19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19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198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内设有加热器;煲盖,所述煲盖设在所述煲体上且所述煲盖内设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内设有用于在所述蒸汽通道内产生局部负压区域的负压发生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相连以在所述电饭煲的加热阶段停止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并控制所述加热器以第一加热功率P1进行加热且在所述电饭煲的沸腾阶段运行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并控制所述加热器以第二加热功率P2进行加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可在加热阶段和沸腾阶段提高加热器的加热功率或延长加热器的加热时间,从而加快电饭煲的烹饪速度,缩短电饭煲的烹饪时间,节约电能。

Description

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泡沫防溢功能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在烹饪过程中为了泡沫防溢,现有技术中存在几种方案,第一是通过硬件实现防溢,例如通过蒸汽阀、防溢盖板加大蒸汽运行通道、加大蒸汽冷却面积、加大泡沫在运动过程中的表面张力、增加泡沫上升的阻隔物实现抑制泡沫溢出。但是这种方式属于静态防溢,即硬件确定之后,防溢性能也就固定了,灵活性差;第二个是通过软件实现防溢,虽然灵活性好,但需要降低加热器的开通时间或降低加热功率,存在不稳定性和滞后性的缺点,而且由于需要降低加热器的开通时间或降低加热功率,导致烹饪时间长,不能达到快速烹饪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速度快、泡沫防溢效果好的电饭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内设有加热器;煲盖,所述煲盖设在所述煲体上且所述煲盖内设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内设有用于在所述蒸汽通道内产生局部负压区域的负压发生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相连以在所述电饭煲的加热阶段停止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并控制所述加热器以第一加热功率P1进行加热且在所述电饭煲的沸腾阶段运行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并控制所述加热器以第二加热功率P2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可在加热阶段和沸腾阶段提高加热器的加热功率或延长加热器的加热时间,从而加快电饭煲的烹饪速度,缩短电饭煲的烹饪时间,节约电能,降低使用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电饭煲的焖饭阶段控制所述加热器以小于所述第二加热功率P2的第三加热功率P3和预定的运行周期加热预设焖饭时间。 
所述煲盖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煲盖处的蒸汽温度Tt的上部蒸汽温度传感器,所述煲体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煲体底部的煲体底部温度Tb的底部温度传感器。 
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为风扇。 
所述第二加热功率P2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加热功率P1。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的一种加热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的另一种加热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饭煲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饭煲100; 
煲体1,加热器11; 
煲盖2,蒸汽通道21,负压发生装置22; 
控制器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首先参考图1-图3详细描述电饭煲100的加热控制过程。 
如图3所示,电饭煲100包括煲体1和煲盖2,煲盖2内设有蒸汽通道21且蒸汽通道21内设有负压发生装置22,负压发生装置22用于在蒸汽通道21内产生负压,例如,负压发生装置22在蒸汽通道21内在负压发生装置22的周围产生负压区域。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术语“负压”是指低于进入蒸汽通道21内的泡沫内的压强,“负压区域”是指该区域内的压强低于进入蒸汽通道21内的泡沫内的压强,负压的值通常可为0.85-1.0个标准大气压。煲体1内设有加热器11,例如设置在煲体1的底部,加热器11的工作方式一般为间歇式,即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加热器11在一段时间内加热工作且在剩余的一段时间内停止加热,其中加热器11的调功比为加热器加热功率的占空比,即加热时间占加热时间和不加热时间总和的比值。 
参照图1所示,加热控制过程包括加热阶段(a)和沸腾阶段(b),其中加热阶段:控制加热器11以第一加热功率P1加热且停止负压发生装置22,直到煲盖2处的蒸汽温度Tt≥第一预设温度T1。沸腾阶段:控制加热器11以第二加热功率P2加热且运行负压发生装置22,直到煲体1底部的煲体底部温度Tb≥第二预设温度T2,其中T2>T1。 
具体地,在加热阶段,加热器11以第一加热功率P1加热且负压发生装置22不工作,其中在此过程中,与传统的蒸汽通道内没有负压发生装置的电饭煲相比,可增加第一加热功率P1或者延长加热器11的加热时间(即调功比增大)。 
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100具有负压发生装置且在进入沸腾阶段时就开始工作,从而可避免在沸腾阶段初期,由于之前加热器加热功率过大或调功比过高出现泡沫溢出,进而实现在加热阶段可以提高加热器加热功率和延长加热时间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P2≤P1。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P2也可以大于P1。 
以延长加热时间为例,例如加热器的一个周期为32秒,传统的电饭煲在该周期下加热器的加热时间大约为20秒,相比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则可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时间为30秒甚至为32秒即整个周期加热器都在加热,从而快速聚集热量以使煲盖2处的蒸汽温度Tt迅速升至第一预设温度T1,然后进入沸腾阶段。 
在电饭煲100进入沸腾阶段后,具体地说,加热器11优选以不高过第一加热功率P1的第二加热功率P2工作,且在此过程中负压发生装置22启动,由于负压发生装置22在蒸汽通道21内产生负压区域,因此在沸腾阶段泡沫进入该负压区域后,由于泡沫内的压强大于泡沫外面的压强,泡沫在压力差作用下迅速膨胀后破裂,从而防止泡沫随蒸汽通过蒸汽通道21溢出电饭煲,由此可以大大提高沸腾阶段的第二加热功率P2或延长加热时间。 
以提高加热功率为例,在沸腾阶段,加热器的第二加热功率P2可以为传统电饭煲在沸 腾阶段的加热器加热功率的1.5-2倍,从而快速聚集热量以使煲体底部的煲体底部温度Tb快速升至第二预设温度T2,完成烹饪过程。 
简言之,在加热阶段和沸腾阶段,两个阶段内的加热器11的加热功率可以增大或者加热时间延长,从而缩短烹饪时间。 
该加热控制过程,在加热阶段可充分提高加热器11的加热功率或延长加热器的加热时间以缩短加热阶段的时间,提高烹饪速度,且在沸腾阶段,同样可提高加热器11的加热功率或延长加热器的加热时间,缩短沸腾阶段的时间,进一步提高烹饪速度,从而整体缩短电饭煲的焖饭时间,可以有效节约能耗,降低使用成本。 
如图2所示,加热控制过程还包括焖饭阶段(c),焖饭阶段在沸腾阶段之后,在焖饭阶段,控制加热器11以第三加热功率P3和预定的运行周期加热预设焖饭时间,其中P3<P2。具体地说,在焖饭阶段,加热器以低于沸腾阶段时的功率工作,其预定的运行周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一个时间周期,并以沸腾阶段结束为时间起点,例如预定的运行周期为5分钟,那么在沸腾阶段结束后的5分钟内,加热器11将以第三加热功率P3工作,即为焖饭阶段。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焖饭阶段加热器11的运行周期还可以是间歇式的,例如以第三加热功率P3工作第一时间,然后停止第二时间,最后在以第三加热功率P3工作第三时间,这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容易理解的。另外,焖饭阶段相比沸腾阶段,加热器11的加热功率较低,即P3<P2,由此在提高烹饪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降低能耗。 
加热控制过程还包括检测煲体1内食物量,该过程在进入沸腾阶段之前进行,其中第二加热功率P2是基于煲体1内的食物量从预设的加热功率中选择的。煲体1内食物量的检测方法可有多种,下面描述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煲体1内食物量的检测方法并不限于下述的三种方式。 
具体地说,第一种方法为:煲体1内食物量是基于蒸汽温度Tt上升预定温度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说,煲体1内食物量可以根据煲盖2处的蒸汽温度Tt上升一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可以理解的是,食物量越大,其蒸汽温度Tt上升预定温度所经历的时间越长,食物量越少,其蒸汽温度Tt上升预定温度所经历的时间越短,由此可根据该时间的长短确定食物量等级即食物量的多少。 
第二种方法为:煲体内食物量是基于单位时间内蒸汽温度Tt上升的幅度,例如在一定时间内蒸汽温度Tt上升了多少度,根据上升幅度的大小可以确定食物量的多少,换言之,食物量越大,蒸汽温度Tt在一定时间内上升的幅度相对越小,食物量越小,蒸汽温度Tt在一定时间内上升的幅度相对越大,由此即可根据单位时间内蒸汽温度Tt上升幅度来确定食物量的多少。 
第三种方法为:煲体内食物量是基于蒸汽温度Tt上升单位温度值所经历的时间确定的,例如上升一定温度如10°所需要的时间,根据该时间的长短可以确定食物量的多少,换言之,食物量越大,该时间越长,食物量越小,该时间越短。 
在确定煲体内的食物量等级即食物量的多少后,可从预设的加热功率中选择第二加热功率P2,例如当食物量较多时,可以选择较大的加热功率,当食物量较少时,可以选择较 小的加热功率,从而有效缩短烹饪时间,同时节约能耗。 
在沸腾阶段负压发生装置22的运行周期是基于煲体1内的食物量从预设的运行周期中选择的,换言之,为了保证负压发生装置22去除泡沫的效果,同时节约电能,负压发生装置22根据食物量的多少来选择预设的运行周期。具体地说,食物量越多,在相同加热功率下,其产生的泡沫也相对越多,食物量越少,在相同加热功率下,其产生的泡沫也相对越少,因此可根据食物量的多少来选择负压发生装置22合适的运行周期。 
下面以负压发生装置22间歇式运行为例,在食物量较大时,可选择间歇时间短的模式以保证泡沫的去除效果,在食物量较小时,可选择间歇时间较长的模式以尽可能的节约能耗。可以理解的是,电饭煲的负压发生装置22可具有多种间歇工作模式,其区别可以仅在于间歇时间的长短。 
例如高频工作模式其间歇时间可以很短甚至为零即负压发生装置22一直工作,低频工作模式其间歇时间可以相对较长,且在高频与低频工作模式之间可以设置中频、中高频、中低频等多个模式以对应不同的间歇时间,由此在烹饪不同食物量时,可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在防止泡沫溢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负压发生装置22的能耗,进而降低电饭煲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负压发生装置22间歇式运行为例仅是示意性,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负压发生装置22也可以是功率可调且对应调节后的功率一直工作,例如食物量较大时,可选择负压发生装置22以较大的功率一直工作,而在食物量较少时,可选择负压发生装置22以较小的功率一直工作,这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容易理解的。 
下面参照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100包括煲体1、煲盖2、控制器3。其中煲体1内设有加热器11。煲盖2设在煲体1上且煲盖2内设有蒸汽通道21,蒸汽通道21内设有用于在蒸汽通道21内产生局部负压区域的负压发生装置22。控制器3分别与加热器11和负压发生装置22相连以在电饭煲100的加热阶段停止负压发生装置22并控制加热器11以第一加热功率P1进行加热,且在电饭煲100的沸腾阶段运行负压发生装置22并控制加热器11以第二加热功率P2进行加热,优选地,P2≤P1。 
具体地说,煲体1内设有加热器11且内部具有用于烹饪食物的煲腔,加热器11可设在煲体1的底部,煲盖2设在煲体1上且煲盖2内设有蒸汽通道21,蒸汽通道21具有与煲腔相通的进口和与煲体外部相通的出口用于排出蒸汽,蒸汽通道21内设有用于蒸汽通道21内产生局部负压区域的负压发生装置22,由此在煲腔烹饪食物时,产生的泡沫从进口进入到蒸汽通道21内,负压发生装置22工作产生负压区,该负压区域内的压强小于泡沫内的压强,当泡沫进入负压区域后,泡沫内的压强大于泡沫外面的压强,泡沫在压力差作用下迅速膨胀后破裂,从而防止泡沫随蒸汽通过蒸汽通道21溢出电饭煲。 
优选地,负压发生装置22可为风扇,风扇优选地设置在蒸汽通道21的入口,从而风扇工作时产生的负压区域邻近该入口,由此可以使进入蒸汽通道21内的泡沫尽早破裂,提 高了防止泡沫溢出电饭煲的效果。 
控制器3分别与加热器11和负压发生装置22相连用于控制、调节加热器11和负压发生装置22的工作状态,其中在电饭煲100的加热阶段,控制器3停止负压发生装置22并控制加热器11以第一加热功率进行加热,也就是说,控制器3控制负压发生装置22停止,同时控制加热器11以第一加热功率对煲体1底部进行加热,直到煲盖2处的蒸汽温度Tt≥第一预设温度T1。 
其中在电饭煲100的沸腾阶段,控制器3运行负压发生装置22并控制加热器11以第二加热功率进行加热,也就是说,控制器3控制负压发生装置22工作,使其在蒸汽通道21内产生负压区域,同时控制加热器11以第二加热功率对煲体1底部进行加热,直到煲体底部的煲体底部温度Tb≥第二预设温度T2,其中T2>T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P2≤P1。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加热功率P2也可以大于第一加热功率P1。在加热阶段和沸腾阶段,由于蒸汽通道21内设置有负压发生装置22,因此在这两个阶段可提高加热器11的加热功率或延长加热时间,从而缩短烹饪时间,节约电饭煲100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100,可在加热阶段和沸腾阶段提高加热器11的加热功率或延长加热器11的加热时间,从而加快电饭煲100的烹饪速度,缩短电饭煲100的烹饪时间,节约电能,降低使用成本。 
优选地,控制器3在电饭煲100焖饭阶段控制加热器11以第三加热功率和预定的运行周期加热预设焖饭时间,其中P3<P2。具体地说,在焖饭阶段,控制器3控制加热器11以低于沸腾阶段时的功率工作,其预定的运行周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一个时间周期,并以沸腾阶段结束为时间起点,例如预定的运行周期为5min,那么在沸腾阶段结束后的5min内,控制器3控制加热器11以第三加热功率P3工作,即为焖饭阶段。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焖饭阶段加热器11的运行周期还可以是间歇式的,例如控制器3可以控制加热器11以第三加热功率P3工作第一时间,然后控制器3控制加热器11停止工作第二时间,最后在控制加热器11以第三加热功率P3工作第三时间,这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容易理解的。另外,焖饭阶段相比沸腾阶段,控制器3控制加热器11的加热功率较低,即P3<P2,由此在提高烹饪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降低能耗。 
控制器3还可用于检测煲体1内食物量,且基于煲体1内的食物量从预设的加工功率中选择第二加热功率P2的具体大小。具体地,控制器3检测煲体1内的食物量的方法可有多种,下面描述三种不同的检测方式为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3检测煲体1内食物量的方法并不限于下述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控制器3基于蒸汽温度Tt上升预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说,控制器3可以根据煲盖2处的蒸汽温度Tt上升一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食物量的多少,可以理解的是,食物量越多,其蒸汽温度Tt上升预定温度所经历的时间越长,食物量越少,其蒸汽温度Tt上升预定温度所经历的时间越短,由此可根据该时间的长短确定食物量的大小。 
第二种方式为:控制器3基于单位时间内蒸汽温度Tt上升的幅度,例如在一定时间内蒸汽温度Tt上升了多少度,控制器3可根据温度上升幅度的大小来确定食物量的多少,换言之,食物量越多,蒸汽温度Tt在一定时间内上升的幅度相对越小,食物量越小,蒸汽温度Tt在一定时间内上升的幅度相对越大,由此控制器3即可根据单位时间内蒸汽温度Tt上升幅度来确定食物量的多少。 
第三种方式:控制器3基于蒸汽温度Tt上升单位温度值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所述煲体内食物量,例如上升一定温度如10°所需要的时间,控制器3可根据该时间的长短来确定食物量的多少,换言之,食物量越大,该时间越长,食物量越小,该时间越短。 
在确定食物量的多少后,控制器3即可控制加热器11以相应第二加热功率P2加热煲腔内的食物,例如当食物量较多时,可以选择较大的加热功率,当食物量较少时,可以选择较小的加热功率,从而有效缩短烹饪时间,同时节约能耗。 
优选地,控制器3在沸腾阶段基于煲体1内的食物量从预设的运行周期中选择负压发生装置22的运行周期。换言之,为了保证负压发生装置22去除泡沫的效果,同时节约电能,控制器3可根据当前食物量的多少,来控制负压发生装置22以合适的运行周期工作。 
具体地说,食物量越多,在相同加热功率下,其产生的泡沫也相对越多,食物量越少,在相同加热功率下,其产生的泡沫也相对越小,因此可根据食物量的多少来选择负压发生装置22的运行周期。 
下面以负压发生装置22间歇式运行为例,在食物量较多时,可选择间歇时间短的模式以保证泡沫的去除效果,在食物量较小时,可选择间歇时间较长的模式以尽可能的节约能耗。可以理解的是,电饭煲的负压发生装置22可具有多种间歇工作模式,其区别可以仅在于间歇时间。 
例如高频工作模式其间歇时间可以很短甚至为零即负压发生装置22一直工作,低频工作模式其间歇时间可以相对较长,其在高频与低频工作模式之间可以设置中频、中高频、中低频等多个模式以对应不同的间歇时间,由此在烹饪不同食物量时,控制器3可根据食物量的不同来控制负压发生装置22以适宜的模式工作,在防止泡沫溢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负压发生装置22的能耗,进而降低电饭煲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负压发生装置22间歇式运行为例仅是示意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负压发生装置22也可以是功率可调且对应调节后的功率一直工作,具体地说,例如食物量较多时,控制器3可控制负压发生装置22以较大的功率一直工作,而在食物量较小时,控制器3可控制负压发生装置22以较小的功率一直工作,这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容易理解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100,在加热阶段可提高加热器11的功率,缩短加热阶段的时间,提高烹饪效率,在沸腾阶段可根据获得的食物量等级即多少来调节负压发生装置22的运行模式以及加热器11的加热功率,从而在保证泡沫去除效果的同时,最大的降低能耗,且缩短烹饪时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内设有加热器;
煲盖,所述煲盖设在所述煲体上且所述煲盖内设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内设有用于在所述蒸汽通道内产生局部负压区域的负压发生装置;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相连,以在所述电饭煲的加热阶段停止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并控制所述加热器以第一加热功率P1进行加热,且在所述电饭煲的沸腾阶段运行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并控制所述加热器以第二加热功率P2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电饭煲的焖饭阶段控制所述加热器以小于所述第二加热功率P2的第三加热功率P3和预定的运行周期加热预设焖饭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煲盖处的蒸汽温度Tt的上部蒸汽温度传感器,所述煲体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煲体底部的煲体底部温度Tb的底部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为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功率P2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加热功率P1。
CN 201220576116 2012-11-02 2012-11-02 电饭煲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19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76116 CN202919892U (zh) 2012-11-02 2012-11-02 电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76116 CN202919892U (zh) 2012-11-02 2012-11-02 电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19892U true CN202919892U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09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76116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19892U (zh) 2012-11-02 2012-11-02 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1989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025A (zh) * 2013-12-04 2015-06-1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5078233A (zh) * 2014-05-20 2015-11-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92710A (zh) * 2013-12-13 2016-07-20 Seb公司 用蒸汽加热和/或烹饪食物的方法和设备
CN10811346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东芝家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锅
CN108309044A (zh) * 2017-01-18 2018-07-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控制装置和防溢出控制方法
CN110856608A (zh) * 2018-08-24 2020-03-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真空烹饪器具及真空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CN113520144A (zh) * 2021-08-24 2021-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控制设备及器具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025A (zh) * 2013-12-04 2015-06-1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5792710A (zh) * 2013-12-13 2016-07-20 Seb公司 用蒸汽加热和/或烹饪食物的方法和设备
CN105792710B (zh) * 2013-12-13 2018-03-20 Seb公司 用蒸汽加热和/或烹饪食物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78233A (zh) * 2014-05-20 2015-11-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78233B (zh) * 2014-05-20 2018-06-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1346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东芝家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锅
CN108309044A (zh) * 2017-01-18 2018-07-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控制装置和防溢出控制方法
CN108309044B (zh) * 2017-01-18 2020-11-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控制装置和防溢出控制方法
CN110856608A (zh) * 2018-08-24 2020-03-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真空烹饪器具及真空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CN110856608B (zh) * 2018-08-24 2022-05-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真空烹饪器具及真空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CN113520144A (zh) * 2021-08-24 2021-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控制设备及器具
CN113520144B (zh) * 2021-08-24 2022-07-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控制设备及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19892U (zh) 电饭煲
CN103783998A (zh) 电饭煲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09303468B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方法
CN103783997A (zh)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EP2703740B1 (en) Cook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team generator
CN106490964B (zh) 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烹饪器
KR102069166B1 (ko) 조리기구의 가열 제어 방법 및 가열 제어 장치
US8455798B2 (en) Oven
CN103052193B (zh) 加热包含于烹饪容器中的液体的方法以及感应加热设备
CN102705879B (zh) 蒸汽微波炉及其烹饪方法
CN202919893U (zh) 电饭煲
CN107616684B (zh) 压力锅的控制方法及压力锅
KR101002541B1 (ko) 가열조리기
CN104510325A (zh)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57966A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24343B (zh) 烹饪厨具盖体和烹饪厨具及破泡防溢方法
US20190029078A1 (en) Determining resonant frequency for quasi-resonant induction cooking devices
CN100548079C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8338670B (zh)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8903682B (zh) 烹饪电器的控制方法及烹饪电器
CN108236342A (zh) 烹饪设备及其掉电之后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08052745A1 (en) Oven, especially domestic ove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n oven
CN205214979U (zh) 电水壶
JP2013039296A (ja) 圧力式炊飯器
KR100698203B1 (ko) 전기 오븐의 예열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