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12530U - 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12530U
CN202912530U CN201220470763.9U CN201220470763U CN202912530U CN 202912530 U CN202912530 U CN 202912530U CN 201220470763 U CN201220470763 U CN 201220470763U CN 202912530 U CN202912530 U CN 202912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face
face portion
side plate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707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塙直人
池田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12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125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轿厢,具备将形成轿厢室侧壁的多个侧板以相邻侧板之间无缝隙和无高低差地连接在一起侧板连接结构。形成侧壁的侧板具有,形成轿厢室内壁的主面部,将主面部的两侧端分别向轿厢室外侧折弯成
Figure DDA00002142822100011
字状而形成的端面部,以及与主面部平行的折返面部,该侧板被排列成端面部彼此接触。这些侧板中,以跨越相邻配置的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第一侧板的端面部及折返面部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在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上固定有连接部件和推压部件。连接部件具备连接片,其相对于第二侧板的端面部隔着规定间距向垂直方向延长形成,该连接片插入到开口部并连接相邻的侧板。推压部件抵接于第一侧板端面部的背面并将该端面部向另一侧板的端面部推压。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轿厢的侧板结构,特别是,将多个侧板无缝隙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构筑出无高低差的侧壁的侧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轿厢具有环绕轿厢室周围的侧壁,该侧壁是从轿厢室的内侧或外侧连接多个侧板组装而成。在此这些侧板具有端面部,该端面部是分别将该两侧边缘部向轿厢室的外侧折弯而成。而且相邻侧板的连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介绍,通过将相邻侧板的端面部彼此对接,并将螺栓插通在设在各端面部上的贯穿孔中,接着在螺栓上旋合螺母来进行。或者如在专利文献2中所介绍,从对接好端面部的侧板的背面用夹子夹持端面部之间来进行。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61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55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使用螺栓和螺母来连接多个侧板的作业规模非常大。还有,使用夹子的情况,在设置有轿厢的井道内,从轿厢外侧进行侧板的连接作业,所以其工作也很费工时。 
对于此,也想出了在一个侧板的端面部上突设挂钩,而在另一个侧板的端面部上穿设可使上述挂钩插通的贯穿孔,通过将挂钩挂扣在贯穿孔的边缘部来连接两个侧板的端面部之间。但是,在这种挂钩结构中,两个侧板的端面部之间容易产生缝隙,而且因被设定在挂钩与贯穿孔间的间隙,两个侧板在前后方向(平面方向)错开,从而在轿厢室的内壁面上容易出现高低差。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轿厢室的 内侧容易进行用于形成轿厢室侧壁的多个侧板的连接组装作业,并具有无高低差内壁面的电梯轿厢。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具备:多个侧板,该侧板具有形成轿厢室内壁的主面部,以及将该主面部的两侧端分别向轿厢室的外侧折弯成“コ”字状而形成的端面部和与所述主面部平行的折返面部,并且,被排列成所述端面部相互接触;开口部,跨越形成在这些侧板中相邻配置的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第一侧板的端面部及折返面部上;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呈板状,具有固定部和连接片,该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上,该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隔着规定间距被折弯成L状,并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之间隔着规定间距延长形成在垂直方向上,该连接片被插入到所述开口部;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呈板状,具有固定部和推压片,该固定部与该连接部件相邻且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上,该推压片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隔着规定间距被折弯成L状,该推压片被插入到所述开口部;所述连接部件形成为,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之间夹持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部,而所述推压部件形成为,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部的背面,并将该端面部向所述另一侧板的端面部推压。 
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形成为,在被插入到所述第一侧板的开口部时,其侧边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折返面部,而且,其上部被斜切并与水平的上边连接。 
进一步,在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片具有在其板厚方向上发挥弹性作用的弹簧结构。 
进一步,在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侧边上形成有高低差,该侧边形成为,在被插入到所述第一侧板的开口部时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折返面部。进一步,在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推压部件的各自固定部形成为一体。 
进一步,在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阻挡片,该阻挡片与所述连接部件相邻并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上,该阻挡片形成为,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折返面部,以阻止所述第一侧板从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的位置向所述轿厢室的外侧方向移动。 
进一步,在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所 述推压部件及所述阻挡片的各自固定部形成为一体。 
根据上述结构,只要对接相邻的侧板端面部并在一侧的开口部上插入卡合另一侧的连接部件即可将多个侧板依次连接,从而能够从轿厢室的内侧容易构筑环绕轿厢室周围的侧壁。此时,受到弹性片的推压力而在相邻的两张侧板的端面部之间形成面接触,因此相邻的两张侧板之间不会产生缝隙。还有,由于折返部的背面与连接部件的连接片抵接,从而能够对齐相邻的两张侧板的折返部位置,进而对齐由相邻的两张侧板的主面部形成的侧壁表面,从而能够防止出现高低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电梯轿厢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形成轿厢侧壁的侧板的简要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轿厢的侧板上设有的开口部和连接部件的简要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4是示出通过图3所示的开口部和连接部件连接两张侧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部件的简要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6是示出使用图5所示的连接部件连接的两张侧板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简要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简要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附图标记: 
1:轿厢室的地板部件 
2、2a、2b:侧板 
21:主面部 
22:端面部 
23:折返面部 
25:开口部 
30:连接部件 
31:固定部 
32:连接片 
32a、32c:抵接部 
32b:引导部 
33:推压片 
33a、33b:突起 
34:阻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中示出的该简要结构,电梯轿厢构成为如下:在呈矩形的轿厢室的地面部件1的侧部连接组装多个侧板2,从而构筑除入口部的环绕轿厢室的侧壁的同时,在轿厢室的上部设置天花板3。再者,图中4是设在入口部的一侧部的入口柱,5是设在入口部上部的指层板。而且在上述结构的轿厢室的入口部前面侧,组装有门机构,该门机构由门机6和门扇7构成。 
构筑本发明涉及的电梯轿厢侧壁的侧板2,例如由厚度t的钢板形成,具有将其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向背面侧折弯加工的形状。具体地,如图2中示出的从背面侧观看其简要结构的立体图,侧板2由形成轿厢室侧壁(内壁面)的主面部21,和将该主面部21的两侧端分别向轿厢室的外侧(背面侧)折弯成“コ”字状而形成的折返部24形成。该折返部24由端面部22和与所述主面部21平行的折返面部23形成。在此,分别设在主面部21两侧的端面部22的宽度D(侧板2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被设定为,多个侧板2均相等。 
还有,图中20是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呈导轨状,与所述端面部22平行地接合在侧板2主面部的背面中央部上并形成一体。从所述主面部21的表面侧观看的该加强部件20的突出部的高度被设定为,与所述端面部22的宽度D(侧板2的前后方向的厚度)相等或小于等于该厚度。通过该加强部件20和如上所述的在主面部21的两端侧形成的“コ”字状折返部23,确保主面部21的弯曲强度,尤其是侧板2的弯曲强度。 
对于这样的侧板2,作为本发明特征的侧板的连接结构,其一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相邻连接的两张侧板2、2中的一个第一侧板1a上,在其折返部23上设有开口部25,在另一个第二侧板2b的折返部23上设有连接部件30, 该连接部件30插通于上述开口部25从而连接相邻的侧板2a、2b。更具体地说,在相邻的第一侧板2a上,设有横跨端面部22和折返面部23的开口部,而在第二侧板2b的折返部23上设有连接部件30。 
所述连接部件30包括:固定部31,其一端被固定在第二侧板2b的折返面部23上;连接片32,连接在该固定部31上。该连接片32相对于第二侧板的端面部隔着规定间距平行地配置,且相对于固定部31向上方延长形成。即,连接部件30中,固定部31和连接片32通过将一张钢板沿着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23和端面部22折弯成L状而形成。该连接部件30的连接片32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22具有略大于所述侧板2厚度t的间隙。另外,连接片32的形状为大致长方形,但从轿厢室观看后侧边32a,其形成在从折返面部23后退略大于所述侧板2厚度t的距离的(前侧)位置,进一步其上部的角部被斜切。如后述,这是为了在结合相邻的两张侧板2a、2b时,便于将第二侧板2b的连接部件30的连接片32插入第一侧板2a的开口部5。即,所述连接片32的被斜切的角部形成引导部32b,该引导部32b引导所述开口部25的上边缘部插入到所述连接片32与所述端面部22之间的间隙中。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侧板2b的折返面部23上设有推压部件34,该推压部件34与所述连接部件30相邻。即,所述连接部件30的固定部31上形成有推压片33,该推压片33的一端连接在该固定部31上,相对于所述端面部22保持规定间距的同时沿着所述端面部22被折弯成L状,并且在与所述端面部22相对置的部分具有人字形折弯的突起部33a。该推压部件34的推压片33,与所述连接部件30的连接片32一同插入在开口部25。如后述,该推压片33形成为,在该推压片33与第二侧板2b的端面部22之间的间隙中,插入相邻的第一侧板2a的开口部周边的端面部22时,突起部33a抵接于该端面部22的背面并将该端面部22向所述第二侧板2b的端面部22弹性推压。 
将具有这种结构的相邻的一对侧板2a、2b从轿厢室内侧的结合作业如下进行。即,第一侧板2a相对于第二侧板2b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略高位置的情况下,使两者折返部24的端面部22彼此相对置地配置。其次,使各自的折返部端面部22彼此接触的同时将第一侧板2a相对于第二侧板2b水平方向滑动,以使被固定在第二侧板2b上的连接部件30插入到第一侧板2a的折返部24上形成的开口部25。此时,第一侧板2a的开口部25周围的端面部22,插 入到连接部件30的连接片32及推压片33与第二侧板2b的端面部22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第一侧板2a相对于第二侧板2b向水平方向的滑动,直到第一侧板2a的开口部25周围的端面部22接触到连接部件30的固定部31为止进行。由于该固定部31,与其被固定的第二侧板2b的折返部23的面平行地延长形成之后折弯成L状,所以向水平方向滑动的第一侧板2a,其开口部25周围的端面部22接触于该固定部31的延长部分而停止。然后,使第一侧板2a相对于第二侧板2b向垂直方向的下方滑动。此时,连接片32通过其引导部32b和后侧边32a引导第一侧板2a的折返面部23。第一侧板2a相对于第二侧板2b向垂直方向下方的滑动,通过开口部25周围的端面部22接触于连接部件30的固定部31上端而停止。由此,所述两张侧板2a、2b对齐成在该垂直方向上的高度相等,同时这些主面部21对齐在同一平面上。 
相邻的两张侧板2a、2b通过上述连接结构连接,图4的(a)、(b)、(c)表示其连接状态。图4的(a)是表示从这些侧板2a、2b的上端观看两张侧板2a、2b的连接部位的状态图,图4的(b)是表示从侧板2a、2b的背面侧观看连接部位的状态图,而且图4的(c)是表示纵向切割侧板2a而从侧面观看连接部位的状态图。 
具备上述连接片32和推压片33的连接部件30,将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弹性作用的规定厚度的板部件,例如通过在其展开状态下进行冲压加工剪切之后,分别将与固定部31形成边界的部分折弯加工成直角而形成。而且,连接部件30将其固定部31在折返部23的规定位置上通过螺旋紧固等一体地固定在侧板2上。此外,在此示出了成一体地具有连接片32和推压片33的连接部件30,但也可以将连接片32和推压片33分别作为独立部件形成,并个别固定在侧板2的相邻位置上。 
特别是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连接片32的边缘部(立起边部)作为抵接部32a与折返部23的背面抵接,所以即使连接片32自身向表面方向挠曲,抵接部32a在侧板2的前后方向也不会变位。因此,只要规定出连接片32的剪切加工精度,则能够非常准确地规定抵接于连接片32的折返部23的背面位置。 
而且此时,第一侧板2a的端面部22通过推压片33从其背面侧向外侧被推压,随之该侧板2a在第二侧板2b侧滑动。然后,第一侧板2a的端面部22被夹持于第二侧板2b的端面部22与推压片33之间。由此,如图4的(a)、 (b)所示,两张侧板2a、2b的端面部22形成面接触,从而两张侧板2a、2b无缝隙地连接。其结果,相邻的两张侧板2a、2b被连接成无缝隙且在壁面上不形成高低差。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部件的简要结构的部分立体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a)所示,在所述第二侧板2b的折返面部23上设有阻挡片34,该阻挡片34与所述连接部件30相邻,并与所述第一侧板2a的折返面部23抵接,以限制第一侧板2a向背面侧过度滑动。该阻挡片34例如从被固定在所述折返部23的连接部件30以与折返部23平行地延长形成。再者,图5的(b)是从背面侧观看连接部件30的立体图。此外,关于阻挡片34,可以通过与连接片32或推压片33不同的部件实现。 
如果使用这种还具备阻挡片34的连接部件30,则其连接状态如6的(a)、(b)、(c)中所示,相邻的两张侧板2a、2b,以其端面部22彼此面接触且主面部21和折返面部23的各表面位置分别对齐于同一平面上的状态连接。再者,与图4相同,图6的(a)是表示从侧板2a、2b的上端观看两张侧板2a、2b的连接部位的状态图,图6的(b)是表示从侧板2a、2b的背面侧观看连接部位的状态图,而且图6的(c)是表示纵向切割侧板2a而从侧面观看连接部位的状态图。 
这样,根据使用具有阻挡片34的连接部件30的连接结构,折返面部23通过连接片32的引导部32b引导而抵接于连接片32的抵接部32a,该折返面部23被插入到连接片32的抵接部32a与阻挡片34之间而被限制位置。其结果,两张侧板2a、2b的折返面部23和主面部21的各面更准确地对齐于同一平面上。 
即,即使一个侧板2a从轿厢室侧被施加外向的力,也能够通过阻挡片34阻止第一侧板2a向外侧变位。还有,当第二侧板2b被施加向外的力时,通过连接片32阻止第二侧板2b向外侧变位。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将主面部21对齐在同一平面上的两张侧板2a、2b的连接状态,从而在该壁面上不会出现高低差。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作为形成推压片33的弹性结构,也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向端面部22侧突设形成的半球型突起33b来实现。这种突起33b,在对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剪切出连接部件30时,对该 连接部件30实施凸出加工来形成即可。 
还有,如图8的(a)所示,也可以在阻挡片34的边缘部设有多级(例如2级)阶梯状的抵接部32a、32c,这样设置阶梯状的抵接部32a、32c,则切出一个侧板2a而从侧面观看连接部位状态的如图8的(b)、(c)中所示,例如因规格改变而侧板2a、2b的厚度t从t1到t2稍许变厚时,不会影响两张侧板2a、2b之间的连接精度的同时能够轻松对应其变化。 
还有,关于开口部25和连接部件30,当然也可以分别设在侧板2纵向方向上的多个高度位置上。除此之外,本发明在不偏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 

Claims (7)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侧板,该侧板具有形成轿厢室内壁的主面部,将该主面部的两侧端分别向轿厢室的外侧折弯成“コ”字状而形成的端面部,以及与所述主面部平行的折返面部,并且,所述多个侧板被排列成所述端面部相互接触; 
开口部,跨越形成在这些侧板中相邻配置的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第一侧板的端面部及折返面部上; 
连接部件,呈板状,具有固定部和连接片,该固定部被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上,该连接片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隔着规定间距被折弯成L状,并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之间隔着规定间距延长形成在垂直方向上,该连接片被插入到所述开口部; 
推压部件,呈板状,具有固定部和推压片,该固定部与该连接部件相邻且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上,该推压片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隔着规定间距被折弯成L状,该推压片被插入到所述开口部; 
所述连接部件形成为,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之间夹持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部, 
所述推压部件形成为,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面部的背面,并将该端面部向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部推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片形成为,在被插入到所述第一侧板的开口部时,其侧边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折返面部,而其上部被斜切并与水平的上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片具有在其板厚方向上发挥弹性作用的弹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片的侧边上形成有高低差,该侧边形成为,在被插入到所述第一侧板的开口部时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折返面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推压部件的各自固定部形成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阻挡片,该阻挡片与所述连接部件相邻并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上,该阻挡片形成为,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折返面部,以阻止所述第一侧板从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返面部的位置向所述轿厢室的外侧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所述推压部件及所述阻挡片的各自固定部形成为一体。 
CN201220470763.9U 2011-12-28 2012-09-14 电梯轿厢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125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8036 2011-12-28
JP2011288036A JP5327913B2 (ja) 2011-12-28 2011-12-28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12530U true CN202912530U (zh) 2013-05-01

Family

ID=48160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70763.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12530U (zh) 2011-12-28 2012-09-14 电梯轿厢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27913B2 (zh)
CN (1) CN2029125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0231A (zh) * 2015-11-26 2017-06-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以及使用该电梯轿厢的电梯装置
CN113428764A (zh) * 2020-03-06 2021-09-24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门套的堵板安装部件、堵板安装结构以及堵板安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4436B2 (ja) * 2015-01-22 2016-12-2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フェッシャープレート
CN105947843A (zh) * 2016-07-01 2016-09-21 浙江联合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六导轨的货梯轿厢架结构
WO2020234934A1 (ja) * 2019-05-17 2020-1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42387A (ja) * 1988-03-25 1989-09-27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
JPH01303282A (ja) * 1988-05-31 1989-12-07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構造
JP3114495B2 (ja) * 1994-06-07 2000-1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ハニカムパネル及びその締結構造並びにその締結方法
JP4929718B2 (ja) * 2006-01-06 2012-05-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
JP2010195533A (ja) * 2009-02-25 2010-09-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0231A (zh) * 2015-11-26 2017-06-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以及使用该电梯轿厢的电梯装置
CN113428764A (zh) * 2020-03-06 2021-09-24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门套的堵板安装部件、堵板安装结构以及堵板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27913B2 (ja) 2013-10-30
JP2013136433A (ja) 201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12530U (zh) 电梯轿厢
CN111237308B (zh) 用于建筑镶板的机械锁定系统
US8484924B2 (en) Panel, in particular floor panel
US9482012B2 (en) Building panels provided with a mechanical locking system
US9363920B1 (en) Server
UA95514C2 (uk) Спосіб обробки бічної крайки панелі
US20190214762A1 (en) Connector
US9878359B2 (en) Bending device for metallic plate
EP3064321B1 (en) Oblique fastening apparatus
WO2013088247A3 (en) Mold-in touch fastening product
EP3744437A1 (en) Bending device
US10207304B2 (en) Bending device for metallic plate
US9186821B2 (e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a mold
US11370112B2 (en) Assembly apparatus and structure fabricating method
US8490454B2 (en) Machine for drawing metal sheets
US8979414B2 (en) Connection system
US9056743B2 (en) Sheet process device
EP2964851B1 (en) Building panels provided with a mechanical locking system
US11364530B2 (en) Wedge driv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wedge drive having optimized guidance
KR100783162B1 (ko) 편겹침 탭터미널의 성형장치 및 방법
EP2546001A1 (en) Sorting system for postal items
CN106659270B (zh) 滑块组装装置
EP3423643A1 (en) Fastener alignment guide, connector and method
EP4043120A1 (en) Method of joining metal sheets and metal laminate assembly, in particular made with this method
JP6366208B1 (ja) ランナー材及びランナー材の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