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06050U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06050U
CN202906050U CN 201220547381 CN201220547381U CN202906050U CN 202906050 U CN202906050 U CN 202906050U CN 201220547381 CN201220547381 CN 201220547381 CN 201220547381 U CN201220547381 U CN 201220547381U CN 202906050 U CN202906050 U CN 202906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base portion
terminal
metal shell
wel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4738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邰军
刘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473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06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06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060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设置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经注塑成型在所述金属壳体内侧,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平板状的基部及自基部向一侧一体垂直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收容部,所述基部形成与收容部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安装槽装配组合到绝缘本体上,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镶埋于基部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并向外暴露的焊接部。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同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2008年10月15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134587号揭示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可表面焊接到外部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设置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绝缘座及与绝缘座配合的绝缘盖。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端子及与固定端子配合的可动端子,当对接连接器未插入时,所述可动端子与所述固定端子配合,当对接连接器插入配合后,所述可动端子与所述固定端子断开连接。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弯折延伸到绝缘本体的底面而形成的焊接部。
但是,现有技术装配方式为多个零件治具铆压组合而成;此结构:绝缘本体需多开一套模具,由于装配工站较多,导致生产效率较低;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的组合方式由焊接部铆压扣合而成,有扣合不紧,易脱开风险,由于产品是叠加装配而成,且金属壳体的焊接部与导电端子的焊接脚平面度难以管控。现有技术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为模具折弯成U型结构,由于此产品结构空间的限制,焊锡脚与端子定位面高度较小,所以U型折弯较困难,成型不稳定,折弯根部会有裂纹现象,且易爬锡。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的配合稳定。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设置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经注塑成型在所述金属壳体内侧,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平板状的基部及自基部向一侧一体垂直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收容部,所述基部形成与收容部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安装槽装配组合到绝缘本体上,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镶埋于基部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并向外暴露的焊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遮盖在所述基部上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并包覆在对接部外侧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有遮盖所述基部靠近对接部一侧表面的平板部,及自平板部沿基部侧边延伸到基部远离对接部的一侧的所述焊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部成对设置,并且该对焊接部呈轴对称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的延伸部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行凹槽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部设有喇叭口状以导引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导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设有部分位于第一接触部正下方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在当对接连接器未插入收容部时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连接,当对接连接器插入后,所述第二接触部被对接连接器抵压而与第一接触部分离而断开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设置在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通过将绝缘本体注塑成型在金属壳体内侧,从而无需通过金属壳体的焊接部与绝缘本体相铆压而将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扣合在一起,并且可使绝缘本体与金属壳体之间固持稳定,有效排除扣合不紧、易脱开的风险;此外,金属壳体的焊接部的平面度也更容易管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同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同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同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在绝缘本体10上的导电端子20及设置在绝缘本体10外侧的金属壳体30,所述绝缘本体10经注塑成型在所述金属壳体30内侧。所述同轴连接器100可表面焊接到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
请参照图1-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形成有平板状的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一侧垂直延伸的对接部12,所述对接部12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收容部121。所述收容部121为圆筒状。所述对接部12在自由端设有直径大于收容部121的导引部122,所述导引部122的尺寸沿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逐渐变小最终与收容部121相接,所述导引部122的形状呈喇叭口状,从而在对接连接器插入时,可以导引对接连接器与同轴连接器100配合。所述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形成与收容部121连通的安装槽111。所述绝缘本体10一般由塑胶等业界常用的材料制造。
请参照图1-4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通过安装槽111装配组合到绝缘本体10上。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所述其中一个导电端子20为固定端子,另一个导电端子20为可动端子。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收容在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接触部211、设置在绝缘本体10外的用以与外部电路板焊接的第一焊接部212、及设置在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一焊接部212之间的第一固持部213。所述第二固持部213包括设置在第一端子21的两侧的翼部214,所述翼部214上均设有倒刺215从而可以加强第一端子21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固持配合。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收容在绝缘本体10内的第二接触部221、设置在绝缘本体10外的用以与外部电路板焊接的第二焊接部222、及设置在第二接触部221与第二焊接部222之间的第二固持部223。所述第二固持部223包括设置在第二端子22的两侧的翼部224,所述翼部224上均设有倒刺225从而可以加强第二端子22与绝缘本体10之间的固持配合。所述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可通过前述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上的一对安装槽111装配组合到绝缘本体10上,也可通过直接与绝缘本体10一体成型而装配组合到绝缘本体10上。所述第一焊接部212及第二焊接部222是冲压刺破拉伸成型结构,第一及第二焊接部212,222与刺破断面高低差,即,所述第一及第二焊接部212,222与相应的第一端子21或者第二端子22的其它部分有高低差,从而可防止爬锡,不需要剥金处理,该种结构的冲压模具设计简单,成型稳定,生长成本低。改善由于空间高度不足,而导致的折弯成型不稳定及爬锡问题。所述第一焊接部212设有冲压刺破拉伸成型时形成的第一通孔216,所述第二焊接部222设有冲压刺破拉伸成型时形成的第二通孔226。当对接连接器未插入配合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接触导通,当对接连接器插入配合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可使得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分离而断开连接,并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焊接部212与第二焊接部222设置在绝缘本体10的相对两侧。
如图1-4所示,所述金属壳体30,由金属料带冲压形成。所述金属壳体30设有遮盖在所述基部11上的主体部31及自主体部31延伸并包覆在绝缘本体10的对接部12外侧的延伸部32,所述主体部31设有遮盖所述基部11靠近对接部12一侧表面的平板部311,及自平板部311沿基部11侧边延伸到基部11远离对接部12的一侧的所述焊接部312。所述金属壳体30的焊接部312成对设置,并且该对焊接部312呈轴对称排列。所述金属壳体30的延伸部32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321,所述环行凹槽3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通过将绝缘本体10注塑成型在金属壳体30内侧,从而无需通过金属壳体30的焊接部312与绝缘本体10相铆压而将金属壳体30与绝缘本体10扣合在一起,并且可使绝缘本体10与金属壳体30之间固持稳定,有效排除扣合不紧、易脱开的风险;此外,金属壳体30的焊接部312的平面度也更容易管控。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设置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经注塑成型在所述金属壳体内侧,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平板状的基部及自基部向一侧一体垂直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收容部,所述基部形成与收容部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安装槽装配组合到绝缘本体上,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镶埋于基部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并向外暴露的焊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遮盖在所述基部上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并包覆在对接部外侧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有遮盖所述基部靠近对接部一侧表面的平板部,及自平板部沿基部侧边延伸到基部远离对接部的一侧的所述焊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成对设置,并且该对焊接部呈轴对称排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延伸部的外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行凹槽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卡扣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设有喇叭口状以导引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导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设有部分位于第一接触部正下方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在当对接连接器未插入收容部时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连接,当对接连接器插入后,所述第二接触部被对接连接器抵压而与第一接触部分离而断开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设置在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
CN 201220547381 2012-10-24 2012-10-24 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06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47381 CN202906050U (zh) 2012-10-24 2012-10-24 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47381 CN202906050U (zh) 2012-10-24 2012-10-24 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06050U true CN202906050U (zh) 2013-04-24

Family

ID=4812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4738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06050U (zh) 2012-10-24 2012-10-24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060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285A (zh) * 2012-10-24 2013-02-06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285A (zh) * 2012-10-24 2013-02-06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1025B2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CN105406241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26745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05132A (zh) 二次成型式正反插usb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82710A (zh) 插座型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9680265B2 (en) Femal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602320B (zh) 加高型Type-C插座连接器的生产组装方法
CN202906050U (zh) 同轴连接器
CN104347996A (zh) 中继连接器的保持器组件
CN102916285A (zh) 同轴连接器
CN201868608U (zh)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
CN10442596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259913U (zh) 微型开关同轴连接器
CN202906011U (zh) 同轴连接器
CN103840349A (zh) 带侦测功能的i/o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US20130337704A1 (en) Connector
US930630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2906012U (zh) 电连接器及料带
CN203351793U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102931507B (zh) 同轴连接器
US9306357B2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preparation method
CN201029113Y (zh) 电连接器
CN102801060A (zh) 磁性模组的制造方法及利用此种磁性模组制造的电连接器
CN201639029U (zh) 电连接器
CN20374710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