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88090U -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88090U
CN202888090U CN 201220543375 CN201220543375U CN202888090U CN 202888090 U CN202888090 U CN 202888090U CN 201220543375 CN201220543375 CN 201220543375 CN 201220543375 U CN201220543375 U CN 201220543375U CN 202888090 U CN202888090 U CN 202888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hook
hit
mov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433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军
金雯芬
苏琦烨
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utomotiv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utomotiv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utomotiv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utomotiv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433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88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88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880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包括动铁芯、依次设置于动铁芯之外的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连杆、挂钩、动触点以及可与动触点连接的静触点,所述动铁芯中间设置有中间细两端粗的台阶状内孔,所述挂钩与动铁芯相连接,挂钩尾端设有与动铁芯内孔相通的凹槽;所述连杆尾端设置在所述挂钩的凹槽内,其杆身延伸到动铁芯内孔外,且连杆尾端装有垫圈,始端与动触点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电磁开关触点粘连的故障发生,进而减少起动机整机的故障率,减低了发动机公司零公里PPM值和售后PPM值。

Description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动机配件的零公里和售后故障率统计中,起动机所占的比例始终处于前几位,在这些失效故障中电磁开关的故障比例尤其突出,成为主要失效模式之一。而在电磁开关故障模式中开关主触点粘连也是常见的现象。并且,开关主触点粘连后又会导致起动机出现其他的故障,例如:1、由于主触点粘连,蓄电池长期供电给起动机,驱动齿轮在发动机正常工作过程中被飞轮齿圈反带,时间长了,发动机换向器和电枢都会损坏,单向器也会损坏。2、导致蓄电池馈电受损的潜在失效。3、使发电机不得不提供大的负载电流,维持供电系统平衡。4、如果起动机内部由于零件损坏,而出现短路时,蓄电池+30端线束也可能变热老化。
目前,主要有分体式和整体式两种电磁开关,其具体结构特点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所示为分体式电磁开关,动铁芯51与动触点53没有机械连接,当T50断电时,动触点依靠开关盖55里面的小的回位弹簧56回位,压缩力F55大约20N~30N左右,如果发生动触点与静触点粘连现象,就会导致力F55不足以分离粘连在一起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就会导致电磁开关失效。
图2所示为整体式电磁开关,动铁芯61与连杆67通过滚花过盈68连接,从而使动触点63与动铁芯61构成整体式结构,当T50断电时,动触点63依靠安装于动铁芯位置的回位弹簧62的压缩力F64和单向器通过拔叉的杠杆作用在动铁芯上产生向左的拉力F63的合力共同作用回位,合力大约60N~80N左右,如果发生动触点63与静触点64粘连现象,依靠此合力分离粘连在一起的动触点和静触点,避免电磁开关粘连失效。
现在使用的电磁开关基本上是上述分体式或者整体式结构,但是此两类电磁开关均存在触点粘连现象,无法避免故障的发生,所以,开关触点粘连是个有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以避免电磁开关触点粘连的故障发生,进而减少起动机整机的故障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包括动铁芯、依次设置于动铁芯之外的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连杆、挂钩、动触点以及可与动触点连接的静触点,所述动铁芯中间设置有中间细两端粗的台阶状内孔,所述挂钩与动铁芯相连接,挂钩尾端设有与动铁芯内孔相通的凹槽;所述连杆尾端设置在所述挂钩的凹槽内,其杆身延伸到动铁芯内孔外,且连杆尾端装有垫圈,始端与动触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动铁芯内孔的最小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垫圈的外径小于所述挂钩凹槽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动铁芯内孔与连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端部设置有第二回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静触点设置在与动触点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且静触点分别与+30端子和电机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位弹簧的压缩力为25~44N。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回位弹簧的压缩力为10~22N。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避免电磁开关的动静触点粘连的故障发生,降低了起动机整机的故障率,减低了发动机公司零公里PPM值和售后PPM值,同时,节省了起动机公司的索赔成本,也就是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减少了客户的投诉和抱怨,提高了汽车公司的销售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分体式电磁开关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整体式电磁开关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啮合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断电后触点粘连时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的放大图。
其中:1...电机部件,2...电机端子,3...吸拉线圈,4...保持线圈,
6...车载继电器,7...钥匙开关,8...+30端子,9...挂钩,11...飞轮齿圈,12...驱动齿轮,13...输出轴,14...驱动单向器,15...拔叉,16...动铁芯,17...动触点,18...静触点,19...第一回位弹簧,20...连杆,21...垫圈,22...螺旋花键,23...第二回位弹簧,51...动铁芯,52...顶杆,53...动触点,54...静触点,55...开关盖,56...回位弹簧,61...动铁芯,62...回位弹簧,67...连杆,63...动触点,64...静触点,65...开关盖,68...滚花过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包括动铁芯16、依次设置于动铁芯16之外的吸拉线圈3和保持线圈4、连杆20、挂钩9、动触点17以及可与动触点连接的静触点18,所述动铁芯16中间设置有中间细两端粗的台阶状内孔,所述挂钩9与动铁芯16相连接,挂钩9尾端设有与动铁芯16内孔相通的凹槽;所述连杆20尾端设置在所述挂钩9的凹槽内,其杆身延伸到动铁芯16内孔外,且连杆20尾端装有垫圈21,始端与动触点17连接。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当钥匙开关7转到“起动”档,车载继电器6导通,起动机电磁开关端子T50导通,此时,电磁开关的吸拉线圈3和保持线圈4工作,动铁芯16在吸拉线圈3和保持线圈4产生的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与动铁芯16相连的挂钩9也随之向右移动,待挂钩9凹槽底部接触到连杆20尾端时,连杆20与动铁芯16构成整体,一起向右移动,而此时动铁芯16相对连杆20有相对位移δ(δ定义为反冲击间隙)。与连杆20相连的动触点17向右移动直到与静触点18接触导通。动触电17与静触点18导通,进而使电机端子2与+30端子8导通,电机部件1开始工作,输出轴13转动,驱动单向器14转动。
在动触点17和静触点18导通的过程中,动铁芯16在电磁力作用下向右移动动,由于拔叉15尾端与挂钩9顶端相连,故带动拔叉15尾端向右移动,通过拔叉15的杠杆作用使拔叉15与单向器14配合的一端向左移动,推动单向器14左移,此时单向器14的驱动齿轮12与发动机的飞轮齿圈11啮合,驱动发动机曲轴转动,成功启动发动机。
当钥匙开关7断电后,车载继电器6断电,T50端子断电,吸拉线圈3和保持线圈4断电,动铁芯16在回位弹簧19力F4和拔叉15拉力F3作用下回位,动触点17在F3+F4+F5的合力作用下回位,所以电磁开关动触点17和静触点18成功分离。电机部分1断电,单向器14回位,起动机停止工作。完成启动任务。
当动触点17和静触点18粘连后,本实用新型的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即体现出它的特点和优势。从图7和图8可看出动触点16和静触点17的分离过程,由于在连杆20的尾端安装了垫圈21,当动铁芯16移动到下边接触到它时,动铁芯16就可以带着连杆20一起向下移动,从而带着动触点17向下移动,最终动触点17和静触点18被强制分离。
在图7和图8中,T50断电的瞬间,动铁芯16处于位置A时刻,反冲击间隙δ处于最大值(如图8所示),此时动铁芯16受回位弹簧19的推力F1,设计参数F1=44N。在F1作用下,动铁芯16下移,接触到垫圈21,使反冲击间隙δ=0,动铁芯16到达位置B,此时的弹簧力为F4,由第一回位弹簧19的设计图纸可知F4的静态力是25N。
当发动机的飞轮齿圈11转速高于起动机驱动齿轮12的转速时,单向器14会被飞轮齿圈11反推向起动机尾端,此力通过单向器14传递给拨叉15,其计算公式为:
F2=(2Mt/Do)×Tanβ=(2×0.8×1000/16.5)×Tan20=35.3N
其中:
Mt=0.8N.m  单向器14反向打滑扭矩.它是估计值
Do=16.5mm  输出轴13的螺旋花键22分度圆直径
Tanβ=20°  输出轴13的螺旋花键22的螺旋角
F3:由于拨叉15的杠杆作用,在动铁芯16端产生的向左的拉力,由杠杆原理可知(图8),F2与F3的关系式:
F2×L1=F3×L2
其中:
L1=43mm;L2=27mm
所以,F3=F2×L1/L2
F3=35.3×43/27=56.2N;
当反冲击间隙δ=0时,回位弹簧23作用于动触点17上的力,由设计图纸可知:F5=22N;
从而可知:粘连的动触点17和静触点18反冲击断电时静态合力F为:F=F3+F4+F5=56.2N+25N+22N=103.2N。
而在反冲击间隙从最大值到δ=0过程中,动铁芯16的合力(F3+F4)产生的所有动能都撞击在垫圈21上,在此瞬间会产生很大的动态冲击力,其动态合力对于粘连的动触点17和静触点18的分离力要远远大于(F3+F4)的静态力本身的分离力。所以实际产生的动态的分离力要远大于F=103.2N。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包括动铁芯(16)、依次设置于动铁芯之外的吸拉线圈(3)和保持线圈(4)、连杆(20)、挂钩(9)、动触点(17)以及可与动触点(17)连接的静触点(18),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铁芯(16)中间设置有中间细两端粗的台阶状内孔;
所述挂钩(9)与动铁芯(16)相连接,挂钩(9)尾端设有与动铁芯(16)内孔相通的凹槽;
所述连杆(20)尾端设置在所述挂钩(9)的凹槽内,其杆身延伸到动铁芯(16)的内孔外,且连杆(20)尾端装有垫圈(21),始端与动触点(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21)的外径大于所述动铁芯(16)内孔的最小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21)的外径小于所述挂钩(9)凹槽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16)内孔与连杆(20)之间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0)端部设置有第二回位弹簧(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18)设置在与动触点(17)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且静触点(18)分别与+30端子(8)和电机端子(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19)的压缩力为25~44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3)的压缩力为10~22N。
CN 201220543375 2012-10-22 2012-10-22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88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43375 CN202888090U (zh) 2012-10-22 2012-10-22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43375 CN202888090U (zh) 2012-10-22 2012-10-22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88090U true CN202888090U (zh) 2013-04-17

Family

ID=48079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4337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88090U (zh) 2012-10-22 2012-10-22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880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1515A (zh) * 2012-10-22 2013-01-16 苏州依斯克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1515A (zh) * 2012-10-22 2013-01-16 苏州依斯克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CN102881515B (zh) * 2012-10-22 2015-02-04 苏州依斯克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1515B (zh)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CN201196125Y (zh) 一种带有低速入齿机构的汽车起动机
CN202888090U (zh) 一种反冲击强制断电电磁开关
CN202073679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启动保护装置
CN205248200U (zh) 电磁开关及使用该电磁开关的缓啮合式起动机
CN204167140U (zh) 一种汽车启动用电磁开关
CN203707037U (zh) 一种用于起动电机的电磁开关
CN205789747U (zh) 电磁开关
CN203670073U (zh) 具有二阶啮合功能的起动机
CN20373019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起动机的点火系统
CN206694170U (zh) 一种大功率发动机的双电马达同步起动装置
CN202001165U (zh) 防止发动机误起动保护系统
CN204376789U (zh) 一种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CN2557712Y (zh) 可慢转的起动机
CN104763570A (zh) 具有二阶啮合功能的起动机
CN201615014U (zh) 车辆发动机用起动马达
CN205918536U (zh) 一种起动机控制装置
CN202370725U (zh) 一种发动机启动电路
CN202832929U (zh) 一种柔性啮合二阶驱动起动机
CN104465231A (zh) 可减小起动机顶齿力的电磁开关
CN105863922B (zh) 一种起动机控制装置
CN206617272U (zh) 一种新型的强制啮合起动机
CN204200445U (zh) 用于起动机杠杆拨叉的转销支座
CN204961142U (zh) 一种具有自保功能的节能型起动机控制系统
CN204126799U (zh) 一种带有缓冲吸震保护的起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