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2956U -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2956U
CN202832956U CN 201220398956 CN201220398956U CN202832956U CN 202832956 U CN202832956 U CN 202832956U CN 201220398956 CN201220398956 CN 201220398956 CN 201220398956 U CN201220398956 U CN 201220398956U CN 202832956 U CN202832956 U CN 202832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cylinder sleeve
oil duct
r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989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三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 blue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of Ningbo Parker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PKL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PKL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PKL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9895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32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2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29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包括壳体、封盖、缸盖、直轴和偏心套,壳体内具有多个柱塞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内嵌设有缸套,柱塞体位于缸套的内孔中,缸套的外周壁与柱塞缸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缸盖下端面中心位置处具有向下延伸用以插入缸套内孔的插入部,插入部的外周面与缸套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位于插入部周缘的缸盖下端面则与壳体的相对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缸套的侧壁上开有轴向贯穿的泄压油道,泄压油道的下端与柱塞体下方的壳体内腔连通。渗漏过第二密封圈后的高压压力油会直接经由泄压油道排向柱塞体下方的壳体内腔,这样压力油就不会渗漏过第三密封圈而到壳体外部,有效解决了液压马达的渗油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马达,尤其涉及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现有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通常包括壳体、与壳体密封连接的缸盖和封盖、曲轴、通油盘、配油盘、柱塞体,壳体内具有多个柱塞缸,柱塞缸为奇数个,分别放射状地均匀分布在壳体的圆周上,柱塞缸内的柱塞体与连杆上部的球头相球铰接连接,连杆底部的圆柱面与曲轴中的偏心套相接触,连杆的轴心位置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曲轴中的直轴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与封盖中,曲轴中直轴的一端通过双头键与配油盘相连,直轴的另一端则用来带动负载转动。使用时,当压力油由通油盘经配油盘、壳体中的流道进入到柱塞体上方的壳体内腔时,压力油产生的液压力作用于柱塞体顶部,该液压力分解成沿着连杆中心线指向曲轴的曲拐中心的力和对柱塞缸内壁产生的侧向力,前者的切向力对曲轴的旋转中心产生扭矩,使曲轴绕其旋转中心旋转,实现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达到输出转速和扭矩的目的。
如一专利号为ZL200620105572.7(公告号为CN292411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披露了这样一种液压马达。
缸盖与壳体之间密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液压马达的质量,如果密封的不好,高压的液压油会从缸盖与壳体之间的密封处渗漏出。
如图7所示,现有缸盖4’和柱塞缸5’之间采用以下结构密封,缸盖4’下端面中心位置处具有向下延伸用以插入壳体的柱塞缸5’内孔的插入部41’,因此缸盖的外形呈阶梯状,插入部的外周面与柱塞缸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6’而形成第一道密封,位于插入部周缘的缸盖下端面则与壳体的相对端面贴合并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壳体上,位于插入部周缘的缸盖下端面与壳体的相对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7’而形成第二道密封。
由于柱塞体与缸盖之间的柱塞缸内腔部分为高压腔,当液压马达工作时,高压的压力油通过流道进入前述高压腔,因压力油的油压很大,即使有两道密封,高压的压力油也易从缸盖和壳体的柱塞缸之间的密封处渗漏出;另外壳体体积比较大,故柱塞缸的内孔不方便进行额外的加工,柱塞缸的内孔壁的粗糙度及耐磨性较差。
如图7所示,现有连杆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仅通过呈圆环状的卡环2’与偏心套3’连接在一起,连接牢靠程度较差。另外,现有连杆底部端面呈与偏心套外形相配的内凹的弧面,连杆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长方形,加工连杆底部内凹的弧面时,需要专门的夹具对工件进行定位,加工困难不方便,另外由于连杆的底部呈长方形,连杆底部端面的四个边角比较薄弱,液压马达在工作过程中,偏心套对连杆底部始终有磨损,且磨损不均匀,连杆受力不均,导致液压马达工作不稳定,另外连杆底部端面的四个边角受力不均匀,导致连杆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更易疲劳断裂,增加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杜绝缸盖和壳体之间液压油渗漏问题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包括壳体、封盖、缸盖、直轴和偏心套,所述偏心套固定在直轴上而形成曲轴,壳体内具有多个在偏心套的圆周方向上放射状均布的柱塞缸,每个柱塞缸内均设有连杆和柱塞体,柱塞体与各自的连杆的球头部相球铰接,而各连杆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外周面接触,连杆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内嵌设有缸套,所述柱塞体位于缸套的内孔中,缸套的外周壁与柱塞缸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缸盖下端面中心位置处具有向下延伸用以插入缸套内孔的插入部,插入部的外周面与缸套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位于插入部周缘的缸盖下端面则与壳体的相对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缸套的侧壁上开有轴向贯穿的泄压油道,泄压油道的下端与柱塞体下方的壳体内腔连通。
上述柱塞缸内孔壁的下部具有环状的内肩胛,所述缸套的下部的外周具有环状的下缺口,所述下缺口搁置在内肩胛上而对缸套进行下限位,所述缸套的上端面则与位于插入部周缘的缸盖下端面接触而对缸套进行上限位。其为将缸套轴向限位在柱塞缸内的一种结构。
上述缸套上部邻近泄压油道处具有上缺口,该上缺口与泄压油道的上部连通。设置上缺口能更快速将渗漏到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之间的压力油经由泄压油道排向柱塞体下方的壳体内腔。
上述偏心套两侧分别套设有卡环,该卡环具有对连杆的底部进行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水平壁,所述卡环的水平壁压制在连杆底部的上端面上,有定位销轴向穿过偏心套,定位销的两端套设有对所述卡环轴向限位的挡圈。通过套设在偏心套两侧的卡环中的水平壁将连杆相对偏心套径向限位,另外通过挡圈及定位销将卡环轴向限位,从而完成连杆与曲轴之间的牢靠连接,确保液压马达能正常工作,是一种全新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
上述两个挡圈中的其中一个挡圈通过定位销的挡肩部进行轴向限位;另一个挡圈则通过卡制在定位销上的卡簧进行轴向限位。当然挡圈还可通过螺母进行轴向限位。挡圈的设置,不仅实现卡环的定位,同时也避免卡环在工作过程中对液压马达壳体和封盖内壁的磨损,现即便挡圈受力后发生磨损,则只要更换挡圈即可。
上述卡环的水平壁与连杆底部的上端面分别为斜面,两者之间为线接触。由于两者之间为斜面配合,这样水平壁对连杆的作用力可分解成轴向和径向两个分力,同时对连杆的底部进行轴向和径向限位,另外也便与实现水平壁与连杆底部的上端面的贴合。
上述连杆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圆形,连杆的底部端面为内凹的球窝面,所述偏心套的外周面为外凸的与所述球窝面相配的球头面。
连杆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圆形,且连杆的底部端面为内凹的球窝面,而加工球窝面不需要专门夹具对连杆进行定位再加工,只需要采用常规机床上夹具便可对其进行定位加工出球窝面,加工方便、成本低;另外可使连杆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之间形成球面接触,连杆受力均匀,不易疲劳断裂,降低液压马达的维修成本,液压马达工作时,连杆还可绕自身轴线缓慢自转,使连杆的磨损也均匀,确保液压马达正常工作。
上述球窝面的周缘具有一圈铜质耐磨层。以提高球窝面与偏心套外周面之间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由于液压马达工作时,油道口径较大,高压的压力油快速通过油道后进入连杆的底面与偏心套的接合面处后,高压的压力油会将连杆抬起,影响液压马达曲轴旋转的工作效率,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上述油道设计为阶梯孔,油道下部的大孔部内固定有固定件,固定件上开有轴向贯穿的阻尼孔,该阻尼孔与油道上部的小孔部相通。高压油能通过阻尼孔,同时高压油经阻尼孔阻尼后又不会快速进入连杆的底面与偏心套的接合面处,连杆不会被抬起,确保液压马达平稳工作。
上述固定件螺纹连接在油道下部的大孔部内。该方式能方便将固定件安装到油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渗漏过第二密封圈后的高压压力油会直接经由泄压油道排向柱塞体下方的壳体内腔,这样压力油就不会渗漏过第三密封圈而到壳体外部,有效解决了液压马达的渗油问题;另外缸套为独立的部件,柱塞体位于缸套的内孔中,方便对缸套的内孔壁进行磨削加工,使缸套内壁的圆锥度、圆度及表面粗糙度的精度提升,确保柱塞体在缸套内滑移顺畅,提高了机械效率,我们还可对缸套的内孔壁进行淬火处理,以提升缸套内孔壁的硬度和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环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的剖视图;
图7为现有液压马达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包括壳体1、封盖10、缸盖3、直轴4和偏心套5,偏心套5通过键槽结构固定在直轴4上而形成曲轴,封盖10连接在壳体1侧部的孔内,封盖10和壳体侧部的孔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9d密封,直轴4的两端通过轴承17支承在壳体1与封盖中。壳体1内具有多个在偏心套5的圆周方向上放射状均布的柱塞缸11,每个柱塞缸11内均设有连杆6和柱塞体7,柱塞体7与各自的连杆的球头部61相球铰接,而各连杆6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5外周面接触,连杆6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62。以上为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的常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柱塞缸11内嵌设有缸套8,柱塞体7位于缸套8的内孔中能上下滑移,柱塞体7的外周面与缸套8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9e密封,柱塞缸11内孔壁的下部具有环状的内肩胛13,缸套8的下部的外周具有环状的下缺口82,下缺口82搁置在内肩胛13上而对缸套8进行下限位,缸套8的上端面则与位于插入部31周缘的缸盖3下端面接触而对缸套8进行上限位。
由于缸套8为独立的部件,我们可方便对缸套8的内孔壁进行磨削加工,使缸套内壁的圆锥度、圆度及表面粗糙度的精度提升,确保柱塞体在缸套内滑移顺畅,提高了机械效率,我们还可对缸套的内孔壁进行淬火处理,以提升缸套内孔壁的硬度和耐磨性。
缸套8的外周壁与柱塞缸11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9a;缸盖3下端面中心位置处具有向下延伸用以插入缸套8内孔的插入部31,插入部31的外周面与缸套8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9b形成第一道密封,位于插入部31周缘的缸盖3下端面则与壳体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9c形成第二道密封,缸套8的侧壁上开有轴向贯穿的泄压油道81,泄压油道81的下端与柱塞体7下方的壳体内腔12连通。缸套8上部邻近泄压油道81处具有上缺口83,该上缺口83与泄压油道81的上部连通。
渗漏过第二密封圈9b后的高压压力油会直接经由泄压油道81排向柱塞体7下方的壳体内腔12,这样压力油就不会渗漏过第三密封圈9c而到壳体1外部,有效解决了液压马达的渗油问题。
如图2、3所示,偏心套5两侧分别套设有卡环2,该卡环2具有对连杆6的底部进行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水平壁21,卡环的水平壁21压制在连杆6底部的上端面63上,卡环的水平壁21与连杆6底部的上端面63分别为斜面,两者之间为线接触。
有定位销13轴向穿过偏心套5,定位销13的两端套设有对卡环2轴向限位的挡圈14。左侧的挡圈14通过定位销的挡肩部131进行轴向限位;右侧挡圈14则通过卡制在定位销13上的卡簧15进行轴向限位。
通过套设在偏心套5两侧的卡环中的水平壁21将连杆6相对偏心套径向限位,另外通过挡圈14及定位销13将卡环2轴向限位,从而完成连杆6与曲轴之间的牢靠连接,确保液压马达能正常工作,是一种全新的连接结构。
如图4~6所示,连杆6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圆形,连杆6的底部端面为内凹的球窝面64,球窝面64的周缘具有一圈铜质耐磨层65,偏心套5的外周面为外凸的与球窝面64相配的球头面51。连杆6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圆形,且连杆6的底部端面为内凹的球窝面64,而加工球窝面64不需要专门夹具对连杆进行定位再加工,只需要采用常规机床上夹具便可对其进行定位加工出球窝面,加工方便、成本低;另外可使连杆6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5之间形成球面接触,连杆6受力均匀,不易疲劳断裂,降低液压马达的维修成本,液压马达工作时,连杆6还可绕自身轴线缓慢自转,使连杆6的磨损也均匀,确保液压马达正常工作。
油道62为阶梯孔,油道62下部的大孔部内固定有固定件16,固定件16螺纹连接在油道62下部的大孔部内,固定件16上开有轴向贯穿的阻尼孔161,该阻尼孔161与油道62上部的小孔部相通。

Claims (10)

1.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包括壳体(1)、封盖(10)、缸盖(3)、直轴(4)和偏心套(5),所述偏心套(5)固定在直轴(4)上而形成曲轴,壳体(1)内具有多个在偏心套(5)的圆周方向上放射状均布的柱塞缸(11),每个柱塞缸(11)内均设有连杆(6)和柱塞体(7),柱塞体(7)与各自的连杆的球头部(61)相球铰接,而各连杆(6)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5)外周面接触,连杆(6)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62);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11)内嵌设有缸套(8),所述柱塞体(7)位于缸套(8)的内孔中,缸套(8)的外周壁与柱塞缸(11)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9a);所述缸盖(3)下端面中心位置处具有向下延伸用以插入缸套(8)内孔的插入部(31),插入部(31)的外周面与缸套(8)的内孔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9b),位于插入部(31)周缘的缸盖(3)下端面则与壳体(1)的相对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9c),所述缸套(8)的侧壁上开有轴向贯穿的泄压油道(81),泄压油道(81)的下端与柱塞体(7)下方的壳体内腔(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11)内孔壁的下部具有环状的内肩胛(13),所述缸套(8)的下部的外周具有环状的下缺口(82),所述下缺口(82)搁置在内肩胛(13)上而对缸套(8)进行下限位,所述缸套(8)的上端面则与位于插入部(31)周缘的缸盖(3)下端面接触而对缸套(8)进行上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8)上部邻近泄压油道(81)处具有上缺口(83),该上缺口(83)与泄压油道(81)的上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5)两侧分别套设有卡环(2),该卡环(2)具有对连杆(6)的底部进行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水平壁(21),所述卡环的水平壁(21)压制在连杆(6)底部的上端面(63)上,有定位销(13)轴向穿过偏心套(5),定位销(13)的两端套设有对所述卡环(2)轴向限位的挡圈(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挡圈中的其中一个挡圈(14)通过定位销的挡肩部(131)进行轴向限位;另一个挡圈(14)则通过卡制在定位销(13)上的卡簧(15)进行轴向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的水平壁(21)与连杆(6)底部的上端面(63)分别为斜面,两者之间为线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6)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圆形,连杆(6)的底部端面为内凹的球窝面(64),所述偏心套(5)的外周面为外凸的与所述球窝面(64)相配的球头面(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窝面(64)的周缘具有一圈铜质耐磨层(6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62)为阶梯孔,油道(62)下部的大孔部内固定有固定件(16),固定件(16)上开有轴向贯穿的阻尼孔(161),该阻尼孔(161)与油道(62)上部的小孔部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6)螺纹连接在油道(62)下部的大孔部内。 
CN 201220398956 2012-08-13 2012-08-13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32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98956 CN202832956U (zh) 2012-08-13 2012-08-13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98956 CN202832956U (zh) 2012-08-13 2012-08-13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2956U true CN202832956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44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98956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32956U (zh) 2012-08-13 2012-08-13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329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7621A (zh) * 2012-08-13 2012-11-28 台州帕克兰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7621A (zh) * 2012-08-13 2012-11-28 台州帕克兰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CN102797621B (zh) * 2012-08-13 2015-05-27 宁波帕克兰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08294U (zh) 一种定子检测工装
CN103481013A (zh) 车轴滚压装置
CN102797621B (zh)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CN202832956U (zh) 一种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
CN103775815A (zh) 一种流体泄装枪
CN102699190B (zh) 高压开关壳体分支孔翻边模具系统
CN202207812U (zh) 一种镗刀具
CN202756172U (zh) 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05352693U (zh) 一种滚珠轴承实验机用轴承支架
CN202833600U (zh) 一种液压马达的连杆
CN203248408U (zh) 叶轮轮毂拆装装置
CN105196013A (zh) 连杆加工新型工艺
CN206031739U (zh) 组合式新型舵柄
CN104089022A (zh) 改进的分瓣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CN202789314U (zh) 一种液压马达
CN203978999U (zh) 可承受较大侧向压力的液压油缸
CN208358639U (zh) 一种柴油机飞轮用动平衡检测夹具
CN209041019U (zh) 具有配油轴结构的液压马达
CN109210091B (zh) 一种大型重载主轴的拆装结构
CN202366949U (zh) 一种简单机械组合式储能轧辊
CN205489984U (zh) 用于屏蔽泵的带有薄、厚两种转子屏蔽板的转子结构
CN102284722A (zh) 一种镗刀具
CN104329217A (zh) 伸缩摆缸式液压马达及其偏心球面的加工方法
CN206925145U (zh) 分体式离心复合轧辊
CN110370721A (zh) 机械压力机偏心体芯轴防抱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INGBO PKL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AIZHOU PKL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7000 Harbor Industrial Zone, Linhai two water industrial zone,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The blue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of Ningbo Parker

Address before: 317000 Harbor Industrial Zone, Linhai two water industrial zone,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PKL Hydraulic Machinery Co.,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iaochuan Zhenhai District 315200 in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City Street Green Road No. 268

Patentee after: The blue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of Ningbo Parker

Address before: 317000 Harbor Industrial Zone, Linhai two water industrial zone,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The blue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of Ningbo Parker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52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