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0473U - 缝纫机用梭子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用梭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30473U CN202830473U CN 201220378672 CN201220378672U CN202830473U CN 202830473 U CN202830473 U CN 202830473U CN 201220378672 CN201220378672 CN 201220378672 CN 201220378672 U CN201220378672 U CN 201220378672U CN 202830473 U CN202830473 U CN 2028304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uttle
- groove
- bottom line
- sidewall
- guiding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来在缝制开始时,能可靠地将底线定位于止梭槽内的缝纫机用梭子。内梭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止梭槽。止梭槽具有下游侧壁、上游侧壁、构成槽底的槽底壁,该下游侧壁和上游侧壁分别在外梭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上游侧构成侧壁。再加上,内梭至少在上游侧壁的一部分具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形成为从止梭槽内朝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凹陷的槽状。在缝制结束时,引导槽引导底线,使底线配置于止梭槽内。即底线能可靠地位于止梭槽内。因此,在下一次缝制开始时,面线能可靠地与底线交织。由于引导槽保持切断底线之后的底线端部,因此能防止底线的端部变自由而从止梭槽脱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用梭子。
背景技术
缝纫机在针板的下侧包括梭子。梭子包括外梭(梭壳)和内梭(梭架)。外梭随着机针的上下运动而与轴一体旋转,并能旋转地支承内梭。内梭能与外梭独立地旋转,并在其外周部分包括止梭部。止梭部与缝纫机包括的止梭片卡合。止梭片制止内梭的旋转,因此内梭不会与外梭从动地旋转。面线穿进机针的针眼。缝纫机用外梭捕捉穿过布料后的机针的面线,并使面线与处于制止状态的内梭所保持的底线交织来进行缝制。
止梭片的顶端突出于止梭部的止梭槽内而制止内梭的从动旋转。在缝制时,面线在止梭槽内与底线交织而形成线迹。止梭槽还具有供底线通过的通过槽,该通过槽形成为将外梭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侧壁作为边缘的槽状。底线与缝制时的线迹和梭子的位置关系对应地经过通过槽。为了使缝制开始时的底线的端部不会存在于任意的位置,缝纫机使缝制结束时所切断的底线配置于通过槽内。缝纫机能将底线定位于通过槽内。因此,缝纫机能防止产生以下的情况:在缝制开始时的面线不与底线交织的状态下进行缝制而无法形成线迹,从而产生面线的线端成为块状的所谓鸟巢状线团。通过槽是槽状的通道,并在与止梭片卡合的止梭槽内始终开口。由于底线被在比止梭槽靠外梭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切断,因此切断后的底线在止梭槽内从外梭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穿过而延伸。由于通过槽在止梭槽内开口,因此底线可能从通过槽脱离。当底线从通过槽脱离而底线端部变自由时,底线更可能从止梭槽脱离。在这种情况下,在缝制开始时,面线可能无法与底线交织。因此,例如在日本实用新案专利授权公报第2590041号记载的梭子中,为了防止底线从通过槽脱离,使通过槽包括底线用脱离防止片。底线用脱离防止片是与梭子分体的零件。因此,上述公报记载的缝纫机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工序、增加制造费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来在缝制开始时,能可靠地将底线定位于止梭槽内的缝纫机用梭子。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用梭子包括:外梭,该外梭被设置于缝纫机针板下侧的梭轴支承,并随着机针的上下运动与所述梭轴一体旋转;以及内梭,该内梭被所述外梭支承,并能与所述外梭独立地旋转,并且在该内梭的外周侧具有相对于所述梭轴沿径向延伸的槽状的止梭槽,安装于所述缝纫机的止梭片与所述止梭槽卡合而制止所述内梭与所述外梭从动地旋转,所述缝纫机用梭子的所述内梭具有:下游侧壁,该下游侧壁在所述外梭正向旋转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所述止梭槽的一方的侧壁;槽底壁,该槽底壁形成所述止梭槽的槽底;通过槽,该通过槽是在所述下游侧壁上从所述止梭槽内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凹陷的槽状的通道,该通道的一方的侧壁与所述槽底壁连接,在缝制时,底线通过所述通过槽;上游侧壁,该上游侧壁在所述外梭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所述止梭槽的另一方的侧壁;以及引导槽,该引导槽是在所述上游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从所述止梭槽内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凹陷的槽状的通道,该通道的一方的侧壁与所述槽底壁连接,在切断所述底线时,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底线而将所述底线配置于所述止梭槽内。
引导槽形成为在止梭槽内从外梭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穿过而朝向外梭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槽状,当切断底线时,缝纫机用梭子能将底线引导到所述引导槽,因此,缝纫机用梭子能可靠地使底线配置于与引导槽连接的止梭槽内。即底线能可靠地位于止梭槽内。因此,在下一次缝制开始时,面线能可靠地与底线交织。在缝制开始时,缝纫机用梭子能使面线的线端不容易形成块状的所谓鸟巢状线团,因此,能使缝制开始时的线迹美丽,并抑制缝线的不必要的消费。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用梭子中,在所述缝纫机上安装所述外梭和所述内梭时,在所述外梭的所述旋转方向上,所述内梭的所述引导槽配置于比所述止梭槽靠上游侧的位置,且配置于设在所述缝纫机上的所述底线的线切断装置的配置位置的下游侧。
由于线切断装置位于引导槽的上游侧,因此底线在被切断时在从止梭槽去往线切断装置的过程中经过引导槽。因此,在底线被切断之后,缝纫机用梭子能可靠地使底线引导到引导槽而配置于引导槽内。即底线能可靠地位于止梭槽内。因此,在下一次缝制开始时,面线能可靠地与底线交织。缝纫机用梭子不容易形成所谓鸟巢状线团,因此,能使缝制开始时的线迹美丽,并抑制缝线的不必要的消费。
在技术方案3、4的缝纫机用梭子中,所述引导槽的槽宽比缝纫机使用的底线的粗细窄。由于缝纫机用梭子能用槽宽比底线的粗细窄的引导槽来保持底线,因此能防止切断后的底线变自由而从止梭槽脱离。由于引导槽保持底线,因此底线在不松而张紧的状态下位于止梭槽内。因此,在下一次缝制开始时,面线能可靠地与底线交织。由于在缝制开始时,缝纫机用梭子不容易形成所谓鸟巢状线团,因此能抑制缝线的不必要的消费。关于用引导槽保持底线的结构,只要使引导槽的槽宽形成为比底线的粗细窄即可。因此,该缝纫机能比另外使用其他构件等形成保持机构简单地形成该结构,并减少制造费用。由于引导槽保持底线,因此底线成为在引导槽与布料之间不松而张紧的状态。线切断装置能在底线不松而张紧的状态下切断底线。因此,线切断装置能将切断底线之后在布料的背面侧留下的底线的长度切得短一点,并抑制缝线的不必要的消费。
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用梭子还包括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设置于所述引导槽内,且能利用施力将所述底线夹持保持于该施力构件与所述引导槽的壁面之间。缝纫机用梭子只要利用施力构件的施力,就能可靠地在引导槽内保持底线。因此,缝纫机用梭子能可靠地防止底线被切断之后变自由而从止梭槽脱离。由于引导槽可靠地保持底线,因此底线在不松而张紧的状态下位于止梭槽内。因此,在下一次缝制开始时,面线能可靠地与底线交织。由于在缝制开始时,缝纫机用梭子不容易形成所谓鸟巢状线团,因此能抑制缝线的不必要的消费。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梭子10附近的图。
图2是内梭30的主视图。
图3是从正面左斜上方观察图2的假想圆B内的放大图。
图4是从正面左斜上方观察止梭部140的放大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止梭部240附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1对梭子10的大概结构进行说明。图1纸面的表面背面方向是梭子10的轴向,纸面近前侧是梭子10的正面侧,纸面右侧、左侧分别是缝纫机的前侧、后侧。众所周知,成为缝纫机基座的底座部(未图示)包括针板2。缝纫机(未图示)的梭子10位于针板2的下方。梭子10例如是工业用缝纫机所使用的垂直旋梭。底座部包括与缝纫机的上轴(未图示)同步地旋转的下轴(未图示),以及通过齿轮与该下轴联动的梭轴3。梭轴3能旋转地支承梭子10。
梭子10(垂直旋梭)包括外梭20和内梭30。外梭20是与梭轴3连接,并与梭轴3一体旋转的旋转体。外梭20与机针1的上下运动同步地旋转。机针1与上轴同步地、沿图1的单点划线A以贯穿针板2上开口的容针孔5的方式进行上下运动。外梭20绕箭头C表示的主视逆时针的旋转方向(正向)旋转。外梭20呈以梭子10的正面侧为开口侧的有底的圆筒形状,其内侧的侧壁上具有沿周向绕一周的槽部21。外梭20在其外周部分具有梭尖22。梭尖22沿外梭20的周向延伸,并其尖端朝向旋转方向C的前方即朝向下游侧。当机针1向下方移动时,机针1的尖端穿过针板2的容针孔5进入梭子10内。如上所述,机针1的上下运动和外梭20的旋转都与上轴的旋转同步。因此,当机针1向下方移动时,外梭20将梭尖22配置于与机针1的尖端不干扰的位置。
内梭30是能在与外梭20独立旋转的状态下嵌合于外梭20内周的旋转体。如图2所示,内梭30与外梭20一样地呈以梭子10的正面侧为开口侧的有底的圆筒形状。内梭30在其外周侧的侧壁上具有沿周向大致绕一周的檐部31。当内梭30嵌合于外梭20的内周时,檐部31与外梭20的槽部21卡合,以防止内梭30脱开。内梭30相对于外梭20旋转时,槽部21引导檐部31。因此,内梭30与外梭20在同一轴线上独立地旋转。
内梭30具有从筒底32的中央向正面侧突出的轴33。梭心套4(参照图1)能在内梭30内装拆。梭心套4容纳卷绕底线9(参照图3)的梭心(未图示)。轴33能旋转地支承梭心套4内的梭心。缝纫机能根据缝制的要求从梭心拉出底线9。内梭30在外周部分包括止梭部40。如图2、图3所示,止梭部40具有沿内梭30的径向延伸的止梭槽44。止梭片7的顶端插入到止梭槽44内。止梭片7将其基端侧(未图示)固定于针板2(参照图1)或缝纫机机架(未图示),并将其顶端与止梭槽44卡合。止梭片7制止内梭30与外梭20从动地旋转。
止梭槽44具有下游侧壁41、上游侧壁42、槽底壁43。下游侧壁41位于外梭20的旋转方向C的下游侧,并构成止梭槽44的一方的侧壁。下游侧壁41在内梭30的周向上与止梭片7的顶端相对。上游侧壁42位于外梭20的旋转方向C的上游侧,并构成止梭槽44的另一方的侧壁。上游侧壁42也同样地在内梭30的周向上与止梭片7的顶端相对。槽底壁43具有与梭轴3(参照图2)正交的壁面。槽底壁43将下游侧壁41和上游侧壁42之间连接而构成止梭槽44的槽底。槽底壁43与止梭片7的顶端在内梭30的轴向上相对。
下游侧壁41具有通过槽46。通过槽46是将下游侧壁41挖掘成朝向旋转方向C的下游侧凹陷的槽状而形成的通道。确定通过槽46的槽宽的一对侧壁之中,内梭的底部侧的一方的侧壁4 61(在图3中的后方侧的侧壁)与槽底壁43连接。通过槽46形成的通道的一方的端与内梭30的筒壁的外周侧的壁面48连接,通过槽46形成的通道的另一方的端与内梭30的筒壁的内周侧的壁面45连接。通过槽46在止梭槽44内开口。从梭心拉出的底线9配置于通过槽46,通过槽46将底线9从内梭30的内周侧向外周侧(梭子10的上方)引导。在缝制时,底线9与线迹和梭子10的位置关系对应地穿过通过槽46和止梭槽44内。止梭片7的顶端与止梭槽44内卡合。由于底线9穿过通过槽46,因此能避免与止梭片7接触。在缝制时,面线(未图示)将由通过槽46或止梭槽44所定位的底线9交织。面线通过容针孔5将底线9向上拉到配置于针板2上的布料6(参照图1)位置而形成线迹。
止梭部40具有引导槽50。引导槽50是将上游侧壁42挖掘成朝向旋转方向C的上游侧凹陷的槽状而形成的通道。确定引导槽50的槽宽的一对侧壁51、52之中,内梭的底部侧的一方的侧壁52(在图3中的后方侧的侧壁)与槽底壁43连接。引导槽50具有侧壁51、52、底壁53。侧壁51是与侧壁52相对的另一方的侧壁(在图3中的前方侧的侧壁)。底壁53是使侧壁51和侧壁52连接的槽底。引导槽50形成的通道的一方的槽端56与内梭30的筒壁的外周侧的壁面48连接,引导槽50形成的通道的另一方的槽端57在止梭槽44内与上游侧壁42连接。即底壁53相对于内梭30的径向倾斜地延伸,并使止梭槽44的上游侧壁42和内梭30的外周侧的壁面48连接。引导槽50与通过槽46同样地在止梭槽44内开口。
如图1所示,缝纫机包括在缝制结束时切断面线和底线9的线切断装置15。线切断装置15包括移动刀、固定刀、螺线管等(未图示)。移动刀呈沿梭子10的外周的弧状。螺线管驱动移动刀。在主视看梭子10时,线切断装置15相对于内梭30的止梭部40位于外梭20的旋转方向C的上游侧。如图3所示,在缝制结束时,止梭部40的引导槽50保持底线9。因此,即使线切断装置15(参照图1)切断底线9,底线9的端部也不容易变自由。引导槽50将底线9引导到与引导槽50连接的止梭槽44内。因此,引导槽50可靠地使底线9配置于止梭槽44内。
如图3所示,较为理想的是,引导槽50的槽宽W比底线9的粗细V窄。槽宽W是侧壁51与侧壁52之间的距离。在缝制时,底线9穿过通过槽46或止梭槽44内。在缝制结束时,线切断装置15在比止梭槽44靠旋转方向C的上游侧的位置切断底线9。因此,在缝制结束时,底线9去往比止梭槽44靠旋转方向C的上游侧的位置。如上所述,止梭槽44的上游侧壁42与引导槽50的槽端57连接。即引导槽50与止梭槽44连接。因此,在线切断装置15切断底线9时,引导槽50使底线9从止梭槽44内引导到线切断装置15。止梭槽44的槽底壁43成为引导槽50的侧壁52。因此,底线9从止梭槽44移动到引导槽50时,底线9不会卡在台阶等上而能顺利地移动。在槽宽W比底线9的粗细V窄时,引导槽50保持底线9。即引导槽50只要采用使槽宽W比底线9的粗细V窄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保持底线9。底线9在引导槽50与线切断装置15之间处于张紧的状态。线切断装置15在底线9与布料6之间处于不松而张紧的状态下切断底线9。因此,线切断装置15能将在布料6的背面侧留下的底线9的长度切得短一点,能抑制不必要的缝线的消费。缝纫机能使用多种粗细的底线。因此,槽宽W例如是比缝纫机能使用的最粗底线9的粗细V窄。但是槽宽W跟底线9的粗细V相比太窄的话,不容易使底线9配置于引导槽50。较为理想的是,槽宽W设定为例如比在缝纫机的使用频度较高的底线稍微窄的宽度。
在槽宽W比底线9窄的情况下,线切断装置15将底线9切断之后,引导槽50也用侧壁51、52夹持底线9的端部。因此,底线9的切断侧的端部不会变自由,底线维持位于引导槽50内的状态。
底线9在被切断之前,从止梭槽44往引导槽50去。因此,在底线9中,比底线9被切断之后由引导槽50保持的端部靠梭心侧的底线9的部分位于止梭槽44内。即引导槽50在止梭槽44内定位底线9。因此,在下一次缝制开始时,面线能可靠地与底线9交织。在缝制开始时,不容易形成所谓鸟巢状线团,因此,梭子10能抑制不必要的缝线的消费。
对缝制时的梭子10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机针1与上轴(未图示)的旋转从动地上下运动。上轴与缝纫机马达(未图示)直接连接地驱动。梭轴3如上所述,借助下轴(未图示)与上轴同步地驱动。梭子10的外梭20与梭轴3从动地绕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基端侧固定于针板2或缝纫机机架的止梭片7的顶端与内梭30的止梭部40的止梭槽44卡合。因此,即使外梭20旋转,内梭30也不会与外梭20从动地旋转。
机针1向下方移动而贯穿布料6,并穿过针板2的容针孔5进入梭子10内。机针1的尖端部到达内梭30的止梭部40背面侧的孔47。机针1将穿过容针孔5的面线输送到止梭部40的背面侧。在机针1向上方移动时,面线因与布料6的摩擦阻力而不容易与机针1一起向上方移动。面线在孔47附近留下,并松弛而产生线环。面线环在止梭部40的背面侧碰到槽底壁43的壁面,并相对于止梭部40向背面侧扩大。外梭20的梭尖22随着外梭20的旋转而在止梭部40的背面侧捕捉面线环。梭尖22所捕捉的面线环随着外梭20的旋转而沿外梭20外周的引导槽(未图示)向梭子10的正面侧移动。如上所述,底线9的端部配置于引导槽50。在底线9的部分中,比端部靠梭心(未图示)侧的部分可靠地位于与引导槽50连接的止梭槽44内。面线环以绕底线9的外周一周的形态围绕位于止梭槽44内的底线9。
挑线杆将面线向上拉到针板2上。面线穿过止梭片7的顶端与槽底壁43的壁面的间隙,并收缩移动到梭子10正面侧的上述面线环。面线与收缩的面线环所围绕的底线9交织。底线9与面线一起穿过止梭片7与槽底壁43的间隙。底线9穿过容针孔5到达布料6。底线9与面线一起在布料6上形成线迹。之后,底线9在线迹与梭心之间张紧。因此,在止梭部40上,底线9位于通过槽46内或止梭槽44内。因此,在形成线迹时,面线能可靠地与底线9交织。
在缝制结束时,线切断装置15使面线和底线9靠近比止梭槽44靠旋转方向C的上游侧的位置而将其切断。底线9进入与止梭槽44连接的引导槽50。端部由引导槽50保持的底线9可靠地位于与引导槽50连接的止梭槽44内。因此,在下一次缝制开始时,缝纫机能用面线可靠地交织位于止梭槽44内的底线9。缝纫机用梭子不容易形成所谓鸟巢状线团,因此,能抑制不必要的缝线的消费。再加上,在槽宽W比底线9的粗细窄时,引导槽50在侧壁51与侧壁52之间夹持底线9。引导槽50使底线9处于在引导槽50与线切断装置15之间张紧的状态。线切断装置15能在底线9不松的状态下切断底线9。因此,线切断装置15能将切断底线9之后在布料6的背面侧留下的底线9的长度切得短一点。
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还能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是,如图4所示,止梭部140的引导槽150具有在止梭槽44内与上游侧壁42连接的槽端157。槽端157比所述引导槽50的端部57(参照图3)靠近内梭30的筒壁的内周侧的壁面45。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槽150能延长其长度,且能使深度进一步深。因此,引导槽150能进一步可靠地保持侧壁151、152夹持的底线9的端部。
如图5所示,止梭部240也可以在引导槽250内包括弹簧片255等施力构件。图5中的引导槽250是在侧壁52侧上包括弹簧片255的。利用向与侧壁52相对的侧壁51侧的施力,弹簧片255能将配置于引导槽250的底线9夹持在弹簧片255与侧壁51之间而保持。较为理想的是,弹簧片255的施力是大致与底线9的弹力一样的较弱的程度。即使线切断装置15切断底线9,弹簧片255也利用施力维持将底线9的端部保持于弹簧片255与侧壁51之间的状态。因此,在切断底线9之后,底线9的端部也不容易变自由。底线9能维持位于止梭槽44内的状态,并能可靠地防止从止梭槽44脱离。弹簧片255在基端侧上的与侧壁51之间的槽宽较宽,在顶端侧上的与侧壁51之间的槽宽较窄。因此,在底线9较粗时,弹簧片255能在基端侧上保持底线9,在底线9较细时,弹簧片255能在顶端侧保持底线9。弹簧片255也可以设置于侧壁51侧。在这种情况下,弹簧片255利用朝向侧壁52侧的施力,在弹簧片255与侧壁52之间保持底线9。
引导槽50的侧壁51、52也可以在其表面上具有凹凸。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槽50也可以利用底线9与侧壁51、52表面的凹凸的摩擦产生的阻力来在引导槽50内保持底线9。引导槽50也可以包括能吸附或临时粘合底线9的构件,在引导槽50内吸附或临时粘合底线9而保持该底线9。缝纫机也可以对引导槽50的边缘部分的角进行倒角。关于引导槽50的槽宽W,也可以不是整个通道的宽度比底线9窄而是其一部分的宽度比底线9窄。关于引导槽50的槽宽W,也可以不是整个通道的宽度比底线9窄。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用梭子(10),包括:
外梭(20),该外梭被设置于缝纫机针板(2)下侧的梭轴(3)支承,并随着机针(1)的上下运动与所述梭轴一体旋转;以及
内梭(30),该内梭被所述外梭支承,并能与所述外梭独立地旋转,并且在该内梭的外周侧具有相对于所述梭轴沿径向延伸的槽状的止梭槽(44),安装于所述缝纫机的止梭片(7)与所述止梭槽卡合而制止所述内梭与所述外梭从动地旋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用梭子的所述内梭具有:
下游侧壁(41),该下游侧壁在所述外梭正向旋转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所述止梭槽的一方的侧壁;
槽底壁(43),该槽底壁形成所述止梭槽的槽底;
通过槽(46),该通过槽是在所述下游侧壁上从所述止梭槽内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凹陷的槽状的通道,该通道的一方的侧壁与所述槽底壁连接,在缝制时,底线(9)通过所述通过槽;
上游侧壁(42),该上游侧壁在所述外梭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所述止梭槽的另一方的侧壁;以及
引导槽(50、250),该引导槽是在所述上游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从所述止梭槽内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凹陷的槽状的通道,该通道的一方的侧壁与所述槽底壁连接,在切断所述底线时,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底线而将所述底线配置于所述止梭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用梭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缝纫机上安装所述外梭和所述内梭时,在所述外梭的所述旋转方向上,所述内梭的所述引导槽配置于比所述止梭槽靠上游侧的位置,且配置于设在所述缝纫机上的所述底线的线切断装置(15)的配置位置的下游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用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的槽宽比缝纫机使用的底线的粗细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用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的槽宽比缝纫机使用的底线的粗细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用梭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施力构件(255),该施力构件设置于所述引导槽(250)内,且能利用施力将所述底线夹持保持于该施力构件与所述引导槽的壁面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70198A JP2013034494A (ja) | 2011-08-03 | 2011-08-03 | ミシン用釜 |
JP2011-170198 | 2011-08-0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30473U true CN202830473U (zh) | 2013-03-27 |
Family
ID=4788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786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0473U (zh) | 2011-08-03 | 2012-08-01 | 缝纫机用梭子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3034494A (zh) |
CN (1) | CN202830473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89146B1 (ko) * | 2019-06-19 | 2020-12-09 | 허문영 | 재봉틀의 밑실 공급장치 |
WO2022114335A1 (ko) * | 2020-11-30 | 2022-06-02 | 허문영 | 재봉틀의 밑실 공급장치 |
-
2011
- 2011-08-03 JP JP2011170198A patent/JP2013034494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8-01 CN CN 201220378672 patent/CN20283047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034494A (ja) | 2013-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30473U (zh) | 缝纫机用梭子 | |
CN208604317U (zh) | 一种多针链式横缝机头 | |
WO2009019807A1 (ja) |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形成方法及びミシン | |
KR101206793B1 (ko) | 환편기용 파일사 절단장치 | |
CN203065801U (zh) | 缝纫机用梭子 | |
TW200940769A (en) | Yarn guiding apparatu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KR101136300B1 (ko) | 고속 박음질이 가능한 보빈 커버케이스 | |
US7127920B1 (en) | Knitting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plush fabrics | |
CN203144649U (zh) | 双面提花机粗针距喂纱嘴 | |
CN2887921Y (zh) | 针织横机的压纱机构 | |
CN210237961U (zh) | 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 | |
CN103952865B (zh) | 一种新型缝纫绣花机械的旋梭构造 | |
CN204875081U (zh) | 缝纫机 | |
CN103122558A (zh) | 无梭芯单针平缝机 | |
CN202064131U (zh) | 一种双贾卡梳栉经编机 | |
CN206034063U (zh) | 一种簇绒针 | |
WO2008146537A1 (ja) | ミシンの下糸供給装置 | |
CN201648717U (zh) | 具有宽范围空挡槽结构的旋梭内梭 | |
CN101338495A (zh) | 缝纫机的半旋转釜装置 | |
CN207452420U (zh) | 工业用缝纫机的挑线机构 | |
CN201648719U (zh) | 具有中心轴定位结构的旋梭内梭 | |
CN202705624U (zh) | 花式结节钩编头 | |
CN107177927B (zh) | 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 | |
CN213896208U (zh) | 一种经编机摆动导纱机构经编机摆动导纱机构 | |
CN202945430U (zh) | 一种自动包缝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