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06976U - 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06976U CN202806976U CN 201220519671 CN201220519671U CN202806976U CN 202806976 U CN202806976 U CN 202806976U CN 201220519671 CN201220519671 CN 201220519671 CN 201220519671 U CN201220519671 U CN 201220519671U CN 202806976 U CN202806976 U CN 2028069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ont fork
- steering mechanism
- steering
- handle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包括车架,及安装在车架上的鞍座,推杆,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前端设有套筒,该套筒内活动枢接有前叉和转向把手,所述的套筒内还设有与把手固定连接换向座,所述的前叉顶端的转轴穿插在换向座内部,前叉上设有可上下滑移运动的定位销,在换向座上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和限位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选择儿童控制模式时,前叉与前把手固定连接,因此儿童可操作前把手控制前轮转动方向实现转向功能。当选择家长控制模式时,前把手与前叉脱离,转动前把手将不能控制前轮转向,此时的前轮处于万向模式,因此家长只需要操作推杆令车头偏摆,前轮就会随着该方向转动,实现转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用具,具体是一种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儿童三轮车中,以申请号02162287.2所公开的技术为多,包括车架、车座、前车轮、后车轮、车前把手、手推柄,车前把手固定在一个固定板上,它的手推转向控制结构是这样实现的,前方向调节管塞通过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从而与两个车前把手固定连接在一起,前方向调节管塞可转动地连接在车架管的前立管上,后车轴与车架管固定连在一起,手推柄可转动地与车架管连接在一起,后方向调节管塞固定设在手推柄上,转向刚性金属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方向调节管塞和后方向调节管塞的同一侧上。在转动方向时,通过转动手推柄,带动后方向调节管塞转动,后方向调节管塞带动钢性金属条移动,钢性金属条牵动前方向调节管塞转动,从而带动前车把手转动。但是其存在着以下不足:1)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转向操作阻力大,操作困难不方便。2)在转向时金属条与车架之间的间隙会发生变化,所以容易夹伤儿童,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3)这种童车的转向控制机构中,车头把手一直与车后的手推柄同步动作,位于车后的大人想通过手推柄控制车向时,坐在车中儿童会双手把握住车把手,直接影响童车的转向,使得大人操作困难。此时如果车内儿童不懂得配合车把手转向,而紧握把手不放时,如果大人操作把手转向,车把手的转动可能会直接将儿童拖出车外,或是造成儿童手部肌肉拉伤,所以这种童车转向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童车作进一步的完善修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加工方便,能实现儿童单独控制转向和家长单独控制转向两种模式的三轮童车。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包括车架,及安装在车架上的鞍座,推杆,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前端设有套筒,该套筒内活动枢接有前叉和转向把手,所述的套筒内还设有与把手固定连接换向座,所述的前叉顶端的转轴穿插在换向座内部,前叉上设有可上下滑移运动的定位销,在换向座上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和限位槽。
所述的换向座包括定位盘和设置定位盘上方的一对弹性爪,所述的定位孔和限位槽设置在定位盘上。
所述的弹性爪内部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卡扣在转轴顶端的限位槽内,所述的转向把手的立柱套在弹性爪外围与换向座固定连接。
所述的前叉上设有安装定位销的滑槽,定位销上设有突出滑槽表面的扳手。
所述的定位孔为可与定位销紧密配合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限位槽为圆弧腰形槽。
所述的定位孔和限位槽位于同一圆周上。
所述的前叉向前弯曲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2)当选择儿童控制模式时,前叉与前把手固定连接,因此儿童可操作前把手控制前轮转动方向实现转向功能。当选择家长控制模式时,前把手与前叉脱离,转动前把手将不能控制前轮转向,此时的前轮处于万向模式,因此家长只需要操作推杆令车头偏摆,前轮就会随着该方向转动,实现转向。3)两种操作模式童车只能选择一种方案执行,避免儿童与家长操作发生冲突,防止在强行操作中,儿童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装效果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叉与车架装配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前叉位置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包括车架1,及安装在车架上的鞍座2,推杆3,后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前端设有套筒5,该套筒内活动枢接有前叉6和转向把手7,所述的套筒5内还设有与把手固定连接换向座8,所述的前叉6顶端的转轴61穿插在换向座8内部,前叉6上设有可上下滑移运动的定位销9,在换向座8上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81和限位槽82。扳动定位销可使其分别插入定位孔或是限位槽内,实现换向座与前叉的分离或是结合作用。
所述的换向座8包括定位盘83和设置定位盘上方的一对弹性爪84,所述的定位孔81和限位槽82设置在定位盘83上。
所述的弹性爪84内部设有定位凸台85,定位凸台85卡扣在转轴61顶端的限位槽62内,所述的转向把手7的立柱71套在弹性爪84外围与换向座8固定连接。
所述的前叉6上设有安装定位销9的滑槽63,定位销6上设有突出滑槽表面的扳手64。
所述的定位孔81为可与定位销9紧密配合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限位槽82为圆弧腰形槽。腰形槽具有一定的宽度,所以定位销可在腰形槽的长度范围内活动,实现前叉的转向角度限制。
所述的定位孔81和限位槽82位于同一圆周上。
所述的前叉6向前弯曲延伸设置。
工作原理:安装时,首先将前叉的转轴穿插入换向座内,在弹性爪84内部设有定位凸台85卡扣在转轴顶端的限位槽62内,因此在转轴的作用下,前叉可自由地在换向座内转动,而不会从换向座内脱落。然后将换向座安装入车架前端的套筒内,并将转向把手7的立柱71套在弹性爪84外围与换向座8固定连接。立柱71卡箍在弹性爪外围,能防止弹性爪向外张开而与前叉转轴分离,此时转动把手就能驱动换向座在车架套筒内转动。当用户选择儿童控制模式时,搬动扳手64使定位销向上运动,穿插入换向座内的定位孔81内,由于定位孔81的孔径与定位销直径相互紧密配合,此时即可将换向座与前叉固定连接为一整体,转动转向把手势必会通过换向座驱动前叉发生转动,实现把手控制方向的目的,此时童车的转向只能通过车把手控制,而位于鞍座后方的推杆只能起到推动童车前进的目的。
当用户选择家长模式时,搬动扳手64,使定位销与定位孔脱离,此时的前叉处于可自由转动的万向模式,由于换向座与前叉没有锁定,所以其可相对彼此自由转动。此时如果需要转向,家长只需要通过扳动推杆3,使车头发生偏摆,在弯曲的前叉作用下,前轮10即可朝相应的方向偏转,实现家长控制转向的目地。这时儿童转动把手只能驱动换向座转动,而不能再驱动前叉发生转动。所以即使在家长操作方向时,只是前轮方向改变,而方向把手则不会被带转,因此儿童仍然可以自由旋转换向把手,使其保持一定的娱乐性。其中为了防止前轮转动幅度太大对儿童脚部产生安全隐患,可在换向座8上设置限位槽62,当用户选择家长模式时,可将前叉转动180度,使限位槽62的运动轨迹与定位销重合,然后向上搬动定位销,使定位销穿插入限位槽62内,此时在限位槽62的作用下,前轮只能向左或是向右45度转动,防止前轮因转幅较大产生危险。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切换成家长模式时,前叉即变成向后弯曲延伸,车架前端的套筒轴心位置比前轮10的轴心靠前,因此家长在偏摆推杆转向时,随着车架套筒的偏摆方向,前轮10首先向该方向转动,当用户向前推动时,在套筒的导向作用下拖拽牵引前轮跟随转动,从而实现转向和前进动作目的。在操作转向过程中,由于不用再通过复杂的钢丝拉索系统驱动前轮转向,所以家长的转向操作过程更加轻松,去除了传统童车复杂的转向拉杆系统,本童车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实现儿童操作模式和家长操作模式,且两种模式童车只能执行其中一种,避免了传统三轮童车容易发生儿童操作与家长操作发生冲突,甚至造成儿童伤害等弊端。在同样实现转向目的的同时,本实用新型操作更为方便、轻巧、可靠,故可广泛推广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改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改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包括车架(1),及安装在车架上的鞍座(2),推杆(3),后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前端设有套筒(5),该套筒内活动枢接有前叉(6)和转向把手(7),所述的套筒(5)内还设有与把手固定连接换向座(8),所述的前叉(6)顶端的转轴(61)穿插在换向座(8)内部,前叉(6)上设有可上下滑移运动的定位销(9),在换向座(8)上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81)和限位槽(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座(8)包括定位盘(83)和设置定位盘上方的一对弹性爪(84),所述的定位孔(81)和限位槽(82)设置在定位盘(8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爪(84)内部设有定位凸台(85),定位凸台(85)卡扣在转轴(61)顶端的限位槽(62)内,所述的转向把手(7)的立柱(71)套在弹性爪(84)外围与换向座(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6)上设有安装定位销(9)的滑槽(63),定位销(6)上设有突出滑槽表面的扳手(6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81)为可与定位销(9)紧密配合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限位槽(82)为圆弧腰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81)和限位槽(82)位于同一圆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6)向前弯曲延伸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19671 CN202806976U (zh) | 2012-10-11 | 2012-10-11 | 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19671 CN202806976U (zh) | 2012-10-11 | 2012-10-11 | 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06976U true CN202806976U (zh) | 2013-03-20 |
Family
ID=47865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51967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06976U (zh) | 2012-10-11 | 2012-10-11 | 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06976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3224A (zh) * | 2012-10-11 | 2014-04-16 | 叶礼发 | 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 |
CN104071273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叶礼发 | 一种新型后控转向三轮童车 |
CN113320589A (zh) * | 2021-06-30 | 2021-08-31 | 东莞金旺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车轮防偏组件及儿童手推车 |
CN114013498A (zh) * | 2021-11-08 | 2022-02-08 | 景鸿超精密工业(青岛)有限公司 | 多功能车 |
WO2023010985A1 (zh) * | 2021-08-06 | 2023-02-09 | 深圳酷骑童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行车的限位结构 |
-
2012
- 2012-10-11 CN CN 201220519671 patent/CN2028069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3224A (zh) * | 2012-10-11 | 2014-04-16 | 叶礼发 | 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 |
CN103723224B (zh) * | 2012-10-11 | 2016-03-23 | 叶礼发 | 一种三轮童车 |
CN104071273A (zh) * | 2013-03-26 | 2014-10-01 | 叶礼发 | 一种新型后控转向三轮童车 |
CN113320589A (zh) * | 2021-06-30 | 2021-08-31 | 东莞金旺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车轮防偏组件及儿童手推车 |
WO2023010985A1 (zh) * | 2021-08-06 | 2023-02-09 | 深圳酷骑童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行车的限位结构 |
CN114013498A (zh) * | 2021-11-08 | 2022-02-08 | 景鸿超精密工业(青岛)有限公司 | 多功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23224B (zh) | 一种三轮童车 | |
CN202806976U (zh) | 具有新型转向机构的三轮童车 | |
EP2892797B1 (en) | Free-wheeling, free-steering, foldable multi-stage tricycle with a single-motion release mechanism | |
JP2010018173A (ja) | X型フレームの三輪折りたたみ自転車 | |
CN201923194U (zh) | 推把能换向的童车 | |
EP1577203B1 (en) | Tricycle with geared auxiliary steering mechanism | |
WO2002042148B1 (en) | Collapsible bicycle | |
CN104071273A (zh) | 一种新型后控转向三轮童车 | |
CN111572688A (zh) | 一种自行车 | |
CN201660062U (zh) | 折叠式母子三轮车 | |
CN211223714U (zh) | 一种防侧翻车体、三轮婴儿车及三轮滑板车 | |
CN216684749U (zh) | 一种折叠把立管 | |
CN203237349U (zh) | 一种新型后控转向三轮童车 | |
CN212637780U (zh) | 儿童三轮车 | |
CN106379462B (zh) | 多功能健身娱乐自行车 | |
CN210116596U (zh) | 一种摇摆三轮车 | |
CN208698977U (zh) | 一种具有两种转向模式的儿童三轮车 | |
CN204096005U (zh) | 座椅转向自行车 | |
CN108622282B (zh) | 折叠电动自行车 | |
NO20013866D0 (no) | Tannstangstyringsarrangement for en plenklipper med forersete | |
KR101605198B1 (ko) | 안장 각도 및 방향 조절수단이 구비된 유모차 겸용 삼륜자전거 | |
CN201941918U (zh) | 坐式扭臀滑板车 | |
CN215663787U (zh) | 儿童玩具车 | |
CN211391560U (zh) | 儿童车的车轮组件及儿童车 | |
CN209617366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提手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23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