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97353U - 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97353U
CN202797353U CN 201220363273 CN201220363273U CN202797353U CN 202797353 U CN202797353 U CN 202797353U CN 201220363273 CN201220363273 CN 201220363273 CN 201220363273 U CN201220363273 U CN 201220363273U CN 202797353 U CN202797353 U CN 202797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jaw
terminals
base portion
kink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632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盛兴
廖思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ces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632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97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97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973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中多个端子为具有至少一组端子,且每一组端子中的至少二根端子皆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二端处分别设有不同节距且呈错位状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而第一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分别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并由第一接触端或第二接触端末端处则连接至料带的连结部上使料带与基部形成一垂直,此种单一料带上的多个端子具有不同节距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结构设计,可配合座体达到连接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插口位置偏位需求,且因料带生产时相较于分散端子置放的方式可有效节省工时与成本,进而达到结构稳定、组装简易且成本低廉的效用。

Description

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尤指单一料带上的多个端子具有不同节距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可配合座体达到连接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插口位置偏位需求,且可有效节省生产时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
背景技术
一般连接器为使用在电子信号与电源上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主要功能在提供各种产品之间的桥接及确保信息可准确的传递,然而连接器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与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形式和结构的类型,并可应用于计算机、计算机接口设备或工业设备、电信及通讯、汽车、运输、家用电器、医疗等产品,也是电子产品中电路实现预定功能所不可或缺的部件。
再者,一般连接器仅指金属件及塑料件组成或仅金属件的连接器,其中金属件主要为端子及外壳所组成,且该端子是连接器完成电性连接功能的关键零件,一般是由导电端子和接触端子组成接触对,并通过插合后完成电性连接,其导电端子是为圆柱形(圆插针)、方柱形(方插针)或扁平形(插片),而接触端子是为一插孔,并利用弹性结构与导电端子插合时产生弹性变形而形成一紧密接触,其插孔结构的种类很多,如圆筒型(劈槽、缩口)、音叉型、悬臂梁型(纵向开槽)、折迭型(纵向开槽,9字形)、盒形(方插孔)以及双曲面线簧插孔等。
然而,连接器中的各端子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大都为同一种节距(Pitch)设计,且端子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相对位置相同,若同一连接器产品中的端子需求二种节距,例如连接器的上下对配端子的插口位置不同,则可能必须利用个别的料带连接端子各别制作,或是省去料带而改采用以分散端子(散Pin)置放的方式各别制作,是因模具若以四穴作比较时,其四对八组各三根相对的分散端子便需要置放共二十四次,造成多个端子在各别置放于模具中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将相对增加,整体结构亦不稳定,使各端子都需要设计固定的零件,从而导致模具设计上较为复杂且困难度大幅增加及成本昂贵的问题产生,则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创作人有鉴于现有连接器于使用上的问题与缺点,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新型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多个端子中的至少二根端子皆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二端处分别设有不同节距且呈错位状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而第一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分别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并由第一接触端或第二接触端末端处则连接至料带的连结部上使料带与基部形成一垂直,此种单一料带上的多个端子具有不同节距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结构设计,可配合座体达到连接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插口位置偏位需求,且因料带生产时相较于分散端子置放的方式可有效节省工时与成本以及大幅增加端子置放时的辨识度,进而达到结构稳定、组装简易且成本低廉的效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有多个端子及料带,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多个端子为具有至少一组端子,且每一组端子中的至少二根端子皆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二端处分别设有不同节距且呈错位状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
该料带一侧处为设有连结部,且连结部末端处具有连接至多个端子上使料带与基部形成一垂直的接合面。
其中该多个端子的第一接触端为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由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且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为呈不同方向转折而相邻侧边相互垂直,再于基部与第二弯折部连接处横向形成有水平延伸面。
其中该多个端子中的至少二根端子间为设置有第三根端子,并于第三根端子的基部二端处分别设有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且第一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位置相对,而第一接触端朝基部为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由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
其中该第三根端子的基部上位于第二接触端周边处为形成有定位部及定位部表面上所开设的槽孔,并由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弯折形成有连接至槽孔内缘处的第二弯折部。
其中该多个端子的第一接触端为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由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且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为呈不同方向转折而相邻侧边形成一垂直,再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一接触端连接处则横向形成有垂直延伸面。
其中该多个端子上为进一步利用塑料以镶嵌射出的方式成型出座体,或是利用组装的方式结合定位于座体上成为一体,且多个端子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为分别穿出于座体二侧处的第一对接面与第二对接面。
其中该料带的连结部由接合面连接至多个端子的第一接触端或节距较第一接触端为宽的第二接触端末端处。
其中该料带的连结部由接合面连接至多个端子的第二接触端或节距较第二接触端为宽的第一接触端末端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节省工时与成本以及大幅增加端子置放时的辨识度,进而达到结构稳定、组装简易且成本低廉的效用。
附图说明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其中: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端子、料带与座体成型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端子上成型有座体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端子上成型有座体后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多个端子1及料带2,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该多个端子1为具有至少一组端子,且每一组端子较佳实施为设置有三根端子,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亦可二根、四根或多根端子,但其中该第一根与第二根至少二根端子皆具有一基部11,并于基部11二端处分别设有不同节距(Pitch)且呈错位状的第一接触端12及第二接触端13,而第一接触端12朝基部11则弯折形成有向前转折的第一弯折部121,并由第二接触端13朝基部11弯折形成有向左或向右转折的第二弯折部131,且第一弯折部121与第二弯折部131为呈不同方向转折,而相邻侧边相互垂直,又基部11与第二弯折部131连接处横向形成有水平延伸面111。
再者,多个端子1的第一根端子与第二根端子间为设置有第三根端子,并于第三根端子的基部11二端处分别设有第一接触端12及第二接触端13,且第一接触端12与第二接触端13位置相对,而第一接触端12朝基部11为弯折形成有向前转折的第一弯折部121,且基部11上位于第二接触端13周边处形成有宽度较大的定位部112及定位部112表面上所开设的槽孔110,再由第二接触端13朝基部11弯折形成有向后转折且连接至槽孔110内缘处的第二弯折部131。
该料带2一侧处为设有连结部21,且连结部21末端处具有一接合面211,并由接合面211为连接至多个端子1的第一接触端12或节距较第一接触端12为宽的第二接触端13末端处,使料带2与基部11形成一垂直,且每一组三根端子1相邻间的第一接触端12及第二接触端13的节距皆相同。
请搭配参阅图3、图4、图5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端子、料带与座体成型前的立体外观图、端子上成型有座体后的立体外观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端子1与座体3于结合时,是先将至少二组的三根端子1为分别利用料带2相对置放于预设治具或模具(图中未示出)中的二侧处,再利用塑料以镶嵌射出(Inser Molding)的方式共同包覆射出成型出座体3,或者是利用组装的方式结合定位于座体3上成为一体,并使每一组多个端子1的第一接触端12及第二接触端13为分别穿出且露出于座体3二侧处的第一对接面31与第二对接面32。
然而,多个端子1上为结合有座体3后,便可将料带2为以连结部21的接合面211自多个端子1的第一接触端12或第二接触端13处作折断后即为成品,此种单一料带2上的多个端子1具有不同节距的第一接触端12及第二接触端13结构设计,可配合座体3来达到连接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插口位置偏位需求,且因料带2在生产时相较于分散端子(散Pin)置放的方式可有效节省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以及大幅增加多个端子1置放时的辨识度,同时确保制造的质量与良率而适用于大量生产,进而达到结构稳定、组装简易且成本低廉的效用。
另请参阅图6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多个端子1每一组中的至少二根端子皆具有一基部11,并于基部11二端处分别设有不同节距且呈平行错位状的第一接触端12及第二接触端13,而第一接触端12朝基部11弯折形成有向前转折的第一弯折部121,并由第一弯折部121与第一接触端12连接处横向形成有垂直延伸面122,且第二接触端13朝基部11弯折形成有向后转折的第二弯折部131;另多个端子1的每一组第三根端子基部11二端处分别设有第一接触端12及第二接触端13,而第一接触端12朝基部11弯折形成有向前转折的第一弯折部121,并由第二接触端13朝基部11弯折形成有向后转折的第二弯折部131,且第一接触端12与第二接触端13位置相对;又,料带2的连结部21是由接合面211为连接至多个端子1的第二接触端13或节距较第二接触端13为宽的第一接触端12末端处。
是以,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多个端子1所具的基部11二端处为分别设有不同节距且呈错位状的第一接触端12及第二接触端13,并于第一接触端12与第二接触端13朝基部11为分别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121及第二弯折部131,再由第一接触端12或第二接触端13末端处连接至料带2的连结部21上,使料带2与基部11形成一垂直,此种单一料带2上的多个端子1具有不同节距的第一接触端12及第二接触端13结构设计,可配合座体3达到连接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插口位置偏位需求,且因料带2在生产时相较于分散端子置放的方式可有效节省工时与成本,进而达到结构稳定、组装简易且成本低廉的效用,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连接器的端子结构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实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有多个端子及料带,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多个端子为具有至少一组端子,且每一组端子中的至少二根端子皆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二端处分别设有不同节距且呈错位状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
该料带一侧处为设有连结部,且连结部末端处具有连接至多个端子上使料带与基部形成一垂直的接合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端子的第一接触端为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由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且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为呈不同方向转折而相邻侧边相互垂直,再于基部与第二弯折部连接处横向形成有水平延伸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端子中的至少二根端子间为设置有第三根端子,并于第三根端子的基部二端处分别设有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且第一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位置相对,而第一接触端朝基部为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由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根端子的基部上位于第二接触端周边处为形成有定位部及定位部表面上所开设的槽孔,并由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弯折形成有连接至槽孔内缘处的第二弯折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端子的第一接触端为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一弯折部,并由第二接触端朝基部弯折形成有第二弯折部,且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为呈不同方向转折而相邻侧边形成一垂直,再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一接触端连接处则横向形成有垂直延伸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端子上为进一步利用塑料以镶嵌射出的方式成型出座体,或是利用组装的方式结合定位于座体上成为一体,且多个端子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为分别穿出于座体二侧处的第一对接面与第二对接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料带的连结部由接合面连接至多个端子的第一接触端或节距较第一接触端为宽的第二接触端末端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料带的连结部由接合面连接至多个端子的第二接触端或节距较第二接触端为宽的第一接触端末端处。
CN 201220363273 2012-07-25 2012-07-25 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97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63273 CN202797353U (zh) 2012-07-25 2012-07-25 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63273 CN202797353U (zh) 2012-07-25 2012-07-25 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97353U true CN202797353U (zh) 2013-03-13

Family

ID=47824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63273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97353U (zh) 2012-07-25 2012-07-25 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973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1102A (zh) * 2016-03-11 2017-09-19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件与端子组件的成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1102A (zh) * 2016-03-11 2017-09-19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件与端子组件的成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28270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584331A (zh) 连接器
CN106992419A (zh) 端子模组的制造方法
CN105990785A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1304149A (zh) 多个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装方法及其电连接器模组
CN204190087U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端子
CN204927598U (zh) 电连接器
CN202797353U (zh) 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103579886B (zh)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202797352U (zh) 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205178069U (zh) Usb插座电连接器
CN105977675A (zh) 一种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
CN105024193A (zh) 一种可正反插的usb母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61884A (zh) Usb插座电连接器
CN203932518U (zh) 一种具有金属屏蔽件的电连接器
CN103904462B (zh) 电连接器
CN102904095A (zh) 电连接器
CN204927599U (zh) 电连接器
CN201708421U (zh) 具有一体式端子的转接器
CN206490226U (zh) 一种连接器结构
CN204858090U (zh) 一种新型的usb连接器
CN102044773A (zh)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3367597U (zh) 电连接器
CN203193042U (zh) 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UNSHAN HONGZHI ELECTR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CES

Effective date: 201405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IWAN, CHINA TO: 215314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13

Address after: 215314 No. 468 Changjiang North Road, Zhou Town, Jiangsu, Kunshan

Patentee after: KUNSHAN ACES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Taoyuan County of Zhongli City

Patentee before: ACES ELECTRONIC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