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87491U - 无梁剪力墙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无梁剪力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87491U
CN202787491U CN 201220140273 CN201220140273U CN202787491U CN 202787491 U CN202787491 U CN 202787491U CN 201220140273 CN201220140273 CN 201220140273 CN 201220140273 U CN201220140273 U CN 201220140273U CN 202787491 U CN202787491 U CN 202787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hear wall
muscle
cylinder
wal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402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衍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87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874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梁剪力墙结构,包含第一墙体、第二墙体、楼板,以及至少一柱体,其中第一墙体具有顶面、底面,以及端面;第二墙体设置于第一墙体具有底面的一侧并与第一墙体邻接,而共同形成剪力墙。楼板设置于第一墙体具有顶面的一侧;柱体邻接于剪力墙的一边,具有承接面。第一墙体的顶面及柱体共同承载楼板。

Description

无梁剪力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剪力墙的设计;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无梁剪力墙结构。 
背景技术
剪力墙为许多构造物中能够承受或传导竖向负载及侧向力的结构体;尤其是因例如风载重或地震力所造成的侧向力。依建材的使用,剪力墙可为各种不同材料所构成;然一般而言,剪力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 
构造物中的剪力墙通常构筑于柱梁结构中。然而,实际上剪力墙上方的梁并不承受梁应受之力;换言之,若非具有支撑上方结构体例如楼板的作用,剪力墙上方的梁不见得有其构筑的必要性。此外,提供支撑的作用亦不是非梁不可。考虑到上述的实际状况,以及相较之下构筑梁结构需要的时间与材料成本,已知的构造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梁剪力墙结构,具有较低的材料成本并具备应有的负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梁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少的构筑步骤进而降低施工所需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包含剪力墙、楼板,以及至少一柱体。其中,柱体的数目较佳为二,并分别邻接剪力墙于剪力墙的两边,以与剪力墙共同承载包含楼板重量的静载重,以及活载重与侧向载重。 
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可现场浇置而一体成型;其中,成型剪力墙所用的模板与剪力墙的墙筋预先组合为预组件。墙筋包含水平钢筋与垂直钢筋,其 中水平钢筋不延伸超过模板端缘,垂直钢筋则一端延伸超过模板端缘。由模板及剪力墙的墙筋构成的预组件由楼板/地以及柱体上方于实质平行于柱体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朝楼板/地移动,而设置于楼板/地上以及柱体之间;其中两层水平钢筋之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柱体成对出筋间的距离。预组件的水平钢筋可与柱体的主筋丛搭接。 
梁柱接头的箍筋可先于或后于预组件的设置,设置于柱体的承接面。箍筋并带有伸出的钢筋,可与水平钢筋连接。剪力墙、梁柱接头,以及楼板于预组件及箍筋设置后现场浇置而一体成型。进一步而言,现场浇置形成剪力墙的墙体,墙体与柱体一同承载楼板,其中该些垂直钢筋突出墙体并伸入至楼板中或突伸于楼板上。 
剪力墙或可包含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换言之,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共同形成剪力墙,且第一墙体与所承载的楼板邻接。无梁剪力墙结构并进一步包含梁柱接头,连接柱体与梁;梁柱接头并与第一墙体一同与所承载的楼板邻接。 
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第一墙体为预铸,第二墙体为场铸。第一墙体具有第一延伸方向,以及顶面、底面,和与顶面及底面连接的端面;其中楼板设置于第一墙体具有顶面的一侧。第一墙体具有水平向的配筋,包含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下层筋及中层筋,以及复数个垂直钢筋;此外,第一墙体进一步包含以搭置的方式设置于其上的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上层筋。 
第一墙体的下层筋可为较中层筋粗的二支主筋,其分布靠近第一墙体的底面。二支主筋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的两侧。此外,下层筋贯穿第一墙体且两端分别突出于第一墙体相反的端面并形成有弯折部。中层筋可包含二支钢筋,其分布相较于下层筋离开而非靠近底面。二支中层筋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的两侧。 
第一墙体的下层筋可为与中层筋的钢筋具有相同号数的四支钢筋,其分 布靠近第一墙体的底面,并贯穿第一墙体(出筋);此外,四支出筋两两成对相互平行并排,且成对的二支出筋与另一对出筋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的相反两侧。中层筋可包含二支出筋,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的两侧。中层筋包含主体部及延伸部,其中延伸部突伸于第一墙体的端面外。主体部与延伸部可以续接器相连接,或可通过混凝土的灌筑将主体部与延伸部结合。 
第二墙体设置于第一墙体具有底面的一侧并与第一墙体邻接,并且现场浇置形成。第二墙体的配筋为包含垂直钢筋与水平钢筋的墙筋。墙筋可预先组立,亦可现场组立,并与第一墙体、柱体,以及楼板的钢筋相互连接。其中,第二墙体的构筑是在柱体及楼板设置完成后进行。 
柱体具有承接面,以及突伸于承接面上的主筋丛。第一墙体通过部分下层筋支承于两柱体。柱体的承接面上可进一步设置箍筋,并形成梁柱接头,连接柱体与梁。梁柱接头与第一墙体一同与所承载的楼板邻接。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包含:一第一墙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与该顶面及该底面连接的一端面;一第二墙体,设置于该第一墙体具有该底面的一侧且与该第一墙体邻接,并与该第一墙体共同形成一剪力墙;一楼板,设置于该第一墙体的该顶面而承载于该剪力墙,以及至少一柱体,邻接于该剪力墙的一边,其中该楼板承载于该柱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第一墙体为一预铸墙体。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第二墙体为一场铸墙体。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第一墙体具有一第一延伸方向,以及至少两个下层筋及至少两个中层筋;该至少两个下层筋及至少两个中层筋沿该第一延伸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至少两个下层筋贯穿该第一墙体,其两端并分别形成有一弯折部;该柱体具有一承接面,该弯折部位于该柱体的该承接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至少两个下层筋包含四支钢筋; 该四支钢筋贯穿该第一墙体,且两两成对相互平行,分别靠近该第一墙体的相反两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至少两个中层筋的至少其一具有一主体部以及一延伸部;其中该主体部位于该第一墙体内,该延伸部与该主体部连接并突伸于该第一墙体的该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中层筋进一步包含一续接器,连接该延伸部与该主体部。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第一墙体进一步于该顶面及该端面的交接处形成有一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凹槽具有一第一侧壁,该至少两个中层筋自该第一侧壁部分裸露于该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第一墙体进一步包含至少两个上层筋;该至少两个上层筋并且沿该第一延伸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至少两个上层筋设置于该第一墙体的该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第一墙体具有复数个垂直钢筋;该复数个垂直钢筋垂直于该第一延伸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复数个垂直钢筋突伸于该第一墙体的该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进一步包含一梁柱接头,连接该柱体与一梁。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包含:至少一柱体;一剪力墙,邻接该至少一柱体,且该剪力墙的墙体高度大于该柱体的高度;一楼板,承载于该剪力墙墙体以及该至少一柱体上;以及至少一梁柱接头,连接该柱体、该剪力墙,以及该楼板;其中该柱体与该梁柱接头的高度总和等于该剪力墙的墙体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梁柱接头进一步连接该柱体与一 梁。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剪力墙具有墙筋,包含复数个水平钢筋及复数个垂直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些水平钢筋的长度小于等于该剪力墙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些垂直钢筋突出于该剪力墙的墙体。 
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中该些垂直钢筋进一步突伸至该楼板。 
附图说明
图1A-1C为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的预组件示意图;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的预组件与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4A-4D为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的第一墙体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A-6B为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的第一墙体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的第一墙体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8为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的第一墙体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无梁剪力墙结构 
10 剪力墙 
100、100a、100b、100c 第一墙体 
101 顶面 
103 底面 
105 端面 
106 凹槽 
1060 第一侧壁 
110 墙体 
200、200a、200b、200c 下层筋 
205 弯折部 
220、220b 中层筋 
221 主体部 
222 延伸部 
223 续接器 
240、240a 上层筋 
260 垂直钢筋 
280 箍筋 
2801 钢筋 
300 柱体 
301 承接面 
305 主筋丛 
307 出筋 
400 梁 
430 梁柱接头 
50 楼板/地 
51 钢筋 
500 楼板 
600 第二墙体 
610、610a 墙筋 
6102a 水平钢筋 
6104a 垂直钢筋 
700 模板 
760 预组件 
D 第一延伸方向 
L1、L2、L3 距离 
h、H 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1包含剪力墙10、楼板500,以及至少一柱体300;其中,剪力墙10于现场浇置而一体成型。剪力墙10并与楼板500及梁柱接头430邻接;换言之,剪力墙10的高度H高于柱体300,且大于等于柱体300与梁柱接头430的高度总合。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成型剪力墙10所用的模板700较佳与剪力墙10的墙筋610a以已知方式预先组合为预组件760。进一步而言,如图1A-1B所示,待预组件760设置完成后(于后说明),模板700间可灌入混凝土等建筑用浆料,待混凝土/浆料凝固、并完成养护后,即形成剪力墙10的墙体110,如图1C所示;其中墙体110的高度h大于柱体300的高度且实质等于柱体300与梁柱接头430的高度总合。墙筋610a包含水平钢筋6102a与垂直钢筋6104a。水平钢筋6102a较佳不延伸超过模板700端缘。垂直钢筋6104a一端延伸超过模板700端缘;因此,垂直钢筋6104a一端突伸于剪力墙10的墙体,以与后来形成的楼板500的钢筋连接,并用于向上搭建新楼层。此外,水平钢筋6102a与垂直钢筋6104a较佳皆自模板700的一端至相对另一端平均分布于模板700内;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水平或垂直钢筋于同一模板700内的分布亦可有或疏或密的差别。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柱体300可先依前述方式设置于地或楼板50上。接着,由模板700及剪力墙10的墙筋610a构成的预组件760较佳由楼板/地50,以及柱体300上方,于实质平行于柱体300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朝 楼板/地50移动,而设置于楼板/地50上以及柱体300之间;其中,该设置预组件760的方式因可避免例如柱体300或楼板/地50的出筋阻碍预组件的墙筋610a而得以进行。举例而言,在图3A俯视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两层水平钢筋6102a之间的距离L1小于柱体300成对出筋307间的距离L2(距离差大于墙筋直径的两倍),且两层垂直钢筋6104a更位于水平钢筋6102a的内侧;在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两层水平钢筋6102a之间的距离L1大于柱体300成对出筋307间的距离L3,且两层垂直钢筋6104a更位于水平钢筋6102a的外侧;举例而言,图3B中两层水平钢筋6102a之间的距离L1为32公分,成对出筋307间可相距28公分。因此,预组件760的墙筋610a可自楼板/地50,以及柱体300上方经过柱体300的该些出筋307并朝向楼板/地50移动。 
此外,如图3A-3B所示的俯视图,预组件760的水平钢筋6102a在完成设置后可与柱体300的出筋307重叠,且能够相互搭接,且重叠的长度较佳为已知钢筋搭接的适当长度。另一方面,水平钢筋6102a与模板700内面间的垂直距离A较佳大于等于墙筋610a的保护厚度如1.5~4公分;因此,进一步来说,预组件760的墙筋610a依据保护层厚度预先设置于模板700内,柱体300的成对出筋307则可配合墙筋610a而决定其间的距离,使得预组件760能设置于柱体300之间。另一方面,楼板/地50的成对钢筋51亦搭配墙筋610a的设计而决定其间的距离,如前述的距离L2或L3,因此,预组件760在经过柱体300的该些出筋307并朝向楼板/地50移动后,最后设置于楼板/地50上;其中垂直钢筋6104a在预组件760设置完成后可与楼板/地50的钢筋51相互搭接或续接。 
如图1B所示,预组件760的模板700较佳突出柱体300的承接面301;换言之,模板700于垂直楼板/地50方向上的长度,即高度h,实质上相当于楼板/地50与后来形成的楼板500间的距离;模板700的高度h相当于剪力墙10的墙体部分的高度h,且水平钢筋6102a亦自模板700与楼板/地50连接的一端分布至高于承接面301所在的水平面。另一方面,梁400以及梁 柱接头430(请参考图1C)的箍筋208例如一笔箍亦如前述,自柱体300的主筋丛305上方依序设置于承接面301上,并与梁400的下层筋的弯折部交错,而同时将梁400的下层筋与柱体300的主筋丛305连接一起;其中一笔箍208上较佳设置有伸出的钢筋2801,供与墙筋610a的水平钢筋6102a连接,且成对钢筋2801亦可依据墙筋610a而决定其间的距离;举例而言,墙筋610a的两层水平钢筋6102a之间的距离为32公分,成对钢筋2801间可相距28公分。预组件760与梁柱接头430的箍筋280的设置顺序可互换。 
在预组件760以及梁柱接头430的箍筋280设置好之后,且较佳于完成梁400、柱体300、梁柱接头430的箍筋280以及墙筋610a间的连结后,如图1C所示,剪力墙10、梁柱接头430,以及楼板500即可现场浇置而一体成型。进一步而言,现场浇置形成该剪力墙10的墙体110。墙体110的长度即剪力墙10的长度,且为柱体300间的水平距离;墙体的高度h因模板700低于垂直钢筋6104a之故,因此小于剪力墙10的高度H,但为楼板/地与楼板500间的垂直距离,且实质等于柱体300与梁柱接头430的高度总合。此外,水平钢筋6102a的长度小于等于剪力墙10/墙体110的长度;另一方面,由于预组件760的垂直钢筋6104a一端延伸超过模板700端缘,因此剪力墙10的垂直钢筋6104a突出墙体110并伸入至楼板500中,或突伸于楼板500上用于向上搭建新楼层。 
如图4D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1的另一实施例,包含剪力墙10、楼板500,以及至少一柱体300。其中,柱体300的数目较佳为二,设置于地或楼板50上,并分别邻接剪力墙10于剪力墙10的两边,以和剪力墙10共同承载包含楼板500重量的静载重,以及活载重与侧向载重。另一方面,剪力墙10进一步包含第一墙体100及第二墙体600,且第一墙体100与所承载的楼板500邻接。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1进一步包含梁柱接头430,连接柱体300与梁400;梁柱接头430并与第一墙体100一同与所承载的楼板500邻接。 
如图5与4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墙体100较佳为预铸墙体,具有 第一延伸方向D,以及顶面101、底面103,和端面105,并且具有水平向的配筋,包含沿第一延伸方向D延伸的下层筋200及中层筋220;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在第一墙体100的部分至少具有下层筋200与中层筋220,取代已知墙筋中的水平钢筋。 
进一步而言,中层筋220可采用与已知水平钢筋同样号数的钢筋。下层筋200较中层筋220粗,其分布为靠近第一墙体100的底面103,并且作为第一墙体100的主筋。下层筋200贯穿第一墙体100,且两端分别突出于第一墙体100相反侧的端面105并形成有弯折部205。弯折部205较佳是将粗筋90度弯曲所形成。此外,下层筋200的支数较佳为二,二支下层筋200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100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100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中层筋220不贯穿第一墙体100。中层筋220的分布相较于下层筋200离开而非靠近底面103;其中,中层筋220至底面103的距离可约略等于、或者稍微大于中层筋220至顶面101的距离。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中层筋220包含二支钢筋,二支钢筋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100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100的两侧;换言之,中层筋220可垂直投影于下层筋200。 
另一方面,第一墙体100在垂直向的配筋为复数个垂直钢筋260。如图5所示,该些垂直钢筋260在本实施例中垂直于第一延伸方向D,同时沿第一延伸方向D分布,并分成为并排的两列,两列的垂直钢筋260分别靠近第一墙体100的两侧,且较佳与上层筋200及下层筋220连接,即相互垂直相交。此外,同一列垂直钢筋260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延伸方向D平均分布而相互间隔固定距离,较佳相距例如10~40公分;相隔的距离亦取决于所用钢筋的号数。该些垂直钢筋260较佳亦贯穿第一墙体100而突伸于第一墙体100的顶面101及底面103外,供与其他预铸或场铸构件的钢筋连接。 
图4A-4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1形成流程的实施例示意图。无梁剪力墙结构1的柱体300可为预铸构件亦可场铸形成,且首先依剪力墙的预定墙宽设置于地或楼板50上。当无梁剪力墙结构1完成时,较佳 有两柱体300分别邻接于剪力墙的相反两边,以与剪力墙共同承载楼板。 
如图4A所示,柱体300具有承接面301以及突伸于承接面301上的主筋丛305;前述预铸的第一墙体100吊降至柱体300的承接面301上。详细来说,第一墙体100通过部分下层筋200支承于两柱体300上,其中该部分的下层筋200包含弯折部205,且弯折部205此时位于柱体300的承接面301上。此外,柱体300亦可支承包含前述梁400等结构;其中,梁400亦可通过已知形成有弯折部的下层筋支承于两柱体300上。之后,如图4B所示,梁柱接头430(请参考图4D)的箍筋208例如一笔箍自柱体300的主筋丛305上方依序设置于承接面301上,并与第一墙体100及梁400的下层筋的弯折部交错,而同时将第一墙体100及梁400的下层筋与柱体300的主筋丛305连接一起。 
如图4B所示,第一墙体100进一步包含水平向的上层筋240;亦即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在第一墙体100的部分以下层筋200、中层筋220,以及上层筋240取代已知墙筋中的水平钢筋。其中,上层筋240较中层筋220粗,且较佳在前述箍筋208设置后,以搭置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墙体100的顶面101上,并沿第一延伸方向D延伸经过箍筋208至梁40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层筋240的支数为二,二支上层筋240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100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100的两侧,较佳并分别与该两列垂直钢筋260突伸于顶面101上的部分连接,即相互垂直相交。另外,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梁柱接头430在图4B所示的阶段后,现场浇置形成,如图4C所示;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梁柱接头430亦可为预铸构件。 
如前述,本实用新型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包含楼板。如图4C所示,楼板500在图4B所示的阶段后,与梁柱接头430同时、或者在梁柱接头430之后设置或形成于第一墙体100的顶面101以及梁柱接头430上,而由柱体300(或柱体与梁柱接头共同构成的柱)及第一墙体100所支承。其中,楼板500可为预铸构件,亦可现场浇置形成。 
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1的剪力墙10可由前述的第一墙体100, 以及第二墙体600共同构成,其中,如图4C-4D所示第二墙体600设置于第一墙体100具有底面103的一侧并与第一墙体100邻接。第二墙体600较佳在梁柱接头430设置/形成后,以及楼板500设置/形成之后或之前现场浇置形成。如图4C所示,第二墙体600的配筋为包含垂直钢筋与水平钢筋的墙筋610。墙筋610可预先组立,亦可现场组立,并与第一墙体100、柱体300,以及楼板/地50的钢筋51相互以例如搭接或续接方式连接,其后再进行模板搭设与灌浆。待浆料凝固及养护完成后,第二墙体600及第一墙体100即形成一体的剪力墙10。 
图6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第一墙体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第一墙体100a较佳为预铸墙体,并且具有水平向的配筋,包含沿第一延伸方向D延伸的下层筋200a及中层筋。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在第一墙体100a的部分至少具有下层筋200a与中层筋,取代已知墙筋中的水平钢筋。其中,下层筋200a在本实施例中包含四支贯穿第一墙体100a的钢筋(即出筋),且其分布靠近第一墙体100a的底面;此外,四支出筋两两成对相互平行并排,且成对的二支出筋与另一对出筋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100a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100a的两侧。 
第一墙体100a的下层筋200a与中层筋可采用同样号数钢筋;再者,下层筋200a与中层筋并可采用与已知水平钢筋同样号数的钢筋。中层筋的分布相较于下层筋200a离开而非靠近底面103;其中,中层筋至底面103的距离可约略等于、或者稍微大于中层筋至顶面101的距离。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中层筋包含二支钢筋,二支钢筋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100a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100a的两侧,较佳并分别与该两列垂直钢筋260连接,即相互垂直相交;如前述。另一方面,由于下层筋200a可采用与中层筋同样号数钢筋,即下层筋200a为较小号数的钢筋,因此中层筋较佳为出筋。 
如图6A-6B所示,中层筋的出筋包含主体部(图未示)以及延伸部222,其中主体部位于第一墙体100a内,延伸部则突伸于第一墙体100a的端面105 外。此外,中层筋进一步包含续接器223,主体部与延伸部222通过续接器223等连接构造相连接。如图6A所示,续接器22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墙体100a的端面105,以供延伸部222与主体部连接,而突伸于第一墙体100a的端面105外。中层筋的主体部及延伸部222的两段式设计便于预铸第一墙体100a的运送与组装,举例而言,在本实用新型无梁剪力墙结构的形成流程中,第一墙体100a在装设延伸部222之前先吊降至柱体300的承接面301;由于此时中层筋不具有突伸于端面外的出筋,因此便于梁400的吊降与置放。待梁400设置好后,则先设置部分箍筋208例如2~3片一笔箍,最后再依序进行连接延伸部222于主体部以及其余箍筋208的设置;完成后如图6B所示。详细来说,在图6B所示的阶段中,第一墙体100a的中层筋220a包含二支出筋,而可与柱体300的主筋丛305以及箍筋208交错连接。 
如图6B所示,第一墙体100a进一步包含沿第一延伸方向D的上层筋240a;亦即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在第一墙体100a的部分以下层筋200a、中层筋,以及上层筋240a取代已知墙筋中的水平钢筋。其中,上层筋240a与中层筋可采用同样号数钢筋;再者,上层筋240a与中层筋并可采用与已知水平钢筋同样号数的钢筋。此外,由于上层筋240a的号数较小,较佳采用至少四支钢筋来构成本实施例的上层筋240a。四支钢筋两两成对相互平行并排,且成对的二支出筋与另一对钢筋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100a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100a的两侧并与两列垂直钢筋260突伸于顶面101上的部分连接,即相互垂直相交。上层筋240a较佳在前述箍筋208设置后,以搭置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墙体100a上方,并沿第一延伸方向D延伸经过箍筋208至梁400。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第一墙体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该第一墙体100b的配筋,包含下层筋200b与中层筋220b是与前述图6A-6B所示实施例相同。 
第一墙体100b进一步具有于顶面101及端面105的交接处形成的凹槽106;凹槽106具有第一侧壁1060。凹槽106在第一延伸方向D上,以及与 第一延伸方向D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具有一适当长度,使得中层筋220b中,二支彼此朝离开第一墙体100b中央的方向分离,而分别靠近第一墙体100b的两侧的钢筋可部分自凹槽106的第一侧壁1060裸露于凹槽106中;该裸露的部分在第一延伸方向D较佳有一可供与另外的钢筋搭接(于后述)的适当长度。 
此外,图7所示的中层筋220b可视为中层筋的主体部;中层筋的延伸部在本实施例中则装设于箍筋上(图未示)。当设置箍筋于柱体300的承接面301(请参考图4B)上后,延伸部则可容纳于凹槽106中,并可进一步与裸露于凹槽106中的部分中层筋220b接触。中层筋220b与延伸部在灌浆入凹槽106后相互结合;换言之,中层筋220b包含有可与柱体300的主筋丛305以及箍筋208交错连接的出筋。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墙体100c的下层筋200c使用较大号数的钢筋。举例而言,下层筋200c的钢筋号数大于一般墙筋所用的水平钢筋,此时,中层筋(图未示)亦可不为出筋。另一方面,第一墙体100c的上层筋(图未示)亦可配合使用较大号数的钢筋。 
综合上述,在第一墙体中,水平向配筋的出筋支数可依据所用钢筋的号数、或者水平向钢筋的截面积来调整。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无梁剪力墙结构包含:
一第一墙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与该顶面及该底面连接的一端面;
一第二墙体,设置于该第一墙体具有该底面的一侧且与该第一墙体邻接,并与该第一墙体共同形成一剪力墙;
一楼板,设置于该第一墙体的该顶面而承载于该剪力墙,以及
至少一柱体,邻接于该剪力墙的一边,其中该楼板承载于该柱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墙体为一预铸墙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墙体为一场铸墙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墙体具有一第一延伸方向,以及至少两个下层筋及至少两个中层筋;该至少两个下层筋及至少两个中层筋沿该第一延伸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下层筋贯穿该第一墙体,其两端并分别形成有一弯折部;
该柱体具有一承接面,该弯折部位于该柱体的该承接面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下层筋包含四支钢筋;该四支钢筋贯穿该第一墙体,且两两成对相互平行,分别靠近该第一墙体的相反两侧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中层筋的至少其一具有一主体部以及一延伸部;其中该主体部位于该第一墙体内,该延伸部与该主体部连接并突伸于该第一墙体的该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层筋进一步包含一续接器,连接该延伸部与该主体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墙体进一步于该顶面及该端面的交接处形成有一凹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具有一第一侧壁,该至少两个中层筋自该第一侧壁部分裸露于该凹槽中。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墙体进一步包含至少两个上层筋;该至少两个上层筋并且沿该第一延伸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上层筋设置于该第一墙体的该顶面上。
13.如权利要求4或11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墙体具有复数个垂直钢筋;该复数个垂直钢筋垂直于该第一延伸方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垂直钢筋突伸于该第一墙体的该顶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梁柱接头,连接该柱体与一梁。
16.一种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无梁剪力墙结构包含:
至少一柱体; 
一剪力墙,邻接该至少一柱体,且该剪力墙的墙体高度大于该柱体的高度;
一楼板,承载于该剪力墙墙体以及该至少一柱体上;以及;
至少一梁柱接头,连接该柱体、该剪力墙,以及该楼板;
其中该柱体与该梁柱接头的高度总和等于该剪力墙的墙体高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梁柱接头进一步连接该柱体与一梁。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剪力墙具有墙筋,包含复数个水平钢筋及复数个垂直钢筋。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水平钢筋的长度小于等于该剪力墙的长度。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垂直钢筋突出于该剪力墙的墙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梁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垂直钢筋进一步突伸至该楼板。 
CN 201220140273 2012-01-20 2012-04-05 无梁剪力墙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874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01673U TWM433426U (en) 2012-01-20 2012-01-20 Beam-free shear wall structure
TW101201673 2012-01-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87491U true CN202787491U (zh) 2013-03-13

Family

ID=4781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40273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87491U (zh) 2012-01-20 2012-04-05 无梁剪力墙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87491U (zh)
TW (1) TWM43342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7709B (zh) * 2022-09-08 2023-10-01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用之基準結構及使用基準結構的建築方法
TWI817769B (zh) * 2022-10-14 2023-10-01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TWI818867B (zh) * 2023-02-10 2023-10-11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結構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33426U (en)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9823B (zh) 一种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盖
CN204876059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CN204753813U (zh) 一种钢结构转换桁架
CN103790265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管混凝土芯柱加劲剪力墙的制作装配方法
CN202787491U (zh) 无梁剪力墙结构
CN103883054A (zh) 一种索杆肋梁组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CN106337361A (zh) 一种分离式frp‑混凝土‑钢组合梁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2418425A (zh) 现浇加腋梁的预制整浇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25787A (zh) 预应力钢结构与混凝土组合的浅圆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30715A (zh) 一种后浇齿槽连接装配式楼屋盖的施工方法
CN103741970A (zh) 建筑施工用组装式加工棚及其制作安装方法
CN102425099A (zh) 大悬臂波-桁组合pc桥梁及其制造方法
CN203639804U (zh) 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
CN206722216U (zh) 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小梁
CN102635162A (zh) 一种组合扭网壳及其施工方法
CN203808249U (zh) 一种梁柱节点核心区柱箍筋笼组件
CN105178354A (zh) 一种田字梁柱帽和无梁楼板结构体系
CN204738452U (zh) 预制立柱
CN107012985A (zh) 一种预制小梁及含所述预制小梁的叠合楼板施工工艺
JPH01317152A (ja) プレストレ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8137189U (zh) 一种蜂窝梁x形暗支撑混凝土剪力墙及建筑物
CN217174416U (zh) 一种轨道交通组合装配式站台结构
CN216239247U (zh) 一种带空心模的叠合楼板
CN201581551U (zh) 可自调变形的二次后浇圈梁
CN210530086U (zh) 箱型叠合保温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