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4620U - 纱线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4620U
CN202754620U CN 201220304173 CN201220304173U CN202754620U CN 202754620 U CN202754620 U CN 202754620U CN 201220304173 CN201220304173 CN 201220304173 CN 201220304173 U CN201220304173 U CN 201220304173U CN 202754620 U CN202754620 U CN 202754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guiding wall
wall section
threa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041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元谦治
高安孝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4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46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卷取装置。在配置于横动滚筒(28)的前侧的导纱器(40)、且在具备对通过横动而沿横动滚筒(28)的轴向移动的纱线(Y)进行引导的引导面(41a)的第一引导壁部(41)的与引导面(41a)相反侧的面,安装有纱线检测传感器(50)。纱线检测传感器(50)是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感光元件的感应部(51)位于形成于第一引导壁部(41)的贯通孔(46)内,且经由贯通孔(46)在引导面(41a)侧露出。并且,导纱器(40)在相对于第一引导壁部(41)朝前侧折回的第二引导壁部(42a)、且在覆盖贯通孔(46)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47)。

Description

纱线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作为卷装卷取的纱线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边利用横动滚筒使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横动一边卷取该纱线从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取装置。在日本登录实用新案第3006822号公报中记载有:在这种纱线卷取装置中,在紧靠滚筒(横动滚筒)的上游侧的部分设置横动传感器机构(纱线检测传感器),利用横动传感器机构来检测横动的异常。并且,在日本特开2010-11480号公报中记载有:在横动滚筒的附近设置有纱线引导框(导纱器),伴随着横动而沿横动滚筒的轴向移动的纱线由纱线引导框引导。
此处,在如日本特开2010-1148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具备导纱器的纱线卷取装置中,为了检测横动的异常,考虑设置如日本登录实用新案第3006822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纱线检测传感器。
此时,在如日本登录实用新案第300682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1148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纱线卷取装置中,对于横动的纱线的移动范围,越是接近横动滚筒的位置则越大,因此,将纱线检测传感器配置于靠近横动滚筒的位置而检测纱线的方法难以产生误检测,是优选的。
但是,在日本特开2010-11480号公报中,由于导纱器紧靠横动滚筒设置,因此需要以不与导纱器干涉的方式配置纱线检测传感器,若欲将纱线检测传感器配置于与导纱器不同的位置,则无论如何也要配置于比导纱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结果,纱线检测传感器配置于从横动滚筒离开的位置,变得易于发生误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是在设置有对利用横动滚筒使其横动的纱线进行引导的导纱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横动的异常的纱线卷取装置。
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纱线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卷取装置具有: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使要卷取到旋转的卷取卷装的纱线横动;导纱器,该导纱器配置于上述横动装置的纱线通道上游侧,且具有利用引导面对横动的纱线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壁部;以及纱线检测传感器,该纱线检测传感器由具有发光部和感光部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构成,检测上述横动的纱线,上述纱线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上述导纱器的上述第一引导壁部。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纱线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为了对纱线进行引导而配置于横动装置的附近的导纱器的第一引导壁部,因此能够在靠近横动装置的位置进行纱线的检测。
并且,若纱线检测传感器为反射型传感器,由于发光部和感光部邻接地排列配置,因此,与发光部和感光部对置配置的透射型传感器相比,容易进行发光面以及感光面的清扫。并且,若是反射型传感器,则在设置于导纱器的情况下与透射型传感器不同,能够以不从引导面突出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防止与其他部件干涉。
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中,上述纱线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上述第一引导壁部的与上述引导面相反侧的面,在上述第一引导壁部形成有光通过部,来自上述发光部的照射光以及上述照射光由沿着上述引导面横动的纱线反射而得的反射光通过上述光通过部。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纱线检测传感器设置于导纱器的与横动的纱线所移动的引导面相反侧的面,且在第一引导壁部形成有供来自发光部的照射光以及反射光通过的光贯通孔,因此,横动的纱线不会与发光部以及感光部接触,能够防止发光部以及感光部的损伤。并且,飞花难以附着于发光部以及感光部。
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中,上述导纱器具备第二引导壁部,该第二引导壁部配置成,隔着横动的纱线的纱线通道与上述引导面对置,上述第二引导壁部配置成,覆盖上述第一引导壁部的上述引导面的、形成上述光通过部的部分的周边。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引导壁部配置成覆盖导纱器的供光通过的光通过部,因此能够利用第二引导壁部可靠地防止发光部以及感光部的损伤。并且,飞花更加难以附着于发光部以及感光部。
第四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中,在上述第二引导壁部覆盖上述第一引导壁部的上述光通过部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
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二引导壁部的覆盖光通过部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因此能够通过该贯通孔容易地进行纱线检测传感器的清扫。
第五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或第四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纱线卷取装置中,上述导纱器由板状的部件形成,上述第二引导壁部通过上述导纱器在上述第一引导壁部的由上述横动装置使纱线横动的横动方向上的端部朝上述引导面侧折回而形成。
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将板状的导纱器在第一壁部的横动方向上的端部折回而形成第二引导壁部,因此能够利用一个部件形成第一引导壁部和第二引导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纱线检测传感器安装于配置在横动滚筒的附近的导纱器的第一引导壁部,因此能够在靠近横动滚筒的位置进行纱线的检测。并且,由于纱线检测传感器为反射型传感器,因此,与发光部和感光部对置配置的透射型传感器相比,容易进行发光面以及感光面的清扫。并且,若是反射型传感器,则在设置于导纱器的情况下与透射型传感器不同,能够以不从引导面突出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防止与其他部件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取单元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图1的横动滚筒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从箭头III的方向观察图2的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2的导线器折弯之前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其次,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具备多个将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卷取于卷取管而形成卷装的卷取单元的自动络纱机的一例。自动络纱机1具有沿一个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形成一个卷装的卷取单元的结构。
如图1所示,卷取单元1分别具备筒管支承部3以及纱线卷取部4。进而,卷取单元1利用筒管支承部3对所供给的喂纱筒管8进行保持,并一边使从该喂纱筒管8退绕的细纱Y横动一边将其卷绕于卷取管6,从而形成规定形状的卷装P。另外,其中,将图1中的纸面近前侧定义为操作者对卷取单元1进行操作的前侧(正面侧),将纸面里侧定义为与前侧相反的后侧(背面侧)。
筒管支承部3将从未图示的筒管供给装置供给的喂纱筒管8保持在直立状态。在筒管支承部3与纱线卷取部4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上,自筒管支承部3侧起依次配设有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1、张力赋予装置12、接头装置13以及清纱器14(纱疵检测装置)。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1使覆盖于喂纱筒管8的上端部的活动筒体21随着纱线Y的退绕的进展而下降,由此来限制退绕中的纱线Y的膨胀(气圈),由此使退绕张力稳定。
张力赋予装置12是用于对行进的纱线Y赋予规定的张力的装置。作为该张力赋予装置12,例如能够使用具有固定梳齿和活动梳齿的栅栏式的装置,上述活动梳齿配设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梳齿移动。
接头装置13是在后述的清纱器14检测到纱疵而进行剪纱时、或者在来自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中发生断头时,对喂纱侧的纱线(下纱线)和卷取侧的纱线(上纱线)进行接头的装置。作为该接头装置13,例如能够使用具有进行上纱头和下纱头的各自的解捻的解捻喷嘴以及对解捻后的两个纱头作用回旋空气流而进行合股加捻的加捻喷嘴的、所谓的气动式的接头装置(气动捻接器)。
清纱器14是用于检测有无粗节等纱疵、或有无纱线的装置,且附设有当检测到纱疵时进行剪纱用的切断器。
在接头装置13的上下设置有:吸引捕捉卷装P侧的上纱线并朝接头装置13引导的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15;以及吸引捕捉喂纱筒管8侧的下纱线并朝接头装置13引导的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16。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15构成为管状,配设成能够以轴15a为中心上下转动,且在其前端部设置有吸嘴15b。同样,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16也构成为管状,配设成能够以轴16a为中心上下转动,且在其前端部设置有吸引口16b。此外,在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15以及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16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能够从各自的前端的吸嘴15b以及吸引口16b吸引空气来捕捉纱头。
纱线卷取部4具备:摇架27,该摇架27具有一对摇架臂,这一对摇架臂对卷取管6进行支承而卷取管6旋转自如且能够装卸;以及横动滚筒28(横动装置),该横动滚筒28能够与由摇架27支承的卷取管6的表面、或者是形成于卷取管6的卷装P的表面接触。在横动滚筒28的表面,沿着其周方向形成有用于使纱线Y横动的横动槽28a。进而,纱线卷取部4构成为:通过在横动滚筒28与卷取管6(或者卷装P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滚筒驱动马达驱动横动滚筒28旋转,一边使纱线Y横动一边使卷取管6从动旋转(带着旋转),从而在卷取管6的外周形成卷装P。另外,此时,纱线Y通过进入横动槽28a而横动,但在图1、图2、图5中,为了对横动的纱线Y的动作进行说明,以纱线Y从横动槽28a脱离的状态简单地进行记载。
在横动滚筒28的紧前侧设置有用于对由横动滚筒28使其横动的纱线Y进行引导的导纱器40。导纱器40是由金属材料等形成的板状体,如图1~图4所示,具备第一引导壁部41、两个第二引导壁部42a、42b、两个纱线导入部43a、43b以及安装部44。
第一引导壁部41的从前方观察的形状呈大致梯形,其前侧(与横动滚筒28相反侧)的面成为引导面41a。由横动滚筒28使其横动的纱线Y与引导面41a接触,在由引导面41a引导的同时沿横动滚筒28的轴向(横动方向)往复移动。
并且,在第一壁部41的后侧(与引导面41a相反侧)的面安装有纱线检测传感器50。纱线检测传感器50是具备邻接地配置有发光元件(发光部)和感光元件(感光部)的感应部51的所谓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在第一引导壁部41的图4中的左端部形成有大致圆形的贯通孔46(光通过部),纱线检测传感器50安装成,感应部51通过贯通孔46而在引导面41a侧露出。并且,感应部51的前端位于贯通孔46的内部,并不比引导面41a更朝前侧突出。
由此,从感应部51的发光元件照射的照射光通过贯通孔46而照射到第一引导壁部41的前方。进而,当因横动而沿横动滚筒28的轴向移动的纱线Y来到贯通孔46的前方时,该照射光由纱线Y反射,通过贯通孔46而由感应部51感光。
另一方面,当纱线Y位于不与贯通孔46重叠的位置时,从感应部51的发光元件照射的照射光未被纱线Y反射,感应部51的感光元件不会感光到反射光。
因而,在纱线检测传感器50,能够根据是否以规定的横动周期在感应部51的感光元件感光到反射光来检测是否正常地进行横动。
两个第二引导壁部42a、42b连接于第一引导壁部41的横动方向上的两端,且相对于第一引导壁部41朝前侧(引导面41a)侧折回,分别覆盖图2中的第一引导壁部41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进而,能够利用第二引导壁部42a、42b防止由引导面41a引导的纱线Y朝前侧浮起。
并且,在第二引导壁部42a、且在与第一引导壁部41的贯通孔46重叠的部分(覆盖贯通孔46的部分),形成有大致圆形的贯通孔47。由此,通过贯通孔46而在第一引导壁部41的前侧露出的感应部51进一步通过贯通孔47而在第二引导壁部42a的前侧露出。
两个纱线导入部43a、43b分别位于第二引导壁部42a、42b的上方,且与第二引导壁部42a、42b的上端相连。并且,对于两个纱线导入部43a、43b,通过在横动滚筒28的轴向(图2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折弯,而以纱线导入部43b位于比纱线导入部43a更靠前侧的位置的方式前后重叠。
在前后重叠的纱线导入部43a与纱线导入部43b之间形成有纱线Y能够通过的间隙56。当进行接头时,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15捕捉横动滚筒28的表面附近的纱线Y的纱头、并以轴15a为中心转动,由此,通过导纱器40前侧而将所捕捉到的纱线Y引导至接头装置13。因此,在接头作业刚刚结束之后,纱线Y如图2、图3中以点划线所示那样位于第二引导壁42a、42b中的任一方的前侧。
在该状态下,当使横动滚筒28旋转而重开纱线Y的卷取作业时,在纱线Y位于第二引导壁部42a的前侧的情况下,因横动而往复移动的纱线Y通过间隙56而移动至与引导面41a接触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纱线Y位于第二引导壁部42b的前侧的情况下,因横动而往复移动的纱线Y在暂时朝第二引导壁部42a的前侧移动之后通过间隙56而移动至与引导面41a接触的位置。
安装部44与第一引导壁部41的上端相连,相对于第一引导壁部41被朝后侧折弯的安装部44被固定于卷取单元1的机体57。另外,在图1、图2、图4中省略机体57的图示。
在以上所说明了的卷取单元1中,存在因纱线Y勾挂于横动滚筒28的槽、或者卷取张力弱而纱线Y未进入横动滚筒28的槽,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横动的情况。此时,纱线Y多位于横动范围的靠中央侧的位置。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贯通孔46设置于第一引导壁部41的图2中的左端部,因此,当纱线Y来到接近横动范围的一方的端部(反转位置)时,纱线检测传感器50检测到纱线Y。因而,当无法进行正常的横动而纱线Y位于横动范围的靠中央侧的位置时,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到横动的异常。
并且,由于横动的纱线Y的移动量越是靠近横动滚筒28则越大,因此,未进行正常的横动而横动范围靠中央侧时的纱线Y的移动量的变动也越是靠近横动滚筒28则越大。
具体说明,例如如图5所示,当纱线Y在位于横动滚筒28附近的部分正常地横动时,纱线Y在移动宽度为L1的范围往复移动,当产生横动异常而横动范围靠中央侧时,如点划线所示,该部分的移动量会发生变动量D1的变动。在该情况下,对于纱线Y的位于相比该部分从横动滚筒28离开的位置的部分,在正常横动时,以小于移动宽度L1的移动宽度L2往复移动,当产生横动异常而横动范围靠中央侧时,移动量发生小于变动量D1的变动量D2的变动。
因此,例如,当横动范围靠中央侧时,如图5所示,在感应部51A配置于靠近横动滚筒28的位置的情况下,无法检测到纱线Y,由此能够检测横动的异常。然而,在感应部51B配置于从横动滚筒28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到纱线Y,无法检测到横动的异常。即,对于纱线检测传感器50的感应部51A的位置,越是靠近横动滚筒28,则即便是小的横动范围的变动也能够进行检测,纱线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的精度变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纱线检测传感器50设置于位于紧邻横动滚筒28的位置的导纱器40的第一引导壁部41,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横动的异常。
并且,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假设代替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亦即纱线检测传感器50而设置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相互对置配置的所谓的透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则需要将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以从前后方夹着横动的纱线Y的方式配置。因此,发光元件以及感光元件中的任一方必然需要配置在相比纱线Y靠前侧、即相比第一引导壁部41靠前侧的位置。结果,存在位于相比第一引导壁部41靠前侧的发光元件或者感光元件与第二引导壁部42a等干涉而难以将纱线检测传感器配置于导纱器40的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纱线检测传感器50为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因此,通过将纱线检测传感器50配置在第一引导壁部41的后侧,并使感应部51从形成于第一引导壁部41的贯通孔46在引导面41a露出,能够以不与第二引导壁部42a等干涉的方式配置纱线检测传感器50。
此外,由于感应部51的前端不会从引导面41a突出,因此感应部51由第一引导壁部41保护。由此,能够防止感应部51与纱线Y接触而导致感应部51受到损伤、或飞花附着于感应部5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纱器40具备相对于第一引导壁部41朝前侧折回的第二引导壁部42a,因此,感应部51也由第二引导壁部42保护。由此,能够防止感应部51与纱线Y接触而导致感应部51受到损伤、或飞花附着于感应部5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引导壁部41以及第二引导壁部42a隔着横动的纱线的通道相互对置的部分分别形成有贯通孔46、47,纱线检测传感器50的感应部51通过贯通孔46、47在导纱器40的前侧露出。因而,通过使棉棒通过贯通孔46、47等,能够除去附着于感应部51的飞花等,能够容易地进行感应部51的清扫。
并且,通过将板状的导纱器40在第一引导壁部41的由横动滚筒28使纱线横动的方向上的两端部朝引导面41a侧折回而形成第二引导壁部42a、42b,因此,能够利用一个部件形成第一引导壁部41和两个引导壁部42a、42b。
其次,对在本实施方式附加各种变更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其中,对于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适当地省略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引导壁部42a的、与第一引导壁部41的贯通孔46对置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47,但是,也可以不形成贯通孔47。
在该情况下,由于利用没有贯通孔47的第二引导壁部42a覆盖纱线检测传感器50的感应部51,因此,感应部51由第二引导壁部42a更可靠地保护。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感应部51损伤、或飞花积存于感应部51。
并且,在纱线检测传感器50的感应部51,严格来说,对于从发光元件照射的照射光,即便是在未被纱线Y反射时,例如也会在导纱器40的特别是第二引导壁部42a反射,该反射光在感光元件被感光。在这种情况下,从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第二引导壁部42a反射而在感光元件被感光的光的强度大于由纱线Y反射而在感光元件被感光的反射光的强度,因此,在纱线检测传感器50中,当在感光元件被感光的光的强度小于某一阈值时,判断为检测到纱线Y。
但是,若像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在第二引导壁部42a形成有贯通孔47,则光能够通过贯通孔47而在第二引导壁部42的前后通过,因此,从发光元件照射的照射光未被纱线Y反射时在感光元件被感光的光的强度会根据第二引导壁部42a的前侧的状况不同而变动。进而,这样的在感光元件被感光的光的强度的变动是误检测的主要原因。
与此相对,当在第二引导壁部42a未形成贯通孔47的情况下,当从发光元件照射的照射光未被纱线Y反射时在感光元件被感光的光的强度并不根据第二引导壁部42a的前侧的状况不同而变动,是稳定的。因而,在纱线检测传感器50难以发生误检测。
但是,在变形例1的情况下,由于并未在第二引导壁部42a形成贯通孔47,因此,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较,感应部51的清扫等维护性变差。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板状的导纱器40在第一引导壁部41的位于由横动滚筒28使纱线横动的方向上的两端部朝引导面41a侧折回而形成第二引导壁部,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彼此不同的部件形成第一引导壁部41和第二引导壁部42a、42b。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导纱器40具备相对于引导面41a朝前侧折回的第二引导壁部42a、42b,但是,也可以在导纱器40并不存在第二引导壁部42a、42b。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纱线检测传感器50配置于第一引导壁部41的后侧,纱线检测传感器50的感应部51通过形成于第一引导壁部41的贯通孔46而在引导面41a侧露出,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引导壁部41并不形成贯通孔46,纱线检测传感器50安装于第二引导壁部42a、42b的与引导面41a对置的对置面等、导纱器40的其他部分。
在该情况下,纱线检测传感器50需要为不与由第一引导壁部41的引导面41a引导的纱线Y干涉的薄型的传感器,但是,由于纱线检测传感器50为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因此,与纱线检测传感器50使用透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的情况不同,纱线检测传感器50不会朝引导面41a侧那么大幅地突出,难以与纱线Y干涉。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横动滚筒28进行纱线Y的横动,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通过使臂摇动而使纱线横动的所谓的臂式横动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11-126639号等)等其他的横动装置来进行纱线Y的横动。

Claims (5)

1.一种纱线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卷取装置具有:
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使要卷取到旋转的卷取卷装的纱线横动;
导纱器,该导纱器配置于所述横动装置的纱线通道上游侧,且具有利用引导面对横动的纱线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壁部;以及
纱线检测传感器,该纱线检测传感器由具有发光部和感光部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构成,检测所述横动的纱线,
所述纱线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导纱器的所述第一引导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引导壁部的与所述引导面相反侧的面,
在所述第一引导壁部形成有光通过部,来自所述发光部的照射光以及所述照射光由沿着所述引导面横动的纱线反射而得的反射光通过所述光通过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纱器具备第二引导壁部,该第二引导壁部配置成 ,隔着横动的纱线的纱线通道与所述引导面对置,
所述第二引导壁部配置成,覆盖所述第一引导壁部的所述引导面的、形成所述光通过部的部分的周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引导壁部覆盖所述第一引导壁部的所述光通过部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纱线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纱器由板状的部件形成,
所述第二引导壁部通过所述导纱器在所述第一引导壁部的由所述横动装置使纱线横动的横动方向上的端部朝所述引导面侧折回而形成。 
CN 201220304173 2011-09-20 2012-06-26 纱线卷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46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4566 2011-09-20
JP2011204566A JP2013063840A (ja) 2011-09-20 2011-09-20 糸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4620U true CN202754620U (zh) 2013-02-27

Family

ID=47733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0417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4620U (zh) 2011-09-20 2012-06-26 纱线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63840A (zh)
CN (1) CN2027546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4490A (zh) * 2015-11-11 2017-06-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拉出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7658A (ja) 2014-02-21 2015-09-0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4490A (zh) * 2015-11-11 2017-06-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拉出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63840A (ja)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048B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站的方法和装置
CN202358766U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01759062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EP2345612A2 (en) Doffing apparatus
CN10257465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3014942B (zh) 纺纱机
CN103569789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1659361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具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5473480B (zh) 纱线拉出装置、纱线卷取装置以及接头方法
CN103420226A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1544319A (zh) 纱线卷绕机
CN103443005A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1659362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具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1780902B (zh) 丝条卷绕装置及方法、纺丝卷绕机及方法、锥形尾端卷装
CN202754620U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5151893B (zh) 用于监测空套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83999A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4860114A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3010823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EP1801271A1 (en) Core yarn spinning machine, method of determining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ore of core yarn, and method of servicing in core yarn spinning machine
CN104828649A (zh) 纱线捕捉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5648584A (zh)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CN104562335B (zh) 纤维机械
JP4120634B2 (ja) 糸測長貯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