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1415U - 胃食物导流器 - Google Patents

胃食物导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1415U
CN202751415U CN 201220273021 CN201220273021U CN202751415U CN 202751415 U CN202751415 U CN 202751415U CN 201220273021 CN201220273021 CN 201220273021 CN 201220273021 U CN201220273021 U CN 201220273021U CN 202751415 U CN202751415 U CN 202751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upport
pipe
ball
stoma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730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玉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27302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51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1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14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食物导流器,包括:膜释放球、球释放线、膜管、第一支架以及从外到内套设在一起的外壳、内壳、推送管和支架管,内壳、推送管和支架管的一端均位于外壳内且延伸到口腔外,另一端均伸出外壳,外壳的一端抵托膜释放球,推送管的一端和膜管的一端均与膜释放球通过球释放线连接,膜管呈折叠状位于外壳内,第一支架与膜管的另一端连接且设置在支架管上。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操作方便,便于推广使用。而且病人不需要进行手术便能达到胃转流手术的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为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另外对于肥胖患者还具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Description

胃食物导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流器,尤其涉及一种对胃内消化后的食物进行导流的导流器。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近二十年来,伴随全球性工业化、都市化和生活现代化,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升高。糖尿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威胁人类的健康。
T2DM在内科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等综合方案,然而上述内科治疗不能使病人血糖完全恢复正常,也不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及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目前,国内外少数医院正在开展为治疗糖尿病和减肥而作胃转流手术(GBP)。如图1所示,为正常的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的结构,其中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的食物流经方向,即食物由食道1进入胃2内,在胃2内消化后经胃幽门6进入十二指肠3。如图2所示,胃转流手术是在靠近胃幽门6处进行缝合,同时在胃2与十二指肠3之间通过管道4进行连通。给胃转流手术可以减小胃2的容积,同时也改变了食物的部分流经方向,也就是由胃2消化后的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
胃转流手术对T2DM有确切疗效,但由于要实行手术,因此对人体的创伤比较大,而且糖尿病患者手术后伤口不容易愈合。同时还存在手术费用高,造成患者经济上的负担的问题。因此采用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推广还存在一些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创伤较小的胃食物导流器,胃食物导流器能够替代胃转流手术,而达到对糖尿病有效的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胃食物导流器,用于人体内,通过胃镜经过人体的口腔植入到人体的靠近胃幽门的十二指肠和/或胃幽门上部,所述胃食物导流器包括:
膜释放球,所述膜释放球上开设有一个经过球心的连接孔,所述膜释放球靠近所述连接孔的一端设置有两个不经过球心且贯通的穿线孔;
外壳,所述外壳为两端收缩管状,所述外壳其中一端的收缩用于托住所述膜释放球;
内壳,所述内壳为管状,所述内壳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且位于所述口腔外,所述外壳的另一端收缩以连接至所述内壳的外壁上;
推送管,所述推送管的一端伸入所述膜释放球的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内壳套于所述推送管外,所述推送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内壳且位于所述口腔外;
膜管,所述膜管套于内壳的外部且位于外壳内,所述膜管呈灯笼状折叠,所述膜管的一端与所述膜释放球连接,所述膜管的另一端向膜管的一端回折形成第一回折段,然后再向所述膜管的另一端折回,形成第二回折段,所述内壳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回折段和第二回折段之间;
球释放线,所述球释放线的一端通过活结将所述膜管的一端和所述推送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膜释放球连接在一起,所述球释放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推送管内且延伸到所述口腔外;
支架管,所述支架管套设于所述推送管外,所述支架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内壳的内部,所述支架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内壳且位于所述口腔外,所述推送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架管;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膜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内壳与所述支架管之间并套设在所述支架管上,植入人体后的所述第一支架位于胃幽门上部的十二指肠内。
作为优选,所述胃食物导流器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内壳与所述支架管之间并套设在所述支架管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采用多根耐酸线连接,植入人体后的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胃幽门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膜管与所述膜释放球连接的一端在与所述膜释放球分离后形成绒毛状末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采用记忆合金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标示胃幽门内口的标志线。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管的另一端连接支架固定套管,所述支架固定套管上设置用于固定或释放所述推送管的推送管固定器;所述内壳的另一端连接支架释放套管,所述支架释放套管上设置用于固定或释放所述支架管的支架管固定器。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释放套管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膜管与肠壁间注入生理盐水的膜外注水口;所述支架固定套管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膜管与所述推送管之间注入生理盐水的膜内注入口。
作为优选,所述膜释放球的直径为5mm-20mm。
作为优选,所述膜管伸开后的长度为20cm-300cm。
作为优选,所述球释放线用于与所述膜管和推送管绑扎的一端留出一段,该段上设置有非红色的标示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操作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的病人不需要进行手术便能达到胃转流手术的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为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
3、通过调节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植入的长短,而进一步探索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为人类彻底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
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的患者,不需要控制饮食,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肥胖患者还具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人体的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胃转流手术后的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放入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未展开状态)的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放入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已展开状态)的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的支架释放套管与支架管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的膜释放球的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的膜释放球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食道                  2-胃
3-十二指肠              4-管道
6-胃幽门
100-胃食物导流器        101-膜释放球
102-外壳                103-内壳
104-推送管              105-膜管
106-球释放线              107-支架管
108-第一支架              109-连接孔
110-穿线孔                111-第一回折段
112-第二回折段            113-第二支架
114-绒毛状末端            115-支架固定套管
117-支架释放套管          118-支架管固定器
119-膜外注水口            120-膜内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用于人体内,通过胃镜经过人体的口腔植入到人体的靠近胃幽门6的十二指肠3和/或胃幽门6上部,所述胃食物导流器100包括:膜释放球101、外壳102、内壳103、推送管104、膜管105、球释放线106、支架管107和第一支架108。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膜释放球101上开设有一个经过球心的连接孔109,膜释放球101靠近连接孔109的一端设置有两个不经过球心且贯通的穿线孔110,连接孔109与两个穿线孔110相互贯通。外壳102为两端收缩的管状,外壳102其中一端收缩用于托住膜释放球101,但外壳102与膜释放球101不连接。内壳103为管状,内壳103的一端位于外壳102内,内壳103的另一端伸出外壳102外且位于所述口腔外,外壳102的另一端收缩以便连接至内壳103的外壁上,也就是外壳102的一端为自由端,外壳102的另一端却与内壳103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外壳102能随内壳103一起移动。
继续结合图3,推送管104的一端伸入膜释放球101的连接孔109内,当推动推送管104时,推送管104可推动膜释放球101一起运动,内壳103套于推送管104外,推送管104的另一端伸出内壳103且位于所述口腔外。膜管105套于内壳103的外部且位于外壳102内,膜管105呈灯笼状折叠,膜管105的另一端向膜管105的一端回折形成第一回折段111,然后再向膜管105的另一端折回,形成第二回折段112,内壳103的一端位于第一回折段111和第二回折段112之间,并且膜管105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球释放线106的一端用于将膜管105的一端和推送管104的一端分别与膜释放球101连接在一起,球释放线106的另一端位于推送管104内且延伸到所述口腔外。球释放线106将膜管105、推送管104以及膜释放球101三者连接在一起的方法采用医用常用的活结打结方式,也就是膜管105、推送管104以及膜释放球101三者用球释放线106采用活结方式绑扎,当从球释放线106的另一端拉动时,活结就能打开,从而使膜管105、推送管104以及膜释放球101三者分开,膜释放球101被释放。用于绑扎的球释放线106的绑扎端留出一段,该段的长度一般可为5mm-20mm,该段上设置有标示线,例如涂上颜色交替的彩条。(不能是红色,交替的颜色例如黄和蓝交替等),检查标示线的长短判断膜释放球101是否释放成功。
继续结合图3,支架管107套设于推送管104外,支架管107的一端位于内壳103的内部,支架管107的另一端伸出内壳103且位于所述口腔外,推送管104的另一端伸出支架管107。第一支架108与膜管10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架108位于内壳103与支架管107之间并设置在支架管107上,植入人体后的第一支架108位于胃幽门口外的十二指肠3内。
通过上面的描述并结合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100的结构是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四个管,即从外到内依次为外壳102、内壳103、支架管107和推送管104,内壳103、支架管107和推送管104的一端均位于外壳102内,而另一端均伸出外壳102,并且位于所述口腔外的部分推送管104最长,支架管107次之,而内壳103最短。外壳102相对于内壳103、支架管107和推送管104而言是短而粗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胃食物导流器100还包括第二支架113,第二支架113位于内壳103与支架管107之间并设置在支架管107上,第一支架108与第二支架113采用多根耐酸线连接,一般采用3-4根耐酸线即可,所述的耐酸线可以采用钛合金丝线。植入人体后第一支架108位于胃幽门口外的十二指肠3内,植入人体后的第二支架113位于胃幽门上部,第一支架108和第二支架113将展开后的膜管105固定,防止脱落。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膜管105与膜释放球101连接的一端在与膜释放球101分离后形成绒毛状末端114,绒毛状末端可以减轻对肠道内壁的物理刺激。
作为本实施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支架108和第二支架113均为自展式支架,且均采用记忆合金制成。当第一支架108和第二支架113植入人体需要的部位后,会快速自展开并恢复到记忆尺寸。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外壳102上设置有用于标示胃幽门内口的标志线(标志线可以是蓝色和黄色的),以便将外壳102放入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支架108和第二支架113植入到需要植入的位置,而不致于发生偏差。
作为本实施例的再进一步的优选,如图3,支架管107的另一端连接支架固定套管115,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把持。支架固定套管115上设置用于固定或释放推送管104的推送管固定器,在本实施例中,推送管固定器为套设在推送管104上的塑料螺帽,当向支架固定套管115的方向旋入推送管固定器时,推送管104便被固定,而不能向人体内推送;若向支架固定套管115的反方向旋出推送管固定器时,推送管104便被释放,而能被推拉。如图3和图6所示,内壳103的另一端连接支架释放套管117,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把持。支架释放套管117上设置用于固定或释放支架管107的支架管固定器118。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管固定器118为套设在支架管107上的塑料螺帽,当向支架释放套管117的方向旋入支架管固定器118时,支架管107便被固定,而不能推拉;若向支架释放套管117的反方向旋出支架管固定器118时,支架管107便被释放,而能被推拉。推送管固定器可以采用与支架管固定器118相同的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更进一步的优选,支架释放套管117上开设有用于向膜管105与肠壁间注入生理盐水的膜外注水口119,通过膜外注水口119注入的生理盐水能润滑肠道内壁便于膜管105的展开。支架固定套管115上开设有用于向膜管105与推送管104之间注入生理盐水的膜内注入口120,通过膜内注入口120注入的生理盐水也有助于膜管105的展开。
本实施例中的膜释放球101的直径为5mm-20mm之间。膜管105伸开后的长度为20cm-300cm。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胃食物导流器100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1、首先患者先做钡餐照影检查肠道是否有狭窄等病变;
2、通过胃镜观察十二指肠和胃幽门是否有病变,测量十二指肠直径,为选择不同型号的胃食物导流器100提供依据(根据糖尿病的病情和体重选择不同的膜管长度的导流器,膜管的长度可以是20cm-300cm,第一支架的直径可以是15mm-40mm),如果没有病变可以植入胃食物导流器100,由胃镜活检钳通道插入1.5m-5m长的导丝,导丝的另一端留于口腔外;
3、胃食物导流器100的中间具有贯通的直径1mm的通孔,也就是推送管104的内径为1mm,胃食物导流器100沿所述导丝尾部经所述口腔食道到达胃部,再插入胃镜,在所述胃镜观察下将胃食物导流器100插入胃幽门6处,以胃食物导流器100的外壳102上标示的蓝色或绿色为胃幽门内口标志线为准,至此,外壳102全部位于胃幽门6及靠近胃幽门的十二指肠3内,而内壳103的另一端、支架管107的另一端和推送管104的另一端以及支架固定套管115、推送管固定器、支架释放套管117和支架管固定器118均位于所述口腔外,且不能做相对于所述口腔内口垫的移动;
4、旋松推送管固定器,沿导丝推动推送管104,推送管104推动膜释放球101并带动膜管105一起向十二指肠3内移动,但外壳102、内壳103、支架管107、第一支架108、第二支架113保持不动,同时通过口外观察球释放线106应跟随膜释放球101一起进入,在推送后期感觉有阻力时可以由膜外注水口119注入生理盐水润滑肠壁,当到达推送管104标志线(推送管104露于口腔外的部分标示有标志线,已方便了解推送管104推送入人体的长度)后停止;至此,胃食物导流器100安放成功;
5、拉出球释放线106,使膜释放球101、推送管104以及膜管105三者分离,观察球释放线106最后末端带标示线5mm-30mm(可以为黄色和蓝色相间)部分是否完整,如不完整说明球释放线106拽断,膜释放球101可能未与膜管105分离,需撤出胃食物导流器100更换新的,如完整说明膜释放球101已脱落,胃食物导流管展开成功,此时第一支架108位于靠近胃幽门6的十二指肠3处,第二支架113位于胃幽门6上部;
6、于膜内注水口120注入生理盐水300ml,继续持续注水(推送管104拉出的前600mm)的同时缓缓拉出推送管104和所述导丝,至此,胃食物导流管100释放成功;
7、握住支架固定套管115保持不动,解除支架管固定器118,缓缓回拉支架释放套管117至支架固定套管115处,在所述胃镜下可见胃食物导流器100的外壳102缓缓退出胃幽门6而进入胃2内,然后缓缓拉动支架固定套管115将所述支架管107拉出,通过所述胃镜检查第一支架108和第二支架113是否全部展开,如全部展开完全,至此,胃食物导流器100植入成功;
8、撤出所述胃镜,再撤出胃食物导流器100的外壳102,膜释放球101会随粪便自然排出,至此胃食物导流器100植入手术全部完成,在x光下记录膜管105的长度,为以后复查提供依据。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胃食物导流器,用于人体内,通过胃镜经过人体的口腔植入到人体的靠近胃幽门的十二指肠和/或胃幽门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胃食物导流器包括:
膜释放球,所述膜释放球上开设有一个经过球心的连接孔,所述膜释放球靠近所述连接孔的一端设置有两个不经过球心且贯通的穿线孔;
外壳,所述外壳为两端收缩管状,所述外壳其中一端的收缩用于托住所述膜释放球;
内壳,所述内壳为管状,所述内壳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且位于所述口腔外,所述外壳的另一端收缩以连接至所述内壳的外壁上;
推送管,所述推送管的一端伸入所述膜释放球的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内壳套于所述推送管外,所述推送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内壳且位于所述口腔外;
膜管,所述膜管套于内壳的外部且位于外壳内,所述膜管呈灯笼状折叠,所述膜管的一端与所述膜释放球连接,所述膜管的另一端向膜管的一端回折形成第一回折段,然后再向所述膜管的另一端折回,形成第二回折段,所述内壳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回折段和第二回折段之间;
球释放线,所述球释放线的一端通过活结将所述膜管的一端和所述推送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膜释放球连接在一起,所述球释放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推送管内且延伸到所述口腔外;
支架管,所述支架管套设于所述推送管外,所述支架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内壳的内部,所述支架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内壳且位于所述口腔外,所述推送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架管;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膜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内壳与所述支架管之间并套设在所述支架管上,植入人体后的所述第一支架位于胃幽门口外的十二指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食物导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内壳与所述支架管之间并套设在所述支架管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采用多根耐酸线连接,植入人体后的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胃幽门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食物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管与所述膜释放球连接的一端在与所述膜释放球分离后形成绒毛状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食物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采用记忆合金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食物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标示胃幽门内口的标志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食物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管的另一端连接支架固定套管,所述支架固定套管上设置用于固定或释放所述推送管的推送管固定器;所述内壳的另一端连接支架释放套管,所述支架释放套管上设置用于固定或释放所述支架管的支架管固定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食物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释放套管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膜管与肠壁间注入生理盐水的膜外注水口;所述支架固定套管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膜管与所述推送管之间注入生理盐水的膜内注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食物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释放球的直径为5mm-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食物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管伸开后的长度为20cm-30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食物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释放线用于与所述膜管和推送管绑扎的一端留出一段,该段上设置有非红色的标示线。
CN 201220273021 2012-06-11 2012-06-11 胃食物导流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51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73021 CN202751415U (zh) 2012-06-11 2012-06-11 胃食物导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73021 CN202751415U (zh) 2012-06-11 2012-06-11 胃食物导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1415U true CN202751415U (zh) 2013-02-27

Family

ID=47730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7302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51415U (zh) 2012-06-11 2012-06-11 胃食物导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514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9454A (zh) * 2012-06-11 2014-01-01 左玉星 胃食物导流器
CN108464945A (zh) * 2018-05-03 2018-08-31 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十二指肠内置空肠套管释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9454A (zh) * 2012-06-11 2014-01-01 左玉星 胃食物导流器
CN103479454B (zh) * 2012-06-11 2015-03-18 左玉星 胃食物导流器
CN108464945A (zh) * 2018-05-03 2018-08-31 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十二指肠内置空肠套管释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WO2019210856A1 (zh) 2018-05-03 2019-11-07 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十二指肠内置空肠套管释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RU2759594C1 (ru) * 2018-05-03 2021-11-15 Ханчжоу Танцзи Медик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 Ко., Лтд Встраиваемая в двенадцатиперстную кишку система для высвобождения канюли для тощей кишки и способ ее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CN108464945B (zh) * 2018-05-03 2024-03-22 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十二指肠内置空肠套管释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9454B (zh) 胃食物导流器
US840387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CN103142262B (zh) 一种十二指肠内覆膜
CN102551938B (zh) 一种延缓胃排空并调节肠胰代谢的器械
CN108938163A (zh) 胃导流器及其释放方法
CN206995365U (zh) 十二指肠支架以及十二指肠支架置入器
CN202751415U (zh) 胃食物导流器
CN100591289C (zh) 消化管腔内自充气气囊
EP3646827B1 (en) Gastric diverter and antibacterial digestive tract catheter thereof
CN113332014A (zh) 胃球囊、胃球囊结构及胃球囊结构使用方法
CN203291085U (zh) 抗吸收胃肠支架
CN107158546A (zh) 胃导流器及其可植入导管
CN102499789A (zh) 一种跨胃支架
EP3777784B1 (en) Gastric diverter and digestive tract support and release method thereof
CN209060306U (zh) 具有显影功能的空肠套管释放系统
CN108635092A (zh) 胃导流器及其消化道支架
CN208864588U (zh) 胃导流器及其消化道支架
CN203303203U (zh) 可以在内镜下置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十二指肠套管
CN217366187U (zh) 一种人造贲门括约肌
US20240058147A1 (en) Duodenal gastrointestinal devices and delivery mechanisms
CN109223272A (zh) 一种胃内双球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365964U (zh) 一种跨胃支架
CN103142338B (zh) 内镜下置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十二指肠套管
CN208405692U (zh) 一种泥鳅样可游离型空肠营养管
CN211633760U (zh) 一种内镜下十二指肠-空肠旁路减重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18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