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3712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37121U
CN202737121U CN 201220325367 CN201220325367U CN202737121U CN 202737121 U CN202737121 U CN 202737121U CN 201220325367 CN201220325367 CN 201220325367 CN 201220325367 U CN201220325367 U CN 201220325367U CN 202737121 U CN202737121 U CN 202737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hose
electric connector
cable
terminal slo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253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少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2536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37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37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371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线缆及金属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具有数个端子插槽,线缆具有数条单芯线,该些单芯线的末端经过整形加工后形成数个端子部,该些端子部组装于该些端子插槽内,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将线缆的单芯线前端直接冲型成端子部以取代原先使用的导电端子,不需要进行将线缆焊接固定于导电端子上的制程,节省了导电端子及焊接制程,大幅减少制造成本,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焊接不良所导致的生产良率下降与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减少制造成本与提升生产良率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
一般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数条线缆及金属壳体,其中绝缘本体上设有数个端子插槽,此现有电连接器的制造过程依序是将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插槽内,接着将线缆焊接固定于导电端子上,然后再将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上,如此即可完成此现有电连接器的制作。
然而,此种现有的电连接器在制作时经常因为线缆焊接不良而使得生产良率下降,如此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不良所导致的生产良率下降与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数个端子插槽;
一线缆,该线缆包括数条单芯线,该些单芯线的末端经过整形加工后形成数个端子部,该些端子部组装于该些端子插槽内;及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
所述线缆包括彼此独立分开设置的数条导线,每一该些导线包括该单芯线及包覆该单芯线的一保护层,该单芯线的末端外露于该保护层形成该端子部。
所述线缆包括一体成型的数条导线,每一该些导线包括该单芯线及包覆该单芯线的一保护层,该单芯线的末端外露于该保护层形成该端子部,该些导线平行排列且彼此互相连结成一体。
所述线缆为一挠性平型线缆(FFC),该挠性平型线缆包括平行排列的该些单芯线及包覆该些单芯线的一绝缘层,该些单芯线的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形成该些端子部。
所述端子部的前端设有一斜面,该端子插槽的前端设有一凹壁,该斜面抵靠于该凹壁,防止该端子部的前端外露于该端子插槽。
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承载面及相对于该承载面的一支撑面,该承载面与该支撑面呈上下相对设置,该承载面上设有该些端子插槽,该金属壳体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该上壳体组装于该承载面的上方,该下壳体组装于该支撑面之下。
所述承载面上设有一横条部,该横条部横跨于该些端子插槽上,该端子部位于该横条部与该端子插槽之间。
所述支撑面上设有数个开口,该些开口对应于该些端子插槽设置,该些开口贯穿于该绝缘本体且连通于所对应的该些端子插槽,该横条部位于该些开口的上方
所述横条部将该承载面分成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该端子部具有一接触区及一干涉区,该接触区位于该前端部的该端子插槽中,该干涉区位于该后端部的该端子插槽中,该后端部上靠近于该线缆的边缘处设有一补强部,该端子部位于该补强部与该端子插槽之间。
所述单芯线为具有圆形截面的单一金属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将线缆的单芯线前端直接冲型成端子部以取代原先使用的导电端子,所以不需要进行将线缆焊接固定于导电端子上的制程,节省了导电端子及焊接制程,大幅减少制造成本,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焊接不良所导致的生产良率下降与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为了能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电连接器的导线未加工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导线经过加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电连接器的另一种线缆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电连接器的又一种线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此电连接器1包含绝缘本体2、线缆3以及金属壳体4。
绝缘本体2设有一承载面21及相对于承载面21的一支撑面22,承载面21与支撑面22呈上下相对设置,承载面21上设有数个端子插槽211及一横条部212,且该横条部212横跨于该些端子插槽211上,其中横条部212将承载面21分成一前端部213及一后端部214。支撑面22上设有数个开口221,该些开口221对应于该些端子插槽211设置,该些开口221贯穿于绝缘本体2且连通于所对应的该些端子插槽211,横条部212位于该些开口221的正上方,如此设计使得绝缘本体2易于射出成型及有轻量化效果,且又具有一定的机构强度。
线缆3包括彼此独立分开设置的数条导线31,每一条导线31包括单芯线32及包覆单芯线32的一保护层33,单芯线32的末端外露于保护层33且经过整形加工后形成一端子部321,此端子部321直接组装于端子插槽211内以取代现有技术的导电端子(未图示),如此就可节省现有技术的将线缆3焊接固定于导电端子上的制程,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焊接不良所导致的生产良率下降与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此单芯线32为具有圆形截面的单一金属线,如图5所示,其末端经过冲型加工后形成一扁平状的端子部321,如图6所示,此端子部321具有一接触区322及一干涉区323,接触区322位于前端部213的端子插槽211中,干涉区323位于后端部214的端子插槽中211。端子部321的前端设有一斜面324,端子插槽211的前端设有一凹壁215,该斜面324抵靠于该凹壁215,如此可防止端子部321的前端外露于端子插槽211,避免端子部321的前端在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搭接时会产生翘曲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端子部321位于横条部212与端子插槽211之间,此端子部321受到横条部212的保护可避免受外力影响而产生向上挠曲脱离的问题。此外,于后端部214上靠近于线缆3的保护层33的边缘处又设有一补强部216,此端子部321的后端位于补强部216与端子插槽211之间,同样地,此端子部321的后端受到补强部216的保护可以避免产生受外力影响而向上挠曲脱离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此线缆3为彼此独立分开设置的数条导线31的组合,然不限于此,另一种选择是,此线缆3一样是包含数条导线31,且每一条导线31一样是包含单芯线32及包覆单芯线32的一保护层33,但此些导线31平行排列且彼此互相连结成一体,如此形成一体成型的数条导线31的结构,如图7所示。又一种选择是,此线缆3为一挠性平型线缆,如图8所示,该挠性平型线缆包括平行排列的该些单芯线32及包覆该些单芯线32的一绝缘层34,该些单芯线32的末端外露于绝缘层34形成该些端子部321。
金属壳体4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其中金属壳体4包括一上壳体41及一下壳体42,上壳体41组装于承载面21的上方,下壳体42组装于支撑面22的下,且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之间互相卡合接触形成电性导通,金属壳体4用以保护此线缆3的端子部321免于受到电磁波的干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将线缆的单芯线前端直接冲型成端子部以取代原先使用的导电端子,因此不需要再将线缆焊接固定于导电端子上,由于节省了导电端子及焊接制程的设计,所以可大幅减少制造成本,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焊接不良所导致的生产良率下降与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数个端子插槽;
一线缆,该线缆包括数条单芯线,该些单芯线的末端经过整形加工后形成数个端子部,该些端子部组装于该些端子插槽内;及
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彼此独立分开设置的数条导线,每一该些导线包括该单芯线及包覆该单芯线的一保护层,该单芯线的末端外露于该保护层形成该端子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一体成型的数条导线,每一该些导线包括该单芯线及包覆该单芯线的一保护层,该单芯线的末端外露于该保护层形成该端子部,该些导线平行排列且彼此互相连结成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为一挠性平型线缆,该挠性平型线缆包括平行排列的该些单芯线及包覆该些单芯线的一绝缘层,该些单芯线的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形成该些端子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的前端设有一斜面,该端子插槽的前端设有一凹壁,该斜面抵靠于该凹壁,防止该端子部的前端外露于该端子插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承载面及相对于该承载面的一支撑面,该承载面与该支撑面呈上下相对设置,该承载面上设有该些端子插槽,该金属壳体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该上壳体组装于该承载面的上方,该下壳体组装于该支撑面之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上设有一横条部,该横条部横跨于该些端子插槽上,该端子部位于该横条部与该端子插槽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上设有数个开口,该些开口对应于该些端子插槽设置,该些开口贯穿于该绝缘本体且连通于所对应的该些端子插槽,该横条部位于该些开口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部将该承载面分成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该端子部具有一接触区及一干涉区,该接触区位于该前端部的该端子插槽中,该干涉区位于该后端部的该端子插槽中,该后端部上靠近于该线缆的边缘处设有一补强部,该端子部位于该补强部与该端子插槽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芯线为具有圆形截面的单一金属线。
CN 201220325367 2012-07-06 2012-07-06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7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25367 CN202737121U (zh) 2012-07-06 2012-07-06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25367 CN202737121U (zh) 2012-07-06 2012-07-06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37121U true CN202737121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6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2536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7121U (zh) 2012-07-06 2012-07-06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371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6566A (zh) * 2020-11-26 2021-03-09 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线束制造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6566A (zh) * 2020-11-26 2021-03-09 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线束制造工艺
CN112466566B (zh) * 2020-11-26 2022-09-13 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线束制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0246B (zh) 电连接器
CN101192723B (zh) 电连接器
TWI587584B (zh) 具有金鈀電鍍接觸點之連接器
CN204885479U (zh) 电连接器
CN108400463A (zh) 导电端子镀层及其用的电连接器
CN10434800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885681U (zh)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207661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737121U (zh) 电连接器
CN103594904A (zh) 彩色外观的形成方法与导电外壳
CN10368280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线缆
CN204885553U (zh) 一体式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1556734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4558730U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244U (zh) 电连接器
CN104780728A (zh) 电子装置及其外壳
CN203180152U (zh) 电连接器
CN210886265U (zh) 一种用于手持电子设备接口端子的电镀镀层
CN202797344U (zh) 电连接器
CN202737149U (zh) 电连接器
CN201708421U (zh) 具有一体式端子的转接器
CN207518811U (zh) 颈戴式蓝牙耳机
CN210668752U (zh) 导电端子、电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CN203225949U (zh) 改良的线路板连接结构
CN215378970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