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33788U - 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33788U
CN202733788U CN201220439249.9U CN201220439249U CN202733788U CN 202733788 U CN202733788 U CN 202733788U CN 201220439249 U CN201220439249 U CN 201220439249U CN 202733788 U CN202733788 U CN 202733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cial
shaped
optical assembly
assembl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392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江徽
吕昶
朴辰武
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392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33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33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337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显著提高异形导光板的斜坡面对光的反射效果,减少自该斜坡面漏出的光线。该异形导光板包括:入光组件、出光组件和异形组件,所述出光组件和所述异形组件的折射率相同且大于所述入光组件的折射率,所述异形组件连接所述入光组件和所述出光组件;所述出光组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入光组件的厚度,所述异形组件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入光组件的顶面及所述出光组件的顶面的斜坡面或曲面,所述异形组件与所述入光组件之间形成一拼接面,所述拼接面为平面或向所述入光组件凸出的球面,所述入光组件、所述出光组件和所述异形组件的底面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Description

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电子纸显示装置等)中的光源,通常背光模组采用点光源或线光源作为原始发光光源,然后通过导光板、反射板将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射的光线转变为面光源的形式。
随着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商对背光模组的厚度要求越来越高。背光模组厚度的降低,主要依靠降低点光源或线光源、导光板的厚度来实现,但点光源或线光源厚度的降低意味着其所能输出的光强度降低,故而,当需要兼顾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强和电子设备的厚度时,可采用异形导光板。
现有的异形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厚度较大,出光面处的厚度较小,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有一斜坡面过度连接,以使得异形导光板的大部分的厚度较小。
但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异形导光板的斜坡面会有大量的光由于无法在斜坡面处发生全反射而漏出,使得显示面板上可能出现白线、亮点等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不良现象,同时也降低了入光效率,使背光模组的面光源的亮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显著提高异形导光板的斜坡面对光的反射效果,减少自该斜坡面漏出的光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形导光板,包括:
入光组件、出光组件和异形组件,所述出光组件和所述异形组件的折射率相同且大于所述入光组件的折射率,所述异形组件连接所述入光组件和所述出光组件;
所述出光组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入光组件的厚度,所述异形组件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入光组件的顶面及所述出光组件的顶面的斜坡面或曲面,所述异形组件与所述入光组件之间形成一拼接面,所述拼接面为平面或向所述入光组件凸出的球面,所述入光组件、所述出光组件和所述异形组件的底面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异形组件与所述出光组件一体成型。
所述入光组件的入光面为平面。
所述出光组件的顶面为所述出光组件的出光面。
所述异形组件的斜坡面或曲面上涂覆反射涂层。
所述异形组件与所述出光组件的材质为聚碳酸酯。
所述入光组件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异形导光板。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异形导光板包括入光组件、出光组件和连接所述入光组件与出光组件的异形组件,其中,入光组件的折射率小于异形组件的折射率,使得自入光组件进入异形组件的光线的入射角会大于出射角,使得光线远离异形组件的斜坡面或曲面,另外,由于所述异形组件的折射率较大,光线在异形组件内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至异形组件的斜坡面或曲面即可实现全反射,使得到达斜坡面或曲面的光线,其在斜坡面或曲面部分的入射角的大小通常满足全反射的条件而不会从斜坡面或曲面处漏出,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异形导光板能够大幅度减少斜坡面或曲面处漏出的光强,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异形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异形导光板的光路分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异形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异形导光板的光路分析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入光组件;2-出光组件;3-异形组件;
4-拼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形导光板,该异形导光板包括:
入光组件1、出光组件2和异形组件3,所述出光组件2和所述异形组件3的折射率相同,均为n2,且大于所述入光组件1的折射率n1,所述异形组件3连接所述入光组件1和所述出光组件2;
所述出光组件2的厚度小于所述入光组件1的厚度,所述异形组件3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入光组件1的顶面及所述出光组件2的顶面的斜坡面,所述异形组件3与所述入光组件1之间形成一拼接面4,所述拼接面4为平面或向所述入光组件1凸出的球面,所述入光组件1、所述出光组件2和所述异形组件3的底面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另外,所述异形组件3还可通过曲面连接所述入光组件1的顶面及出光组件2的顶面,所述曲面可以为凹面、凸面,还可以为一半凹面一半凸面平滑连接起来的面,还可以为凹面凸面凹面平滑相连起来的面,当然凸面与凹面的比例并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全反射界面,但斜坡面为较优方案,在下文中,以斜坡面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如图2所示,异形组件3的折射率为n2,入光组件1的折射率为n1,当一束来自点光源或线光源的入射光线自入光组件1的入光面进入入光组件1后,以入射角α1射到拼接面4上,经过所述拼接面4进入具有折射率n2的异形组件3后,其折射角为α2,由折射定律
Figure BDA00002080049400041
可知,由于n1<n2,所以α21,使得进入所述异形组件3内的光线远离所述斜坡面部分,即使有能够到达斜坡面部分的光线,其在斜坡面部分的入射角α3较大,通常能够满足全反射条件,即
Figure BDA00002080049400042
从而被反射进入出光区域2,最终自所述出光区域2的出光面射出。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异形导光板能显著提高异形导光板的斜坡面对光的反射效果,减少自该斜坡面漏出的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异形导光板的斜坡面的长度、角度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异形导光板,与前文提及的异形导光板所不同的是所述异形组件3与所述入光组件1之间形成的拼接面4为向所述入光组件1凸出的球面。
如图4所示,由于所述拼接面4为向所述入光组件1凸出的球面,该拼接面4能将自入光组件1进入异形组件3的光聚拢,此时,一束与前文中完全相同的入射光线自点光源或线光源入射至异形导光板的入光组件1后,以入射角α4进入异形组件3,该束入射光线能够更远离斜坡面部分,即使有能够到达斜坡面部分的光线,其在斜坡面部分的入射角α5通常能够满足全反射条件,即
Figure BDA00002080049400051
从而被反射进入出光区域2,最终自所述出光区域2的出光面射出。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入光组件1和异形组件3的具体尺寸,以及对斜坡面处漏光量的要求,该呈球面的拼接面4的曲率可以调整,以达到使得斜坡面处漏光量最少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异形导光板包括入光组件、出光组件和连接所述入光组件与出光组件的异形组件,其中,入光组件的折射率小于异形组件的折射率,使得自入光组件进入异形组件的光线的入射角会大于出射角,使得光线远离异形组件的斜坡面或曲面,另外,由于所述异形组件的折射率较大,光线在异形组件内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至异形组件的斜坡面或曲面即可实现全反射,使得到达斜坡面或曲面的光线,其在斜坡面或曲面部分的入射角的大小通常满足全反射的条件而不会从斜坡面或曲面处漏出,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异形导光板能够大幅度减少斜坡面或曲面处漏出的光强,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异形导光板的异形组件3与所述出光组件2一体成型。
在前文中提及,两种异形导光板的异形组件3与所述出光组件2具有相同的折射率n2,因而在制造所述异形导光板时,所述异形组件3和所述出光组件2可以采用同一种材质,并且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
通常,所述入光组件1的入光面为对着点光源或线光源的平面,进入所述异形导光板的入射光最终自所述出光组件2的出光面,即所述出光组件2的顶面出射。
进一步的,所述入光组件1的入光面还可设置有凹槽,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设置于该凹槽内,另外,所述入光组件1的入光面还可设置有能够增加入光量的细微结构。具体地,入光面的结构可根据实际结构进行设计、调整。
为了使得所述异形导光板的反射效果更好,还可在异形导光板的斜坡面或曲面上涂覆反射涂层,所述反射涂层可以为反射油墨、反射板或纳米反射层,使得射至异形导光板的斜坡面或曲面上的光线被完全反射至异形导光板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作为所述异形组件3与所述出光组件2的材质,聚碳酸酯是日常常见的一种材料,是几乎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其折射率为1.59。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作为所述入光组件1的材质,PMMA是目前最优良的高分子透明材料,可见光透过率达到92%,比玻璃的透光度高其折射率为1.49。
显然,异形导光板的异形组件3的折射率n2大于入光组件1的折射率n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异形导光板中的一种,可避免在对应异形导光板斜坡面处产生亮线或者亮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提高画面品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异形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光组件、出光组件和异形组件,所述出光组件和所述异形组件的折射率相同且大于所述入光组件的折射率,所述异形组件连接所述入光组件和所述出光组件;
所述出光组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入光组件的厚度,所述异形组件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入光组件的顶面及所述出光组件的顶面的斜坡面或曲面,所述异形组件与所述入光组件之间形成一拼接面,所述拼接面为平面或向所述入光组件凸出的球面,所述入光组件、所述出光组件和所述异形组件的底面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组件与所述出光组件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光组件的入光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光组件的顶面为所述出光组件的出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组件的斜坡面或曲面上涂覆反射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组件与所述出光组件的材质为聚碳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光组件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8.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异形导光板。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220439249.9U 2012-08-30 2012-08-30 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33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39249.9U CN202733788U (zh) 2012-08-30 2012-08-30 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39249.9U CN202733788U (zh) 2012-08-30 2012-08-30 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33788U true CN202733788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59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3924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33788U (zh) 2012-08-30 2012-08-30 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337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8456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膜、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8456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膜、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US10267971B2 (en) 2015-08-14 2019-04-23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Light guide fil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515150A (zh) * 2015-08-14 2019-11-29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膜、背光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8337B (zh) 光学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光学板的背光模组
CN102767762B (zh) 背光模组
CN202196197U (zh) 异型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572787A (zh)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JP2006011439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と、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61188A (zh) 液晶显示器
CN102966910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3345011A (zh) 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
CN102966912B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0456094C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2075435U (zh) 一种新型耐刮扩散膜
CN201583767U (zh) 直下式超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66913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201218442Y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207565A (zh)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2207566B (zh)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427227U (zh) 一种超薄复合导光板
CN202469747U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330747U (zh)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811949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2733788U (zh) 异形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375814A (zh) 新型微结构导光板及其显示模组
CN102878525A (zh) 棱镜膜、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297576Y (zh) 嵌入式导光装置
CN101788128A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