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7565A -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7565A
CN102207565A CN 201110184614 CN201110184614A CN102207565A CN 102207565 A CN102207565 A CN 102207565A CN 201110184614 CN201110184614 CN 201110184614 CN 201110184614 A CN201110184614 A CN 201110184614A CN 102207565 A CN102207565 A CN 102207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heet
prism shape
light
cut
shap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846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7565B (zh
Inventor
金青松
王清
孙亮
许世峰
王欢
牛建方
刁全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xinsen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846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7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7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7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7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7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片,尤其涉及兼备聚光功能和扩散功能且可减少云纹干扰的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其中光学片包括:棱镜片支撑部;棱镜形状部,在上述棱镜形状部外表面的至少一个侧面,形成可散射光的多个细微的划痕,并且在所述棱镜形状部和棱镜片支撑部之间还具有折射率大于所述棱镜形状部的透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形成于棱镜形状部的划痕可以减少棱镜片左右面的光强度差异,缓和云纹干扰,从而提高显示画面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片,尤其涉及兼备聚光功能和扩散功能且可减少云纹干扰的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是利用根据所施加的电压变化的液晶透光率,将各种装置所产生的各种电信号转换为视觉信息并传递的电子器件。
上述液晶显示器件(LCD)虽然作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件,但其自身没有发光源。因此,需要在其后面具备光源,以均匀地照亮上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整个画面的单独的装置。
这样提供光的装置称之为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
上述背光模组(BLU)根据灯的不同设置方式分为,将灯设置于液晶板下面的直下式和将灯设置于导光板侧面的侧入式(edge-light method)。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剖面图,而图2为图1的棱镜片和光的路径及光的强度分布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包括背光模组100及位于其上部的用于显示的液晶显示板150。
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100采用侧入式,且包括光源部110、导光板120、反射片130及光学片部140。
上述光源部110由一个以上的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萤光灯管)111及光源反射板112构成。此时,CCFL111产生具备一定波长的光。另外,光源反射板112与CCFL111隔开并围绕其周围而设,以将CCFL111所产生的光反射至导光板120一侧,从而增加入射至导光板120的光的量。
上述CCFL111所产生的光通过光源反射板112及反射片130被反射,而被反射的光均匀扩散至整个导光板120。
另外,光学片部140由扩散片141、棱镜片142及保护片143依次层叠而成。
首先,上述扩散片141散射从上述导光板120入射的光,以使光的亮度分布变均匀。
另外,在上述棱镜片142的上表面,重复形成有三角柱形状的棱镜。上述棱镜片142将经上述扩散片141扩散的光聚集至与上部的液晶显示板150垂直的方向。因此,通过上述棱镜片142的大部分光,相对于液晶显示板的平面垂直前进,以具备均匀的亮度分布。
另外,设置于上述棱镜片142上部的保护片143起到保护上述棱镜片142表面的作用。
具备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板利用扩散片141扩散通过上述导光板120的光,以使亮度变均匀,扩大视角。另外,因通过扩散片141的光的亮度急剧下降,从而为了解决此问题而使用棱镜片142。
如图2所示,在上述光学片部140中,棱镜片142由棱镜片支撑部142a及棱镜形状部142b依次层叠而成。
上述棱镜片142使从扩散片141射出并入射至棱镜片支撑部142a的光,通过棱镜片支撑部142a及棱镜形状部142b,以向上部折射。
但是,因在通过扩散片141的过程中亮度急剧下降,因此,不能只利用具备上述结构的棱镜片142提高光的亮度。
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棱镜片142出射的光的分布中,通过与光源部110相对的棱镜面的光的强度大于通过相反棱镜面的光的强度。
因此,若从棱镜片142上侧观察,则光的强度分布具有与棱镜阵列几乎类似的间隔。
如图3a所示,上述利用棱镜片142的光的强度分布,因位于背光模组100上侧的液晶显示板150的干扰,产生云纹。上述云纹降低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云纹,采用定期减少光的强度分布的方法。但如图3b所示,即使这样减少光的强度分布,也残留云纹,从而难以改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在保证光强度的前提下解决云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片,包括:棱镜片支撑部;棱镜形状部,在上述棱镜形状部外表面的至少一个侧面,形成可散射光的多个细微的划痕,并且在所述棱镜形状部和棱镜片支撑部之间还具有折射率大于所述棱镜形状部的透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所述棱镜形状部中的一个棱镜山的宽度大于所述一个透镜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再一个进一步的方面,所述划痕所在的棱镜形状部侧面与光源部相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方面,所述划痕为不规则的划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棱镜形状部由紫外线或热固化树脂制作而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棱镜形状部的划痕大小大于为进行散射而入射至光学片的光的波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方面,具有比光的波长大的划痕占全部划痕的80%以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方面,若上述棱镜形状部的划痕形成于外表面的两个侧面,则上述划痕的左面和右面的散射程度差异在30%以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棱镜形状部的划痕所产生的浊雾度值为10~4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方面,在棱镜片支撑部背面,涂布具有比光的波长大的微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光学片的另一个进一步的方面,上述涂布于棱镜片支撑部背面的微珠的表面电阻在10-9~10-12欧姆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具备上述所述的光学片中选择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
背光模组,具备上述光学片中选择的任意一种;液晶显示板,具备于上述背光模组上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形成于棱镜形状部的划痕可以减少棱镜片左右面的光强度差异,缓和云纹干扰,从而提高显示画面的一致性,可通过棱镜片的散射成分扩大显示画面的视角;可通过棱镜片的散射成分减少外部摩擦所导致的划伤,从而提高光学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剖面图;
图2为图1的棱镜片和光的路径及光的强度分布示意图;
图3a为在现有技术中产生云纹的情况示意图;
图3b为在现有技术中降低云纹产生强度的情况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结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的光的路径及光的强度分布示意图;
图6为具备图4所示的光学片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结构剖面图;
图7为具备图6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结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结构剖面图;
图9为具备图8所示的光学片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结构剖面图;
图10为具备图9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使棱镜片兼备聚光功能及扩散功能。尤其是,在与光源部相对的棱镜片的棱镜形状部的一面或两面,形成可散射光的细微的划痕,并且在棱镜形状部与支撑部之间还具有折射率大于棱镜形状部的透镜,这样可使辉度的降低度达到最小,同时也可以提高棱镜片的处理性(操作性)及消除云纹干扰的效果。
如上所述,若在棱镜形状部中,在与光源部相对的面形成细微的划痕,则可以减少棱镜片的左、右侧面上的光的强度差异,提高显示质量。
下面,按不同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光学片及具备上述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和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件,说明光源位于一侧的结构,而在与光源相对的棱镜形状部的一面,形成可散射光的细微的划痕。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结构剖面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为棱镜片400。
上述棱镜片400由棱镜片支撑部401、棱镜形状部402和透镜403构成。
棱镜形状部402由紫外线或热固化树脂制作而成,构成多条线形状。
透镜403介质的折射率为n1,棱镜形状部402介质的折射率为n2,为了使入射到具有划痕形状的棱镜上光的角度偏向正面,透镜403介质的折射率为n1大于棱镜形状部402介质的折射率为n2,即n1>n2。此外,一个透镜403的宽度为d1,棱镜形状部402中一个棱镜山的宽度为d2,其中d1<d2,在本实施例中2d1=d2,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不限于这种比例关系,这样同时可以使得通过透镜面的入射光线更加偏向正上方,达到提高辉度的效果。
上述结构的棱镜形状部402的剖面呈三角形的山形状,而在棱镜形状部402的一面,形成可散射光的多个细微的划痕。
此时,在棱镜形状部402中形成划痕的一面,是将要设置光源(未图示)的相反一侧。
上述结构的棱镜片400,使从下面入射的光通过棱镜片支撑部401、透镜403和棱镜形状部402,以向上部折射。
此时,如图5所示,入射的光通过形成于棱镜形状部402一面的细微划痕散射。因此,在整个棱镜片400上部,光的强度差异明显减少。
较佳地,通过上述棱镜形状部402的划痕散射光,划痕的大小大于为进行散射而入射至光学片的光的波长。另外,形成于上述棱镜形状部402的细微划痕,具有比光的波长大的划痕占全部散射划痕的80%以上,例如可见光中心波长是550nm,所述划痕的大小为大于或者等于550nm。
其中,棱镜片支撑部401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透镜的物质和构成棱镜的物质的热膨胀系数分别设为a、b和c,当满足a<b<c时,可以使光学膜的形状受外部热量变化达到最小化。
另外,上述棱镜形状部402的划痕所产生的浊雾度(haze)值为10~40%。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本发明的棱镜片400,还可在棱镜片支撑部401背面,涂布具有比光的波长大的微珠。
上述涂布于棱镜片支撑部401背面的微珠的表面电阻在10-9~10-12欧姆范围之内。
上述本发明的棱镜片400,不仅具有聚光功能,而且,还具有散射所产生的扩散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备本发明的光学片的背光模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背光模组450包括光源部460、导光板470、反射片480及光学片部490。
首先,光源部460位于背光模组450的侧面,而且,由一个或多个灯(Lamp)461及围绕灯461的光源反射板462构成。
此时,如图6所示,背光模组以光源部460位于背光模组450一面的为例进行说明。灯(461)可用电于发光器(Electro Luminescence,EL)、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热阴极紫外荧光灯(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HCFL)、冷阴极萤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外置电极荧光灯(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EEFL)构成。
另外,光源反射板462使灯461所产生的光从导光板470的侧面入射,从而提高光效率。上述光源反射板462由反射性高的物质构成,而且,还可在其表面涂银(Ag)。
另外,上述导光板470将从位于侧面上述光源部460入射的光,均匀导引至上部的显示板。导光板470应设计成光从侧面入射之后,在临界角以上产生连续的全反射。
这样的导光板470,一般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等透明丙烯酸树脂构成。上述PMMA的特点是强度高,不易碎,变形少,重量轻,可视光线透过率高。
另外,反射片480位于导光板470的下部,并将来自光源部460的光反射至导光板470的下部。为了提高反射率,这样的反射片480在由铝等构成的基本材料之上涂银(Ag),而且,为了防止受热变形还涂钛等。
另外,光学片部490由扩散片491、棱镜片400及保护片492依次层叠而成。
首先,扩散片491扩散通过导光板470入射的光,以使亮度变均匀,扩大视角。
另外,棱镜片400防止光的亮度在通过扩散片491时急剧下降,此时,棱镜片400具有与图4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若将在与光源部460相对的一面形成细微划痕的棱镜片400设置于背光模组450,参照附图6中,光源部460位于左侧下方,与该光源部460相对的一面为棱镜形状部402的右侧表面,则棱镜片400不仅具有聚光功能,而且,还具有扩散功能,本发明中只在棱镜形状部402相对光源方向的一侧外表面有划痕,在使云干扰达到最小的同时辉度达到最大。因此,可提高背光模组450的光扩散性及一致性。
另外,可通过棱镜片400的散射成分减少外部摩擦所导致的划伤,从而提高光学片的可靠性。上述产生的划痕是发明人在生产过程中特意制造的不规则的划痕,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划痕的产生程度来控制不规则的划痕具有上述特性,从而控制散射程度,并且本发明中的划痕在用肉眼观察时不透明,在受到外部冲撞或划痕时相对具有较强抗划的特性,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制作棱镜时自然产生的划痕是不能减少云纹干扰的。
另外,具备上述结构的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和各种照明装置中。下面,说明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的示例。
如图7所示,具备本发明的光学片的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LCD)由液晶显示板(下称LCD板)700和背光模组450构成。
首先,LCD板700,包括:下部偏光薄膜710;与上部偏光薄膜720相隔一定空间结合的上部基板730及下部基板740;及注入于上部基板730和下部基板740之间的液晶层(未图示)。
另外,虽然未图示,在下部基板740上,为了定义像素区域,相隔一定间距沿一个方向排列多个栅极线,而沿与栅极线垂直的方向,相隔一定间距排列多个数据线,而且,在栅极线和数据线相交叉的各像素区域形成像素电极,而在各栅极线和数据线相交叉的部分形成薄膜晶体管(TFT)。
另外,在上部基板730上,包括:用于阻挡除像素区域之外部分光的黑色矩阵层;用于表现颜色的R、G、B滤色器层;及表现图像的共同电极。
在此,薄膜晶体管(TFT)可具备各种结构。例如,包括从栅极线突出形成的栅电极;形成于具备在前面的栅极绝缘膜和栅电极上侧的栅极绝缘膜,及该栅极绝缘膜之上的活动层;从数据线突出形成的源电极;与源电极相对的漏电极。
像素电极采用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ITO)等光透过率比较高的透明导电性金属。
位于像素电极上的液晶层随从上述薄膜晶体管(TFT)施加的信号排列,而通过根据液晶层的排列程度调节透过液晶层的光的量,从而表现图像。
上面说明了一般的TN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但可应用于包括平面切换方式在内的各种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
另外,在LCD板700的下部设置有背光模组450。
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450的结构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若将具备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即棱镜片400的背光模组450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则可减少棱镜片左右面的光强度差异。从而缓和云纹干扰,提高显示画面的一致性。
另外,可通过棱镜片400的散射成分扩大显示画面的视角。
另外,可通过棱镜片400的散射成分减少外部摩擦所导致的划伤,从而提高光学片的可靠性。
上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和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以光源位于一侧的侧入式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应用于直下式。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和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件,说明光源位于两侧的结构,而在与光源相对的棱镜形状部的两面,形成可散射光的细微的划痕。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结构剖面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为棱镜片800。
上述棱镜片800由棱镜片支撑部801、棱镜形状部802和透镜803构成。
棱镜形状部802由紫外线或热固化树脂制作而成,而棱镜形状部802构成多条线形状。
透镜803介质的折射率为n1,棱镜形状部802介质的折射率为n2,为了使入射到具有划痕形状的棱镜上光的角度偏向正面,透镜803介质的折射率为n1大于棱镜形状部802介质的折射率为n2,即n1>n2。此外,透镜803的一个透镜的宽度为d1,棱镜形状部802中一个棱镜山的宽度为d2,其中d1<d2,这样同时可以使得通过透镜面的入射光线更加偏向正上方,达到提高辉度的效果。
上述结构的棱镜形状部802的剖面呈三角形的山形状,而在棱镜形状部802的两面,形成可散射光的多个细微的划痕。
此时,在光源(未图示)位于两侧时,划痕位于与各光源相对的棱镜形状部802的外表面,这是因为与光源相对方向上的棱镜形状部透出的光亮度高,通过位于与光源相对的棱镜形状部外表面上的划痕可以把透出光的亮度降低,从而控制云纹花纹的干扰。
上述结构的棱镜片800,使从下面入射的光通过棱镜片支撑部801、透镜803和棱镜形状部802,以向上部折射。
此时,通过形成于棱镜形状部802两面的划痕,入射的光散射至两侧上部。因此,在整个棱镜片800上部,光的强度差异明显减少。
较佳地,通过上述棱镜形状部802的细微划痕散射,划痕的大小大于为进行散射而入射至光学片的光的波长。另外,上述细微划痕对光产生散射,其中80%以上的划痕大于光的波长。
其中,棱镜片支撑部801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透镜的物质和构成棱镜的物质的热膨胀系数分别设为a、b和c,当满足a<b<c时,可以使光学膜的形状受外部热量变化达到最小化。
在上述结构中,形成于棱镜形状部802两侧外表面的细微划痕,使左面和右面的散射程度差异在30%以内。
另外,棱镜形状部802的划痕所产生的浊雾度(haze)值为10~40%。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本发明的棱镜片800,还可在棱镜片支撑部801背面,涂布具有比光的波长大的微珠。
上述涂布于棱镜片支撑部801背面的微珠的表面电阻在10-9~10-12欧姆范围之内。上述本发明的棱镜片800,不仅具有聚光功能,而且,还具有扩散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备本发明的光学片的背光模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背光模组950包括第一、第二光源部960a、960b、导光板970、反射片980及光学片部990。
首先,第一光源部960a,包括:第一灯部961a,位于背光模组960的一侧面;及第一光源反射板962a,围绕第一灯部961a。另外,第二光源部960b,包括:第二灯部961b,位于背光模组960的另一侧面;及第二光源反射板962b,围绕第二灯部961b。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第二灯部961a、961b可由一个或多个灯(Lamp)构成。
此时,第一、第二灯部961a、961b可用电子发光器(Electro Luminescence,EL)、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热阴极紫外荧光灯(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HCFL)、冷阴极萤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外置电极荧光灯(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EEFL)构成。
另外,第一、第二光源反射板962a、962b可使第一、第二灯部961a、961b产生的光入射至导光板970的侧面,从而提高光效率。上述第一、第二光源反射板962a、962b由反射性高的物质构成,而且,还可在其表面涂银(Ag)。
另外,上述导光板970将从位于侧面上述第一、第二光源部960a、960b入射的光,均匀导引至上部的显示板。导光板970应设计成光从侧面入射之后,在临界角以上产生连续的全反射。
这样的导光板970,一般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等透明丙烯酸树脂构成。上述PMMA的特点是强度高,不易碎,变形少,重量轻,可视光线透过率高。
另外,反射片980位于导光板970的下部,并将来自第一、第二光源部960a、960b的光反射至导光板970的前面。为了提高反射率,这样的反射片980在由铝等构成的基本材料之上涂银(Ag),而且,为了防止受热变形还涂钛等。
另外,光学片部990由扩散片991、棱镜片800及保护片992依次层叠而成。
首先,扩散片991扩散或聚集通过导光板970入射的光,以使亮度变均匀,扩大视角。
另外,棱镜片800防止光的亮度在通过扩散片991时急剧下降。
此时,棱镜片800具有与图8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若将在与第一、第二光源部960a、960b相对的一面形成细微划痕的棱镜片800设置于背光模组950,则棱镜片800不仅具有聚光功能,而且,还具有扩散功能。因此,可提高背光模组950的光扩散性。
另外,具备上述结构的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和各种照明装置中。下面,说明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的示例。
如图10所示,具备本发明的光学片的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LCD)由液晶显示板(下称揕CD板)1000和背光模组950构成。
首先,LCD板1000,包括:下部偏光薄膜1100;与上部偏光薄膜1200相隔一定空间结合的上部基板1300及下部基板1400;及注入于上部基板1300和下部基板1400之间的液晶层(未图示)。
另外,虽然未图示,在下部基板1400上,为了定义像素区域,相隔一定间距沿一个方向排列多个栅极线,而沿与栅极线垂直的方向,相隔一定间距排列多个数据线,而且,在栅极线和数据线相交叉的各像素区域形成像素电极,而在各栅极线和数据线相交叉的部分形成薄膜晶体管(TFT)。
另外,在上部基板上,包括:用于阻挡除像素区域之外的部分的光的黑色矩阵层;用于表现颜色的R、G、B滤色器层;及表现图像的共同电极。
在此,薄膜晶体管(TFT)可具备各种结构。例如,包括从栅极线突出形成的栅电极;形成于具备在前面的栅极绝缘膜和栅电极上侧的栅极绝缘膜之上的活动层;从数据线突出形成的源电极;与源电极相对的漏电极。
像素电极采用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ITO)等光的透过率比较高的透明导电性金属。
位于像素电极上的液晶层随从上述薄膜晶体管(TFT)施加的信号排列,而通过根据液晶层的排列程度调节透过液晶层的光的量,从而表现图像。
上面说明了一般的TN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但可应用于包括平面切换方式在内的各种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
另外,在LCD板1000的下部设置有背光模组950。
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950的结构与图9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若将具备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即棱镜片800的背光模组950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则可减少棱镜片左右面的光强度差异。从而缓和云纹干扰,提高显示画面的一致性。
另外,可通过棱镜片800的一面的散射扩大显示画面的视角。
另外,可通过棱镜片800的划痕扩大显示画面的视角。
上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和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以光源位于一侧的侧入式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应用于直下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减少棱镜片左右面的光强度差异,缓和云纹干扰,从而提高显示画面的一致性;可通过棱镜片的划痕扩大显示画面的视角;可通过棱镜片的划痕减少外部摩擦所导致的划伤,从而提高光学片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棱镜片支撑部,棱镜形状部,在上述棱镜形状部外表面的至少一个侧面,形成可散射光的多个细微的划痕,并且在所述棱镜形状部和棱镜片支撑部之间还具有折射率大于所述棱镜形状部的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形状部中的一个棱镜山的宽度大于所述一个透镜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划痕所在的棱镜形状部侧面与光源部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划痕为不规则的划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棱镜形状部由紫外线或热固化树脂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棱镜形状部的划痕大小大于为进行散射而入射至光学片的光的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具有比光的波长大的划痕占全部划痕的8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若上述棱镜形状部的划痕形成于外表面的两个侧面,则上述划痕的左面和右面的散射程度差异在30%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棱镜形状部的划痕所产生的浊雾度值为10~4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在棱镜片支撑部背面,涂布具有粒径比光的波长大的微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涂布于棱镜片支撑部背面的微珠的表面电阻在10-9~10-12欧姆范围之内。
12.一种背光模组,具备从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光学片中选择的任意一种光学片。
13.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具备从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光学片中选择的任意一种光学片;
液晶显示板,具备于上述背光模组上部。
CN201110184614.6A 2011-07-01 2011-07-01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Active CN102207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4614.6A CN102207565B (zh) 2011-07-01 2011-07-01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4614.6A CN102207565B (zh) 2011-07-01 2011-07-01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7565A true CN102207565A (zh) 2011-10-05
CN102207565B CN102207565B (zh) 2014-07-09

Family

ID=44696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4614.6A Active CN102207565B (zh) 2011-07-01 2011-07-01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756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007A (zh) * 2011-10-18 2012-02-15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复合光学片及具有该复合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744229A (zh) * 2013-12-12 2014-04-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基于折射率匹配的背光角度控制方法
CN104950510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及背光单元
CN104950361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及背光单元
CN105319626A (zh) * 2015-11-09 2016-02-1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10346969A (zh) * 2019-06-14 2019-10-18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3490584A (zh) * 2019-03-29 2021-10-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光照射方法、光照射装置的动作方法及程序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1512A (zh) * 2005-12-27 2007-07-04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与其聚光式扩散板
CN101078782A (zh) * 2006-05-25 2007-11-28 开曼群岛商亚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式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95402A (zh) * 2006-12-18 2009-12-02 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片
CN101625475A (zh) * 2008-07-10 2010-01-13 伸昌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光学膜暨其制造方法
CN202152985U (zh) * 2011-07-01 2012-02-29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1512A (zh) * 2005-12-27 2007-07-04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与其聚光式扩散板
CN101078782A (zh) * 2006-05-25 2007-11-28 开曼群岛商亚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式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95402A (zh) * 2006-12-18 2009-12-02 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片
CN101625475A (zh) * 2008-07-10 2010-01-13 伸昌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光学膜暨其制造方法
CN202152985U (zh) * 2011-07-01 2012-02-29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007A (zh) * 2011-10-18 2012-02-15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复合光学片及具有该复合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744229A (zh) * 2013-12-12 2014-04-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基于折射率匹配的背光角度控制方法
CN104950510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及背光单元
CN104950361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及背光单元
CN105319626A (zh) * 2015-11-09 2016-02-1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13490584A (zh) * 2019-03-29 2021-10-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光照射方法、光照射装置的动作方法及程序
CN113490584B (zh) * 2019-03-29 2023-06-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光照射方法、光照射装置的动作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346969A (zh) * 2019-06-14 2019-10-18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11353744B2 (en) 2019-06-14 2022-06-07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7565B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2784B (zh)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2207565B (zh)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2906634A (zh) 显示设备
KR20130061796A (ko) 광학 어셈블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80088047A (ko) 표면에 일정 조도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용 광학 프리즘 시트
CN101770045B (zh) 棱镜片、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194716A1 (ja)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60051292A (ko) 렌즈,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CN102197257A (zh)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207566B (zh)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20219B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330747U (zh)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469747U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152985U (zh)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2301177A (zh)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76696A (zh) 背光模块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78525A (zh) 棱镜膜、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158495U (zh)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US975320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2048500U (zh)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2287753B (zh)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1276098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US975320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313242B (zh)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2155711A (zh) 光学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122, room 838, 101-18 Dongfa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00, 188, Exhibition Road, East Industrial Zone, Cao Jing Zhen,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CS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S INDUST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4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122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201507 JINSHAN, SHANGHA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02

Address after: 201507, 188,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Town, Tong Jing Road, 2

Applicant after: CCS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S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22, room 838, 101-18 Dongfa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96 Hezhan Road, Cao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7

Patentee after: Kaixinsen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Hezhan Road, Cao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7

Patentee before: CCS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S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